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房屋設計步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門式剛架;輕型鋼結構;房屋設計
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建筑的結構和形式也開始朝多樣化發展,無論是審美還是使用功能都有了很大的飛躍。而多門式剛架輕型鋼結構作為輕型鋼架結構中的一種,在現代建筑行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門式剛架輕型鋼結構房屋設計方面,也有了很高的要求。這就需要設計人員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充分掌握門式剛架輕型鋼結構房屋設計的特點、適用范圍、結構形式等,同時,還需要對門式剛架的塑性設計與計算、節點設計和支撐布置等方面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
1.剛架特點
剛架結構是梁柱單元構件的組合體,形式種類多樣。根據不同的建筑,又有不同的使用范疇。一般而言,單跨、雙跨或多跨的單、雙坡門式剛架,在單層工業與民用房屋的鋼結構中,應用較多。
單跨、雙跨門式剛架的斜梁和柱常為剛接,而柱的底部多數為鉸接。在工程需要的情況下,在多跨剛架中間柱與斜梁的連接部,可以考慮采用鉸接。而多跨剛架,通常需要采用雙坡或單坡屋蓋,如果工程有需要,也可采用由多個雙坡單跨相連的多跨剛架形式。
與屋架結構相比,門式剛架的整個構件的截面尺寸較小,這樣就方便我們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建筑空間,不僅能夠有效的降低房屋的高度,也可以有效的減小建筑體積,同時也對建筑造型起到美觀作用。
一般的門式剛架用于跨度為9~36m、柱距為6m、柱高為4.5~9m,而且設有起重量較小的懸掛吊車的單層工業房屋,或者公共建筑。需要架設橋式吊車時,其起重量控制在20t以內,屬于A1~A5中、輕級工作制吊車;而在設置懸掛吊車時,起重量控制在3t以內。
2.結構形式
從類型上看,門式剛架的結構形式有很多種。按構件體系分,有實腹式與格構式;按橫截面形式分,有等截面與變截面;按結構選材分,有普通型鋼、薄壁型鋼、鋼管或鋼板焊成。一般來說,實腹式剛架的橫截面是工字形,當然,也有少數是z形;而一般而言,格構式剛架的橫截面是矩形或者三角形。
2.1建筑尺寸
通常情況下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的尺寸應該滿足下列規定:1)門式剛架的跨度取值標準為,橫向剛架柱軸線間的距離。2)門式剛架的高度的取值標準,應該是地坪至柱軸線與斜梁軸線交點的高度。當然,具體的高度需要安裝使用要求的內凈高確定。3)在柱的軸線選擇上,一般可以通過柱下端中心的豎向軸線。如果是工業建筑邊柱的定位軸線,則應該考慮取柱外皮。斜梁的軸線可取通過變截面梁段最小端中心與斜梁上表面平行的軸線。4)門式剛架輕型房屋的檐口高度,應該按照地坪至房屋外側檁條上緣的高度來取定。其最大高度,一般由地坪至屋蓋頂部檁條上緣的高度決定,而房屋側墻墻梁外皮之間的距離,則為寬度應取的距離,長度則按照兩端山墻墻梁外皮之間的距離作為標準取值。
通常來說,門式剛架的跨度應該為9~36m,如果邊柱的寬度不等,那就需要把外側對齊。而一般的高度應該在4.5~9.0m之間,如果有橋式吊車時,就不能超過12m。間距,也就是柱網軸線在縱向的距離一般要采用6~9m。挑檐長度可根據使用要求確定,但是通常是在為0.5~1.2m之間取值,其上翼緣坡度宜與斜梁坡度相同。
2.2結構平面布置
(1)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的溫度區段長度必須要滿足這兩個規定:1)縱向溫度區段不大于300m;2)橫向溫度區段不大于150m。當然,這只是參照值,如果有計算依據和需要時,溫度區段長度可根據工程的實際需要適當加大。
(2)在多跨剛架局部抽掉中間柱,或者邊柱處需要考慮布置托架梁。
(3)屋面檁條的布置應考慮天窗、屋面材料、采光帶、通風屋脊、檁條供貨規格等因素的影響,屋面壓型鋼板厚度和檁條間距應按計算確定。
(4)山墻可設置由抗風柱、斜梁、墻梁及其支撐組成的山墻墻架,或采用門式剛架。
3.門式剛架的塑性設計與計算
3.1門式剛架荷載
門式剛架的荷載一般有三類:一是屋面結構等的自重,即永久荷載;二是屋面活荷載和雪荷載中的較大者;三是風荷載。在一般的彈性設計中,可以根據各類荷載單獨計算剛架中的內力,最后再有目的的對各個構件進行內力組合,求出最不利的內力設計值。而在塑性設
計中,找到結構中形成機構的塑性鉸位置,進而求得構件截面的塑性彎矩M,是機構分析的目的。當然,在實際的計算中,避免對分析結果進行疊加,而是要首先進行荷載組合,然后才能進一步對每種組合進行內力分析。
因為屋面部分風荷載的體型系數是負值,風力為吸力,其方向是與屋面活荷載或雪荷載相反的,所以,在進行無吊車荷載的門式剛架設計時,需要考慮的荷載基本組合為兩個:1)永久荷載+屋面活荷載(或雪荷載);2)永久荷載+屋面活荷載(或雪荷載)+風荷載。要特別強調的是,對于“永久荷載+風荷載”,通常情況下不需要進行控制組合,只有當風荷載特別大,而且可能產生內力變號的情況下,才有必要進行考慮。
3.2門式剛架的機構分析
利用簡單塑性理論進行剛架內力分析的方法很多,本文只介紹較為常用的靜力法。所謂的靜力法,指的是通過求解靜力平衡方程,來確定塑性鉸位置和塑性彎矩的方法。具體的步驟是:1)為了形成靜定結構,應該去除構件中的超靜定贅余反力,然后繪制荷載作用下此靜定結構的彎矩圖。2)把贅余反力作用在靜定剛架上,然后在根據具體要求畫出由贅余反力產生的彎矩圖。3)把前面的兩彎矩圖疊加,求得成機構的塑性鉸位置,求得截面的最大全塑性彎矩MP。按照唯一性原理,塑性分析的唯一結果,也就是在破壞情況下的彎矩分配
必須要同時符合平衡、機構、屈服這3個條件。
根據上述靜力法的分析,一定可以使得平衡條件和機構條件得到滿足,當然,如果找錯了塑性鉸位置,那就很有可能在所確定的塑性鉸位置以外的其他截面上產生大于MP的彎矩,此時,也就完成背離了屈服條件。所以,求得MP后,還需要進行檢查,確保構件的任何一個截面的彎矩的絕對值不超過MP。
3.3門式剛架的截面設計
一般來說,在完成通過內力分析確定截面的塑性彎矩MP后,就可以接著進行截面的初選。盡管門式剛架的柱子和斜梁都是壓彎構件,但是,根據相關的原理,我們在進行截面的初選時,仍然可以將它們各看做受彎構件,也就是要忽略軸力的影響。而對于純彎構件,在荷載使梁處于全塑性工作階段的背景下,截面上的應力圖形為兩塊矩形,形成塑性鉸,截面上的彎矩為全塑性彎矩,簡稱塑性彎矩,記為 (式中: 為塑性截面模量, 為截面形狀系數,Wp為彈性截面模量,對工字形截面 =1.10~1.17,隨截面尺寸不同而變化)。引入荷載分項系數和抗力分項系數后,得 。由此可求得所需構件截面的彈性截面模量: ,由 即可初選構件的截面。
參考文獻:
[1]朱勇軍.門式剛架輕型鋼結構設計初探[J].建筑知識.2001(02)
[2]張遙.淺談門式剛架輕型鋼結構工業建筑設計的入門之道[J].武漢勘察設計.2012(10)
[3]李曉華.門式剛架輕型鋼結構廠房基礎的設計[J].中外建筑.2004(08)
關鍵詞:房屋結構,設計,問題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alk about some experiences.
