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能化包裝技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物流信息化;應用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全球化發展,物流信息的采集、分享以及應用等各方面工作的復雜性不斷提高,這向物流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物流網技術為物流信息化的發展與提高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如何充分抓住這一機遇,在物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建立物流信息化系統,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 物聯網技術概述
1.1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是通過采集物品信息,并應用定位技術、感應技術、識別技術、掃描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對物品信息進行集中管理,包括物品信息的采集、存儲以及物品的識別、定位、監管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物理數據向信息的轉化、傳輸與應用,并有效提高了物流信息管理效率。物聯網技術體系中,關鍵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無線傳感器技術、射頻識別技術以及信息處理技術等。
1.2 物聯網技術結構
物聯網技術系統結構是發揮物聯網功能的基礎體現,物聯網技術涉及到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等多個系統,為實現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信息化處理中的應用效果,提高物聯網系統運行效率,必須建立合理的技術結構,為物聯網技術的順利應用打好基礎。根據技術層面以及發揮作用的不同,物聯網技術結構由感知部分、網絡部分和應用部分三大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相互銜接,是各自功能實現的基礎,其中,感知部分是物聯網技術的基礎,主要功能是采集物品的物理屬性等信息數據,并對采集數據進行處理后傳輸至物聯網信息系統以進行物品物理數據向信息的轉變處理。網絡部分的功能是對感知部分獲得的物品信息進行存儲、處理以及傳輸等。應用部分是在物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將特定的物聯網信息與相應的技術相結合,為智能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物聯網技術結構簡單靈活,各個部分的功能是相對獨立的,各個部分功能的實現及其過程中出現的調整不會影響到其它部分功能的實現,這一結構設計在某一部分功能需要進行擴大或調整時,也有便于對各部分進行單獨調整,不影響其它部分的運行質量。此外,為保障各部分功能的正常實現以及網絡整體的運行質量,不同部分之間制定了相應的技術標準、功能模式以及操作規則等,共同組成物聯網系統的支撐體系,保證物聯網的順利運行。
2 物聯網技術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物聯網技術對物流業的發展具有重大促進作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有效的提高物流業的信息化、自動化與智能化水平,促進物流各部分功能的整合,提高物流業的整體效率,提高各環節質量,對于推動我國物流業良好有序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物聯網技術推動了物品與網絡信息的融合,促進了物品信息交流工作,是促進我國物流業良好發展的動力,也是物流企業發展的機遇,因此,物流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實現自身進一步發展。
3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流信息化應用
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化應用要湊夠物聯網整體發展戰略出發,明確物聯網相關產業發展方向,保證物流產業發展質量,對于物流產業的關鍵領域及核心技術,要加強質量控制,確保物聯網技術與物流產業協調一致的發展,進而實現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信息化中的應用價值。
3.1 物流信息自動化組織實施
在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建立的物流體系中,生產企業、客戶與物流企業之間實現了物流信息的共享,實現了物流信息組織實施過程自動化進行的目標,對物流配送、物流作業以及智能操作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控制。這一過程具體體現為:客戶向生產企業下達訂單后,生產企業委托物流公司配送產品,生產企業在產品中嵌入與海關港口采用的RFID技術配套的芯片,利用RFID技術,物流公司可以實時掌握產品的位置信息,自動進行產品的包裝、揀貨、出庫等操作且具有較高的準確度,實現產品通關自動化控制,并根據產品種類及特點自動選擇倉庫并進行配送。產品在物流配送過程中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保證了產品供應高效率、高準確度,推動了物流配送中各方企業的發展。
3.2 物流決策智能化運行
物流智能化是物流企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是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提高物流服務質量的重要保障。物流智能化發展初期,大宗商品物流由于技術原因等,不能應用物聯網技術,不利于物聯網技術的普及與發展。近年來,隨著物流技術的發展與提高以及物流成本的降低,大宗商品也逐漸應用物聯網技術,推動了物流決策智能化發展,實現了商品物流配送過程中物流供應與物流信息的同步。
物流決策智能化體現在物流配送的每一個過程中,供應企業根據產品配送特點,通過智能決策選擇最佳物流企業,物流企業接受配送訂單后,根據自身物流網絡的分布,選擇產品最佳配送方式和配送路線。物流決策智能化根據配送產品的不同實現了不同的物流環,例如生產原料的配送中,在原料進入生產車間后形成了物流閉合環,商品的配送中,商品進入商場后實現了物流閉合環等。此外,對于食品、藥品等特殊商品,物流決策智能化為其提供了物流保障,通過對食品或藥品的配送過程進行實時監控,以保證食品或藥品在配送過程中的質量與安全。
3.3 物流管理虛擬化
物流虛擬化管理是指通過對物流信息的管理,間接實現對物流產品的管理。物流虛擬化管理的典型就是在GPRS導航定位的基礎上,對物流配送過程中物流產品的入庫、出庫以及運輸等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對物流車輛等進行實時調度與監控,實現物流配送工作透明化管理,無論物流產品在哪里,都能通過虛擬化掌握物流產品信息,從而保證物流產品質量。物流虛擬化管理是通過采集物流信息并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數據處理中心對動態信息進行處理,獲得物流產品的流通數據,對于配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保證物流產品配送高效率、高質量進行。
3.4 物流信息共享
物流信息共享是通過第四方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的,第四方物流平臺依靠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產品供應商、技術供應商以及服務、管理等優勢,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供應平臺,解決了第三方物流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物流服務需求的問題。第四方物流以物流信息為支撐建立物流信息平臺,是產品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中介,也是保證物流過程中各方協調一致,保證物流安全、可靠進行的重要保障。
4 總結
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信息化中的應用是為了物流業發展的趨勢,也是保證物流網順利運行的基礎,在物聯網技術環境下,開展物流信息的采集、處理等工作要符合物流業的發展需求,因此,我們應從我國信息產業發展需求出發,從物流業發展全局戰略角度出發,建立規范化、標準化、高效化的物流信息化系統,為我國信息產業進一步發展做好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1]羅建萍.淺談基于物聯網下的物流信息化[J].科技創業月刊,2012(8).
關鍵詞:物聯網;傳感網;智能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3-0269-02
Abstract: Internet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USES the network will be content with the content of group communication. As a new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 as a result, in governments, industry, academia,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iot are studied and summarized, and its main application areas of a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study, hope can play a ro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he Internet of things; Sensor network; Smart technology
1引言
物網是一個現代科學的衍生產物。這個名詞描述了一種行業狀態:物品與互聯網的關系。物品與互聯網建立關系的前提是傳感器技術、因特網及移動互聯技術的融合這三個技術互相關聯。
2物聯網研發的關鍵技術
2.1傳感網技術
