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基基礎工程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旋噴樁處理方法
首先需要對樁區域場地進行全面的清潔,并且挖好排漿溝、檢查好高壓漿、旋噴鉆井、泥漿泵等主要設備,并對其性能進行測試;還需要檢查測量儀器、計量設備、測量儀器,以免施工時出現故障;施工人員應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方面的培訓;檢查好水泥的合格證,查看是否合格;對廠家的材料、數量和規格進行抽樣檢驗,待合格夠再運往施工現場。在施工前時,對施工的圖紙進行嚴格的對照,對各個樁位的位置用醒目的方式的進行標示,出現的平面誤差不得大于50厘米,并由質檢員對其進行改良,一直改良至監理工程師認可為止,并由監理工程師對其進度計劃進行合理的改編。在施工前段時間對各個機具進行逐一的檢查,例如:鉆機螺絲是否有松動、變速箱和減速箱的完好度、卷揚機的制動裝置是否能用、傳動機是否可以正常的運轉、旋噴注漿管是否清洗干凈及螺絲是否完好、高壓泵內是否殘有殘渣、各類密封圈是否完好等等,在檢查好并確認完畢之后對鉆桿的長度進行衡量和標記,以此來方便把握鉆桿的深度。在鉆孔完成之后,將噴射注漿管插入孔底,以此來進行由下往上的噴灌,再噴灌的過程中,需要嚴格的來對照參數,控制噴灌的速度、風速、流量和壓力。第一次噴灌完成后發現沒有達到目標,應當進行第二次的噴灌,直到達到標準。達到標準后拔出注漿管,并對其進行清洗,然后對下一個鉆孔進行作業。
1.2強夯法
最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就是旋噴樁。當然也包括其他許多的處理方法,例如:強夯法,適用強夯法的地基多為地飽和度的粉土、粘性土、雜填土、素填土、碎石土和濕陷性黃土等。強夯法比較適用于高飽和度的粉土和軟流塑性土,這兩種土質在變性控制方面所要達到的要求不高,因此,強夯法更適合。強夯法主要是對土質的抵抗振動液化的能力進行改變,使其強度得到提高,減少其壓縮性,從而使得土質的質量得到提高。柱錘沖擴樁法一般適用的地基土質為黃土、素填土、粉土、雜填土等等,其是利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層來進行確定其是否適用。綜合比較法是在確定了地基處理技術后,與其他的方法進行對比,觀看哪種方法更加適合,在選擇方案的時候其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這與橋梁整套模具也存在密切的聯系。
2結束語
對于地基的要求就是相對穩定、不易受到大自然或者是人為的破壞,以免產生地基滑動的現象。巖土工程勘察指的是根據建造所需的條件對建筑場地的巖土、環境特征以及地質等因素進行一系列的分析、查明與評價,最終完成巖土工程勘察的編制工作,總體來說就是指對建筑場地的地質條件進行定量分析與評價。
2地基處理與巖土工程勘察的關系
在巖土工程勘察的項目中,關于地基的穩定性與均勻性是最主要的研究項目。在對地基的穩定性能進行評估的時候主要是采用地基失效驗算方法,這樣得到的數據可以作為設計師的設計依據,一旦出現地基變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地基壓縮變形現象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筑的施工質量。地基的均勻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建筑后期工作的進行情況,對于地基均勻性的測量可以反映出地基深層的地質特性,如果選擇的地基不均勻會給建筑造成不小的麻煩。
3地基處理與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的長存問題
3.1操作不規范
相關的技術人員在對地基設計與巖土工程勘察的過程中常存在著操作不規范的現象,這樣就嚴重地影響了建筑工程的質量與效率,耽誤了后續工作的展開。操作不規范具體表現在由于受到巖石勘察地區的限制,技術人員無法保證地基設計的準確性與合理性;再者就是操作人員只是加大了對重點區域的勘察力度,卻忽略了一些非重點區域的勘察工作。這樣做都會造成對所選地基的數據不確定性,進而影響建筑施工的全局。
3.2準備工作不充分
在勘察工作開展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它是建筑工程可以順利開展工作的前提。但是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依然存在著準備工作沒做好的現象,對建筑工程產生了相當不利的影響。準備工作沒做好主要表現在施工相關材料準備不齊全、對勘察地形地貌不了解、對勘察地區的海拔高度了解不夠,這會使得后期的勘察工作根本沒辦法正常運行,甚至是對勘察人員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小的威脅作用。
3.3勘察報告不專業、勘察方法無創新
長期以來關于巖土工程的勘察手段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創新,勘察手段過于單一,嚴重制約著巖石工程勘察工作的發展。再有就是技術人員在撰寫勘察報告的時候存在著報告內容不全面、報告問題不規范的現象,他們只是簡單地羅列相關的數據,并沒有對其進行數據分析并得出結論。這樣造成的結果是非常嚴重的,會直接導致在地基的設計問題上存在缺陷。
3.4部門間的溝通合作不順暢
現在的勘探過程依然是采用最主要的紙質媒介來傳達信息,但是這樣不但耽誤了大量的時間還會使得各部門之間得不到及時的資源共享。如果各部門之間不就探測到的數據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很容易使測量的數據與真實值之間存在巨大差異,這樣就會分析錯地基的各項數據,進而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
3.5地基處理與巖土勘察工作脫節
現在勘察人員存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許多的巖土勘察人員根本沒有設計地基的經歷,導致地基人員對地形沒有全新的認識。這種地基處理與巖土勘察工程分節的現象造成了勘察資源的大量浪費,降低了整體的施工效率。
3.6地基處理工作忽視了環境的影響作用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設中關于地基的設計與處理都與周圍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尤其是出現復雜地形與復雜天氣的時候一定要準確地分析,特別是對環境因素要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將天氣的影響作用降到最低。
4處理問題的相關對策
4.1加大對綱要的編寫與審查力度
在以后的建筑施工過程中要積極編寫具體的綱要,要讓勘察順序嚴格按照所規定的操作程序進行,對相關的勘察綱要進行嚴格的審查,以免出現報告結果不合理的現象,最大程度地保證巖土工程勘察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為建筑項目的施工做好準備工作。
4.2加大施工準備工作的監督力度
充分的準備工作是建筑施工順利進行的前期保障,在以后的監察工作中要加大施工準備工作的監督力度,為地基處理與巖土工程勘察做最好的準備。
4.3提高各線操作、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
各線上的操作與施工人員是整個建筑項目的最主要參與者,他們的業務水平決定著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就要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從根本上提高建筑項目的施工質量與施工效率??梢哉f,如果各線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技術水平都上升一個臺階的話,中國的建筑行業將會得到長足的進步。
