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箏教學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評估內容教學方法應試培訓馬尼拉修正案已于2012年7月起實施,修正案在船員英語適任能力方面,進一步強調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比如關于操作級“保持安全航行值班”適任能力項下增加了“根據船舶報告制的一般原則和VTS程序進行有效報告”的強制性標準;增加了“駕駛臺資源管理”適任項下要求海員能進行“有效交流”;并啟用了更加簡潔有效的SMCP(Standard Marine Communication Phrase,標準海事通信用語)等。這些變化使得航海英語評估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優化評估內容
隨著修正案的出臺,考試的內容與形式應當有所變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依據新規則的大綱對原有內容進行增減,以利于學生更好地備考。以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國海事服務中心組織編審的《航海英語聽力與會話(第三版)》和《航海英語聽力與會話(二/三副)》兩版教材為例,可以看出未來考試變化的部分趨勢:增加了新內容:航海日志,演習記錄,防海盜與反恐等;聽力考試內容雖未有明顯變化,但題型有所變化,增加了填空題,對話題只有選項,沒有問題,長對話考察形式更為靈活——選擇、判斷、填表格、回答問題等;聽力語速明顯加快;口語考試題型更加靈活,由以往注重航海專業知識到專業知識與語言能力并重,更加貼近船員實際生活與工作,加大了對語言輸出能力的要求。
二、改善教學方法
現有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聽力部分往往是大量、反復地播放錄音的題海戰術,訓練學生能夠弄清題目類型,聽懂關鍵詞;會話部分則主要是模擬訓練,背答案,語速慢,語調不自然。其實聽與說本是一體,人為地將二者割裂,只會阻礙學習效果,新規則強調了語言從知識到工具的轉變,強調要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豐富教學方法,將聽力與會話交互學習:在朗讀部分,可以采用直接法,鼓勵學生根據錄音,進行模仿;口述題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將學生帶到相關的模擬器或實驗室中進行現場教學;其他題目如涉及日常生活話題,可以采用交際法;網絡資源、圖書出版物等為視聽教學法奠定了基礎,比如Videotel等針對海員實際生活與工作環境的視頻。
三、掌握評分標準
聽力部分,因為是客觀題型,評分由計算機系統完成,因而評分標準不在討論之列,而會話部分,由于主觀人為等因素較多,因而要求學生掌握評分的標準就很必要。以問答題評分標準為例:
從上表可以看出,回答問題首先要“內容切題”,這樣分數通常在及格線以上。其次,要注重語音、語調,好的發音可以增色不少。再次,答題前要組織好語言,答題過程中切莫出現太多停頓,這樣會在流利度方面失分。最后,要強調的一點就是聽與說是交互的,因為即便你有大量的知識儲備,良好的語音語調,快速的語流,如果聽不懂提問,只會答非所問。
四、提高語言素養
語言素養隨著新規則對有效溝通能力要求的提升變得越來越重要。語言素養的提高,要求應試者過三關。首先,是語音關。該關要求掌握發音要領的情況下,多聽、多模仿、多練習。其次,是語調關。說話與朗讀時,聲音不是始終保持在一個平面上,聲音的高低升降與句子重音的結合,便是英語的語調。要過此關,必須掌握語調的一般規律,實踐中更要留心與注意,并模仿、練習真實的語言材料。最后,是語流關。要過此關,要注意語流的發音技巧,包括不完全爆破、連讀、同化、句子重音、節奏、語調等。另外,要注意口語的表達速度,要用正常語速,每分鐘約130~150個單詞。
五、做好應試準備
很多平日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在進行評估考試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最后沒有通過考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其進行應試培訓。
首先,要做好應試心理培訓。緊張是聽力考試的大忌。適度的緊張可以調動思維加速,但過度的緊張則只會適得其反。在備考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給其信心與鼓勵,讓他們堅信自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考試只是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手段而已。另外,教師還應該考慮到考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耐心為學生做好心理疏導,做好各種準備,使學生不因突發狀況影響自己的臨場發揮。
其次,培訓學生掌握應試技巧。恰當的應試技巧會讓考生如虎添翼。
最后,進行模擬考試。
教學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在修正案剛剛實施不久,專家學者對其研究還不夠全面的情況下,教師更要認真鉆研新規則,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相信經過從業人員以及海事部門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取得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顧玉蓮,郭慶永.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下的航海類專業英語教學改革.航海教育研究,2011,(4).