物聯網的研發過程運用到了傳感網技術、移動通信網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這種“三網”合一的高效融合給物聯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而傳感網技術作為物聯網系統中的核心組成部分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可以說,傳感網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物聯網在運行中的性能。傳感網中有大量的微型傳感器,這些已經集成化的傳感器通過相互 協作的方式對目標對象的信息進行感知 、采集以及實施監控。對于采集后的信息,傳感網利用內部嵌入式系統對其進行分類、匯總處理,并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將這些信息傳送到計算機終端。這種通過數字虛擬世界將物理世界和人類社會實現交互的技術真正實現了網絡計算無處不在。這種技術的優勢是成本低、功耗低、組網和鋪設方式靈活多變且微型化等等。傳感網技術不僅僅是物聯網的核心技術,還對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智能技術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對于自動化、智能化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智能技術作為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其核心是將各種智能系統植入到相應的物體中,使該物體通過傳感的方式與用戶連接起來,并具備智能化的特性。這種物體與用戶之間主動或是被動的交流方式,就是智能技術。物聯網通過智能技術的運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人們所處的物質生活環境,讓人們隨時隨地就可以感受到智能化、數字化帶來的便捷。
2.3認知無線電
認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簡稱CR),認知無線電系統本身具備智能學習能力。其核心思想是通過頻譜感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對周圍環境中的信息進行獲取與交換,并能有效的限制和降低信息與信息之間、信息與系統之間、系統與系統之間的沖突,最終實現頻譜之間的共享與分配。
2.4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是物聯網的“地理位置標識員”,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就可以使各個與某物品有關的人和單位等,實時地完成掌握該物品所處的位置狀態等各種相關信息,進一步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時空計算,推理出相關模型,大大的方便不同行業之間的協調公關工作,地理信息系統發展速度快,由二維到三維,目前已經服務于社會各個方面,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盡可能多的為物聯網提供大量數據,對物聯網這一飛速擴張行業的戰略方針、藍圖設計空間節約、數據傳遞等等方面,都有著無法比擬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統是物聯網的基礎。
2.5射頻識別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快速信息錄入技術,它通過射頻頭識別粘在物理物物體上的數據信息標簽,并把識別到的信息數據錄入電腦,使信息數據錄入到電腦這個過程可以瞬間完成。在物聯網中射頻技術起到節約時間,加快進程,失誤率低等等作用。
射頻技術的實現離不開兩個事物,一個是物品標簽,它可以是二維碼、磁力條等等搭載有相關物品的信息,另一個是通過掃描物體標識物而把掃描到的信息傳到電腦上的讀取器。當處于可操作距離的時候,標識物和讀取器通過某種協議,就進行信息傳遞了。
3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3.1智能電網
隨著物聯網技術在電網系統中的廣泛應用,電網的運作效率、節能環保、與用戶的實時監控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首先,在原有的電網系統中,電能從產生、輸送,再到使用,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嚴重浪費的現象。而智能電網利用物聯網技術將交互式通信、傳感網技術、分布式計算機運用其中,有效減少了電力在交換過程中的損耗,提高了使用效率、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電能源。其次,我國是風能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在生產和使用上大國,但是由于發電量的多少要受到天氣環境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因此,國家電網并沒有將風電和太陽能納入其中。物聯網技術的加入可以將這兩種新能源作為輔助能源接入到主網中,智能電網通過對用戶電力使用情進行的實時監控,并賦予用戶電能源類型的選擇權利,就可以起到既保證國家電能的有效利用,又實實在在節省了用戶電費花銷 。
3.2智能化農業生產
近些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農業生產無論是在生產力、耕作條件,還是在環境氣候上都與傳統意義上的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業生產方式大相徑庭。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通過掌握不同農作物的不同習性特點,將物聯網技術加入其中,通過調整和檢測空氣和土壤中的溫度濕度、CO2濃度、殺蟲劑使用劑量以及光照等情況,就能對農作物進行實時監控,既能改善農作物的產出量,縮短農作物的生長周期,還能有效地減少人工勞動,降低成本。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可以隨時對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的各項參數進行自動檢測和匯總,并通過網絡將匯總后的數據信息傳送到客戶終端,為今后農業生產的科學化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
3.3智能建筑
物聯網在智能建筑領域主要應用在建筑智能化和智能家具方面。在建筑智能化上,物聯網系統根據不同建筑的設計需要、園林規劃、人文環境等信息,調節適宜的溫度系統、燈照感應系統、噴水系統,提高建筑物以及周邊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智能家居是物聯網在智能建筑領域中的另一個主要應用。我們常在電視家用電器的廣告中看到,主人在工作時,就可以通過遠程控制系統將家中的電飯鍋、熱水器、電子入戶門等家具或是電器,自動完成提前設定的程序。物聯網在智能家居方面給人類的生后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與智能,從最簡單的燒水、做飯,到復雜的打掃室內衛生以及物品歸類。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得到,未來通過控制機器人就可以代替我們接待客人、簽收快遞等一系列實物。
3.4城市智能交通和物流領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作為代步工具,已經不再是人們眼中的奢侈品了。然而,城市交通擁堵卻是讓每一位駕駛員為之頭痛的問題。從目前的城市規劃和現有的經濟水平來看,如何能在改動最小、花費最少的情況下解決這個問題,是政府和群眾關注的首要大事。城市智能交通系統以物聯網技術為依托,將網絡媒w與后臺監控中心相連接,對當前路面上的所有車輛進行無線監控,并將道路的暢通與擁擠情況信息上傳到監控中心,通過對這些數據信息的匯總與分析,最終通過網絡媒體到司機終端。司機就可以根據實時路面信息調整出行路線,避開擁堵道路。真正的實現人―車―網絡之間的信息交互。物聯網還能對城市公交系統實施監控和調度,當某一個公交站點出現人員擁擠狀況時,等車的人們可以通過公交站點的智能化系統向監控中心發出信號,系統可根據現場情況對公交車進行智能調度。可以說,物聯網讓城市智能交通更加人性化與規范化。
隨著網絡購物平臺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上購物,既節省時間又方便快捷。在網絡購物的帶動下,物流業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汽運運輸作為物流業的主要交通工具,選擇最優行駛路徑和科學送貨決定了物流企業的總利潤率。因此,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獲取取貨和送貨信息,并將獲取的信息發送給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匯總,并結合當地的地理情況和電子地圖,計算出最優行駛路徑。這條最優行駛路徑可以讓司機更好的掌握路況信息和行駛過程中所用的時間,做到心中有數,為科學送貨打下了基礎。
3.5醫療管理領域
物聯網技術運用到醫療管理領域,可以為每一個藥品制作電子標簽。電子標簽包含了藥品的全部信息,即名稱、成分、性狀、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產地、批次、禁忌以及藥品從生產、包裝、運輸、銷售的各個環節的詳細信息。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實現了藥品的全程可追溯,當出現問題時,就可以及時找到藥品的全部信息。同時,還可以將這些信息數據上傳到公共數據庫中,醫院或者患者可以根據電子標簽中顯示的藥品信息與市面上的藥品進行比對,這樣可以幫助消費者有效的區分藥品的真偽,以及防止假冒藥品在市場上的流通。
在公共衛生領域,歐盟強調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運用也為患者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的醫療衛生環境。通過RFID技術建立醫療管理、查找監督和病源追溯體系。通過給患者建立病例檔案,實現每一位患者在檢查檢疫過程中,所有的信息不丟失,并對不同病菌的攜帶者進行分類、分級別管理,讓所有患者都有一個安全、安心的醫療環境。
3.6智能家庭護理
將物聯網理念加入到家庭護理中,是未來家庭醫療的必然趨勢。這種智能家庭護理模式為家中有老人、孕婦、孩子等高危人群提供了一個便捷、安全、放心的醫療健康服務。目前,物聯網技術已經趨向成熟,因此,只要在家庭護理中加入傳感設備,就可以實現對家中用戶的實施健康監控和各項生理指標的測試,并通過互聯網上傳到相關醫療機構或是通過移動通信網技術到家屬的移動設備終端。智能家庭護理還可以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進行私人定制,比如遠程專家咨詢、醫護人員的預約上門服務、緊急情況呼救等等。可以說,有物聯網技術作為后盾支持的智能家庭護理給現代家庭式醫療服務提供便捷,為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7移動智能化
講移動智能化首先要說一說m2m(Mobile to mobile)模式。m2m模式真正地實現了3w。并且可以根據不同客戶來制定相應的服務,由于該模式的形成,商家工廠就可以根據客戶的個人需求,制定出相關的服務。既滿足了客戶要求,也使商家的效益最大化,實現這個交易的途徑是移動技術,移動技術的廣泛應用是該模式可以實現的前提。m2m是物聯網的最普遍應用模式。
4結論
物聯網技術將計算機科學與互聯網技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給全世界的信息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他的發展帶動了諸如工業、農業、交通、建筑等多個產業的快速前進。在未來的發展中,其智能化技術將與聯網化的貼合度越來越高,最終促使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變革,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更加環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1] 樊雪梅.物聯網技術發展的研究與綜述[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1,19(5):1002-1004.
[2] 王喜文.韓國物聯網城市建設[J]物聯網技術,2011(4):3-5.