4.4做好部門間的溝通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過程中,各個部門要團結協作,做好各項數據的交底工作,以期實現數據資源共享的目的。特別是地基處理與巖土勘察工作這兩個環節是決不能分開來各自工作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是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它們共同決定著建筑的整體質量。
4.5提高對施工區域的重視程度
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度,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區域性所表現出的差異很大,因此在地基處理和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最合適的施工方案與勘察技術。與此同時也要提高對施工區域以及周圍區域環境的重視程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勘察數據的準確性與實時性。
4.6積極引進先進的勘察技術
勘察單位要積極地引進先進的勘察技術,提高巖土工程的勘察水平,要將眼光放長遠,著眼世界、著眼未來。在巖土勘察的分析過程中為了得到更為準確的數據要多使用多道瞬態面波勘探技術和高密度點法?,F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加大計算機的使用力度將會使各項工作變得簡單化、精準化。
5結語
關鍵詞:建筑,樁基沉降,處理措施
0.引言
地基基礎是建筑物的根基,又屬于地下隱蔽工程,它的勘察、設計和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建筑物的安危。據統計,世界各國建筑工程事故中,以地基基礎工程事故居首位。而且一旦發生地基基礎事故,因位于建筑物下方,補救非常困難,甚至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因此,正確地認識地基基礎不均勻沉降的危害,對預防和治理不均勻沉降有著重要的意義。
1. 工程背景概況
某建筑的主建筑占地空間為309m×125m的矩形地塊,建筑的柱基采用樁承臺基礎,基樁為500mm的鉆孔灌注樁,樁長32.6m,由于生產工藝對地面平整度要求較高,該建筑地面采取了無縫設計,地面板為連續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整板,結構層厚250mm,面層厚40mm,雙層雙向配筋。地面地基選用粉噴樁復合地基:粉噴樁樁徑500mm,樁長15m,樁間距1.2m。在柱基承臺部位,設計采用了搭接方式處理。該建筑交付使用的第三年經過我單位的勘察監測,發現地面和結構均發生不均勻沉降的現象。
2. 沉降發生的理論分析
本建筑原來設計采用了粉噴樁復合地基對地面地基進行了加固處理。粉噴樁復合地基承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取決于粉噴樁樁體水泥土的質量和置換率。但是由于飽和軟土的塑性指數較高,用攪拌機械進行強制攪拌時,不易攪碎,很難和水泥粉均勻混合形成滿足要求的水泥土。同時,在實際施工中,粉噴樁的成樁質量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很大?,F場施工人員不嚴格按施工規程進行操作,如施工時噴粉過少,不僅不會使地基土得到加固,反而擾動了原狀土,降低了地基承載力。從現場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該工程中粉噴樁復合地基沒有達到設計的要求。
該建筑建筑主體結構的沉降主要是指柱基的沉降,柱基沉降由樁端持力層和下臥層的沉降兩部分組成。但是從柱基沉降的現狀看,柱基的沉降以及差異沉降超過了設計計算值。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板的沉降量大于柱基的沉降量,而地面板與承臺的連接采用搭接方式,使得地面板的沉降在承臺處受到限制。當地面板的沉降超過一定的限度后,就會把地面的一部分荷載施加給柱基,加劇柱基的沉降,當柱基自身荷載加上地面荷載大于柱基所能承受的極限承載力時,會導致主體結構的破壞。而建筑地面實際對每根柱基施加的荷載并不一致,這樣就造成主體結構的不均勻沉降。
3. 施工控制措施探討
3.1 主要施工技術工藝
經過多方面的查閱研究資料,對該建筑的沉降做出了使用TSC樁成樁的施工技術來進行處理,為了驗證TSC樁成樁工藝在主建筑地基土中成樁的可行性和成樁質量的可靠性,我們在建筑內選定了一塊空閑場地進行了TSC樁的成樁試驗,試驗樁數5根。經過試樁檢測發現,效果完全滿足預想的加固設計,所以經過多方協定后決定使用該方法對該多層建筑的基礎進行處理,主要施工技術工藝如下。
(1)地面板開孔
樁位測放后,用金剛石鉆進在地面板開孔,鉆頭選用150mm的金剛石鉆頭,鉆進深度大于地面板的厚度(290mm)。論文參考。
(2)旋噴鉆頭鉆進
地面板開孔完成后,將工程鉆機就位,安裝旋噴鉆頭,啟動高壓注漿泵開始鉆進。為使鉆進順利進尺,確保鉆進效率,鉆進進尺應和注漿泵的泵壓和泵量相匹配?,F場試驗結果,當泵壓(5-10MPa)、泵量(120-150L/min)時,鉆進效率較高。旋噴鉆進深度達到要求后,停鉆準備壓灌粉煤灰砂漿。
(3)壓灌粉煤灰砂漿成樁
鉆孔達到設計深度后,用循環液清孔,并檢測孔徑和孔底沉渣是否滿足要求。提出鉆桿換上注漿鉆頭放入孔底,自下而上壓灌粉煤灰砂漿成樁。為保證成樁的完整性,鉆桿的提升速度應水泥砂漿的泵送量相適應,以保持注漿鉆頭在漿液面lm以下。結合現場試驗結果,室內確定的砂漿配比能夠滿足泵送要求,具體的工藝參數為:泵壓≤2MPa,泵量≥150L/min,鉆桿提升速度≤lm/min。
(4)TSC樁與地面板的連接
相關研究資料表明,當托換樁與地面板形成剛性連接時,能夠獲得較好的托換效果。因此,要使地面荷載通過TSC樁傳到地面下較好的土層,必須讓地面板和樁頭形成很好的連接。TSC樁成樁后,在樁內放入一根127mm的無縫鋼管,使TSC樁板地面板形成剛勝連接。論文參考。為了避免后續抬升注漿對TSC樁產生影響,TSC樁頭與地面板的連接選擇在抬升注漿結束以后。
3.2 地面抬升試驗
(1)地面抬升平整度控制標準
地面板面積較大,柱與柱之間高程不一致,很難制定整體平整度控制標準。為此,我們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平整度控制標準,以便指導施工作業。
為確保地面抬升的均勻性,根據建筑平面布置圖將地面劃分為112個抬升地塊,每個地塊范圍為18×150;每地塊承臺處現地面標高程為地面平整度測量的基本依據,即將承臺處現地面高程視為不變高程;四角承臺現地面高程的平均值為抬升基準;每地塊內最終高程差異不大于±20mm;對差異沉降較大的相鄰承臺,連續地塊實現平滑過渡,抬升基準以相鄰承臺地面之間的連線為基準,地塊內各點以兩側承臺連線形成的連線為基準。
(2)注漿孔的布設及要求
為減少對混凝土地面的破壞,注漿孔布設時應避開地面板45°線,而且孔的直徑應盡可能的小,現場采用的鉆孔直徑為63mm?,F場試驗時,根據設備、堆載以及生產情況,對注漿孔的布設進行了相應調整。
(3)抬升注漿修復過程中的抬升觀測
在注漿抬升的過程中為隨時準確地反饋地面變形值,采用量程為50mm的百分表進行觀測,并隨時提供抬升數據,當抬升量達到設計抬升高度時,停止注漿。注漿同時,應對注漿區附近貨架及設備基礎進行觀測,發現異應立即停止注漿并進行及時處理。抬升注漿結束,待漿液完全凝固后,再次進行地面高程測量,檢查各地塊的平整度是否在控制范圍內。
4.結語
通過對加固處理后的樁基進行檢測完畢,并對原基礎的承臺進行了加固處理,同時對各承臺進行了沉降觀測,通過一年的間斷觀測,我們得出的結果為基礎承臺的最大沉降量2.5mm,一般在1.0-2.0mm,其加固效果大大超過了設計的期望值。論文參考。通過對本工程加固處理,為今后處理類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參考文獻
[1]高淑芹,徐永勝.樁基不均勻沉降治理的工程實踐.工程建設與設計,2006,(2).
