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汽車空調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項目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也帶來教學效果的明顯改善。項目教學法倡導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習與工作任務的兼顧,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實現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對中職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來說,要側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項目教學法在該專業教學中應用優勢明顯。文章主要探討項目教學法在制冷課程中的應用。
一、制冷課程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組織實施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項目教學法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學生設置合適的項目,提出相應的學習任務,并激發學生完成項目的興趣。
(1)明確課程的目標設計。制冷課程是中職學校的基礎課程之一,其以就業為導向,要求針對學生就業崗位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側重于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關注學生崗位能力的提升。就制冷專業來說,要培養制冷設備維修專員和生產線專員,因此,在課程目標設計中教師必須做到對工作崗位進行詳細的描述。
(2)明確課程的項目設計。基于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相匹配的教學理念,教師選擇制冷課程的項目設計時,可以選擇制冷設備現有微電腦控制技術項目設計、制冷設備電氣維修中常見故障及應對項目設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典型空調、冰箱及汽車空調等為范例,要明確適合教學的學習型工作項目。在選擇項目時,應充分考慮中職學生的認知實際,每個項目要設置多個工作任務,要以實訓設備為平臺,讓學生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模擬演練。
(3)明確課程教學方法。在制冷課程教學中,要以能力為本位,注重用工作任務驅動教學。要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關注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實訓過程中,教師要按照項目組織教學:教師布置任務學生了解并分析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并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師生分析方案學生完善方案學生開展項目學習項目完成進度分析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教學總結。這樣循序漸進,有條不紊。
(4)項目學習的實施。結合崗位知識、能力及素質的要求,課程分別以冰箱、冷庫、中央空調及汽車空調為例,選擇其中的控制系統為任務項目,研制訓練項目作為項目綜合載體,組建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具體訓練項目涉及冰箱電氣與控制系統檢修、冷庫電氣與控制系統檢修、中央空調電氣與控制系統檢修、汽車空調電氣與控制系統檢修。課程80學時,學分5分。
(5)教學評價與教學總結。在評價環節,教師應該致力于改善應試教育死讀書、讀死書的現象。考核方法必須得當,這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發展。在項目教學考核中,要關注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將考核重點放在項目的訓練上。此外,還要關注學生的職業素質。要綜合考慮各項技能得分,確保項目教學考核的全面性與合理性。
(6)項目化教學的信息反?。項目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對項目教學情況進行反思,總結項目教學法的注意事項,明確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成效。而學生則要在項目教學信息反饋中理解項目教學法的真正含義,在后期的課程學習中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好地完成制冷實訓課程的項目化學習與應用。
二、制冷課程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分析評價
項目教學法與中職制冷課程教學相結合,對于提高職校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項目教學法是近年來職業教育的一種新模式,它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強調在“學中做”和在“做中學”,選取工作項目來創設情境,以工作任務為依托,結合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開闊視野,提高專業水平。項目教學法以專項能力模塊為教學單元,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整個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分析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在運用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要完成的任務以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借助實踐深化對理論的認識,通過項目參與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學生以項目為引導,在教師的鼓勵下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實現動手能力與分析思考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7-0053-03
專業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行業現狀與發展 汽車電子化、智能化是現代汽車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目前我國汽車電子在車輛中所占的價值比重也越來越接近25%-30%這個目前國際上的主流比例,豪華轎車甚至超過了50%。隨著國內汽車的普及,汽車電子專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汽車電子專業人才已被國家教育部定為第一批急需和緊缺人才。我國快速發展的汽車產業為汽車電子技術提供了廣闊的舞臺,2011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超1 840萬輛,市場規模超3萬億元,其汽車電子產品價值含量按25%~30%折算,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大約在1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我國汽車電子產業已形成巨大經濟規模效應,成為支持汽車工業發展的一門相對獨立的新興支柱產業。
