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六年級小學生差差差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調查研究
一、前言
自1999年8月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以來,全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及中小學廣泛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又于2002年8月頒布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2012年,教育部再次對《綱要》進行修訂,進一步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即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強調控情緒、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可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要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只有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強調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才能把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人的潛能、動機、能力、幸福、希望等積極品質上來,才能關注這些品質的形成過程與培養規律,進而促進個人、家庭與社會的良性發展。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張厚粲曾高瞻遠矚地指出,人文關懷是21世紀的主題,在某種程度上說,心理學的繁榮與發展是實現人文關懷的必由之路。此處所指的心理學的內容就包含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成分。
“賞識教育”是近年來國內出現的新的教育理念,其前提是關注和關愛,表現為對學生積極、正面的肯定,是一種永遠相信孩子“行”的教育方式。運用“賞識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開展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勢在必行。而在小學生群體中開展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時,要先了解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現狀。為此,以深圳特區的小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行性別和年級等因素的差異分析,了解小學生對于積極心理品質重要性的認識,掌握不同年級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重點的此項工作,不僅對于研究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發展狀況具有理論意義,對于一線心理教育工作更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從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隨機選取兩所小學,選取其中三至六年級學生共582名為研究對象。采用Park N和Peterson C等編制的《顯著優點問卷》,了解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總體特點和年級、性別等差異狀況。《顯著優點問卷》包括6大維度24項積極心理特征:智慧和知識――好奇心、熱愛學習、判斷力、獨創性、社會智能、視野;勇氣――英勇、堅定、誠實;仁慈――友善、愛;正義――成員精神、公平、領導能力;自制――自律、謹慎、謙和;超越自我――欣賞美感激、希望、信仰、寬恕、幽默、熱情。對于收集到的數據則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總體特點分析
將積極心理品質6大維度的得分情況進行平均數比較發現,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在六大維度上的得分排序最高的是仁慈,其他依次是超越自我、勇氣、自制、智慧和知識、正義。將積極心理品質的24個子項目進行平均數比較發現,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在24個子項目上的得分在8分以上的順序依次是希望、愛、自律、信仰、熱情、誠實。
2.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性別差異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不同性別學生在積極心理品質6大維度的得分情況進行比較發現,男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維度上的得分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
進一步對不同性別學生在積極心理品質的24個子項目的得分情況進行比較發現,男女生在欣賞美項目上的得分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
3.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年級差異分析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不同年級學生在積極心理品質6大維度的得分情況進行比較發現,僅在勇氣維度上存在年級差異(p
對不同年級學生在積極心理品質的24個子項目的得分情況進行比較發現,在公平、寬恕項目上的得分存在非常顯著的年級差異(p
四、討論
1.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總體特點
根據積極心理品質6大維度得分的描述統計結果,南山區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在六大類積極心理品質上的發展程度不一致,發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仁慈、超越自我、勇氣、自制、智慧和知識、正義。得分最高的是仁慈和超越自我,得分最低的是智慧和正義,說明今后需重點培養學生的這兩大類積極心理品質。
根據積極心理品質24個子項目的描述統計結果,南山區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在24項積極心理品質上的發展程度不一致,發展水平由高到低的順序是:希望、愛、自律、信仰、熱情、誠實、英勇、成員精神、熱愛學習、友善、公平、謙和、幽默、感激、獨創性、判斷力、寬恕、社會智能、欣賞美、視野、謹慎、堅定、好奇心、領導能力。其中得分最高的三項品質是希望、愛和自律,而得分最低的三項品質是堅定、好奇心和領導能力,說明今后需重點培養學生堅定、好奇心和領導能力品質。
2.女生在多項積極心理品質上的得分明顯高于男生
研究發現,在積極心理品質6大維度得分的性別比較上,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和正義等維度上的得分明顯高于男生;在積極心理品質24個子項目得分的性別比較上,女生在友善、欣賞美、愛、公平、寬恕、熱情等品質上的得分明顯高于男生。
人們一般認為,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由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發育早于男生,女生成績優異、擅長組織活動,是學校里的佼佼者,而通常到了中等教育后期,男生往往就能追趕上甚至超越女生。但是,從當前的教育現狀看,女生的學業優勢不斷擴展和延伸,幾乎在所有學科領域、在各級教育水平上的學業表現都趕上甚至超過了男生。男孩危機并非中國獨有,它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現象。在英國,近些年的考試結果表明,女生幾乎在所有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現優異。在澳大利亞,男生不僅在讀寫能力、學校投入和喜歡學校、教育成就等方面與女生存在差距,而且在出現紀律問題和被學校開除的學生中,男生幾乎占了絕大多數。在美國,男生比女生更早脫離正式的教育制度離開學校,人數比女生多,年齡也比女生小;年輕女性要比年輕男性更愿意上大學,更可能讀到畢業,而且更有可能去攻讀一個碩士學位,2000年拿到碩士學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美國的《商業周刊》曾這樣斷言:“在美國各地,女生在學習方面似乎建立了一個羅馬帝國,而男生則像古希臘一樣日趨衰敗。”
3.低年級學生在多項積極心理品質上的得分明顯高于高年級學生
研究發現,在積極心理品質6大維度得分的年級差異分析上,勇氣維度存在年級差異,主要是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得分均高于六年級學生得分。
在積極心理品質24個子項目得分的年級差異分析上,公平、寬恕、熱愛學習、誠實、視野、欣賞美等項目上表現出不同年級的發展特點,總體上均是低年級得分高于高年級得分。具體而言,在熱愛學習、寬恕、公平項目上,三年級學生得分明顯高于四年級、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得分,其中五年級公平得分也明顯高于六年級公平得分,說明需大力培養高年級,特別是六年級學生的熱愛學習、寬恕、公平品質;在誠實項目上: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學生得分明顯高于六年級學生,說明需重點培養六年級學生誠實品質;在視野項目上,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得分明顯高于六年級學生,說明需重點培養六年級學生視野品質;在欣賞美項目上,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得分明顯高于五年級學生,說明需重點培養五年級學生欣賞美品質。
五、結論
不同性別學生呈現出差異,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和正義等維度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在友善、欣賞美、愛、公平、寬恕、熱情等子項目上的得分明顯高于男生。
【關鍵詞】小學生 利益損失 誠信承諾 不誠信行為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210-03
誠信是人類社會一貫倡導的道德原則,與誠信相對的一種典型表現就是不誠信行為。在發展心理學中,不誠信行為的研究也是比較早的課題。而目前對于不誠信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說謊行為的發生、發生率、說謊的技能水平以及說謊所涉及到的一些相關因素上,幾乎無人從經濟學角度研究青少年的誠信和說謊行為。
而獎勵作為一種可以滿足學生社會心理需要的外部誘因,可以喚起個體的外部動機,改變青少年的行為方式,那么當獎勵變成利益損失時,不愿損失自己利益的心理是否也會改變青少年的行為。因此,本實驗通過研究在利益損失的情境下小學生說謊和誠信行為的抉擇,揭示誠信承諾條件下與無誠信承諾條件下不誠信行為的變化特征,考察小學生在誠信承諾的條件下的不誠信行為的變化,據此對小學生進行適當的誠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文獻綜述
1.不誠信行為的研究
Nina Mazar(2008)從Thomas Hobbes等人的標準經濟學模型出發探討了人類為什么會表現出誠信行為和不誠信行為。他們認為人類之所以會做出不誠信行為或誠信行為取決于他們對中心利益,環境,獎懲等相關條件的權衡,而這種權衡最終會使人類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從心理學角度看,除了經濟利益外另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是內部回報。
兒童道德發展水平,雖然揭示了兒童的認知發展能力,但很少能夠預測在日常生活或者實驗情境中兒童的道德行為。王紅梅(1998)的研究中指出,小學生不誠信行為產生的原因主要有:逃避心理,逢迎心理和虛榮心導致的。陳孟流(1998)指出,學生說謊的現象十分普遍,其心理原因主要有:自我保護,打擊報復,追求虛榮,反抗叛逆,嬉戲模仿,滿足興趣。以上兩個學者都指出虛榮心會導致兒童做出不誠信行為,這說明兒童的不誠信行為多能為其贏得更多的利益,而這種利益越能吸引兒童則越能引導兒童做出更多的不誠信行為。
2. 有關利益和誠信承諾的研究
王麗(2007)等人指出兒童的保證可以減少說謊行為的出現。Nina Mazar(2008)曾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讓被試在五分鐘內完成由二十個數學矩陣組成的測試卷,每個矩陣中有十二個數字,要求被試在五分鐘之內盡可能快的找出每個矩陣中相加等于十的兩個數字,他們在被試間設置了兩個實驗因素,一部分被試每完成一道題會獲得50美分的獎勵,而另一部分被試每完成一道題會獲得2美元的獎勵;每一部分被試又被分成三個實驗組(控制組,無誠信承諾組和誠信承諾組)。控制組中被試無法作弊,而在無誠信承諾組中被試卻有足夠的作弊空間,誠信承諾組中,被試在完成數學矩陣之前會先簽一個誠信聲明,其他程序與無誠信承諾組相同。他們的結果顯示承諾啟動能抑制不誠信行為。Nina Mazar等人的實驗被試為大學生,那么對于小學青少年來說誠信承諾也會抑制不誠信行為嗎,誠信承諾對不誠信行為的影響對于不同年級的小學青少年來說是一樣的嗎?