[3] 閆海.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水平評價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關鍵詞:智慧城市 城市流通 信息化
引言
城市是人類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重要成果和變現形式,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化、人口的驟然增長,以及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引發了一系列城市管理問題。例如,工業化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的廢氣、廢水、廢渣,城市污染不斷加重,霧霾等環境問題成為危害城市居民身體健康的首要問題。人口的增長,大大壓縮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間,同時,也造成房地產價格的不斷攀升,提高了人們的居住成本。城市規模的擴大,外來人口的不斷流入,給城市的治安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如何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建設宜居城市,“讓我們居住的城市更智慧,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是城市規劃者、建設者、管理者、生活者對未來生活的構想和美好期待。
智慧城市的內涵
智慧城市理念源自IBM,“智”即指城市的智商,強調智能化與自動化,“慧”即指人的情商,強調人的靈性與創造力,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聯網、互聯網、傳感網等新技術,構建城市發展的智慧環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化的新的生活模式,面向未來構建的全新城市形態。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務、智慧教育等方面,包括以下特點:
第一,智慧城市建設必然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線。智慧城市可以被認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而信息技術是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新興熱點技術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信息技術與其它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并共同發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運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興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務對象面向城市主體—政府、企業和個人,它的結果是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和完善,終極表現為人類擁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隨著城市建設問題的不斷突出,許多有識之士和機構意識到技術在改善城市面貌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IBM就是這樣的先驅者。2011年,IBM正式了IBM智慧城市智能運行中心(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 for Smarter Cities,簡稱IOC for Smarter Cities)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整合了IBM多款行業領先的軟件產品,提供靈活的部署模型,適用于不同信息化水平的城市部署,能夠幫助城市決策者協調城市內部的各種機構和各項資源,提供整合的數據虛擬化、實時的協作和深入的分析,幫助城市機構為問題做好準備,協調和管理響應工作,并持續提高城市運行的效率。
智慧城市建設對流通產業發展的指導意義
20世紀90年代,“人口急速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城市千禧”成為明顯的標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劇,規模不斷擴大,約有近4億的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這一過程為我國經濟的增長提供了無窮動力,也為城市管理部門帶來了各種管理挑戰,從產業結構調整到環境保護,從交通問題到城市安全、公眾服務問題,都在制約城市向更智慧、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發展。
城市流通產業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城市品牌形象和城市服務能力、競爭能力的集中體現,城市建設中的諸多問題在流通產業中都有反應。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產業結構升級加快,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已成為世界重要經濟體。我國在經濟發展政策中突出強調“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物流業的產業地位在國家規劃層面得以確立。2010年,我國物流市場總規模達4.9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一倍多。2011年我國物流運行形勢總體良好,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58.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3%。2012年我國物流業平穩適度增長,全年社會物流總額為177.3萬億元。
城市流通產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與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密不可分。現代流通產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供應鏈。智慧城市提出的目的是通過廣泛的信息獲取和全面感知,快速、安全的信息傳輸,科學、有效的信息處理,進而創新流通產業管理模式,提高運行效率,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融合發展,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提高城市品牌,輔助經濟發展。
智慧流通產業發展思路研究
(一)依托智慧城市發展理念,創新流通產業發展理念
智慧城市流通產業的發展必然是城市設施智能化與城市市民的創造力協作與互動的結果,是一個由新工具、新技術支持的涵蓋政府、市民和商業組織的新城市生態系統,在實現方法上,構建具有更透徹感知、更全面互聯互通和更深入智能化的智慧型基礎設施。智慧城市流通產業的本質在于信息化與城市流通產業的高度融合,是流通產業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表現。例如,作為交通領域開發“智慧”的先行者,寧波智慧物流作為浙江省智慧城市首批啟動的13個示范試點項目之一,于2012年7月份正式啟動《寧波市智慧物流試點實施方案 》(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并于2013年初上報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于近日通過了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組織的專家評審。這意味著寧波邁向智慧物流的腳步加快了。據悉,《實施方案》主要分析了寧波智慧物流的發展基礎,提出了以感知和網絡傳輸為基礎、以平臺為核心、應用為目標、互聯共享為紐帶的寧波智慧物流試點項目總體設計思路,旨在建設以智慧物流公共平臺為基礎,打造各綜合性、專業性應用平臺互聯共享的“1+N”智慧物流協同平臺體系,并立足寧波港口物流特色,充分發展海鐵聯運及雙重運輸等口岸集裝箱運輸方式。
(二)提高流通產業物聯網技術,推進物聯網建設
我國物流信息化在產業升級的宏觀環境下,信息化浪潮應時而動,圍繞制造業、商貿業等行業企業通過信息數據的集約化管理推進內部物流資源整合與優化,以及物流企業與客戶的信息數據整合推進供應鏈建設這兩大主線,加快信息化發展的步伐。在這一進程中,物聯網的興起引發物流信息化整合進入一個新周期,信息技術的單點應用將會逐步整合成一個體系,以追求整體效應,從而帶來物流信息化的變革,推進物流系統的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統化、網絡化的發展,形成智慧物流系統。物流行業是物聯網較早落地的行業之一,很多物流系統采用了紅外、激光、無線、編碼、認址、自動識別、傳感、RFID、衛星定位等高新技術,已經具備了信息化、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視化等先進技術特征。新信息技術在物流系統的集成應用就是物聯網在物流業應用的體現。RFID技術在物流行業信息化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對供應鏈反應速度的要求在不斷提高,促使全球物流行業不斷探索可以提高效率與服務質量的新技術。
目前,倉儲管理系統通常使用條碼標簽或是人工倉儲管理單據等方式支持自有的倉儲管理。但是條碼的易復制、不防污、不防潮、操作繁瑣等特點和人工書寫單據的繁瑣性,容易造成人為損失,使得現在國內的物流倉儲管理始終存在著缺陷。無線射頻識別這一最新科技產品的投入應用,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RFID技術可以根據倉儲管理中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實現倉儲物流智能化、信息化解決方案。在智慧物流解決方案中,電子標簽被貼在每個貨物的包裝上或托盤上,在標簽中寫入貨物的具體資料、存放位置等信息。同時在貨物進出倉庫時可寫入送達方的詳細資料,在倉庫和各經銷管道設置固定式或手持式閱讀機,以辨識、偵測貨物流通。利用RFID技術可選擇性用于采購、存儲、生產制造、包裝、裝卸、運輸、流通加工、配送、銷售到服務的各個業務環節和流程。使企業能夠實時地、精確地掌握整個供應鏈上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流向和變化。
(三)完善流通產業標準化和誠信體系工作
信息化時代也是標準化時代,流通產業發展與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密不可分。目前,上海港已代表中國將該項目核心技術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制定相關國際標準的工作提案《Freight Container–RFID–Cargo Shipment Tag》,并已獲得了ISO授權,將由我國主持起草“集裝箱貨運標簽”國際標準,編號為ISO/NP 18186。這是我國在航運國際標準領域一個重大的突破,代表了上海智慧物流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的領先水平。此外,我國應加強產品、技術標準化建設,加強信用環境建設,支持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和發展,提高企業電子交易水平。
(四)加強對城市流通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
流通產業規劃需要從城市產業定位、政府法律政策支持、優良產業配套環境、高質量的基礎生產生活設施與適用的人力資源著手,支持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根據客戶競爭條件、市場吸引力,選定產業發展行業,在行業產業價值鏈上再選擇有發展潛力的產業環節。例如,四川省在《關于印發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設規劃2011年度工作計劃的通知》里,明確規定在2011年四川省物流業增加值將達到增長14%的目標,并提出了七大物流發展重點:推進物流園區建設。推進物流集群建設。推進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推進應急物流機制建設。推進重大物流項目建設。優化空間布局。構建重點領域物流體系。此外,寧波將斥資逾50億元推進信息網絡基礎工程、政府云計算中心、基礎信息共享工程、智慧應用工程等30個智慧城市建設重大項目及19個智慧產業重大項目建設。據介紹,“十二五”期間,寧波市智慧城市建設專項資金由市財政預算每年安排,主要用于對智慧項目合作引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應用項目建設、智慧產業基地創建、智慧城市示范項目及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工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而《寧波市智慧城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暫行)》,則對資金的扶持原則、支持對象和方式、申報評審、項目確定進行了詳細規定。由此可見,寧波智慧城市建設蘊含無限商機。
結論
智慧城市流通產業將成為一個城市的整體發展戰略,作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城市提升的新引擎,達到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感、企業經濟競爭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體現了更高的城市發展理念和創新精神。現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滿足客戶需求,并越來越呈現出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職能化、標準化等發展趨勢,其中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核心。
參考文獻:
1.辜勝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設的理論思考與戰略選擇[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5)
2.李艷.我國交通運輸企業的物流化發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7
3.韓向軍.我國物流業提速升級的發展趨勢[J].現代商業,2008(17)
4.韓向軍.淺析我國物流業升級的發展趨勢[J].現代商業,2008(35)
關鍵詞:RFID技術;礦山機械;倉儲管理;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mining equipment spare parts management, RFID technology, which replaces the bar code technology, is applied in the mining machine spare parts warehouse management and to complete the intelligent of the warehouse management.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warehouse is implemented by using RFID in the in-out warehouse and inventory operation, and the safety of warehouse is also protected by using RFI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security alarm module. Using this system can realize tracking key spare parts, and the requirement of safety stock is satisfied by using the intelligent prediction replenishment. Finally it makes the management of spare parts intelligentization, transparency, and information.