專業人才需求 汽車電子產品主要為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ABS、安全氣囊、儀表、車載娛樂系統和汽車空調等,而從調查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普遍認同現在市場上缺乏受過專業教育的技術人員,尤其是掌握汽車電子技術,能夠對汽車電控系統進行檢測維修的人才更是不可多得。而目前汽車電控系統的檢測維修是企業的重點,企業急需這方面的人員。汽車維修企業對高級維修人員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現為對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員的需求。
(二)就業面向分析
就業領域 汽車制造、汽車機電維修、汽車電子控制部件制造企業,從事汽車電子技術的檢測、實驗、維修與技術服務工作。
初始工作崗位 汽車機電維修工、快修工、設備檢修管理、整車電器裝配調試工等;相近工作崗位:配件銷售及管理、汽車電子企業售后技術支持、汽車維修接待、汽車電子產品的輔設計研發、汽車用戶消費汽車電子改裝等。
可升遷的職業崗位 技術主管、車間主任、售后服務經理、技術總監、汽車電子產品測試工程師、維修企業技術培訓等。
(三)職業能力分析
專業能力 (1)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2)具備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3)掌握汽車構造原理和具備對汽車進行技術評價的能力;(4)具有汽車結構拆裝調整及電器拆裝能力;(5)具有汽車電子電路圖的識讀分析能力;(6)具有汽車故障診斷與檢測能力;(7)具有熟練使用汽車維修工具、檢測儀器設備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汽車電子產品的輔設計研發的能力;(9)具有汽車駕駛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2)具有制定工作計劃能力;(3)具有科技寫作與表達能力(能夠撰寫技術報告、檢測維修報告);(4)具有創新能力,獨立學習能力;(5)具有評估總結工作結果能力;(6)具有一定的企業管理能力。
社會能力 (1)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遵紀守法,為人正直誠實,愛崗敬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公共道德;(2)具有良好的人際交流和主動溝通能力;(3)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客戶服務意識;(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自控能力,具有較強的社會、環境適應能力;(5)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礎和修養;(6)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具有樂觀、向上、寬容的態度,具備承受挫折、百折不撓的精神。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為汽車學科與電子技術學科的“交叉”專業,涉及汽車、電工、電子、電力等領域,知識范圍廣,學習難度大,如何改革和優化專業結構以及專業建設模式,有利于實現培養汽車電子技術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熱點,但面臨行業標準不健全、關鍵技術保密、就業崗位不成熟等問題,如何突破技術壁壘,解決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培養、實訓條件建設等問題成為新興專業建設的關鍵。
根據突出職業能力為核心,專業技能訓練為主導的教學指導思想,結合專業技術應用及教育教學的特點,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實施“兩方向,五結合、雙線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兩方向”是指汽車機電維修和新能源汽車維修兩大方向,“五結合”是指學校與企業相結合、實訓與就業崗位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訓練相結合、實習與過程仿真模擬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雙線培養”是指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
與用人單位共同確立培養目標,制定并實施教學計劃,構建專業、系辦企業、校企合作企業于一體的“系企一體化”專業建設模式,“突出一個核心,依靠兩種力量”,即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依托行業,融合企業;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及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三大建設;系企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共同建設“雙師型”教師團隊,共同開發專業領域內應用研究課題。
課程體系建設
(一)理論課程體系的設置
理論課程體系的設置原則 精簡、夠用、必需、適用。
理論課程體系的設置依據 教學內容和汽車電子技術職業崗位能力互相整合,體現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建設。在模塊化課程體系設計中,根據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重新安排課程模塊,專業核心模塊的教學內容和典型工作任務相結合。
設置程序 圍繞企業訂單要求,逆序設置,即專門技能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及專業支持課程職業素質課程,根據各層次課程的能力培養要求編排理論部分的內容。
(二)實踐課程體系的設置
設置原則 多門課程之間按照特定工作過程的內在邏輯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照應,使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更加理性地實踐,產生創新性實踐成果。
設置依據 高職課程必須以應用為宗旨,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相對完整的職業技能培養為目標。
運行 校內、校外課堂聯動;實踐環節遵循項目的方法,模塊運作,逐層遞進。學生頂崗實習到汽車修理企業了解從事電器與電控方面的維修技能,熟知電器與電控方面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以獲取汽車維修電工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實踐方面的經驗;為實現學生畢業后的零距離上崗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課程體系設計過程
