•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知識創新論文范文

        知識創新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知識創新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知識創新論文

        第1篇:知識創新論文范文

        通過研究發現,由于科技創新平臺各方來自不同的利益集團,平臺參與各方雖然都為了共同的目的進行合作,但是畢竟代表的利益集團不同,因此在合作動態演化的每個階段都會產生不同的問題。

        1.1科技創新平臺成立初期資源知識共享、協助以及互信問題

        科技創新平臺作為一個政產學研集成創新資源,共同建設的組織或機構,參與者來自不同的利益集團,政產學研代表不同的利益群體,因此,在各方合作共建的初期難免會出現信任問題。例如,在科技創新平臺成立初期,由于互相不信任,導致科研院所、大學不會將自身的先進技術以及創新經驗等交給科技創新型企業進行產業化;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轉移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科技創新服務機構不會為企業或者科研機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以此來縮短產業化進程。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它們將有保留地進行資源交換,這樣將嚴重影響科技創新平臺運行的效率,進而會影響到科技產品的產業化進程,不利于整體以及各方實力的快速提升。科技創新平臺成立初期,并未建立平臺的知識信息庫,而且各方也只是進行試探性知識交流,保留自身大量的核心知識,這樣讓知識無法在平臺之間以及各方之間形成良性創新循環,同時會導致顯性知識無法存儲和隱性知識的外顯化過程受到影響。

        1.2科技創新平臺發展期的知識流失、知識健忘問題

        科技創新平臺就是匯集資源,進行科技研發,然后將科技成果迅速產業化的一種組織或機構。但是研發項目存在獨特性,而且每個項目的研發都有一定的時間期限,很多時候由于時間限制,組織會忽略對知識的積累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學習,這樣會嚴重影響到科技創新平臺的知識化管理。其次,在很多情況下,平臺各方的管理者認為項目的不可重復性,或某個研發項目對其沒有借鑒意義,從而忽視了知識管理,因此,在下一次面臨類似項目時會導致時間和資源的再次浪費,進而導致新的研究思路在時間以及價值上的延遲。不論是人還是一個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或多或少的出現知識健忘,科技創新平臺也是有各個機構和個人組成,因此出現知識健忘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處于科技創新平臺的發展時期,不論是平臺內部還是外部知識都會呈現暴漲趨勢,大量信息會在創新平臺內外部傳遞和分享,難以避免的是創新平臺內部組織以及個人的知識健忘問題,如果沒有一個良好地知識管理系統或機制,會導致大量的資源以及人員的浪費。

        1.3科技創新平臺發展成熟期知識創新以及發展思路問題

        隨著科技創新平臺的發展以及創新平臺內部知識的不斷積累,基礎知識的集成趨于飽和,大量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被應用到不同產品研發、制造以及推廣的產業化當中,經驗型知識得到多次重復使用,節約了大量的資源,在不斷的知識循環使用的情況下,往往對科技創新平臺內部知識管理的發展產生慣性影響,慣性發展成為惰性成為平臺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在科技創新平臺的成熟時期,也是其發展的瓶頸時期,進行相應的轉型或知識創新會遇到很大的障礙,如何突破科技創新平臺發展的瓶頸,讓知識進行創新成為困擾科技創性平臺發展的一大桎梏。若想驅動平臺繼續向前發展,必須要進行相應的知識創新。

        2科技創新平臺動態演化階段性建議

        2.1培養共享合作意識,搭建知識管理平臺

        通過研究了解到,科技創新平臺發展初期會存在知識共享、協助以及互信問題。創新平臺的成員來自官產學研不同方面,因此首先在意識層面就有很多差異,在合作上可能就存在不同的意見,要想進行順利地合作必須先從不同成員的意識著手,讓不同的成員意識集中到知識、資源共享,合力創造更大社會價值,做好各個方面的協同工作;其中,在開展合作之前,來自不同方面的成員領導必須要樹立知識管理的合作意識,高層協商共同傳達進行知識管理的決心;通過宣傳會、理論學習內部討論會等方式將知識管理的意識傳播到官產學研各個成員以及各個層面,定期舉行知識管理的類似活動,將知識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每一個成員的腦海里,充分營造知識管理的文化氛圍,初步建立起進行知識、資源交流的平臺和制度體系。

        2.2完善知識管理體系,促進資源充分流通共享

        根據以往的研究,進行知識管理的企業大多都建立起本企業的知識庫和知識地圖,以便更加順利地進行不同時期的知識提取和交流。科技創新平臺作為一個集官產學研為一體進行共建創新優勢的長期性組織,因此,建立起平臺的知識地圖和知識庫顯得更加重要。通過構建知識庫和知識地圖來借鑒以往不同成員的研發經驗和知識,將整個研發團隊的內部知識進行共享;集合不同成員的專家,將專家的隱性知識在本平臺上顯性轉化,通過不同成員的知識共享,從而為知識的創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2.3協同知識創造,發展知識管理體系

        通過以上兩個階段的知識獲取與知識共享,已經建立起相應的知識管理體系,在不斷的長期發展中,知識管理體系逐漸趨于成熟,要想讓知識管理體系獲得長足的發展,必須進行知識的創新,達到發展知識體系的成效。首先,初期的知識創新主要是讓來自不同方向的成員進行沖突碰撞和溝通,使得問題的解決形成創新性知識。通過長期的知識積累,使得來自官產學研不同方向的成員獲得長足收益,但是僅僅局限于此總會產生知識管理發展的桎梏,因此,在此階段有必要進行國內外知識管理經驗學習,進行取長補短,通過不同平臺之間的交流和碰撞,進而產生平臺層面的知識創造,從而促進本平臺知識管理水平的提升,創造更高的價值,實現科技創新平臺的跨越式發展。

        3展望

        第2篇:知識創新論文范文

        政府對自然壟斷產業的控制,一是出于對社會整體利益的考慮,二是出于對產業發展的正確引導,三是出于政治上穩定的考慮。政府進行管制需要付出極大的成本,其中政府管制執法成本所占的比重最大。在政府管制的實際過程中,應當考慮邊際成本的邊際收益情況,如果政府管制的收益大于政府管制成本,則這種政府管制是十分必要的。

        在制度經濟學看來各國政府頒布的管制法規都屬于公共產品,政府管制本身也是公共產品。政府對自然壟斷行業實行管制的必要性在于:

        抑制企業壟斷價格,維護社會分配效率。市場活動中普通商品的定價,是通過多個買方和賣方的競爭自動形成的,一般不需要政府進行干預。由于自然壟斷行業往往只有一家企業,壟斷企業本能地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任由壟斷企業自行定價,就會出現遠遠高于實際成本的壟斷高價。這種情況既損害了整體經濟效率,也損害了社會公平。

        防止破壞性競爭,保證經濟效率和供應穩定。自然壟斷行業需要巨額投資,投資回報周期長,資產專用性強,由一家或少數幾家壟斷經營能使社會效率最大化。自然壟斷行業的充分競爭屬于浪費性和破壞性競爭,它將導致企業不能取得正常利潤甚至虧損。如果不進行政府管制,許多企業就會盲目進入自然壟斷行業,導致重復投資和過度競爭。

        制約壟斷企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自然壟斷企業往往同時經營競爭性業務,這就為自然壟斷企業采取不正當競爭行為提供了條件。例如,自然壟斷企業可能在壟斷性業務領域制定高價,在競爭性業務領域制定低價,通過內部業務交叉補貼行為排斥其他競爭企業。自然壟斷企業也可能將壟斷性業務和非壟斷性業務進行聯合定價,通過捆綁經營和搭載銷售獲取壟斷利潤。為制約自然壟斷企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需要政府實行經濟管制。

        目前政府管制方面有一種流行說法是“放松管制”,這種說法來自始于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的放松管制改革。我國對壟斷行業的政府管制,與西方國家背景完全不同。我國從未有過市場經濟大環境下的政府管制,有的只是計劃經濟下的行政管理。我們說的放松管制,實際上是取消或逐漸取消原來計劃體制的管理體制和管理辦法、管理方式,主要是針對過去的計劃體制說的。在計劃體制下,政府對企業的管理與市場經濟下的政府管制是有根本區別的。政府管制的環境是市場經濟,由于出現壟斷,導致“市場失敗”或“市場失靈”才管制。計劃經濟不存在市場經濟的那種市場環境和市場力量,也就不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管制問題。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對電信、電力、鐵路運輸、管道燃氣和自來水供應等具有網絡特征的自然壟斷行業,實行政府管制體制改革,允許一部分新企業進入自然壟斷行業,積極培育市場競爭力量,發揮市場競爭機制作用,打破了長期以來由個別企業壟斷經營的格局,提高了企業活力和經濟效率。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對自然壟斷行業進行了初步改革,采取了政企分離、放松進入管制、培育市場競爭力量、推行股份制等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國的政府管制改革還處于初始階段,在投資管制、價格管制、進入管制和企業競爭行為管制等方面都面臨著許多實際問題。中國電信業的應對之策

        電信服務業是中國最早施行政府管制體制初步改革的基礎設施產業,它為中國政府管制理論的研究提供了許多實證資料。同時,中國電信服務業政府管制體制的改革實踐對其他基礎設施產業的改革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和示范意義。面對“入世”的挑戰,縱觀中國電信服務業的發展現狀,特別是電信市場因政府管制行為不當而存在的嚴重結構性缺陷,令人擔憂。面對來自國內外的挑戰,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政府在新的條件下如何對電信行業進行規制,值得探討。