Key words: RFID technology; mining machinery; warehouse management; intelligentization
目前我國的礦山設備備件種類繁多,價格昂貴,而且有些備件是由國外引進,采購手續復雜,訂購周期長,這就給備件庫的管理與安全庫存帶來了挑戰[1]。有些企業缺乏備件精細化管理意識,企業的備件使用部門、計劃采購部門、設備管理部門和技術部門之間缺乏協同合作和信息溝通,最終造成備件超儲、積壓、甚至報廢,導致大量資金的浪費,或是供應不及時,增加停機時間,使客戶企業生產活動和經濟效益受到損失[2]。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轉型,“中國制造”必然向“中國智造”轉型。備件管理是礦山設備管理的關鍵與核心,因此針對備件庫的智能管理應運而生。
為有效地管理備件倉庫,目前大多數企業采用條形碼技術,雖然條形碼技術價格低廉,應用廣泛,但是條形碼印刷后不能更改,無法循環利用,使用效率低,并且掃描貨物信息時需要近距離逐個對準貨物條形碼,工作效率慢,不能實現智能化管理。相比之下,RFID(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因其非接觸性以及可對多目標同時快速識別的特性正逐漸應用在倉庫管理系統[3]。
1 RFID技術及應用
RFID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4]。基本的RFID應用系統由以下部分組成:
(1)標簽:俗稱電子標簽或智能標簽,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每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由于礦機備件多是金屬,所以在倉庫管理中多采用抗金屬標簽;
(2)讀寫器:讀取或寫入標簽信息的設備,有手持式和固定式;
(3)應用接口或中間件軟件:是應用系統和讀寫器間數據流入和數據流出的軟件;
(4)傳輸網絡:網口、232接口或USB接口(如發卡器),wifi(固定式讀寫器)或藍牙(手持式讀寫器);
(5)業務應用與管理系統:規范倉庫作業流程,改善倉庫的管理,如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的縮寫)倉庫管理系統。
在礦機備件倉庫管理過程中使用RFID技術,可以有效地減輕或代替現有的人工操作,實現倉庫管理的智能化。RFID技術在倉庫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如圖1所示。
2 智能作業流程
2.1 智能倉庫管理
一般的倉庫作業包括出入庫管理和在庫管理。
入庫時,備件與寫入信息的電子標簽關聯,經過叉車組盤后通過入庫通道,使用倉庫入口處的固定式讀寫器采集備件信息。在通過入口的RFID讀寫器時,備件的信息都會被自動記錄。入口處的RFID固定讀寫器將備件的詳細信息自動傳遞給智能倉庫管理系統(EWMS),該系統將所接收到的信息與產品入庫單進行身份驗證。如果電子標簽信息合法就進行后續工作的處理,否則將會反饋報警信息,庫存管理人員接收到報警信息后拒絕產品入庫。在接收到的信息合法情況下系統分配庫位,根據系統分配對備件執行上架,利用手持RFID讀寫器將貨架標簽與備件標簽關聯,更新數據庫,完成入庫操作。流程圖如圖2所示。
出庫時,銷售部門接到客戶訂單后向EWMS發送出庫通知,系統接收到出庫指令后通過數據庫中所記錄的備件貨位信息提示庫存管理人員掃描備件的電子標簽,庫存管理人員進行產品分揀和出庫作業,當備件通過出庫口通道的RFID讀寫器時,出庫口RFID讀寫器獲取經過出庫通道的備件電子標簽內所包含的詳細信息,自動上傳到EWMS,系統對接收到的電子標簽信息與出庫單核對,如果電子標簽信息合法就進行后續工作的處理,否則將會反饋報警信息。在電子標簽信息合法情況下生成出庫清單,取消電子標簽與備件及貨位的關聯并更新庫存管理系統中的信息,實現電子標簽的循環使用。出庫流程圖如圖3所示。
在庫管理主要是對在庫產品進行盤點管理、備件查詢、貨位查詢、備件信息的修改。利用RFID閱讀器對在庫備件的標簽進行掃描,并與系統數據庫中所記錄信息進行比對核實,方便庫存管理人員實時、準確地掌握在庫產品的詳細信息。
2.2 智能身份識別
為工作人員發放RFID標簽,在RFID標簽內寫入基本信息,并設置權限,即庫管是高級用戶,其他工作人員是普通用戶。利用在庫區門邊的讀寫器,和工作人員佩戴的RFID標簽,可以識別進入庫區的人員是否符合規定,執行報警操作。其次,在進出倉庫時只有高級用戶,經過接受器掃描驗證,方可授予作業權限進行出入庫操作,普通用戶能進入倉庫,但是不能進行出入庫操作,未佩戴標簽的非法用戶進入倉庫,執行門禁或報警操作。流程圖如圖4所示。
2.3 智能防盜報警
當倉庫發生被盜情況時,倉庫的物理報警系統(如聲光報警系統)被破壞,被盜取備件離開帶有RFID電子標簽讀寫器的倉庫出庫口時,標簽讀寫器接收到被盜產品上RFID電子標簽發射的信號,并將被盜備件的詳細信息發送到EWMS,系統將接收到被盜備件的詳細信息與系統內所記錄信息進行核實比對,由于系統沒有得到正常的出庫指令,所以RFID標簽讀取到的備件狀態信息與系統記錄的備件狀態信息不一致,說明該備件是未經授權移動而異常出庫,執行門禁或報警操作,并通過產生智能報警報表將產品的詳細信息(例如貨位信息)通過PC端或手機終端發送給庫存管理人員,在最短時間內起到智能報警作用,而庫存管理人員通過得到的被盜備件詳細信息例如被盜備件貨位號能夠盡快對被盜備件定位,減少了純人工盤查操作環節,為后期的破案工作和追回被盜備件爭取了更多有效時間,減少了倉庫和企業的損失。流程圖如圖5所示。
2.4 智能備件預測
利用RFID無線識別技術對礦機零部件中關鍵件進行全程跟蹤標識,達到全程智能化的管理[5]。設備廠商提前準確地預測到維修廠備件的未來需求是至關重要的,從而決定何時給維修廠補貨以及補貨數量的多少。
在關鍵件裝入設備時,主要是建立關鍵件號與設備號的對應聯系。關鍵備件上貼RFID 標簽,標簽里寫入關鍵件的各種需要跟蹤的信息,包括該關鍵備件的自身詳細信息,銷售信息,使用維修記錄信息,庫存信息,各種收集到的信息都上傳到系統整合平臺上。設備廠商將這些信息匯集起來對其進行相應的分析處理,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關鍵件的需求進行預測模型訓練,建立未來相關的預測模型,對關鍵件的需求進行及時的預測補貨,自動生成生產訂單,然后經過系統審核和修改確認最后的訂單。預測模型圖如圖6所示。
3 基于RFID技術的智能備件庫管理系統設計
3.1 系統構架設計
礦機備件庫管理系統構架共分為三層:
信息采集層:利用發卡器將備件信息寫入標簽,通過讀寫器采集備件信息和儲位信息。主要設備有發卡器、手持式讀寫器、固定式讀寫器以及電子標簽。
信息傳輸層:通過無線通訊技術或計算機網絡技術將采集到的信息傳輸到數據庫。主要設備有前端控制器、無線接入設備和相關的網絡、數據庫設備。
信息管理層:對采集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處理與管理,包括數據庫服務器、相關的網絡服務器和信息管理軟件。
系統利用DELPHI平臺+ SQL Server 2000構建客戶端、應用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三層結構。
3.2 系統模塊設計
系統主要有五大功能模塊:基本信息模塊、倉庫管理模塊、身份識別模塊、智能報警模塊和智能預測模塊。如圖7所示。
基本信息管理模塊包含綜合信息和標簽管理(寫卡、讀卡)。綜合信息包括登錄系統、客戶服務、儲位及備件設置等。寫卡是庫存管理人員在專門寫標簽區域向RFID電子標簽中寫入產品的入庫信息,讀卡是在整個庫存管理中都會出現的操作。
倉庫管理模塊主要包括出入庫管理和在庫管理。入庫管理包括入庫信息、入庫報表以及入庫作業。在庫管理主要包括盤點管理、貨物查詢以及貨位查詢。出庫管理包括出庫信息、出庫報表以及出庫作業。
身份識別模塊通過設置權限區分不同工作人員,利用標簽管理將該信息寫入標簽達到對使用人員權限的管理。當有非法身份進入倉庫時,啟用報警及門禁管理。
智能報警模塊當有異常出庫時,產生報警并產生智能報警報表將產品的詳細信息(例如貨位信息)通過PC端或手機終端發送給庫存管理人員,同時啟用門禁系統。
智能預測模塊利用RFID技術采集關鍵備件的庫存信息、維修信息以及銷售信息,根據相關算法預測補貨,生成訂單,完成智能預測過程。
3.3 軟件開發
3.3.1 軟件開發方式。該智能倉庫管理系統(EWMS)的開發方式有兩種:(1)自己動手編寫程序,完成底層讀寫器對電子標簽的讀寫以及讀寫器與上位機的通信等。對于開發者,這種方式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但同時要求開發者具有較高的軟、硬件水平,不是開發者都能完成的。(2)利用廠商提供的Windows標準動態鏈接庫(DLL)文件。采用該方式不僅靈活,而且開發過程比較容易。
下面主要介紹Delphi環境下采用第二種方法。
3.3.2 動態鏈接庫(DLL)。“動態鏈接庫”(DLL)是一個可執行的并可以被多個Windows應用程序共享的程序模塊,包含了一些可以被多個Windows應用程序或DLL共享的代碼、數據和資源。DLL不是代碼的復制,不用重復編譯或鏈接,而是在應用程序運行時刻載入,從而提高了運行效率。程序利用RFID 讀寫器廠家提供的DLL(EPCSDK.dll)實現函數的調用。下面對所用到的函數說明如下:
(1)OpenComm
函數原型:HANDLE OpenComm(int portNo);
功能說明:打開串口。
(2)CloseComm
函數原型:void CloseComm(HANDLE hCom);
功能說明:關閉串口。
(3)IdentifySingleTag
函數原型:BOOL IdentifySingleTag(HANDLE hCom, BYTE* tagID, BYTE* antennaNo,BYTEReaderAddr);
功能說明:識別單個標簽。
(4)StopReading
函數原型:BOOL StopReading(HANDLE hCom, BYTE ReaderAddr);
功能說明:使讀卡器停止讀取標簽。通常是在定時模式下,要臨時停止讀標簽,使用該函數,如果要恢復到定時模式,此時要發送 ResumeReading,即復位讀取命令。
(5)ResumeReading
函數原型:BOOL ResumeReading(HANDLE hCom,BYTE ReaderAddr);
功能說明:復位讀寫器,相當于對讀寫器重新上電,用于定時模式下,臨時停讀標簽之后,恢復到定時讀取標簽。
(6)FastWriteTagID
函數原型:BOOL FastWriteTagID(HANDLE hCom, int bytesNum, const BYTE* bytes, BYTEReaderAddr);
功能說明:快寫標簽ID,只寫標簽的EPC區,即通常所說的標簽號碼。
(7)FastWriteTag
函數原型:BOOL FastWriteTag(HANDLE hCom, BYTE memBank, BYTE address, BYTE WordCount,constBYTE* bytes,BYTE ReaderAddr);
功能說明:快寫標簽,包括EPC區,數據區和保留區。
在Delphi靜態調用DLL時,一般要用extern子句聲明要調用的過程或函數及其所在的DLL文件名。例如實現打開串口,需要先聲明調用的打開串口函數,Function OpenComm(PortNo:Integer):THandle;Stdcall External ‘EPCSDK.dll’;然后,在程序中直接調用OpenComm函數即可打開相應串口。
4 結束語
該備件庫智能管理系統的應用可以實現有關倉庫管理的智能化,通過系統的身份識別與防盜報警模塊為倉庫安全提供保障,利用該系統可以實現關鍵備件的跟蹤,通過智能預測進行補貨,滿足了安全庫存要求。將RFID技術引入礦山機械備件倉庫的管理有如下重要意義:
(1)礦山機械備件價格昂貴,且由于其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等原因導致其必須放置在集裝箱內運輸,所以每次驗貨都需要開箱掃描檢驗,不便于管理。而RFID技術可以透過外包裝進行無光源讀取數據,則免去了開箱檢驗的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
(2)RFID標簽是靠電磁波工作的,而金屬環境會阻礙電磁波的傳播,而礦山機械都屬于金屬器械,所以在應用RFID技術時需要選用抗金屬標簽,相對于其他場合的RFID標簽,其技術要求也會相對提高。所以如果RFID技術在礦機備件倉庫中能夠很好的應用,在其他方面,這套倉庫管理系統會得到普遍的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好強,于海東,孫文生. 礦山設備備件管理淺談[J]. 礦山設備,2011(5):96-97.
