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風險等級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廣州 中等收入陷阱 風險 思路建議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世界銀行總結拉美一些國家經濟發展經驗時提出的概念,是指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李揚,2011)。“中等收入陷阱”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增長問題,更是一種社會現象,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負效應”,又是一個國家和地區進入中等收入之后出現的“發展悖論”。
廣州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與可能性分析
(一)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且固定資產投資乏力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廣州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繼2009年大力推進和實施各種措施的“保增長”后,“十一五”期末(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有所回升。但進入“十二五”以后,主要經濟指標開始滑落(見表1)。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廣州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與可能性加大,即使沒有發生國際金融危機,由于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廣州也有可能面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投資增長乏力的窘境。
(二)城鄉發展差距過大及居民收入分化嚴重
國際經驗表明,城鄉發展差距控制在1.5∶1的范圍內相對合理,2012年廣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為2.27∶1(見圖1)。雖然廣州的經濟總量位列全國三甲,但廣州的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依然比較明顯,北部山區農村發展依然落后,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扶貧開發任務繁重。
(三)居民收入和就業增長態勢慢于GDP增速
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如果高于GDP增長速度,則表明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地體現在居民福利水平及生活質量提升上,反之則表明經濟的快速增長沒有讓居民從中得到實惠,是一種“虛假的繁榮”。從圖2可以看出,2001-2012年中,除個別年份外,廣州GDP增速都高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四)出口形勢不容樂觀致依賴外資拉動模式受到挑戰
改革開放后,廣州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商品出口總額在2003年到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一直呈現20%以上的高增長態勢,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增長出現回落,2009年增速同比下降12.86%,2011、2012年持續下降(見表2)。廣州出口商品總額和外商實際投資的下降趨勢,使廣州依賴外資拉動的發展模式受到嚴峻挑戰。
(五)居民勞動報酬過低而政府所得過高
從表3可以看出:2011年廣州初次分配中勞動者報酬比重為44.4%,比北京市低4.8%;政府所得生產稅凈額比重為16.4%,分別比北京、上海高3%、4.4%。廣州政府收入增速快,是以居民或企業收入比重下降為代價的。廣州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速度遠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超過GDP增速,表明經濟增長的福利較多地向政府傾斜。2012年GDP增速為10.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為12.5%,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8.1%。
(六)科技創新能力弱致轉型發展動力不足
創新能力是支撐轉型的根本動力,創新能力弱是一些國家和地區跌落“中等收入陷阱”的“硬傷”。從表4和表5可以看出,廣州創新能力遠遜于北京和上海。以R&D投入占GDP比重指標來看,廣州僅為1.8%,北京5.83%,上海3.11%;而專利授權量指標,廣州15091件,僅為上海47960件的1/3左右;而最能代表和說明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指標,廣州僅8項,北京56項,上海41項。
廣州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深層原因分析
(一)城鄉二元結構的藩籬無法打破
表面上看,廣州已進入高中等收入發展階段,而實際上廣州城鄉差距仍然比較明顯,北部山區農村發展依然落后,這種城鄉二元結構是廣州乃至我國區別于拉美國家和東南亞地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更具有本土化標簽意義的特征。城鄉二元結構有可能會成廣州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考量因素,廣州如果能在城鄉二元結構上有所突破的話,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時間和周期可能會有所縮短,風險成本也有可能降低。
(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未能推進
由于廣州一直未出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無法從宏觀層面上調控、規范收入分配。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表面上看,只要在增加居民收入、調整收入結構、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做些努力就能收到成效,但實際上它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改革工程,與當前正在推進和實施的戰略選擇、制度設計以及發展模式密切相關,可以說,選擇了什么樣的發展模式,就基本確定了什么樣的收入分配格局(李揚、裴長洪,2012)。因此,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果缺乏通盤考慮難以有效推進。
(三)喪失了金融危機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最好時機
金融危機沒有讓廣州清醒地認識到危機背后潛伏的“中等收入陷阱”,而是不斷密集地地出臺各種“保增長”的措施,忽視了調結構、促消費及轉變發展方式的努力。喪失了利用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好時機(王一鳴,2011),只是一味地通過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保增長”,未能從根本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沒有能夠處理好以犧牲眼前和短期的增長來換取長期發展后勁和競爭力的關系。
(四)相關改革配套措施嚴重滯后
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廣州無論是在市場體系改革,還是國有企業改革等多方面都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是名副其實的改革“領頭羊”,但進入新世紀后,特別是近年來廣州的改革步伐邁得不大,改革的亮點少,一些諸如國企改革、投融資改革等重點領域的改革措施明顯滯后。促進經濟增長、轉變發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視野不開闊、觀念陳舊、思路少、措施不得力。
(五)社會管理制度體系不夠完善
進入“十一五”以來,廣州雖然不斷加大社會建設步伐,但由于積重難返,加之有些社會問題本身就牽涉到眾多利益群體,很難權衡和兼顧各方利益,因而無形中加重了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目前社會管理已進入到“攻堅克難”階段,各種利益格局錯綜復雜,社會管理越是向縱深和精細化管理推進,其成本和風險也就越大,但不加強社會管理與創新就更無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廣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路建議
針對廣州所處“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與特點,提出廣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總體思路是一個核心、兩大重點、四大戰略。
(一)一個核心:轉變發展方式
轉變發展方式不僅僅局限于產業結構、需求結構、投入結構的調整,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變革。因此,一定要改變和擺脫既有思維方式束縛和路徑依賴,以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進步為最終目標。