因此,我們選取了小學六年級和小學五年級青少年為被試來檢驗,在利益損失的情況下,無誠信承諾和誠信承諾對青少年不誠信行為的影響。
3.本研究的意義
(1)研究問題
從以前的研究中我們發現,研究者多關注的是被試是否會為了獎勵而做出不誠信行為。但卻幾乎沒有研究考慮到避免損失也會使個體選擇做出不誠信行為。Nina Mazar(2008)等人的研究是關于大學生被試在誠信承諾(簽承諾書)的條件下被試不誠信行為的變化情況。本實驗在Nina Mazar(2008)等人的實驗研究基礎上,把避免損失作為誘導被試做出不誠信行為的條件,檢驗誠信承諾是否能遏制不誠信行為,并將研究對象擴展到小學生。重點探討誠信承諾能否預防小學生的不誠信行為。
(2) 研究意義
本研究通過研究青少年在面對利益損失的情況下對誠信和不誠信行為抉擇的變化來揭示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的道德行為,這種以利益損失作為誘導青少年做出不誠信行為的條件也為青少年道德行為的方式的進一步研究做了補充。
青少年是人生發展迅速、可塑性高的階段,通過本研究的結果,讓家長和社會關注青少年誠信行為的培養和塑造,同時使各級教育者對青少年道德行為的形成有一個比較現實的認知,不僅要注意培養青少年的道德觀念和意識,更要重視創設不同的情境來塑造青少年良好的道德行為。為學校更好的開展德育工作、誠信教育提供啟示和理論指導。
4. 研究假設
本研究的假設如下:
(1)在損失利益情況下被試會做出不誠信行為以此來維護自己已有的利益。
(2)在損失利益情況下,誠信承諾對不誠信行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即有誠信承諾的被試做出的不誠信行顯著低于無誠信承諾被試。
二、實驗
1.實驗目的
對Nina Mazar的實驗在獎勵部分做了變動,考察在利益損失的情況下其實驗結果是否能在小學六年級被試群體中重復。本研究是在Nina Mazar 的研究基礎上,考察小學生在利益損失的情況下被試誠信承諾與不誠信行為的關系。
2. 研究方法
(1) 被試
隨機選取98名在讀小學生,其中46名為六年級學生(男26人,女20人;平均年齡為13.61歲,標準差為0.61),52名為讀小學五年級學生(男24人,女28人;平均年齡為12.50歲,標準差為0.50),六年級學生控制組16人,無誠信承諾組15人,誠信承諾組15人。五年級學生控制組20人,無誠信承諾組17人,誠信承諾組15人。所有被試年齡范圍為12―15歲,平均年齡為13.02歲,標準差為0.79。被試包含男50人,女48人。 3.實驗設計
本實驗采用單因素被試間設計,自變量為組別,分為三個水平:控制組、無誠信承諾組(未簽承諾書組)、誠信承諾組(簽承諾書組);因變量為報告解決數陣正確個數,要求被試獨自完成一份由二十個數學矩陣組成的數學卷子,然后報告其做對個數。
4.實驗材料
本實驗的實驗材料是由二十個數學矩陣組成,每個矩陣中有十二個數字,要求被試在五分鐘之內盡可能快的找出每個矩陣中相加等于十的兩個數字。下面是實驗材料的一個實例:
5.實驗程序
控制組:發放實驗材料,讀指導語,并讓被試了解實驗程序,告訴被試這是一個數學測試題,他們要在5分鐘內從提供的數字矩陣中找出兩個相加等于十的數字,做的越多越好。實驗結束被試將材料直接交給主試,主試核對答案,并根據答錯的題數扣掉相應的糖果。
無誠信承諾組:指導語及程序與控制組相同。實驗之前承諾給每個被試二十顆糖作為實驗獎勵,隨后告之被試,如果答錯一道題或是少答一道題就會從這二十顆糖中扣掉一顆。在被試完成實驗材料后,告知被試不用把問卷交回主試,并向被試呈現正確答案,由被試直接報告答對題目的數量,主試記錄其報告數量,并根據扣掉相應數量的糖果后所得糖果給被試。在該組中由于主試沒有回收材料,給被試提供了作弊的機會。
誠信承諾組(簽承諾書組):發放問卷之前,發給被試每人一份承諾書,讓他們大聲閱讀承諾書上的內容并在橫線處寫上自己的名字。接著的實驗程序與無誠信承諾組一樣。我們最后考察在未簽承諾書和簽承諾書這兩種實驗處理下不誠信行為出現的水平上是否存在差異。
三、結果與分析
預分析顯示性別在各個實驗組中均無顯著差異,后續將不考慮性別這一變量。3(組別:控制組、無誠信承諾組、誠信承諾組)×2(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多因素方差分析顯示:組別的主效應顯著(F(2,97)=7.41, p< 0.001, 偏η2=0.139),年級的主效應顯著(F(1,97)=6.79, p< 0.05, 偏η2=0.069),組別和年級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2,97)=0.42, p=0.658, 偏η2=0.009)。事后比較(LSD)顯示:無誠信承諾組所報告的矩陣解決數目顯著高于控制組和誠信承諾組(ps< 0.01),但是誠信承諾組與控制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202)。該結果說明在面臨利益損失的情況下,小學生會做出不誠信行為,但是在有誠信承諾的情況下,不誠信行為得到了一定的抑制。另外,五年級所報告的解決題目數顯著低于六年級(p< 0.05)。
分別對五年級和六年級個實驗組進行ANOVA分析顯示:六年級不同組別在報告個數上存在顯著性差異,F(2,43)=4.64,p< 0.05,無誠信承諾組報告解決問題個數(M=15.20,SE=2.27)要顯著高于控制組(M=11.63,SD=5.21,p< 0.01)和誠信承諾組(M=11.87,SD=2.42,p< 0.05), 控制組報告個數與誠信承諾組報告個數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五年級不同組別中只有無誠信承諾組報告的矩陣解決數目(M=12.80,SD=1.13)顯著高于控制組(M=8.65,SD=4.34,p< 0.01),其他各組之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
四、討論
本研究表明,年級的主效應顯著,這說明不同年級的被試在報告個數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這種現象的形成可能是由年齡及被試的道德發展水平不同所造成的。不同年齡的青少年對不誠信行為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差異,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兒童在認知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認知結果,這些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決定兒童行為的一般特征(林崇德,2005)。也就是說,五年級兒童和六年級兒童很可能處于不同的兩個認知階段,所以導致了他們在相同的情境下做出的不誠信行為具有顯著的差異。而其中,五年被試報告的矩陣個數顯著低于六年級被試報個的矩陣個數,這種現象可能是由于六年被試的數學水平高于五年級被試,也有可能是由于六年級青少年有更強烈的維護利益的意愿,導致他們為了維護更多的利益而做出更多的不誠信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無誠信承諾組報告的矩陣解決個數顯著高于控制組和誠信承諾組,但誠信承諾組與控制組間卻沒有顯著差異,這說明在面臨利益損失的情況下,小學生會做出不誠信行為,但是在有誠信承諾的情況下,不誠信行為得到了一定的抑制。這一結果支持了實驗假設,并且與Nina Mazar(2008)等人的實驗結果相吻合,這說明小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觀念,這也支持了王麗(2007)等人指出的兒童的保證可以減少說謊行為的出現這一觀點。也說明小學生對自己的保證具有了一定的責任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觀念。
在六年級被試中無誠信承諾組報告的矩陣個數顯著大于控制組,這說明在沒有誠信承諾的情況下,被試為了維護利益傾向于做出不誠信行為;無誠信承諾組報告個數要顯著大于誠信承諾組報告的個數,這說明誠信承諾能抑制不誠信行為。這一實驗結果與Nina Mazar 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這一實驗結果支持了實驗假設,同時也說明六年級兒童已經具有了一定程度的道德觀念。
但在五年級被試中,只有無誠信承諾組報告的矩陣個數顯著高于控制組,而其他各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為年齡成熟的差異,六年級青少年和五年級青少年,在年齡和成熟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認知水平和道德觀念的理解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導致了誠信承諾不能抑制五年級被試的不誠信行為。
五、 結論
本研究通過兩個實驗得到以下結論:
1.在損失利益的情況下被試會傾向于做出不誠信行為,以此來維護自己已有的利益;
3.在六年級被試中,無承信承諾與承信承諾的條件下,被試在無承信承諾的條件下,被試表現出更多的不誠信行為。
4.在五年級被試中,無承信承諾與承信承諾的條件下表現出的不誠信行為沒有顯著差異。在六年級被試中承信承諾對不誠信行為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參考文獻:
[1]Nina Mazar, On Amir&Dan Ariely. (2008)The dishonesty of honest people: A theory of self concept maintena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MR).