[2] 姚春江,陳小虎,周永濤,等. RFID技術在維修備件倉儲管理中的研究[J]. 微計算機信息,2009,25(10-2):176-177.
[3] 劉新亮,姜同強,王雯. RFID在倉儲物流中的應用[J]. 商場現代化,2008,11(55):120-122.
論文關鍵詞:智能電網;信息集成;公共信息模型:CLS;平臺
0引言
智能電網是當今世界電力系統發展變革的最新動向,是節能減排、可持續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依托信息技術徹底改造現有的能源利用體系,改變電網的發展模式,提升電網的控制管理能力,密切電網與社會的關系,對于我國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信息化是發展建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基礎和保障。對于智能電網而言,信息不僅是電網控制和電網企業管理的手段,而且更是引領了新的電網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而信息集成是智能電網信息建設的主要基礎工作和關鍵技術。
1智能電網信息化概述
1.1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Smart Grid)目前雖無明確統一的定義,但卻都有一個共通的基本思想,即智能電網是電網技術和智能信息網絡系統相結合的產物。智能電網需要在創建開放的系統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礎上,整合系統中的數據,利用強大、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統,提高電網的抗沖擊能力和自愈功能,優化電網的運行和管理,做到供用電工作的安全、經濟、可靠,進一步促進電網與社會的和諧、友好。
1.2智能電網信息技術特點
對電網企業而盲,信息流不再是電力流和業務流的輔助工具,而是電網企業的控制中樞和神經系統,是電力企業最有價值的資源。智能電網通過信息網絡采集和傳輸電網狀態信息和調度人員的命令信息,完成對電網的監控;通過及時連接的網絡互動,實現智能電網調度決策的智能化和調度指令執行的自動化,使電網具有較強的抵御風險能力和自愈功能,整體提高電網的綜合效率。
2智能電網的信息集成
2.1智能電網信息集成
信息集成需要解決的是企業經營活動所覆蓋區域內復雜的、分布的、異構的信息資源的交換、轉換、集成與共享。智能電網作為大型應用系統,進一步地對電網的各種生產運行信息和管理信息進行整合,并加強對電力業務的分析和優化,改變了傳統的基于有限的、時間滯后的信息進行電網管理的方式,對于信息集成的需求非常強烈。
2.2智能電網信息集成目標
電力企業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根據各業務部門的特定需要,分別安裝和開發了實現不同功能的應用系統。由于這些系統開發的時期和提供商不同,同時系統關心電力對象的不同方面、建模方法不同,使得這些應用系統成為相對孤立的“信息孤島”,不能與其他系統交換數據或在電網范圍內實現信息共享和集成。我國智能電網的實現不是要完全當前電網的運行模式,而是在傳統電網基礎上進行改進、發展和創新,因此,有必要分析當前電網信息集成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見表1)。
3智能電網信息集成平臺框架
智能電網中信息描述和信息共享都應通過統一的標準來實現。對整個系統的信息描述與訪問方法進行全面的定義和規范,滿足通信規約的統一和電網設備的互操作性特性,這是實現信息集成的基礎。要建設我國智能電網信息集成平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研究。
3.1數據來源
智能電網數據主要是生產數據和管理數據。在技術層次上應重點關注生產運行相關數據采集和信息集成/共享,這些數據大多是實時的,變化頻率快;在集成層次上應建設調度綜合數據平臺,實現調度業務相關信息的共享,然后與生產業務數據集成,為數據分析和優化打下基礎,其中信息模型和數據標準的建立十分關鍵。
3.2信息集成架構
根據我國電網建設和發展情況,智能電網信息集成方式可在現有的結構方向上進行集成,即通過通信網絡實現國家級信息調度平臺、省級調度信息平臺、地市級調度信息平臺等的信息縱向集成,同時,在橫向上大中型區域電網可分層分區通過網絡連接,跨越地域,實現數據的統一建設、調用和分析。
3.2.1異構數據集成的目的是為了將不同的數據源數據整合在一起,給用戶提供一個透明的統一視圖。數據集成的核心是對不同的數據源數據的抽取、轉換和裝載(Extract、Transform、Load)。目前,比較主流的信息集成架構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基于傳統數據倉庫的集成架構。利用數據倉庫集成電力信息并實現數據挖掘,對于提高電網的服務水平有重要意義,同時對電網的規劃發展也提供了決策支持。但是,這種架構數據更新不頻繁,在反映實時信息的能力上存在不足。
(2)基于cORBA/DC0M的技術架構。基于C0RBA/DCoM集成方式的優點是相應規范和服務多。但是基本通信模式是C/S的同步請求/應答通信,系統間耦合程度低,跨平臺能力有限。
(3)基于Web Service的數據集成架構。Web Service是建立可相互操作的分布式應用程序新平臺,其特點是跨平臺調用和接口可機器識別,使用簡單對象訪問協議(SimpleObjectAccess Protocol,SOAP)作為服務調用協議。各種組件模型都可以將數據包裝成SOAP,通過SOAP進行相互調用。這正是電力信息集成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面向服務的架構。智能電網信息集成中既有對實時信息的要求,也會存在著對歷史數據的再現和分析,所以應當綜合數據集成平臺和數據倉庫的方式形成智能電網的信息集成平臺。
3.2.2信息集成平臺
信息集成平臺在不同的應用系統之間實現信息共享與交換,它提供了分布式計算環境下的多層客戶/服務器模型以及具有跨平臺、跨網絡的透明通信框架的特點,通過軟總線結構,把各種異構的存儲信息、服務信息和界面信息,如同插件一樣插入到信息總線中,以實現互操作及企業應用系統集成運行機制。信息集成平臺目標能夠實現企業級數據語義的統一管理,要實現此目標必須采用公用的信息模型。
3.3信息模型
信息模型是描述特定實物的數據結構,是對數據結構進行總結歸納的描述方式;元數據模型是抽象化的元數據,是一種標準化的、可擴展并支持互操作的模型。智能電網中信息資源豐富,數據來源多樣,建立具有標準意義并可擴展的元數據模型(如公共信息模型CIM)是建立電力調度實時信息集成系統應用的關鍵。
3.3.1 CIM
CIM是IEC6l970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提供電力系統的一個標準化定義。遵循這個標準,各個分布在不同地點的應用程序都可以共享信息平臺數據,實現信息集成。它使用統一建模語言(uML—UnifiedModeling Language),將電力系統中的實體對象表示為類和屬性,并以類之間的關聯表示這些實體對象的職責和協作關系,包括普遍化、關聯、聚集關系等。CIM是國際化的通用標準,在建設我國智能電網模型時可對其適當優化,以適應我國電網的需要。
3.3.2源數據模型到CIM的映射
智能電網要實現數據的集成,必須將異構的信息模型轉換為公共信息模型。當源數據模型與CIM存在差異時,可通過映射轉換規則來對源數據模型和CIM進行映射,而源數據模型獲得公共信息平臺的信息,也通過映射轉換規則來獲得公共信息。可以利用元數據來實現這些異構信息資源的組織管理和共享服務以及異構系統數據模型的統一管理。
3.3.3信息
智能電網信息集成平臺中形成CIM語義層進行模型統一化,而公共信息的、訪問和交換則通過定義標準的程序接口來實現。智能電網信息平臺對外提供方式,如cIS接口方式、文件方式(XML/RDF)以及API方式等。應用集成可通過開放API、適配器工作流工具等技術形式來實現跨系統的功能調用。
3.4信息展示
智能電網應采用門戶系統提供信息的綜合處理和展示服務,以用戶定制的方式提供一站式信息訪問。在門戶系統內部從多個數據源獲取數據,對外實現統一的輸出和展現機制,將經過分析和優化處理后的信息以用戶定制的方式展現和,信息展現方式呈現多樣性,并可擴展。例如用戶可以通過定制展現界面友好的Web方式,那么門戶就提供訪問Web方式。
3.5信息集成框架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智能電網信息集成的目標是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來集成信息,利用數據平臺的數據中心功能為數據的利用建立統一模型數據,整合異構信息,實現信息的暢通交換;將電網運行歷史數據抽取存儲于數據倉庫中,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提取有效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對于智能電網的應用系統進行跨平臺跨系統的流程集成,提高電網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整個系統可設計為4層的架構來實現,即數據源層、信息集成平臺、信息應用層和信息門戶層。系統框架如圖1所示。
3.5.1數據源層
數據源層主要是分布式的異構數據源,包括智能電網各種應用程序和組件的數據,尤其是遙信、遙測等實時數據。
3.5.2 CIM信息集成平臺
信息集成平臺主要負責將適配器轉換的數據經過抽取、清洗、加載等過程進行集成,放人數據庫中;負責公共模型CIM的定義和數據的管理;定義數據對外的方式,如CIS等。數據源適配器是將數據集成的請求轉換為數據源能夠識別的請求,提交執行,并將結果返回給集成平臺,是實現信息集成的關鍵。對于新開發的數據結構,直接采用與公共信息模型一致的模型來管理,對于異構的系統則通過適配器將私有格式的數據轉換成公共信息模型存儲于信息平臺,并通過適配器獲得系統需求的信息。平臺可采用XM L作為公共消息交換模式,以XML為數據載體進行消息交換,無需考慮數據傳輸機制以及數據形式。