[2]宋功河,王永祥,朱金生.樁基不均勻沉降治理的工程實踐.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5,(4).
[3]李朝暉.樁基沉降的研究現狀.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1).
論文摘要:灰巖地區地質條件較為復雜,溶洞、溶穴、溶槽、溶溝及構造帶等普遍發育,因此在灰巖地區進行基礎方案選型及施工確實存在較大困難,選擇不當會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及質量安全事故。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在充分了解場地的地質和水文條件的基礎上,對某大型工業項目基礎方案進行了分析比較,最終選用了強夯法處理,并對其處理效果進行了論述
1、工程實例
1.1 工程概況
擬建工程為某大型鋁廠廠房建設,廠區位于河南安陽林州市,廠區占地面積1200余畝。廠區內擬建建筑物主要包括工業車間及其配套設施,最大單體荷重150000kN,原設計擬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
1.2 工程地質條件
本場地地貌單元上屬于低山丘陵區,該區表層主要被耕土覆蓋,局部地段灰巖出露;其它地段埋深約1-6m以淺為第四系中更新統坡積地層,以粉質黏土、黏土為主;以下為奧陶系中統灰巖。從地質條件來看,本場地巖溶發育一般,多溶蝕溝槽、石芽,分布較多被粉質黏土充填的小溶洞、溶穴。地層巖性及特征見表1:
表1 地層巖性特征一覽表
地層 巖性 埋深(m) 特征描述 承載力(kPa)
1 粉質黏土 1-6 褐紅色,可塑-硬塑。見短條帶狀高嶺土,見大塊漂石。 200-250
2 強風化灰巖 2-10 以大塊孤石或灰巖石芽為主,組成極不規律,局部以碎石夾粉質黏土為主。巖芯呈碎塊、短柱狀,長度約8-15cm,裂隙較發育。 400
3 中-弱風化灰巖 - 厚層狀構造,結構部分或未破壞,局部含有被粉質黏土充填的溶穴。 1000-2000
1.3 水文地質條件
場地內地下水位埋深較深(大于30米),可不考慮對基礎設計施工的影響。
2、地基基礎方案選擇
本場地巖溶發育一般,未發現大的空洞式溶洞,但場地內基巖面埋藏深度和強風化灰巖、小溶穴、溶洞分布極不均勻,這對于有效控制擬建建筑物不均勻沉降極為不利,需要選擇合理的地基基礎型式和地基處理方案避免不均勻沉降的發生。
根據以往類似工程經驗,在灰巖地區基礎方案可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但本場地基巖面起伏太大,局部出露,局部埋深達10米,且基巖面呈石牙狀分布,極不規律,樁端持力層不好控制,若采用鉆孔灌注樁,需每樁設置勘探孔進行勘察驗證,經濟、工期等因素上不盡合理,而且淺層地基土局部夾有大塊孤石,個別直徑大于5米,施工成孔有一定困難。
強夯法適用于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粉土、黃土、雜填土等地基,特別是處理非均勻回填地基,具有地基加固明顯,施工工期短,節省工程投資等諸多優點。強夯處理后的地基密實性、均勻性、承載力均可得到顯著提高。在技術可行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工期、經濟等因素,對大面積填方區、覆蓋層厚度較大非填方區均可采用強夯法地基處理。
本工程場地面積較大,且場地地形起伏較大,最大高差約50m,存在較大面積的填方及挖方區,且本場地完整基巖面起伏較大,灰巖破碎帶分布不均,對于建筑物不均勻沉降不好控制。結合場地地質條件、建筑物荷載特征及各建筑物設計標高,以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為原則,最終建議采用強夯法地基處理。強夯法不僅施工效果好、而且可以就近取材,保持場地本身的土石方挖填平衡,大幅度節約投資,還大大縮短了工期,為工業項目的投產運營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3、社會及經濟效益
1)本工程所建議的強夯法地基處理,在施工過程中未出現任何異常情況,經檢測,處理后的地基土均勻性、承載力等均能滿足設計要求,竣工后經過3年多的使用,業主反映良好,通過對建筑物沉降觀察,沉降及變形量均滿足規范要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2)本工程若采用鉆孔灌注樁,保守估計工期在8個月左右,而采用強夯法地基處理,施工周期較短,實際完成地基處理只用4個月,大大縮短了工期,施工完成后,從現場反饋回的信息表明,工期,質量等都得到了保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3)本工程建議采用的強夯法地基處理,工程投入較小,保守估算,與鉆孔灌注樁比較,節約成本在4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4、結語
灰巖邊坡場地不能盲目的根據以往類似工程經驗而提供沒有針對性的地基基礎方案,而應該根據不同工程、不同場地地層條件,精勘細測、科學分析比較,最終得出既經濟又合理的方案。本工程針對灰巖山區邊坡場地的具體場地條件、工程地質條件,依據有關規范和已有資料、經驗的基礎上,建議采用強夯處理填土地基的地基處理方案,既可達到所需承載力要求,又能保持場地本身的土石方挖填平衡,可顯著的節約投資和縮短工期,該方案在類似的工程中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及推廣前景。
參考文獻
[1]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工程質量
引 言
關于房屋建筑工程中基礎性工程施工質量主要包括工程實體質量及施工管理質量兩個重要的部分。工程實體的質量和施工的管理質量兩者含義不盡相同,工程實體質量是指建筑工程不僅僅要有穩固的地基基礎,還要充分做好建筑工程的建筑主體結構安全和符合業主通風采光等要求;施工的管理質量,主要是指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的素質水平和管理水平。隨著人民對生活、居住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人們對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對房屋的施工質量及居住條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人員只有不斷加強建筑工程的基礎性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制定科學、完善的管理機制和管理辦法,把質量的監管作為重點,才能施工出優質工程,滿足社會的需求。
1 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的一些特點
1.1 地質的復雜性
我國地緣遼闊,工程施工中地質多種多樣,我國多樣的地質分布,給地基基礎性工程的勘察工作帶來了不便,也給工程施工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增加了工程施工技術難題。
1.2 多發性因素
由于地基基礎問題及設計和施工質量問題引發的房屋倒塌事件時有發生,給人們生活、財產造成重大影響,地基施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的好壞,以此,要想把控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應當把建筑地基施工作為重中之重,加強地基施工質量。
1.3 潛在性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相對復雜,銜接性較強,因此施工的工序質量具有隱蔽性。正因為如此,避免工程盲區,必須堅強對建筑工程基礎工程工序的質量管理,把隱蔽性施工的監管放在重中之重。
1.4 嚴重性
地基基礎工程是整個建筑工程的基礎,起著基礎性、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建成完畢后,如果發現地基基礎工程存在質量問題,那后果不堪想象,甚至無法彌補。由此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重大。由于地基工程質量問題造成建筑倒塌,還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所以地基質量空前重要,必須有人所重視起來。
1.5 困難性
一旦出現地基基礎工程質量問題,解決起來難度大,這與地基基礎的性質與作用有著密切關系。地基工程是整個建筑工程的地下部分,對地基處理,勢必會對建筑物上部結構性能產生影響,事故處理的施工操作困難性較大;如為已經建造完畢、交付使用的工程則更為復雜。
2 關于基礎性工程中常見問題的探討
2.1 混凝土施工中出現裂縫