[2]Nina Mazar, On Amir&Dan Ariely. (2008)Mostly honest: A theory of self concept maintena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MR).
[3]王紅梅. (1998).小學生不誠實行為的心理探究. 河北教育.
[4]陳孟流.(1998).學生說謊的心理分析及其對策.湖南教育.
摘要:在整個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語文知識的講授和學習至關重要,其中小學語文又是學生養成學習習慣、奠定語文學習基礎的重要時期。因此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對自身的教學能力進行提升,并按照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使學生感知到語文學科的真正魅力。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仍然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尤其是在六年級這么一個關鍵的階段,教師要比以往更加有耐心、有信心,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和鼓勵,使學生真正有所進步。
關鍵詞:六年級;語文;教學質量
一、了解語文學科內涵
語文作為集文字、語言和文化為一體的、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之一,與其他學科課堂教學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在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課堂中,其主要內容就是教學學生識字、閱讀和寫作。但是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是教學生識字、閱讀和寫作,這樣的課堂將會比較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以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和學習成績為目的,忽略了對語文更深層次的研究,這對學生健全人格、思維方式的培養是不利的。另外,在小學六年級中,學生會面臨“升入初中”的問題,此時某些教師為了體現教學質量,就會大量采用填鴨式教學的方式,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這種方式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對后續學習十分不利[1]。因此,在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升,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基礎,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這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得到提升,還可以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內涵有較為深刻的體會,認識到語文學習的真正意義。對于學生而言,語文教學質量會直接影響其日常學習和生活,而語文教學內容也不僅僅是字詞的認識和記憶,其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教會學生體驗情感并表達情感,培養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使學生認識到語文教學的真正內涵,從思想和意識上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認識,以使其更主動的投入到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如:六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難忘的小學生活》)。
二、堅持因勢利導原則
相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小學六年級的孩子更加活潑好動,對情感的認識和感知也更加深刻,在情感表達上會有自己的方式,比如會用日記本記錄自己對小學的不舍,會提前跟同學寫下臨別贈言,這些都是他們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堅持應勢利導的原則,采用合適的方法及時引導學生將情感外化,比如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內心的感情用語文的方式表達出來[2]。同時,教師可以將其與人教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本中的《寫作:有你真好》結合起來,讓學對小學生活進行回憶,找出自己記憶中最深刻的人和事,并對其進行講述和描寫。這就需要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將自己在小學階段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體驗描寫出來,此過程不僅可以使學生內心的情感得到釋放,還可以使學生切身感受到語文和寫作的魅力。
三、采用培優補差的方法
對于六年級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小學生而言,成績好的學生自然不需要教師多操心,只要按照自己平常的學習節奏,有計劃的進行復習,調整好心態就可以了。但是對于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而言,其在心理上就會承受較大的升學壓力,此時教師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就十分重要。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培優補差的方法,在對學生進行鼓勵的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建學習小組,使班級內形成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氛圍。另外,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習差的學生更多的注意,以便及時發現其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更好的克服困難、戰勝困難,最終在各個方面都有所進步。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已經不單單再是教材、黑板、粉筆、語言的簡單結合,其已經融合了更多的現代化設備和信息化技術。對于學生而言,這種更加現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激發思維,開拓眼界,使學生認識到更加廣闊的世界,學習過程相對也會變的簡單和快樂。因此,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教師,就需要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自發積極的了解和學習一些較為先進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ppt等方式,使學生可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到更多信息化技術。教師可以以課程要求、課堂目標和要教授的內容為基礎,利用多媒體,將圖片、視頻、聲音進行結合,使一些理論的知識變得更加生活、鮮活,這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對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重要意義。
五、結束語
本文以小學六年語文課堂教學為中心,講述了提升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四個策略:了解語文學科內涵、堅持因勢利導原則、采取培優補差的方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希望對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一、引言
學習負擔是指人類個體以個體經驗的方式,在對人類經驗吸納、加工以認識和適應生存環境的過程中,對認定的目標、承擔的任務和責任所帶來的壓力的一種體驗,以及為此而消耗的生命。體驗是主觀的,消耗(生理、心理、時間)則是客觀的。
自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使得教育事業開始了高速發展,與之同步得到關注的還有學生學習負擔的問題。“減負”一直是教育界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基本上每年都有相關的“減負”文件出臺。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多次開展了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專項工作。新世紀之初,國家教育部召開的第一個大會就是關于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問題的電視會議,緊接著又出臺了一系列“減負”的措施。