3.5.3信息應用層
信息應用層包含的是集成后的數據應用的業務流程,包括智能調度、安全預警等流程,還包括從集成平臺中抽取出歷史數據,通過數據倉庫,進行分析,以實現決策支持功能。
3.5.4信息門戶層
信息門戶層通過Web Service等方式來提供友好界面,各個級別的電網企業可通過信息門戶來訪問集成的信息,不必關心數據來源,實現信息交互和個性化服務等。
關鍵詞:建筑工程;環境保護
1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特點
1.1 目標的明確性。任何工程項目都有明確的建設目的,有明確的工期和投資限額要求,有明確的質量和功能標準。工程項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標,就是在項目的各限制條件的約束下,將項目順利建成。
1.2 責任的明確性。首先是簽訂嚴謹合理的工程建設合同,明確項目管理各方的責任和義務,并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相互監督和促進對合同的履行。
其次是工程項目管理的當事人在組建自己的項目管理組織機構時,要根據實現目標任務的需要,設置部門和崗位,并明確其職責、權利和任務,明確組織中各工作人員的責任,制定完備的工作制度。
嚴格履行合同,有一支精干高效的項目管理組織,是確保工程項目順利實施的主要措施之一。
1.3 管理的復雜性。工程項目管理是對項目發展周期全過程的管理,跨越了從項目選擇、論證、決策,到項目設計、招標投標、建筑安裝,一直到項目運營后和評價,跨度大、時間長。
現代工程項目本身技術和內容就十分復雜,而工程項目管理的內容又包括質量、進度和投資(或成本)控制,包括項目組織的建立與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多個方面,因此是一個綜合的、復雜的管理。
工程建設項目的一次性和固定性,使得工程建設項目設計單一,不能像一般的工業產品成批生產(建設),工程施工受氣候、水文、地質等因素影響大,因而管理復雜。
1.4 管理的科學性。工程項目管理以系統理論作為管理的理論基礎,并且認為項目管理系統是開放的系統,為實現系統目標,應對系統運行進行動態的調整控制。建立了現代化的、科學的項目管理組織。根據系統理論的統一性、整體性原則,依據現代組織理論建立起的項目管理組織,能夠合理確定組織功能和目標,有效組織協調系統內部和外部的各種關系,提高管理效率,確保項目目標實現。
2 工程管理智能化構建
2.1 組織保證制度的建立
2.1.1 實現目標管理,進行目標分解,從項目的各部門到班組,層層落實,按工程及分部分項工程落實到責任人,明確責任,制定措施,以精心操作的工序質量來保證質量目標的實現。
2.1.2 制定各分部分項工程的質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饋系統,定期開展質量統計分析,掌握質量動態,全面控制各分項工程質量。
2.1.3 采取各種不同的途徑,用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觀點和方法,使全體職工樹立起“質量第一、為用戶服務”的思想,以員工的工作質量保證工程的產品質量。
2.1.4 優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作好每道工序的質量標準和施工技術交底工作,搞好圖紙審查和技術培訓工作;嚴格控制進場原材的質量,嚴禁不合格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合理配備施工機械,搞好維修保養工作,使機械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采用質量預控法,把質量管理的事后檢查轉變為事前控制工序及各項因素,達到“預控為主”的目標。
2.2 物資質量保證體系
2.2.1 供應商確定,須在確定合格的材料供應商或有信譽的廠家中采購。
2.2.2 材料供應商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能力提供本機電安裝工程所需某種材料或設備的全部型號規格與數量,以確保本機電安裝工程所用設備材料的一致性。
2.2.3 物資檢驗,應根據國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規定及標準、規范、合同要求,對物資進行抽樣檢驗和試驗,并做好檢驗記錄。
2.2.4 設備材料進場,應及時對其進行驗收,驗收工作由物資采購部經理組織質檢員、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并應邀請監理工程師參加。
2.3 施工中的管理制度
2.3.1 技術交底制度。堅持以技術進步來保證施工質量的原則,技術部門編制有針對性的施工組織設計或方案,積極采用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針對特殊工序要編制有針對性的作業指導書。每個工種、每道工序施工前組織進行各級技術交底,包括項目專業負責人對工長的技術交底、工長對班組長的技術交底、班組長對作業班組的技術交底,各級交底以書面進行。
2.3.2 材料進場檢驗制度。本工程各類材料需具有出廠合格證,并根據國家規范要求分批量進行抽檢,抽檢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準使用。
2.3.3 樣板引路制度。施工操作注重工序的優化、工藝的改進和工序的標準化操作。每個分項工程或工種特別是量大面廣的分項工程在開始大面積操作前做出示范樣板,統一操作要求,明確質量目標。
2.3.4 過程三檢制度。實行并堅持自檢、互檢、交接檢制度,自檢要做好文字記錄。隱蔽工程由項目總工組織工長、質量檢查員、班組長檢查,并做出較詳細的文字記錄。
3 文明施工與環境保護
3.1 文明施工方面
3.1.1 文明施工責任區制度。建立現場文明施工責任區制度,根據不同部門、不同作業層的具體工作將整個施工現場劃分為若干個責任區,實行掛牌制,使各自分管的責任區達到文明施工的各項要求,項目定期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使施工現場保持整潔。
3.1.2 工完場清制度。認真執行工完場清制度,每一道工序完成以后,必須按要求對施工中造成的污染進行認真的清理,前后工序必須辦理文明施工交接手續。
3.1.3 文明施工檢查制度。項目每周對施工現場作一次全面的文明施工檢查,檢查內容為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執行情況,檢查依據《建設部建筑施工安全檢查評分標準》、《建設工程施工安全條例》等。檢查采用評分的方法,實行百分制記分,獎優懲劣。
3.2 環境保護方面
3.2.1 廢水排放根據排水管網的布置和最大允許流量,選擇合適的排放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3.2.2 在開工前完成現場排水和廢水處理設施建設,做到現場無積水,排水不外溢,無堵塞,水質達標。
3.2.3 現場油漆、油料的儲存、使用、保管由專人負責,防止污染。
3.2.4 對易產生粉塵、揚塵的作業面,制定灑水降塵制度,保持適當濕度。
3.2.5 盡量減少噪聲及有害光源對環境的影響,施工中采用低噪聲的工藝和方法,對電焊光弧采取隔離措施。
3.2.6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嚴禁在中午和夜間進行產生噪聲的作業,控制電動工具使用次數。
3.2.7 嚴禁在施工現場焚燒任何廢棄物和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煙塵、臭氣的物質。
關鍵詞:塑料,擠出成型設備,水平分析
1. 我國塑料擠出成型機及輔機的發展現狀與技術水平分析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的塑料工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尤其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得到高速發展,已初步形成了部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從產量上己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塑料機械行業是為塑料工業提供技術裝備的行業,強勁的市場需求促進塑料機械工業的發展。免費論文。以2000年為例,我國塑料機械工業總產值為85.28億元,進口設備耗費外匯l3l5億美元,超過國內塑機總產值。其中擠出機組產量7784臺,同向平行雙螺桿擠出機844臺、異向平行及錐形雙螺桿擠出機1255臺,擠出機組進口1817臺,耗資1.16億美元,出口1625臺,創匯0.15億美元,產品的總體技術水平相當于先進國家的八十年代水平。當然也不乏一批具備九十年代乃至當今國際領先水平的產品,但一些專用性強的高新技術產品還需依賴進口。
在我國塑料加工業中,幾乎1/3~1/2的塑料制品是通過擠出成型來完成。作為塑機的第二大類產品,擠出成型機組的產量和銷售額約占塑料機械的20~25%,其生產廠家分布在機械、輕工、化工、石化、建材、軍工等行業,在地域上多集中在塑料加工業發達地區,如江浙、遼寧、山東、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由于企業在控制水平、效率、精度、可靠性和成套性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專業水平和產品技術含量低,決定了產品的附加值低,從而使企業的整體效益不高,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
2. 常規單螺桿擠出機組現狀和技術水平分析