課程體系設計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關注學生素質和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本專業課程體系采取“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方法,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的步驟。實踐專家與課程專家對工作崗位分析得到典型工作任務;針對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并描述了對應的學習領域;根據基于工作過程學習領域的性質與典型工作任務的復雜程度,設計對應學習領域課程的學習情境。
將新的學習領域課程體系按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含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含專業方向限選課程、專業任選課程)、實訓課程、頂崗實習等進行劃分,形成本專業課程體系框架。其中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對應于培養目標中的專業核心能力部分。
(四)課程體系結構
經過多年的課程改革,逐步形成了文化基礎課平臺化專業課程領域化教學訓練情境化崗位實訓任務化,專業技能進階培養,即“四化”的進階組合型課程體系。
構建汽車電子技術專業基于汽車機電維修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并將學習領域劃分為初級模塊(包括汽車零部件識圖、現代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汽車維護、汽車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汽車機械基礎、鉗工實習、公共學習領域)、中級模塊(包括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汽車底盤構造與檢修、汽車電路和電氣系統檢修、汽車舒適與安全系統檢修、汽車專業英語、汽車單片機應用技術、汽車空調維修技術)、高級模塊(車載網絡系統檢修、汽車發動機電控與底盤電控技術、汽車故障診斷與維修、汽車電腦維修技術、汽車發動機綜合實訓、汽車底盤綜合實訓、汽車電路與電氣綜合實訓)和拓展模塊(新能源汽車電子技術、電機與電力拖動、汽車電子產品工藝、電子產品電路設計與仿真)。
專業教學資源建設
充分發揮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組建了經驗豐富的團隊來完成學習領域課程標準、實訓實習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在此基礎上,還將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平臺,建設共享型專業教學網絡資源庫,把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網站打造為集專業示范平臺、專業交流平臺、網絡教學平臺、社會服務培訓平臺、在線實訓與測試平臺于一體的立體化、共享型、教學做考互動的專業教學資源庫網絡空間。重點加強課程網站、網絡教學課件、網絡仿真實訓、實踐錄像片、網絡在線自測題庫等建設,同時還將完善相關的教學文件和課程標準,規范專業教學基本要求。
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實驗實訓設備是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必備硬件,隨著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的更新換代加快。為了適應汽車行業的發展,學生應掌握最前沿的技術,所以學校要不斷更新實驗實訓設備。在傳統汽車電工電子、汽車電器、汽車電控、車載網絡、單片機等實驗室的基礎上,以學院為主、企業參與,建設以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拆裝、檢測、維修、調試為核心任務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實驗室;以企業為主,建設汽車電子技術產品設計、制作、檢測、調試為一體的汽車電子技術應用技術研究中心。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頂崗實習是充分利用企業的技術、設備及環境等有價值的教育資源,通過與企業合作辦學的形式,共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動手能力,縮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適應期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實現畢業即就業目標的重要途徑。汽車電子技術專業需要對畢業實踐環節進行科學的設計,并精心組織實施。建立頂崗實習生的專業管理流程,進一步完善監控與管理措施,實行學院、合作企業對頂崗實習學生的雙重監控與管理。
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第一,借助校內實訓實習中心,開展教師專業技能自主培訓,制定輪訓計劃,提高教師隊伍“雙師”素質。
第二,經常開展校內及有同類專業的兄弟院校之間的教學觀摩活動,全面推廣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師整體教學水平。
第三,積極參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主辦的各類師資培訓。
第四,與企業深度融合,積極開展教師與企業員工活動,在培訓、技術支持等方面互訪互助,共同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和技術服務,提高教師與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
第五,依托國外培訓項目,進一步提高、培養理論扎實、實踐操作技能強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定期選派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到德國等汽車技術先進和職業教育發達的國家進修培訓,提升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學術水平、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能力,將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應用技術帶回來,引領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第六,聘請企業技術能手任兼職教師。分年度聘請一定數量的技術領先、綜合素質較高的企業一線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形成素質優良、相對穩定的專兼教師隊伍。
結語
“節能、環保、安全”是現代汽車技術發展的三大主題,車載電子產品的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對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從事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所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汽車電子技術崗位相關的職業能力,在汽車制造、汽車機電維修、汽車電子控制部件制造企業,從事汽車電子技術的檢測、實驗、維修、技術服務與汽車電子產品的輔設計研發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黃鵬.論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11(6):121-123.