2011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學習負擔,注重引導和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實踐創新能力。”小學生減負再次成為社會熱點問題。2008年3月,吉林省四平市教育局為落實吉林省教育廳《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切實減輕中小學過重負擔的實施意見》 (吉教基字[2004]22號)和《關于進一步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緊急通知》 (吉教基字[2008]11號)文件精神,制訂《四平市關于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意見》,結合全市教育現狀,要求切實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四平市減負意見》中對于中小學生在校時間、課外作業量、考試次數、教學用書、競賽項目、培優補課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這些政策是否得到了貫徹執行?學生們真的“減負”了么?他們的課業負擔到底重不重?本課題組將針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二、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次調查隨機在吉林省四平市抽取三所城市小學和一所鄉鎮中心小學,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學校四、五、六年級的全體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學生問卷781份,回收778份,剔除無效問卷79份,有效問卷率為89.8%;發放家長問卷781份,回收696份,剔除無效問卷63份,有效問卷率為90.9%。
本調查采用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編制的《小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表―學生問卷》、《小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表―家長問卷》的修訂版本進行調查。在調查后將問卷匯總輸入SPSS17.0數據表格中,然后進行數據分析。
(一)小學生的生活狀況分析
通過分析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體育鍛煉時間、娛樂時間等,能夠從側面反映出農村小學生的學習負擔情況。
1. 小學生睡眠時間。眾所周知,充足的睡眠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睡眠時間是衡量學生學習負擔的一個重要指標。1998年就為了防止學生學習負擔過重,衛生部頒布了《小學生一日學習時間衛生標準》,其中明確規定三到六年級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不少于9小時。本次調查以“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9小時以上充足”為標準,調查結果顯示,在學習日超過六成的小學生在早上6:30以前起床,九成以上的小學生晚上睡覺時間在9:30之前,然而在休息日卻只有42.1%的小學生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
對統計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小學生睡眠時間存在城鄉和年級差異。城市學生早上6:30之前起床的只有51.6%,農村學生達到86.6%,兩者之間的差異顯著;晚上9點之前睡覺的城市學生有52.7%,農村學生有74.5%,兩者差異顯著;在休息日學生的睡眠時間,農村學生睡眠時間明顯多于城市學生。在年級變量下,早上起床時間、晚上睡覺時間和休息日睡眠時間三個方面差異顯著,其中六年級在休息日睡眠時間最少,因為六年級學生面臨升學,學習壓力較重導致其睡眠時間較少。
2. 小學生體育鍛煉時間。 《小學生一日學習時間衛生標準》規定:小學生每日至少有1小時鍛煉時間(包括體育課、早操、課間操和課外鍛煉)。實際調查中只有27.3%的小學生在學習日的體育鍛煉時間在1小時以上,更有13.8%的小學生表示自己沒有體育鍛煉時間。在繼續進行的單因素方差分析中發現,農村小學生體育鍛煉時間明顯少于城市小學生(P
在《家長卷》的統計分析發現,63.9%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學習日有一小時以下的體育鍛煉時間最好,休息日為15.5%。家長認為學習日體育鍛煉時間充足的有16.3%,休息日為34.7%,這說明家長雖認識到孩子的體育鍛煉時間不足,但是又不能保障足夠的時間給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反映了家長面對孩子學習成績與身體健康的矛盾心理,間接顯示了小學生沉重的學習負擔。
3. 小學生娛樂時間。小學生除了每天的學習外,娛樂時間也很重要。統計顯示在學習日小學生的娛樂時間少于1小時的有43.6%,其中8.2%的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娛樂時間。進一步的統計分析顯示,農村學生的娛樂時間明顯多于城市學生,年級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二)小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分析
1. 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小學生每日在校學習時間是衡量學習負擔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四平市減負意見》中規定:要嚴格控制中小學生在校時間,其中小學生在校活動總量每天不超過6小時,小學上午7:40到校,7:50上課,下午15:30放學。在實際調查中發現,農村小學生7:30之前到校開始自習,下午16:30放學;城市小學生7:20到校開始晨讀,下午16:00放學,在校學習時間均超過6小時。
2. 小學生家庭作業時間。在《四平市減負意見》中規定:三、四年級每日課外作業總量合計不超過40分鐘,五、六年級每日課外作業總量合計不超過60分鐘。然而統計顯示只有43.4%的小學生每天完成家庭作業時間少于1小時,46.4%需要1至2小時,10.2%的學生則需要2個小時以上來完成家庭作業。小學生在家庭作業時間方面城鄉差異不顯著,但是在年級變量下差異顯著,五年級小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最長。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雖然有五成以上的小學生表示自己要用1小時以上來完成作業,但是在推行素質教育、不斷減負的今天,家長們卻仍然在給孩子增加學習量。問卷中統計顯示,在學習日有47.9%的家長給孩子留額外的家庭作業,到休息日這一比例就達到了70.8%,其中有20.8%的家長會給孩子布置超過1.5小時以上的額外作業。
3. 小學生課間休息及每周考試的情況。從小學生的生理方面分析,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之后急需休息, 《四平市減負意見》規定不得占用小學生的課間休息時間。通過調查統計發現,小學生課間休息時間被占用的情況已經得到了改善,72.5%的小學生表示他們的課間休息時間只是偶爾被占用或從未被占用。城市小學生課間休息時間占用程度明顯高于農村小學生。
在考試次數的調查中,只有27.5%的小學生表示自己每周沒有考試,而每周考試兩次以上的達到57.3%。城市小學生每周考試次數明顯高于農村小學生,年級間存在顯著差異,五年級的考試次數最多。
(三)小學生家教培優的情況分析
1. 小學生請家教情況。 《學生卷》統計分析顯示,在請家教方面城鄉、年級差異不顯著,86.7%的小學生沒有請家教,但仍有11.9%的小學生請過家教。在《家長卷》中,雖然近七成家長表示自己沒有給孩子請過家教,但是在請家教的原因中30.9%的家長認為家教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成績。由此可見,家長還是希望能夠通過家教的方式提高學生成績,表明了其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關注程度很高。
2. 小學生參加學習班情況。在調查過程中,筆者在各小學附近觀察到有各類小型補習班三四個。小學生課余時間也并不是完全由自己支配的,統計顯示有近五成小學生在學習日參加學習班,休息日則有近七成小學生參加1個以上學習班。進一步的統計分析顯示,在學習日和休息日參加學習班情況中城鄉、年級差異均顯著,城市小學生上補習班的數量明顯高于農村小學生,五年級的小學生參加補習班的數量明顯高于四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在參加學習班的原因分析中,29.2%的小學生表示是自己要求的,38.3%的小學生則是在父母要求下參加的。詳情見表1、表2。
表1 學生卷――小學生學習日參加學習班情況描述統計
表2 學生卷――小學生休息日參加學習班情況描述統計
《家長卷》統計顯示,93.3%的家長對孩子參加學習班表示支持或者持中立態度,而在“學習班對孩子的成績幫助”上只有4.3%的家長認為作用很小或者較小,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參加學習班對于學生成績的幫助作用是很明顯的。
(四)小學生的主觀感受分析
主觀感受是指對學習的態度和喜歡程度,后者作為前者的動機因素,會對前者產生一定影響。小學生的學習負擔與其主觀感受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假如他很喜歡學習,那么再長的學習時間和枯燥的學習內容也不會讓他產生明顯的心理負擔。下面將從小學生主觀感受方面來分析他們的學習負擔情況。
1. 對學習難度與作業難度的看法。在對“學習難度”的調查統計中發現,學生的回答呈正態分布,認為學習難度很大和很小的各占3.7%和11.9%,近六成學生認為學習難度一般。進一步分析顯示在學習難度方面存在城鄉差異,農村學生認為學習難度較大。在作業難度的調查中則顯示,只有7.6%的農村小學生認為作業難度很大或者較大,大多數孩子認為現在的作業難度一般,自己能夠獨立完成,進一步分析表明,在作業難度方面城鄉、年級差異均顯著,城市學生認為作業難度較大,六年級學生的作業難度高于四、五年級。
2. 對學習任務輕重程度與學科壓力的感受。學習難度不大并不代表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已經減輕了,在《學生卷》中只有40.8%的小學生認為自己現在的學習任務很輕松或者較輕松。在學習任務程度方面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城鄉差異不顯著,但年級差異顯著,其中六年級的學習任務最重,這是因為六年級的學生面臨升學,所以相應的學習任務也較重。詳情見表3。
表3 學生卷――小學生學習任務的描述統計
現在小學教育開設的學科眾多,在調查的該鄉鎮中心小學,學生每天要上八節課。對于科目壓力的調查顯示,讓孩子們感覺壓力最大的學科是英語,占調查人數的54%,其次為數學和語文。在對該校英語教學進行深入調查時發現,孩子們之所以對英語學科產生較大的壓力,主要是因為專業英語教師的缺乏和英語學習環境的欠缺。