        重構管制體制

        政府管制體制的核心內容是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因此,重構電信服務業政府管制的首要任務是調整管制部門與企業的關系。以電信、電力、鐵路、民航等為代表的中國基礎設施產業一直施行典型的政企合一管制體制,作為管制者的行業主管部門與企業之間政企不分甚至政企一體化的問題十分嚴重。因此,重構管制體制的目標應是建立一個超越部門利益、與企業無行政隸屬或產權關系的中立性國家管制機構,即政府應當從電信服務業的壟斷經營者轉變為競爭性經營的組織者、維護者,破除管制機構與被管制企業之間的利益紐帶,使管制機構能夠依法超然地行使正當的市場管制職能。近年來,世界各國在電信改革中,普遍建立了獨立的電信管制機構。全球目前已有近百個國家依據《電信法》設立了專門機構,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執行法律,并擬定法律草案和法律援助范圍的實施辦法。

        建立完善的電信法律保障體系

        健全法律環境,對于規范市場秩序,改善外商投資環境,保障競爭有效和有序進行,是十分急迫的。縱觀全球電信改革,都是從電信立法或修改電信法開始的。美國1934年制訂第一部電信法,到1996年新電信法頒布,新舊電信法成為美國電信發展史上的兩個里程碑。所以,針對電信業存在的問題,目前首要的是加快電信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電信法律保障體系。

        政府電信行業監管部門應加緊制訂有關法律、法規,特別是針對加入WTO的行業規制方面的研究。由于WTO有其自身的游戲規則,我國電信業的發展也面臨著遵從新規則、掌握新規則、利用新規則的挑戰。應該把進一步修訂和完善過去僅僅針對國內電信業的競爭管理辦法,依據WTO相關條例和國際電信業市場的通用規則,建立一整套既適合中國國情,又能與國際接軌的市場競爭規則擺上工作議程,使地方電信業市場逐步形成“依法監管、開放公平、對我有利”的競爭局面。

        預先確定互聯互通規則

        在電信業,形成有效競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競爭者進入市場時肯定會面臨著許多困難。在法律條文上規定開放電信市場是一回事,在實際中解決引入競爭后所出現的問題則又是另一回事。由于本地網絡和接入市場具有自然壟斷性,競爭難以展開,因此,新進入者往往需要借助互聯互通政策,或者特殊的市場準入幫助。雖然利用非對稱管制協助市場準入是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但是這種做法也帶來很多問題,最主要的是偏向新進入者的做法顯然有悖于公平競爭的原則,因此這種政策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特別是在國外運營商進入中國市場以后,非對稱的管制政策更不可行,因而有效競爭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公平透明的互聯互通政策。至少在中短期內,公平透明的互聯互通政策寄希望于由運營商自己協商解決的答案是行不通的,最終需要由政府部門出面來確定游戲規則。

        參考資料:

        1.陳富良.放松規制與強化規制[M].上海三聯書店,2001

        第3篇:知識創新論文范文

        高校教師職責視角下的創新能力

        現代管理大師彼特•德魯克指出:知識是今天唯一深遠的資源。傳統的生產要素——土地(即自然資源)、勞動和資本雖沒有消失,但已經變成第二位。假如有知識,就能夠容易地得到傳統的生產要素。正因為知識如此重要,作為知識載體的教師則必須得到高校的足夠重視。高校教師特性自主性高校教師具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在某一領域是專家,自主性強,在工作中強調自我引導,不喜歡上級領導的遙控指揮。工作的順利進行完全有賴于高校教師發揮自主性,他們容易將個人目標與學校目標結合起來,注重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成就自己的事業。創新性創新是高校教師工作的最重要特征,高校教師所從事的不是簡單的重復性工作,而是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依靠自己的知識,經驗和靈感進行的挑戰性工作,他們要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推動知識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流動性高校教師對高校的依賴性低,高校與教師是一種相互需要的關系。高校教師大都清醒的知道他們的專業能力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程度取決定性的作用,他們對專業的忠誠往往多于對高校的忠誠。他們一旦有了更高的追求而學校又忽視或不能滿足這種需求時,就會跳離原高校。因此只有在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下,將高校的發展規劃同個人職業發展緊密聯合起來,才能有效的提高他們對高校的忠誠度。復雜性首先高校教師的工作過程難以觀察,他們的工作主要是思維性活動,知識創新過程以無形為主,而且可能發生在每時每刻的任何場所,加之工作并沒有確定的流程和步驟,其他人很難知道應該怎樣去做,因此對知識創新過程的監督是沒有意義也不可能。其次,知識創新考核復雜,他們的工作牽涉面廣,多以團隊的形式出現,知識創新成果是集體智慧和努力的結晶,使個人成績難以分割,另外不同部門的工作性質也有很大差別。第三,知識創新成果復雜,成果本身有時也是很難度量的。基于知識創新能力的高校教師分類高校教師的知識創新能力表現為二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其模型為:創新能力=知識含量×教育質量。也那就是:一個注重教育質量而沒有知識的教師對于高校的發展不會發揮什么作用,然而,一個有知識但不注重教育質量的教師對高校的發展可能會造成危害,因為他們往往只關注于自身的發展而忽視應該承擔的教師職責,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科學發展和社會服務的質量。因此,根據高校教師知識含量高低和教育質量高低的不同,可以將高校教師分為不同的種類,并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師應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這可以使管理者更加有效地分配自己的精力,集中力量去關注那些高校非常需要但教育質量不高的教師,同時充分激發出知識含量高且教育質量高的核心教師的潛能。關鍵型教師是指知識含量很高,同時教育質量也很高的教師。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對于高校非常重要,他們是高校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將他們視為學校發展的核心力量,并依靠他們來壯大學校實力。骨干型教師是指知識含量較低,但教育質量很高的教師。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對于高校而言重要性一般,他們的離職不會給高校發展帶來重大威脅,當然由于他們教育質量很高,管理者應將他們視為學校發展的重要力量,緊密地團結他們并不斷提供發展各自能力的機會,以逐步將他們培養成高校的關鍵型教師。普通型教師是指知識含量較低,同時教育質量也不高的教師。對于這些教師,由于他們的離職并不會給高校的發展帶來很大危害,學校完全有能力迅速補充這些教師。高校的管理者沒有必要在他們身上花費太大的精力,只要將他們作為學校發展的普通人員對待就可以了。精英型教師是指知識含量很高,但教育質量較低的教師。他們擁有特殊的知識和技能,但他們的自身發展目標和高校的整體發展目標常常是有矛盾的,而且很難協調一致。他們如同學校中的孤島在水面上傲視一切,卻不愿和學校水融,因而管理者應對他們非常關注,從提高教育質量入手,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傾注在精英型教師的身上。

        高校教師知識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高校教師在高校知識活動中的作用主要由其教學和科研工作來體現,通過問卷調查、采用德非爾法研究,設計出“高校教師科技工作量化評估指標體系”(見表1),并以此來衡量和測評高校教師的知識含量。

        第4篇:知識創新論文范文

        一、民事送達制度概述

        民事訴訟中的送達,具有兩個層面的含義:最初意義上的送達是一項訴訟活動,它是指法院或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方式將訴訟文書交付給當事人及其它訴訟參與人的訴訟行為。這種意義上的送達與訴訟制度的產生是相隨相伴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最早的送達活動具有隨意性,未形成嚴格的法定程式;另一層面上的送達指的是一項訴訟制度,它以規范訴訟文書在當事人與法院之間的傳遞為內容,由一系列的法律原則和具體制度所組成。這一層面上的送達始于近代,是司法走向民主和中立、程序和實體相分離的產物,它以保障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為核心,全面體現法院與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法律關系。在我國由于受重實體輕程序思想的影響,送達行為制度化比較晚,最早對送達制度作出規范的是清末沈家本等人草擬的《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建國后,我國先后頒布的兩部《民事訴訟法》也都用了大量條文對送達制度加以規范。

        送達制度是民事訴訟法的基礎性訴訟制度,送達活動也是民事訴訟中最常見最根本的訴訟活動,貫穿訴訟的始終。有著及為重要的作用,猶如橋梁之與交通是道路通達之保證,其意義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它有利于全面保障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法院及當事人將應予送達的訴訟文書交與對方,告之其爭議事實理由及享有的權利義務,便于當事人參加訴訟,實現知情權,全面維護自身利益。

        (二)推動訴訟進程的發展。訴訟活動始于送達,終于送達,送達推動訴訟進程的發展。例如法院將受理案件通知送達原告引起一審程序,隨著一審判決的送達,一審程序終結,二審程序則可以引起,訴訟進程在送達中往前推進。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司法體制改革被提上議事日程,民事訴訟制度改革也漸成熱點,但研討的重點側重于證據制度,再審及執行等問題上,而對送達這一基礎性訴訟制度則少有涉及,事實上,在我國,送達是法院重要的訴訟活動,法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確定科學合理的送達機制對于保證訴訟的公正和高效有著重要的意義。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舉辦的部分高院調研座談會上,與會的代表一致認為:送達問題已成為審判提速的“瓶頸”。為此,本文擬就送達制度在立法和司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完善措施作一粗淺的探討,以期拋磚引玉,引起大家討論的興趣。

        二、我國民事送達制度概況

        我國屬大陸法國家,送達主要由《民事訴訟法》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加以規范,大體框架如下:

        (一)立法體例,縱觀各國民事訴訟立法,關于送達的立法體例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當事人主義,即送達由當事人完成,法院原則上不參與送達,另一種是職權主義,即送達由法院完成,當事人不承擔送達義務,我國采職權主義;送達在《民事訴訟法》中單列一節,另因案件涉及范圍不同,還分為普通送達和涉外送達。涉外送達和普通送達分編規制。

        (二)送達機關和送達人: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送達機關只有一個即人民法院,對送達人則未予明確,實踐中執行送達任務的通常是案件的承辦法官和書記員或司法警察。