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是房屋建筑工程最常見的質量問題之一,造成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原因有二:①施工前混凝土模具制作誤差,造成力量不均勻;②注入混凝土后未做好防護,混凝土水分蒸發過快,混凝土拉應力過大。
2.2 結構漏水
房屋建筑工程漏水地點多常發生在山墻、檐口和變形縫處。產生建筑工程漏水不外乎自然原因和人為因素,自然原因多為外界溫度變化引起,施工人員操作失誤導致的結構漏水則為人為因素。
2.3 施工材料質量的低劣
施工材料作為建筑工程的主材,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房屋的施工質量。而如今,在建筑工程中程中對建材購買缺乏標準、施工方為追求經濟利益將建筑材料一次充好,建筑材料質量不合格,嚴重影響工程質量。
2.4 通風孔道堵塞
建筑施工設計中未能合理設計通風孔道可導致通風孔道堵塞,此外,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不小心將雜物放置通風孔道,造成通風孔道堵塞。
3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施工技術探討
3.1 關于地基基礎施工
地基基礎作為建筑實體和地基的連接物,發揮著穩固房屋并且將建筑實體豎向的荷載力傳輸給地基的作用。在地基基礎施工如何選擇時,我們可以根據建筑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如果地基有足夠的荷載力,而且基礎分布和建筑實體豎向分布一致的話,可以選擇獨立的地基作為地基基礎施工的方案;如果地基荷載力達不到承載要求或是建筑物過高,那么可以采用筏形地基基礎作為地基基礎施工的方案,這種基礎的特點是比獨立地基更加的穩定,但是造價比要高。所以在各種地基基礎施工方案選擇時需要根據建筑的實際情況,如造價金額、地質報告、建筑物設計等多種因素。
3.2 關于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及其措施
在地基工程施工前應當要綜合考慮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及建筑物形式與功能要求、荷載大小和分布情況、相鄰建筑情況、施工條件和材料供應以及地區抗震裂度等等因素,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基礎形式來制定房屋地基方案。如果地基土是淤泥的話,而上層土層又比較薄的情況下,在施工過程中應當避免擾亂淤泥分布并且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進行多次實驗論證,并采取有效合理方式選擇地基處理方式。在地基施工處理后,建筑地鏨變形要嚴格遵守目前的建筑工程守則的各項數據,并在施工期間定時進行建筑工程的沉降觀測。
再則就是施工前為了滿足地基和沉降要求、增強建筑整體性及減少建筑不均勻沉降的目的,可以采取人工處理地基的方式或者采用樁基礎的方式,通常認為采取樁基礎施工作為建筑的基礎比較理想。在施工時采取適當合適的措施,防止建筑結構的開裂,我們在結構施工階段可以采用防裂的施工措施,做法是設置施工后澆帶,這種做法一般是減少混凝土收縮不利影響的有效方法。另外,建筑物存在較大的高差時并且結構設計根據實際情況,不設置永久變形縫時,也可采用施工后澆帶來解決施工階段的差異沉降問題。
4 結束語
總之,建筑工程質量第一,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與人民的日常生活、財產安全等息息相關。因此,質量管理是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中的重中之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施工過程中始終要把工程質量監督做好,并加強地基基礎管理工作,才能建造出品質優良、百姓放心的好工程,爭得人民的熱衷,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文家通.關于房屋建筑節能施工技術的研究[J].科技傳播,2011(15).
論文摘要:論述了當前既有建筑增層改造的現實意義,并結合實例對某多層建筑增層改造中加固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常用方法和措施。
1現實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既有建筑物受到當時經濟條件和建筑技術的制約,使用功能和結構形式已不能滿足時代需要,若將這些建筑拆除,重新規劃建設,目前我國經濟條件尚不能滿足,但如果采用增層改造的方法,改造既有建筑,就能夠達到經濟、適用的目的。
增層改造的優點:
(1)將大幅度地增加建筑面積,節約征地費用和配套費;
(2)在既有建筑上增層,占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該區域的建筑密度,節約用地還不影響該區域周邊環境的協調;
(3)在增層改造的過程中,通過合理調整原建筑的平面和立面格局,更新了原有水暖、電等配套設備,達到調整使用功能、美化環境的要求;
(4)增層改造的建設周期短、投資小,對于目前13益增長的建設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5)增層改造是既有建筑由低層或多層建筑變為多層、中高層或高層建筑的有效途徑;
(6)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長期荷載作用下地基承載力的增長剩余,在地基不作處理或略加處理的條件下,直接進行增層改造,其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目前,我國城鎮現有房屋中相當數量的既有建筑具備增層改造條件,增層與改造不僅節約投資,還對緩解13趨緊張的城市用地矛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適用條件和設計要點
既有建筑是否滿足增層改造的條件,應由建造年代、破損程度、結構情況、建筑物重要程度及使用要求等進行鑒定,通常對于現狀不錯的建筑增加二三層是比較合理、經濟的,一般適用于磚混結構或磚木結構類建筑物,該類建筑鋼性結構體系較多,幾乎無橫向側移,通常不需要計算風荷載引起的結構內力,受力特征主要是承受豎向載荷,受長期載荷作用,沉降基本完成,地基基礎強度得有剩余。
增層改造設計時首先要分析該建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勘測、調查研究其結構體系荷載分析、受力狀況、初步安全鑒定和地基基礎的受載作用情況,在確定可以進行增層改造后,設計的重點是處理好地基和基礎及結構設計,并注意新舊建筑物各部位的連接。
3工程實例
3.1工程概述
某 5層辦公樓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建于20世紀 70年代,長 41.8m,寬 19m,建筑面積 2820m,整個樓體采用縱墻承重 ,外墻490mm,內墻 240mm,基礎為毛石條形基礎,墻體材料為粘土實心紅磚,混合砂漿砌筑,屋面為預制鋼筋混凝土樓板平屋面,現建設單位要求增--層,使用功能不變。
3.2基礎加固方案
地基承載力的確定是增層設計中至關重要的問題,其大小決定增加層數和上部結構方案的選擇,所以首先計算既有建筑現在的地基承載力,使增層后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設計值應不大于地基承載力設計值。我國 混結構房屋加層技術規 酚 按建筑物下實際地基反力與原地基承載力的比值確定原有房屋地基承載力,規范規定:當房屋經長期使用,未出現裂縫和異常變形,地基沉降均勻,上部結構剛度較好,原基底地基承載力在 80KPa以上,且使用 6年以上的粉土、粉質粘土地基;使用 4年以上的砂土地基 ;使用 8年以上的粘土地基;結合當地實踐經驗,其原地基承載力可適當提高。一般認為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載力在自身荷載作用下,地基固結,產生壓密效應而得到提高,經現場檢查,地基使用情況較好,人工挖孔取樣檢測基礎強度時發現,該樓地基土質為粘性土,密實性較好 ,然后計算地基變形,增層后的地基變形計算值,不得大于《健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規定的允許值,經驗算有地基容許荷載力不能滿足增層改造要求,經與建設單位協商后決定,采取加固措施,保證使用階段的安全,其中基礎加固尤為重要,慎重考慮 ,采用擴大基礎底面的辦法較為經濟,并在構造上需采取有效措施作為保證,最后經論證,確定采用。
基礎加固過程中,根據原設計基礎圖,確定了基礎增寬加固部位 ,并根據原設計基礎寬度及增層荷載情況進行結構計算 ,確定基礎增加寬度 ,然后采用在毛石基礎兩側分別設置了 “L”枕頭墊塊 (墊塊長度可以取 1.2m左右),交替施工 ,避免一次性大開挖對地基承載力影響過大。
33構造措施