Keywords: housing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房屋工程的結構設計工作不僅直接關系到建設單位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密切的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完整細致的設計工作不僅能給施工單位提供實際的經濟效益,更能給建設單位創造良好的品牌優勢,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因對建筑物重點區域的結構設計加以詳細的注意,已達到設計工作的質量要求。本文就房屋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房屋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談一些體會。
一、房屋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結構設計與工藝設計不相協調
房屋結構設計首先要滿足工藝設計要求。工藝人員在進行工藝布置時,常與結構設計發生沖突矛盾。例如,需開洞的位置結構本應是框架梁,設備應沿梁布置,卻安排在了跨中,這就與工藝設計發生了沖突,既不符合設計要求,也不利工業生產進行,同時也存在安全隱患。另外,荷載分配也不合理。建議在設計方案階段,結構施工設計結合工藝布置要求來進行,以求結構設計合理、經濟,并符合安全指標。
2、防火設計問題比較突出
一些設計人員對防火規范、規定不熟悉,對建筑物分類有錯誤,導致在設計中對防火標準執行有誤,消防處理不當,存在許多安全隱患;一些重要場所的安全疏散出口、疏散門開啟方向不正確,影響安全疏散;有些設計中的防火分區面積過大,防火間距過長,設計存在隨意性;有些消防設施設計不合理、不配套,建筑物一旦失火,消防設施將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3、部分結構設計不合理
如《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第7.1.8條(強制性條文)規定“底部框架-抗震墻結構,上部的砌體抗震墻與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墻應對齊或基本對齊”。有些設計把底層設計成大空間,抗震墻很少,上部砌體抗震墻大部分與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墻不對齊,造成結構體系不合理,傳力不明確;有些設計中抗震分類、場地類別選用錯誤,導致整個結構設計錯誤。一些混凝土構件,特別是懸挑構件的最小配筋率達不到要求,有的相差一半,有的甚至一半都達不到;有些設計中荷載取值沒有按規范要求來確定,存在漏算錯算現象;有些結構設計與提供的計算書不一致,結構強度遠遠低于計算結果,設計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4、設計深度達不到規定要求
由于設計人員沒有對一般房屋尤其是多層房屋設計引起高度重視,盲目參照或套用其他的設計的結果;或是由于設計過程中對設計規范和設計方法缺乏理解.因此在設計人員制作圖紙中存在“偷工減料”,設計粗糙,過于簡單。
二、房屋結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地基等基礎方面的設計
通常來講,在進行施工圖設計前,設計部門應查看由相關部門出具得多層房屋建筑地質詳勘報告,避免以建設單位提供的籠統的附近建筑物基礎設計資料為依據的情況發生。地基等基礎設計必須以安全為最主要的設計原則,在進行設計時必須依據地質勘察資料,綜合考察地質、土壤以及地下水等多方面因素,充分完善基礎類型和上部結構的設計方案,不能片面地追求耐力容許值,認為耐力容許值小即為安全標準。然后,應對軟弱地基進行換土墊層設計,采取安全高效的方法處理軟弱地基的換土墊層,避免單純憑經驗處理的方法。如果憑借經驗處理,僅僅采用砂墊層加強承載力,而沒有計算墊層寬度和厚度,那么不僅損害了建筑單位的經濟利益,同時也為建筑物的安全性埋下了極深的安全隱患。在對民用建筑進行設計時,應對梁與柱及基礎的負荷乘以折減系數。尤其是在對多層民用建筑進行設計時,一定對梁與柱和基礎的負荷按現行設計規范中規定的荷載乘以折減系數來計算,準確各部分的荷載值,之后其他相關部分的設計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2、抗震結構設計
房屋設計用從抗震要求出發,進行合理的結構設計。(1)對一般多層砌體住宅結構,應優先采用橫墻承重或縱橫墻共同承重的結構體系:縱橫墻的布置宜均勻對稱,沿平面內宜對齊,沿豎向應上下連續;樓梯間不宜設置在房屋的盡端和轉角處不宜采用無錨固的鋼筋砼預制挑檐。(2)對鋼筋砼多高層結構住宅,力求做到:框架與抗震墻等抗側力結構應雙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擔來自平行于該抗側力結構平面方向的地震力;框剪體系的各抗側力結構要形成空間共同工作狀態,除了控制抗震墻之間樓屋蓋的長寬比及保證抗震墻本身的剛度外,還需采取措施,保證樓、屋蓋的整體性及其與抗震墻的可靠連接;結構布置應盡量采用規則結構,對復雜結構,可以設置防震縫。
3、樓板的設計
首先,在作用力的計算上,應避免簡單地將雙向板作用按單向板作用進行計算,這樣會造成計算假定與實際受力狀態不符,導致一個方向配筋過大,而另一方向配筋不足,而配筋放熱嚴重不足是樓板出現裂縫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如果雙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那么雙向板就會在兩個方向均產生彎矩,因此,在結構設計中,雙向板跨中的正彎矩鋼筋應采取縱橫疊放的設計,計算時應考慮到兩個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
4、構造柱的設計
一般來講,在磚混結構中,構造柱除可以提高墻體的坑剪能力之外,還可以與圈梁聯結在一起形成對砌體的約束,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限制墻體裂縫的開展,同時還可以維持豎向承載力,提高結構的抗震性。應避免在結構設計中,將構造柱作為承重柱使用的作法。這是由于如果構造柱一般生根于地梁中,沒有另設基礎,如果將構造柱作為承重柱使用,會造成構造柱提前受力,降低了構造柱對墻體的約束作用,柱底基礎的局部承壓強度必然不能滿足整體設計要求,柱底基礎一旦發生沖切或局部承壓破壞,就會出現裂縫。尤其是在結構遭遇地震作用時,應力會集中早構造柱位置,導致構造柱首先遭到破壞,這樣一來,構造柱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成為房屋結構中的薄弱部位。因此,設計人員必須保證承重大梁下的柱子應按承重柱進行設計,若遇特殊情況,如梁上荷載較小,也可將構造柱布置在承重梁下方,但構造柱對下墻體的承壓和抗彎強度作用都不應考慮在柱承范圍之內。
5、通風結構設計
(1)通風結構設計要考慮當地的環境及風向,尤其是建設小區的規劃,每棟房屋的方位,應考慮所在城市風的流向,要避免風洞效應使小區的庭院不適用。近年的小區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景觀,大多采用圍合式設計,中間用于小區綠化或景觀,樓宇像圍墻一樣排列在四周,盡管中間綠樹成蔭,但由于樓宇之間沒有通風口,不能形成有效對流區,這對防止病毒的傳播是非常不利。一般來說,開敞的空間比封閉的空間空氣流通性能好;點式住宅比條式住宅通風效果好。點式住宅當夏季風吹來時如同梳過一般,將居室和庭院內的熱空氣吹走。另外把居住區的室外空間組織成一個系統,將居住區主要道路設計成主通風道,沿通風廊道流向各個住宅組團,然后再從組團內庭院空間分流到住宅。
(2)如果建筑平面布局、居室通風只有進氣口,沒有排氣口或進氣口排氣口的位置與室外氣流方向平行時,居室通風不利,最好使進氣口位于正壓區內,排氣口位于負壓區內,氣流才會暢通。故住宅平面設計應明確各戶型的空氣對流通道,單朝向戶型的設計必須采取通風措施,建筑平面布局應該是明廳、明臥、明廚、明衛、窗的位置及開啟同住宅的內部布局和外部環境要密切結合,不要簡單處理,可采用高窗、角窗等多種形式,窗的開啟要考慮室內通風和立面效果,同時也要便于擦窗,內廊雙面房間的建筑,在走道墻頂或墻底開些通風窗。近幾年過于強調景觀、賣點,新建住宅多為封閉式窗戶,房間里偌大的落地玻璃窗,采光面積不算小,卻僅有一扇小窗戶可以打開,空氣明顯不流通。另外,廣泛使用的推拉式鋁合金窗使通風口只有窗戶面積的一半,同樣達不到空氣流通順暢的要求。
6、采光結構設計