        (三)送達方式:普通送達共有六種送達方式,涉外送達增加了兩種特殊方式

        1、直接送達:由法院的審判人員和書記員或司法警察將應送達的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本人、人或同住成年家屬(對單位為法定代表人或專司收件的人)的送達方式。

        2、委托送達:法院直接送達有困難,委托其它法院代為送達的送達方式。它是直接送達的補充。嚴格意義上講委托送達不是一種獨立的送達方式,它只是法院相互間的協助行為而已。

        3、郵寄送達:法院送達人員將應送達的訴訟材料通過郵寄方式交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

        4、留置送達:受送達人對法院直接送達的訴訟文書拒絕簽收,送達人在邀請相關組織的人員到場后,由相關人員見證將訴訟文書留置在受送達人住所而完成送達的方式。

        5、轉交送達:對軍隊中的軍人以及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的人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政治部門或監所行政部門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

        6、公告送達:又叫擬制送達。指在報紙或其它載體上刊登公告,經過一定期限即產生送達效果的送達方式。

        涉外送達除可以適用上述送達方式外還可以采用外交途徑送達,以及按照我國參加的國際條約規定的方式送達,(主要采用《關于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海牙公約》中規定的方式送達)。

        上述幾種送達方式中,直接送達是基礎。而委托送達,公告送達以及郵寄送達是在直接送達有困難的情況下才可以適用,處于輔助地位。

        (四)送達證明:法院送達的訴訟文書均應附送達回證,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后,由送達人收回存卷。受送達人拒絕簽字的,由送達人在送達回執上注明情況后,收回在卷。

        三、我國民事送達制度缺陷分析

        (一)涉外送達和普通送達分編規制,割裂了兩者的同一性造成體例上的不完整。

        我國《民事訴訟法》對涉外程序單列一編,涉外送達單列一章,這種立法體例是我國的特色,但這種特色難說有其合理性,首先涉外送達不是獨立的送達制度,和普通送達遵循同樣的原則和要求。分編規制割裂了兩者的同一性;其次,造成立法上的重復和浩煩,《民事訴訟法》二百四十七條第四項、第五項實際上就是直接送達,第六項是郵寄送達的重復,第七項是公告送達的翻版,除了增加法典的篇幅外,似無立法新意。

        (二)送達人缺乏規制,法官承擔了過多的預備性事務。

        前已述及,我國民事訴訟法對送達人未予明確,訴訟中執行送達任務的通常是承辦法官和書記員或司法警察。這一做法源于我國民事訴訟的傳統,我國1982年頒布的《民事訴訟法(試行)》規定了法院嚴格的調查取證義務,法院有義務調查核實與案件有關的一切事實和證據,調查需要二人以上共同進行,調查材料應由記錄人和調查人簽名。而對案件事實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案件的承辦法官,為了提高訴訟的效率、節約訴訟成本。承辦法官加書記員一同送達,同時調查,便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模式。1991年《民事訴訟法》在總結審判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當事人的舉證責任,特別是近幾年,審判方式改革不斷深入,當事人舉證責任得以進一步強化,法院非依申請,不再調查取證。但這種承辦法官加書記員共同送達的模式卻延續了下來。這種模式是背離程序公正要求的:司法的重要屬性是中立性,這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礎。法官作為法律的代言人,也應該保持中立,法官與當事人適度的距離感,是法官中立應有之義,法官參與送達,增加了法官與當事人的接觸機會,當事人的言行舉止就有可能影響法官的思維和判斷,使其難以保持中立地位。此外,現行審判方式下,法官的核心任務是認定證據、推理事實、適用法律和作出裁決,法官過多的執行送達任務,必然分散了法官的精力,難以保證案件的審理質量。

        (三)以直接送達為主的送達體制有違訴訟的效益原則

        民事訴訟中任何一項制度或程序性設計,它不僅要保證公正,也要講求效益,即用最小的訴訟耗費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以直接送達為主的送達體制則耗費了法院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些變通措施雖減輕了法院的負擔,但也嚴重損害了司法的公信力。以金安區法院為例,全院審判人員及書記員不到100人,2001年共受理各類案件4000多件,每件案件至少有二次送達活動,每次至少二人,那么平均每天要執行送達任務30多次,有60多人參與送達,法院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員整天在路上奔波不停,再加上車輛和燃油,其耗費可見一般。有些法院為節損送達費用,便要求當事人陪同送達,并支付費用。這種情況下所作出的判決其公信度可想而知了。

        (四)郵寄送達過于原則,缺乏可操作性。

        在《民訴法》規定的幾種送達方式中,郵寄送達是耗費最低的一種。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曾和國家郵政總局職合推出“雙回執業務”,但實踐中郵寄送達并未得到廣泛的采用,一方面“雙回執不回執”,速度慢,延誤訴訟。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郵寄送達規定的過于原則,是否產生送達效果,無法判定。例如,受送達人不在,其同住成年家屬簽收郵件,是否屬有效送達?送達是自郵件交郵時完成,還是受送達人簽收郵件后完成?郵寄送達是否可以留置?送達注重程式性,由于對上述一些基本問題缺乏規范。為避免實踐中產生爭議,法院一般不采用郵寄送達方式,近兩年。北京和浙江等地法院和郵政部門協手開展司法專郵活動,對郵寄送達規范化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值得進一步深入研討。

        (五)見證留置,有損法院的權威和獨立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適用留置送達有叁個前提,一是受送達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屬拒不簽收;其二,有關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見證。其三,限在當事人住所使用。事實上,法院依法將訴訟文書送達受送達人是對其權利的尊重和維護,受送達人拒不簽收,本身就是對司法機關及其職能活動的藐視,受送達人的消極不合作行為卻讓法院承擔證明責任,這有損法院在民事訴訟中的指揮地位。其外司法行為具有免證性,任何監督司法的行為原則上應是事后的,否則都將影響法院獨立行使權力。而以見證為條件,恰恰表現為事前監督。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代表不愿到場見證,是經常發生的事,若嚴格按民訴法的規定,那么送達就無法進行,這是荒唐的。實際上,目前司法實務中留置送達一般都不邀請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代表到場,而徑行由法院送達人員在送達回執上注明情況并簽名即完成送達。

        (六)轉交送達,設置不夠科學

        向軍人或被監禁人送達,通過其所在部隊或監所轉交,這本是出于保密和安全的考慮,但是這種設置不夠科學,首先轉交對轉交機關是權利還是義務沒有明確,若是權利,轉交機關有權拒絕轉交,法院則沒辦法送達;若是義務,義務和責任是相對應的,不予轉交承擔什么法律責任,訴訟法沒有規定。轉交送達這種“二傳手”式的制度設計為送達人為的設置了障礙。司法實踐中,屢有轉交機關借口安全和照顧軍人利益而不予轉交的事件發生。

        四、國外民事送達制度簡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不管是大陸法國家還是英美法系國家,都在進行訴訟制度改革的研究和探討。并取得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美國1997年元月六日出臺了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民事訴訟程序規則》,促進了各州民事訴訟制度的統一。日本1996年6月26日通過了現行的《民事訴訟法》,該法吸收了英美法中一些合理的訴訟制度,對兩大法系訴訟制度的融合貫通進行了有益的償試。下面僅就美國和日本為例,對國外的民事送達制度作一簡單的介紹。

        (一)美國民事送達制度概要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在美國,各州根據本州憲法制定各自的民事訴訟法,所以美國至今沒有一部全國統一的民事訴訟法,但長期以來,美國絕大多數州實行英美法系的當事人主義傳統的訴訟制度,各州的民事訴訟程序和制度朝著統一的方面發展,尤其是1997年1月6日修正的《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民事訴訟程序規則》有力地推動了各州訴訟制度的統一,該《程序規則》確立的送達制度大致如下:

        1.立法體例:采當事人主義(adversary.system)送達原則由當事人完成,法院非因原告請求,或原告以海員或貧窮者訴訟救助身份,不承擔送達義務,送達制度不單列章節,涉外和普通送達合并規制。

        2.送達人:當事人是當然的送達人,送達可以由年滿18周歲以上的非當事人進行。法院送達,由法院指定美國聯邦法警總長或副總長或法院特別委任的官員進行。送達事務由法院書記官負責管理。原告可以請求被告放棄送達傳喚令狀。

        3.送達方式:直接送達(personalservice)當事人或法院指定的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與受送達人或人。

        郵寄送達(servicebymail):用掛號或其它保險方式將訴訟文書郵寄給受送達人,自交郵之時為送達完成。

        留置送達:將訴訟文書留置于受送達人住所或經常居住地,交與其同住的、年齡適當且具有判斷能力的人,即視為送達。對美國司法轄區外的受送達人送達,在不違背受送達人所在國法律情況下,除采用上述方式送達外,還可以根據《海牙送達公約》規定的方式送達,以及在任何一個具有一般管轄權的外國法院進行訴訟所采用的該國法律規定的方式送達。

        4.送達證明及訴訟文書的提交:送達被放棄,送達人免予提交送達證明。否則應提交送達證明,若送達是聯邦法警總長或副總長之外的人完成的,該人還應當就送達提交宣誓陳述書(affidavit),送達證明書和送達狀之后所有訴訟文件都必須在合理的期限內向法院提交,提交可以采用電子手段。

        美國的當事人主義送達體制降低了法院的司法成本,但送達周期過長,影響了效率,為當事人拖延訴訟提供了鍥機。

        (二)日本

        日本現行的《民事訴訟法》是1996年6月26日修定通過的,它在遵循大陸法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了英美法一些合理的訴訟制度,對東西方訴訟文化進行了完美的融合。尤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日本的民事送達制度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立法體例:送達采職權主義,除法律另有規定,依職權進行,送達在法典中單列一節,涉外送達和普通送達合并規制。

