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警示教育發言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體驗式教學是教育者依據課程標準中教育目標和受教育對象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個體經歷創設相關的情景,營造一種具體的教育環境,目的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感悟知識的概念和含義。體驗式教學是通過反思體驗和體驗內化形成個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品質特點和圖示建構,在反復的體驗中積淀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為和養成道德習慣。體驗是設身處地參與進去,使自己親身經歷,在各種體驗中感受自己的存在,修正自己的行為習慣和思維定式,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要回歸生活,親自參與,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內化,提高思想認識,促進道德行為的成長。體驗就是親歷過程、經歷感受,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提高道德品質,掌握技能。
一、法治精神含義的理解
法治精神是法治國家建設的核心理念,是檢驗國家法治程度的指標。尤其我國現在大力提倡依法治國,在公民心中種下法治的理念尤為重要。公民具有法治精神是法治國家的基本素養,沒有法治精神就不可能有法治社會。高中學生畢業后要進入大學學習,然后就要走入社會參與祖國的建設。在整個人生的成長階段,都生活在法治社會的環境中,從高中階段甚至是從小學就開始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精神尤為重要。高中生活是一個人人生旅程的重要一環,關鍵階段要進行關鍵的教育,所以高中教師的政治教育還應該保持育人、樹人的強烈觀念。
二、培養法治精神的意義
高中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法治精神也是這個時期要形成的主要道德素養。目前,我國高中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還存在一些問題,然,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是因為學校教育跟不上,其中社會因素和家庭因素也都在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影響著學生法治意識的形成和法治精神的存在。在高中政治教育中,因為舊有的教育模式因素,法治精神的教育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讓學生形成法治精神就會自覺成為法律的捍衛者,會成為法治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對構建法治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值得我們認真對待和探討。
三、法治精神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個人的成長與環境有關,對于一個高中學生而言,他們的成長有三個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這三個環境對學生的成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環境造就人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那么高中教育培育法治精神,早已成為教學工作的重點。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依然看到一部分教師的法治意識很薄弱,他們的薄弱意識,勢必影響他們的法治教學質量。教育部早已提出要依法治校的理念,但是在一些學校的管理者心中,法治意識淡漠,缺少法律精神,在日常教學工作的管理中表現出了法治意識不強,松散的校園環境和缺乏法治精神的校園文化,都影響著學生法治精神的建構和形成。學生輕視法律知識的掌握、教師輕視法律知識的教學,長此以往,學生的法治精神就會薄弱和淡漠。加之社會環境的大背景,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導致高中生的法治精神淡漠,社會及家庭都過分重視經濟發展,很少有憂患意識,更不用說具體的法治精神的塑造。今年,香港出現了學生警察團,這是個很大的創新和突破,值得我們去借鑒。高中階段的素質教育應和社會接軌,和中小學銜接起來。這樣,才能使教育形成系列化和體系化,形成具有實效性和高效性的教學局面。
四、體驗式教學在貫徹法治精神中的應用
實施體驗式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一種近似于真實的環境中建構知識體系、形成知識概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進行體驗式法治精神教育,首先要有情境,情境的來源就是模擬一些具體的事件和場景,設計一些環節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進行角色模擬的體驗式教學。
1.角色扮演的體驗式教學
校園也是一個小社會,在這里具有很多的法治知識和治安內容,尤其是目前校園犯罪和校園暴力都是熱點問題,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所以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樹立和形成法治精神,要讓學生了解這些現實,然后擇取最為典型的案例內容設計情景劇,讓學生在劇中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在角色中體驗知識和觀點。這種形式建構起來的知識體系最為印象鮮明。學生根據不同的案例內容,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角色中體會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這樣進行的學習效果會超乎尋常。
比如,關于法律救助的這部分內容,首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法律救助、法律救助的對象、法律救助的形式、法律救助的手段。其次,教師設計一個需要法律救助的案例,讓學生在模擬的情景劇中扮演角色,在充分的角色體驗中,獲得相關的法律知識,建構起法治精神。
2.模擬法庭進行法律道德的體驗
關鍵詞:高職高專;英語;情景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14-0092-02
一、情景教學法簡介
所謂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有情緒色彩的、生動的具體場景,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獲取知識的方法。情景教學強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感知語言,并在交流中學習語言各要素,和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情景教學法因其逼真的教學場景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學習,在這一點上,情境教學符合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要求。因此,在高職高專目前的英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頗受師生的歡迎。情景教學法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1.情景導入。情景導入是教師通過展示實物、圖片、情景等手段讓學生接觸新的語言材料從而形成新的語言概念。作為語言學習的輸入初期,情景教學法中教師主要是幫助學生感知新的詞匯和句型,了解英語的基本情景內容,為下一步進行聽力練習和口語對話等語言實踐活動做初步的心理和語言準備。
2.情景操練。在學生感知了新的詞匯和句型之后,鞏固和操練成為學生對新的語言材料的重要任務,進而為形成新的語言知識做準備。情景操練是教師設定語言情景,讓學生在這一情景中自主設計并編排操練。這種操練是機械性或替代性練習,以理解和掌握新的語言材料和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引導和輔助學生的作用。這是語言學習的半輸入或半輸出期。
3.情景運用。英語的運用與交流是一個非常靈活和善變的操作。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景, 引導學生在一定的語言情景中運用角色扮演等多種表演形式來形成對新語言材料的活用和英語交際能力的發展期。這是語言的輸出期。
二、高職學生的特點
一般來說,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運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偏低。學生在課堂上聽不懂,不愿說,下課后不練習,久而久之更聽不懂,也更加不愿說,這樣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高職英語課堂上學習氛圍沉悶,學生沒有學習興趣。
就筆者所教的這幾屆學生來看,部分學生一開始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對英語在日后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十分清楚。但是,由于初高中英語的基礎沒有夯實,導致到了大學課堂聽不懂教師所講授的知識,以致逐漸地和其他學生在英語成績上拉開了差距,自信心也慢慢消失,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部分學生由于英語基礎較好,認為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太過簡單,于是開始在課堂上自學一些自認為對自己英語有提高的東西。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不成系統,也容易對英語學習有一種迷失感。
三、高職高專英語情景教學法應用實例
筆者選定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2011級工程造價八班學生作為情景教學法實驗的對象。該班學生50人左右,英語程度差異較大。筆者所選擇的課文是《創新英語教程》第一冊第一課,London Underground《倫敦地鐵》。希望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掌握搭乘地鐵的口語表達,并聯系重慶本地實際,設計出一條搭乘重慶地鐵旅游的線路,能用英語進行描述。如何在40分鐘的課程里讓學生充分地開口是本課的難點。
上課伊始,首先通過PPT向學生展示了幾幅由于天氣、交通管制等因素導致堵車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說出“搭乘地鐵可以避免堵車”這一含義。接著向學生展示自己學校和火車站、飛機場、碼頭的圖片,目的是要學生說出開學時各自從家里來學校報到的情景。這一個情景設置,主要是從學生本身的實際出發,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入本課的主題underground。然后,向學生展示了重慶的地鐵總圖,并針對地鐵圖上的站點詢問如何又一站到另一站,需要搭乘幾號線,在幾號線換乘,在幾號線哪一個站下車等等。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在PPT上展示本課需要掌握的句型,分別為“你能在……站乘坐……號線”(you can take line ...at...station)“你最好先乘坐……號線,再在……站轉乘……號線”(you’d better take line...first ,then trasfer line...at ...station)“你可以在……站下車”(you can get off at ...station)。教師提問,學生根據地鐵圖回答從而練習以上句型。這部分的練習類似于機械的替換練習,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這幾個句型的印象,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
在學生熟悉句型之后,教師將學生分為四個大組,每組分發一份中英文版重慶地圖,給學生布置任務如下:假如你要接待一名從美國來的朋友,他希望通過乘坐地鐵了解重慶的美食,你會給他設計怎樣的旅游線路呢?乘坐地鐵可以到達的重慶美食站點包括磁器口、解放碑、南坪等,教師設置這一情景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通過本課學習的句型組織一段完整的對話。學生通過小組練習,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地圖)和所學的句型,能夠完成這一情景交際。比如,學生設計這位美國來的朋友要去解放碑吃重慶的特色小吃串串,就可以設計如下線路:從大學城出發,乘坐1號線,在小什字下車,解放碑就在車站的旁邊。(you can take line 1 at the Daxuecheng staion,then get off at Xiao shizi station,Jiefangbei is close to the station.)