天然采光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天然光的組成。通常到達地表的天然光由太陽直射光和天空擴散光兩部分組成。在全云天的情況下,室外天然光只有天空擴散光。全云天的亮度分布和水平面照度的關系。全云天亮度分布相對穩定,不受太陽位置的影響。全云天時天頂亮度最大為地平線附近天空亮度的3倍。
(1)采光標準。采光標準從采光數量和采光質量兩個方面對天然采光提出要求。采光數量是根據視覺工作的精細程度,劃分為五個等級,并依據采光的形式用采光系數的形式給出標準值。采光系數是室內給定水平面上某一點的由全云天天空漫射光所產生的照度和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在室外無遮擋水平面上由全陰天天空漫射光所產生的照度的比值。采光質量包括采光均勻度、眩光的控制、合適的亮度比等方面。
(2)側窗的采光特性。低窗時,近窗處照度很高,往里則迅速下降當窗的位置提高后,雖然靠近窗口處照度下降,但離窗口遠的地方照度卻提高不少,均勻性得到很大的改善。側窗的有效采光范圍為窗高的3-5倍。影響房間橫向采光均勻性的主要因素是窗間墻。窗間墻越寬,橫向均勻性越差。
(3)常用天窗的采光特性。矩形天窗、橫向天窗和鋸齒型天窗相當于提高位置(安裝在屋頂上)的高側窗,光特性與高側窗相似。采光系數最高值一般在5%7%以內。平天窗由于不需安裝天窗架,簡化結構平天窗采光效率高,而且更易獲得均勻的照度。采光結構設計的主要步驟和采光計算原理。采光設計的主要步驟:收集設計要求、條件和環境方面等的基礎資料,選擇采光口形式,確定采光口位置及可能開設的窗口面積,估算采光口尺寸,布置采光口、采光計算原理:這種計算方法是根據有關數據查出相應的理想條件下的采光系數值。然后按實際情況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加以修正而得到室內最暗處的采光系數值。
三、結束語
總之,建設工程是一種特殊商品,工程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其工程設計質量不僅關系到工程的投資效益、使用要求,而且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抓好設計質量管理工作顯得非常重要。針對當前設計質量狀況,設計單位應加強內部的質量管理,設計管理部門要加大對設計質量的監督管理,結合施工圖設計審查、專項檢查、質量抽查等工作,加強對業主、勘察、設計單位的市場監管力度。特別是設計單位在進行房屋結構設計時必須在滿足國家設計規范要求的前提下,加強房屋結構的概念設計和地基設計,才能提高房屋結構設計水平,確保房屋設計質量不斷提升,以使房屋的結構設計工作做到更安全、更合理。
參考文獻:
[1]熊丹安.21世紀土木工程類專業叢書-結構構--造原理與設計(第二版)[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2]孟建軍.淺析少量抗震墻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和運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23)
關鍵詞:多層樞架結構,房屋設計,問題
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結構設計看似簡單,但如果設計不當,將會給建設單位帶來浪費或不安全的種種問題。本文就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結構實際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作了簡要的分析探討。
1.關于多層框架基礎類型的選擇問題
多層框架類型多層框架基礎類型的選擇,取決于地質條件,上部結構荷載的大小。上部結構對地基不均勻沉降及傾斜的敏感度及施工條件等因不。設計時應做技術經濟比較,綜合考慮后確定。對于框架結構的受力分析和輔助設計。可借助PKPM進行,其主要步驟:厚度:雙向板為1/40板跨,單向板為1/35板跨。然后進行撓度和裂縫計算。最后確定板厚及配筋。柱截面:At=N/arc,a為軸壓比,fc凝土壓強度設計值。受荷面各及經驗系數確定。初選梁截面:粱高為跨度的l/lO一1/15,粱寬通常為1/2—/3梁高。輸入荷載:樓面荷載,梁上荷載,柱節點荷載,風載及地震信息。用PKPM中的SATWE內力分析程序進行計算。框架柱首先要滿足軸壓比限制,對超筋和構造配筋的梁柱進行調整,直至配筋,截面大小適中為止。另檢查結構的自振周期,以名產生共振。基礎選型:常用的基礎型式有柱下獨立基礎。柱下條基,柱下筏板及柱基。
2.關于多層框架結構的參數選取問題
《抗震規范》中指出,所有的計算機計算結果,應經分析判斷確認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設計。論文大全。通常情況下,計算機的計算結果主要是結構的自振周期、樓層地震剪力系數、樓層彈性層間位移(包括最大位移與平均位移)和彈塑性變形驗算時樓層的彈塑性層間位移、樓層的側向剛度比、振型參與質量系數、墻和柱的軸壓比及墻、柱、梁和板的配筋、底層墻和柱底部截面的內力設計值、框架——抗震墻結構抗震墻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與總地震傾覆力矩的比值。超筋超限信息等等。
為了分析判斷計算機計算結果是否合理。結構設計計算時,除了有合理的結構方案、正確的結構計算簡圖外。正確填寫抗震設防烈度和場地類別。合理選取電算程序總信息中的其他各項參數也是十分重要的。
多層框架結構房屋有時也設置地下室。由于隔墻少,常采用筏板式基礎。在電算時,應將地下室層數和上部結構一起輸入,并在總信息中按實際的地下室層數填寫。這樣,計算地基和基礎底板的豎向荷載可以一次形成,并且在抗震計算時,程序會自動對框架底層柱底截面的彎矩設計值乘以增大系數。同時通過對層側移剛度比的分析比較,還可以正確判斷和調整房屋的嵌固位置,并采取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保證樓板有必要的厚度和最筋率等等;當結構表現為豎向不規則時。不僅要驗算薄弱層,而且還要對薄弱層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增大系數。如果在結構總體計算時。論文大全。總信息中填寫的地下室層散少于實際輸入的層數,彎矩設計值增大系數將會乘錯位置,從而在發生地震時,會使極易發生震害的底層柱底部位因抗震能力降低而破壞。
3.關于框架計算簡圖的問題
無地下室的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獨立基礎埋置較深,在一0.05m左右設有基礎拉梁時,應將基礎拉梁按層1輸入。以某學生宿舍樓為例,該項目為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丙類建筑,建筑場地為II類;層高3.3m,基礎埋深4.Om基礎高度0.8m,室內外高差0.45m。根據《抗震規范》第6.1.2條,在8度地震區該工程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為二級。設計者按3層框架房屋計算,首層層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一0.05m處的基礎拉梁頂面:基礎拉梁的斷面和配筋按構造設計:基礎按中心受壓計算。顯然,選取這樣的計算簡圖是不妥當的。因為,第一,按構造設計的拉梁無法平衡柱腳彎矩;第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2002)第7.3.11條規定,框架結構底柱的高度應取基礎頂面至首層樓蓋頂面的高度。工程設計經驗表明,這樣的框架結構宜按4層進行整體分析計算,即將基礎拉梁層按層1輸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載,應將荷載一并輸入。論文大全。這樣,計算剪力的首層層高為Hl=4—0. 05=3.95m,層2層高為3.35m,層3、4層高為.3m。根據《抗震規范》第6.2.3條,框架柱底層柱腳彎矩設計值應乘以增大系數1.25。當設拉梁層時,一般情況下,要比較底層柱的配筋是由基礎頂面處的截面控制還是由基礎拉梁頂面處的截面控制。考慮到地基土的約束作用,對這樣的計算簡圖,在電算程序總信息輸入中,可填寫地下室層數為1,并復算一次,按兩次計算結果的包絡圖進行框架結構底層柱的配筋。
綜上所述,以上的幾個問題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中經常遇到,也經常被忽略。所以,我們設計工作者應按規范和相應的構造要求,嚴格執行,從根本上消除設計隱患,確保設計質量。
【參考文獻】
[1]林岳峰對多層框架房屋結構設計相關問題的分析 [J],廣東科技2006(10).