樂器教學計劃書
面對新學期的到來,我真正體會到了肩負重任的感覺,相反,卻給了我更進一步搞好工作的動力,為了工作的有序開展,使個人工作和單位工作同時起飛,充分發揮自身能力,特做如下計劃:
一、在教學工作中的主要目標
(一)德育方面
本學期德育工作以構建魅力德育為目標,以行為習慣養成和法制安全教育為重點,力爭通過德育目標的優化,德育內容的細化、德育工作的長抓不懈,從而在德育實效上有所突破,最終能培養出具有我宮特色的、讓家長和社會滿意的魅力學生。
1、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2、發揮我的特長,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去喜歡音樂,熱愛音樂。
3、抓住學生的特點,嚴密組織課堂,在日常教學中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4 、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運用恰當的手法讓孩子懂得真、善、美。是他們在親身體驗實踐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師德方面
1、 向身邊的每一位老師學習,學習他們永不滿足的鉆研態度;無私 奉獻的工作精神;與時懼進的創新意識;愛生如子的崇高品質。在這學期里我要加快腳步,早日成為一名優秀專業教師。
2、規范教育行為
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在語言上不挖苦學生,不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樹立教師威信。
3、詳細了解單位制度,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規范和要求。長期堅持,力求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
二、為保證教學工作的實施,再工作中自我要求如下:
(一)教學工作
1、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品德,安全,學習和生活、深入了解和引導學生。
2、為人師表,言行得體大方,積極配合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認真完成單位臨時交給的任務。
3、深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啟發和誘導學生的參與性。
4、參與學生活動,注意觀察并引導部分“不出頭的學生”鼓勵他們參與各項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
5、在課堂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與政治教育,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時期在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
6、積極參與單位舉行的各種有益的活動,并進行記錄與總結。
7、在工作中不斷總結與反思,虛心聽取和請教各位教師以及有關領導的意見和見議。
(二)、備課認真仔細,盡力做到科學、準確、嚴密。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除了認真鉆研教材,多方參閱各種有關書籍外,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同時我還注意認真編寫教案,并不斷歸納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
(三)、科研方面
1、確立課題,作好筆記,及時反思。
2、多讀書、多積累,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及文學素養,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
(四)、業務水平
1、充分利用業余時間,不斷鉆研各種器樂教學的技巧,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2、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五)、教學的內容
1、古箏:掌握古箏基本演奏技巧;勾、托、抹、搓等,完成相應級別的練習曲、樂曲并參加考級和各種表演比賽。
2、鋼琴:熟練掌握鋼琴基本演奏方法,認識五線譜、學習樂理知識并參加相應級別的考級和各種表演比賽。
3、電子琴:樂理、音樂常識、電子琴演奏基礎和技巧以及和各種表演比賽。
器樂課程安排表
培訓項目:電子琴、鋼琴、古箏
招生對象:幼兒、青少年、成人
上課班級、時間:器樂初學班9:00——10:30
器樂中級班10:30——12:00
器樂高級班2:00——3:30
器樂提高班3:30——5:00
一對一的小課隨到隨學。
指導教師:xx
教室:器樂室(2)
20xx年公益活動的安排
三月份:周末劇場:素質拓展
古箏、鋼琴、電子琴演奏交流活動
六月份:周末劇場:素質拓展
慶“六一”才藝表演活動
十月份:流動少年宮 素質拓展
慶“國慶”與琴行開展聯歡活動。
教師:文本對話的先行者
據了解,現時的閱讀教學中,很少有老師愿意花較多的時間精力去和文本對話。他們對下發的教材教案“頂禮模拜”,認為它們凝聚了許多名師的心血,很少有異議。他們一拿到新課文,匆匆讀過兩遍,瀏覽一下中心思想、篇章結構、重難點分析后,就照本宣科,還美其名曰“站于巨人的肩膀上”。雖說向名師學習,汲取精華,無可厚非;但真正到了自己的課堂上,一味地將這些優秀教案上的感受、理解生硬地“搬運”給學生,就顯得牽強附會了。
教師同文本對話,一定先要“聆聽”文本的聲音,調動自己對生活的積累與感受,“披文以入情”,讓文本感動自己。記得,特級教師洪榴曾執教過《如夢令》。這堂課的主線就是讀詞。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洪老師一開始就以“讀”拉開了她此堂課精彩的帷幕。古箏曲緩緩響起,屏幕上的小令慢慢閃現,洪老師美輪美奐的示范導讀讓人產生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俺S浵と漳海磷聿恢獨w路……”抑揚頓挫,惟妙惟肖。孩子們也興致盎然,跟著讀起來。
學生:文本對話的主體