在常規單螺桿擠出機組的性能方面,我國己能生產螺桿直徑為12-250mm多種規格、門類齊全的擠出機組,長徑比大多在25-30范圍。一些新型的混煉元件如分離型、屏障型、分流型、變流道型以及流速位置變換型等混煉元件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螺桿最高轉速:直徑150-200的大型擠出機加工烯烴類物料時為50-75r/min,加工PVC等熱敏性物料時為5-42r/min,直徑30以下的小型機器加工烯烴類物料時為l60-200r/min,加工PVC等熱敏性物料時為18-l20r/min,北京化工大學研制成功的l2mm手提式單螺桿排氣擠出機為1200r/min。而國外單螺桿擠出機螺桿直徑最小6mm,最大為700mm,最大長徑比達60。
由于常規單螺桿擠出機與其它擠出機相比,具有結構簡單、堅固耐用、維修方便、價格低廉、操作容易等特點。在我國相當長時間內仍有很大市場,因此如何使常規單螺桿擠出機優質、高效、多功能化,仍然是我國塑機研究工作者的艱巨任務。
3. 擠出成型裝備發展趨勢與對策
擠出成型裝備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⑴ 高速、高產化
長期以來,作為擠出成型裝備主要性能指標的“高速、高產”,一直是擠出成型機發展的主要方向,高的產出與價格比不僅是企業家最為關心的,也是科技工作者夢寐以求的目標。以直徑為90mm單螺桿擠出機為例,從1961年它的的產量為90kg/h,到1995年提高到600kg/h,34年間產量整整翻了6.7倍。WP公司生產的ZSK MC型同向平行雙螺桿擠出機從1995年到2001年的ZSK MV型,六年間螺桿轉速從600r/min提高到l800r/min,產量相應提高了2.5倍。
⑵ 高效、多功能化
擠出機的高效性能主要體現在高產出、低能耗、低制造成本方面。在功能方面,螺桿擠出機已不僅僅用于高分子材料的擠出成型和混煉加工,它的用途己拓寬到食品、飼料、電碳、電極、火炸藥、建材、包裝、紙漿、陶瓷等領域。此外,將混煉造粒與擠出成型工序合二為一的“一步法擠出工藝”,也值得引起重視。“一步法擠出成型工藝”在縮短工藝流程,節省能耗,減少設備投資和占地面積,減少操作人員等方面比傳統的兩步法工藝具有明顯地優勢。
⑶ 大型化和精密化
在擠出成型裝備中,一般中、小型的通用機器我國均能生產。2000年我國擠出機的地產量已達7784臺,其中同向平雙844臺,異向平雙及錐雙1255臺,在進口1817臺擠出成型機中絕大部分是大型的、精密的機器。因為實現擠出成型設備的大型化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這在大型雙螺桿造粒機組、吹膜機組、管材擠出機組等方面優勢更為明顯。重點發展為國家重點建設服務的重大技術裝備,大型乙烯工程配套的三大關鍵設備之一,大型擠壓造粒機組長期一直依靠進口,因此必須加快國產化進程,滿足石化工業發展需要。而精密化可以提高產品的含金量,如多層共擠復合薄膜等均需要精密擠出,而作為實現精密擠出的重要手段――熔體齒輪泵必須加大力度進行開發研究。
⑷ 模塊化和專業化
實行擠出成型裝備生產的“模塊化”、“專業化”己是大勢所趨。“模塊化”生產可以適應不同用戶的特殊要求,縮短新產品的研發周期,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專業化”生產可以將擠出成型裝備的各個系統模塊部件安排定點生產甚至進行全球采購,這對保證整機質量、降低成本、加速資金周轉是有利的。在我國,擠出機的螺桿、料筒、減速器、加熱冷卻系統、系統、上加料系統、控制系統均有定點工廠專業生產,這無疑是正確的。
⑸ 智能化和網絡化
發達國家的擠出機己普遍采用現代電子和計算機控制技術,操作臺設有熒光屏監測,對整個擠出過程的工藝參數如熔體壓力及溫度,各段機身溫度,主螺桿和喂料螺桿轉速、喂料量,各種原料的配比,電機的電流電壓等參數進行在線檢測,并采用微機閉環控制。有的公司己采用網上遠程演播、監測、診斷和控制,對擠出成型生產線進行網絡控制。這對保證工藝條件的穩定,提高產品的精度是極為有利的。
4. 對我國塑料擠出成型裝備開發研究的幾點建議
⑴ 新型擠出混煉技術與裝備的開發
目前國際上用于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的新型混煉裝備機種主要有三大類,即同向平行雙螺軒擠出機、往復移動式螺桿混煉機和串聯式磨盤擠出機。其中中小型同向平行雙螺軒擠出機國內己能生產,但萬噸級大型混煉擠壓造粒機組全部依靠進口。往復移動式螺桿、混煉機和串聯式磨盤擠出機是制取高填充、高附加值高聚物合金的必要裝置,在國內,它們的研制剛剛處于樣機階段,規格不多,品種不全,市場幾乎全部為國外廠家壟斷。
⑵ 大口徑管材擠出的異向平行雙螺桿擠出機組、鋼塑復合管材擠出機組和500mm以上大型雙壁波紋管擠出成型機組以及特種塑料管材專用擠出機組的開發研究。免費論文。
⑶ 復合擠出成型技術和裝備的開發研究
最近,多層共擠的超寬土工膜、包裝用拉伸拉幅平膜、建筑用復合瓦楞板、芯層發泡板材和管材的市場需求量很大,與此相關的成型技術和裝備的開發研究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⑷ 廢棄塑料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技術裝備開發研究
塑料產品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白色污染”,己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加強廢棄塑料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的研究工作,對那些回收困難或再生利用耗費過大的塑料產品應制成具有降解功能。
⑸ 對常規塑料加工設備進行更新換代、提高產量、效率和自控水平的研究。免費論文。
目前國外塑料異型材的擠出速度為4-8m/min,雙向拉伸膜牽引速度為450m/min,而國內相應的速度則僅為1.5-2.5m/min和l20m/min。對現有設備進行更新換代的改造,投資少,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⑹ 加強CAD/CAE/CAM技術在塑料工業中的應用研究
該研究可使橡塑機械的設計從費時、費錢的經驗設計,試車修改的模式提高到準確、快速、高精度的現代化水平,從而使我國的擠出成型裝備制造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勝。
⑺ 在線檢測及自動控制技術的研究
發達國家的數字、智能控制和激光測試及伺服系統技術已成熟,擠出機組可以實現全線聯機控制,并與在線檢測裝置相連,根據采集和儲存的信號實現反饋控制,保證了工藝條件的穩定,提高了產品的精度。此外電器元件的可靠性研究也不容忽視,國產設備故障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電控系統的可靠性太差。
⑻ 積極發展高效、節能、環保型擠出成型裝置,限制發展生產能力過剩的長線產品,淘汰耗能、耗材高和污染環境嚴重的產品。以天然植物纖維和廢棄塑料為主要原料的木塑復合制品擠出技術與裝備的研究應予以足夠重視,在PS、PE擠出發泡生產中限制使用氟利昂的設備,淘汰超薄型(小于0.015mm)塑料袋生產設備,鼓勵發展廢棄塑料回收處理和再利用以及降解塑料加工擠出裝備的開發研究。
(1)實習時間:
(2)實習地點:
(3)實習性質:畢業實習
二、實習單位簡介
xx公司(elec-tech international co., ltd)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專業從事智能化家用電器產品開發、設計、制造和銷售的企業。公司的產品全部銷往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是珠海市最重要的出口創匯企業之一。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智能型家用品供應商”。
三、實習環境
實習期間,我在實習工廠的注塑車間(部門)工作,注塑部門主要從事于在生產第一線生產并簡單加工產品。我被安排在該部門的一個小組工作,該部門有經理1名,主管1名,拉長2名。車間的各個生產小組有組長1名,技術員1名,加料員1名。每個生產小組有生產員工10多名左右。
四、實習過程
(1)了解過程
起初,剛進入車間的時候,車間里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
(2)摸索過程
對車間里的環境有所了解熟悉后,開始有些緊張的心開始慢慢平靜下來,工作期間每天按時到廠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點等待小組組長集合員工開會強調工作中的有關事項,同時給我們分配工作任……
(3)實際操作
經過一段時間開機生產、加工包裝產品的學習,我對車間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的整個流程已有了一個較詳細的了解與熟悉。對有些常加工的產品也比較熟悉了,對不良產品的識別力也有所提高了,生產、加工產品的效率也在不斷提高。上班期間,聽從小組長的安排,接受小組長分配的工作任務,在自己的工作區認真地進行作業。……
五、實習期工作總結和收獲 實習期間,我對實習工廠的注塑車間(部門)生產、加工包裝產品的整個操作流程有了一個較完整的了解和熟悉。……
六、致謝
感謝xx公司珠海制造中心給了我這樣一個實習的機會,能讓我到社會上接觸學校書本知識外的東西,也讓我增長了見識開拓眼界。……
畢業生實習報告范文:
文章《大學生實習報告》
畢業實習心得體會(最新范文)
個人情況:本人xx年至xx年年就讀于山東南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在校期間曾任班長,團支書等職,并多次被評為優秀班干部和三好學生.xx年12月至今,實習并就職于昆山中發六和機械有限公司.實習期間任生產技術,現任生產技術擔當.主要負責本公司和設備維護與管理,新產品的投產準備工作和產品品質問題的分析與解決.