[2]苑大欣.于鎮.多層框架房屋結構設計中的幾點思考[J] ,房材與應用,2006,34(4).
[3]李強.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分析[J] ,開封大學學報2006,20(2).
[4]林同炎.S.D.思多臺斯伯利,結構概念和體系[M],建筑工業出版社.
關鍵詞:建筑結構 抗震技術
一、抗震技術提出背景
基于抗震性能的設計理論,在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提出并開始這方面的研究。隨后該項理論研究在日本,澳大利亞,中國等國家開始受到重視。該種理論重在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的研究,對于如何預防強大的破壞力極強的地震,是該項研究面臨的主要問題。目前,世界上建筑物抗震能力相對較高的應數日本了。這個國家由于地理位置很是特殊,他處于世界上兩大地震活躍帶之一的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的地殼運動經常為日本帶來災難性的打擊,整個日本島國甚至面臨毀滅的境地。盡管如此,日本還是依然在頑強地和自然災害做抗爭。強大的具有毀滅性的地震成就了日本抗震建筑設計的輝煌。為了抵御地震發生后帶來的毀滅性破壞,日本國內的建筑物大都經過精心設計,抗震能力相當高,一般的地震根 本就不足為慮的。日本這樣一個彈丸之國,雖然有些時候狂妄自大,但其自身確實是具備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建筑物防震技術就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我國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處于世界兩大地震活躍帶之間——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環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因此,我國的地震多發性相對于世界其他國家來說也是很頻繁的,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樹地震。每一次地震破壞性都相當大,每一次都是慘痛的教訓。在地震中,許多居民房屋倒塌,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雖然事后國家舉全國之力恢復了重建,但慘痛的教訓是無法抹去的。每一個人或許都在思考:為什么有的房屋倒塌了而有的房屋依然矗立?答案明確得再明確不過。關心這一問題除了大眾輿論之外,恐怕最為關心的莫過于建筑設計師們。于是,在建房屋必須具備抗震能力的要求在建筑行業成了明確的理念。
二、房屋抗震技術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房屋抗震技術的概念
房屋抗震技術主要是指建筑物或者構筑物在設計和施工中必須應用到的具備預防和抵抗破壞性地震的技術能力。現代建筑業的發展引入了抗震防震的理念,并且抗震強度提升,不再是一般的震級,而是能夠抵抗強度更大的地震。目前,國內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致力于抗震技術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抗震技術的應用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二)房屋抗震技術的特征
1.房屋結構的合理性。建筑物需要能夠具備抵抗地震的能力,設計者首先應當追求房屋結構的合理性設計原理。房屋設計結構的合理性要求建筑材料的選取,建筑物的設計、施工都應當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追求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角度的精密性。
2.房屋主體的抗震性。房屋抗震技術的應用主要就是預防地震,因為地震的破壞力非常大,能夠摧毀地面不穩固的一切建筑物。房屋的設計施工注入抗震理念后,首先應當具備的能力就是抗震能力。而抗震性主要體現在房屋的主體結構上面,只有把建筑物的主體結構設計和施工好了,才能夠從根本上具備抗震的基本要求,然后才是對建筑物墻體等設施的要求。
3.設計施工的復雜性。對于建筑物的抗震防震要求,首先就得從設計上面下功夫,要使其真正具備抵御強度較大的地震破壞,設計者們在設計的前期需要做大量的論證工作,做到合理、充分的論證,使其具備科學性和合理性。設計者們完成了論證和設計工作后,這就需要施工者在施工中嚴格按照建筑的設計模式進行施工,并且精確度要求很高。要知道,再好的設計圖紙,如果沒有精良的施工者也是徒勞。
三、建筑行業引入抗震技術的意義
(一)提高人類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經過我國幾代人不懈努力地發展,我國人民居住的房屋的安全性能越來越高,特別是抗震技術的應用更是提升了我國居民對建筑物抗震的理解與控制的能力。回望歷史,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歷次大地震總是給人類社會造成出乎意料的損失,尤其是特大地震中房屋建筑的倒塌所造成的重大人員傷亡。1976年唐山大地震與2008年汶川大地震對我國簡直是破壞性的打擊,這使得我國建筑設計者們不得不考慮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安全性問題。抗震技術的應用,使得我國房屋建筑結構性能大大提高,并且提升了抵御大地震的能力。
(二)改善我國居民的生存環境
現代工業飛速發展,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這一切既預示著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同時也為人們的生存帶來危機。因為地震活動的頻繁,高樓要是發生倒塌,那就等于是致命的攻擊。而隨著抗震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使得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大大提升,這直接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環境。有了牢固的建筑,人們不用再惶惶不可終日。人們可以在較為安全的環境下學習、工作,而不用擔心建筑物隨時倒塌。
(三)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新發展
我國的建筑業一直停留在傳統的設計施工技術上。傳統的建筑安全性能較低,那時對于抗震性能的要求不是很高,或者說是還沒有引入抗震的理念。隨著地震活動的頻繁,災害性帶來的損失的巨大,建筑設計、施工者們意識到了必須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這時候,抗震理念應運而生。抗震理念在維持現行結構抗震設計原則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明確結構在強烈地震下的損傷破壞部位,并通過這些預期部位的損傷與破壞,達到保證建筑結構內人員安全的目標,從而大大提高房屋內人員的安全性。隨著抗震理念應用的日趨推廣,這就促使建筑行業邁上了新的臺階,不斷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材料準備;混凝土運輸;混凝土澆筑
中圖分類號: TU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準備工作的技術要點
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材料準備是整個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的重中之重,主要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材料有:水泥和骨料,準備工作中應該圍繞這兩個關鍵問題進行,對于特殊的要求和類型更要做好相關的質量檢查和性能控制:
1.1水泥準備的技術要點
房屋建筑由于位置不同,其對水泥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根據建筑和房屋設計應該區別對待房屋建筑中水泥的準備。房屋建筑的外部暴露于自然環境中,因此,抗裂性就是一個重要的目標,水泥準備時應該突出抗裂性,要首選中熱高標號的硅酸鹽水泥作為外部施工的主要水泥種類。房屋建筑內部與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聯系密切,因此,要兼顧水泥的抗裂性、早強性和低熱性,在選擇中熱硅酸鹽水泥的同時,還要準備一定量的粉煤灰,以便降低水泥的水化熱。
1.2骨料準備的技術要點
骨料是混凝土的骨骼,因此要注意骨料的質量和規格,骨料一般分為粗骨料和細骨料。粗骨料選擇時需要注意骨料的自然連續級配,這樣的粗骨料不但可以達到降低水泥用量的目的,而且還可以提高混凝土強度,并會使混凝土易于攪拌和密實。以徑級合理碎石拌制出的混凝土具有較高的抗裂性和強度。細骨料一般選擇中粗砂,合理、規范的細骨料可以有效降低水泥的用量,降低了混凝土部位的水化熱的產生,可以有效防止熱裂縫的產生。粗細骨料準備中還應該控制其含泥量,一般以3%為上限,過高的含泥量會影響混凝土的各項性能。粉煤灰對于形成混凝土強度,提高混凝土使用性有重要的作用,當前,全行業對混凝土中摻入一定量合格的粉煤灰提高混凝土性能有著廣泛地共識,粉煤灰的準備要選擇細度合格、質地優良的材料為主。
2房屋建筑混凝土攪拌的技術要點