        2.送達機關和送達人:送達通常由郵政或執行官進行,法院書記官也可親自送達。送達事務由書記官管理。

        3.送達方式

        直接送達:向受送達人交付文書,有人的可以向人送達。

        間接送達:對被監禁的人送達,向監獄的長官進行。

        相互送達:對受送達人在日本國內住所不明時,可以在與該人相會場所送達。

        補充送達:在就職場所之外的應送達場所未會見應受送達的人時,將文書交與有辨別能力的雇員;其它職員或同居人及人,即視為送達。

        留置送達:應受送達人或應接受文書交付的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送達,將文書留在應送達場所即視為送達。

        郵寄送達:由書記官以掛號信方式向規定場所發送,一經發送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對住所、居所及其它應受送達場所不明,無法郵寄的情況下,由書記員保管應受送達的文書,并將隨時向應受送達的人交付旨意告示于法院的告示牌,即完成送達。

        對外國進行送達,由審判長向該國的主管官廳或駐在該國的日本使領館委托送達,若六個月未有證明該項送達的文書,即可公告送達。

        4.送達場所申報和送達報告書

        受送達人應向法院申報受送達場所,進行送達的公務員進行送達活動,應制作記載送達事項的文書,并向法院提出。

        五、我國民事送達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民事訴訟制度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改革應是全方位的,單就某一個方面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突破,必然會造成此長彼消,產生制度上的不協調,因此,民事送達制度的改革必須隨證據制度,再審程序,執行程序等訴訟制度改革相配套。其外,改革不應閉關自守,應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吸收英美法中合理的成分。在遵循公正和快捷高效的改革原則下,大致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革和完善我國現行的民事送達制度,

        (一)立法體例上的完善。將涉外程序中的送達制度并入總則部分,涉外送達和普通送達在同一章節中加以規制,以保持體系上的完整和協調。實際上整個涉外程序編都無存在的必要,都可以和相關程序和制度合并。

        (二)對送達機關和送達人作出進一步的明確。在堅持職權主義送達模式前提下,科以當事人適當的送達義務。法院可以基于職權,指令一方當事人徑行向對方當事人送達相關訴訟文書,并提交送達回證,受送達人不予簽收的,由法院送達,由受送達人承擔費用。這不僅可以減少法院的工作量,緩解法院“人少事多”的現狀,也增加了當事人間自行和解的機會。此外應確立送達事務由書記員管理體制,送達任務由書記員和司法警察執行,法官原則上不參與送達。參與送達人的法官不得參與案件的審理程序,以確保客觀公正。

        (三)對郵寄送達進一步加以規范,確立以郵寄送達為主以直接送達為輔的送達機制。近年來,隨著郵政系統自身改革的不斷深入,郵政服務水平、服務意識大幅提高,以郵寄送達作為主要送達形式成為可能。郵寄送達應采用特快專遞形式(EMS),書記員在交付郵件時應在郵件封面注明寄送材料名稱;明確司法郵件簽收人的范圍,可以與直接送達的簽收人范圍相同,即個人為本人,同住成年家屬或人,單位為法定代表人或專司負責收件的人,當事人簽收郵件為送達完成。為確保當事人的知情權,郵寄送達,不適用留置,受送達人拒絕簽收時,郵寄人員應附情況說明后,將郵件退回,由法院直接送達。由受送達人承擔費用。

        (四)對留置送達的條件適度放寬:直接送達訴訟文書,受送達人或有義務簽收的人拒絕簽收。送達人將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處即視為送達,無須請有關單位或基層組織人員到場見證。送達場所不應只限于住所,任何見到受送達人的場合均可留置。

        (五)將轉交送達改為間接送達:對軍人和被監禁人從保密和安全的角度考慮,不適用直接送達是必要的。但這種“二傳手式”的轉交機制,不利于送達活動的順利進行,參考日本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確立間接送達制度,由送達人直接向軍人或被監禁人所在單位的政工部門送達,由政工部門直接簽收而完成送達,然后再由政工部門轉交當事人。這樣既便于法院送達,也便于政工部門掌握信息,提前做好思想工作。

        (六)確立電子送達在送達制度中的應有地位。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電子、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其高效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用電子方式傳輸訴訟材料已成為現實和可能。英國現行民事訴訟規則第六章:文書的送達第二條七項規定“根據有關訴訟指引通過傳真或其他電子通訊方式送達。”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也規定當事人可以用電子手段向法院提交訴訟文件。訴訟活動科技化是現代訴訟制度發展的趨勢。我國民事訴訟也應盡早將電子送達方式納入法律軌道。電子送達可以通過傳真、電子郵件、電傳、及電子數據等途徑來實現。電子信號自進入受送達人的接收系統為送達完成。

        參考書目:

        ①柴發邦主編《民事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92年版。

        ②白綠鉉、卞建林譯《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證據規則》,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③白綠鉉譯《日本新民事訴訟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第5篇:知識創新論文范文

        我國對于人事檔案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晚,所以,在很多因素的影響下,人事檔案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很多檔案找不到主人,就是我們稱之為的“棄檔”現象,這種現行嚴重的影響了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全國有將近65萬的人事檔案至今無人問津,這還不包含遠離家鄉外出打工的學生族。從這些“棄檔”的現象中,我們不難發現我國傳統人事檔案管理所具有的弊端,在傳統人事檔案管理中,檔案是要跟隨人員的調動而轉走的,就是所謂的“人檔不分離”,這種管理模式嚴重的與如今信息化社會相互矛盾,同時,在傳統人事檔案中,提供個人思想教育、家庭背景以及社會關系方面的內容較多,而對于工作的能力、經驗以及特長等方面內容涉及的很少,總的來說,傳統人事檔案管理中,重學歷、資歷,輕能力、業績;重歷史,輕現實;重抽象,輕具體。因此,要想適合我國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創新人事檔案管理制度與模式。

        二、創新制度人事檔案管理制度應遵循的原則

        1.人事檔案在職能上,要以確立服務機制為主要原則,人事檔案的記錄內容要以單位管理為出發點,不僅要具備個人的自然信息,也要具備相關的工作信息,這就要求人事檔案的管理要符合市場流動人才的使用、管理和流動。

        2.人事檔案的內容要具備一定的完整性,檔案記錄的內容一定要做到詳實和準確,因此,新型的人事檔案記錄的內容,一定要完整、全面和豐富,能夠真實的反應一個人真實的精神面貌,從而,為社會提供一個準確的檔案存檔。

        3.人事檔案管理一定要實現通用的原則,實現通用的人事檔案,首先,就是要確保人事檔案的標準化,這種標準化要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地方人事檔案的編制規則進行。其次,就是要實現人事檔案的規范化,就是要保證檔案的內容要實行統一規范,最后,就是要求人事檔案的制定還要符合網絡化的要求,從而便于人事檔案的流通。

        三、變革人事檔案管理的模式

        1.美國人事檔案管理的制度與模式。在人事檔案管理模式和制度中,不同的國家,由于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同,其檔案管理模式也存在著不同,本文以美國人事檔案管理的特色進行分析,以此探究符合我國的管理模式。在美國人事檔案管理系統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公立系統,一種是私立系統,在公立系統中,人事檔案的管理是由人事部門和檔案管理機構相互配合進行的,這種緊密的聯系,在很大程度上便于人事的調動和流動。在私利系統中,其管理的特點是進行“人檔分離”,這種管理將就職人員與退休離職人員的檔案進行分開管理,就職人員的檔案有就職單位和有關部門進行保管,離職和退休人員的檔案則由另例的其他部門進行統一的管理。此外,在美國檔案管理機構中,還存在著一個較為權威的機構,就是社會保障署所建立的社會保險號和人事檔案記錄表。這些保險號和檔案記錄表成為了美國公民的另一種身份的象征,通過保險號,很容易查看人員是否存在一些違法和違紀的行為,因此,這種檔案形式,成為了很多企業用人審核的標準和依據。

        2.建立社會化、開放式的人事檔案管理的新模式。由于我國人事檔案管理方面的不足,本文建議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檔案管理模式,建立一個社會化、開放式的人事檔案管理新模式。實現我國人事檔案管理的社會化,就是要強化建立具有社會性質的檔案管理機構,從而解決一些人員檔案無法保管的問題,在原來很多企業和機構都是保管自身單位人員的檔案,這就造成其他一些待業者和退休人員的檔案無人保管,建立社會檔案管理機構,在很大程度上會解決這種矛盾。同時,實現我國人事檔案管理的開放性,就必須要采用現代化管理手段與方式管理人事檔案,同時,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實現人事檔案的網絡化共享,積極的促進人事檔案網絡管理的形成,這樣可以從傳統單一的人事檔案管理手段中,解脫出來,實現一個開放式的管理模式。

        四、結語

        第6篇:知識創新論文范文

        一、我國債券市場現狀

        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已走過了20多年的發展歷程。2001年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額達41000億元,市場成員上升到700家。從縱向比較來看,債券市場規模不斷增加,市場交易規則日趨完善,債券托管體系和交易體系等基礎建設不斷加快,市場化程度顯著提高。

        縱觀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體系,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是并駕齊驅的。2001年,美國的股票市值占GDP的168%,債券相當于143%;另據統計,全球債券相當于GDP的95%。而我國2001年末債券總值僅相當于GDP的29%。美國發行了3.1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券,公司債券達3.4萬億美元,資產證券化債券是2.7萬億美元,公司債券總和大大超過了政府發行的債券,且當年發行的公司債券是同期股票金額的16倍,占主要地位的是公司債券。而在我國,2001年發行國債約4884億元人民幣,公司債券總發行量卻不足400億元人民幣。因此,不論是從資本市場上債市與股市的關系看,還是從企業的資本結構看,債券市場尤其是公司債券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都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由于市場約束和制度方面的原因,我國債券市場尤其是公司債券無論是在規模、品種,還是在市場的發育程度方面,都與發達國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即使同我國迅速發展的股票市場相比,債券市場也顯得較為低迷,一直是我國資本市場的一條“短腿”。

