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三生物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三生物;實驗創(chuàng)新;現(xiàn)代教育技術;探究實驗
實驗作為高中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系統(tǒng)的生物學習活動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及作用。高三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既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實現(xiàn)對教材所列舉生物實驗的深入認知與了解,又要切實發(fā)展自身的生物實驗自主探究學習能力,這都需要我們高三生物教育工作者創(chuàng)新生物教學形式,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xiàn)最終的實驗學習效果。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筆者認為以下兩個方面可以作為有效的突破口:
一、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開辟高三生物實驗教學新途徑
眾所周知,高三學生面臨著高考的沉重壓力,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完成教材上既定的學習任務,但是部分實驗操作起來確實麻煩而繁瑣,若是一味將這部分生物實驗摒棄,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對后續(xù)其他生物知識點的深刻認知與理解;但若是按照教材的編排死板地進行這些實驗的操作與教學,又會占據(jù)極寶貴的學生課堂學習時間與精力。如此,這部分實驗便成為影響高三生物教學進度及實際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同時兼具生動直觀與信息量豐富的特點,若是能對其進行合理運用便可以有效緩解上述高三生物實驗所面臨的尷尬處境。對此,筆者感受頗深。如,選修三中“胡蘿卜的組織培養(yǎng)”,該實驗需要一定的實驗周期,若是單純依靠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操作并不符合實際情況。對此,在該實驗的教學中,筆者特意提前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網(wǎng)絡上搜集到完整的“胡蘿卜組織培養(yǎng)”視頻,并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通過該完整且生動的實驗視頻資料,學生不但能身臨其境一般近距離地觀看到具體、詳細的生物實驗步驟,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借助該視頻還能跨過整個實驗過程中所需要的等待時間,從而直接觀察到4~5天后培養(yǎng)材料的污染情況、15天之后胡蘿卜愈傷組織的生長情況以及一個月之后正常植株的發(fā)育情況。整個視頻前后僅僅只有8分鐘左右的時間,卻將整個“胡蘿卜的組織培養(yǎng)”這一實驗進行了完整的反映。如此,便在大大節(jié)省課堂寶貴時間與精力的同時,顯著提高了學生對該實驗的認知層次,真正體現(xiàn)了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高三生物實驗教學形式的巨大作用。
二、組織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究實驗,完善高三生物實驗教學新模式
在高考面前,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地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桎梏,導致其生物實驗教學模式多傾向于教師邊實驗邊講解的演講式教學模式,學生只需要聆聽教師的實驗具體操作步驟即可。此種落后的生物實驗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生物實驗參與興趣的激發(fā)與調動,更不利于學生生物實際操作水平及能力的長遠性發(fā)展。而高考生物的新趨勢逐漸傾向于對學生生物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如此,兩者就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矛盾與沖突。
在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反復思考與分析的基礎上,筆者認為高三生物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有必要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充分經(jīng)歷自主探究實驗的過程。如,在“DNA的粗提取與鑒定”這一實驗中,筆者并沒有給學生詳細講解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而是要求學生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選擇自認為切實可行的實驗材料、選擇實驗過程中需要運到的器具,并制定出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與此同時,還特別要求學生在進行實驗之前、之中及之后進行反思:進行“DNA的粗提取與鑒定”該實驗的原理是什么?目的有哪些?實驗過程中有哪些需要嚴格注意的事項?小組設計的實驗是否取得了預期的理想實驗效果?若是未能取得的話存在哪些不足與缺陷?等等。
這樣一來,就將該項生物實驗的操作主動權真正交還給了學生,在充分調動學生實驗參與熱情與積極性的同時,使他們完整地經(jīng)歷了一個獨立自主進行生物探究實驗的過程,這一過程有效鍛煉了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及實驗實際操作能力。這樣一來,無論是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切實發(fā)展還是正確實驗態(tài)度的形成都充分體現(xiàn)了高中生物新課標關于“借助生物實驗發(fā)展學生學科知識與綜合能力”的良好目的。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三生物實驗教學應當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靈活進行實驗教學形式、手段的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在尊重學生生物實驗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須知,這既是緩解高三學生學習時間與精力嚴重沖突的必然措施,更是順應生物高考趨勢、促進學生生物實驗探究能力切實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滾動復習 滾動練習 查缺補漏 錯題重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9-0138-01
復習是指重新學習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滾動復習是復習的一種方式,即在學完一部分內容后,及時地進行復習,接著再學習下一部分內容,學完后再進行第二次復習,第二次復習要包括前一次復習的內容,如此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地進行下去。高三生物總復習,內容龐雜,共包括五本教材。從歷年高考題來看,對教材中的細節(jié)知識考查得較多,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絕大部分知識要進行理解、記憶。這樣看來,總復習的任務就很繁重。如何在高三總復習階段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按高考要求系統(tǒng)而全面地掌握龐大的知識體系,克服遺忘?實踐證明,根據(jù)遺忘規(guī)律進行滾動復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高效的復習策略。