在發展中實現轉型。從某種程度上講,“中等收入陷阱”實際上也是一種“轉型危機”,但發展方式的轉型不是孤立和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動態發展中實現的。因此,一定要在發展中促轉型,在轉型中謀發展,轉型的難點也就是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著力點。
在擴大開放中實現轉型。不斷擴大開放也是廣州提升發展能級的重要途徑,因而,廣州的發展必須放到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發展大背景下來思考和謀劃,必須在擴大開放、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實現廣州發展模式轉型升級,要在“走出去”和拓展國際新市場上實現新突破。
在不斷創新中實現轉型。必須改變以往主要依靠投資驅動的發展模式,突破原有體制機制的框框和束縛,打破原有的路徑依賴,在不斷創新中推動和實現轉型。廣州未來發展“紅利”的取得要更多地依靠“制度紅利”、“創新紅利”和“人才紅利”,唯有此,才能突破轉型制肘和瓶頸約束。
在深化改革中實現轉型。轉型是對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一場深刻變革和挑戰,必須要借助不斷的改革才能予以推進和實施。應該從圍繞加快發展推進改革開放,轉向圍繞科學發展推進改革開放,把改革開放的步子邁得更大,積極探索通過發展方式轉型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經驗道路。
在發揮廣州的優勢中實現轉型。一定要把握好、發揮好、利用好廣州已有的優勢和有利條件,把這些優勢條件和要素予以合理的挖掘和整合,并通過一定的方式轉化成轉型的推動力量,轉化為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資源、政策和環境,揚長避短,走出一條具有廣州自身優勢和特色的轉型道路。
在人民生活的逐漸改善中實現轉型。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住房、醫療、教育、交通、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是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任務。因此,要把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和惠民生更好地結合起來,讓經濟發展的成果、發展方式轉變的成效更好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馬曉河,2010),使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同步協調發展,從而體現社會公正、公平。
(二)兩大重點:保持適度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全面發展進步
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一是尋求新的增長點和發展空間。當前廣州經濟發展之所以增長速度放緩,出現滑落狀態,原因在于增長的動力機制和原有發展模式不適合現有經濟發展,必須在經濟發展的“擴容”和“提質”上下工夫。在副中心和新城區尋找經濟規模“擴容”的空間,在制度創新、結構優化等方面進行“提質”。二是積極構建戰略性發展平臺。建設完善一批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的基礎設施,謀劃建設一批具有較高科技含量、較好經濟效益、較強帶動作用的生產力骨干項目,培育壯大一批具有較高品牌價值、領先技術水平、良好市場前景的骨干企業,打造一批功能突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支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臺。三是積極謀劃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國家戰略,集中資源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制造、時尚創意、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推進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打造國家重要的高端裝備制造及配套產業基地,建設新能源汽車公共技術創新、檢測和試驗平臺。
促進社會全面發展進步。一是完善社會建設投入機制。建立完善社會保障優先的財政政策,明確各級政府社會建設的職責、事權和支出范圍,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適當高于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對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薄弱的地區適當傾斜。二是調整收入分配結構。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為重點,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馬巖,2011)。三是健全群眾利益保障機制。對城市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城市更新改造等與民生權益息息相關的重大事項及時進行公示,在征地拆遷、勞動用工等矛盾多發領域搭建平等協商平臺,完善利益平等協商機制,保障各方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平等對話權。
(三)四大戰略:改革創新統領、重塑動力機制、結構優化為先、社會公平公正
戰略之一:改革創新統領。一是刷新體制紅利。隨著改革由易而難地深入推進,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減速或弱化現象,即所謂“改革疲勞癥”。為此,必須創新改革思路與改革方式,刷新體制紅利,為迎接新的繁榮周期,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體制動力。二是強調增量改革與存量改革結合。尤其要在推動增量改革的同時,加大存量改革力度,徹底突破舊體制壁壘(蔡,2011)。要做到漸進改革與重點領域突破性改革結合;突出整體協調推進與局部率先突破結合,以點帶面推動全局改革。
戰略之二:重塑動力機制。一是實現由投資驅動轉變為投資和消費雙輪驅動,進一步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二是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創新驅動是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跨越式轉變的重要途徑,是轉變經濟發展發展方式的核心驅動力。三是實現由規模和速度驅動轉變為質量和效益驅動,不斷擴大經濟發展的數量規模,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是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的主要表現形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推動經濟發展由初級階段向中高級階段轉化,使驅動力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
戰略之三:結構優化調整。一是要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加快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培育以服務經濟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二是優化投資結構。在保持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的基礎上,兼顧好社會及民生事業的發展,使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市民。三是優化區域結構。由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轉向城鄉并重、城鄉一體化發展,使城市與農村、工業與農業實現有機融合互動發展,不再區分誰重誰輕、誰主誰次,使城鄉協調發展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明顯標志(彭剛、彭憶歐,2011)。
戰略之四:社會公平公正。一是以健全的制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為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必須建立一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完整的社會公平制度保障體系,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共建共享社會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成果,真正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二是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健全公共財政體系,完善轉移支付制度,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穩步提高保障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揚.借鑒國際經驗 應對“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拉丁美洲研究,2011(3)
2.李揚,裴長洪.廣東經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向2020年的發展戰略轉移、發展方式轉變和發展動力重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3.王一鳴.“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比較和原因分析.學習時報,2011-3-28