        二、影響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的原因

        (一)制度性因素是導致債券市場發展滯后的首要原因

        一方面債券發行制度不盡合理。金融債券、企業債券的發行實行多部門審批制,既增加了發行成本,又助長了政府審批中的尋租行為;在債券品種方面,重國債輕企業債券;債券發行還存在隨意性、品種的單調性、對外的封閉性等問題。另外債券交易制度不合理。由于債券發行主體存在信譽級別、類別、發行和流通范圍等方面的不同,債券所需的托管服務和交易方式(詢價或電腦撮合)必然不同,目前分層次的債券托管體系和立體式的債券交易服務網絡亟待加強和完善。此外,缺乏便捷有效的債券市場結算服務系統也制約了債券市場的發展。

        (二)企業債券信譽不佳,直接導致企業債券發展嚴重滯后

        對于急需擴大融資渠道的眾多企業來說,企業債券無疑是個有力工具,但是由于1992年前后一些地方濫發企業債券,出現一些企業債券到期不能兌付的現象,嚴重損害了企業債券的信譽。90年代中期,中國的百姓在購買由銀行代售的一些企業債券后,由于這些企業本身無到期償還債務的能力,產生了不少社會問題。另外,我國真正具有發行中、長期企業債券資格的公司還太少,如果完全放開企業債券市場,風險會更大。基于以上認識,1992年后企業債券市場受到嚴格控制。

        (三)市場交易主體和交易工具單一

        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主體主要是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現在還難以進入這個市場,商業銀行仍作為我國債券市場的主要投資人,債券市場的覆蓋面受到限制。債券市場的交易工具單一,不能滿足多層次投資者的不同需求,券種單一(主要是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期限也單一(主要是長期債,很少有短期債)。

        (四)債券流動性較低

        我國債券二級市場由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組成。由于缺乏統一的托管、清算、結算系統,兩個市場處于分割狀態,突出表現在兩個市場的國債不能自由轉托管。由于交易所吸納國債的能力有限,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又差,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國債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既不利于降低國債籌資的成本和風險,也不利于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

        (五)信用評級中介機構發展滯后,債券市場缺乏誠信

        缺乏公正的信用評級中介機構是制約債券市場未來發展的又一主要問題,而且這一問題隨著債券投資人范圍的擴大已日益突出。目前,國內具備債券評級資格并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機構只有9家,權威的資信評級機構很少。而國外著名評級機構由于不熟悉我國國情、缺乏中國企業數據庫等原因,尚未涉足國內評級市場。再加上我國信用制度不夠完善,企業對資信評級的潛在意愿不強,以及評級機構評出的資信等級本身缺乏公信,難以為市場所接受。

        (六)市場紀律不嚴肅,影響了債券市場的發展

        分析債券市場發展的教訓,市場紀律不嚴肅,是造成債券市場投機盛行、出現系統風險、作假欺詐、拖欠債券兌付等現象的重要原因。

        三、發展債券市場的建議

        (一)以制度創新推動債券市場的發展

        第一,在發行制度方面,嘗試市場化改革,依據宏觀經濟指標及其變動來決定債券發行的規模、節奏和種類。建議企業債券發行由審批制向核準制過渡,改變企業債券發行量和利率水平由政府決定的狀況,以便使各發行主體的信用差別得到顯示,提高企業債券應有的供給彈性和價格需求彈性。第二,在會計準則方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會計準則,判別優質債券和垃圾債券,提高投資者的信心。第三,在債券評級上,我國評級機構尚不夠成熟,因此引進境外著名債券評級機構,為投資者選擇投資工具提供基本的評價基準。第四,在規避風險方面,嚴肅財經紀律,形成對公司發行債券的硬約束,降低違約風險。第五,在投資主體培育上,大力培育那些資金運用原則與債券相適應的保險公司、社會保障基金和住房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同時實行債券市場的做市商制度,選擇那些信譽較好、實力較強的國債或其他債券一級自營商作為做市商。

        (二)加大公司債券的發展力度是解決我國資本市場結構失衡的重要前提

        無論是從完善資本市場結構,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的角度看,還是從推動企業轉制上看,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都應當高度關注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1.企業債券的發展有助于我國資本市場結構的完善和深化。首先,企業債券可以發揮銜接且制衡國債與股票交易價格的功能。其次,相當多的金融產品創新依賴于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比如資產證券化問題等。再次,企業債券促進利率市場化進程。最后,企業債券利率也是制約市場利率波動的一個重要因素。2.企業債券是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的重要途徑。在過去的20多年里,國內儲蓄年增長率為10.4%,而實際投資平均增長率僅為9.3%,這說明國內儲蓄未能充分轉化為實際投資,經濟增長中存在嚴重的投資壓抑。在國內儲蓄中,增長最快的部分是居民儲蓄存款。追求安全前提下的收益最大化是居民金融資產投資的第一選擇。全國城鎮儲戶最新問卷調查顯示,居民儲蓄意愿仍持續提高。與其通過降息迫使儲蓄型投資者進入股票市場,不如提供與銀行儲蓄相當的安全投資工具,A級以上的高等級企業債券可以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3.企業債券有利于促進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提高企業融資效率。相對于銀行貸款和發行股票,企業要面臨還本付息的預算硬約束,發行債券對企業經營者的約束力更強。企業以發行債券的方式面向社會籌資,通過社會監督機制,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的自我約束能力,有利于促使企業轉換機制和提高融資效率。

        從當前的市場環境看,政府對企業債券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企業債券市場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經過多次連續降息之后整體利率水平已處于建國以來最低水平,債券融資成本較低;上市公司經過連續的增資擴股,平均資產負債率已經下降至50%以下。只要能在監管體制、利率形成機制、市場流通、投資主體等方面繼續進行較大改革,從供給與需求兩方面疏通市場,企業債券是應當大有所為的。

        (三)調整債券品種結構,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品種,調整企業的融資結構

        采取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相結合,在繼續發展股權融資的同時,加大債權融資的力度。調整國債、企業債券、建設債券等債券品種的結構。在期限方面,鼓勵業績穩定的藍籌公司發行中長期債券,募集公司發展所需要的中長期資金,提高融資效率。著手進行推出交易所衍生債券產品的準備工作。可以先進行可轉換債券和可交換債券的創新試點,待條件成熟再推出國債期貨和其他債券期貨品種,最后推出債券期權,重點包括中長期債券期權和中長期債券期貨期權品種,以不斷完善交易所衍生債券的品種和期限結構,為市場投資者創造優良的風險規避機制和更多的投資品種選擇。

        (四)創造良好的債券市場發展環境

        1.降低債券市場的交易成本。目前,我國債券市場規模較小,適當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尚不足以對國家稅收、交易所和券商的利潤實現產生大的負面效應,反而有利于提高投資者和債券發行人對債券市場的預期。(1)對債券投資者給予稅收優惠。目前我國投資者購買國債所獲得的利息收入不納稅,但購買企業債所獲利息收入應納稅。因此,盡管企業債券的利率比國債高,但是有可能使投資者按更高的稅率納稅,稅后收益反而可能下降。建議在現行標準下,適當降低或減免投資企業債券稅收。(2)降低企業債券和國債的交易稅。針對我國債券市場相對低迷的現狀,為激活債券市場,建議降低企業債券和國債的交易稅。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交易稅是很多國家和地區債券市場通用的手法。以中國臺灣地區為例,為刺激債券市場交易,“行政院”于2001年2月中旬做出了降低公司債交易稅千分之一的決定。

        2.擴大債券市場的交易主體。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市場的交叉,實現兩個市場的聯通。所謂債券市場的統一,最主要的是交易主體的統一,這是最基礎的。根據這樣一個指導思想,最近央行實行了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準入備案制,同時正在部署商業銀行債券柜臺交易。

        (五)堅持誠信運作,加大行業監管力度

        應盡快建立信用評級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有效的法律制度框架,加快公司債券的立法工作,并且要和《公司法》、《破產法》相協調。我國債券市場只有堅持誠信運作,才能正常、健康的發展,以適應我國加入WTO后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市場監管部門必須與市場主體利益徹底脫離,不再包攬市場能做的事,同時,加緊制定和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和監管法規,維護市場秩序,監督發行主體、中介機構、托管和結算等市場服務機構嚴格按照法規運行,以達到嚴肅市場紀律、穩步推進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的目的。

        中國加入WTO為資本市場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嚴峻的挑戰。隨著我國債券市場的不斷規范,債券作為收益穩定、相對安全可靠的投資品種,與證券市場進入微利時代的趨勢相適應,將逐步為廣大投資者和企業所認識和認同。同時,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將不斷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在我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羅伯特·齊普爾,褚福靈等譯。債券市場運作[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莢)漢姆·列維,任淮秀等譯。投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第7篇:知識創新論文范文

        關鍵詞 醫院 文化創新 分析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醫院文化是醫院在長期的建設發展、醫療服務以及管理活動中所形成的、具有醫院特色和時代特征的行業文化。醫院要在日趨激烈的醫院競爭中掌握主動,只有具體分析醫院文化創新的制約因素,才能提高醫院文化的創新能力。