(1)為進一步提高整體性,增加層每層要求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使增層部分新增荷載均勻傳到基礎上,防止增層后產生不均勻沉降,圈梁應作內外墻設置;
(2)鏟除屋面防水層,減輕增層部分自重,承重墻可采用承重多孔空心磚,非承重可采用石膏板、加氣混凝土等輕質材料,屋面結構采用木屋架或輕鋼屋架承重體系;
(3)增層部分結構上保持一致,上下對應,在原結構上直接增層時,原地基基礎和承重結構保持統一,窗口位置設置和原建筑應相同,煙囪及上下水管、煤氣、暖氣、電器設備的布局要考慮原有系統的布局和走向,盡量做到統一;
(4)在對地基基礎及墻體強度進行復核驗算并滿足抗震設防要求后,可采用輕質高強材料來砌筑增加層墻體,當個別墻段基礎強度不足時,可先進行局部加固處理;
(5)該建筑經長期使用,墻體強度下降較大,增層驗算時,上部結構的砌體強度降低10%~20%,通過試驗確定準確的砌體結構承載力,墻體強度不足,為提高墻體的承載力和穩定性,從增層建筑的安全儲備考慮,采用在原墻兩面加鋼絲網水泥砂漿的辦法加強。
4結論
既有建筑物的增層改造,在當今社會具有相當的普遍性,這對改善生活條件、美化環境和緩解建設用地緊張具有現實意義,在給既有建筑做增層加固中,要認真做好現場調查,認真分析資料,正確地進行理論分析 ,準確計算,綜合運用多種加固方法,確定合理的建筑方案和結構方案,以科學、簡便且經濟的加固手段來確保原建筑物結構安全和正常使用。
參考文獻
[1]GB50007—2008,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s].
(一)明確課程培養目標,建立突出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
《地基基礎工程》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崗位核心課程之一,是培養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與工程管理職業能力的課程。通過對建筑企業調研,與建筑企業實踐專家、同行學者明確課程培養目標,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突出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地基基礎工程課程標準》,使課程標準更加適應專業知識、職業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目標要求,并通過隨堂聽課、教學過程隨機檢查等方式檢查課程標準執行情況[2]。
(二)根據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崗位的職業要求,更新、調整課程的教學內容
根據學生就業的工程施工與工程管理崗位的需要,結合行業和工程實際,以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為目標,調整課程的教學內容,做到“兩個銜接、兩個突出”,即:“理論教學與前、后續課程相銜接,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實際需求相銜接;突出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突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p>
1.教學內容與前后續課程銜接,突出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地基基礎工程》課程涉及的相關領域較廣,與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結構、建筑施工技術等課程之間重復、交叉的知識點較多,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以職業崗位需求為教學內容的取舍標準,注意與前、后續課程的銜接,盡量避免、減少與已學課程內容的重復,提高課程的教學效率,并幫助學生學會尋找各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融會貫通地掌握專業知識,突出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3]。
2.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突出教學的規范性和專業性
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高層建筑的興建,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在地基基礎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也使得在地基基礎工程中不斷出現亟需解決的新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吸收前沿理論和最新研究成果,不斷更新課程教學內容,將建筑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引入貫穿到日常教學中,并注重現行的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或行業技術標準的應用,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三)構建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實踐教學體系,著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實驗項目的優化整合,增加設計型和工程應用型實驗
對土工實驗內容進行優化與整合。如地基土的重度試驗、含水量等實驗不再單獨開出,而是結合在地基土的液塑限實驗、壓縮實驗、直接剪切等實驗中進行。適當增加設計型和工程應用型實驗,讓學生掌握工程實驗技術,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及嚴謹的工作態度[4]。如在地基土工程性質的評價實驗中,選取某一實際工程項目的地基土,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與實驗方法,自行制定相關實驗項目和實驗方案,獨立進行實驗資料和實驗數據的分析整理,最后提交基礎工程設計所需土性參數。
2.構建專項技能實訓項目,強化學生專項職業技能訓練
專項技能實訓項目有:淺基礎課程設計、基礎施工圖識讀、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識讀和使用等。如在淺基礎課程設計中,提供某典型實際工程的建筑施工圖、地質勘察報告和上部結構荷載等條件,真題習做,要求學生進行該實際工程的淺基礎設計計算。此舉既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行崗位綜合技能實訓,加強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崗位綜合技能實訓是在工程項目施工的真實職業環境中,“教、學、做”合一,學生全過程參與基礎工程施工實踐,要求學生逐步掌握常見淺基礎各分項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熟悉基礎施工質量標準、安全要求,逐步具有分析處理基礎施工技術問題和進行施工質量檢查驗收的技術應用能力。
(四)實施多元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
針對本課程理論與工程實際聯系緊密而學生感覺抽象、難學的特點,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施工現場教學、工程錄像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施工現場教學
地基基礎工程的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如關于淺基礎和樁基礎的構造要求、基礎的施工等內容,課堂講述不能使學生充分理解。針對這些實踐知識可采用施工現場教學法,即選用正在進行基礎施工的工程項目,帶學生到施工現場,邊觀看工人施工過程,邊結合實際進行基礎構造、施工工藝、施工方法、易出現的質量問題等的講解,并讓學生根據施工圖紙進行現場的對照和觀察,使學生能更直觀、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實踐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來自于《重慶三峽學院學報》雜志。《重慶三峽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2.工程錄像教學