3. 學習壓力與學習很累的來源。我國傳統文化中不乏通過刻苦學習而成功的例子,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等故事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地教導給孩子們,傳統的教育觀念在催促著學生和家長加快步伐,在《家長卷》的調查中顯示有34.2%的家長曾經聽到孩子抱怨說學習很累,那么孩子們的學習壓力和感覺學習很累的來源是什么?在《學生卷》的調查中發現,心理壓力大是小學生感覺學習壓力的主要來源,其次是學習任務重、學習時間長。在對“學習很累的原因”調查中發現,73.6%的學生表示自己學習很累的因素已經出現,學習時間過長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為學習任務重、心理壓力過大。
4. 對家教和學習班的態度。當前基礎教育的精英化取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強烈愿望以及“代際補償”的心理致使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夠在應試教育中披荊斬棘,出人頭地。家長給孩子請家教,讓他們參加學習班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小學生怎么看待家教和學習班呢?統計顯示,只有39.7%小學生表示自己很喜歡或較喜歡參加學習班。相對于農村學生而言,城市學生更喜歡參加輔導班,且兩者之間的差異顯著。在年級變量下,對輔導班的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四年級的學生相比五、六年級而言,更喜歡參加輔導班。在對家教的態度上更是有60.3%的孩子表示自己不喜歡或很不喜歡家教,很喜歡的比例僅占7.0%,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城市學生相對于農村學生更喜歡家教,各個年級之間差異明顯。詳情見表4。
表4 學生卷――小學生對家教態度的統計分析
5. 對現行學習時間安排滿意度。1998年由衛生部頒布的《中小學生一日學習時間標準》中對小學生每天的學習時間安排有著明確的規定,是每一個小學生都應該清楚了解的。但是,在調查中只有13.2%的小學生表示自己知道小學生一日學習時間標準,46.7%的小學生不知道這一標準。在對他們“現在學習時間的安排滿意程度”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57.1%的學生表示很滿意或較滿意,但仍有14.6%的小學生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現在的學習時間安排。對數據進行單因素分析發現,城鄉、年級差異顯著,農村小學生相對于城市學生對現在的安排程度更為滿意,六年級的學生對現在狀況的滿意狀況最低,這是因為城市學生比農村學生有更大的學習壓力,導致他們對學習狀況有更多的不滿,六年級的學生因為升學壓力較重,面對較多的來自父母與教師的壓力使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更低,對于現狀更為不滿。
三、結論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
1. 小學生睡眠時間嚴重不足,體育鍛煉、娛樂時間不能得到保證。
2. 小學生在校課間休息被占用情況得到改善,但在校學習時間較長,考試次數較多。
3. 小學生課余時間請家教、參加課后補習班情況較為普遍。
4. 小學生普遍認為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較重,學習時間過長。
由于被試學生的得分在高低兩端懸殊較大而造成組內離散程度也較大,這說明了目前我們的學校教育普遍缺乏系統性、計劃性和實效性的學習態度教育。即從學生性別上看,女生在學習態度水平上的得分明顯高于男生,男、女生組與組之間的差異性不大;從學生群體上看,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得分明顯高于初中生的得分,總體上小學生的學習態度要比初中生積極得多,而且小學生學習態度間的差異度明顯小于初中生,說明在小學里由于學生學習壓力小于初中生,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關注了小學生的情感和知識技能的平衡,初中教學中過于考慮應試教育,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品質的培養,導致了初中生學習態度的得分不高。
即從學生年級上看,小學生在三、四年級中學習態度基本上保持了相對平穩的狀態,但是到了五年級時由于學生的心理情感開始有了傾向,對外部因素的刺激開始有所反應,易受外界刺激而發生變化,一方面教師的正確疏導,另一方面加上五年級學生學業上比六年級學生壓力要輕,所以五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得分是小學中最高的,到了六年級由于學習壓力的增大,教師在教學中偏向于知識技能的培養傾向,缺少了對學生的情感和意志的關注度,致使六年級明顯低于五年級學生學習態度的水平。
在初中三個年級中,七年級學生學習態度的水平是最高的,基本上是九年級學生的1.5倍還多,學生到了八年級學習態度水平大幅度地下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學業上的難度加大和家長的期望值有所提高,到了九年級,學生就學的壓力到了初中的極點,教師更加偏向知識技能的培養訓練,基本上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關注;學生家長在家里對學生的期望值大幅增加,家庭壓力和學校壓力使得九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水平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最低點。所以,如何實現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和意志的平衡對于學生學習態度水平的提高尤為重要。
【中圖分類號】 R 395.6 R 749.7+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8-0734-02
【關鍵詞】 焦慮;孤獨;對比研究;學生
小學階段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基礎階段。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小學生面臨的壓力普遍增多,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焦慮和孤獨感是兒童在交往中產生的常見不良情緒,嚴重者容易導致兒童社交障礙。本研究對城鄉小學生社交焦慮與孤獨感現狀進行調查,旨在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于針對性地加以指導,維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質。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分別選取福建省某地3所農村小學和3所城區小學二、四、六3個年級的全體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出580份問卷,獲得有效問卷570份,其中鄉村小學270份,城區小學300份,有效回收率為98.3%。
1.2 調查工具 (1)兒童社交焦慮量表[1]。該量表有10道題目,包括2個主因素:害怕否定評價、社交回避及苦惱,將總分得分≥8劃為有社交焦慮障礙的可能[2]。本次調查的克倫巴赫α值為0.75,2周重測信度為0.71(n=30)。
(2)兒童孤獨量表。采用Asher等[1]編制的兒童孤獨量表,該量表有24道題目,采用5級計分法,總分越高,表示孤獨感越重;反之,則說明這種現象不明顯。本次調查的克倫巴赫α值為0.90,2周重測信度為0.75(n=30)。
1.3 調查方法 采用集體施測,其中二年級學生由調查員逐題朗讀,學生逐題在卷面作答。最后由調查員統一收回。
1.4 統計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t檢驗、多重比較的SNK檢驗。
2 結果
2.1 城鄉小學生社交焦慮與孤獨感的比較 表1顯示,城鄉小學生社交焦慮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農村不同年級小學生社交焦慮和孤獨感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2 不同性別城鄉小學生社交焦慮與孤獨感比較 表2顯示,城鄉小學男生孤獨感均高于女生,農村小學女生的社交焦慮均高于男生。
3 討論
研究發現,農村小學生的社交焦慮高于城市小學生,與劉勇[3]的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城鄉之間的經濟文化差異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因素。相對而言,農村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相對來說,還處于一種自發的或自然而然的狀態,甚至存在不少留守兒童,父母由于出外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交往活動,導致小學生交流范圍較小、社交能力較低、社交焦慮程度較高。同時,城市良好的教育資源和多元化的課內外活動,也增加了學生社交技能的培養。
在原量表的研究中,學生的孤獨感并無年級差異。但本研究發現,農村男生隨著年級的增長,孤獨感有下降趨勢。其原因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及活動范圍的擴長,漸漸克服了一些性格上的弱點,孤獨感逐漸減弱,但這種趨勢在城市男生中并未發現,可能是由于樣本的文化差異所造成。在社交焦慮方面,原量表發現女生社交焦慮高于男生,這與本研究中農村小學生的情況是一致的;但本研究中發現,城市小學生社交焦慮不存在性別差異,這一結果可能與我國傳統重男輕女文化的影響有關。農村和城市小學生的社交焦慮存在年級差異,低年級學生社交焦慮高于高年級,這與原量表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但六年級學生社交焦慮高于四年級,這一結果與周宗奎等[4]的研究結果相似,可能是由于六年級學生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從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焦慮。
4 參考文獻
[1]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248-249,304-305.
[2] 李飛,蘇林雁,金宇.兒童社交焦慮量表的中國城市常模.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14(4):335-337.
[3] 劉勇.城鄉兒童社交焦慮水平的比較.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9):590.