事實證明,學生在課堂里充分進入教師所設定的情景,全班學生都參與課堂活動中。一方面達到練習句型的目的,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情景教學法教學效果分析
1.英語學業成績的變化。學期末對該班學生的英語成績進行統計反映出, 該班的成績明顯高于其他未使用情景教學法的班級。在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的過級率也高于同年級其他班。
2.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的變化。情景教學法在該班實施之后,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明顯提高。主要表現在學生在英語學習積極性、 態度、 學習習慣及創造性等方面明顯優于以前;英語學習更加主動,能更快調整學習方法,改變學習習慣。這就證明,情景教學法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發展有明顯促進作用,尤其能幫助成績中下等的學生學會運用英語學習策略,以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3.教師自主專業化發展的意識和能力的變化。在情景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 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尤其是教學方法的運用也得到同步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獲得了質的飛躍,教育理念得到不斷更新;在課程設計、教案撰寫、與學生溝通、課堂掌控、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向研究探索型教師作出過渡。
五、討論與反思
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方案時,必須認真考慮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如何讓學生融入情景。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調整教學計劃與方法,以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當然,情景教學并非適用于所有課型。語言學習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對某些知識點的講解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盲目地使用情景教學,則有可能陷入華而不實的漩渦。另外,情境教學對教師的業務水平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師對情景教學法的理解與課堂運用方面。什么課型適用于情景教學法,何時需要運用情景教學法,學生的反饋如何,等等,都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
中文摘要:本文在實驗的基礎上,對使用電腦多媒體手段進行法律診所教育的意義和方法進行了探索,指出了我國法律專業大學生在思維和能力訓練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尤其是指出了法律專業學生“‘文獻檢索能力嚴重缺乏’是法律實踐能力不足的關鍵”的觀點,對于法學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參照意義
關鍵詞:法律診所教育 實驗報告
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我在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分院法律專業一年級《法理學》期中考查時,將“INTEL未來教育項目”和 “法學診所教育”模式結合起來, 以“權利和義務的相互關系”為主題,進行了一次“多媒體情景下的法學診所教育”實驗,現將實驗過程和有關體會報告如下,敬請批評指正。
一、實驗準備階段:其次,主持教師分別模擬“學生”和“教師”兩種身份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見教師演示文稿)進行換位思考,切身體驗學生心態;二、實驗實施過程: 11月3日到11月8日,學生開始選題和進行文獻搜索。
11月8日,在海華分院電腦教室,教師進行“網絡文獻搜索實驗演示”,設定的搜索主題為“自由權”,要求使用Google搜索引擎進行文獻搜索,學生和教師每人一臺電腦同步進行網絡文獻搜索,以“學生搜索到的文獻和教師搜索到的文獻是否保持一致”作為學生搜索結果是否合格的標準。實驗結果:在一個班級的80余名學員中,達到合格的學員數為零!原因為:教師鍵入的關鍵詞是“論自由”,而學生鍵入的關鍵詞都是“自由權”或者“自由”。根據此種“診斷”,教師立即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出全體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是“關鍵詞確定錯誤”,并講授如何思考關鍵詞和如何進行高級搜索。
11月3日到11月底,學生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并且互相交流,互相評價。教師利用課余時間根據學生要求進行具體的“診斷后的對癥教學”。例如,某小組的題目為“家長可以跟蹤孩子嗎?”學生只是簡單堆砌了案例、圖表和相關法規作為素材,并且結論和作為觀點論據的素材之間沒有邏輯關系。教師便立即“對癥下藥”,就“法律問題和法律結論之間的法學邏輯關系是什么?”向學生進行具體講解輔導,使學生很直觀的得到了所需要的思路和知識,明白了如何取舍素材和強化論據和論點間的邏輯聯系,從而達到了訓練法律思維方法的教學效果。
三、實驗總結階段:12月8日到9日,學生進行多媒體文稿演示講解,就講解部分由教師進行講評,指出問題,講授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后,教師對學生講演部分打分,加上學生互評成績,以確定該小組最后成績(也是每個小組成員的平時考查成績)。
四、講評階段發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通過講評,發現在大學法律專業一年級新生中,存在如下比較普遍的問題:
首先,對社會現象和社會關系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認識,更難以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例如,大部分同學都只是簡單的根據教師《課題指南》中列舉的具體課題設計自己的課題,而不會從生動具體的社會現實中發現具有法理學探討價值的事例。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方法是中學教育體制和教育方法的改革。
其次,社會科學知識比較貧乏,自主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差,大部分人只能夠被動的重復教材知識和簡單抄襲他人觀點,缺乏自主批判精神。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長期處于家長和中小學教育“包辦代替”的不良教育方式所致。解決方法是加強實踐教學,閱讀與課程有關的參考書目,開拓知識視野,強化批判現實精神的灌輸和教育,解決學生知識貧乏現象的進一步加劇。
第三,簡單堆砌素材,不會對搜索到的材料進行綜合分析和運用,挖掘材料中具有研究價值的部分并得出合理的結論。例如,很多同學在演示文稿中都仿照教師的演示文稿使用了和課題有關的數據和表格,但是卻無法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并且得出結論。解決方法是加強方法論教育,訓練思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第四,只會演繹不會歸納,反向思維能力不足。例如,有些同學在課件中只會被動的按照傳統的“定義——特征——法條——案例
——結論”模式組織課件。這是傳統的灌輸教育方式所造成的,解決方法是加強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大力開展診所式教學活動,教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發現社會現象和問題,再聯系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同時修正自己對知識和原理的錯誤理解。
第五、只見文字,少見圖片、表格和其他表現手段。其原因在于形象化思維能力缺乏,同時檢索能力嚴重不足也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原因。解決方法是強化啟發式教學方法,引進現代西方教學理念,比如詮釋式和案例式教學,組織讀書會和文學沙龍等有益開拓頭腦的課余活動。
最后,跑題現象時有發生,所演示的課件和教師要求的題目相去甚遠。例如,在《課題指南》中,教師要求學生以“假如失去繼承權”為題目,探討法理學意義上的權利和義務的相互關系,結果幾乎所有以此為題的小組都在其演示文稿中都集合了關于如何放棄繼承權的法律規定以及如何進行放棄繼承權公證等民事法律知識,使法理學課題被錯誤理解為繼承法課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學習底子薄和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所致,對此,只能依靠端正學習態度,勤奮學習和一定的課堂紀律要求來解決。
五、我的體會:
在本次實驗中,我除每班占用大約四個教學課時進行“課堂調查”“課題指南” “網絡文獻搜索實驗演示”和“多媒體文稿演示講評”外,其余工作均在課余時間進行,同時也正常完成了法理學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全部教學內容,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見學生體會),更主要的是“診斷”出了法律專業大學新生在專業課學習方面的一些“病灶”,便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教學。同時,我個人也有如下幾點教學體會:(二)、事先要對學生進行課堂調查,事后要進行反饋調查。
(三)、培養學生文獻搜索的能力至關重要。我國法律專業大學生“動手”能力不足的首要問題是:遇到案例不會查找和搜索相應的法律法規。在本次實驗中,教師進行“網絡文獻搜索實驗演示”是一種創造性的新型教學方法,對于法律專業的大學生很有價值,可以作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強化在理論和實踐之間進行“頭腦搭橋”的一種教學工具。
(四)、要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牢固的集中在課題問題和課題結論之間,防止學生課堂注意力和興趣的轉移。