在高三總復習過程中,滾動復習包括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單元內的知識進行逐一梳理,以及對一個單元或幾個單元知識內容的總結;另一種形式是滾動練習。在高三總復習過程中,兩種復習方式常常交替進行。筆者就后一種復習方式的做法進行交流。
滾動練習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滾動練習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方式:(1)復習完一個單元時進行的一個單元內容的滾動,稱為單元滾動;(2)復習完一個單元時,該單元和前面已復習單元內容的滾動,稱為單元間滾動;(3)覆蓋全部高考內容的大滾動,稱為全滾動。在設計滾動練習時,教師要合理地規(guī)劃好各類練習的量及彼此之間的時間間隔。經(jīng)過多年的摸索,我們的通常做法是:當一個單元內的知識梳理完成并進行小結后,當天晚自習或第二天即安排1小時的單元滾動;單元滾動后間隔2天進行90分鐘的單元間滾動;每2周做1次大滾動,大滾動試卷可用近年的高考卷生物部分內容,時間為45分鐘,也可以用各類高考最新模擬卷,其中單科卷為90分鐘,理綜卷為45分鐘。附表是我校2012年8~9月期間對高三年級所進行的滾動練習的安排。
為提高滾動練習的效果,在高三總復習過程中,還應重視把滾動練習和其他形式的學習方式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在各種形式的滾動練習之后,要求學生要及時進行學習反思,及時做好查缺補漏工作,并要求學生結合練習題把缺漏知識和做錯的題補做在錯題集或糾錯本上。教師要留出時間,讓學
生有條件進行查缺補漏工作。這樣,才能以練促學,以練促復習,達到有效、高效的結果??傊?,滾動練習和查缺補漏工作要結合起來,貫穿整個高三總復習。
為了促進學生完成查缺補漏這一學習任務,進行錯題重考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措施。重考的錯題是前面階段各類練習或考試中涉及高考的重要考點,而學生出錯率又較高的題。通過錯題重考,評價學生的查缺補漏工作,鞭策學生在每一次考試之后認真進行查缺補漏;通過錯題重考,準確地圈定后進生,以便于及時進行幫扶。
綜上所述,在高三生物總復習過程中,我們把單元復習、滾動練習、查缺補漏、錯題重考這四種方法連貫起來進行綜合運用,即形成一種以滾動練習為核心的系統(tǒng)復習方法,多年來的高三生物總復習實踐表明,該方法是提高總復習效率和效果的一大法寶。
高三生物教學要想取得高效,肯定離不開科學的備考。經(jīng)過我校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采用學案導學法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能把枯燥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
一、如何編制導學案
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質量導學案是整個備課組的智慧結晶。高三生物復習的導學案編寫應簡潔、易懂,一般包括:高考說明、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自主評價、當堂檢測、課后練習等。當然,不同的課型應有不同的特點。學案的設計注重新穎性,其編寫要注意以下主要原則。
一是主體性原則。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只有起著引導作用,學生的自我發(fā)起的學習,才是最持久最深刻的行為。因此,在導學案設計中應充分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例如,在復習“光合作用”這一節(jié)時,對于光反應和暗反應的比較,教師只要設計好對比表格(包括反應的場所、條件、產(chǎn)物等),其余的交給學生完成就可以了。學生以導學案為載體自主構建知識體系,這樣學生會有成就感,而且學得扎實。
二是問題化原則。將高考復習的知識點變?yōu)樘剿餍缘膯栴}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激思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素養(yǎng);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xiàn)掌握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的統(tǒng)一,使學案成為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學習方式的載體及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jù)。
三是梯度化原則。在編寫學案時應依據(jù)教學內容,適時地、適當?shù)夭捎枚喾N多樣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問題的設置要考慮到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淺入深,讓各個層次學生通過導學案學到知識,從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變無效課堂、低效課堂為高效課堂。
二、如何實施學案導學
根據(jù)高三生物復習的特點,學案導學的實施過程有以下環(huán)節(jié):課前發(fā)學案,學生預習課堂教學、積極探索課后反饋,完善教學。
1.課前發(fā)學案,學生預習。
高中生對實驗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極強的求知欲。生物教師要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學案并在課前發(fā)放給學生,引導學生有效預習。例如,在教學“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時,在發(fā)給學生的學案中設計以下問題:①噬菌體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它的增殖過程是怎樣的?②如何獲得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噬菌體?③在實驗過程中,如果保溫時間過長或過短分別對放射性檢測有何影響?“攪拌”的目的又是什么?④艾弗里和赫爾希等人的實驗,在設計思路上有什么相同之處?誰的實驗更有說服力。讓學生通過預習學案上展示的這些問題進行思考,使學生體會到本課的趣味性,進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2.課堂教學,積極探索。
在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導學案中的問題;對于一些基礎知識,既可以采用教師問學生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學生問教師的方法。對于一些高考重點、難點知識以及本節(jié)課的核心概念,一般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展開小組討論,讓各層次的學生相互交流、探索,最后匯報學案中設計問題的解決策略。教師根據(jù)學生討論的結果充分利用概念圖、表格來構建知識框架進行點撥。
導學案中的例題,一般選自高考真題,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可讓學生先讀題并嘗試解答,教師走下講臺指導,并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而是讓學生匯報解題過程,暴露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對解題思路、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形成規(guī)律性東西,從而讓學生把此類題弄明白。最后教師針對例題指導學生進行變式訓練,培養(yǎng)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
3.課后反饋,完善教學。