關鍵詞: 村鎮小學生 英語知識學習 調查研究
面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形勢,近幾年來,宿遷的小學英語教學在師資、教材、教學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發展。當今,宿遷各村鎮的小學英語教學已經展開,主要針對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小學生。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改革要求,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能力,是小學生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然而,村鎮小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對英語課的重視程度也較低,加上較為落后的教學設備,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和小學生英語知識水平較低。在校方支持下,筆者對宿遷幾所村鎮小學進行長達一年的小學生英語知識學習的調查研究。
一、調查設計與實施
(一)調查研究目的與內容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了解宿遷村鎮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探究學生課堂英語學習的問題。調查采取問卷形式展開,調查內容主要包括:(1)學生英語學習現狀;(2)小學生學習并提高英語水平的方法;(3)英語課堂與課后英語學習與鞏固情況等。
(二)調查的實施
自2013年6月以來,筆者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帶領研究小組成員進行調查研究。筆者采取整群抽樣的方式,以宿遷市宿城區和宿豫區的村鎮小學為調查對象,在每個學校三、四、五、六年級各隨機選取一個班級進行問卷調查。共6所小學24個班級的1215名學生參與調查。本次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211份。此外,筆者安排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走進課堂聽課,以更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宿遷村鎮小學生英語學習現狀與方法
1.村鎮小學生的英語成績總體一般。本次調查通過設計問題“成績自我評價”,了解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劃分“很好、一般、成績不穩定、不好”四個檔次,有12.9%的小學生感覺自己的英語成績很好,50.1%的小學生自評成績一般,成績不太好的學生達30.0%,感覺自己成績不好的學生達到7.0%。這樣看來,近30%的小學生學習英語是存在較大問題的,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與12.9%的優秀生持平。
2.由于村鎮經濟較為落后,學生可以借助的學習工具受到限制。為了提高自己的英語成績,39.5%的小學生通過聽錄音邊聽邊學,早讀課多讀英語的小學生達60.5%,聽英文歌曲和看英語類節目的學生分別占9.8%和15.2%。由此可見,每天早晨的早讀課對小學生而言很重要。老師應該意識到這一現象,督促學生在早讀課好好閱讀英語文章或者摘取重要章節背誦,不提倡部分老師占用早讀時間上課或者做其他與讀書無關的活動。通過英語電視節目和聽歌的人數的調查數據可以發現,村鎮小學生不像城區的孩子,可以隨時上網,用手機和平板聽英語及查資料。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配備多媒體教室,給予學生教材的配套音頻資料,讓學生多聽多學。
(二)課堂學習與課后鞏固狀況
1.課堂表現。通過調查發現,有66.7%小學生偶爾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經常會開小差的同學占12.3%,只有4.0%的學生表示從來沒有出現過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個數據顯示,課堂上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不太認真,究其原因,首先是小學生自覺性不高,處于“被動”學習階段;其次是老師課堂教學的設計欠缺,沒有很好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小學生主動參加討論回答問題的占41.6%,較少參加和厭惡參加的比例分別占29.4%和19.6%。由此可見,整個班級的課堂效果沒有多么出色。另外調查結果顯示,9.4%的小學生被動參與教學,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鞭策作用。小學生處于這個年齡段,貪玩是天性,學習的過程就顯得被動。在英語課上,69.1%的小學生喜歡通過玩游戲方式的學習并掌握知識,喜歡對話的方式占33.9%,聽講方式和練習方式的比例最少。可見,要想課堂效率提高,采取適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方式尤為重要。
2.課后鞏固。從課后作業來看,48.9%的學生認為作業適中,但仍有41.1%左右的學生認為作業偏多或者根本來不及寫,感覺作業少的學生占10.0%。其實,作業布置不會相差太大,出現這樣不同的表現數據,來源于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表示作業適中和作業少的學生應該在下課或者自習課時間就完成了部分英語練習,因此,英語作業在這部分學生看來可以接受。那些下課老是想著玩、自習課不認真學習的學生,英語作業自然成了他們的負擔。作業中遇到不理解的問題,將近一半的學生會選擇問同學和老師,選擇問家長的學生占18.2%。由于村鎮條件的限制,與城區相比,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一些學生遇到問題也就習慣獨立思考。村鎮的孩子從小就習慣獨立自主,長遠看,村鎮孩子大多數比城區孩子獨立。
(三)不同年齡及不同性別對英語學習的差別
同樣一個問題的問卷調查,不同年級的學生的選擇差別很大。即使是一個年級,男女之間的差別也很明顯。詳見下表:
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女生對英語的興趣明顯高于男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對英語的重視度逐漸提高,對英語知識的掌握也更為牢固。根據六年級男女問題反饋看,男女英語成績的差距有縮短的趨勢。隨著男生慢慢長大,他們的英語成績也相應提高,由此推測,優秀的男生的英語成績不會低于女生。
三、調查結果討論
導致英語總體成績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思想認識不夠是小學生英語成績不高的主觀原因。處于這個年齡段,小學生對外界事物的認識有限,對學習意義的了解不夠深刻,沒有端正的英語學習態度,大多數小學生都在被動地學習,導致成績不是很理想。其次,學習習慣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很多小學生雖然學習認真,但是由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往往事倍功半。村鎮家長沒有很多時間顧及孩子的成績,也不能很好地督促孩子。根據后期調查,很多孩子放學后要做家務活,吃過晚飯已經是晚上八點,寫作業的時間不太充足。有些孩子放學后一直學到很晚,可是效率低下,最后成績也是不見起色。如何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家長應該減輕孩子的生活負擔,工作和孩子的學習要合理安排好,權衡利弊,給孩子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最后學習興趣不容忽視。大多女生對英語的興趣高于男生,主要表現在女生的英語成績總體高于男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給學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讓他們主動地學習,接受知識的速度也會提高,英語知識的學習更加得心應手。英語學習的興趣是可以后天培養的,這種培養大多依靠老師的引導。一方面,一個老師的教學方式、上課形式會影響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英語老師的個人魅力和性格也會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問卷調查之后,筆者安排組員進行聽課和課后交流,經過進一步了解得知,調查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對英語老師很喜歡、很尊敬。80.4%的學生說,老師就像是自己的朋友,生活中很隨和、很好溝通。然而,調查中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對自己英語老師的評價普遍偏低,70.1%的學生表明對英語老師根本不了解,也不想接觸。這需要英語老師學會鼓勵夸獎學生的長處,用心教書,公平對待每個學生,慢慢地融入學生心中。
四、結語
當前,僅六成左右的村鎮小學生的英語成績達一般以上,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現象。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重視度也不相同,六年級對英語的重視度較高,同時,六年級學生在理解知識和英語成績上也明顯高于三、四、五年級學生。女生的英語成績普遍高于男生,但是隨著年級增長,差距開始縮小,究其原因,是由于學生思想認識不夠、學習習慣不科學、學習興趣不濃等問題,導致村鎮小學生英語知識學習存在一些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建議家長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合理安排孩子英語學習時間,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也要改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和維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1.
[2]楊繼平,高玲.小學生學習心理與師生關系的現狀調查研究[J].教育研究,2005(1):63-68.
[3]劉朝彥.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3).
關 鍵 詞 中小學生;羞恥感;道德情感;道德認知
作者簡介 李翰飛,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江琦,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
一、問題的提出
學校德育的本質是一種培養人、塑造人、轉化人、發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動,它應該具有很濃的民族人文色彩和廣泛而深厚的人文關懷內涵。人文特征是一個民族最具有特色的標志,拋開人文色彩的教育將使民族特色漸漸淡去,最終導致民族消亡。所以,任何拋開人文色彩的教育,都將是蒼白無力的,德育尤是如此。若要改善德育現狀,合理定位學校德育傳統的人文內容和切入點,是學校德育取得實效的關鍵。