[2]楊俊林.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課程體系的建構[J].當代職業教育,2012(7):11-13.
[3]杜學森.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運作方式[J].教育與職業,2007(4):30-32.
[4]蔣水秀.高職高專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5):165-166.
[5]袁霞.基于工作過程的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探討[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6):124-126.
[6]蘇慶列.高職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1(6):159-160.
[7]陸玉亭.高職汽車電子專業建設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9):6546-6547.
關鍵詞 汽車性能檢測;教學改革;崗位勝任力模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02-0127-02
1 引言
汽車性能檢測課程是高職汽車運用技術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是對高職汽車運用技術專業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總結和綜合運用課程,也是學生在進入汽車維修工作相關崗位前的技能練手課程。然而該課程在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已不能更好地培養符合企業崗位要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生學習效果欠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降。為了使學生學習本課程時更好地進行實際工作崗位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實際的工作崗位能力訓練,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崗位的無縫連接,本課程引入了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教學改革,通過教學項目設置、教學方法手段、教學評價機制的改革,使課程教學更接近企業生產實際,提高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能勝任企業工作崗位要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 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教學項目設置
勝任力是指和績效指標存在因果關系的個人潛在特征,它能夠可靠有效地將某一工作中表現優異者與表現一般者區分開來。勝任力模型是指為完成某項工作,達成某一績效目標所具備的一系列不同勝任力要素的組合,包括不同的動機表現、個性與品質要求、自我形象與社會角色特征以及知識與技能水平。與傳統基于工作項目的課程設置不同,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課程設置依照勝任力模型的要求,對學生承擔特定職位所需的關鍵勝任力進行分析,確定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教學項目設置。
根據行業調查,汽車性能檢測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應具備以下勝任力要素。
1)專業知識:掌握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與操作方法;能運用專業知識解決一般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問題。
2)工作技能:具備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常規檢測維修工具的使用能力;能獨立完成汽車發動機、底盤、電氣系統的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能進行一般的汽車發動機、底盤、電氣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
3)綜合能力:具備一定的搜集與運用相關資料的能力;能夠準確描述與工作崗位相關的基本概念、技能方法等;有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能對具體工作任務進行合理的人員與時間分配;有一定的工作成果并能對成果進行展示的能力。
4)價值觀和態度: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端正的態度,能自信地表現自己的成果及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經驗。
通過以上勝任力要素分析,得到汽車維修服務企業核心能力和汽車維修崗位職業能力關系如表1所示。
結合生產實際,從該課程勝任力要素出發,通過專業崗位職業能力分析與分解、課程知識能力整合與工作崗位模擬,確定了該課程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項目設置。