        1 缺乏科學精神等文化積淀是制約醫院文化創新的歷史因素

        醫院文化是由各具功能的實體要素、科技要素、人文要素和組織要素所組成的復雜系統。傳統文化作為當代醫院文化創新的歷史基礎,它不僅影響著醫院文化的生成、發展,而且也影響著醫院文化創新的成效。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導、同時又包容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在內的文化綜合體。一方面,它所包含的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自立、銳意進取等思想推動了中華民族的進步與發展,另一方面,科學精神不足等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可以說,時至今日,中國的傳統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仍有意或無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醫院文化創新。

        (1)科學精神不足。正如學者吳國盛所言:“目前國內外學術界都認同,從希臘理性科學到近代歐洲的數理實驗科學的發展,構成了‘科學’的正宗來源”①而西方近代科學的產生與發展就得益于內在的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是科技文化的精髓,正是在科學精神的引領下,近代科學家們擺脫了一切來自主觀世界的阻力和干擾,一往無前地去探索和發現客觀自然規律。而與此相反,“我國歷史上雖然有著偉大而豐富的文明成果和優良的文化傳統,但相對來說,全社會的科學精神不足也是一個缺陷。”②

        (2)重整體綜合輕個體分析、重體悟輕理性的直觀思維方式。劉大椿對中國傳統思維與西方科學思維進行了比較,他說:“相對于西方科學傳統中占統治地位的還原論思維,中國傳統思維方式,有機論思維方式,是所謂系統觀的一種特定的歷史形態。它對世界的看法,它處世的精神以及它的方法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可以把此基色概括為:本體論方面大一統的宇宙觀,價值論方面的倫理中心說,方法論方面重視直覺體驗和援物類比的趨勢。”③他進一步指出:“擺在近代和現代科學發展的世界背景下考察,中國古代傳統思維的主要弱點是與其主要長處聯系在一起的:整體觀伴以結構弱點。一體化認知結構伴以狹隘的人倫化傾向,直觀比類伴以不同層次過渡的模糊性。”④事實也正是如此,當我們考察古代中國指導科學的元氣理論、陰陽學說、風水理論等,均有上述特征:長于現象觀察和取象比類方法,長于辯證邏輯思維而弱于形式邏輯思維,重綜合性的科學觀察而輕分析性的科學實驗。

        (3)倫理中心主義。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種以家庭為本位、具有強烈的倫理色彩的文化。這種群體文化不同于西方的個體本位文化,它存在著極其鮮明的等級尊卑觀念,壓抑個性的自由和個性的創造。“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⑤“天地君親師”之說也正是對一倫理要求的生動反映。

        (4)封閉性與保守性。正如美籍華人學者孫隆基所言,中國的文化因為結構性和地緣性的兩方面原因,形成了中國文化的超穩定形態,對待世界的態度是鎖國心態,而且“事實上,一直到今天,中國人還未能完全成為‘世界史’的一部分。中國人歷來對‘世界史’的定義,是不包括中國在內的‘他們的歷史’”。⑥

        (5)經世致用的功利思想。如《大學》開篇所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先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⑦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不管他的個人興趣與意愿如何,他格物致知之最終目的在于“治國平天下”而并非是去探求宇宙世界的規律,“學而優則仕”的說法也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要求。

        中國傳統文化的上述特性,對醫院文化的創新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例如,由于科學精神的不足使得醫務人員在科研活動過程中,時有出現故意歪曲事實、隱瞞求證的現象,背離了求真求實、實證分析、創新奉獻的科學精神要求;由于重整體綜合輕個體分析、重體悟輕理性的直觀思維方式影響,使我國的一些醫務人員不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以全新的視角來觀察人們熟悉的事物,不善于在兩個相同事物之間發現本質的差異,如中醫就偏重于對病人的整體性治療,但這種思維方式有時很難科學地說明和界定疾病性質;由于經世致用的功利思想影響,使得醫務人員的研究活動充斥著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在進行科研活動時,往往關注應用性醫學問題的研究而忽視對那些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和公益性的醫學研究,關注醫學研究的即期結果而忽視醫學研究本身所具有的長期性和風險性問題,他們進行醫學研究的目的是了晉升職稱、職位,是為了完成單位的科研任務,是為了多產出多收益、多多取得“經濟效益”,其結果往往是只重視近期論文數量,而輕視長遠實際效果,追求數量、不講質量。

        2 市場經濟的消極影響是制約醫院文化創新的社會因素

        2.1 市場經濟對醫院文化創新的促進作用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物質生產活動往往決定著人類科學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醫院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還比較薄弱,醫院文化的功能也還沒有得到充分認識。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將對醫院文化的創新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第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可以為醫院文化的創新提供更多的物質基礎。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人們對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的需求隨之增加,將為醫院文化的創新提供新的研究課題,開拓新的研究領域。第三,市場經濟的發展喚醒了人們的自主、平等、法治、效益等意識,將有助于醫務人員形成競爭、開放、服務等觀念并端正行為規范。

        2.2 市場經濟對醫院文化創新的消極影響

        (1)市場經濟的功利性可能沖擊醫務人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功利主義和利己主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如果對功利主義和利己主義放任自流而缺乏道德、法律、文化等方面制約的話,就會導致科學精神的缺失、科學道德的失衡、競爭的無序、卑鄙手段的運用。英國哲學家羅素曾說過:“功利只能在感到失望的時刻給人以寬慰,卻不能指引我們的研究方向。”⑧市場經濟的這種功利性思想可能導致少數醫務人員在醫療實踐中淡化奉獻意識,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收紅包、吃回扣;在醫學科研中,抄襲、剽竊他人科研成果、甚至對科研成果進行造假。而一些醫院則在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時忽視科學行醫、文明行醫、廉潔行醫的要求,片面追求經濟效益。

        (2)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可能導致爭名、爭利、爭位等不正之風的出現。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特點,是市場經濟本質屬性的反映,市場競爭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外在壓力。歷史經驗表明,哪里的市場競爭越激烈、越有效,哪里的經濟就越具活力,科技進步就越快。科學道德要求正確對待競爭,允許善意競爭的存在。善意的競爭能夠激發科研團體或個人的積極性,調動他們的創造性和主動精神,提高科研效率,而惡性的競爭也容易產生門戶之見、技術封鎖、弄虛作假、人身攻擊等弊端,導致爭名、爭利、爭位等不正之風的出現,使得醫院文化在創新過程中浮躁與發展同步,泡沫與光環俱增。

        (3)市場經濟的自主性與開放性可能誘發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等腐朽行為。市場經濟是自主經濟,這種自主性易于誘發一些醫務人員的個人本位主義,使他們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出現“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理想理想,有利就想,沒利不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沒錢不圖”等不良現象。

        3 政府投入不足是制約醫院文化創新的物質因素

        資金投入是醫院文化創新的基本保障,否則,醫院文化的創新就會因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而無法實現。從我國投入衛生事業的資金來看,當前我國政府衛生支出卻表現出總量不足和結構失衡的狀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衛生總費用雖持續增長,但是總量仍然顯得不足。據衛生部的《2012 中國衛生統計提要》顯示,2010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為19980.4億元,占GDP比重為4.98 %。而2008年時這一比例在美國為15.2%,英國8.7%,法國11.2%,加拿大9.8%,德國10.5%,意大利8.7%,日本8.3%。同時,我國目前衛生總費用的投入主體――政府、社會和個人三者之間負擔比例不協調,存在明顯失衡情況,即政府、社會投入小,個人投入過多。在2010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當中,政府衛生支出5732.5億元(占28.7 %),社會衛生支出7196.6億元(占36.0 %),個人衛生支出7051.3億元(占35.3 %)。而2008年時,西方主要國家政府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美國為47.8%,英國82.6%,法國75.9%,德國74.6%,意大利77.2%,日本80.5%。另外, 2008年時,我國政府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為10.3%,而西方主要國家這一比例分別是,美國為18.7%,英國15.1%,法國16.0%,德國18.0%,意大利13.6%,日本17.9%。⑨

        (1)政府投入的不足影響醫院文化創新的物質基礎。由于政府資金的投入不足加之醫療服務的收費標準定得過低,導致一些醫院失去了穩定的經費來源,2011年,我國五級綜合醫院院均總收入總收入為16916萬元,業務收入為15568萬元(其中醫療收入為8519萬元,藥品收入為6817萬元,其它收入232萬元)。⑩由此可見,在我國綜合醫院的收入中,政府補助的比例不到8%。政府補助的過低,常常使醫院入不敷出,也難以使醫院有足夠的物力和財力去興建醫院建筑,采購醫療設備、醫療器械等,影響了醫院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養病場所和為醫務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場所。

        (2)政府投入不足影響醫院文化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人始終是醫院文化創新的主體。但現實的人本身是社會關系的產物,對于個人而言,人有各種各樣的利益需要,人的行為是由各自不同的利益驅動的。不存在沒有動機的社會行為,更不存在沒有動機的創新行為。從人的需要來看,既有物質利益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既有基本的生存需要,也有自我發展的需要。政府投入的不足,加之分配制度的不盡合理,使醫務人員的收入水平得不到很好提高和改善,在這種情況下,導致在收入分配方面,“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一方面挫傷了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當醫務人員每日為生計而奔波忙碌的時候,也往往使他們喪失了外出進修培訓、攻讀學位等自我發展的機會,不利于醫務工作者的科學文化素養、醫學科技素質的提升。