《天鵝的故事》一課中,“為什么稱老天鵝是破冰勇士?”是學生在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在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過后,筆者趁熱打鐵,激昂澎湃地說:“天鵝們就這樣呆呆地看著老天鵝一次次用身體撲打冰面,一次,兩次,三次……一次又一次的撲打、撞擊,你們仿佛看見冰面上留下了什么?此時,你仿佛看到了老天鵝怎么樣了?”有學生說:“在沉重的撞擊中,它的羽毛片片撒落,還滲著隱隱血跡?!庇械恼f:“在沉重的撞擊中,老天鵝的身體被撞破了,流了很多的血,把潔凈的冰面都給染紅了?!边€有的說:“雖然老天鵝全身上下傷痕累累,但它依然竭力撐起了自己的身體……”筆者順勢道:“是啊,老天鵝沒有停下來,它要和冰面來個殊死拼搏!你認為這是一只怎樣的老天鵝,想對它說些什么?”在此過程中,筆者提出了兩個很好的鍛煉思維的問題,引領著課堂的主體學生和文本進行著無痕且又極為生動的對話;學生已不知不覺地將老天鵝的形象烙在心底,流露出對天鵝的敬佩之情。不難看出,筆者沿著教材的內容線索在學生的情感處,設置的兩個展開性的問題,已為學生創設了可運用自己理解感受、敘述想象的空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對話中,催發了生動課堂的生成。
傾聽:對話的師生平等
教師要善于傾聽每一位學生的聲音,要以最大的熱忱和耐心去感受其內涵,以最大的寬容和信賴去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谶@樣的認識,教學《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課時,筆者與學生有過這樣的對話練習:“沖著警衛員發火,這是為什么?”學生們通過思考,各自表達了不同的理解,把內心交織著的各種情感——痛苦、矛盾、不滿、埋怨、惱恨與擔憂都品了出來。
叩問:推進對話互動
如學習《月光啟蒙》這一課后,筆者并沒有就此收課,而是請學生再把課文默讀一下,看看還有沒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一學生道:“‘月光’是月亮的光線,是一種自然界中的事物,它又不是人,怎么能給人‘啟蒙’呢?”思索片刻后,有學生解釋道:“月光雖不是人,也不會說話,但文章不是寫月光怎么去教育人、啟發人,說的是作者在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陪伴下,母親唱民歌、民謠、給了他啟發。”又一學生補充道:“文尾有這樣一段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我覺得,真正給他啟發的是母親這個人,而母親又是在月光下給予啟發的,所以,作者用‘月光啟蒙’做題目?!边€有一學生說:“因為這個題目很有詩意,意境也很美。一讀到這幾個字,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夏夜月光之下,一位慈祥的母親,對著她的兒子正吟唱著民歌民謠……”
隨著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教育教學也借助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優化中學語文教學架設了一座平臺,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開拓學生視野,加大教學容量等方面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理解力和記憶力,提高教學效果
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呈現事物現象的本質屬性,如美妙的自然風光,奇特的自然現象,事物的本質特征,事件過程的演繹等;還可以運用各種技巧,如對比、疊合、拖移、夸張,以及將事物變大為小,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慢為快等等,使學生對事物的本質,事件的發展有直觀的感受,清晰的邏輯,深刻的印象。例如講授《雨中登泰山》一文,我先從網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現泰山美景的古畫、攝影等圖片,以古箏曲《高山流水》作為課文朗誦的背景音樂,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運用于平時的課堂教學中。
通過把雨中泰山這一優美的景象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視覺和聽覺綜合形象,聲像兼備,使學生從活潑、生動、直觀的畫面去感受雨中泰山的險、奇、、幽的景致,體味作者在雨中登山時那種愉悅的心情。此課件為學生創設出了一個極為生動的情境,提供了豐富的外部刺激,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變枯燥無味為生動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欲,而課堂教學是培養中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場所。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是在被動地參與課堂學習這一總過程,大都缺乏學習興趣,師生間也缺乏更多的互動與交流。而現在,由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這一狀況得到了很大改觀。不僅如此,利用多媒體在講授同樣的內容時,所花的時間也比原來少很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講解一些抽象的寫景散文時,常常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對書中描繪的景象,感覺也總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F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教授這類課文,就方便和實效多了。繼續以講授《雨中登泰山》為例,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讓學生先欣賞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雨中泰山美景的圖片,再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自己喜歡的景象,說一說他們對所見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結合音樂、動畫與文章進行學習。學生既清楚地感知到了雨中泰山的景致美,又真正地體悟到了文字的韻味美,也對理解作者情感變化奠定了基礎,朗讀起來還聲情并茂,興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說教課亦因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學生的愉悅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從而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優化課堂教學,突破重難點。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學難點和重點,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直觀地看到這一點。