六、本報告附件:
1、 課題單元計劃 7、課題單元計劃實施表
2、 課題指南 8、 計算機使用規則
3、 學生分組名單 9、 評價量規(成績表)
4、 學生體會文章
【關鍵詞】發達國家和地區 高等教育 發展 信息化 經驗 啟示
一、發達國家和地區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趨向
2000年美國學校與研究圖書館協會公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教育標準》。自此,美國的信息素養標準從抽象籠統發展為具體可實現的標準。這些標準包含了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專業性的多級指標,各類信息素養標準基本設置了二到三級指標,包括標準大類和評價指標,評價指標又可分為表現指標和成果指標二個級別。標準大類是對信息素養能力的總體要求描述,如: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有效地、有能力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而每個標準大類又細分若干個概括性的表現指標,在表現指標中用明確、清晰、具體的語言對學生表現行為進行描述。
在對國外前20所高職院校信息素養的統計發現,有70%的高職院校設有信息素養教育平臺,60%的學校圖書館提供課程下載,30%的高職院校采用了Blackboard網絡教學系統和信息共享空間,40%的高職院校擁有信息資源評價體系。國外學校的信息素養教育研究都不是采用單一的組織進行,而是廣泛合作的方式。圖書館普遍有相互協作資源共享和嵌入教學的研究和實踐,通過各種教育方法和課程培育學生的信息素質。另外,信息素養教育也不斷地結合新技術,很多國家還建立了國家信息素養論壇。
二、發達國家和地區信息素養教育相關課程設置
筆者將以國外兩所優秀院校開設的信息教育課程來進行剖析,具體如下:
1.加州學校洛杉磯分校的信息素養教育
20世紀末,該校信息素養教育工作小組結合加州高職院校西部高等教育協會等標準,建立信息素養技能三級混合模式,相關措施包括:
(l)對信息素養相關概念達成共識。通過教師工作坊、評價學生習作、討論及成立信息素養咨詢委員會,以達成對信息素養概念的共識,這是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基本前提。
(2)確定信息素養要求。由教育支持服務部和信息素養咨詢委員會、信息技術服務部共同執行,運用學校評價體系、信息通信技術素養評價體系,檢測學生計算機和信息能力。
(3)確定目標。在信息素養咨詢委員會的組織下,該校圖書館員積極與院系教師合作制定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明確信息素養教育包含所有學科的教學內容。信息素養教學內容應當是不斷更新,與時俱進的,因此圖書館員與學科教師之間應保持密切聯系。
(4)教師支持。本信息素養教育計劃專門針對各學院教師制定了教學板塊,這部分主要是由E-learning計劃部和教學創新優質中心制定框架,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科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因此,各學科教師本身具備極高的信息素養能力水平,并且意識到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性,這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水平的基本條件。
(5)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信息素養相關內容的咨詢服務。該校信息素養教育計劃專門建立的信息素養指導框架,由圖書館信息素養工作小組和教學創新優質中心指派特定的圖書館員為學生解答與信息素養相關內容的問題。
2.德克薩斯信息素養教育指南
德克薩斯信息素養教育指南(簡稱TITL)。TITL主要包括概論、選擇、檢索、評價、本館導引五部分:
(1)概論
何謂信息素養?信息可以從各種來源并以各種形式獲得,如電視、印刷本、圖書館數據庫、錄像、Web網站等等。Internet是一種通訊工具和公共信息載體,要成為一個信息專家,需要知道為何、何時以及如何使用信息來源,并且批判性地分析其提供的信息。
(2)選擇
這個環節講授并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包括以下8個項目:①鑒別web上的信息特征;②鑒別圖書館的資源的特征;③鑒別各種不同的信息源;④承認適當的信息來源將改變對自身的依靠;⑤列舉使用期刊索引的理由;⑥區別學術期刊和大眾期刊;⑦承認圖書館館藏文獻是在圖書館樓內和web網站上;⑧在過去的期刊索引里查尋信息。
(3)檢索
檢索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是最具創造性的研究活動之一。選擇最好的信息資源,確定最適當的檢索詞,并成功地把它們組合起來,這是要求學生們掌握的技巧。具體包括以下7個知識點:①列出使用關鍵詞和主題詞的檢索方法;②選擇對Web進行檢索的適當策略;③選擇適當的圖書館數據庫;④為選擇檢索詞確定適當的策略;⑤確定圖書館數據庫中可利用的信息種類;⑥記錄來自某個檢索引擎的可利用的信息;⑦把檢索詞有效地組配起來。
(4)評價
評價,即通過仔細研究和鑒定來決定其意義和價值。為學術研究查尋合適的資源,這需要時間和眼力。要求掌握的內容包括以下7項:①利用索書號查找圖書館里的文獻資料;②確定圖書館里是否有某條引文中出現的某篇文章;③識別各組成部分的含義;④利用公認的標準評價文獻資源;⑤列舉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有效辦法;⑥引文標記方法;⑦識別引文中不同部分的含義。
(5)本館導引
從圖書館的Web站點出發,介紹圖書館大樓的平面布置、可利用的各種文獻資源、提供給讀者的各種服務等,給讀者一個可利用的文獻信息來源的環境。
促進大宣教發揮大效應找文章到更多原創-()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感謝論壇為我們提供了學習、交流、提高的平臺。我發言的題目是:內修防線、外營氛圍,促進“大宣教”發揮“大效應”。
實踐證明,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是反腐倡廉教育工作長期實踐的經驗總結,是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些年,###市紀委、監察局堅持依托“大宣教”格局,努力在求新、求實中拓展反腐倡廉教育的空間。創新教育機制,將“大宣教”格局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了教育責任的落實;創新教育載體,創建了縣一級警示教育基地,創辦了互聯網廉政教育平臺,并創立了廣告街社區教育陣地;創新教育方法,堅持階段性與經常性相結合、更加突出經常性,堅持務虛性與務實性相結合、更加突出務實性,尤其教育主體始終堅持齊抓共管,開展了大量有聲勢、有影響的教育活動,黨員、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機關、社區、農村整體聯動,各個層面、各條戰線的廉潔氛圍逐步濃郁,反腐倡廉“大宣教”初步發揮出了廉潔教育的“大效應”。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賤也。”這句格言充分體現了清廉為官與社會風尚的密切關系。廉潔教育的關鍵在于黨員干部的率先垂范,而基礎則在于全體社會成員廉潔意識的普遍提高。開展面向全社會、面向全體公民的廉潔教育,就是要將清廉純潔的先進文化理念與個人道德修養、職業道德建設、家庭美德建設、社會公德建設結合起來,在全社會營造有助于反腐倡廉的社會風尚。每個公民既是廉潔教育的受眾,也是廉潔教育的主體。推進廉潔教育、營造廉潔氛圍,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建設,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沒有全社會共同參與,反腐倡廉教育則只能成為一種“盆景教育”,一種“視窗教育”。
我們將乘著這次論壇的東風,進一步深化對廉潔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開闊視野、辯證思考,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為牢固抓手,以廉潔文化“六進”為堅強支撐,從加強對黨員干部的廉政教育、加強對全體公民的廉潔教育兩個層面著手,內修拒腐防變防線、外營廉榮腐恥氛圍,使廉潔的理念深入人心,反腐倡廉的社會環境不斷改善。具體做到“三個實現”:
反腐倡廉教育定位實現新提升。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黨全社會的時機已經成熟。我們將充分認識有利條件,搶抓機遇,爭取領導,將面向全民的廉潔教育納入反腐倡廉源頭治理規劃,編制廉潔教育專題規劃、方案、內容,明確目標、方法、步驟,自覺、系統地面向社會整體開展反腐倡廉教育。
反腐倡廉教育資源實現新集聚。一是集聚職能資源。吸納一切有利于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的職能資源,更新工作協調制度和聯席會議制度,集思廣益、相互聯動,形成更強勁的教育合力。二是集聚媒介資源。發展好廉政網的互動平臺,開辟好電視臺的話題專欄,設立好各街區的公益廣告,創作好多形式的廉潔文藝,舉辦好開放式的廣場活動,形成強勁的反腐倡廉教育影響。三是集聚載體資源。傳唱廉政歌曲、演出主題文藝、展覽廉政書畫,廣泛開展廉政文化創建活動,并注重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充分調動受眾的感官,增強廉潔教育效果。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實訓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高等教育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的不同,通過建立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期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由此,我們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學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學,亦不同于教學論,它僅僅是依據教育學、認識論、心理學和教學論原則,在認知活動中充分開發非智力因素,從而實現愉快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
1 高職實訓課程中實施情景教學法的重要性