結合學案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學習小結,把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小結時,可由學習小組進行簡單的交流及反思,如回顧學習目標,檢查目標是否達到,還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反思的習慣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為了更好地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后對學案進行歸納、消化,并要求學生課后完成剩下的訓練題。第二天教師進行及時批改,對其中存在的個別問題通過面批解決,對共性的問題則在下節(jié)課解決。教師要有教學反思,反思課堂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反思所得,用于下次集體備課時交流,從而做到教學有的放矢,收到實效。
三、學案導學存在的誤區(qū)
【關鍵詞】模型建構;生物科學素養(yǎng);考試能力
一、高三生物新課程有效教學“233模型”建構
1.“233模型”的含義
“2”是指教學的兩個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都是主體,或互為主客體,在教的活動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在學的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強調師生平等、教學相長。
“3”是指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
①.知識和技能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即學生通過學習所要達到的結果,又叫結果性目標。一般有三個層次的要求:學懂、學會、能應用。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如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程序和具體做法,是過程中的目標,又叫程序性目標。強調三個過程:做中學、學中做、反思。
③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是學生對過程或結果的體驗后的傾向和感受,是對學習過程和結果的主觀經(jīng)驗,又叫體驗性目標。有認同、體會、內化三個層次。
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基礎;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載體,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對其他目標有重要的促進和優(yōu)化作用。
“3”是指通過三輪復習法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三輪復習方法建立在既能熟練掌握已有知識又能再度提高認知水平與能力的雙重目標的基礎上。
2.“233模型”的實施方案
一輪教學推行“考點分析研究與學生能力訓練”模型,即“考點式復課”模型。課題組對歷年新高考試題進行分析排查,研究確定新課程考點,并對考點進行等級確定。對歷年高考都呈現(xiàn)的內容劃定為一級考點;對隔年一呈現(xiàn)的內容劃定為二級考點;對三年或隨機呈現(xiàn)的內容定為三級考點;建立一個比較明析的考點分布體系,教師根據(jù)這一考點分布體系,系統(tǒng)地安排一輪教學工作,教師根據(jù)考點的級別科學劃定課時分配。很自然教師一輪教學就抓住了教學重點,一輪推行“考點分析研究和學生能力訓練”模型的教學目標是深化學生對考點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且使相關考點內容形成內在聯(lián)系,促進學生知識的系統(tǒng)化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輪教學推行“小專題”與“小套餐”模型,課題組篩選出高中生物的核心概念,然后以每個核心概念為中心發(fā)散擴展形成相互關聯(lián)的知識網(wǎng)絡作為一個小專題。高三年級小專題教學是深化學生認知和提高學生學科知識綜合、系統(tǒng)化的重要教學方法。認知深化和知識綜合并不能表明學生的能力形成,要學生形成能力,除教師傳授外,學生只有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獲得真正的能力,小套餐訓練是為學生能力形成而配備的“營養(yǎng)元素”。二輪教學推行“小專題”與“小套餐”模型的教學目標是將一輪教學積累的考點單獨能力進行綜合提升,形成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輪教學推行“模擬練考與問題式講評”模型。模擬練考命題是核心,課題組成立高三模擬練考命題組,仔細研讀統(tǒng)檢的高考考點及《高考大綱》、《大綱說明》中的考試能力要求,對照考點和能力要求逐個命題,建立高考模擬題庫,每次模擬練考從題庫中組題,提高模擬試題的質量。嚴格組織模擬練考,實行集體評卷,做好評卷記錄,篩查考生存在的問題。每次抽取100份試卷,逐題統(tǒng)計得分率,進行抽樣分析,篩查得分率低于60%的考點。將考生存在的問題和得分率低于60%的考點作為下次模擬練考命題的側重點。對每次模擬練考試卷進行精心講評,講評推行問題式講評,增強講評的針對性,講評以評為主,強化學生自評,以講為輔,為學生提供思維的盛宴,當堂測評,及時反饋。三輪教學推行“模擬練考與問題式講評”模型的教學目標是迅速提高考生的綜合應試能力。
3.“233模型”的教學實施效果及教改反思
(1)“233模型”教改的實施效果
經(jīng)過一年時間對“233模型”的實踐運用,我們發(fā)現(xiàn)基本實現(xiàn)了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
改變了教師“只教不研”的現(xiàn)狀,把“直通高考”的想法落實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學重心放在高考命題的視野范圍之內,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對《高考大綱》、《大綱說明》和高考試題經(jīng)常進行自主分析研究,推動了教師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雙提高。
改變了教師一講到底的“滿堂灌”的現(xiàn)象,通過對教學與訓練的定量劃分,改變了教學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現(xiàn)象。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發(fā)展的各種需求,精心地設計各種活動,給學生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得到了有效提高。
充分發(fā)揮了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考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2)“233模型”教改實施環(huán)節(jié)的不足
不能正確處理好“活”與“實”的關系,一些老師仍然不知不覺地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自己的身上。一些課堂因過分強化開放性、 自主性而忽視了目標性和科學性。
缺乏一種新的比較完善的科學的評價機制,對于教改效果的評價仍然以簡單的紙筆測試為主。未能建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機制。
實踐運用過程有待進一步精細化,并加強交流與合作,加強集體備課和課后反思。
順應新課程改革理念而發(fā)展起來的“233模型”,對促進課堂教學有巨大作用和不可估量的潛能。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種有效的教學模型,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開發(fā)它,完善它,讓它將我們的教學推向新的高度,將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崔允氵郭.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J] .人民教育.2001.6 :46-47 .