1)汽車檢測工具的使用與故障分析方法:通過對常用汽車檢測工具的使用培訓與汽車常見故障的診斷思路分析,進一步熟練掌握汽車常用檢測工具的使用,加深對汽車檢測診斷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強對汽車檢測診斷基本原理的應用。
2)汽車發動機、底盤、電氣系統檢測與故障診斷:通過發動機、底盤、電氣系統典型故障模擬,要求學生能利用工具和基本診斷原理,快速、準確地檢測與診斷發動機故障,并實施修復。在故障檢測與診斷中要充分體現團隊協作精神。
①發動機不能啟動故障診斷與排除;
②發動機怠速不良故障診斷與排除;
③發動機加速不良故障診斷與排除;
④發動機異響故障診斷與排除;
⑤汽車ABS故障診斷與排除;
⑥汽車自動變速器不能升檔故障診斷與排除;
⑦汽車行駛跑偏故障診斷與排除;
⑧汽車制動不良故障診斷與排除;
⑨汽車排放超標故障診斷與排除;
⑩汽車空調不制冷故障診斷與排除。
3 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教學要打破原有的“講聽練”的實訓教學模式,應結合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特征,結合勝任力要素,運用能積極提升崗位勝任力的教學方法。
1)模擬真實職業崗位環境。在確定了該課程的教學項目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調研與實踐,結合校內外實訓基地資源,營造良好的職業崗位氛圍和環境,讓學生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做與學。
3)模擬角色仿真表演。教師圍繞某一具體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學生創立直觀、真實的現場狀況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模擬企業的操作現場,仿真企業實際運行過程,通過實施周密的過程控制以達到教學目的。該教學方法特別適用于難以安排實習任務的實踐過程,利用仿真設施進行教學與操作訓練,且應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由模仿到逐步創新的路子。教師應“以學生為本”,擔任好導演或場外指導的角色,而不總是當裁判員。在教學中,教學前期設置好真實故障并不能泄露,各組學生可以交換模擬不同的角色,如客戶、接待、維修、配件、檢驗等崗位。
3)將討論、示范、啟發等教學方法用于學生完成某學習項目的計劃和決策,使學生的主動性增強,集思廣益,自主地、積極地參與學習并進行探索創新,使其成為學習的主體,促進其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增強教學效果。
4)成果展示法。在小組完成某項工作任務后,小組推薦其中一個或幾個成員把自己的作品在班級里進行展示,如檢測過程、排除故障的思路及結果等。學生展示完畢,教師和學生要給予掌聲鼓勵,以激發他們的成就感。同時,教師和學生可以對他們的展示進行適當的評價。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以鼓勵為主,只要展示者能面對同學,就說明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崗位勝任力要求了。
4 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教學評價機制
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汽車性能檢測課程教學評價不僅要求學生得到較為理想的技能訓練結果,而且更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對勝任力要素的考評,從而綜合評價教學和學習成果。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汽車性能檢測課程教學評價,可分為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個方面共8個指標。
1)過程考核:在教學過程及操作過程中對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考核,重點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思維能力、反應能力、操作技能、團隊合作、身心素質等各方面考核。
2)結果考核:在成果展示階段重點考核的內容,可以反映學生對項目實施的質量和效率,結論是否正確等。
汽車維修崗位勝任力考核指標如表2所示。
5 總結
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汽車性能檢測課程教學改革,主要通過課程對應崗位分析,確定課程培養的勝任力要素,模擬生產實際崗位,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教學,使課程教學更接近企業生產實際,提高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能勝任企業工作崗位要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心美,趙桂茹.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的高職課程體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8):169-172.