在混凝土相關施工準備工作做好后,就進入到混凝土攪拌的工序。應該結合房屋建筑實際和混凝土用量以及施工特點,做好房屋建筑混凝土攪拌工作,攪拌時應根據配合比確定各種材料用量及車輛重量,固定好水泥、砂、石各個磅稱標準。在上料時車車過磅,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及時調整配合比用水量,確保加水量準確。混凝土的攪拌時間,筆者建議當摻有外加劑時,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些,其余時間應根據施工規范要求具體確定。
3房屋建筑混凝土運輸的技術要點
在混凝土運輸中,首先應該嚴格遵循混凝土待完全凝固以后再進行運輸,在卸載時,需要保證卸載高度不得大于2米,還要保障出口角度垂直與卸載地面。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建筑工地進行原材料的攪拌,需要采用雙輪手推車、小型翻斗車等。而對于高出施工地點,多采用混凝土泵、塔式起重機進行混凝土運輸,少量混凝土的地面運輸工具一般使用手推車,運輸混凝土的原則是適量、適時和適用。
4房屋建筑混凝土澆筑的工藝要點
澆筑工藝在整個房屋混凝土施工中是很重要的步驟,它需要核對水泥、砂等原材料,按照既定的設計配合比稱重進入攪拌機,在基坑、模板等驗收合格之后,測塌落度等各個環節,在澆筑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混凝土自吊斗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米,如超過2米時必須采取措施。還有澆筑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進行,每層并行筑高度應根據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一般層高度為插入式振動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0毫米;平板振動器的分層厚度為200毫米。當我們施工人員在施工中使用插入式振動器時候最好是快插慢撥,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按順序進行。在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混凝土面50毫米,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能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邊緣。在這里,混凝土必須在5小時內澆筑完畢,可防止出現冷縫。為了防止混凝土"冷縫"的產生,必須保證連續澆筑,那就是在第一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第二層混凝土。如果需要間歇,筆者建議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有水泥品種及混凝土初凝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小時應按施工縫處理。如果混凝土澆筑快要完成時,應估算剩余混凝土方量和剩混凝土量,聯系攪拌站進行合理調度。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用刮杠刮平表面,刮平后用毛刷進行拉毛處理,對于有保溫要求或保濕要求的部位要及時保溫和保濕。
5混凝土的保溫養護工藝
混凝土的保溫養護操作是混凝土使用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其目的是為了防止由于溫差而導致裂縫的產生。具體來講,在混凝土養護中,最關鍵的是保證降溫的幅度以及保持內外溫差在適當范圍內。一般來說,在混凝土的正常使用期間,其保溫時間要大于15天,在保溫養護過程中,特別注意要一直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從而徹底達到相關溫控指標。
結語
綜上所述,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是房屋建筑形成設計性能和發揮功能的基礎,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每個環節都與房屋建筑質量有著直接和重要的相關。本文對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的原材料質量控制,混凝土混合料的配比、澆筑和養護操作等關鍵工序和環節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夠為同仁提供細節上規范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工作,提高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質量,使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可以進一步發揮出基礎設施的作用,實現進一步開發和實現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的基本功能。
參考文獻
[1]劉斌斌.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控制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0(35)
[2]楊迪,高文君:淺談建筑工程中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J].科技創新導報.2010(30)
[3]姜煥明,建筑工程現澆框架結構混凝土澆筑施工工藝技術[J].2011(01)
工作抓點、以點帶面,這是一個十分有效的工作方法,用于農村中小學校舍建設工作同樣有效,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1、“樣板校舍”是克服地域性房建文化弊端的有效辦法
中國是一個已有六千多年建筑史的國家,在幾千年的地域性文化演變影響下,也形成了地域性的房建文化。然而,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地域性房建文化中,也存在一些不符合安全、科學精神的傳統做法。值得指出的是,我國現行各類房屋設計、施工規范以及構造做法,都是在繼承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房屋建造文化優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建造符合現行規范的“樣板校舍”,實際是繼承我國房屋建造文化優點而建造的“精品工程”。
從目前山東農村中小學校舍建設的實際情況分析,由于受到各地經濟發展情況約束和傳統文化思想的雙重影響,房屋建設短期內很難完全實現規范化管理運作,這種狀況往往導致地域性的建房文化控制了校舍建設工程質量,一些違反建筑科學的做法甚至錯誤隨之出現。有鑒于此,“樣板校舍”可以形象指明,哪些是可以采用的做法,哪些是禁止和不宜采用的做法,可較好地避免和克服地域性建房文化的陋習。
2、“樣板校舍”的榜樣作用是解決管理者“房屋建設標準”有效辦法
要求各地教育部門領導都成為房屋專家是極不現實的,事實上,即便是專門負責房屋建設的人員中,仍存在“門外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容易導致“應該重視的問題卻重視不起來”的后果。因此“樣板校舍”的榜樣作用是解決管理者“房屋建設標準”的有效辦法,有了這樣一個“房屋建設標準”,校舍建設就會出現,花一樣的錢,可以建造出質量更好的房屋,同時,校舍建設施工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就可能再上臺階。
二、關于“一條龍”做法的問題
在平房校舍的安全中,屋蓋是事故隱患最多的部位,屋架和檁條是關系房屋安全的重要結構構件,其中,檁條一條龍做法的隨意性是工程安全隱患之一。為了說明一條龍做法的結構特點,舉例分析如下:
常見對稱式三開間教室的一條龍檁條受力如圖1所示:
圖1中:l——檁條計算跨度;q——檁條分擔的荷載;a——結構基本部分的懸挑長度;
根據結構層次特點,可先分析附屬部分EF,再分析基本部分。分析求得彎矩圖如圖2所示,各截面控制彎矩分別為:
距離邊支座為x1=截面上,M1=(l2-2al+3a2);
支座B、C截面,MB=(l-a);
第二跨中截面:M2=(l-2a)2;
為獲得梁上較為均勻彎矩,令:(l-a)=(1-2a)2可解得a≈0.15l;
鉸截面E、F上剪力VE=-VF=(1-2a);
上述分析可見:一條龍檁條的懸挑長度a≈0.15l時,可獲得相對均勻的截面彎矩,顯然,工程中a值隨意取用是錯誤的,因a值變化帶來其他截面內力變化可用表1表示,箭頭表示內力增大變化,箭頭表示內力減小變化。
可見:a值過大,MB過大,對結構基本部分不利;a值過小,M2、V過大,對結構附屬部分不利;考查發現:實際工程中鉸點構造馬虎隨意、可靠性很差,所以,當a值過小時,工程隱患反而更大。
工程中一條龍檁條做法有多種結構形式,但無論采用哪種形式,值均應該設計確定。考慮到屋架間距并不大,建議某些地區,改變一條龍檁條的傳統做法,采用簡支檁條反而更可靠。
三、圈梁與鋼筋磚過梁問題
房屋結構中,圈梁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作用是:增加房屋的整體性和空間剛度,抑制或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或振動荷載引起危害,因此,針對農村中小學校舍建設的現狀,強調圈梁的設置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對于軟土層較厚的地區,其中也包括丘陵地區中的局部軟土層相對較厚的地區,考察發現:這些地區的房屋,凡未設圈梁的,在檐口、窗口、縱橫墻連接處、山墻等部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