[3]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
[4]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 :《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9月版;
【關鍵詞】高三生物復習;反思性學習;培養(yǎng)
一、反思性學習的含義
反思性學習,是學習者以元認知理論作為學習心理學基礎,對自身在學習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識內容、產(chǎn)生過程、思維方法及推理過程、語言表述進行反向思考學習。它具有自主性、批判性、發(fā)展性、遷移性、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征,是一種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的有效學習。學生在考察自己活動的經(jīng)歷中探究其中的問題原因和答案,重構自己的理解,激活自己的理解,激活個人的潛能,并在活動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的相互作用下,產(chǎn)生超越已有信息外的信息,從而在智力與非智力因素上得到發(fā)展。
二、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進入高三生物復習,要能突破高原現(xiàn)象,提高學生原有的學習成績,首要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性學習的能力。高考復習是學生對知識結構、思維習慣、思維品質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是一個自主探究、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而具有反思性學習的基本特征,所以在高三復習階段開展反思性學習是有保障的。為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在復習中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更是反思性學習的促進者。因此,教師本人必須對反思的目的和意義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明確通過反思,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明確反思可以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有目標、有策略的主動行為。讓學生明確沒有反思便難有自我改錯糾偏的道理;明確反思不僅能及時改正錯誤,還能優(yōu)化已有認識,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
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反思情境,鼓勵學生進行反思。作為學生反思活動的促進者――教師,要創(chuàng)設輕松、信任、合作的氣氛。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通過提供適當?shù)膯栴}或實例以促進學生的反思。教學中多問幾個為什么,善于設疑,并善于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出發(fā),從學生容易忽視的一些重要環(huán)節(jié)中提煉問題,然后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層深入的問題序列來引導學生反思。
2.在復習中注重“回顧反思”和“嘗試回憶”
一段知識復習完之后,自覺進行“回顧反思”和“嘗試回憶”,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同時也是非常艱苦的再學習。通過“回顧反思”和“嘗試回憶”,大腦的神經(jīng)細胞就會處于一種興奮狀態(tài)。“回顧反思”和“嘗試回憶”,就是自己考自己,自己為難自己,自己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自己檢測自己吸收知識的效率。通過“回顧反思”和“嘗試回憶”,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對某一類知識進行梳理,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和結構化,以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綜合及運用。在復習中可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知識,如用表格將同類知識或不同類知識加以比較,找出其中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用框架,摘要樹狀(知識樹)或用概念圖對知識進行反思整理。
例如在復習完育種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畫出幾大育種方式的概念圖,并以此為背景對知識進行反思整理,用知識樹的形式總結幾種育種方式的原理、方法、優(yōu)點、缺點等,還可以與之前的遺傳定律、變異和之后選修三的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相關知識進行相應的聯(lián)系歸納。
3.在復習中建立“問題儲蓄罐”
在復習中建立問題檔案,引導學生在質疑中學會反思性學習。在生物學學習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學習深入不進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學習中不善于發(fā)現(xiàn)總結問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嘗試建立問題檔案,把問題變成一種誘惑力、吸引力,要求學生把在復習時出現(xiàn)的問題記錄下來,聽課時把疑問記錄下來,課后反思中把迷惑記錄下來,使學生在質疑中通過內省與自我矯正從而學會學習。
例如:在學習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時,學生提出:①加熱殺死S型肺炎雙球菌后,其細胞中的DNA難道沒有“死”嗎?為什么還會使R型細菌發(fā)生轉化?②S型細菌的DNA是怎樣將它的核苷酸序列加在R型細菌上的呢?
通過發(fā)散式問題,強調問題的分析與延伸與拓展,更加注重于視野的開闊和思路的靈活。學生反思活動進行得越全面、越及時、越深刻,就越能確保學生的復習效率及效果、潛能的充分發(fā)揮,實現(xiàn)成績的穩(wěn)定提高。
4.在復習中建立“錯題儲蓄罐”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錯誤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學生的學習過程實質上是不斷地與錯誤作斗爭的過程,即反思的過程。學生正是在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與錯誤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會學習的。為了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學會學習,教師應指導學生建立錯題檔案。錯題檔案就是將錯誤“標本”化,在“錯題”旁寫出自己思路被卡的情況并分析原因,及從中得到的經(jīng)驗和體會。一道錯題,經(jīng)過這樣處理,不僅是對解題思路的反思,又彌補了知識上的漏洞,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發(fā)生質壁分離現(xiàn)象的洋蔥表皮細胞,不能檢視到染色體的根本原因是( )
A.沒有用龍膽紫染色 B.試劑破壞了染色體結構
C.無染色體形成 D.顯微鏡倍率不夠
一、 復習鞏固陳述性知識的課堂教學方法
高三生物復習涉及大量陳述性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常常出現(xiàn)知識間混淆和記憶的不協(xié)調。怎樣處理才能讓學生樂意去記憶,促進知識的理解和保持呢?