4.馬曉河.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結構演變與產業結構調整.宏觀經濟研究,2010(11)
5.馬巖.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及對策―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國際視角.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
關鍵詞項目 風險評估 模糊綜合評價
文章編號1008-5807(2011)02-022-01
項目本身具有一次性、創新性和獨特性等特性使得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各種風險。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這些風險就會給項目相關利益主體造成損失,因此可以說風險管理是項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風險評價作為風險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項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發生時間、后果嚴重程度及影響范圍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和估量。根據評價結果制定風險應對措施,開展風險的控制工作。
模糊綜合評價法主要運用模糊集和隸屬度函數等概念,應用模糊變換原理,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從多個方面對事物隸屬度及其他等級狀況進行整體的評價。模糊綜合評價法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既考慮了人為判斷情況又將風險進行了量化,實現了風險因素的重要排序。
一、項目風險因素的確定
識別項目風險是風險評價的基礎,按照風險的屬性不同,大致將其分為以下幾類:
(一) 政策與環境風險
國家政策與自然環境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項目的開展及實施,從給給項目帶來風險。
(二)項目管理風險
實施項目管理是為了使項目更好更順利的實施,但如果管理者出現沒有全面了解項目,提出錯誤的決策,又會更項目帶來嚴重的影響。
(三)項目進度風險
項目進度風險是指項目實施某些環節或整個項目的時間延誤所造成的風險。這種時間上的延誤往往伴隨著成本的增加。
(四) 項目財務風險
項目財務風險是指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的資金融通、資金調度、資金周轉、利息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項目的預期收益的可能性。
二、建立風險層次分析結構
根據上述風險因素的分類分析,項目的風險因素層次分析結構。將風險發生時可能的損失和風險發生的概率作為模型的一級指標,從這兩個方面來對風險因素進行排序。然后按照項目中可能發生的幾種風險作為二級指標,即上面提到的政策與環境風險、項目管理風險、進度風險和財務風險。這一層是主要因素層。然而這四種風險因素還包括下一層因素,這一層因素作為模型的三級指標。其中政策風險因素主要包括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自然條件風險;管理風險主要包括高層戰略風險、決策風險、項目實施風險;進度風險主要包括成員技術熟練程度、工作效率、突發事件;財務風險主要包括籌集資金、資金的調度、資金周轉、利潤分配。
三、建立模型
(一)建立模糊集合
(1)評價對象集
評價對象集就是更重會給項目帶來風險的因素。對于風險的評價體系,我們這些評價對象又分為一級、二級、三級指標。
(2)評級等級集
評級等級集可定義為某一組定性的形容詞(例如:高風險、較高風險、一般風險、較低風險、低風險)的集合。
(3)評價權重集
權重集就是所有評價因素的各自權重系數的集合。個數n與評價因素的個數一致。各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用層次分析法確定,這里不再贅述。
(二)建立模糊關系矩陣
在建立了決策的模糊集合之后,要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就必須確定評價因素集中各因素與權重系數集中各權重系數的模糊隸屬關系,也就是各因素對應于各權重系數的隸屬度,這種隸屬度可以用以下方法得出。
(1)請參加評價的每位成員分別根據等級說明和自己的判斷能力,確定每個評價因素所屬的等級。
(2)在同一個因素中,把選擇相同等級的人數相加,再除以參加評價的總人數,則可以得出各因素隸屬于各等級的隸屬度。
(三)建立綜合評級模型及計算
由前面的模糊集合和模糊矩陣,我們可以建立如下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式中b1,b2 ,… bm 即為對評價因素的綜合評價結果,反映了該層次所有評價因素對應于個評級等級的隸屬情況。
(四)數據處理的結果
利用已經建立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得出的下述數據結果進行處理:
給每個等級從高到低確定分值,如:如果等級分五等,則可以分別確定各級分數:小于0.2則風險低,0.2到0.4之間風險較低,0.4到0.6之間風險一般,0.6到0.8之間風險較高,大于0.8說明風險高,用下式計算其總得分:
BQ:可以理解為是被評價對象經過評價所得到的平均等級分。
:相應的評級等級分數范圍的中間值。
重復上述過程至最底層,便可以得到所有風險因素相對于目標層的排序權重,從而實現了所有風險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得出了風險的綜合分數,從而了解該項目風險的大小。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資料來源于“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中手足口病實時統計個案信息、全市手足口病監測資料以及文獻檢索資料。
1.2評估方法召集傳染病防控方面專家組成風險評估團隊,由傳染病防治科手足口病監測人員收集監測信息,有關專家收集相關文獻資料。按照《浙江省突發事件公共衛生風險評估技術方案(試行)》,采用專家會商法確定手足口病流行的風險形式、發生的可能性及后果嚴重性,用風險矩陣法確定風險等級,根據風險等級提出風險管理建議。
1.3風險發生可能性判定準則為便于專家統一認識,將可能性等級分為“幾乎肯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極不可能”五級,各類事件發生概率分為“<5%、5%~、30%~、70%~、≥95%”。
1.4后果嚴重性判定準則將后果嚴重性等級分為“極低、低、中等、高、極高”五級。
1.5風險等級確定根據風險評價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嚴重性,分析結果查詢風險矩陣表,確定相應的風險等級,風險等級分為“極高、高、中等、低”四等,見表2。
1.6風險控制措施制定每個風險等級水平相應的控制措施原則,便于專家按照原則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詳細、具體的實施措施建議,見表3。
2結果
2.1提出風險問題根據當前疫情形式提出需評估的風險問題:麗水市下一步手足口病流行可能受影響的人群、暴露的可能性以及人群暴露后產生的不良后果。
2.2組成風險評估團隊召集麗水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控專家7人,平均年齡(42.4±8.1)歲,平均工作年限(20.3±9.6)年,其中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管醫師2人和醫師1人。
2.3風險識別信息
2.3.1疫情概況2014年3月1日—4月30日全市報告手足口病2270例,2008—2013年同期報告(652±637)例。最近三周平均發病445例,達到往年5月中下旬的發病高峰水平。疾控機構接到托幼機構聚集性疫情報告18起,而2013年同期為0起。2013年11月—2014年4月手足口病監測277例,檢測陽性176例,其中EV71占39.20%,CoxA16占34.09%,其他腸道病毒占26.71%;而2013年1—10月手足口病監測556例,檢測陽性397例,其中EV71占22.67%,CoxA16占17.63%,其他腸道病毒占59.70%。
2.3.2關鍵知識文獻綜述通過查詢相關文獻資料,提煉有關證據。(1)病原:系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以EV71及CoxA16型較為常見。(2)臨床特征:分為普通病例與重癥病例,極少數重癥病例病情進展迅速,可致死亡。2011—2012年全國年均罹患率為138.60/10萬,重癥率10.50‰,病死率0.29‰,重癥病死率27.23‰[2]。在實驗室確診病例中,EV71占41%,占重癥病例的81%和死亡病例的93%[3]。(3)流行特征:人是唯一宿主;傳染源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通常發病后1周內傳染性最強,經糞-口途徑、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或黏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傳播。人群普遍易感。潛伏期多為2~10d,平均3~5d。托幼機構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點場所[4]。(4)疾病分布:全年發病,5—7月為發病高峰,無明顯地區性。5歲以下嬰幼兒占91.17%[2],發病年齡中位數為2.3歲,1歲組病例最多。重癥病例和死亡病例中3歲以下兒童分別占79.57%和87.50%,重癥率以1歲組最高為13.77‰,趨勢性檢驗發現重癥率和死亡率均隨年齡減小呈升高趨勢。散居兒童占73.01%,托幼兒童和學生分別占23.31%和3.07%,散居兒童中重癥和死亡比例均高于托幼兒童。(5)實驗室檢測與診斷:以臨床診斷為主,實驗室主要靠咽拭子、糞便或肛拭子和皰疹液等標本中檢測到人腸道病毒特異性核酸,一般檢測CoxA16、EV71和腸道病毒通用3種。縣級疾控中心可開展此類檢測,但醫療機構未開展。(6)危險因素:安慶玉等[5]認為托幼兒童、戶籍類型為流動人口、便后少洗或不洗手是危險因素。鄧鵬等[6]認為近一周有手足口病接觸史、公共場所暴露史、共用玩具接觸史、飲用生水和居住在農村為危險因素。(7)治療措施及效果:普通病例多1周內痊愈。重癥病例應住院治療,危重病例需重癥醫學科(ICU)救治。早期識別重癥和及時干預處理是降低重癥發病率和嚴重臨床綜合征導致死亡的關鍵[7]。(8)控制措施及防治實踐經驗:EV71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與評估,尚未大規模應用。未見推薦預防性藥物。現行手足口病暴發疫情的主要干預措施包括監測,健康教育,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衛生設施,托幼機構和學校的指導,防止醫療機構和社區傳播,改善臨床病例管理,加強重癥病例救治,防控經驗交流,政策、機制的支持,監控和評估[8]。盡管缺乏足夠證據顯示關閉托幼機構能控制手足口病傳播,現階段還是普遍接受停課做法[8]。