公司規模:本公司位于江蘇昆山出口加工區.公司成立于xx年9月.占地23750平方米.從業人員約400人.本公司是由日本中央發條株式會社(80%)和昆山六三機械工業有限公司(20%)共同投資900萬usd興辦.本公司主要產品為汽車用控制線纜:包括門鎖線纜,開啟線纜,窗戶控制器線纜,停車制動器線纜.本公司生產線主要分dl線(短線)和openner線(長線).dl線又分open線和lock線.公司已由最初的1條dl線(包括1條open線和1條lock線),發展到今天的4條dl線和2條openner線.二期工程正在籌建中.
工作業績:本人從事工作以來,除了日常設備維護與管理,保證生產線的正常運行外,主要負責了第三、四條dl線和openner2線的投產準備工作(主要是設備的安裝與調試,投產新產品的試生產)并分別于xx年6月和12月順利投產.
工作心得:本人從開始工作到現在已有一年半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學到了許多,也悟到了許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不但有良好的工作態度,而且要有很好的表現力.中國有句俗語:踏踏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在今天,只是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做事是不夠的,你還要學會適時地,恰當地表現自己.讓老板知道你做了什么,讓老板知道你的存在是必要的!這樣你才有發展的的可能,別人才會認可你,承認你!
2.團結協作,善于溝通.團結協作指的是部門內部.你這個部門肯定不止你一個人,作為部門擔當,你若想把本部門的事做的出色,那你必須把部門成員團結起來,發揮集體的力量,那樣才能事半功倍!善于溝通是指部門之間.任何一個公司都是由眾多部門組成的.部門之間的溝通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像我們公司,工場包括制造課,生產技術課,質量課和生管課.我們生技課是為制造課提供技術指導和設備維護的服務的;我們做的初品(試生產品)又要經過質量課檢驗合格后才能量產;生管發行新產品看板時又要委托我們先做初品等等.和任何一個部門溝通不好都會遇到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團結、溝通是非常必要的!總之,用知識武裝起自己來,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你才能成功! 3.扎實的專業知識是你提高工作水平的堅實基礎.在學校學習專業知識時,可能感覺枯燥無味,但當你工作以后,你才會發現專業知識是多么的重要.如我學的機電一體化.機械原理,機械制圖,電氣知識這些是必須知道的,因為在日常工作中要處處用到.但我要想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工作質量,這些知識只是知道是遠遠不行的,而是要精通.做為生產技術,在我們公司來說就是設備方面的權威,若沒有扎實的機械知識,在這方面你怎能服人那?遇到設備問題怎能快速有效的解決呢?
4.學好一門外語是你增加工資的資本.學我們機電這一行的,也就是理科生,不注重外語的學習,只要是考試能通過就可以了,而沒有想到在以后的工作中會用到.你在一外資企業工作,不會一門外語是行不通的,不會外語,你就無法和老板交流,溝通.你只能悶著頭的干(和一個啞巴沒有什么區別).干了什么?干的怎么樣?老板根本不知道,那他怎么認可你呢?你在這個公司又怎么發展那?
在電子商務中,一些電子出版物、物品等可以通過網絡以電子的方式直接到達購買者手中,但絕大多數商品仍要通過其他各種方式完成從供應商到購買者的物流過程。
在廣義的電子商務定義中,電子化的對象是整個的交易過程,不僅包括信息流、商流、資金流,而且還包括物流。
1.1現代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電子商務的定義,時至今日也沒有最終的標準定論。在這里,我們總結各種電子商務的定義,將其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的定義如下:①IBM對電子商務的定義包括三個部分:企業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網(Extranet)、電子商務(E-Commerce)。②康柏在其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中,是這樣定義電子商務的“電子商務就是引領客戶、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業務操作的流程聯接”。③電子商務是通過電子方式在網絡上實現物資與人員流程的協調,以實現商業交換活動的過程。④電子商務是一種商務活動的新形式,它通過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商品和服務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動的全過程無紙化,并達到高效率、低成本、數字化、網絡化、全球化等目的。
有些專家在定義電子商務時,就注意將國外的定義與中國的現狀相結合,擴大了美國原始電子商務定義的范圍,提出了包括物流電子化過程的第二類電子商務概念:①電子商務是實施整個貿易活動的電子化。②電子商務是一組電子工具在商務活動中的應用。③電子商務是電子化的購物市場。④電子商務是從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個環節實現電子化、自動化。
1.2現代物流是電子商務概念模型的基本要素電子商務概念模型是對現實世界中電子商務活動的一般抽象描述,它由電子商務實體、電子市場、交易事務和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構成。
在電子商務概念模型中,電子商務實體是指能夠從事電子商務的客觀對象,它可以是企業、政府機構和個人等。電子市場是指電子商務實體從事商品和服務交換的場所,它由各種各樣的商務活動參與者,利用各種通信裝置,通過網絡聯接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電子商務中的任何一筆交易,都包含著幾種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以上的三種流的處理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網絡通信設備實現。物流,作為四流中最為特殊的一種,是指物質實體(商品或服務)的流動過程,具體指運輸、儲存、配送、裝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種活動。
1.3現代物流是實現電子商務的保證
1.3.1物流保障生產所謂的生產物流,以實現生產的流動性;部分余料、可重復利用的物資的回收,就需要所謂的回收物流;廢棄物的處理則需要廢棄物物流。合理化、現代化的物流,通過降低費用從而降低成本、優化庫存結構、減少資金占壓、縮短生產周期,保障了現代化生產的高效進行。
1.3.2物流服務于商流在商流活動中,商品所有權在購銷合同簽定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轉移到需方,而商品實體并沒有因此而移動。1.3.3物流是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證物流是電子商務中實現以“以顧客為中心”理念的最終保證,我們必須摒棄原有的“重信息流、商流和資金流的電子化,而忽視物流電子化”的觀念,大力發展現代化物流,以進一步推廣電子商務。
2電子商務物流的特點
2.1電子商務流關系的演變與發展①“以物易物”階段;②“一手交錢,一手交貨”;③物流和資金流開始分離,多種交易方式的產生與發展;④電子商務階段。
2.2電子商務下現代物流的特點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給全球物流帶來了新的發展,使物流具備了一系列新特點。
2.2.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
2.2.2自動化自動化的基礎是信息化,自動化的核心是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的外在表現是無人化,自動化的效果是省力化。
2.2.3網絡化物流領域網絡化的基礎也是信息化。
2.2.4智能化這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大量的運籌和決策。
2.2.5柔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適應生產、流通與消費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物流模式。
2.2.6集成化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系統,在物流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商品包裝的標準化,物流運作模式向社會化、共同化的方向發展,在數據與功能、技術與設備、人員和組織等各個層次上都在向集成化的方向發展。
3電子商務物流業的發展趨勢
現代物流行業需要成為能完整提供物流機能服務,以及運輸配送、倉儲保管、分裝包裝、流通加工、等以收取報償的行業。主要包括倉儲企業、運輸企業、裝卸搬運、配送企業、流通加工業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務水平,已成為電子商務下的物流企業追求的目標。
3.1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方向:多功能化在電子商務時代,物流發展到集約化階段,一體化的配送中心不單單提供倉儲和運輸服務,還必須開展配貨、配送和各種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務項目,也可按客戶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務。
3.2現代物流企業的追求目標:一流的服務如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便成了物流企業管理的中心課題。應該看到,配送中心離客戶最近,聯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過它送到客戶手中。
3.3現代物流業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在電子商務時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務,物流系統必須要有良好的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良好的信息系統能提供極好的信息服務,以贏得客戶的信賴。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由于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趨勢,當前的物流業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體化發展。
3.4現代物流企業競爭的趨勢:全球化全球化戰略的趨勢,使物流企業和生產企業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社會大分工。物流企業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從事物流服務。物流企業的滿足需求系統比原來更進一步了。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