        4 現行醫學教育等方面所存弊端是制約醫院文化創新的體制因素

        (1)醫學教育體制中的醫學人文教育缺失。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對疾病和健康問題認識的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社會、心理等諸多因素對疾病和健康的重要影響,這也要求醫學模式必須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教育模式向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這一醫學模式的轉變反映在醫學教育上,對醫學人才的教育,不僅要傳授他們生物醫學知識,也要傳授他們諸如醫學倫理學、醫學哲學、醫學法學、醫學史等方面的人文知識,將人文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結合起來,在醫學專業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從而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使得他們敬畏、關愛、尊重生命,維護生命健康的基本權利。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并重是促進醫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哲學家周國平就曾指出:“一個優秀的醫生,不光是一個人道主義者,是一個科學家,而且,應該是個知識分子。”Z然而遺憾的是,盡管我們已經意識到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也喊了許多年,但當前的醫學人文教學仍存不足,一些醫學院校除了開設醫學倫理學之外,醫學史、醫學哲學、醫學社會學、醫學法學等人文課程基本未曾開設,相應的醫學人文講座等也是一片空白,醫學專業教師在專業課的教學中也缺乏對人文精神的詮釋。而最終的結果是,一些醫生在他的醫療實踐中缺乏人文理念,缺乏對病人的關愛與尊重、漠視生命與健康,致使醫患關系惡化、影響醫院形象等等。

        (2)現行衛生法規對醫院利益保護的不足。醫學的根本目的是恢復健康,緩解癥狀,恢復功能,拯救或延長生命,對病人病情及其預后提供咨詢,在治療過程中避免給病人帶來傷害。但是,醫學科技在許多情況下往往不可能同時達到所有這些目的,而且醫療活動本身是具有一定風險性的,醫學科技利用得好,能解除病人痛苦,增進健康,使用不當,則會造成更大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但是,我國現在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凡屬醫療糾紛,均實行“舉證倒置”制度,即只要患者對治療效果不滿意或診治過程中的某個環節表示懷疑,就可以不需要任何證據直接提出訴訟,院方必須舉證以證明己方無過錯,否則,視為舉證無能,予以賠償。該政策的執行,使醫生思想顧慮增多,出于保護自我和維護醫院形象的需要,盡量避免因新技術應用引起醫療糾紛,導致不良社會影響,這些因素在客觀上嚴重妨礙了救死扶傷精神的實現,束縛了醫學新技術的開展和應用,阻礙了醫學技術的創新。

        (3)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的商業化趨勢。盡管我國的衛生事業是帶有一定公益性的福利事業,在總體上不要求醫院像企業和商業等其他服務行業一樣去盈利,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對健康需求的多元化,我國也利用一些市場化機制來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如開辦一些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醫療機構等。商業化了的醫療機構往往把病人看作是賺錢的對象,把創收看成是醫療活動的出發點,而沒有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而這一切,就有可能導致這些醫療機構“見錢不見人”,在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時候出現拜金主義的傾向,影響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制約醫院文化的創新。

        5 結語

        醫院文化是多學科綜合的一種行業文化。當前我國醫院面臨的難點和熱點問題很多,如醫院改革如何深化,醫德醫風如何端正,醫療質量如何提高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有賴于醫院文化的創新。恩斯特?卡西爾曾說過,科學是一種只有在特殊條件下才可能得到發展的非常晚而又非常精致的成果,[因此,我們也只有客觀分析醫院文化的制約因素,才能構建出一個開放、民主、和諧競爭的環境,從而促進醫院文化的創新發展。

        注釋

        ① 吳國盛.反思科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1:5-6.

        ② .論科技技術[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177.

        ③ 劉大椿.科技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360.

        ④ 劉大椿.科技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375.

        ⑤ 陳戍國點校.四書五經[M].長沙:岳麓出版社,1991.7:429.

        ⑥ [美]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63.

        ⑦ 陳戍國點校.四書五經[M].長沙:岳麓出版社,1991.7:1.

        第8篇:知識創新論文范文

        關鍵詞:冠心病;防治;治療

        第一節冠心病概述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統稱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

        本病出現癥狀或致殘、致死后果多發生在40歲以后,男性發病早于女性。在歐美發達國家本病常見,美國約有700萬人患本病,每年約50余萬人死于本病,占人口死亡數的1/3~1/2,占心臟病死亡數的50%~75%。在我國,本病不如歐美多見,但近年來呈增長趨勢。20世紀70年代北京、上海、廣州本病的人口死亡率分別為21.7/10萬、15.7/10萬和4.1/10萬;80年代分別增至62.0/10萬、37.4/10萬和19.8/10萬;90年代我國城市男性本病死亡率為49.2/10萬,女性為32.2/10萬。此外,在住院心臟病患者中本病所占比例,也隨年代不斷增加,以我國上海兩所大型綜合性醫院的資料為例,50年代為6.78%,60年代為15.71%,70年代為26.03%,80年代為26.80%,90年代為39.18%。

        第二節冠心病分類

        由于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變化的不同,本病有不同的臨床表型。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曾將之分為5型。近年臨床醫學家趨于將本病分為急性冠脈綜合征和慢性冠脈病兩大類。前者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也有將冠心病猝死也包括在內;后者包括穩定型心絞痛、冠脈正常的心絞痛(如X綜合征)、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現主要介紹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兩種疾病。

        1心絞痛

        由于心肌負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的臨床綜合征。其特點為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性疼痛或憋悶感覺,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區和左上肢尺側,常發生于勞力負荷增加時,持續數分鐘,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劑后消失。本癥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數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上,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急性循環衰竭等為常見的誘因。

        2心肌梗死

        是心肌缺血性壞死。為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急性心肌梗死,(AMI)臨床表現有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和血清心肌壞死標記物增高以及心電圖進行性改變;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屬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的嚴重類型。

        第三節心絞痛的防治

        預防主要在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治療已存在的動脈粥樣硬化。針對心絞痛的治療原則是改善冠狀動脈的血供和降低心肌的耗氧,同時治療動脈粥樣硬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和給予有效的降血脂治療可促使粥樣斑塊穩定,減少血栓形成,降低不穩定型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發生率。

        1發作時的治療

        1.1休息。發作時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動后癥狀即可消除。

        1.2藥物治療。較重的發作,可使用作用較快的硝酸酯制劑。這類藥物除擴張冠狀動脈,降低阻力,增加冠狀循環的血流量外,還通過對周圍血管的擴張作用,減少靜脈回流心臟的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內壓、心排向量和血壓,減低心臟前后負荷和心肌的需氧,從而緩解心絞痛。

        (1)硝酸甘油可用0.3~0.6mg置于舌下含化,迅速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分鐘即開始起作用,約半小時后作用消失。對約92%的患者有效,其中76%在3分鐘內見效。

        (2)硝酸異山梨酯:可用5~10mg,舌下含化,2~5分鐘見效,作用維持2~3小時。還有供噴霧吸人用的制劑。

        2緩解期的治療

        宜盡量避免各種確知足以誘致發作的因素。調節飲食,特別是一次進食不應過飽;禁絕煙酒。調整日常生活與工作量;減輕精神負擔;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但以不致發生疼痛癥狀為度;一般不需臥床休息。

        2.1藥物治療。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絞痛藥物,以防心絞痛發作,可單獨選用、交替應用或聯合應用下列被認為作用持久的藥物。

        (1)β受體阻滯劑:阻斷擬交感胺類對心率和心收縮力受體的刺激作用,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減低心肌收縮力和氧耗量,從而減少心絞痛的發作。此外,還減低運動時血流動力的反應,使在同一運動量水平上心肌氧耗量堿少;使不缺血的心肌區小動脈(阻力血管)縮小,從而使更多的血液通過極度擴張的側支循環(輸送血管)流入缺血區。用量要大。負性作用有心室射血時間延長和心臟容積增加,這雖可能使心肌缺血加重或引起心肌收縮力降低,但其使心肌氧耗量減少的良性作用遠超過其負性作用。目前常用對心臟有選擇性的制劑是美托洛爾(metoprolol)25~l00mg,2次/日,緩釋片95~190mg,1次/日;阿替洛爾(atenolol)12.5-25mg,1次/日;比索洛爾(bisoprolol,康忻)2.5~5mg,1次/日;也可用納多洛爾(nadolol,康加爾多)40~80mg,1次/日;塞利洛爾(celiprolol,塞利心安)200~300mg,1次/日或用兼有α受體阻滯作用的卡維地洛(carvedilol)25mg,2次/日;阿羅洛爾(arotinolol,阿爾馬爾)10mg,2次/日等。

        (2)硝酸酯制劑:a.硝酸異山梨酯:硝酸異山梨酯片劑或膠囊口服3次/日,每次5~20mg,服后半小時起作用,持續3~5小時;緩釋制劑藥效可維持12小時,可用20rng,2次/日。b.5-單硝酸異山梨酯(isosorbide5-mononitrate):是長效硝酸酯類藥物,無肝臟首過效應,生物利用度幾乎100%。2次/日,每次20~40mg。c.長效硝酸甘油制劑:服用長效片劑,硝酸甘油持續而緩緩釋放,口服后半小時起作用,持續可達8~12小時,可每8小時服1次,每次2.5mg。用2%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貼片(含5~10mg)涂或貼在胸前或上臂皮膚而緩慢吸收,適于預防夜間心絞痛發作。

        (3)鈣通道阻滯劑:本類藥物抑制鈣離子進入細胞內,也抑制心肌細胞興奮——收縮偶聯中鈣離子的利用。因而抑制心肌收縮,減少心肌氧耗;擴張冠狀動脈,解除冠狀動脈痙攣,改善心內膜下心肌的供血;擴張周圍皿管,降低動脈壓,減輕心臟負荷;還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環。更適用于同時有高血壓的患者。常用制劑有:a.維拉帕米(verapamil)40~80mg,3次/日或緩釋劑240rng/日,副作用有頭暈、惡心、嘔吐、便秘、心動過緩、PR間期延長、血壓下降等。b.硝苯地平(nifedipine),其緩釋制劑20~40mg,2次/日,副作用有頭痛、頭暈、乏力、血壓下降、心率增快、水腫等,控釋劑(拜新同)30mg,每日1次,副作用較少;同類制劑有尼索地平(nlsoldipine)10~40mg,1次/日;氨氯地平(amlodipine)5~10mg,1次/日等。c.地爾硫草(diltiazern,硫氮草酮)30~60mg,3次/日,其緩釋制劑90mg,1次/日,副作用有頭痛、頭暈、失眠等。