2.3.3已采取的措施自3月份以來,疾控系統內部通過QQ群等非正式渠道交流了疫情信息,部分鄉鎮衛生院開始對上報的病例開展追蹤調查。
2.險發生可能性7名專家分別認為后期進一步擴散的可能性為100%、99%、99%、99%、98%、95%和95%,可能性等級均屬“幾乎肯定”。
2.5后果嚴重性7名專家中有6人認為后果嚴重性等級屬于中等,1人認為屬于低等,經會商討論后,該專家表示服從大家意見,認可后果嚴重性屬于“中等”。
2.6風險不確定性分析如果手足口病病毒傳染性及毒力下降,疫情可能影響輕微。如果病毒毒力突然增強,出現多例死亡病例,會引起新聞媒體關注。
2.7風險等級判斷根據專家意見,本次疫情風險發生可能性為“幾乎肯定”,后果嚴重性為“中等”,查風險矩陣表,確定本次手足口病流行的公共衛生風險等級為“高風險”。根據高風險因素的控制措施要求,需要專家討論相應的應急響應措施:建立應急指揮組織架構,采取一系列應急控制措施,如提請相關部門關注,共同加強監測和應急準備,并采取必要的行動。
2.8風險形式經專家討論確定麗水市2014年5月手足口病公共衛生風險形式有兩種:一是正值手足口病發病高峰期,預計此期間病例數將持續增多。托幼兒童和低年級學生的聚集性疫情仍將會出現,不排除慶元、云和、松陽、遂昌等低發地區發病快速上升。二是與2013年同期相比,EV71和CoxA16構成上升,不排除出現重癥病例甚至死亡病例。
2.險管理措施經討論,專家們建議措施如下:將風險評估報告發送給各地衛生局、教育局和民政局,各單位通過公文系統、電子郵件和QQ群等渠道緊急傳送疫情信息。各級衛生、教育和民政部門通過文件、會議等形式傳達防控任務,組織人員開展工作督導。托幼機構、學校和社會福利院等集體單位強化晨檢、日常消毒等管理制度;各級醫療機構加強預檢分診和醫院感染控制,將手足口病疫情信息通報臨床一線醫務人員,加大重癥病例早期識別及救治準備工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好轄區內手足口病病例首次訪視,督促隔離消毒措施落實,促進重癥病例的早期識別;各級疾控機構密切關注本轄區內疫情,及時規范處置聚集性疫情。
3討論
為高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界衛生組織、歐盟疾控中心和許多國家均把風險評估作為重要措施之一。快速風險評估操作性強,無需耗費大量資源,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得出風險結論,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中。浙江省從2014年5月起在市及試點縣開展風險評估工作,本次手足口病疫情3月下旬開始增多,若在4月初進行評估應對,對控制疫情較為有利,也說明風險評估工作的必要性。評估常用的方法有德爾菲法、分析流程圖法、專家會商法和風險矩陣法等。專家會商法是相對快速、簡單及有效的方法。不同專家可以充分交換意見,更全面地考慮問題,但意見易受少數“權威”專家的影響。此外,參與評估的專家不同,得出的結果也可能不同。本次評估全部由疾控中心專家組成,來源較單一,可能會對評估的全面性有一定影響,在今后評估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臨床醫學、衛生行政管理方面的專家。
關鍵詞:電網 暴雨 風險評估 模型
中圖分類號:P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c)-0075-02
臺州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處東南沿海,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歷年臺風登陸地很多集中在此地。臺風暴雨洪澇災害每年都嚴重威脅著臺州電網的運行安全,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暴雨洪澇對電網的影響一方面來自于風力帶來的破壞,如面向海口處和臺風登陸前進方向的高山風口處的桿塔,因受到超過設計風速的強臺風襲擊,造成倒桿、折彎,引起線路跳閘;變電站內主變壓器引下線受臺風影響引起風偏放電,造成主變壓器跳閘。另一個方面來自于臺風登陸后經常帶來的強降雨,雨水沖刷線路桿塔基礎,引起桿塔傾斜甚至倒塌,洪水、泥石流對變電站、配電室特別是地下開閉所帶來嚴重影響,造成二次設備如端子箱、直流系統進水,引起繼電保護裝置不能正常工作或誤動、拒動,甚至整個變電站停運。
暴雨侵害變電站電氣設備絕緣,致使設備運行異常或故障。強風時的暴雨往往雨量大而急、方向偏,有時會發生局部龍卷風雨,對變電站電氣設備的防雨密封構成較大威脅。尤其是高壓開關室的屋頂、繼電保護室的門窗、戶外斷路器、隔離開關的機構箱、端子箱等,這些重要部位發生滲漏雨,就可能造成高壓設備外部絕緣閃絡放電,或造成二次控制回路接地、短路故障,甚至導致保護及開關誤動跳閘。處于防洪標準較低地域的變電站還可能遭受洪災、泥石流的嚴重威脅,處于城市內澇嚴重地段的變電站有水淹變電站的危險。
現有電網系統對暴雨災害缺乏有效的檢測手段,不能有效預報災害的發生,不能及時監控災情。指揮人員無法判斷暴雨災害的發展趨勢及風險,無法掌握暴雨對電網設施引起的風險情況,無法得到相關的決策所需信息,這給電力系統的防災減災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因此,急需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防范預警系統,了解臺風及暴雨洪澇的動態,能夠預測暴雨趨勢并顯示實際雨量及預警信息,及時了解暴雨洪澇可能對電網設備帶來的影響,及時做出部署,事后能根據災害情況,對災害對電網損害情況進行評估,保證當地電網的安全運行。
1 資料收集
(1)災情資料:臺州臨海自有記錄以來的暴雨電網災害數據,多災并重時,選取影響最大的災害。并統計以街區為單元的電力災情頻次。(2)暴雨資料:臺州市范圍內氣象站(常規站、自動站)、電力氣象監測站自有記錄以來的逐日降水量統計。(3)社會經濟資料:臺州臨海以街道為單元的土地面積、區內耗電量、國民生產總值(GDP)等數據。(4)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臺州臨海1∶500比例尺的水系及DEM數據。(5)電網分布數據。
2 風險評估方法
從風險評估四要素出發,充分考慮致災因子危險性、孕災環境敏感性、承災體易損性和防災減災能力(即暴雨頻率、相對高差和水網密度、電網密度、國民生產總值)的空間差異和權重差異,進行暴雨對電網安全影響的等級劃分、區劃和分區評價。
3 技術路線
電網風險評估技術路線見圖1。
3.1 致災因子程度計算
統計各站每年1、2、3……7 d的暴雨過程降水量,分別建立降水過程序列,計算不同序列的第60、80、90、95、98百分位數的降雨量值,即劃分為1~5個等級。根據暴雨強度等級越高,對內澇形成所起的作用越大的原則,確定降水致災因子權重,將暴雨強度5、4、3、2、1級分別取作權重,并進行5級劃分。
3.2 孕災環境計算
高程:從高程數據中,劃分2 m×2 m的網格,采用周圍8個格點高程標準差為地形起伏變化,作為地形影響指數。高程越低、標準差越小,表示越有利于形成澇災,影響值就越大。
水系:主要包括河網密度和距離水體的遠近。在1∶500的地形圖中采用2 m×2 m的網格計算河網密度。距離水體遠近的影響則用GIS中的計算緩沖區功能實現,其中河流應按照一級河流和二級河流、湖泊水庫按照水域面積來分別考慮,分為一級緩沖區和二級緩沖區,給予0~1適當的影響因子值。河網密度和緩沖區影響規范化處理后,給予權重值,采用加權綜合評價法求得水系影響指數。
計算暴雨內澇災害孕災環境敏感指數,并采用自然斷點法,將敏感性劃分為5個等級。
3.3 承災體易損性
從發電量和耗電量兩方面分析,利用GIS中自然斷點法將綜合承災體易損性指數按5個等級分區劃分,并基于GIS繪制綜合承災體易損性指數區劃圖。
3.4 防災抗災能力
防災抗災能力是受災區對暴雨災害的抵御和恢復程度,是為應對暴雨內澇災害所造成的損害而進行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主要考慮人均GDP。對人均GDP規范化處理后,利用自然斷點分級法,繪制暴雨內澇災害防災抗災能力區劃圖。
3.5 暴雨內澇電網災害風險區劃
在以上因子定量分析評價基礎上,暴雨內澇災害風U指數計算式如下:
bynl=(bywe)(yzwh)(cztws)(10-fznl)wr
式中:bynl為暴雨內澇災害風險指數,用于表示風險程度,其值越大,則災害風險程度越大;by、yz、czt、fznl的值分別為風險評價模型中的致災因子的危險性、孕災環境的敏感性、承災體的易損性和防災減災能力各評價因子指數;we、wh、ws、wr為各評價因子的權重,通過專家評分確定。最后利用GIS中自然斷點分級法將暴雨內澇電網災害風險指數按5個等級分區劃分(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風險區),并基于GIS繪制區劃圖。