我國傳統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特別強調“恥德”。“恥”不僅是中國古代傳統道德關涉的基本內容之一,更是完善個人和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約束機制。毋庸置疑,學校德育應該以“羞恥感”為切入點。
羞恥感是一種高級的道德情感,是個體違背道德或感到無能時,基于是非觀、善惡觀、榮辱觀而產生的一種自覺地指向自我的痛苦體驗,它產生于道德自我的形成以及道德行為的實施過程中,對個體道德行為發展和道德品格的養成尤為重要。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中小學生正好處于道德的習俗水平發展期,雖然已經開始了解并遵守社會規范,但對事物的判斷仍依賴外界標準。外界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對其身心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如何通過羞恥感教育提高道德水平,對中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盡管以往很多研究都證實了羞恥的道德作用,但這些研究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并沒有相關的實證研究。因此,本研究試圖通過實證方法來探討中小學生羞恥感與道德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揭示羞恥感培養對道德發展的影響,以期為中小學德育提供理論依據。
二、研究方法
1.被試
采用分層取樣法,分別在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市雙語實驗學校、紅花實驗學校、青龍小學和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問卷1158份,回收率96.5%;最終有效問卷924份,有效率79.8%。其中男生489人,女生435人;小學生469人,中學生455人;城市戶口497人,農村戶口417人;獨生子女583人,非獨生子女341人。
2.研究工具
羞恥感問卷
采用亓圣華(2006)編制的中學生羞恥感量表。該量表共22題,分4個維度:個性羞恥、行為羞恥、能力羞恥和身體羞恥。采用4點計分,4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71—0.93之間,總量表的α系數為0.93,重測系數在0.57—0.90之間,總量表在半年后的重測系數為0.87。由于該量表適用對象為中學生,所以正式施測前,在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四、五、六年級各選取一個班進行試測,絕大部分學生表示能夠讀懂全部題目。
道德判斷測驗(MJT)
該測驗由兩個兩難故事構成。每個故事后有13個問題,要求對被試進行9級評分。MJT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道德認知。MJT主要指標為道德判斷能力分,簡稱C分數;第二部分:道德情感。MJT中對道德態度的指標是用科爾伯格的六個階段來表示的,道德情感分包含了代表六個階段的6個得分。我國學者已經對該問卷進行了必要的跨文化效度驗證,其重要效度指標都符合修訂標準。
3.研究程序
由經過培訓的心理專業研究生擔任主試,集體施測,當場收回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后,使用SPSS18.0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中小學生羞恥感水平在年級和性別上的差異
根據被試情況,按年級分為五組,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除身體羞恥(p>.05)外,其余三個維度及羞恥感總分均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四年級與其他年級差異尤為明顯(見表1)。
表1中的a、b、c、d、e分別代表與其存在顯著性差異的年級,其中,a:四年級;b:五年級;c:六年級;d:七年級;e:八年級;下同。
分別對男生、女生在羞恥感總分及其各個維度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2)顯示:男生和女生在羞恥感總體水平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p>.05);但女生的身體羞恥水平顯著高于男生(p
2.中小學生道德發展在年級和性別上的差異
同樣,將被試按年級分為五組,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見表3),道德情感發展的六個階段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但道德認知得分各年級間卻不存在顯著差異(p>.05)。進一步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在前三個階段,五年級的分數幾乎全部顯著低于六到八年級;在后三個階段,四年級的得分顯著低于其他所有年級,而七年級顯著高于其他所有年級。道德認知C分數,五年級和六年級均與八年級有顯著差異。同時根據Cohen對C分數的劃分等級(1—9分,較低;10—29分,中等;30—49分,較高;50分以上,非常高),所有年級的學生均處于道德發展的中等水平。
表3中的C分數代表道德認知得分。下同。
分別對男生、女生在道德情感得分和道德認知C分數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男生和女生在道德情感的各個階段以及道德認知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5)。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應用題;解題錯誤;數困生;數優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6)06-0012-06
一、問題提出
數學學習不良(MD)是學齡兒童中較為普遍的學習不良類型。美國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約有6%的小學生和初中生被診斷為MD,另外約有5%的兒童被診斷為有閱讀困難(RD)[1]。在另一項研究中,美國的教師報告:在他們的學生里,有26%的學生由于數學學習困難而接受特殊教育[2]。雖然數學學習困難對學生來說是普遍的,但是,在學習困難研究領域,與閱讀困難研究相比較,關于數學學習困難的研究是較少的[3]。
應用題學習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初等數學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許多研究表明,大多數數學學習困難學生都表現為在解應用題上有困難,而且這一問題隨著年級的升高會越來越嚴重[4]。
近一二十年來,國外相關領域的研究興趣逐漸轉向對有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認知分析和教育干預,其中尤以研究數學學習困難學生問題解決過程為這個領域的熱門話題。原因是它可以幫助數學學習困難兒童更好地完成學校教育的任務,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認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都有促進作用。
綜合關于數學應用題解題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可以總結出如下一些結論:當應用題中包含了一些額外的信息或者出現了語句陳述不一致的條件時,學生的解題表現就會較差;數學解題圖式的形成和發展直接影響學生對問題類型的識別和問題的正確表征;元認知因素則貫穿學生解應用題的全過程,影響學生的解題行為[5-8]。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目前國內應用題解決的研究主體主要包括心理學科研人員和教學一線的數學教師。心理學科研人員關注的領域比較有限和微觀,而教師的科研報告往往比較宏觀和經驗化,二者存在脫節。因此,本研究擬通過現場實驗,采用目前已被證明比較有效的錯誤類型分析方法,比較數優生與數困生的共性和差異,從而得出既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又直接指向實踐的結論。
在課題組的前期研究中發現,在面對不同的試題類型、題目類型和難度附加條件時,四年級和五年級的數優生和數困生既表現出了階段性特點,又表現出連續性特點。因此,本研究擬以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繼續探究進一步的規律。
本研究的基本設計為:2(學生類別:數優生、數困生)*2(試卷類型:常規試題、非常規試題)*3(題目類型:變化題、合并題、比較題)。非常規試題中包含四種難度類型(隱蔽條件、概化思維、具體化思維、不一致比較)。學生類型和試卷類型為被試間設計,題目類型為被試內設計,難度類型為不完全被試內設計。最后測量的因變量為所分錯誤的類型和數量。通過分析數優生和數困生在不同試卷類型、不同題目類型和不同難度類型之下的錯誤類型和數量差異,探討小學六年級學生數學應用題錯誤的特點和影響因素等。
二、研究過程
(一)被試的選擇
在某小學六年級隨機選取由同一數學教師任教的兩個自然班作為實驗班。根據數學學習困難的操作定義:學生的數學學業成績比根據其智力潛能達到的水平顯著落后,而且他們可能同時在學習、品德和社會性上存在問題。這樣,本研究選擇數困生的標準為:(1)本學期三次重要數學考試的平均成績居全班后20%;(2)讓科任教師根據MD的操作定義和特點,對學生作出綜合評價,指出班內哪些學生屬于MD;(3)滿足兩條排除性標準:排除智力落后(IQ130);排除明顯軀體或精神疾病。于是,在兩個班中各挑出10名數困生(人數:男,10;女,10)。同時,相應選出了各10名數優生(人數:男,11;女,9)。共得到被試40人。
(二)研究材料和工具
1.智力量表
采用張厚粲等人修訂的《瑞文標準推理測驗》(Ravc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該量表經國內多次使用,已被證明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2.數學成績
采用被試本學期三次重要考試的數學成績的平均分為學生類別的劃分指標。
3.應用題測驗
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到的算術應用題主要分為變化題、合并題和比較題三種類型。據此,自編小學數學應用題兩套(A卷和B卷),經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師共同討論和小規模試測,刪除了過難的題目和沒有學到的內容,并對題目的文字表述進行了較大修改,最后每套各保留了10道相對應的題目。其中1、2、4是變化題,3、6、8是合并題,5、7、9、10是比較題。