該課程具有注重實踐、依賴實際經驗的特點,在教學過程將不同基礎類型的施工工藝和施工過程的錄像適時地插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課堂上對工程實踐有了感性認識,以前難以講清的問題通過影像、圖片、動畫直觀清晰地展示,變得通俗易懂,也使得課堂教學生動、輕松,無形中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動力。
(五)完善課程的考核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
課程的考核評價不僅檢查教學效果,也是促進學生學習、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手段。傳統的課程考核不僅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制約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應根據地基基礎工程課程的特點與課程教學目標,將考核貫穿于課程教學全過程,把學習過程考核與終結考核有機結合,即課程考核=平時考核+階段考核+期末考核+實踐考核[5]。平時考核主要包括學習態度、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等;階段考核則根據各章節教學要求,采用單元測驗、撰寫小論文等方式進行;期末考核即采用試題庫或命題試卷進行考試,主要考核學生課程主要知識的掌握情況;實踐考核主要包括實驗操作、實驗實訓報告等,主要考核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考核內容也不局限于教材,不偏重于知識的記憶,而是延伸到課外知識、前沿信息上,全面考核學生的知識結構、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教學改革保障條件的建設
(一)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專業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執教能力強、專兼結合的雙師素質教學團隊。目前承擔本課程教學和實訓指導的團隊教師共8名,專任教師中副教授2名,講師2名,4名兼職教師均為企業的技術骨干。團隊教師通過進修培訓、企業掛職鍛煉等途徑,熟悉和掌握基礎工程新技術、新工藝等,不斷學習和更新專業知識,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通過教學研討和教學觀摩,提高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教材建設
根據課程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依據國家已頒布的現行新規范和新標準,結合近幾年土木工程中的“四新”技術及在工程中的實際應用,編寫的《地基基礎工程》教材已于2012年8月由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目前該教材已在相關院校和專業使用,經對使用師生進行調查,該教材使用效果好,可作為土木工程技術、工程監理、工程造價和工程管理等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參考書和廣大土建類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參考書。此外,還編寫了土工實驗指導書和土工實驗報告、地基基礎工程實踐教學大綱和實訓指導書等,滿足了實踐教學需要。
(三)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
課程教學團隊從2010年開始就不斷進行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目前,課程的教學資源建設已基本完成,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多媒體課件、試題庫、學習指導、習題及解答等已陸續在校園網上,實現了資源共享。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條件,方便教師課后為學生進行網上答疑,增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結語
摘要:隨著國家社會經濟與技術的飛速進步發展,高層建筑在我國各大城市越來越多。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給工程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結構設計中常見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層建筑結構設計 問題
1高層建筑結構受力性能對于一個建筑物的最初的方案設計,建筑師考慮更多的是它的空間組成特點,而不是詳細地確定它的具體結構。 建筑物底面對建筑物空間形式的豎向穩定和水平方向的穩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建筑物是由一些大而重的構件所組成,因此結構必須能將它本身的重量傳至地面,結構的荷載總是向下作用于地面的,而建筑設計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所選擇的體系中向下的作用力與地基土的承載力之間的關系,所以,在建筑設計的方案階段,就必須對主要的承重柱和承重墻的數量和分布作出總體設想。 對于低層、多層和高層建筑,豎向和水平向結構體系的設計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但是,隨著高度的不斷增加。豎向結構體系成為設計的控制因素,其原因有兩個:其一,較大的垂直荷載要求有較大的柱、墻或者井筒;其二,側向力所產生的傾覆力矩和剪切變形要大得多。 與豎向荷載相比,側向荷載對建筑物的效應不是線性增加的,而隨建筑高度的增高迅速增大。例如,在所有條件相同時,在風荷載作用下,建筑物基底的傾覆力矩近似與建筑物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而其頂部的側向位移與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地震的作用效應更加明顯。在高層建筑中,問題不僅僅是抗剪,而更重要的是整體抗彎和抵抗變形,可見,高層建筑的結構受力性能與低層建筑有很大的差異。 2結構選型階段 對于高層結構而言,在工程設計的結構選型階段,結構工程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2.1結構的規則性問題。 新舊規范在這方面的內容出現了較大的變動,新規范在這方面增添了相當多的限制條件,例如:平面規則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層剛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規范采用強制性條文明確規定“建筑不應采用嚴重不規則的設計方案?!币虼?,結構工程師在遵循新規范的這些限制條件上必須嚴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圖設計階段工作的被動。 2.2結構的超高問題。 在抗震規范與高規中。對結構的總高度都有嚴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規范中針對以前的超高問題,除了將原來的限制高度設定為A級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級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須對結構的該項控制因素嚴格注意,一旦結構為B級高度建筑甚或超過了B級高度,其設計方法和處理措施將有較大的變化。 在實際工程設計中,出現過由于結構類型的變更而忽略該問題。導致施工圖審查時未予通過,必須重新進行設計或需要開專家會議進行論證等工作的情況,對工程工期、造價等整體規劃的影響相當巨大。 2.3嵌固端的設置問題。由于高層建筑一般都帶有二層或二層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設置在地下室頂板,也有可能設置在人防頂板等位置,因此,在這個問題上,結構設計工程師往往忽視了由嵌固端的設置帶來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嵌固端樓板的設計、嵌固端上下層剛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層抗震等級的一致性、在結構整體計算時嵌固端的設置、結構抗震縫設置與嵌固端位置的協調等等問題,而忽略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有可能導致后期設計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隱患。 