4 結語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暴雨內澇已引起各國政府和學者的高度關注。社區作為組成現代城市的基本單元,在城市減災降險中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因此,以社區為基礎的災害風險管理成為近年來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并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災害的理念與手段,而風險評估作為社區災害風險管理的基礎和前提則成為各國學者探討的熱點問題之一。該文以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科技項目資助(521172Z1400SX)為依托,在實地考察和調研暴雨內澇災害及其風險管理現狀,并獲得大量文獻資料和一手數據的基礎上,綜合運用GIS方法、情景分析方法和概率統計方法開展了典型城市社區暴雨內澇災害風險評估的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海珍,丁鳳琴.社區參與研究綜述[J].咸寧學院學報,2010,30(5):16-17.
[2] 劉金平,周廣亞,黃宏強.風險認知的結構、因素及其研究方法[J].心理科學,2006,29(2):370-372.
1前言
網絡銀行是技術進步與金融產業相結合的產物,它的出現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一系列的制度變遷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給銀行業帶來了空前的負面效應即網絡銀行客戶的信用風險。網絡銀行的出現,是金融領域的一場革命,將引發金融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業務運作方式,經營理念和風險監管等一系列重大變革。網絡銀行于1995年由美國的SFNB推出發展,隨后,網絡銀行數量迅速增加,我國1999年以來,網上銀行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緊隨招商銀行之后,逐步涉足虛擬金融服務市場,拉開了中國網上銀行市場的競爭序幕。據美國研究機構的調查顯示,在互聯網上進行每一筆貨幣結算的成本不到13美分,電話銀行是54 美分,而在傳統銀行營業機構是108美元,網上銀行的綜合成本占營業收入的15%~20%。
但近年來,我國的網絡銀行客戶信用風險管理工作整體上處于不良發展的狀態,尤其以個人客戶信用風險為重。我國的網絡銀行一直存在資產質量較差,資產利潤率低,不良貸款比率較高等問題。2010年我國銀行業共有網上銀行個人客戶2719411萬戶,其不良貸款率為115%,雖相比同時期的商業銀行而言不良貸款率較低,但是仍不可掉以輕心,任其發展,否則將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指出,客戶信用風險管理不善是導致銀行破產的常見原因。對于處于經濟轉軌時期的我國銀行業而言,加強客戶信用風險管理尤為重要。
2網絡銀行個人客戶信用風險的類型
21違約風險
指債務人由于種種原因不能按期還本付息,不履行債務契約的風險。如受信企業,可能因經營管理不善而虧損,也可能因市場變化出現產品滯銷、資金周轉不靈導致到期不能償還債務。一般說來,借款人經營中風險越大,信用風險就越大,風險的高低與收益或損失的高低呈正相關關系。[1]
22敞口風險
指未來風險金額的不確定性所產生的風險。有些情況幾乎就不存在敞口風險。例如,分期貸款是根據合同的安排分期償還的。除了出現提前還款的情況外,未來未償還的余額是事先知道的。對于一切具有預定還款的情況,其敞口風險可以忽略。但是其他貸款和信用額度卻未必如此。銀行承諾性的信用額度可以讓借款人在銀行規定的限額內根據其需要隨時支用這些額度。另外,表外項目一般會產生未來的敞口。例如,當銀行給第三方提供擔保時,銀行就相當于承擔了一筆或有債務。未來出現風險敞口的可能性,最終取決于銀行不能控制的因素――客戶的行為。敞口風險還會隨著衍生工具而產生,這一不能確定性的來源就是市場變動。
23追償風險
違約事件的追償是難以預計的,其取決于違約的類型、是否存在擔保或抵押及其類型、違約發生時的背景等諸多因素。
首先,抵押貨物的風險。抵押物風險具有兩重風險:第一,銀行獲得、接管和處理抵押貨物的成本存在不確定性。第二,抵押貨物價值存在不確定性,取決于同類產品一級市場上的行情、二級市場的情況和抵押物的性質等。其次,第三方擔保風險。第三方擔保是指第三方向銀行提供的擔保,它是銀行的或有資產;最后,法律風險。追償風險還取決于違約的性質。發生違約而找不到補救措施,就會進入法律程序,這時借款人的全部償還義務就會被暫停,直到法律程序結束。因此,這里存在著法律風險。
3網絡銀行個人客戶信用等級及評價指標
客戶信用評級的核心在于對違約風險和違約概率的衡量。網絡銀行個人客戶信用等級評估指銀行通過評估借款人的“3C ”,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以及抵押(Collateral),對借款人在債務期滿時償債能力(Ability to pay)和還款意愿(Willingness to pay)等進行預測。[2]按照個人客戶的信用狀況可以將信用等級分為七種:AAA級,AA級,A級,BBB級,BB級,B級,CCC級[3],如表1所示。
4信用風險的表現形式及防范措施
信用風險的主要風險類型、可能的表現形式、對銀行潛在威脅以及建議采取的防范措施,如表2所示。
當電子貨幣發行者違約時,銀行必須使用自有資金來兌現客戶持有的電子貨幣
(1)在參與電子貨幣系統之前,對發行機構作出恰當的評價
(2)監控發行者的財務狀況
(3)制訂針對違約的應急計劃
(一)客戶風險評級管理定義
客戶風險評級管理是依照客戶的特點和賬戶屬性,綜合考慮地域、業務、行業、身份、資金規模、交易行為等因素判斷客戶發生洗錢的可能性,劃分客戶風險等級,在持續了解客戶的前提下,根據風險等級對客戶進行分級監督管理,以更好的開展反洗錢工作。金融機構開展客戶風險評級管理工作是金融機構履行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的重要內容。
(二)客戶風險評級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闡述
金融機構的客戶風險評級管理工作對于提高反洗錢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法律法規的要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金融機構按照的相應的風險等級,采取相關風險控制措施。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反洗錢四十項建議和反恐融資九項特別建議(簡稱FATF40+9項建議)”第5項建議也作出了相關規定。所以,金融機構開展客戶風險評級管理工作是一項法定的義務,是相關監管單位實施監管的重要內容,是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經營的基礎。二是保障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的有效手段。客戶風險評級管理不僅是反洗錢內控及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的重要要求,也是金融機構自身風險管控的關鍵組成部分。客戶風險評級管理工作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運營機制,有利于金融機構主動識別風險、防范違規行為發生;其評級的有效性對金融機構的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起導向作用;并且金融機構準確評級及監控能夠有效監控客戶,最大限度保證自身的穩健經營、提高運營質量。二、湖北證券保險行業客戶風險等級管理工作概況《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了人民銀行的反洗錢職責。2004年4月,建立了由人民銀行牽頭,各金融監管部門參與的反洗錢工作協調監管機制。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配合人總行,對反洗錢工作也高度重視,逐步形成多層次監管體系和工作模式,全面推進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的開展。目前武漢市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登記在案有122家機構,總部6家,獨立分支機構116家。
(一)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客戶風險等級管理劃分工作的現狀
一是絕大部分金融機構成立了反洗錢工作領導小組,了正式文件落實反洗錢風險賬戶等級劃分工作,各金融機構基本確立了公司客戶反洗錢等級劃分的標準,并能根據監管機構反洗錢客戶風險等級劃分工作要求和相關文件指引,根據新的要求對劃分標準和工作流程做出調整。二是金融機構在反洗錢工作中,逐步從簡單的客戶身份識別向客戶盡職調查演進。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盡職調查是反洗錢工作中兩個重要的概念,兩者均來源于巴塞爾協議,筆者認為,其要求是不完全一致的。“客戶盡職調查”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的通知》(銀發[2008]391號)文中以獨立的概念首次出現,其出現頻率低于“客戶身份識別”。客戶盡職調查是在簡單的要求客戶出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進行核對并登記的基礎上,對客戶以及開展的業務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實施以風險為本的反洗錢方法,根據劃分的風險等級采取不同的措施持續有效的管理客戶。三是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開發客戶風險等級劃分業務系統。大部分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根據公司需求,依靠專門的賬戶風險評級系統,或實現功能模塊嵌入來管理不同風險等級的客戶。系統根據地域、客戶、產品和服務等項目信息輸入,然后對客戶進行累進評分,不同機構根據自身業務經營需求,劃定分值范圍,評定風險來進行持續管理和監控。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目前各金融機構執行的劃分標準系各公司自己組織制定。不同金融機構劃分的標準不同,導致的客戶風險劃分結果不同。在金融機構內,無論是證券行業還是保險行業,都沒有統一的風險等級標準,沒有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來進行判定。二是任何方法的標準劃分,涉及到從多種渠道獲得相關客戶名單,如被列入國家有關部門的恐怖組織、、通緝犯名單及其他禁止性名單。目前省內證券保險行業無法及時獲取更新的名單和需求信息,國內沒有一個信息供應平臺,即使國際上也沒有相應一個專供反洗錢成員信息共享的平臺,信息獲取有延誤,或者信息后也無意識重新評定風險,無法達到最大效能的合作。三是系統缺陷和技術支持的矛盾。有些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風險等級劃分和分類管理沒有實現系統化、網絡化,風險等級劃分及管理時效性差且工作效率低下。有些金融機構建立了較完善的風險等級劃分管理系統和操作流程,但人工識別、分析、判斷投入不足,缺乏科學性。