在目前施工質量管理較薄弱的現狀下,不宜采用鋼筋磚過梁的做法。檢查發現:鋼筋磚過梁應用跨度過大、鋼筋錨固長度不足或末端未設彎勾、過梁計算高度范圍砂漿強度不足,梁底鋼筋的保護層砂漿不規范,甚至有鋼筋直徑不足的情況發生。由于上述現象存在,過梁及其上部荷載完全依靠窗框木料支撐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采用檐口圈梁代替鋼筋磚過梁應屬于理想的方案,不僅避免了鋼筋磚過梁的質量通病,還可避免屋架支座處豎向裂縫的更嚴重問題,同時增加房屋的整體性和空間剛度,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解決圈梁與鋼筋磚過梁問題其實是增加現澆鋼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問題,因涉及支模、鋼筋加工、混凝土配置、攪拌、運輸、振搗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多技術工種配合和設備支持,故目前農村小型施工隊伍多采用回避辦法,但從市場競爭的角度,完全能促使施工隊伍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根本的問題還是一個管理問題。
四、城市化的影響
【關鍵詞】房屋維修;工程設計;施工管理
1 引言
房屋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用品,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甚至是學習和娛樂,都需要有房屋。房屋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損壞。為了維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延長其使用壽命,有必要對其進行維修。房屋的維修也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它雖然不如房屋建造那么復雜,但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復雜程度也是不可小覷的,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下面,本文就來對房屋的維修這一課題做一個粗淺地探討。
2 房屋損壞的原因分析
房屋在使用期間出現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2.1 設計方面的因素
由于房屋設計時存在缺陷,致使房屋局部的構建承載力不足,或者墻梁之間的分離縫、溫度收縮縫等,都會引起房屋的破壞。
2.2 施工方面的因素
有的施工單位利欲熏心,在施工時偷工減料,或者使用劣質建筑材料,不嚴格按照設計的方案進行施工等,會使房屋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發生損壞。
2.3 外部環境因素
很多種外部環境因素會造成房屋的損壞,比如烈日暴曬、風吹雨淋等引起屋面、外墻、外門窗等部分受到腐蝕和破壞,水土流失造成房屋基坑支護失效,地震對房屋造成破壞等。還可能房屋周邊進行其他施工,對地基產生了破壞。
3 房屋維修的意義
房屋雖然不像一般商品那樣容易損壞,但房屋建成交付使用后,即已經開始損壞。隨著時間推移,都有一個由新變舊的過程,這是自然規律。房屋是社會的財富,業主最重要的財產之一,加強房屋的維修加固,就能使“物盡其用”;可以使房屋完好、增值有利于延長其使用壽命,減少房屋的自然淘汰率。
房屋維修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延長房屋的使用壽命,對房屋進行改造還能以較小的代價改變建筑原來的面貌或用途,使其不斷適應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與新建建筑相比,對舊房屋進行維修改造優勢明顯,除了節省投資以外,還有以下優點:第一,維修改造比新建房屋工期短,見效快,一般只需幾個月就能完成,而新建房屋一般都需要一年乃至數年。第二,舊房屋維修改造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很小。在房屋維修改造過程中,不需要對原有居民進行搬遷,施工簡單,持續時間短,不會對附近的居民造成很大的影響;建筑垃圾少,噪音也較小,對環境的影響較小。
4 房屋維修的規模
根據房屋維修的規模,可以分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種,分別介紹如下。
4.1 小修
小修工程是指日常中針對房屋的一些小的損壞進行的修補和養護,如對屋面防水的小面積補漏,更換落水管,對房屋墻面的小面積修復,對門和窗戶的維修或更換,等等。一座房屋一年中用于小修的費用低于其造價的1% 。
4.2 中修
中修工程指需牽動或拆換少量主體結構,但保持原房的規模和結構的工程。中修工程主要適用于以下情況:①房屋損壞程度較大,需要對部分梁柱進行加固的情況;②墻面損壞較嚴重,需要進行大面積修補或重做,或者墻面損失雖然不嚴重,但是業主希望重做墻面以達到改造的目的;③屋面防水層嚴重破壞,需要重做;④墻體需要進行加固補強;⑤為了對房屋進行改造,需要對局部墻體進行拆砌。就費用來說,一次中修的費用一般不超過房屋造價的20% 。
4.3 大修
大修工程是指牽動或拆除部分主體結構的工程。大修工程主要適用于以下三種情況:①因防震需要,需要對房屋的主體結構進行全面加固;②為改善居住條件,或者改變房屋的使用性質,需要對其進行改造;③嚴重損壞但無坍塌危險的房屋,需要維修后繼續使用的情況。大修工程一般耗資較大,其費用在該建筑物同類結構造價的25%以上,因此,在對房屋進行大修之前,首先要考慮經濟效益的問題。
5 房屋維修工程設計
維修工程設計是房屋維修的重要環節,對房屋維修質量的好壞、維修成本等起著主要的決定作用。要想房屋維修達到低成本、高質量的目標,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在進行房屋維修設計時,還可以根據業主的需要,設計對房屋進行適當的改造,以更好地滿足業主的需要,增加房屋的舒適性。房屋的維修改造設計必須因房制宜處理好適用、安全、經濟與美觀的關系,合理利用原有建筑和結構構件、設備,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分隔改裝,提高建筑功能質量,處理好室內外環境,達到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的目的。房屋維修設計應對建筑的多個方面進行通盤考慮,因此房屋維修工程極其繁重復雜。
房屋維修設計是有別于新建工程設計的,查勘是其非常重要的環節,其主要工作為調查研究,踏勘現場,這項工作必須細致深入,力求準確。一般采用從外部到內部,從屋頂到底層,從承重構件到非承重構架,從表面到隱蔽,從局部到整體的順序。也可以根據房屋現場條件、環境情況、結構現狀等進行查勘。尤其是各種隱蔽部位的構件和設備是否良好,損壞范圍和程度是查勘的重點對象。對隱蔽項目的準確查勘,才能做到維修后解除危險,消滅隱患,達到最佳效果。
6 房屋維修工程的現場施工管理
現場施工管理是實施房屋維修工程的關鍵,施工管理好壞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進度以及經濟效益,做好房屋維修施工現場管理至關重要。
6.1 技術儲備管理
由于房屋維修是工程補救性措施,施工工藝一般比較復雜。首先,現場管理人員必須熟悉施工圖紙和合同要求,并根據自身的施工隊伍、材料供應、資金、設備等基礎條件,認真制定施工方案,把每項施工內容納人管理控制;其次,要根據工程特點和技術要求,做好技術管理人員和工人的儲備和挖掘,把工程的內容、程序以及關鍵技術措施做好培訓交底,讓施工技術工人熟練掌握施工工藝和新材料特性,全面提高技術操作和施工水平,從而使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工序步驟處于控制之中,保證工程項目按時間、進度、質量完成;三是建立完善現場控制管理、質量檢查等各項技術制度和操作規程,依據施工質量相關的設計要求和有關規范標準,對每一工序和施工工藝提出不同的質量控制和驗收標準,以確保工程質量。
6.2 修工程的材料管理
與其他工程施工相比,房屋維修工程涉及材料種類和數量相對較少,但由于施工特點的特殊性,對材料的供應管理等有著嚴格的要求。
首先,在材料供應采購上,要嚴格根據設計方案確定的材料品牌、材質、規格,精心測算所需材料數量,組織材料供應,切忌購置廉價質劣材料,以免影響工程質量,造成工程的失敗。二是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及進度要求,合理安排材料進人現場,并對材料做進場院驗收,抽查抽樣,報檢于甲方、設計單位和現場施工員,根據施工組織平面布置圖指定位置,將合理歸類堆放材料,造冊登記。三是實做好材料發放管理。要嚴格按照施工進度,憑材料出庫單發放使用,并做好發放材料的追蹤管理,避免材料丟失和浪費。
7 結論
房屋維修是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對于延長房屋的使用壽命、維持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導致房屋損壞的原因進行了系統地分析,介紹了房屋維修的三種規模(即小修、中修和大修),最后對房屋維修的工程設計和現場施工管理要點進行了探討。由于筆者水平有限,本文難免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其他同行看后可以進行批評和指正。
參考文獻:
[1]裴國軍.淺析房屋維修施工項目管理的基本流程[J].中國商界,2010.