A卷是常規類型題,即問題表述與教材和平時練習題目相同。B卷的題目在題目內容、基本數量關系和計算難度上與A卷保持一致,但題干表述與常規類型題目不同,這無疑增加了題目的難度。具體而言,與A卷的相應題目相比,在B卷的10道題當中,1、8題包含了隱蔽條件,2、6題增加了對概化思維能力的考查,3、4題增加了對具體化思維的考查,5、7、9、10是比較類應用題中的不一致型問題。隱蔽條件是指對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不以直接的形式呈現,如7天以“一周”這個詞來代替。概化思維意在考查學生是否形成了整體概念,如在第二題(同學們去公園劃船,三年級比四年級少去18人,少租了3條船。問平均每條船坐幾人?)中,如果學生說由于不知道三年級和四年級各自有多少人,無法解答此題,則意味著學生沒有把這兩個班級作為一個整體來看,沒有充分理解題意。具體化思維是考查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上的能力。根據文字表達和數量關系是否一致可將比較問題分為兩類:一致問題和不一致問題。一致問題即問題中的關鍵詞與正確的解決計劃相一致,比如:小明有5個蘋果,小強比小明多1個蘋果,小強有幾個?關鍵詞是“多”,而正確的解法也是加法;不一致問題即問題中的關鍵詞與正確的解題計劃不一致,比如:小明有5個蘋果,他比小強多1個蘋果,小強有幾個?關鍵詞是“多”,正確的解法卻是減法。這與小學生的語意理解能力有關聯。一致題與學生思維習慣和平時練習相同,不一致題對小學生而言則增加了解題的難度。
在每一道應用題下面有五個小問題,分別是:(1)你認為已知條件充分嗎?給出了三個備選答案:剛好充足、缺少條件、充足但有多余條件。(2)你認為解這道題的關鍵是什么?(3)列式計算。(4)列豎式、畫圖、演算等的區域(專門預留了一定的空間)。(5)如果你不會也沒有關系,告訴我們原因是什么?這五個問題擬從學生的審題、找到解題關鍵、列式和結果的計算等方面考查小學生的解題過程。同時,要求做題過程中寫出盡量詳盡的步驟報告,包括所有演算、推理過程。解題前后的問題設置都是為了在大樣本的測驗中盡可能地外化解題的思維過程。
正式施測前的小規模預測表明兩套題目都具有較好的區分度。
(三)研究程序
1.自編數學應用題測驗的施測
兩個班同時進行測驗,隨機選取一個班施測A卷,另一個班施測B卷。每個學生一份測試題,獨立完成,時間為50分鐘。指導語中強調不是考試,是為了消除學生的緊張感,以利于更好地解題。正式計時前先由主試以一道應用題的解答為例詳細講解做題要求和基本步驟。測驗時,每班都有一名主試(心理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和本班的班主任在場維持秩序,以保證測驗的順利進行。
測驗后根據每道題目中五個小問題的回答情況統計所犯錯誤的類型和各類型錯誤的數量。
2.以自然班為單位進行瑞文智力測驗
同時,查閱學生成績檔案,選取被試本學期三次重要數學考試成績,以平均分作為學生數學能力的標準;訪談每個班的數學科任教師,請他們根據MD的操作定義確定數困生,并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同樣選擇標準確定數優生。
以自然班為單位全體施測是為了營造自然氛圍,避免單獨抽出數優生和數困生帶來的實驗效應。智力測驗和數困生、數優生的選擇最后進行,并要求該班數學教師回避測驗整個過程等,避免實驗者效應和教師期望效應。
(四)數據處理
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錯誤類型統計
在本研究中,小學生解決應用題所犯的錯誤可總結為七種類型:第一類是審題錯誤,指將條件充足的題目錯誤地判斷為條件缺乏或條件多余,從而沒有作答;第二類是轉換錯誤,指由于對第一步表示關系的運算產生了錯誤的表征,因而運算用了相反的運算(即應該用加法時用了減法,應用減法時用了加法,應用乘法時用了除法,應用除法時用了乘法);第三類是目標監控錯誤,指錯誤理解題目要求、只算了一步或只用了一個條件;第四類是計算錯誤;第五類是知識錯誤,指學生把不相關的數字進行運算;第六類上數字抄寫錯誤,屬于粗心或馬虎;第七類是什么也沒有作答的,原因比較復雜,可能是難度過大,根本不會無法下手,也可能是時間分配不合理沒能做完。也就是說,“沒做”的錯誤應該反映的是認知策略搜尋和元認知策略的缺失。
這七類錯誤除“沒做”反映整體應用題解題能力最低外,其余六類按照其對未能完成題目的嚴重程度從高到低的大致順序為:審題錯誤、轉換錯誤、知識錯誤、目標監控錯誤、計算錯誤、數字抄寫錯誤。越排在前面的錯誤越反映出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越差,對題目的把握越表淺。
(二)數優生和數困生的錯誤分析
從兩類學生在常規試題(A卷)上所犯錯誤的總數來看,相對前期研究的四、五年級而言,六年級數困生與數優生的錯誤都非常少,甚至出現了在較簡單的題型上數優生的錯誤數略微高于數困生的情況。這表明,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A卷已非常簡單,數優生、數困生都能較好地完成,數優生甚至出現了馬虎、輕視的情況。
較少的錯誤中,在變化題和合并題上主要犯目標監控錯誤,在比較題上主要為沒做和犯計算錯誤。
從兩類學生在非常規試題(B卷)上所犯錯誤的總數來看,數困生的錯誤非常顯著地多于數優生,統計檢驗的結果分別為χ2(1)=14.7275,p=0.000,χ2(1)=6.429,p=0.011和χ2(1)=9.000,p=0.003。
在三類題型上的卡方檢驗結果表明,學生類別與錯誤類型的關聯均不顯著。變化題:χ2(4)=5.194,p=0.268;合并題:χ2(3)=2.910,p=0.406;比較題:χ2(5)=7.143,p=0.210。這表明,對于B卷而言,六年級不同類別學生的錯誤的特點沒有顯著性差異。
題目類型與錯誤類型的卡方檢驗結果表明,χ2(10)=44.201,p=0.000,二者有非常顯著的關聯,即學生在不同類型題目上所犯錯誤的特點有顯著不同。
結合具體數據可以看出,在變化題上主要是犯審題錯誤和沒做,在合并題上犯目標監控和知識錯誤較多,而在比較題上沒做和知識錯誤占了相當的比例。
從所犯錯誤的總數來看,與前期研究中五年級在同樣試題中的表現相比,數優生所犯錯誤的數量有明顯下降,但數困生只是總體略有下降。
對數優生而言,附加條件類型與錯誤類型關聯非常顯著(χ2(12)=42.689,p=0.000)。主要體現為“隱蔽條件”下的“知識”錯誤,“具體化思維”上的“目標監控”錯誤,“不一致比較”題上的“沒做”,不過數量較小。
對數困生而言,附加條件類型與錯誤類型也存在非常顯著的關聯(χ2(15)=51.334,p=0.000)。除在“概化思維”上犯“審題”錯誤較多外,其他條件下的特點與本年級數優生相同。
四、討論
針對六年級數優生與數困生在應用題解決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試題適應性、難度適應性和錯誤類型的共同特點和差異情況等進行了詳盡分析,主要是為了通過對數優生與數困生的比較,發現六年級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的總體特點,為該年級階段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特別是為數困生的補救訓練提供參考。
第一,從A、B兩卷的錯誤總數看,在常規試題上,六年級數困生與數優生的錯誤都非常少,錯誤數不相上下,表現出了“高限效應”,試題沒有了良好的區分度。在非常規試題上,數困生的錯誤顯著地多于數優生。可見,到了六年級,數優生、數困生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非常規試題上。也就是說,如果說常規題目可以通過思維成熟、年級升高和不斷重復接觸而自然提高的話,那么包含附加條件的非常規題目訓練對于六年級數困生還是必須加強的。
第二,從不同題型看,在A卷中,數困生與數優生在變化題和合并題上主要犯“目標監控錯誤”,在比較題上主要犯“計算錯誤”和“沒做”。一方面表明,六年級學生已全面掌握三種題型的常規解答;另一方面表明,目標監控、時間分配的元認知失誤和能力欠缺依然存在。
在B卷上,六年級兩類學生錯誤的特點一致,表現為變化題上主要是犯“審題錯誤”和“沒做”,在合并題上犯“目標監控錯誤”和“知識錯誤”較多,而在比較題上“沒做”和“知識錯誤”占了相當的比例。這一特點與前期研究中的五年級非常相似,但六年級“沒做”的比例較高,顯示了時間分配的不足和解題能力,特別是解比較題能力上的欠缺。
第三,從不同的附加條件看,與前期研究中的五年級相比,六年級數優生所犯錯誤的數量有明顯下降,但數困生只是總體略有下降。這進一步驗證了關鍵時期的推測,可以看出五年級沒有得到很好訓練的數困生在升入六年級后依然不會有太大提高。
對六年級數優生而言,主要體現為“隱蔽條件”下的“知識錯誤”,“具體化思維”上的“目標監控錯誤”,“不一致比較”題上的“沒做”,不過數量較小。對數困生而言,除在“概化思維”上犯“審題錯誤”較多外,其他條件下的特點與同年級數優生相同。可見,在相應題型的主要錯誤類型上,六年級學生基本是一致的,只是數困生依然沒有很好地解決概化思維的問題。
五、結論
第一,測題類型上,六年級學生在常規應用題上表現出“高限效應”,非常規試題訓練對于數困生尤為重要。
第二,題目類型上,常規試題中面對三種題型的目標監控和元認知能力需要加強;而非常規試題中對于變化類應用題要防范“審題錯誤”和“元認知策略缺失”等,合并類應用題要加強“目標監控錯誤”和“知識錯誤”的預防,比較題主要在于重視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提高問題。
第三,從思維能力訓練上,六年級之前是相關訓練的關鍵時期。針對全體學生,特別是數困生需要全面加強概化思維和具體化思維訓練、“不一致比較”題目訓練和元認知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Ginsberg H P. 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ies:a view from develop- mental psychology[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7,30(1):20-33.
[2]McLeod T M,Armstrong S W.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mathematics:skill deficits and remedial approaches at the intermediate and secondary level[J]. Quarterly,1982,17:169-185.
[3]Ginsburg H P. 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ies:A view fr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7,30:20-33.
[4]Diane P B,Brain R B,Donald D H. Characteristic behaviors of students with LD who have teacher-identified math weakness[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9,33(2):168-177.
[5]李曉東,張向葵,沃建中. 小學三年級數學學優生與學困生解決比較問題的差異[J]. 心理學報,2002,34(4):400-406.
[6]Fuchs L S,Fuchs D.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profiles of students with mathematics disabilities with and without comorbid reading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2002,35(6):563-573.
[7]張慶林主編. 當代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M].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