關鍵詞:職業技能競賽;汽車專業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5)09C-0031-0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職業教育要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作為培養汽車維修行業和企業發展需要專門人才的汽車職業學校,應以汽修關鍵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職業技能競賽為手段,從生態學的視角,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汽車專業教學進行研究。
一、調研分析
設計了《中職汽車技能競賽與教學生態的調查問卷》,先后結合面談和通訊方式,走訪了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江蘇外企汽車維修服務有限公司、麥特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南京林業大學交通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等多家行業、企業和學校的專家及技術主管,發放64份問卷,收回64份,了解汽車技能競賽的賽項;選手的知識應用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競賽對汽車專業教學的影響;企業對汽車專業教學的建議等。
(一)受調研者情況
在接受調研人員中,涉及機電項目:汽車維修基本技能,占48.6%;定期維護及四輪定位,占37.1%;空調維修,占65.7%。涉及非機電項目:涂裝,占5.7%;鈑金,占25.7%。競賽項目包含團體賽和個人賽,其中汽車定期維護和車輪定位項目為團體賽,其余為個人賽。項目涵蓋了汽車售后服務業的機電維修和車身修復兩大類專業。
(二)賽項設置情況
2013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競賽,從原來的豐田卡羅拉車型調整為通用科魯茲車型,因此維修規范在繼續遵循國家標準GB/T18344―2001《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范》外,調整為《科魯茲維修規程》。賽項設置合理,占60%;需要增加項目,包括個人全能項目,汽車性能檢測,汽車配件與資料管理優化,車身附件拆裝等,占28.6%;需要調整項目,如:去除不切合實際的賽項,盡量與世界技能大賽賽項設置接軌等,占8.5%。說明汽車技能競賽賽項與實際生產有差距,職業技能競賽不是為賽而賽,也不是簡單的增減內容,而是需要綜合考慮教學與實際的匹配度,此項問卷為汽車專業教學內容的設計提供了切入點。
(三)選手綜合情況
1.成績統計。競賽評分包括理論測試和實際操作兩部分,分別占總成績的20%和80%。以2013年國賽的理論成績為例,機電均分為77.18,及格率為79.86%;鈑金均分為80.99,及格率為80.88%;涂裝均分為82.8,及格率為88.73%。表明,選手的技術性基礎知識欠缺,文化基礎不實,人文素養不夠。
實操成績:機電團體均分為84.87,及格率為94.59%;機電維修均分為69.058,及格率為57.53%;機電空調均分為57.76,及格率為45.83%;鈑金均分為75.05,及格率為85.29%;涂裝均分為71.2,及格率為77.46%。表明,選手的實際操作技能不到位,設備工量具的使用不熟練,分析判斷能力薄弱。
2.職業素質。對于選手職業素質方面的評價,普遍認為: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工作過程的能力比較好,占57%;一般占28.6%;而非常好只占5.7%;不太好卻占8.7%。解決問題過程與企業工作流程及組織形式的適應性比較好,占62.9%;一般占25.7%;而非常好只占8.6%;不太好也占2.8%。應對突發故障的態度和措施比較好,占31.4%;一般占51.4%;而非常好只占2.8%;不太好卻占14.4%。獲獎選手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比較滿足占34%;基本滿足占40%;而完全滿足只占17%;不太滿足也占9%。說明,選手的職業素質基本趨于中等水平,而且有一定比例的選手不能適應未來職業崗位要求。參加國賽的選手都是經過層層選拔,好中取優,而在競賽中的表現也有缺憾,那么職業教育中普通學生更不能達到教學目標。因此,必須以職業技能競賽為抓手,改革汽車專業教學。
(四)專業教學情況
調研可知,汽車技能競賽對于汽車專業教學的引領作用非常大,占45.7%;比較大占40%;一般性占14.3%;沒有認為不起作用的回答。由職業技能競賽分析汽車專業教學,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開設。結合汽車技能競賽賽項,常規教學開設課程的必要性: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占91%;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占77%,汽車電氣構造與維修占85.7%;汽車維護占77%;汽車故障診斷技術占91.4%;汽車鈑金技術占74%;汽車涂裝技術,占74%。汽車專業的課程設置傾向于機電技術,尤其是汽車故障診斷、發動機和電器,說明職業技能競賽及汽車專業教學都要反映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也凸顯汽車售后服務行業的職業特點。