1.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活基礎知識
在復習課中要善于設疑,適時設疑,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激活原有知識。例如,復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時可以設計話題“從能量流動的角度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同時提示學生根據(jù)能量流動的原理設計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充分利用太陽能,減少廢棄物,實現(xiàn)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學生就會調動原來儲備的知識“提高農(nóng)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研究能量流動的目的”、“種間關系”等相關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自然也就激活了原有的知識,最后總結出設計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系統(tǒng)的具體措施。
2.兼用多種方法,促進知識深加工
有關的研究資料顯示“鑒別相似性與相異性”是效率最明顯的課堂教學方法。對于高三生物復習中大量的相似的名詞、概念可以采用在教師的引導下直接對知識和概念進行比較、類化,從而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例如,課本講述DNA分子的復制和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即基因的表達時,就可以將復制遺傳信息和表達遺傳信息(即轉錄和翻譯)從時間、場所、模板、原料、條件、過程、產(chǎn)物和特點等方面進行列表歸納,在課堂上呈現(xiàn)以下比較表:
總結是效率相當明顯的課堂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復習課上,對知識進行有效的總結,必須刪除、替換和保留某些信息,其前提是學生較深刻理解這些信息。進行第二輪專題復習時可以于課前告知學生專題內容的高考考核要求,讓學生認真梳理,按照知識的內部聯(lián)系課前建構知識網(wǎng)絡圖,課內小組交流、補充和完善。例如,復習“人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專題,課前讓學生把課本中涉及的下丘腦參與的調節(jié)找出來,在課堂上共同歸納出以下“下丘腦部分調節(jié)作用知識網(wǎng)絡圖”:
構建知識網(wǎng)絡圖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對知識進行精加工的過程。通過構建類似的知識網(wǎng)絡圖,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非語言表述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二、 促進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的課堂教學方法
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進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是生物教學的目的之一。任何一種技能的學習過程都是從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的過程,這也是高三生物復習中很重要的一項任務。然而面對實際問題時,學生往往不能把熟記于心的概念、原理加以應用。雖然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約,但是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過程。
技能學習的過程最關鍵的是“定型階段”。以實驗設計為例,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是建立在對課本經(jīng)典實驗理解的基礎上,應用所學知識,模仿課本經(jīng)典實驗的設計原則進行的。如果僅是背一道道實驗設計習題的答案,那復習課的課堂教學效率就會相當?shù)汀?/p>
技能學習的“定型階段”只需要認真地對待和分析幾個“技能樣板”。對高三學生而言,生物學科最有參考價值的“技能樣板”應該來自于課本,尤其是課本的經(jīng)典實驗。指導學生對課本的經(jīng)典實驗進行剖析,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實驗設計的基本方法,更有利于學習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有利于培養(yǎng)嚴謹?shù)目茖W思維方法。
孟德爾的經(jīng)典實驗給予學生兩個“技能樣板”,一是“觀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這一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二是實驗設計的基本步驟。
例如,剖析光合作用實驗時,我們可以按照實驗設計的內容進行分解成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加以考慮。例如,這些實驗的過程與方法、對照類型、單一變量、結果與結論各是什么?通過對經(jīng)典實驗的剖析,對學生理解生物學科的思維方式和解答實驗試題很有幫助。
三、 程序性知識使用熟練化的課堂教學方法
學習程序性知識到程序性知識使用的熟練化是需要大量的針對性訓練的。根據(jù)有關的實驗統(tǒng)計,一項技能學生大約是練習24次才能達到80%的掌握水平,才能準確而迅速地使用這項技能。要反復地使用一項技能,又要讓學生樂于不斷地使用這項技能,變式訓練應該是技能熟練和提高的最有效的練習。
1. 變式訓練是提高思維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燕麥胚芽鞘的向光性實驗系列問題就可以將課本原題目P83選擇題3采用以下變式訓練。
變式1:將燕麥胚芽鞘尖端放在瓊脂小塊上,正中插人生長素不能透過的云母片,瓊脂被分成相等的兩部分見右圖。單側光照射后,瓊脂內生長素含量
A. 左右相等
B. 左多右少
C. 左少右多
D. 左右均無
變式2:下圖表示有關生長素的一項實驗。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彎曲程度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以上的兩個變式和課本的原題都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胚芽鞘向光彎曲的原因,掌握解決系列問題的分析方法。習題變式訓練應盡可能選用課本的原題,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使學生有清晰的思路,逐步建立相應的思維模型,達成大幅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2.積累錯題是提升解題能力最有效的策略
進入高三后,學生所做的練習數(shù)量和次數(shù)肯定要比高二多,學生除了利用課堂時間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外,還應該自覺主動地將每份試卷上的典型錯誤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錯題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樣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周積累三到五個題,那么經(jīng)過一月、一學期、一學年的積累,再加上自己的經(jīng)常反思和回顧,在腦海里就會形成較大的積累量。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做有心人,在高考中應該可以厚積薄發(fā)、充分發(fā)揮、得心應手,取得高分。
關鍵詞:高三生物 后期復習備考 教學總結
一、回歸課本,夯實基礎
近年來高考命題雖然以能力測試為主,但我們要了解:沒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力這座大廈就會喪失基石。很多學生在高三沖刺階段一味盲目、重復地做題,其結果不但不能鞏固基礎知識,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表現(xiàn)在高考中基礎題丟分,能力題也拿不到分。
因此,在高考最后階段一定要回歸教材,要學會看書,勤于翻書:
(1)全面看書,細致書中的每塊內容。
(2)通過錯題找到自己的薄弱點有針對性的看書,并對自己的錯漏在書中所處的位置進行定位,清晰并彌補自己的薄弱。