三、探討客戶風險評級管理科學分析方法
(一)國內現有文獻研究
目前國內學者針對客戶風險評級管理提出了很多新的方法,對于完善客戶等級劃分的科學分析方法有重要意義。1、風險度量圖和風險矩陣法風險度量圖。這種方法根據客戶、國家、產品和接觸四個方面構成風險矩陣,分別度量特定業務關系的風險值,考慮組成因素的特點利用圖標分析法匯總將各種風險因素值進行評估,量化客戶、產品和國家與金融機構接觸方式的風險,金融機構可迅速確定一個業務關系的風險值,從而加強監控力度及調整監控方向[1]。風險矩陣法。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綜合考慮風險影響和風險概率兩方面的因素,對風險因素對金融機構的影響進行評估:風險等級=發生概率×影響[1]。2、多指標綜合評價法這種方法根據不同的評價目的,選擇多個因素進行評價,并將其轉化為能反映評價對象總體特征的信息[7]。最后將多個指標轉化為一個綜合指標。通常采用線性加權綜合法來對指標進行合成,其公式為:I=4i=1ωiIi=4i=1ωimj=1ωijIij[2]其中,I表示洗錢風險的最終評價值,Wi是評價指標Ii的重要性程度,Wij是評價指標Iij的重要性程度[2]。
(二)探討新方法
國內對客戶風險等級分類的一些研究在定量分析客戶風險的同時,引入了影響客戶風險的一些因素,包括客戶所在地域、職業、交易方式等,將這些因素綜合值的計算結果用來劃分客戶的風險級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實際反洗錢過程中,影響客戶風險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我們無法能夠定量到所有因素,這使得反洗錢工作人員在劃分客戶風險等級的時候,存在一些偏差,而這些偏差,往往影響著最終的等級劃分結果。這里我們有必要引入一個糾偏因子,來糾正由于因素考慮不周全而造成的誤差,從而使客戶風險等級的劃分更加科學更加嚴謹。本文引入一種基于糾偏因子的客戶風險定量分析體系,綜合各種影響因素,為提高客戶洗錢風險評級管理工作的準確性,以供探討。
基于糾偏因子的客戶風險定量分析體系,是將影響客戶風險等級劃分的因素根據重要程度分為主要影響因素(簡稱主要因素)和次要影響因素(簡稱次要因素),其中,對主要因素進行量化處理,每一種主要因素通過權重來調整因素對客戶風險等級劃分的影響效果;糾偏因子即為次要因素的聚合影響值,用來處理次要因素對客戶風險等級劃分的影響效果。基于糾偏因子的客戶風險等級劃分的步驟如下:(1)構建基于糾偏因子的客戶風險定量分析體系;(2)確定影響客戶風險等級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3)主要因素取值的確定方式;(4)主要因素各因子的權重系數的確定方式;(5)次要因素取值的確定方式;(6)加權合成各因子,計算出客戶風險等級得分數;(7)客戶風險等級劃分。
1、構建基于糾偏因子的客戶風險定量分析體系
建立基于糾偏因子的客戶風險定量分析體系應該把握全面性、適應性、科學性的原則,全面考慮客戶可能涉嫌洗錢和恐怖融資的各類風險因素,綜合考慮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方面,將其貫穿于整個經營活動。客戶風險識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以此為基礎開展客戶身份識別等工作。首先確定影響客戶風險的各類因子,尋找各因子的影響權重,然后將各因子的取值按照權重相加,計算出總得分,即按照主要因素影響的客戶風險等級劃分情況,最后將糾偏因子加進去,得出最終客戶風險等級。根據預先設定的風險對照表,將客戶風險等級劃分為四類:正常類客戶、關注類客戶、可疑客戶和禁止類客戶四類[3](以上分類為參考,也可分為低風險客戶,中風險客戶,高風險客戶,黑名單客戶等)。我們把客戶風險定量計算得分的數學模型定義如下:M=ni=1cimi+θ(n>0且n為整數)其中,M為客戶風險定量計算得分;mi為影響客戶風險定量計算得分的因素;ci為因素mi的系數,其中0<ci<1;∑ni=1cimi為影響客戶風險定量計算得分因素的加權值;θ為糾偏因子,是為修正前述加權值的一個糾偏量。
2、確定影響客戶風險等級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根據影響力大小,我們將影響客戶風險等級的因素分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見表1)。
3、主要因素取值的確定方式
我們選取的主要因素包括客戶所在的地域和國家、客戶所從事的行業和身份、受理客戶業務的金融機構違反反洗錢規定的頻率和內部制度健全情況等項目。有研究表明,通常情況下,地域和國家風險因素主要關注:一是客戶所處高風險地區和國家。高風險地區和國家是指金融自由化程度較高或經世界國際組織或國家公認、嚴重犯罪活動多發的國家和地區[1]。二是與高風險地區發生聯系的客戶[1]。客戶所從事行業和身份主要要特別關注以下幾類:一是列入恐怖組織、或通緝名單等黑名單的客戶[1];二是政治敏感人物及與其有親屬關系的人[1];三是從事如房地產、廢品回收、典當行、拍賣行等現金密集型行業的客戶;四是曾被或目前被司法行政機關要求調查其交易行為的可疑客戶[1]。
辦理客戶業務的金融機構違反反洗錢規定的頻率和內部制度健全情況主要根據人民銀行反洗錢部門對金融機構評估后得到,具體內容包括金融機構反洗錢組織機構是否健全、反洗錢規章制度是否落實到位、反洗錢工作人員是否盡職盡責等。主要因素的確定可采用數值表的形式進行,例如客戶所在的地域和國家的取值對照表可按照表2所示進行取值。客戶所從事行業和身份的取值對照表可按照表3和表4所示進行取值。受理客戶業務的金融機構違反反洗錢規定的頻率和內部制度健全情況按照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的評估得分來確定得分。
4、主要因素各因子的權重系數的確定方式
主要因素中各因子對結果值的影響大小不同,地位輕重不同,因此需要通過重要性程度,即權重將各指標的影響力以數值形式表示出來,通常用小于1大于0的小數形式表示,為計算方便,權重和一般為100%或1。各因子的權重系數主要根據當前洗錢活動發生的情況分析確定,本文采用通常在具體的反洗錢監測分析工作中使用的層次分析法(AHP)[5],即求出每個影響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根據權重求出客戶風險等級的劃分在不同影響因素下的得分,從而求得不同客戶的評級。
首先列舉n個影響因素,按照一定的規則建立判斷矩陣,該矩陣主特征值的主特征矢量元素的大小表示了各評價對象的優先級順序。具體計算權重矢量C的算法是[6]:
(1)確定判斷矩陣M[6]
確定在r種不同情況下的,假設求出在一定情況下的判斷矩陣為M=α11…α1n………αm1…α{}mm
(2)用方根法計算權重矢量
a.計算判斷矩陣中每行元素的幾何平均值珘C=Πnj=1a()iji=1,2,…,n(1)得到C珘=(c珓1,c珓2,…,c珓n)Tb.將C珘歸一化ci=珘Ci∑nj=1珘Cji=1,2,…,n(2)得到(c1,c2,…,cn)Tc.相容性檢驗λmax=∑ni=1(Ac珓)inci(3)設矩陣相容性指標為=λmax=∑ni=1(Ac珓)inci如果≤0.1就可以認為判斷矩陣A有相容性。再次進行以上運算,求得在不同情況下的權重矢量C1,C2,…Cr得到權重矩陣α=(C1,C2,…,Cr)
(3)進行層次總排序
[5]利用同一層次中所有層次單排序的結果,可計算出針對上一層而言本層的權重,稱為層次總排序[5]。
本文這一過程是由最上層次到最下層次進行的,這一權重的計算采用從上而下的方法,逐層合成。經過層次總排序,n層遞階結構的指標因素層相對于總目標層的合成權重矩陣為Cn1=(c1,n1,c21,n,…,c1m,n)通過以上算法,我們可以得到主要因素的權重系數。
(4)客戶風險等級評分
劃分客戶風險等級,首先要確定每個客戶在主要因素項下的得分情況,得分情況可以通過調查分析取得,匯總后將客戶的得分情況構建客戶風險等級劃分主要因素綜合評分表(見表5)。綜合評分表確定后,利用層次分析算法,我們就可以計算出主要因素的權重系數的具體數值。
5、次要因素取值的確定方式
在主要因素的數值取值完成后,次要因素的取值只是對主要因素計算值起到一個糾偏的作用,一般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取值表。
6、加權合成各因子,計算出客戶風險等級得分數在取得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得分后,根據設定的權重值,將數值代入線性數學模型中,可求得客戶風險等級得分值。
7、客戶風險等級劃分計算出客戶風險等級得分數值后,根據數值的高低,將客戶劃分為不同等級。
四、完善客戶風險等級管理工作的相關建議
第一,制訂評價與改進控制風險措施。根據研究風險發生的概率與風險發生后的危害程度,全面分析客戶,綜合判定風險等級。對洗錢風險控制進行定期評價與整改,逐步建立客戶風險等級的動態管理制度,根據外部環境和業務結構的漸進變化,糾偏的功能逐步完善,從而相應調整客戶風險等級與管理措施。
第二,加強各部門間的信息互通和力量整合,形成合力,完善制度防范屏障。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加強關注的交易和客戶管理,定期相關名單,為金融機構客戶風險評級管理提供信息參考。金融機構也應密切關注客戶及不同部門的信息變更,進行有效整合各種類型的客戶身份信息及交易信息,盡可能全面掌握客戶信息,第一時間進行糾偏調整,盡可能正確的評級。
關鍵詞ERP項目實施模糊神經網絡風險評價
1問題提出
企業ERP項目實施涉及到原有工作模式、業務流程變革、組織結構調整等許多方面,因此在實施ERP過程中要認識到它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要認識到它的高風險性。然而,目前對ERP項目實施風險評價不是很多,有效性也不高。文獻分析,常用風險評價方法主要有層次分析法、神經網絡評價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等。