關鍵詞:建筑工程 施工 注漿技術 病害 處理 措施
中圖分類號: TU761 文獻標識碼: A
0 引言
注漿技術在目前的房建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十分頻繁,是一個十分便利的技術,也正是因為此,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將之推廣起來,使得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大大提升,房建的成本也隨之而降低,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會因此而節省。注漿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壓送技術將漿液注入巖層或者裂縫土層中,通過一定時間的凝結使得其顆粒將裂縫塞滿,使得土層更加堅固。通過這種方法所采取的注漿技術被稱之為注漿加固工法。將漿液注入裂縫中是此方法的關鍵點。根據這個原理,本文將詳細的分析介紹注漿技術的特性以及特質,并分析在房間中所需要注意的關鍵點。
1、注漿技術在土建工程中的適用范圍
注漿技術已經成為處理各種工程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應用范圍在不斷的擴大,凡是涉及到巖土工程和土木工程的各個領域,都可以使用注漿技術。在建筑工程方面,注漿技術可用于建筑物地基的加固和阻止沉降,使用注漿技術可以改善土的力學性質,提高地基的承載力或糾偏處理;用在摩擦樁側面或端承樁底部,這樣可以提高樁周摩阻力和樁端抗壓強度或者是處理樁底殘渣過厚引起的質量問題;或對已有建筑混凝土裂縫缺陷的修補,對混凝土構建筑補強;動力基礎的抗震加固,提高地基土抗震能力等等。注漿技術的適用范圍不僅取決于注漿材料的性質,還取決于注漿方法和注漿工藝。注漿方法的選擇和注漿設備的選擇有關,還于試驗結果、注漿經驗是否豐富、注漿管理的方法是否可行等有密切的關系。每項,建筑工程都有其特殊性,注漿法適用范圍的相關條件也很多,所以無法明確規定各種漿液的適用范圍,注漿技術人員應當在理解適用范圍的基礎上,結合工程項目的注漿目的、土質改良的效果、現場特有的地質條件等來確定采用何種注漿材料、注漿工藝和注漿方法。
2、注漿材料的分類及其特性
注漿材料一般可分為顆粒漿液和溶液漿液,顆粒漿液是由水泥和黏土等顆粒狀材料配置而成,溶液漿液是以溶液中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質產生化學反應來形成凝膠體。相比而言,水泥漿液具有結石體強度高和抗滲性強的特點,可以用于防滲又可以用來加固,而且黏結力強,無毒無污染,來源廣、價格便宜,運輸儲存也很方便且注漿工藝簡單。但其缺陷是凝膠時間較長又難以控制,如果是在地下水流速較大的環境下,漿液容易收沖刷和稀釋,影響注入的效果;而且受顆粒粒徑所限,一般只能灌注巖土的大孔隙或裂隙,為了彌補這種缺陷,可采用各種細水泥來提高漿液的注入能力,還可摻入適當的助劑進行改性,改善水泥漿液的穩定性、流動性和凝結特性。
溶液漿液的黏度很低,近似于真溶液,有的比水的黏度還要低,溶液漿液可以注入水泥漿無法注入的細小裂隙和粉細砂層。溶液漿液使用的針對性很強,可注性好,凡是水能流入的細小裂隙和粉細砂層,它就能灌入也能取得較好的注漿效果,因此近年來對溶液漿液的研究和應用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溶液漿液還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其膠凝或固化時間是可以按需要進行調節的,并且其黏度在膠凝過程中會有明顯的增長,所以對于處理集中滲流效果極佳。由溶液漿液所形成的膠凝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穩定性,在膠凝或固化時的收縮率也較小,通常不受稀酸、稀堿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溶液漿液的主要缺點就是除了水玻璃外,化學漿液大部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毒性,若使用不當,就容易造成環境污染,還有就是溶液漿液的抗壓強度較低、成本高、工藝要求嚴格。
3、主要注漿方法
近年來注漿方法發展很快,種類繁多,關于注漿方法的分類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準則,以下幾種注漿方法算是比較典型的注漿方法。
滲透注漿法。主要是用于砂層注漿和裂隙注漿,在不改變地層結構和顆粒排列的前提下,在注漿壓力的作用下,漿液克服各種阻力滲入孔隙和裂隙,向地層深處滲透的注漿方法。壓力越大,吸漿量及漿液擴散的距離就越大。
劈裂注漿法。主要是用于在中細粉砂巖中注漿,在低滲透性的地層或壩體注漿中,由于具有較高注漿壓力,漿液克服地層的初始應力和抗拉強度,使其在地層中發生水力劈裂作用,引發巖石或上體結構的破壞和擾動,使地層中原有的孔隙或裂隙擴張,或形成新的裂縫或孔隙,從而使低透水性地層的可灌性和漿液擴散距離增大。
壓密注漿法。多用于黏土體中注漿,用較高的壓力通過鉆孔向圖層中壓入濃漿,使漿液在注漿壓力作用下擠入地層,隨著土體的壓密和漿液的擠入,將在壓漿點的周圍形成燈泡形空間,在漿液的擠壓作用下,地層局部將會因輻射狀抬力而局部隆起,許多的工程就是利用這種原理糾正了地面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充填注漿法。在較低注漿壓力,將水泥漿、水泥—水玻璃漿或黏土漿等注入巷道、井壁、或建筑物下的大空洞、大裂隙和大孔隙,達到減少涌水量或加固地基的作用。因為注漿壓力選用低壓,漿液不能進入巖土的微細裂隙,所以為了提高堵水防滲效果有時可以采用溶液漿液,但造價會相對比較高。
4、注漿施工
由于自然條件的不規律性,注漿是無法嚴格按照標準化實施的一項作業,但是還是有一些注漿工程必備的施工步驟:按規定的布置和深度,鉆適當孔徑的鉆孔;準備、配料、稱重和攪拌選定的注漿漿液;將準備好的漿液注入指定的鉆孔段充填裂隙。為了達到最好的注漿效果,需要根據當地的巖土條件,應用不同的注漿方法,對有關孔距、注漿孔中分孔距的組數、漿液成分的選擇、注漿壓力以及達到飽和步驟的最后決定,對當地典型的地質情況在有代表性的注漿試驗區得出結果,通過詳盡的分析后作出。順利的完成注漿認為,是有賴于設計、施工和監測各方面的合作的,任何的一方都應該要熟悉注漿的手段和方法,這樣才能實現各個常規作業階段的標準化,使注漿作業可以科學合理的按要求進行。
注漿施工屬于隱蔽性作業,早期的注漿作業過程沒有更多的監控工作,而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現在電算技術已經應用到注漿作業之中,用于記錄收集和處理注漿過程如注漿壓力、流量、漿液黏度等重要數據,這有利于更好的控制注漿工序和掌握注漿過程中的各種注漿規律。在注漿作業過程中,特別是在注漿結束后,應進行適當的檢查和試驗,了解注漿的效果。注漿設計時,就應該制定適當的調查、試驗、觀察、記錄等計劃,提出設想并驗證其可行性,把注漿前的設想與注漿作業的實際施工情況及注漿后的地基改良程度進行比較。
5.小結
房屋是我們居住和生活的場所,它的質量好壞關乎到人們的生活質量,甚至生命安全。近年來,房屋質量問題不斷涌現,成為日益嚴重的安全隱患。在房屋的建筑過程中,從設計到施工,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可能影響到整個建筑的安全和穩定性。在房屋建筑過程中,我們要從每個步驟分析影響房屋建筑質量的因素,把握好每個環節,綜合分析房屋設計、施工及建材的選擇和使用等多方面的影響因素,排除可能對房屋產生危害的方面。建筑施工人員在工程實施中應提高自身水平,充分利用新科學技術,在房屋加固方面,我們可以不斷地采用新的加固技術來進行處理,利用注漿技術這種新型的加固技術來提高房屋的牢固程度,延長樓房的使用壽命,為人們提供更好更舒適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孫浩宇,司剛.淺析建筑施工中注漿技術的應用[J].華章,2011(20):286.