(3)對書中知識做相關內容的鏈接式翻書,增強對知識體系的深入理解。
二、科學觀念、注重實驗
生物實驗是生物學的基礎,它在高考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高考實驗題力題通過筆試的形式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同時力圖通過一些簡單的實驗設計來鑒別考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夠設計簡單的生物學實驗,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夠對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也包括判斷實驗結果和推導實驗結論等內容;能夠設計實驗方案。任何一個實驗都包含著一定的實驗思想和方法,能否將學到的實驗思想和方法遷移到新的實驗情景中或相關的生物探究實驗中,是高考對考生實驗能力考查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在實驗復習時,要認真領會每個實驗的設計意圖和總結實驗方法。
三、提高能力、歸納技巧
在高考中,應試的能力和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要解答好生物試題,僅僅記住、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識點遠遠不夠,因為高考試題中有很多題是“應用”層次以上的,難就難在呈現(xiàn)和消除題干中存在的障礙,而找出障礙的關鍵就是審題。而審題關鍵在于如何將題干(有些題干是新背景)信息轉化為自己所熟悉的知識,然后用自己的熟悉的知識解答問題。具體的做法是:
(一)避免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是指用固有觀點或經(jīng)驗等看待變化的新事物或分析、解決問題。如果在審題時粗心大意,憑經(jīng)驗辦事,勢必會犯思維定勢的錯誤。
例如:將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 ) A.吸水 B.皺縮 C.質壁分離 D.質壁分離復原
[ 解析 ] 此題題干中的“口腔上皮細胞”并非“植物成熟細胞”,沒有細胞壁。故答案為B。
(二)抓住關鍵詞語
有些試題的題干或供選項中的詞語,本身的內涵并不深刻,但如果審題不認真,忽視了它們,就很難得出正確答案。
例如:人的一個有絲分裂后期的肝細胞中,全部的DNA分子數(shù)目確切地說應( ) A.大于46 B.等于46 C.大于92 D.等于92
[解析]此題題干中的“肝細胞中”和“全部DNA” 是最關鍵的詞語,如果忽視它們,就忽略了“細胞質中的DNA”。故答案為C。
(三)排除迷惑條件,找出隱藏條件
在解題時,既要注意發(fā)現(xiàn)并排除題干中列出的迷惑條件,又要善于發(fā)掘隱藏在題干中的未顯露的條件。
例如:人類的一個卵細胞中有23條染色體。人的一個成熟紅細胞中所含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 ) A.23條 B.46條 C.92條 D.0條
[ 解析 ] 此題題干中的“人類的一個卵細胞中有23條染色體”顯然是迷惑條件,而“人的成熟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才是應發(fā)掘出來的隱藏條件。故答案為D。
當然,審題方法有多種,教師在平時要精心挑選各種題型,適當?shù)伢w現(xiàn)多種解題思路和方法,指導學生解題時應如何審題,尋找到關鍵點、突破口,讓學生做題時感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勤于反思、查漏補缺
每周一定要抽出一定時間回顧自己做過的題,考過的試卷,進行反思,查漏補缺。最好的形式:錯題積累本本。重視三種類型題:自己一錯再錯的題;老師重點講解的題;自己做錯的新題型。在高考最后階段,你手中最有價值的就是你的錯題本。通過查漏補缺達到你能力的升華。避免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xiàn),取得主動權,讓失誤減小到最低程度。
五、聯(lián)系實踐,關注熱點
高考試題一般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涉及面廣、信息量大,與實際聯(lián)系密切。因此,在復習備考中要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尤其要關注當今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并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熱點、焦點問題聯(lián)系起來,找到最佳結合點,活學活用,是高考最后復習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高考中,熱點問題常以新情境出現(xiàn),解題時不要被題目中材料信息的外表所迷惑,這些新情境只不過是作為命題的切入點,其知識落點仍在教材中,而且通常是試題材料越新,涉及的知識方法反而越簡單。只要我們關注過,做過結合點的分析,就不會慌亂,就能迎刃而解。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三生物復習備考過程中,不同教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我認為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和復習方法,在備課上多下功夫,課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跳出“題海戰(zhàn)術”,注重基礎知識的扎實教學,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關鍵詞: 高三生物復習概念圖教學策略
1.概念教學在高考中的要求及存在問題
概念是生物學科知識的基礎,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于概念的教學通常采用的是“說文解字”的方式,學生則是通過簡單記憶、機械訓練來獲取概念知識,這種教學方式的結果是:學生對概念規(guī)律理解不深,綜合分析判斷能力較差,從而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導致教學活動“事倍而功半”。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注重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的要求。在這樣的新課程背景下,高考不再強調細枝末節(jié)的內容、零散的知識及事實記憶的考核,而是強調學生能將核心概念及相關概念交匯成知識網(wǎng)絡,并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不僅教會學生課本知識,更教會學生識別概念,把握核心概念,理清概念間的關系,構建系統(tǒng)有序的概念圖,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利用課本知識解決問題。
2.概念圖教學策略的優(yōu)點
高中生物學概念多,記憶量大,但這些概念一般不是獨立存在的,每個概念的準確理解必須根據(jù)與之相關的其他概念間的關系才能確定?;诖?,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康奈兒大學諾瓦克教授根據(jù)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和概念同化”理論開發(fā)了概念圖這樣一種新的教學策略。有意義學習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概念建立非人為的、實質性聯(lián)系的過程。概念圖是以命題的形式顯示概念之間的意義聯(lián)系,用具體事例加以說明,并以示意圖形式展示概念間層級結構。概念圖有助于人們在學習復雜概念時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并對促進有意義學習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利用概念圖教學策略將成為我國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之一。
3.概念圖教學策略在高考生物復習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高考生物復習教學中,常常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一輪的基礎知識復習過程中還能應付自如,但一進入二輪的模塊復習及綜合練習就開始“捉襟見肘”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一輪復習中教師一般采取按章節(jié)分段復習,而學生往往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憶概念、原理及規(guī)律,因為沒有理解透徹,所以復習就像過篩子一樣,一段時間后若不加以鞏固都忘了。而若在教學中,教師應用概念圖教學策略,則能讓學生清晰地理解核心概念及相關概念的意義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效率。