高職實訓課程是電子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整個電子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在高職實訓課程中,高職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比較薄弱,學習也缺乏靈活性,以往在中學時代已形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差,這往往會使他們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通過情景教學法的實施,使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正確地引導學生重視技能的學習以及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懷著愉快心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渡過三年的學習生活,成為素質全面、技能突出的人才。
2 高職實訓課程實施情景教學法的過程
在情景教學法中,情景就是教與學的載體,選擇的情景質量直接影響著整個教學的效果,所以,選擇合適的教學情景是關鍵。下面,以《功率放大器電路》的講解這堂課為例,說明在高職實訓課程中開展情景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2.1利用資源,創設情境,形成表象
情景教學開展的關鍵在于如何將鮮活的生活情景材料與講授內容有機結合,并巧妙地引入課堂。例如,在講解功率放大電路時,老師可以先用功放機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先置身于美妙的音樂當中,使得身心放松。然后,老師采用提問式導入新課,如我們的音頻信號從電腦的聲卡輸出給功放機后,聲音為什么會變得如此之大,而且還有不同的音效呢?這就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把學生引入教學內容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到探究新知的活動中。
2.2深入情景,理解教材,領會感情
通過上面的提問,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思考,對學生發散思維有一定的幫助。此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打開一個FLASH制作的動畫,把無形的聲音信號用一種波形進行形象化,讓一個微弱的波形經過功率放大電路后,形成一個振幅較大的波形,然后從喇叭輸出,還原成我們的聲音。接著,老師再導入功率放大器電路實物圖與電路圖進行詳細分析音頻信號放大的整個工作過程,以圖導文,圖文合一,使用啟發、點撥、設疑、對比等方法,啟迪學生思維,引發學生豐富的想象。
2.3再現情境,激發興趣,總結創新
通過以上對功率放大器電路的工作原理及電路圖分析,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功率放大器電路的基本理論基礎。接下來老師可以布置一道《音頻功率放大器設計與制作》題目,讓學生親自動手設計并制作出音頻功率放大器,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電路調試能力得到鍛煉,同時也進一步加深理論知識的鞏固。此外,通過完成實際音頻功率放大器電路設計,再現音樂播放場景,學生會獲得很大的成就感,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最后,老師根據學生在電路設計與調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對作品做得比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并提出可以創新的方法;而對作品做得相對比較差的學生進行客觀地評價,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法。
3 通過情景教學法的實施,促進師資隊伍建設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相互提高的教學實施過程。實踐證明,教學質量的高低,往往取決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投入的精力多少。交流越多,投入的精力越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長期以來,由于“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較少,教與學嚴重脫離,極大的影響了教學質量。這幾年通過情景教學法的推行,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明顯增多,教學質量提高了。授課教師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有效地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新性,并使教師的實際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促進了教師知識結構的優化和知識水平的提高,有力的推動了師資隊伍建設。
4 建立更加規范化、合理化的情景教學法
為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創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不僅是教學大綱的內在要求,更是高職實訓課程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必然要求,而實現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教學活動根本措施在于建立更加規范化、合理化的情景化教學法。
4.1注重情景創設的趣味性
從以教師為中心如何“教給”向以學生為中心如何“學會”轉變,學生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卻是課堂教學質的飛躍。實踐證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由消極對待到積極爭取,會使得課堂教學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實現這種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關鍵是要求在于情景的創設中充分體現趣味性。總而言之,創設的情景只有讓學生感到有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達到最佳的狀態,從而實現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接受的轉變。因此,教師在情景的創設上,必須把握學生的心理,突出教學內容,結合企業生產實際,更加有針對性地創設主動、具體、形象、色彩鮮明容易引起學生興趣和注意的實效情景,真正使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集中于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保持精力集中,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4.2突出情景運用的技巧性
如何開發學生創新與發散的思維能力,是高職實訓課程教育教學中規律的特別要求,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根本途徑。在高職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規范、合理地運用實際生活或企業項目的情景,激勵學生潛在能力和引導學生的思維,是十分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教學情景的創設過程,通過語言能力訓練內容、情景環境、程度的變化,不斷引導學生思想、思維、思路的開發,從而使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鞏固。但并不是好的方法就會收到好的效果,因為情景的創設也具有很強的技巧性,老師備課時只有在技巧上下功夫,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實施情景教學法時,老師必須堅持由淺入深,由少及多,由散到合的原則,對教學過程中所需的圖片情景、實物情景、動畫情景和音像情景盡量做到合理利用、合理搭配,力求情景創設的科學化,思維開發多層化。情景的多元化往往決定學生思維的多層化,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必須發揮情景教學法的綜合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利用多元情景提出一些開拓學生思維的問題, 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更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進而活躍課堂氣氛。
5 結束語
在高職實訓課程中開展情景教學法,要以企業實際項目或生活情景為切入點,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建立一套更加規范化、合理化的情景教學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促進師資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 沈任元,吳 勇.模擬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 梅開鄉,梅軍進.電子電路設計與制作[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3] 黃 芳.情景教學在軟件開發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3):260-260.
[4] 劉 洋.情景教學法的研究與分析[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 (1):92-93.
作者簡介
成世龍(1981—),男,廣西賀州人,講師,研究方向:應用電子技術。
一、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