2.學生要求。分析調研信息發現,企業要求中職汽修專業學生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占62.8%;實踐技能占74.3%;專業領域的新知識占42.9%;愛崗敬業態度占78.1%;合作交流能力占62.8%;危機處理能力占25.7%;崗位職業適應能力占71.4%。汽修行業企業最看重的是職業態度、品質和協作,其次才是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并要求有創新精神和繼續學習能力。因此,不管是技能競賽還是專業教學,在設計、組織和實施中都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3.教學建議。對于汽車專業教學的看法和建議,專家關注課堂討論學習、實踐環節控制以及現場組織操作三個方面。具體體現在以實際案例引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開展小班化教學;以小組為單位,注重技術規范,操作規范,避免與企業實踐脫節;注重過程細節、思路的培養,加強教學過程性評價;注重質量控制和計劃總結,提高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量使用真實汽車,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以光、電和機械變化展示內容,盡量使所有信息變化盡收眼底;教師要多接觸維修企業,多參與維修實踐。表明,汽車專業教學要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教、學、做合一的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應用信息化技術和課程資源,融合技能競賽,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同時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
二、融合基礎
職業技能競賽注重實際操作的職業性,即按照汽車維修企業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設置項目,通過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實施操作技能與職業態度的考核,檢驗學生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要使職業技能競賽融合汽車專業教學,首先要解決“一組理論、一種關系、一項目標和一個平臺”。
(一)支撐理論
教學生態理論。運用生態學原理,思考教學中教師、學生與環境之間關系的原則和方法,探索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規律,促進教學生態可持續發展。[1]基于教學生態理論,研究職業技能競賽融合汽車專業教學,必然分析教學生態中學生、教師、課程及教學評價這幾個要素。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教師創設與學習任務相關的情境,學生通過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在共享生態要素的基礎上,主動探索并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這個理論為課程資源的開發及專業教學評價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技能與關鍵能力的關系
關鍵能力是從業者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學會共處和學會做人,適應職業變化的基本發展能力,包括勝任某種職業崗位的品質態度,學習新知識的自學能力,獨立計劃、決策和完成工作的能力,與人合作的協調能力,承受一定心理壓力的自我評價及控制能力等。[2]
從上述調研分析得知,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低,畢業生不能勝任崗位要求,問題的實質是通過加大技能訓練和技能競賽,重視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但忽視了學生的關鍵能力的培養。為此,必須協調好技能與關鍵能力的生態關系。
(三)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制定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依據是專業調研,以此為據,兼顧職業技能競賽既檢驗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又檢驗生態系統中服務社會的切合度,分析職業崗位面向、職業資格、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從而確定培養目標。
以本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例,人才培養目標為:主要面向汽車售后服務企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和職業道德,掌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對應職業崗位必備的知識與技能,能夠從事汽車機電維修、車身修復及品牌企業專門化工作,具備職業生涯發展基礎和終身學習能力,能勝任生產、服務、管理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等技術技能型人才。在培養目標中不僅有技能目標,而且有適應職業崗位的“行業通用能力”、面向機電維修和車身修復專業方向的“職業特定能力”與“跨行業職業能力”兩大崗位關鍵能力目標,同時全程貫穿了人文關懷的素質要求。
(四)校企合作平臺
汽車專業教學生態是教師、學生、教學環境、社會環境和心理環境等因素及其關系相互作用、和諧共生形成的教學氛圍,其中社會環境的最重要生態是企業,要實現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可或缺的是校企合作。要借助職業技能競賽中校企合作的熱情,讓學校與企業在人員、設備和技術上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讓學生所學知識、技能和態度與企業職業崗位要求有機結合,科學素養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打造校企雙方共贏的平臺,促進教學生態可持續發展。
三、融合策略
(一)課程體系策略