4.高三復習中概念圖教學策略的實施
4.1一輪復習中學會構建概念圖進行知識點對比復習
概念圖教學的運用要注意時機。通過高一高二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概念基礎。因此,在一輪復習中,我們就可以運用概念圖教學策略來復習一些內涵比較豐富的單個概念,或者把幾個相關概念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復習。
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為例。學生一般只能看到兩者的區(qū)別,很難把握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在做一些將這兩個考點相結合的綜合題型時出錯率很高。究其原因,在于學生頭腦中的這兩個知識之間缺乏系統(tǒng)性,不能形成有序的知識體系。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先投影兩張不完整的概念圖,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后補足概念圖,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補充完整的概念圖相互討論找出兩者的區(qū)別及聯(lián)系,找出核心概念,再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將核心概念作為節(jié)點,運用恰當?shù)倪B線及連接詞構建一個光合作用與有氧呼吸的關系概念圖,最后展示各組學生制作的概念圖,師生共同交流點評完善概念圖。
這種利用概念圖進行對比復習的方法,直觀而形象地表示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通過“畫概念圖”歸納梳理、提煉概括教材的知識結構、重點難點,學生形成了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知識系統(tǒng),即將彼此有內在聯(lián)系的諸多知識點按其邏輯關系進行排列組合,以揭示其因果關系,理清知識脈絡。但這種學習方法比較適合一些復雜的,專業(yè)領域的概念,一些比較淺顯、基本的概念則沒有必要應用這種教學方法。
4.2二輪復習中運用概念圖進行模塊總結
通過一輪復習,學生具備了大量的知識儲備,這時可以要求學生找出三個必修模塊和兩個選修模塊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將知識專題化、模塊化、系統(tǒng)化。而且,經(jīng)過一輪復習的反復訓練,學生已初步具備構建簡單的概念圖來反映核心概念間關系的能力。此時,就可以要求學生以某個概念為核心,并將以前構建的相關小型概念圖進行有效整合,轉化為總概念圖。例如:以染色體為核心構建的遺傳物質表達的概念圖,學生可以染色體為核心概念,首先引出染色體的基本組成和DNA及蛋白質兩個節(jié)點;其次由DNA引出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基因這個節(jié)點;最后,由基因可通過轉錄形成RNA再翻譯形成蛋白質引出RNA這個節(jié)點,后將蛋白質與基因及染色體形成概念圖。當然,如果學生知識掌握夠全面的話還可以繼續(xù)完善概念圖,使整個遺傳板塊以總概念圖的形式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
通過總概念圖的構建,學生原來迷惑的概念逐漸清晰化,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機械的記憶靈活化,提高了知識遷移的能力,最終達到了所學書本由厚變薄的目的。
5.教學反思
5.1概念圖教學有助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
概念圖教學中,學生肯定是個能動的主體。在概念圖的構建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熟悉了解相關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及概念,然后通過思考,把握概念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最后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來構建概念圖。而在概念圖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也在逐漸地加深,從而將課本知識轉變成自己的知識樹。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濃縮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也為將來在考試中遇到綜合類型圖表題時,懂得分析利用圖表,并從中獲取解題信息,增強解答圖表題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5.2概念圖教學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概念圖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學會學習,但這并不意味教師的作用被弱化。相反,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扮演好“導引者”的角色。這首先要求教師一定具備豐富的生物學概念知識。教師只有擁有強大的生物學知識作為后盾,才能在概念圖教學中處理好核心概念及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實施有效教學,實現(xiàn)教學目標。其次要求教師有很強的概括提煉能力,這體現(xiàn)在精心的板書設計和教學設計上。通過概念圖式的板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概念圖構建的基本要素和一般步驟,為將來學生自行構建概念圖進行自主學習打下基礎。而在教學設計中運用概念圖,則能將自己頭腦中的教學內容、教學理論以可視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相當于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開展了一次教學,使教師更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最后,概念圖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評價能力也提出了高要求。教師不能將自己所設計的概念圖作為評判對錯的唯一標準。由于概念圖一般只對圖的創(chuàng)建者有用,在構建概念圖過程中,學生以特定主題進行結構化的學習反思,只要能夠清楚表達他對于該主題的想法就可以了。因此,在評價中,教師應該允許學生對知識的表達方式存在差異,對高中生物某些知識的概念整理方式和審視角度存在差異,靈活地進行反饋評價,關懷和鼓勵每一名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動手能力,保護每位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合理利用概念圖教學可以讓教師對教材的組織更為科學、合理,也能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從而全面提高高三生物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徐穗茸.以“層層遞進構建圖形”策略提高生物復習有效性.生命世界,2009.7:100-102.
[2]裴新寧.概念圖及其在理科教學中的應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3]高利曉.淺談概念圖在高考復習中的應用.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09.5:216-217.
[4]王海彬.淺談高中生物概念圖教學.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9:149.
[5]沈惠,畢曉白.談人教版生物教材“自我檢測”中的概念圖.科學教育,2008.02:14-15.
[6]郭杏,鄭曉蕙.概念圖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生物學教學,2006.05:76-78.
[7]王麗萍.生物學教學中要重視概念圖教學.生物學通報,2007.42(8):41-42.