關鍵詞:房屋建筑;防滲漏;措施
中圖分類號:G26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房屋的滲漏問題是我們進行房屋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問題。諸如因房屋建筑裂縫、滲漏的糾紛達到工程質量投訴的80%以上,在這80%里大都表現在外墻滲漏、衛生間和廚房滲漏、地下室滲漏等等,無論哪一種滲漏,都這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和困擾。如果出現問題就可能直接影響到房屋的美觀和使用功能,而我們在進行問題維修的時候,不僅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費用很高,也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因此,房屋建筑工程的防漏施工技術至關重要,非常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學習,我們必須重視并加強對于房屋防滲漏技術的應用,以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房屋質量要求。
房屋建筑工程滲漏問題,主要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部分。內部因素包括:材料是否合格;工程設計是否合理;施工進行是否符合要求等;外部因素主要有:氣候因素;地理特點等。針對目前復雜多變的影響因素和人們不斷高標準化的建筑質量要求,我們必須找出房屋建筑工程滲漏的問題所在,不斷革新我們的技術措施。下面我們就對影響房屋建筑的主要原因做一些介紹,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技術措施。
2.房屋滲漏的原因
(1)設計方面的原因
對于房屋設計而言,結構的設計和材料的配合、選擇都是我們防滲漏關注的重點。而對于結構設計方面有這樣幾個問題:一是設計不合理導致施工完成后,出現各種結構設計失誤造成的裂縫等問題,這是一個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二是坡度選擇不合理導致排水不暢,形成積水滲漏,一般為了保證排水效果,應該將找平層的排水坡度設計為2%。在選擇材料時,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根據房屋所在的氣候條件、地理位置和施工情況等做出具體的分析;對于材料之間的配合沒有進行具體的研究,比如各材料的膨脹度配合不得當就可能引起裂縫等;而且對于防水材料的性能和指標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導致在選擇使用的時候出現材料不合要求的情況。
(2)材料控制方面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材料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所以溫差的變化就會導致各材料產生不同的變形。如果不控制好各個材料的變形量,就不能保證房屋防滲漏的質量,尤其是溫差較大的地區在這方面更應該加以重視。上文我們已經介紹了材料選擇的問題,而當材料選擇合理之后,材料的質量控制就成為影響房屋防滲漏的重要因素。對于大尺寸的整體灌注混凝土,沒有合格的干縮處理材料是很有可能引起裂痕的;而對于普遍使用的高分子防水材料,更是對制作工藝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材料不合格,防滲漏性能和壽命都會大大降低。而目前一些企業為了爭取更大的利益,采用不規范的施工工藝,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這對于我們房屋防滲漏的控制是很不利的。
(3)施工方面的原因
施工是我們落實房屋建筑工程防滲漏質量管理的關鍵步驟,目前施工方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A.施工技術差、設備落后
房屋建筑施工技術一直是我們防滲漏進一步完善的瓶頸,由于我國現代房屋防滲漏技術發展較晚,所以一些技術還不成熟,而且設備的研發也有待加強,比如在屋面防水層鋪貼完后的質量檢查中往往發現卷材防水層搭接縫處焊接不牢固、焊縫部位卷材開裂的情況比較普遍。
B.施工管理有待加強
在防水施工中,對于施工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有效地施工管理可以使工程能夠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而現在很多工程在這方面都做得不好,導致在實施過程中的一些質量把控沒有做到位。
C.施工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許多防水施工隊伍的技術水平低下,施工專業不配套,這些都是造成防水施工質量不達標的原因。而目前很多防水施工人員都是臨時招的民工,沒有經過正規的技能培訓,所以很多技術細節都做得很粗糙,不能達到質量要求。
3.房屋防滲漏的技術措施
針對房屋建筑工程防滲漏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我們需要采取有效地技術措施加以控制和改進。
(1)在設計方面,我們要考慮氣候條件、使用功能等因素,然后進行綜合選擇。對于各種新型防水材料要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包括它的性能、壽命、適用范圍等各項指標。在進行設計時,全面把握設計的要求,不要出現遺漏或者不合理的情況,做好排水和防滲漏方面的優化設計。
(2)對于材料的把控方面,無論是防水材料還是其他材料,都要按規定選擇合適的材料,并且保證材料的質量過關,一定不能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否則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影響房屋防滲漏的質量。
(3)抓好墻體的砌筑施工質量,嚴格控制填充墻的縫隙,框架的梁柱和砌體之間的夾縫一定要用砂漿來鑲嵌密實。磚必須與梁、板、柱頂緊,磚斜砌與水平向夾角在60度以上為宜,空隙用砂漿充分填實。
(4)在外墻防滲漏時,第一,必須保證磚砌體砂漿的飽滿度。如果磚砌體砂漿的飽滿度過低,滲漏率就會大大增加,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必須做好有力保證,有施工數據表明,當砂漿的飽滿度在80%以上時,滲漏率可被控制在5%—8%。第二,抹灰之前,在混凝土和磚墻交界的位置要用鋼絲網片覆蓋和固定。在外墻抹灰時,往砂漿中加入一定量的建筑纖維,可以有效地提高抗裂能力。另外,對于外墻的一些細節處理也十分重要,窗臺向外的坡度應該大于6%;陽臺的面磚應該作45°的倒口處理,并用水泥砂漿作表面的抹縫處理;窗口上部的面磚應該作鷹嘴處理等。
(5)對于屋面防滲漏方面,尤其是混凝土屋面,首先要保證屋面板施工質量,正確澆筑混凝土保護層,混凝土必須連續澆筑,嚴禁出現冷縫,并振搗密實,做到不漏漿、無蜂窩、麻面、露筋等。其次,做好找平層和保溫層,保證必須具有較好的結構整體性和剛度,保證軸線方向設置排氣縫,以便形成通氣網絡。最后進行防水層施工,要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標準進行施工,在施工前應該對屋面、天溝的基層進行檢查,清理干凈表面的雜物,并對其進行平整、干燥和角部處理。
4.結束語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房屋建筑工程防漏技術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也有很多房屋建筑防滲漏問題有待解決,加之新的問題不斷出現,所以我們面臨的房屋防滲漏問題形勢依然嚴峻。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強對于新技術的研發和使用,提高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為進一步提高我國房屋建筑工程防滲漏的水平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錦旺.房屋建筑工程防滲漏施工技術探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4)
[2]陳運濤,余舟.淺談卷材屋面滲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才智,2009,(10).
[3]劉大航. 淺析建筑施工中防滲漏的控制措施[J].中國房地產業,2011.
[4]鐘國標.淺談高層住宅工程防滲漏主要技術措施[J].山西建筑.2011年04期
[5]張愛國.某小區陶粒空心磚外墻的防滲漏施工技術研究[J].磚瓦. 2010年01期
[6]劉云.淺析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滲漏原因及其防治[J].山西建筑. 2007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