基于競賽項目與人才培養目標對技能和關鍵能力的共同要求,中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應與競賽項目相結合,同時考慮專業教學的普適性與技能競賽的超越性相結合,兼顧企業專家對課程體系的看法,以國家汽車修理職業資格為依據,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構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模塊化項目課程體系: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和綜合課程,專業技能課程中又分專業平臺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
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競賽的項目設計,采用了汽車修理三級(高級工)職業資格標準[3],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條件規定,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規格是職業資格四級(中級工),因此,為了滿足全體學生中職階段學習需要,發揮學生潛能,激勵學生可持續發展,課程體系中以職業資格四級為基礎,設置專業平臺課程,將技能競賽賽項融入相關課程,重新設計汽車發動機、電器和底盤構造與維修的課程內容,作為基礎技能模塊。對應技能競賽項目,專門開設了專項技能模塊,如機電類賽項汽車維修基本技能、汽車維護及空調維修項目,這個模塊的培養目標以“行業通用能力”為主要取向。
課程體系中以職業資格三級為拓展,設置專業方向課程,以汽車故障診斷、電控系統檢修及使用性能檢測項目為開放性技能模塊,旨在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之一“職業特定能力”。
綜合課程中涉及的人文和素質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態度和價值觀。涉及的專業類選修課程,屬于專業方向以外但在同一專業群之內的一些課程,如汽車維修專業群中汽車保險與理賠、汽車維修企業管理等,目的是培養學生關鍵能力之二“跨行業職業能力”。
(二)課程資源策略
項目課程的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需要校企合作開發系列化的課程資源來支撐。課程資源是課程信息傳遞的載體,結合技能競賽和教學實踐,開發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的符合自主探究學習的課程資源;開發能夠反映行業企業新技術和新工藝的適應職業崗位需要的課程資源。
將中職汽車維修基本技能賽項中的發動機拆裝項目融入到《汽車構造與拆裝(發動機部分)》課程,這個項目要求按照維修手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曲柄連桿機構的拆卸、檢查和組裝;按要求填寫檢測記錄并根據測量結果進行分析計算和確定維修方案;要求合理選擇和規范使用工量具和儀器;測量方法和結果準確;作業項目齊全;作業流程合理;安全與文明作業。根據技能競賽技術要求,汽車修理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工作項目為載體,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組織課程內容,開發項目化、立體化資源。
課題組主持的課程資源《汽車構造與拆裝(發動機部分)》和《汽車構造與拆裝(底盤部分)》經全國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課程資源《汽車維護》為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教材;《汽車空調檢修》為正式出版教材;《車身電子測量與仿真實訓系統》為全國信息化比賽二等獎仿真軟件;《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涂裝技術》《汽車鈑金技術》三門課程資源庫為無錫市精品課程資源庫。
(三)教學評價策略
融合技能競賽評價原則及行業企業職業標準,汽車專業教學評價以能力評價為重要指標,評價能力目標包含基本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相應的觀察點包括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情感態度。學生對照技術要求,自評和互評工作成果;針對完成工作任務的安全、質量、時間和6S要求是否達到最佳程度,個人在工作過程中的貢獻度如何,學生提出個人改進建議。這樣的評價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學生態回歸“我要學”的教學中心,教學效果顯著。
自課題立項以來,指導學生參加全國、省市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競賽,學生獲得國家級金牌4塊;其中汽車維修基本技能賽項的全國冠軍金杰同學,被評為“奠基未來?感動無錫”2014無錫教育年度人物。在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專業技能“汽車二級維護”項目抽測中,學校被測學生除個別學生成績良好外,均為優秀。通過綜合考核及面試,入選寶馬、通用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工的簽約率分別為85%、91%。
(四)教學團隊策略
要培養學生的技能和關鍵能力,必然由“雙師型”教師來擔任,技能競賽的指導和項目課程的教學都提升了教師的雙師素質。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教師不僅是指導者和組織者,還要是參與課程開發及技術創新的設計者,這樣單憑教師個人是難以勝任的,必須要向教學團隊發展。
課題組以教師專業成長為切入點,以專業發展和課程建設為路徑,以職業技能競賽為抓手,以教學質量提高為目標,創建了無錫市首批職業院校名師工作室,無錫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其中校級教學新秀1人;市級教學新秀、能手、名師各 1人。江蘇省“五課教研、兩課評比”示范課1人,研究課2人。參加江蘇省職業學校汽車技能競賽,教師組金牌3人,銀牌1人。“汽車維修專業群”被評為無錫市重點專業群。
參考文獻:
[1]周美琴.德國“學習領域”課程淺析[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