自《2003-2007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我國高職高專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得以發展。除了傳統的職前與在職學歷教育之外,教育部還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師組織了不同類型的教師研修班、培訓班、教學大賽,均取得了較大成效。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科研立項和科研論文評選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同時,在2009年,“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教師教育與發展專業委員會”成立,進一步推動了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的教育和發展工作。然而,由于教師教育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和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這一群體的特殊性,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第一,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學科身份不明,職業倦怠明顯。高職公共英語作為一門公共課,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中,往往處于邊緣化或被忽略的地位,教師會因此缺乏職業發展的動力、缺少接受培訓和鍛煉學習的機會。由此帶來的問題是難、申報項目難和評聘職稱難。在缺乏學科歸屬感、自身價值難以得到實現的情況下,職業倦怠的產生也就在所難免。同時,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中,一般女性比例較高,她們面臨社會、家庭和工作的多重壓力,在專業發展壓力和動力不足的條件下,往往會把家庭置于優先地位,忽略或輕視自身的發展。而教師在大學學習期間獲取的知識無論在職業方面還是學術方面,都無法滿足高等教育的需求,更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專業發展。
第二,高職公共英語教師面對的教育教學情境更為復雜,教師在個人實踐和學科知識方面都亟需增強。高等職業教育要求教學面向技術、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面向產業結構和職業崗位。為此,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除了掌握學科性知識、教育性知識外,還應該具備與所教學科相關的行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然而,多數教師在校接受的都是傳統的學科教育,知識結構傾向于文學性,缺乏對所教專業行業知識和規律的了解,對學科前沿的發展也缺乏了解。同時,隨著生源危機的出現,高職院校生源質量大幅度下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基礎整體下降并且落差加劇,教師面臨的教學難度前所未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并修正自己的教學。但這種能力不是短時間內能獲得的,因為它不僅需要教師將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還需要教師的反思,并最終內化為教師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實踐性知識的獲得不僅有助于教師有效地應對高度復雜的教學情境,而且將自己的教學實踐知識抽象化的過程本身也可以促進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分析表明,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存在的障礙主要在于學習動力不足、受訓機會少和科研能力不足等。“慕課”的出現和興起為以上障礙的突破提供了契機。
二、“慕課”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帶來的契機
“慕課”給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極大的學習自由度,把學習的中心從教室轉移到了虛擬的網絡世界,被認為是“破壞性創新”[1],是“繼個別教學、班級授課制以來教育界最大的一次革命”[2]。這場革命將會影響高校的教育生態現狀,沖擊傳統的課堂教學,激發教師的危機感。然而,它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契機。它不僅能督促教師不斷學習,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意識,而且為教師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降低教師專業發展的成本,從而推動教師健康發展,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一)“慕課”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動力
高職院校生源質量的下降和生源結構的復雜化,迫切需要課程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而目前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課程內容更新速度慢、課程設計陳舊、課程資源開發缺乏創新。而“慕課”推出了大量的優質課程資源,可以使學生在全球各學科最高水平的課程中方便快捷地自由選擇滿足自己需求的課程。如果不主動應對“慕課”帶來的挑戰,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將會陷入危機。北京大學前任校長周其風曾指出,“現在北京大學已經有學生因為興趣或者是對北大現有課程不滿意,而選擇了MOOC平臺上的斯坦福、麻省理工的課程。如果我們不能建設足夠多足夠好的課程,那不要說把北京大學的教育資源讓全世界共享,只怕以后北京大學的學生坐在燕園里,上的是劍橋、哈佛的課程,拿的是國外大學的學分和證書”[3]。知名高校的課程尚且面臨挑戰,高職院校課程更是如此。這將增加教師的危機感,倒逼教師學習、研究“慕課”的特點,反思自己教學的不足,從而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加強教學設計和改變教學方式,并參與“慕課”建設。在“慕課”建設過程中,教師需要學習相關知識理論及制作方法,需要把握學科知識結構、顧及高職院校學習者的需求、興趣和接受程度,并結合知識的實用性,將知識點分成塊、組、群,參與視頻制作。這將使教師在知識結構和教學技能方面獲得多維度發展。
(二)“慕課”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學習資源
在“慕課”時代,教師既是“慕課”的建設者,又是“慕課”的學習者。隨著國外三大慕課平臺(Udacity,Coursera,edX)的漸趨成熟和我國知名高校加入“慕課”平臺,新課程的上線速度加快,新課程的種類將日趨豐富。以Coursera為例。項目開始的一年里,就擁有124門課程,后來又宣布與另外12所大學達成合作協議,提供100門甚至更多的課程,課程設置也將從原有的計算機科學、數學和工程學擴展至醫學、詩歌和歷史等領域。[4]這些資源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學習行業知識并成為“雙師型”教師提供了學習機會,而且其內容采用的語言形式都是英語,教師在獲得行業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語言素質。此外,這些上線的課程本身包含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和創新,具有短小精悍,教學信息清晰明確,學習流程重新建構,復習檢測方便快捷的特點,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應對復雜的教育教學環境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教育反思的機會。
三、“慕課”背景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途徑
(一)個人追求
個人追求是指教師在內需動力驅動下,通過“慕課”學習、研究和建設,從知識、現代教育技術和教育管理與創新等多個維度提升自己。
第一,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在“慕課”發展的過程中,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觀點,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做到與時俱進。首先,“慕課”中體現的以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教學理念及實施方法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突破口,為教師應對復雜的教育教學情景提供了可供操作的策略。“慕課”大多是由一些知名大學和教師推出的課程,授課教師一般都具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教學風格。他們對課程知識體系的把控、知識點的分解、短時間內重難點的處理、吸引學生注意力和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方法均值得我們教師學習和研究。這種新型教育模式的興起,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突破口。其次,“慕課”課程設計面廣、內容更新速度快,能滿足教師持續發展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訓練指導模式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受訓機會少這一不足。教師可以借助這一平臺,補充和更新英語語言知識、學習與授課班級專業相關的行業知識,并通過與“慕課”教師的互動交流,分享國內外研究動態,真正具備“雙師”素質。同時,作為“慕課”學習者,尤其是零基礎參與某一專業課的學習,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更能體驗到高職學生學習的狀態和學習需求,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第二,高職公共英語教師要積極參與“慕課”建設。一方面,參與“慕課”建設可以促使教師積極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慕課”,作為網絡公開課,要接受學習者和公眾的監督,教師在建設過程中,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會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自己以更高的責任感投入到教學中,從而加快自身專業知識結構的完善和教學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慕課”建設也為高職公共教師提供了未來發展的方向,有效克服教師的職業倦怠。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在學科身份不明、處于“邊緣化”的情況下,很難找到自己職業的價值。參與“慕課”建設能強化他們的專業認同感,激勵教師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專業發展中去。