2.4短肢剪力墻的設置問題。在新規范中, 對墻肢截面高厚比為5-8的墻定義為短肢剪力墻。且根據實驗資料和實際經驗,對短肢剪力墻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增加了相當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結構工程師應盡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墻,以避免給后期設計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3地基與基礎設計方面 地基與基礎設計一直是結構工程師比較重視的方面,不僅僅由于該階段設計過程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后期設計工作的進行,同時,也是因為地基基礎也是整個工程造價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在這一階段,所出現的問題也有可能更加嚴重甚至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在地基基礎設計中要注意地方性規范的重要性問題。由于我國占地面積較廣,地質條件相當復雜,作為國家標準,僅僅一本《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無法對全國各地的地基基礎都進行詳細的描述和規定,因此,作為建立在國家標準之下的地方標準。 地方性的“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能夠將各地方的地基基礎類型和設計處理方法等一些成熟的經驗描述和規定得更為詳細和準確,所以,在進行地基基礎設計時,一定要對地方規范進行深入地學習,以避免對整個結構設計或后期設計工作造成較大的影響。 轉貼于 中國論文4結構計算與分析方面 在結構計算與分析階段,如何準確,高效地對工程進行內力分析并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設計和處理,是決定工程設計質量好壞的關鍵。由于新規范的推出對結構整體計算和分析部分相當多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和改進,因此,結構工程師也應該相當地對這一階段比較常見的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4.1結構整體計算的軟件選擇。目前比較通用的計算軟件有:SATWE、TAT、TBSA或ETABS、SAP等,但是,由于各軟件在采用的計算模型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導致了各軟件的計算結果有或大或小的不同。所以,在進行工程整體結構計算和分析時必須依據結構類型和計算軟件模型的特點選擇合理的計算軟件,并從不同軟件相差較大的計算結果中,判斷哪個是合理的、哪個是可以作為參考的,哪個又是意義不大的,這將是結構工程師在設計工作中首要的工作。否則,如果選擇了不合適的計算軟件,不但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有可能使結構有不安全的隱患存在。 4.2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慮建筑隔墻等對自振周期的影響。 該部分內容實際上在新老規范中都有提及,只是,在新規范中根據大量工程的實測周期明確提出了各種結構體系下高層建筑結構計算自振周期折減系數。 4.3振型數目是否足夠。 在新規范中增加一個振型參與系數的概念,并明確提出了該參數的限值。由于在舊規范設計中,并未提出振型參與系數的概念,或即使有該概念,該參數的限值也未必一定符合新規范的要求,因此,在計算分析階段必須對計算結果中該參數的結果進行判斷,并決定是否要調整振型數目的取值。 4.4多塔之間各地震周期的互相干擾,是否需要分開計算。一段時間以來,大底盤,多塔樓的高層建筑類型大量涌現,而在計算分析該類型高層建筑時,是將結構作為一個整體并按多塔類型進行計算,還是將結構人為地分開進行計算,是結構工程師必須注意的問題。如果多塔間剛度相差較大,就有可能出現即使振型參與系數滿足要求,但是對某一座塔樓的地震力計算誤差仍然有可能較大,從而便結構出現不安全的隱患。 4.5非結構構件的計算與設計。在高層建筑中,往往存在一些由于建筑美觀或功能要求且非主體承重骨架體系以內的非結構構件。對這部分內容,尤其是高層建筑屋頂處的裝飾構件進行設計時,由于高層建筑的地震作用和風荷載均較大。因此,必須嚴格按照新規范中增加的非結構構件的計算處理措施進行設計。5結束語 總之,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結構工程師不能僅僅重視結構計算的準確性而忽略結構方案的實際情況,應做出合理的結構方案選擇。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人員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處理建筑設計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肖峻,高層建筑結構分析與設計[J],中化建設,2008[2]范小平,高層建筑結構概念設計中相關的幾個問題應用分析[J]福建建材,2008 [3]李國勝,多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疑難問題的處理及算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省略
【關鍵詞】磚混結構;糾偏加固技術;坑式靜壓樁加固
中圖分類號:B032.2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建筑工程成就顯著,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工程質量問題,其中地基基礎方面的問題占很大的比重,尤其是磚混結構的老舊房屋。由于磚混結構房屋抗剪強度低、抗震性能差,工程中易出現沉降不均勻,傾斜、開裂等問題,造成建筑物不能滿足安全、適用、耐久的要求。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一些建筑物不得不建在不良地基上,在這種情況下又未對地質勘察、設計、施工、監測等環節加強監管,便會發生不均勻沉降、開裂、傾斜等事故。其次,我國現存的大量古代建筑,由于建造時期施工技術水平的限制,以及在長期使用中結構功能逐漸減弱,出現了傾斜、結構破壞等問題,使房屋的建筑結構需要進行加固處理。一般加固處理包括幾種類型,如既有建筑在功能的改造方面的加固處理、對結構發生裂損的進行補強處理、房屋整體的結構糾偏、加固以及對單位構件截面承載力進行加固處理等。
1.糾偏加固施工關鍵技術分析
建筑物傾斜包括整體傾斜和局部傾斜,造成建筑物傾斜的原因很多,有上部結構、地基基礎的原因,也有環境和外部干擾的原因,或者是這些共同作用的結果、建筑物傾斜發展的過程也不相同,有的是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有的是經過長時間積累在使用多年后才暴露出來的,還有在外力作用下突發產生的。建筑物傾斜的發展趨勢也不相同,有逐漸趨于穩定的,也有等速進行甚至突然趨大的。建筑物傾斜往往是地基承載力不足、變形過大、地基失去穩定性的反映,只有明確建筑物傾斜的原因,并對房屋糾編加固處理的必要性和方案的合理性進行充分研究,才能有效的進行建筑物的糾偏加固工作??傊?,建筑傾斜是地基喪失其穩定性的反應,是地基不均勻沉降的結果。當沉降量超過一定的范圍會造成危害。因此須對建筑物進行糾偏。糾偏技術一般有頂升(抬升)、迫降、阻沉以及綜合處理等、常用的糾偏方法及特點如下:
1.1 頂升糾偏
頂升糾偏法是指在建筑物基礎沉降大的部位采取頂升措施,或者在沉降大的一側地基土中注入具有擠密加固作用或具有膨脹性的漿液的糾偏方法。
圖1頂升法糾偏計算示意圖
頂升糾偏法有框梁頂升糾偏法、托梁頂升糾偏法、靜壓樁頂升糾偏法、地基注漿頂升糾偏法及雙灰樁頂升糾偏法等。
1.2 迫降糾偏
采取措施迫使建筑物沉降較小的一側下沉,減少或消除與另一側的沉降差,以達到糾偏傾斜建筑物的目的。
圖2迫降法糾偏計算示意圖
常用的迫降糾偏方法有掏土糾偏法、加壓糾偏法、抽水糾偏法和浸水糾偏法。
1.3 阻沉糾偏
采用地基基礎加固托換方法或改變結構形式和地基附加應力分布,減少或阻止沉降較大一側的沉降,而讓沉降較小的一側繼續沉降。使原來的沉降趨勢反方向發展,從而達到糾偏目的。主要方法有:部分托換調整糾偏法、卸載糾偏法和調整上部結構糾偏法。
1.4 綜合糾偏法
同時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糾偏方法達到建筑物糾偏的目的。這數種糾偏方法有時是預先確定的,有時是在糾偏施工過程中根據糾偏情況進行方案調整而采用的。
(1)頂升、迫降法相結合