關鍵詞 微生物 高三復習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1 引言
浙科版高中生物學涉及到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遺傳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等學科的內容,關于微生物的有關內容在教材中的分布則比較分散,導致學生對微生物學內容的學科結構沒有形成完整的認識,缺乏對微生物學知識的完整把握,因此教師很有必要對“微生物學”相關內容進行梳理和整合,幫助學生獲得微生物學的學科結構和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 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梳理出微生物學內容
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閱讀教材,找出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中有關微生物的內容。然后各小組呈現(xiàn)成果,教師將小組總結梳理的結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再由各小組補充完善(表1)。
3 整合內容,確定研究維度
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表格中涉及到的內容進行維度劃分。要確定研究維度,學生必須對微生物內容進行梳理和提煉,有助于他們統(tǒng)領微生物學的全部內容,同時培養(yǎng)歸納和概括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認識到對某一事物的可以沿著“是什么(本體論)”“為什么(認識論)”“怎么樣(方法論)”順序進行認識。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呈現(xiàn)討論結果,其他小組進行補充修正,最終得到比較全面的維度劃分(圖1):(1) 微生物分類及結構;(2) 微生物的代謝;(3) 微生物的增殖;(4) 微生物作為實驗材料;(5) 微生物存在的意義。
3 分類處理,各個擊破
5個研究維度中,微生物分類及結構、微生物的代謝和微生物的增殖3個維度的內容,通過概念圖的形式可以更加清晰的呈現(xiàn)出來。教師先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總歸納結,然后在黑板上畫出概念圖,由其他小組評價并完善、補充,最終形成比較完善的概念圖。
3.1 微生物分類及結構(圖2)
對于微生物的細胞結構,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分析酵母菌、真菌、霉菌和藍細菌的結構,從共同點和區(qū)別氏個方面分析。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這幾種生物都具有細胞壁,但是細胞壁組成存在差異。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植物的細胞壁一起分析。通過比較,學生對微生物的特有結構更加明晰。
3.2 微生物的代謝(圖3)
關于微生物的代謝,教材中對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代謝過程敘述較多,學生能夠將這兩種微生物的呼吸類型遷移到其他微生物,但是對于不含線粒體的原核生物的需氧呼吸場所存在迷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并做適當解釋,從而使學生明確原核生物需氧呼吸的場所是在質膜。學生對于缺乏葉綠體的藍細菌的光合作用也存在迷惑,教師可以適當拓展:藍細菌含有葉綠素并具有相應的酶,可以幫助藍細菌完成光合作用,其光反應的場所就是其含有光合色素的質膜。通過這樣的拓展和說明可以消除學生的概念漏洞,豐富其知識背景。
3.3 微生物的增殖(圖4)
學生理解“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關鍵是要理解噬菌體的繁殖過程。因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然后播放噬菌體繁殖的動畫的順序,幫助學生明確此過程,并讓學生思考其他病毒是否也是這樣繁殖的,從而引出逆轉錄病毒。學生通過對比不同病毒的繁殖方式,增加對不同病毒各自特點的認識。
對于逆轉錄病毒,教師可以呈現(xiàn)HIV病毒在細胞內的繁殖過程的動畫,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逆轉錄形成的DNA整合到人類DNA上的過程。這樣的基因重組過程可以與肺炎雙球菌的轉化相聯(lián)系,教師提供相應的背景材料:S型肺炎雙球菌的DNA一條鏈被水解,另一條進入R型肺炎雙球菌,這條單鏈DNA會與R菌肺炎雙球菌核染色體的同源區(qū)隊配對形成一小段雜合DNA區(qū)段,R型肺炎雙球菌進行染色體復制,于是雜合區(qū)也得到復制,最終R型菌轉化出S型肺炎雙球菌(實為具有莢膜的R型菌)。然后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說明和解釋。學生對肺炎雙球菌的轉化一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樣的知識缺失對學生思維成長不利。教師通過提供材料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明確肺炎雙球菌這種自然狀態(tài)就可以發(fā)生基因重組的具體機制,從而幫助學生豐富知識背景,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基因工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前后聯(lián)系的能力。
概念圖提供了需要關注的主要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聯(lián)系和擴展,形成知識間的更為廣泛聯(lián)系,構建起更為復雜的關聯(lián)。
3.4 微生物作為實驗材料
首先,教師要求學生找出微生物作為實驗材料的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實驗”“利用大腸桿菌研究DNA復制實驗”“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然后,讓學生結合每一個具體的實驗過程思考并總結:選擇微生物作為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有哪些?為什么不選擇其他實驗材料呢?教師引導學生從繁殖快、操作方便、成本低等角度,總結出選擇微生物作為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拓展:生物學上還有那些常用實驗材料?教師引導學生整理、總結生物學中常用實驗材料及其對應的實驗。這樣的關聯(lián)式延伸可以幫助學生對高中階段的實驗材料形成整體認識,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實驗材料的選擇對于生物實驗的重要性。
3.5 微生物存在的意義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回答微生物存在的意義有哪些,然后提示學生將這些意義進行整理歸類,引導學生從3個角度認識微生物存在的意義:物質循環(huán)角度;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對人類的研究價值角度。
通過角度劃分,學生可以更為清晰的明確思考角度,保證知識的整體性認識。
4 反思研究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微生物學的整個研究過程,總結如何進行知識的聯(lián)系和整合,反思自己的研究過程中得失,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與他人分享。通過這樣的反思,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經(jīng)歷過的研究過程,可以獲得更為深刻的認識體驗。
5 結束語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高三復習應然的價值取向,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去體驗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科整合式復習可以覆蓋微生物學在高中階段的全部內容,實現(xiàn)了復習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并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知識的拓展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指向?!罢熄D―拓展”式復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此過程中,學生獲得了關于微生物學的整體概念框架,并對以往存在的迷惑的方面在相應的知識拓展中得到了解決,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提升了學生分析、綜合和概括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