(二)團體合作
“慕課”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既需要教師個體的付出,也需要團體協同合作。目前在基礎教育領域,由華東師大組成的高中、初中和小學“慕課”聯盟已經逐步形成,跨校教師共同參與完成微課程的設計與制作。[5]高職公共英語的“慕課”建設也同樣需要協作,包括教學團隊和后期制作團隊。
高職公共英語“慕課”的教學團隊不僅僅是授課教師。最新頒布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課程要求》要求依據行業特點構建新的課程內容體系[6],而高職英語教師多數缺乏行業經驗和專業背景。“慕課”教學內容的確定需要跨學科、跨領域開展。而且,單個教師在對整個課程體系的認識和知識點的切割及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均存在局限性。高職公共英語可以利用人數眾多這一優勢,組成一支團結的教師隊伍,群策群力,對課程內容及設計反復進行討論和推敲,確保整個課程設計的合理性與邏輯性。課程制作完成后,還需要在校內或者合作高校進行觀看試用,然后收集反饋建議,并根據反饋進一步優化課程設計以確保“慕課”質量。
王麗虹(1976-),女,河北省張家口人,河北省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講師,研究領域:英語教學
摘 要:ESP是高職英語教育的發展趨勢,教師專業化已成為國際教育職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本文從樹立專業發展意識,明確自身專業化方向、樹立高職教育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教學反思能力、合理整合高職行業英語師資五個方面提出了高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旨在進一步提高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和高職英語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ESP;高職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
引言
2009年教育部頒發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修訂稿)①提出:鼓勵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地、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學習與行業相關的英語教學內容;積極創造條件,與行業、企業合作打造“雙師結構”教學團隊。高職英語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適應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修訂后的“教學要求”圍繞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現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職業性”的特點。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及其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已經難以適應目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職英語教學目標錯位,高職教育的特點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傳統英語教學對教學目標認識模糊,過分注重基礎,未能突出“職業性”特色,致使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ESP教學理論涵義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專門用途英語),是指與某種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它包含某一特定專業的基礎知識。ESP不只是一門課程,而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有一整套教學方案、課程實施的指導原則、方法。它同時又是一種英語教學的途徑。它以實用為導向,與職業緊密結合,注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活動在國際層面交流上的擴大,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單一的外語人才或某一專業的人才,而是專業+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單一的專業或外語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ESP成為當今高職英語教育的發展趨勢。在這種背景下,針對特定專業或職業的ESP 應運而生,并隨著教學實踐與研究的不斷深入,逐步形成了英語教學的一個獨特領域。
二、高職英語教師自我評價促進專業發展的途徑
2.1樹立專業發展意識,明確自身專業化方向
教師專業發展(Teacher development)突出了教師內在的自覺性和自我進步意識,強調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專業素養,提倡教師參與開發教學理論,形成批判性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通過教師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察自己的課堂行為,評估自己的教學效果以促進自身發展(賈愛武,2005)。
高職英語教師要了解當今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意識到自身實現向專業化轉變的必要性。ESP已成為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高職英語教學的任務和目標應該是培養英語和專業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公共英語教師要適應這一趨勢,努力實現自身向專業化的轉變,在轉變過程中,高職教師應采取主動的積極的態度,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要轉變觀念,勇于創新,從而不被社會所淘汰,高職英語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的轉變是大勢所趨。
明確自身專業化方向高職英語教師實現專業化轉變最為重要的一點。高職英語教師除了應具備的英語語言知識、教學實施能力和教學理論知識之外,還要積極主動地走專業化之路,朝專業化方向邁進。因此,明確專業化方向是高職英語教師專業化的重中之重。ESP教學對于專業教師的要求是既要學習專業知識,又要精通專業英語。高職英語教師需要學習某一特定的專業知識,可以采取自學和請教的方式。對于專業性強的知識,高職教師可以向專業教師請教,通過這些方式,高職英語教師補充專業基礎知識,結合自身已具備的英語語言知識與能力,從而實現向專業化的轉變。
2.2樹立高職教育理念,實現教育思想轉變
長期以來,我們的英語教育以培養傳統的學業智力為中心,導致課程結構過于單調,課程內容過于局限,教學模式過于統一,評議方式過于僵化。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相結合的發展改革之路”的高職英語教育理念,學習和運用多元智能等教育理論和現代職業教育理論,合理應用智能劃分方式,把握和分析學生智能發展需求,尋求個性化發展的職業技術教育規律,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改革。
2.3高職英語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科技的迅速發展和產業的更新換代對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要求發生了改變,為此,高職英語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接受新知識的挑戰。為了有效完成課程目標,真正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高職英語教師必須將語言技能與職業技能進行融合,與時俱進地拓展自己的專業和行業知識儲備,做一個終身學習者。因此,在當今信息社會,高職英語教師樹立終身教育觀念,做學習型教師就顯得尤為重要。
2.4培養教學反思能力
20世紀80年代,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興起反思性教育思潮,反思性教育思潮出現了許多名詞,如反思性教學。關于反思性教學Dewey(1933)提出反思性教學的三個條件:思想開放、有責任感、對教學全身心投入。他認為反思性教學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具有做出理性選擇并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教師應該既是實踐者,又是自身教學行動的研究者。教師應該培植起“反思”的意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教師正是在自我反思、自我評價過程中主動探索自己所不熟悉的專業知識,實現自我專業發展的。
2.5合理整合高職行業英語師資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不能只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功底,還要掌握相關的行業知識,發揮語言的工具屬性,使行業英語教學真正為行業服務。一是高職英語教師本身也必須加強對相關專業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在基礎英語教學階段適當涉及職業英語中常用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語法結構,為學生學習職業英語打下基礎。二高是為行業英語教師提供培訓和實踐、到相關企業公司一線實踐學習的機會。要求專業課專任教師要獲取與自己專業相接近的職業資格證書,提高專任教師技能水平。