即先在沉降較大的一側用錨桿靜壓樁或坑式靜壓樁進行頂升,以減少沉降差和基底壓力;然后在沉降較小的另一側用掏土或抽砂、抽水、浸水、加壓等方法迫降,直至建筑物被糾偏扶正為止。
(2)多種迫降法相結合
為了加快沉降較小一側沉降速度,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迫降方法混合使用,已達到建筑物糾偏扶正的目的。
(3)卸載牽拉糾編法
對于軟土地基上的貯池、貯罐等筒體結構的糾偏,可先卸載,然后利用筒體結構剛度較強的特點,用牽拉的達到糾偏扶正的目的。
1.5 樁基礎糾偏法
主要有樁基水沖糾偏法、斷樁糾偏法和掏土、浸水等常規糾偏方法。
(1)樁基水沖糾偏法
用高壓水沖刷樁周或樁底土體,促使基礎下沉,達到糾偏目的。一般情況下,
對于摩擦樁和較長的摩擦端承樁,一般沖刷樁身土;而對較短的摩擦端承樁,則常常沖刷樁底土層;端承樁不適用該方法。
(2)斷樁糾偏法
斷樁糾偏法是通過鑿除樁頂周邊混凝土,使被鑿樁段的截面積減小,局部壓應力增大,迫使承臺下沉而達到糾偏目的。糾偏后應恢復樁頂與承臺的可靠連接。當原樁承載力不足時,可對原樁進行加固。
(3)掏土、浸水等常規糾偏方法
對于樁和承臺共同作用的情況,可采用浸水掏土相結合的方法,將承臺底土所承受的荷載轉嫁到樁頂上去,從而迫使樁身下沉,達到糾偏的目的。端承樁不適用該方法。
2.糾偏加固設計優化實例分析
工程實例:某住宅樓,磚混結構,建成于1995年,樓體發生沉降、傾斜。經勘核,大部分地基的承載力無法滿足上部結構的要求。要解決沉降與傾斜問題,首先必須對承載力不足的地基進行加固,使其滿足承載力的要求,然后才能進行糾偏,解決建筑物的傾斜問題。通過對建筑物檢測分析結果,綜合比較,反復論證,決定采用坑式托換加固法與淺層掏土糾偏法相結合的糾偏加固方法。
在該工程的維修施工過程中,將原沉降較大一側的壓樁和原沉降較小一側的掏土糾偏同時進行,并推遲原沉降較小一側樁的托換,既縮短了工期,又減小了樁頂的附加應力,同時房屋的附加沉降也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取得了較好的糾偏效果。
圖3糾偏加固施工圖
糾偏能否成功關鍵在于方案是否合理、施工是否得當。因此,方案設計前應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嚴格按方案施工、并進行嚴密的監測、及時準確的反饋建筑物沉降情況。
2.1加固區坑式托換樁設計
南端基礎座落在軟弱地基上,必須首先對該段進行穩定加固,控制其在糾偏施工和以后的長期使用中不再產生新的沉降。因此,對南端軟弱地基采用樁式托換法加固處理。
(1)樁距及樁數
在加固區條基下均勻的布置托換樁,根據/條基一疏樁基礎0樁距(>6d)可確定加固區承重橫墻及縱墻下的托換樁數。加固區托換樁的布置共布置33根樁,該加固方案的原理就是采用樁式托換法,使基底土得到補強加固,托換樁與土形成疏樁復合地基,共同承擔上部結構荷載。
(2)單樁承載力設計值確定
根據數據可知,磚混結構住宅樓單位面積的重量為1.5t,根據加固區的總建筑面積可估算加固區建筑物的重量約為1O00t,根據樁數可知單樁承載力設計值約為300kN。
(3)極限承載力
參考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以礫砂層作為地基持力層,則南端托換樁入土深度約為11.5m(樁長9m),北端托換樁入土深度約為6.0m(樁長3.5m)。按公式估算樁豎向極限承載力,則最南端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為560kN;北端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為400kN。
(4)終壓力
坑式靜壓樁的終壓力可由設計單樁承載力確定:
P壓=KP
式中: P壓終壓力;P為設計單樁承載力標準值;K為壓樁力系數。與地基土性質、壓樁速度、樁材及截面形狀有關。在粘性土地基中,當樁長小于20米時,K值可取1.5。
(5)條形基礎受力驗算
靜壓樁作用下對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進行抗沖切、抗剪和抗彎能力驗算,驗算結果符合規范要求。根據設計共布置地基托換樁96根,1~33號樁的設計承載力為300kN,根據公式樁的終壓力為450kN,以確保南端地基加固后建筑物不再沉降;34一96號樁的設計承載力為2OOkN,根據公式樁的終壓力為3O0kN,用來加固補償北端地基因掏土對地基穩定性的破壞。該建筑物總的建筑面積為2974.31m2,根據經驗可知磚混結構住宅樓單位面積的重量為1.5t,則該樓總重為4164t。
托換樁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樁截面為200mm×200mm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內配4根直徑為12mm主筋,箍筋采用直徑為6mm,間距為150mm,兩端預埋8mm厚鋼板,用于電焊連接樁段,樁段長度有1.5m、1.2m、1.0m、0.8m、0.5m等幾種。
圖4預壓托換樁結構圖
1)上部結構加固
對上部結構剛度不滿足糾偏要求的部位進行加固,填充加固抗壓驗算不滿足要求的一層~五層(l)軸線(D)一(F)軸線衛生間與窗間的墻段,加固抗壓驗算不滿足要求的一層(14)軸與(E)軸相交處縱墻。
2)水平向掏土,迫使基礎沉降
在沉降量小的北端,選擇直接在條形基礎下進行水平向掏土,削弱原有的支撐面積,加大淺層土中的附加應力,迫使基礎沉降。為能實現有效掏土和有效沉降,在該樓房北端承重墻兩側間隔布置掏土工作坑,每次掏土量應從北向南依次減少;基底土體被掏產生臨空,地基支撐面積減小,接觸應力增加,地基土產生側向擠壓變形,迫使基礎逐漸下沉。
2.2坑式靜壓樁施工工藝
確定樁位-操作坑開挖-第一節樁就位、校正-壓樁-深度及壓力值記錄-下節樁就位、校正-焊接接樁-壓樁-壓樁力達到設計要求-最終深度及壓樁力驗收-托換處理-承臺制作-操作坑回填-地面回復。
坑式靜壓樁是利用建筑物上部結構自重作支承反力,用千斤頂將預制好的鋼筋混凝土樁接長后逐段壓入土中的施工方法??邮届o壓樁是在既有建筑物基礎底下進行施工作業,因而難度大且有一定的風險性,所以施工時必須嚴格的施工程序和具體的施工操作方法。
2.3坑式靜壓樁的托換處理措施
(1)加固區坑式靜壓樁的處理措施
由于南端地基變形過大、地基承載力嚴重不足,有地質勘查報告和施工日志可知南端的雜填土層較厚,且在地基基礎施工時沒有對雜填土進行處理。因此,為了有效的阻止南端地基的沉降變形,須對南端地基進行靜壓樁托換加固,靜壓樁穿過軟弱地基層落在可靠地持力層上。為了使靜壓樁提供穩定持久的承載力,減少地基的壓縮變形,對加固區靜壓樁做以下的處理措施:
l)在靜壓樁壓樁施工前,鑿除條基底部與樁接觸區域的素混凝土墊層,并打磨光滑,以減小靜壓樁頭部位與條基底部的壓縮變形。
2)壓樁施工壓樁力達到終壓力控制標準時,將液壓千斤頂不卸壓穩壓一段時間,以提高靜壓樁承載力的可靠性。
3)液壓千斤頂穩壓后,安裝托換架,用兩個同型號的手動千斤頂在托換架上同步加壓,直到液壓千斤頂壓力表讀數下降時為止,量取樁頭部位到條基底部的距離,用截取的鋼管托換液壓千斤頂,在鋼管上墊上鋼墊板并用鋼楔打緊。
(2)掏土區坑式靜壓樁的處理措施
地質勘查報告顯示,北端地基壓縮性較小,其承載力也較高,但是在淺層掏土法糾偏過程中,掏土施工對地基土造成擾動,破壞了淺層地基土的承載結構。因此,北端地基土中靜壓樁即可以起到掏土糾偏完成后分擔上部結構荷載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在糾偏到過程中保護上部結構,防止糾偏過大的作用。為了使靜壓樁能夠很好的跟地基土一起承擔上部荷載,并充分發揮樁的承載力,使樁產生一定量的下沉,達到樁同作用的效果。因此施工時對掏土區的靜壓樁做以下的處理措施:
l)壓樁施工壓樁力達到終壓力控制標準時,將液壓千斤頂不卸壓穩壓一段時間,避免地基土中的薄夾層對壓樁力的影響。
2)壓樁完成后卸掉千斤頂,并在樁頂上放置預留了一定沉降縫隙的鋼管,起到建筑物沉降過大時的保護作用,對于沉降過大部位或者建筑物變形的關鍵部位可以在樁頂上安裝大噸位千斤頂,來控制沉降。
3)當掏土施工完成后,各點沉降達到目標值后,需對靜壓樁進行托換處理,托換施工也采用預壓托換法。由于條基下混凝土墊層的存在,當樁受力后有一定的刺入量,使得樁同作用的優越性得以發揮。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實踐積累、創新出各類改造加固的新方法,相關行業規范、標準也逐步完善,本文僅針對磚混結構舊樓改造加固工程的設計與施工中對糾偏加固技術進行分析、探討,希望對我國老舊磚混結構房屋改造、糾偏加固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陳昌露.磚混房屋維修加固技術研究及工程實踐[D].天津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2】趙勇強.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礎加固的研究與工程應用田].武漢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