本文提出用模糊神經網絡模型來評價企業ERP項目實施風險。將模糊神經網絡用于實施ERP企業風險問題的評價,具有一定的進步性,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同其他方法相比,模糊神經網絡風險評價方法具有科學、簡潔、可操作性強等特點,而且模型的結構與方法應用前景廣闊。
2企業ERP項目實施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在分析了ERP項目實施過程風險影響因素,我們考慮的是可能導致項目失敗風險因素;因此要從企業實施ERP項目戰略角度、實施中人為風險因素、業務流程重組、ERP實施項目管理和關鍵事件分析和評估。該指標體系有三級,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26個,各二級指標相互獨立反映了前一項指標屬性內涵。評價指標體系的風險影響因素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這些風險指標度量屬性,其最終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結構,如表1所示。
表1星火ERP項目實施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表
風險項二級風險評價指標風險影響因素
信息化規劃風險U1信息化戰略地位u111)沒有信息化戰略或不健全、信息戰略執行不到位;
2)信息化投入總額的比重、網絡性能水平、沒有其他信息化設施;
3)是否接觸其他單模塊MIS系統每百名管理人員計算機擁有量。
信息基礎建設風險u12
信息化應用狀況風險u13
基礎數據風險U2基礎數據規范性風險u211)企業數據的完整程度、數據的不規范性;
2)數據編碼體系與ERP要求是否存在較大差別、編碼體系不完整;
3)品種繁多且雜亂、工藝復雜、工藝不規范、業務數據不一致。
編碼系統完整性風險u22
產品繁雜度風險u23
人力資源風險U3高層領導的指導力u311)高層領導參與度、對風險的認識程度以及支持力度;
2)項目經理的實施經驗和協調溝通能力。
項目經理的控制力u32
需求分析風險U4需求分析量化程度u411)企業需求分析不全面、需求分析報告不能反映實際情況;
2)外部市場牽引力度不當、需求拉動力誤導、政府推動力不強;
3)沒有咨詢顧問指導、需求分析反復修改、企業診斷結論錯誤。
需求動力分析風險u42
信息需求不明確u43
管理基礎風險U5行業(特點)風險u511)企業規模大小、企業體制、企業地理位置、企業的類型;
2)企業文化與ERP文化相抵制、新文化的形成;
3)企業管理水平低、管理模式落后、與ERP管理不符合度。
企業文化風險u52
管理不規范性u53
協作方選擇風險U6軟件商選擇風險u611)軟件供應商類型選擇不當、供應商綜合能力不強;
2)咨詢方行業經驗、雙方配合度不高;
3)監理基本能力不足、行業經驗不足。
咨詢方選擇風險u62
監理方選擇風險u63
軟硬件選擇風險U7硬件選擇不當u711)安全風險、后續維護風險、價格不合理;
2)系統集成性不高、二次開發工具水平;
3)軟件成熟度、類型選擇錯誤、選型方法或步驟不對;
4)質量先天性缺陷、質量不高、不可靠性風險。
軟件技術風險、u72
選型匹配風險u73
軟件質量風險u74
項目管理風險U8項目進度風險U811)沒有合理進度計劃、進度控制不嚴、進度延期、人員不變動;
2)硬件維護費用增加、實施費用無計劃地增加、維護費用增加;
3)實施效果難以衡量、沒有制定相應質量目標、階段成果未達標;
4)范圍無限擴大、不嚴格控制計劃,實施范圍不清楚風險;
5)對業務流程變革認識不統一、缺乏有效流程控制體系、重組變革方式和工具選擇、過多地改變軟件原有流程。
項目成本風險U82
項目質量風險U83
實施范圍風險U84
業務流程重組風險U85
3基于模糊神經網絡ERP項目實施風險評價模型
模糊神經網絡在SPSS、Excel和Matlab等統計分析軟件工具的幫助下,使這種預測評價變得簡單可行,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用價值。模糊神經網絡作為人工智能領域一種新的技能、正向著更高層次的研究與應用方面發展。模糊神經網絡模型也用于企業風險評價方面,張英才提出基于模糊神經的人力資源風險評價,吳沖等提出基于模糊神經網絡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評價。
3.1模糊神經網絡評價模型建立
根據企業實際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及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確定了8個評價的變量。選擇[0,1]上的數據對上述8種因素的風險進行評判。同時,我們可以用以下數學語言描述:設ui(i=1,2,……7)為ERP項目實施風險評價的輸入變量,Ui為其論域。在本系統中,ui∈[0,1],將ui的風險類別模糊化為一個定義在Ui上的模糊子集Aj(j=1,2,3,4,5分別代表風險低、較低、一般、高、較高五種類型),其模糊性用Ui的模糊分布一隸屬函數UAj(ui)來表示。具體模糊量化過程為:
(1)選擇影響因素的集合;本文采用風險指標體系子要素層中的評價影響集合。(2)確定評價等級空間U;U={cl,c2,…,ck},若ck+1比ck“強”,記作ck+1>ck,一般地,評價等級統計取4至6個等級較合適,本文風險等級分5個等級,即風險低、風險較低、風險一般、風險較高和風險高。
(3)確定子要素層每一因素對U中的各評價等級的隸屬度;通過專家打分后,采用統計方法獲得,第i個因素對各等級的隸屬度為Ri=(ri1,ri2,ri3,ri4,ri5)。
(4)計算每個因素的評價值;將5個評價等級數量化后視為一個向量,例如取C=(0.9,0.7,0.5,0.3,0.1),則第i個因素的數值化風險評價值為Xi=Ri*CT。根據所評價ERP項目實施風險評價中指標,模糊神經網絡ERP項目實施風險評價結構確定為(8,m,5),即輸入層節點8個(根據評價階段指標體系確定);隱含層節點數為m,一般人為給定m值后,經k-means方法調整出合適值;輸出層節點5個。通過上述模糊化方法處理得出每個風險影響因素的模糊化數值xi后,作為神經網絡輸入層節點的輸入值。輸出層節點輸出企業ERP項目實施風險綜合評價值。因此所建模型如圖1所示,模糊神經網絡風險評價模型分兩大模塊:前一部分是模糊量化模塊,作用是將輸入變量模糊化,模糊化處理是將數字表示形式的輸入量轉化為通常用語言值表示的某模糊論語的序數。后一部分是模糊神經網絡(FNN)模塊,此模型中FNN模塊采用BP神經網絡。該網絡模型兩大模塊包括三層: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
圖1風險評價中模糊神經網絡模型
輸入層:在ERP項目實施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中,輸入層評價指標經過模糊化處理后輸入。但由于指標值量綱不相同,代表了不同的物理含義。因此,在進行綜合評價之前可將各指標值轉化成無量綱的標準化數據,這樣就可以利用同一標準進行衡量一般可采用直線型無量綱化方法,如利用極差變換公式將各類指標標準化。輸入層中神經元的輸入與輸出為Ui=Xi,Oij=Xi,(其中i=1,2,…..,8;j=1,2,……,m)。同時,我們將上述的風險因素和ERP項目實施風險評價的結果按照風險的大小程度分別用5個語言變量表示,并用各個語言變量的隸屬函數代表其模糊性。
隱含層:其作用是對輸入量進行評語等級分化處理,即根據隸屬函數求出每一輸入的各等級隸屬度值。本文選用梯形函數,它對樣本數據要求相對簡單,雖然它的準確性不如非線性隸屬函數高,但是經過模糊神經網絡的控制也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圖2說明了用梯形函數來表示ERP項目實施風險隸屬函數。
3.2模糊神經(FNN)網絡學習訓練
模糊神經網絡模型應用具體步驟包括兩個過程①學習訓練過程:在現有的ERP項目實施企業中,選擇成功與失敗典型樣本對網絡進行學習訓練,經過反復迭代,使系統平均誤差降低到滿意的程度,從而獲得穩定的網絡結構、連接權值和各參數。②模型確定后,可用來進行ERP項目實施風的評價。
(1)樣本數據的獲得
選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數據,通過專家意見調查,收集相關數據作為樣本數據。論文研究選擇對象主要面向大中小各類企業,除已實施ERP的企業外,也包括將要實施ERP的企業。我們通過東西部地區200多家案例企業獲得樣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先對樣本數據進行穩定性處理,鑒于論文取得的樣本數據容量較大,各指標取值范圍較廣,數據具有一定的平滑性,因此選用兩倍、三倍標準差檢驗法進行異常數據剔除,最終獲得(167個)樣本數據。
(2)網絡學習訓練結果
模糊神經網絡的學習過程也就是網絡參數修正的過程,本系統的網絡學習采用有教師的學習方法,網絡參數的修正采用梯度法實現。
(3)ERP實施風險評價輸出
模糊神經網絡訓練趨向穩定后,并滿足指定的性能指標(如訓練誤差),說明神經網絡已訓練結束,可以用來評價企業ERP項目實施風險。將待評價的對象按模糊規則轉換后得到n個輸入量,已訓練好的網絡模型就可以通過輸入量到輸出實現;輸出結果為隸屬度向量O=(O1,O2,O3,O4,,O5),定義為最大隸屬度。即,=MAX(O1,O2,O3,O4,O5)。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就可以確定待評價的ERP項目實施風險的大小。在每次評價工作中,無論評價結果是否得到了專家的認可,都可以把它作為新的學習樣本讓這個模糊神經網絡評價系統不斷學習、繼續完善,以使它做出更準確的評價。
4結論
本文確立了企業ERP實施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經網絡的ERP項目實施風險評價模型,利用神經網絡實現風險評價功能,可以充分利用以往的經驗,使評價系統具有學習能力。模糊神經網絡用于評價企業ERP實施風險非常適合,這不僅可以評價ERP項目實施各階段風險大小,也可以利用網絡的預測評價功能,預測將要實施ERP企業的風險大小,而且網絡預測誤差小,適合用于各類企業ERP項目實施風險評價。
參考文獻
[1]陳啟申.ERP——從內部集成起步.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M].2004
[2]劉暉.我國企業發展與實施ERP的現狀分析[J].情報科學.第23卷第6期.2005.6.28~29