三、結語
ESP是高職英語教育的發展趨勢,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師,高職英語教師專業化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需求,是時代和社會賦予高職英語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是適應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著重探討了ESP教育發展趨勢下高職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但是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僅靠高職英語教師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實現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可以說是一個全社會的、集體的合作過程,它要靠教育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促進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進程。(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
課題項目:本文系張家口市社科聯第十一屆社會科學立項課題“基于ESP教學理論的高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研究”(課題編號:2013021)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釋:
① 高職高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S](2009).
參考文獻
[1] Dewey,J.How we think: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on process[M].Boston,Heath.1933.
[2] Hutchinson,T.& Waters,A.(1987).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轉型;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255(2013)03-0061-04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類外資、合資企業紛紛落戶中國,致使國內經濟不斷卷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因此,國內對外語能力的專業化、綜合化的需求已呈現必然趨勢,對能熟練掌握并運用英語和外商進行交流或溝通的高級人才的需求更加緊迫。作為一門公共必修基礎課程,高職英語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從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練好語言基本功,更要注重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掌握用英語處理未來就業崗位中相關業務的技能,提高專業學生涉外交際能力與社會競爭力,最終達到工作崗位的要求。[1]所以,培養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較高的綜合文化素養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已成為新時期高職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一、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經濟全球化促使國際間的交流不斷增加,國內社會發展迅速,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英語水平還遠不能滿足社會對于具有綜合素養的高級應用性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職院校中的英語教育與社會需求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顯然,問題還是出在了教育體制上。很多學校只是一味的強調過級率,只要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或者英語
應用能力考試A、B級就可以了,這使很多學生一進校就一鼓作氣,通過了英語等級考試后就再而衰、三而竭了。可見制度化考試的負面效應已經影響了很多學生為了考試才學習,考完通過了就不用再學英語了,結果白白學了十幾年的英語,大學畢業后竟然連一句成文的英語都說不出來,更別提和外國人交談了,這種讓人焦慮的現象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2]針對這一問題,很多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也進行了很多教學革新。比如,在教學模式上,一改傳統的 “獨角戲”式教學,開始注重學生的反映和反饋,加強了課堂上的互動;教學方法也逐漸多樣化,很多老師們開始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手段上也不再是一味的使用黑板、粉筆、錄音機等老式的教學用具,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了視聽效果俱佳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進一步提高了課堂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但是這些改革在實施一段時間以后,很多學生又開始產生了厭學情緒,因為所學的英語知識和專業本身沒有任何關聯,無法為專業學習服務,這就需要英語教師除了講授必要的語言知識外,還要適當地補充一些與學生專業、工作崗位、未來職業相關的英語知識,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然而,大部分大學英語授課
教師都是青年教師,且所學的專業基本上是英語語言文學,缺少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及行業實踐經驗,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并不了解,因此無法滿足人才培養方案對實用性和職業性的需求。可見,問題的原因并不在于教學形式的變化,而在于授課教師自身的轉變。[3]所以,在經濟全球化形勢影響下,大學英語教師要認清現狀,深刻反思,不斷的豐富和發展個人知識結構,才能成功轉型,以適應時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
二、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轉型
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一)教師自身專業素質不足
1.教學理念過于陳舊,有待更新
有學者調查發現,在全國600多所高等院校的英語教師中,把自己的角色定義為語言的講解者和示范者的人竟然占據90%, 顯然,他們并沒有認識到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很多老師對此表現出保守或懷疑的態度,認為以目前所教學生的水平,大學英語沒有必要改革,繼續維持讀課文,講語法,譯段落,或曰“三點一線”獨角戲式的陳舊教學模式,可見,這與新一輪教學改革的理念完全相悖。此外,還有學者調查發現,部分英語教師對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以職業為導向,素質為主線,能力為重點”等持有認可的態度,但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所以很難付諸于實踐。
2.重教輕研,知識面窄
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各高職院校紛紛招聘了大量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以緩解不斷加重的教學壓力。很多青年老師一進校就忙于教學,根本沒有課題研究的時間和外出進修的機會,所以對高職外語教育理念、原則和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了解甚少,只能依靠大學時所學知識應付教學,這導致很多青年教師長時間重教輕研,自身教學水平很難進一步提高。其實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二者之間應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然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有:青年教師在本科學習階段側重語言技能的培養,忽視了職業素養的學習;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學科知識層面不夠寬,科研能力比較弱,缺少進修學習的機會。
3.現代教育技能需要提升
盡管很多高校當中多媒體教學設備得到普及,教學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有些外語教師缺少對多媒體系統知識的了解,導致實際操作有困難;或因其對學習軟件和網絡資源不熟悉,無法應用到課程當中,致使很多教室里多媒體設備形同虛設。還有一些教師不再書寫板書,代之以教材配套的多媒體課件來實施教學,教師不再照本宣科而是看著屏幕讀,這樣的做法依舊無法和學生進行互動,也不能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學生仍只能被動接受。[4]可見,高職院校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確實令人擔憂。
(二)學校在英語教師轉型幫扶方面力度不夠
1.師資隊伍不健全,影響整體教學水平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由于學生的數量不斷遞增, 英語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比例開始失調, 出現師資匱乏的現象。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多數院校對大學英語課程實施大班授課, 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 還有一些高職院校由于不斷擴大辦學規模, 使青年教師數量劇增并占據了一定的主導地位。然而,由于受到家庭、經濟、環境、情感等因素的影響, 一些青年教師以及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英語教師大量流失,對大學英語的整體教學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