        (4)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通過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代謝,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而治療心肌缺血,20mg,3次/日,飯后服。

        (5)中醫中藥治療:目前以“活血化瘀”、“芳香溫通”和“祛痰通絡”法最為常用。此外,針刺或穴位按摩治療也可能有一定療效。

        (6)其他治療: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疔可能增加冠狀動脈的血供,也可考慮應用。

        兼有早期心力衰竭或因心力衰竭而誘發心絞痛者,宜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黃類制劑。

        2.2外科手術治療。主要是在體外循環下施行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取患者自身的大隱靜脈作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動脈,另一端吻合在有病變的冠狀動脈段的遠端;或游離內乳動脈與病變冠狀動脈遠端吻合,引主動脈的血流以改善病變冠狀動脈所供血心肌的血流供應。

        本手術主要適應于:(1)左冠狀動脈主干病變狹窄>50%;(2)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狹窄≥70%;(3)冠狀動脈3支病變伴左心室射血分數<50%;(4)穩定型心絞痛對內科藥物治療反應不佳,影響工作和生活;(5)有嚴重室性心律失常伴左主干或3支病變;(6)介入治療失敗仍有心絞痛或血流動力異常。

        術后心絞痛癥狀改善者可達80%~90%,且65%~85%患者生活質量提高。這種手術創傷較大有一定的風險,雖然由于手術技能及器械等方面的改進,手術成功率已大大提高,但仍有1%~4%圍手術期死亡率,死亡率與患者術前冠脈病變、心功能狀態及有無其他合并癥有關。此外,術后移植的血管還可能閉塞,因此應個體化權衡利弊,慎重選擇手術適應證。

        2.3運動鍛煉療法。謹慎安排進度適宜的運動鍛煉有助于促進側支循環的形成,提高體力活動的耐受量而改善癥狀。

        第四節心肌梗死的治療

        對ST段抬高的AMI,強調及早發現,及早住院,并加強住院前的就地處理。治療原則是盡快恢復心肌的血液灌注(到達醫院后30分鐘內開始溶栓或90分鐘內開始介入治療)以挽救瀕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擴大或縮小心肌缺血范圍,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及時處理嚴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種并發癥,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渡過急性期,且康復后還能保持盡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1監護和一般治療

        1.1休息。急性期臥床休息,保持環境安靜。減少探視,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慮。

        1.2監測。在冠心病監護室進行心電圖、血壓和呼吸的監測,除顫儀應隨時處于備用狀態。對于嚴重泵衰者還監測肺毛細血管壓和靜脈壓。密切觀察心律、心率、血壓和心功能的變化,為適時作出治療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觀資料。監測人員必須極端負責,既不放過任何有意義的變化,又保證患者的安靜和休息。

        1.3吸氧。對有呼吸困難和血氧飽和度降低者,最初幾日間斷或持續通過鼻管面罩吸氧。

        1.4護理。急性期1~2小時臥床休息,著無并發癥,24小時內應鼓勵患者在床上行肢體活動,若無低血壓,第3天就可在病房內走動;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動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m。

        1.5建立靜脈通道。保持給藥途徑暢通。

        1.6阿司匹林。無禁忌證者即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腸溶阿司匹林150~300mg,然后每日1次,3日后改為75~150mg每日1次長期服用。

        2解除疼痛

        選用下列藥物盡快解除疼痛:(1)哌替啶50~100mg肌內注射或嗎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時1~2小時后再注射一次,以后每4~6小時可重復應用,注意防止呼吸功能的抑制。(2)痛較輕者可用可待因或罌粟堿0.03~0.06g肌內注射或口服。(3)或再試用硝酸甘油0.3mg或硝酸異山梨酯5~10rng舌下含用或靜脈滴注,注意心率增快和血壓降低。

        心肌再灌注療法可極有效地解除疼痛。

        3再灌注心肌

        起病3~6小時最多在12小時內,使閉塞的冠狀動脈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瀕臨壞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壞死范圍縮小,減輕梗死后心肌重塑,預后改善,是一種積極的治療措施。

        3.1介入治療(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具備施行介入治療條件的醫院,在患者抵達急診室明確診斷之后,對需施行直接PCI者邊給予常規治療和作術前準備,邊將患者送到心導管室。

        3.2溶栓療法。無條件施行介入治療或因患者就診延誤、轉送患者到可施行介入治療的單位將會錯過再灌注時機,如無禁忌證應立即(接診患者后30分鐘內)行本法治療。

        3.3緊急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介入治療失敗或溶栓治療無效有手術指征者,宜爭取6~8小時內施行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4消除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必須及時消除,以免演變為嚴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4.1發生心室顫動或持續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時,盡快采用非同步直流電除顫或同步直流電復律。單形性室性心動過速藥物療效不滿意時也應及早用同步直流電復律。

        4.2一旦發現室性期前收縮或室性心動過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靜脈注射,每5~10分鐘重復1次,至期前收縮消失或總量已達300mg,繼以1~3mg/min的速度靜脈滴注維持(l0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滴注1~3ml/min)。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復可用胺碘酮治療。

        4.3對緩慢性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1mg肌內或靜脈注射。

        4.4房室傳導阻滯發展到第二度或第三度,伴有血流動力學障礙者宜用人工心臟起搏器作臨時的經靜脈心內膜右心室起搏治療,待傳導阻滯消失后撤除。

        4.5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選用維拉帕米、美托洛爾、洋地黃制劑或胺碘酮等藥物治療不能控制時,可考慮用同步直流電復律治療。

        5控制休克

        根據休克純屬心源性,抑或尚有周圍血管舒縮障礙或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存在,而分別處理。

        6治療心力衰竭

        主要是治療急性左心衰竭,以應用嗎啡和利尿劑為主,亦可選用血管擴張劑減輕左心室的負荷,或用多巴酚丁胺10ug/(kg/min)靜脈滴注或用短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從小劑量開始等治療。洋地黃制劑可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宜慎用。由于最早期出現的心力衰竭主要是壞死心肌間質充血、水腫引起順應性下降所致,而左心室舒張末期容量尚不增大,因此在梗死發生后24小時內宜盡量避免使用洋地黃制劑。有右心室梗死的患者應慎用利尿劑。

        第9篇:知識創新論文范文

        我們知道,活潑金屬與酸在常溫下能夠進行反應生成氫氣。但是,在常溫下氫氣難與其他物質反應。碳酸鹽可以與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能夠在常溫下與水、堿等反應。但是二氧化碳是無色的,對比性不強,現象不是很明顯,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夠讓反應在常溫下生成一種有色氣體,這種有色氣體在常溫下又能夠與其他物質反應就好了。化學反應產生的有色氣體主要是紅棕色的二氧化氮和黃綠色的氯氣。銅與濃硝酸在常溫下反應就得到二氧化氮了,比較方便。二氧化氮又能夠與水和堿在常溫下反應,鏈鎖反應解決了。通過多次實驗探索,選取5mL塑料注射筒作銅與濃硝酸反應容器比較方便,再把這個反應容器放到錐形瓶里密封就可以了。

        2裝置制作

        把一根粗鐵絲的一端錘打扁平,做成一個小彎鉤。取5mL塑料注射器把它從3mL處截斷。將注射端的注射孔在酒精燈火焰上燒熔封住成塑料筒。把鐵絲鉤燒熱,讓塑料筒熔附在鐵絲鉤上,再燒熔一些塑料封住塑料筒上的鐵絲鉤,使塑料筒在鐵絲鉤上固定好。取打了孔的橡膠塞插入膠頭滴管與帶塑料筒的鐵絲鉤。鐵絲鉤上部彎曲成一個直角鉤,便于轉動塑料筒位置方向。將上述橡膠塞插入錐形瓶口,即組成了反應的裝置。

        3裝置的使用方法與現象

        在錐形瓶里放入大約10mL蒸鎦水,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再滴加幾滴氫氧化鈉溶液調成藍色。用橡膠塞上的膠頭滴管吸入濃硝酸,在塑料筒里放入幾小片銅。轉動鐵絲鉤,使膠頭滴管對準塑料筒上方后,用上述橡膠塞塞緊裝有氫氧化鈉與石蕊溶液的錐形瓶,即得到反應前的裝置,如圖1a。把圖1a的裝置放在天平上稱量,記錄數據。把圖1a的錐形瓶從天平上取下后,分幾次擠壓膠頭滴管,讓濃硝酸與銅片反應。可以看到,錐形瓶內有紅棕色氣體產生,塑料筒里有藍色溶液,如圖1b。紅色變淡后再擠壓膠頭,讓濃硝酸流下來再與銅反應,最后紅棕色氣體全部消失,藍色石蕊溶液變成了紅色,如圖1c。把錐形瓶重新放回天平上稱量,天平平衡。說明反應前后質量不變。

        4實驗設計的創新點

        使用常見的幾種物質在一個簡易的裝置里,讓多個化學反應在常溫下連續發生,以檢驗質量守恒定律能否適用于多步鏈鎖反應。反應產生的現象非常明顯,很容易觀察到。讓學生觀察到了多步復雜的化學反應發生后,質量仍然是相等的,從而對質量守恒定律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5實驗設計的優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在线久热精品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 |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视频 | 中文乱码激情视频 | 日韩美女在线观看不卡一区 |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