[關鍵詞]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38
[中圖分類號] F830.51;F830.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09- 0053- 02
信貸風險,是指銀行在信貸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使貸款不能按期收回,從而造成信貸資金損失的可能性。當前,由于國內資本市場發展不成熟、不完善,銀行借貸依然是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例,其近年來利息收入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均超過了80%,遠大于西方商業銀行同期的利息收入占比。由此可見,信貸業務在國內商業銀行的運營中依然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信貸風險成為國內銀行業所面臨的重大風險。
1 國內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具體成因及表現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信貸風險一般包括以下兩部分:其一是由整個金融體系乃至經濟體系所造成的系統性風險,即由于國家經濟制度變化而引發的政策性風險;其二是由單個企業自身因素造成的非系統性風險。當前,以國有資本為主體的商業銀行信貸體系,其信貸業務所遭受的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屬于系統性或政策性風險,如近年來的頻繁加息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即是如此,但從另一角度來說,對于此類風險銀行自身無法掌控,而對于非系統性風險則可以有效規避。
從理論上說,商業銀行的內部經營與管理機制對銀行信貸風險,尤其是非系統性風險的產生有著直接的作用,內控機制的缺陷可使此類風險的危害急劇放大,而風險檢測與預警機制的不完善性也使該風險得以迅速滋生。例如,當前各商業銀行對客戶信用評估所沿用的方式存在較嚴重的滯后性,客戶所提供的評價資料大多反映其前期經營情況,與當前實際經濟狀況并不相關,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銀行與客戶之間還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性,銀行對客戶信用狀況無法充分掌握。與此同時,現有客戶信用評價體系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也備受質疑,不同的定性評價方法對同一客戶的信用評級結果存在較大差距,而定量分析方法的依據普遍不足。
再如,由于國內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防范體系主要由前臺業務條線、授信管理條線和風險資產管理條線構成,而這3條管理線上的各部門職責與其分工屬性并不完全匹配,例如負責經營的部門同時負責包括信貸風險管理政策制定在內的風險管理必然與其屬性產生沖突,本身具有不良資產清收任務的部門不應再參與清收指標的制定。此外,許多商業銀行的基層信貸部門由于缺乏對各類信用風險的預測與駕馭能力,資產保全部門對不良貸款個案長期擱置,忽略了對風險的歸類與綜合分析,從而也失去了為前臺部門提供信息支撐的能力。
2 現階段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策略
2.1 建立信貸風險計量制度
在各項信貸業務開展前,各商業銀行首先需對其信貸風險加以科學、合理的度量,并以此作為信貸業務決策的判定基礎。一般而言,信貸風險的度量有3種方式:其一是預期收益標準差的離散度分布,即該項業務收益率與其期望值的離散程度越高,則表明其不確定性越大,風險也越大;其二是風險值標示,即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在既定的概率或置信區間下,該項業務可能發生的最大損失值;其三為風險度計量,包括貸款前對企業信用分析時所做的貸款風險度測算和貸款后進行風險監測時所做的貸款資產風險度測算,后者等于貸款風險度與貸款形態系數的乘積。以風險度計量為例,若所測定的風險度較高,則對其授信額度必須嚴格控制,同時還需不定期對債務人的財務報表、抵押物有效性等進行審查。
2.2 構建客戶信用評級體系
從理論上說,客戶對商業銀行的貢獻等級應從信貸資源回報率、經營成果依存度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分析和評判。為實現風險可承受條件下的盈利最大化,各商業銀行既要重視所取得的客戶盈利額或營業收入額占該行盈利總額或營業收入總額比重的大小,也要注重商業銀行所取得的客戶營業收入或盈利與投入該客戶信貸資源、成本資源之間比率的大小。在這種狀況下,商業銀行應對客戶的信用等級、貢獻度等級分別確定其系數,運用加權平均法對客戶的授信等級進行定量評估,并根據其評估結果做出對客戶的授信等級判斷。例如,可將客戶群體按此標準分為甲、乙、丙、丁四大類,而每一類又可再細分為A、B、C、D四個等級;在每一年末,銀行可根據該客戶的實際表現調整其信用等級。
2.3 完善風險考核激勵機制
首先,各商業銀行要提高對客戶財務風險、發展態勢、對銀行貢獻度的監測頻度,至少每月實施監測一次。其次,從制度上規定信貸員完成并上報客戶信用和對銀行貢獻度評定與監測分析報告的時限,并根據崗位責任制對信貸風險的監控與反饋責任人予以明確,逐步加大檢查、稽核力度,實現信貸風險管理的規范化、高效化。在此基礎上,各商業銀行還要進一步優化信貸風險防控的激勵機制,在貸款營銷考核時要重點考核貸款投向與投量的科學性、合理性與潛在風險性,適當調整貸款發放量的考核獎勵機制,對信貸風險控制的考核獎勵應以貸款質量為核心。此外,各銀行還應繼續延續對不良貸款清收的激勵機制,對超額完成目標的給予適當獎勵,從而形成信貸業務、安全與效益的協調發展。
調查對象
西沐 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研究員
屠春岸 泰山文交所總經理
趙孝萱 北京邦文當代藝術投資有限公司學術研究部總監
馬健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
羅雷 誠品地產總經理
張宏 宏寶齋負責人
張達星 成都文軒美術館館長
鐘飆 藝術家
藝術共和畫廊(A.R.T INSTITUTION)
畫廊(Pata Gallery)
大象畫廊(Da xiang art space)
10個問題看外界對文交所滿意度
1 對目前國內文交所總體情況的看法
2 對文交所未來前景的預測
3 對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的看法
4 對上市藝術品鑒定、評估的看法
5 對文交所交易規則的看法
6 對上市藝術品退市機制的看法
7 對投資人風險的預測
8 對藝術品持有人及商風險的預測
9 對各地文交所爭相掛牌的看法
10 對整體藝術市場的影響
信心指數調查計算說明
本指數參照了“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的編制方法,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一 滿意程度用等級分數劃分為三個等級,假定:
看好、風險小的分值為1 一般、不好說的分值為0不好、風險大的分值為-1
二 每個問題的得分相加,再除以參與調查人數,得出本問題的平均分數。對于未回答的問題,不計入平均分數的計算。
三 10個問題的平均分數相加再除以10(調查問題個數),得出最終的平均數值,即“文交所信心指數”。
注* 根據設定的等級分數,本“信心指數”的最終值必然在-1與1之間。越接近1,表示文交所信心指數越高;越接近-1,則表示文交所信心指數越低。本次“文交所信心指數”的調查結果為-0.228。
數字/
205.09億元
近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與有關專家合作,對于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時、西泠印社、中貿圣佳、上海朵云軒、北京誠軒、北京榮寶、北京華辰等10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進行了數據整理和分析。2011年春拍,10家公司共舉辦218個專場拍賣,成交額205.09億元,與2010年春拍102.14億元的成交額相比,增長超過100%。
60億美元
過去幾年,藝術偷盜行為越來越頻繁地出現,藝術犯罪率大有上升之勢,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統計,國際藝術犯罪每年帶來的損失達到6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10年前的兩倍。
800萬美元
佳士得拍賣行最近宣布,在10月18日的紐約拍賣會上,一枚罕見的黃鉆會亮相,這枚黃鉆的重量達到了32.7克拉,估計售價達到800萬美元。根據美國寶石學會的評估,這樣品質的黃鉆非常罕見,它最驚艷的地方是色澤飽滿。
2,500萬美元
美國丹佛市(Denver)要拍賣1980年去世的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克里福德?斯蒂爾(Clifford Still)的4幅遺作,底價總額為2,500萬美元,所得資金用于籌措經費以為其設置紀念館。如買家是博物館,拍賣行可得5%傭金,上限為750萬美元;若買家是私人收藏家,傭金上限可達1,500萬美元。
1億英榜
英格蘭南約克郡宣布,向世人展示一座屬于英國的華夏主題公園――“中國大觀園”(Visions of China)。主題公園的建設項目不僅有中國古典園林,還有少林寺廟、老上海風格的購物街等,耗資達1億英鎊。
30家
首屆中國國際鐘表展(CIWE)于9月底在北京國貿展覽中心舉行,共有30家品牌參與,涵蓋諸多國際頂級主流品牌芝柏(GIRARD-PERREGAUX)、
愛彼(AUDEMARS PIGUET)、蕭邦
(CHOPARD)以及6年前國際鐘表展的黑馬高珀富斯(GREUBEL FORSEY)等,其中8位最負盛譽的主流頂級獨立制表大師首次進入中國。
100億新臺幣
博物院院長周功鑫日前在臺北表示,正在規劃“大故宮計劃”,把故宮現有9,500平方米的展廳擴充5倍,涵蓋正館院區擴建及斜對面的文創產業發展中心、后側山坡監測及整治工程等,預計投入達100-120億新臺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