2.教學、科研壓力大,教師健康出現危機
由于很多大學英語課程是大班教學,課上教學任務很難布置和實施,課堂秩序無法把控,致使教學工作難度加劇,效果較差。再加上課后備課、作業批改以及科研任務等工作量的不斷增多,使得很多大學英語教師背負巨大的壓力,心理和生理上的過渡疲勞不但嚴重影響了教師個人的身心健康,還漸漸產生了職業倦怠心理而導致工作效能低下,對教師個人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利影響。同時,也有一些教師存在自我發展的意識和需求,而且在積極尋求轉型的機會以改變現狀,但這樣的愿望往往不容易實現。
3.進修學習機會少,個人需求難以滿足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雖然在教師專業素質培訓方面不斷加大力度,但對大學英語教師來說,其實際行動與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一方面,培訓的機會非常有限,大部分大學英語教師只能參加一兩個出版社每年組織的暑假師資培訓。但由于培訓時間比較短,內容零散,缺少系統性,培訓效果并不理想。然而,由市級或省級以上專業機構或部門組織的提高大學英語教師職業綜合素養的培訓卻少之又少。即便是有,也只停留在研討如何提高英語教師語言能力、教學技能或科研水平等方面,距離全面提升英語教師專業及職業綜合素養的目標和要求還相差甚遠。[5]
三、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轉型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徹底轉變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師行動的指南,教師的教學行為往往深受其影響。所以,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勤于思考,不斷總結經驗,勇于改革和創新教學策略,大膽嘗試,憑借新的想法和理念重新定位自己在課上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應該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顯學生的中心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潛在的創造性,促使其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切實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只有這樣,教師的角色才能從原來的“主演”轉變成現在的“導演”,由“參與者”轉化為“組織者”,讓學生們充當“主角”,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語課堂重新煥發新的活力。
(二)改善外部環境,提升教科研水平
面對較為繁重的教學壓力,學校應該為大學英語教師們提供一個相對輕松的外部環境,讓他們在教學之余,有時間進行科研工作。他們可以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收集所研究問題的第一手資料,并結合在教學一線積累的豐富經驗,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學生反饋等多方面進行相關的學術分析與研究,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經驗,由原來的感性認識成功上升為理性認識,漸漸從一個教學能手發展成為一個科研能手,最終完成個人職業綜合素養的提升。同時,學校也可以為外語教師創造穩定而舒適的工作環境,提高教師的各種待遇,盡量滿足他們的心理和實際需要。
(三)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不斷發展, 多媒體信息技術對當代教育影響深遠,更為高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片新天地。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對大學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要求。為了在課堂上更好的展現課件的試聽效果,任課教師需要了解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說明,具備熟練操作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能力,還需要掌握以網絡信息為主的各類資源的收集和使用方法,精心設計和開發資源豐富、功能強大,能夠讓學生進行互動合作的學習平臺,以全新的教學形態,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6]
(四)優化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
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式下,作為一名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學習不能僅限于掌握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提高語言技能等方面,還應該關注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及未來就業方面的信息,如果英語教師不注重積累這方面的知識的話,就很難滿足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對職業性和實用性的需要,也不利于培養出具有較高綜合職業文化素養的國際化人才。因此,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不應該僅限于本學科,應該盡可能開闊個人眼界,在積累專業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知識結構。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推行ESP教學,它與專業和職業緊密相連,注重培養學生能夠依托專業知識,運用英語在職場環境中開展工作的能力,與公共英語教學相比,其教學模式和設計,教學目的和內容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英語教師可以自覺學習和研究ESP理論,并依照所教學生的專業要求和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同時也可以走進專業教學課堂,了解并掌握相關專業內容,將其與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
(五)加大培訓力度,深化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更好地加強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為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的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制定英語教師發展規劃和幫扶政策,通過參與專業建設、職業培訓以及企業掛職等多種途徑強化ESP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推進高職英語教師的轉型。學校也可以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盡可能地為英語教師們提供與外部溝通和學習的機會,在各類培訓中不斷充實和更新自身的專業知識。比如,學校可以邀請外語界知名的專家學者來院交流,舉辦學術講座或教學研討會,這樣,教師們不用出校就可以和專家教授們零距離接觸。根據實際情況,大學英語教師也可以申請參加教育部組織的高職高專骨干教師培訓班,汲取最新的高職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了解職業教育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向,實踐以能力為本位、任務為導向的新型教學設計,進一步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教師也可以申請下企業鍛煉,深入了解校、行、企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利用和員工的交流機會了解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英語人才。通過這些實踐,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師還可以報考相關職業資格證,成為具備“雙師”型素質的教師。[7]
在經濟全球化新形勢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的成功轉型不僅進一步優化了其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還提升了職業綜合素養,這是對其自身傳統角色的重新定位。在高職教育目標的指導下, 大學英語教師將獲取的專業知識與語言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把高職英語與學生所學專業銜接起來,不僅充分凸顯了職業內涵,也為培養出語言功底過硬、具有較高綜合文化素養的跨學科專業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9-66.
[2]劉青春.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素質結構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8(9):21-23.
[3]周婧,韓秀麗. 高職英語教師轉型探析[J].才智,2009(20):18-20.
[4]程穎. 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0(5):33-35.
[5]顧柳瓊.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師角色調適[J].教育與職業,2010(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