在現代文的教學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和理解重要詞語的意義和作用,這正是學生難以突破的一關,利用多媒體教學則能直觀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攻破學習難關。如在教學《我的四季》一文時,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理解文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義。在多媒體教學中利用課件把教學中的重點語句,如:“我卻瘋人一樣地大笑。在這笑聲里,我知道我已成熟”等一一表列出來,逐一解決,則能更好地實現學生在重點難點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體手段教學,可視聽并用,變靜為動,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配置時間,加大教學容量。
關鍵詞:“白楊”新講;以生為本;對話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12)11-0030-02
新課程標準實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新課標研討會上,我執教了《白楊》一課。老課新講,立足新的課程標準,將自己對教材和對學生的思考融人教學中,努力用情感施教,讓學生享受生命的教育,課堂教學追求“以情感創造美,與學生共相融”的境界。
一、深入文本,創新設計,讓教材“活”起來
語文是一種文化。文化,以文化之。我認為,學生的學習理解是建立在文本基礎之上的,教學過程中的環節設計和拓展、提升都應該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所以,要想讓學生學好,老師一定要深入研究文本,吃透教材。
深入地鉆研教材。一般我們上課,教師的教案編排得環節緊湊,教師上課嚴格地按照教案設計的步驟,根本不考慮學生的需要,使課堂教學變得沉悶、程式化,教學過程成為“演”教案劇的過程。我覺得學生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必須要讓與學生對話的文本教材“活”起來。因此,備課時,既要尊重教材,準確把握作者、編者意圖,又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課程的要求及學情,對教材內容作適當地重組、拓展、延伸,使教材與教學過程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身心發展特點,賦予教參、教材等物化的東西有流動感,對靜態的文本予以個性化的解讀,力求超越文本,使教材活起來。
執教《白楊》一課時,對著教材反復翻看了數遍,合上書在腦海中尋找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眼前仿佛出現了一株株高大挺拔的白楊。我不禁想,課文中一直在寫白楊是高大挺拔的,可為什么要說它“秀”呢?秀在哪兒呢?我查找到了作者袁鷹當時寫作的背景才發現,作者對白楊的贊美不只于其形,還有其神。我又讀文本,才發現前半部分著意在寫白楊的形之美,重點部分的描寫正是其精髓所在。在教學描寫白楊這一部分時,我以“你從課文中看到了怎樣的白楊”為話題,和學生展開交流一,話題比較開放,讓學生思維和表達都有寬泛的空間。由白楊樹外形的高大挺拔到最后理解白楊樹精神的高大挺拔,學生思想有了質的飛躍。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蔽矣X得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考慮到學情的需要,融入老師對文本的思考和加溫,只有深入地鉆研教材,充實、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
在教學程序上,我認為“鉆入教材”是基礎,“跳出教材”是拓展與深化,前者重認同與理解,后者重“反芻”與應用。從教材中來、到生活中去,讓教材成為學生積極發展的策源地。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語文學習,大多數教師只守著一本教材教學。然而,語文學習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的閱讀和積累,應有意識地擴展閱讀內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看做一種可以改造的客觀存在,積極審視和批判教材,科學地處理、加工教材。
在教學中應努力讓教材成為學生發展的重要策源地,并在此基礎上擴大篇章的積累量。我帶班的過程中,積累內容縱深遞進發展,學生積累了大量的成語、寓言、格言、警句、古詩文……我將學生學習的視野從課文引發開去,從文學的視野走向人文的視野,走向文化的視野,把讀書作為學生重要的語文學習過程。
深入地鉆研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教材“活”起來。
二、以生為本,對話課堂。讓學生“活”起來
(一)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由于孩子的個性中有“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他們迫切需要得到承認和賞識,希望充分地展現自己。教師要給學生敞開心扉說想法的空間,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去傾聽不同的聲音,敏銳地把握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鮮活的學情,才能及時轉化為隨機生成的教學資源。
(二)以生為本,創設充滿情感的生命課堂
語文是一門充滿靈動的課程,是生命的教育。是教條的說教,還是情感的教育,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用心上課,用心對待學生,學生是能夠感受到的。教師應努力在課堂上用最真誠的態度去對待和影響學生。
給學生一個學語文的情景。讓學生從上課伊始就浸潤在語文的味道中:《讓世界充滿愛》里,那與母親互動的真摯情感;《橋》中,那蘊含著濃濃情意的讀課題;《別董大》開篇便在悠揚的古箏中緩緩拉開一節課的序幕;《白楊》中,用心感受“小白楊”詩一樣的味道,婉轉悠揚的音樂中,學生的心從上課起便交給了你,交給了語文。
《白楊》這一課,是借白楊來贊美邊疆建設者,我覺得,學生如果深刻地理解了白楊樹生長的不易,體會到白楊的頑強,自然就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了。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理解白楊的品格上,通過對文字的感受,深入文字,讀出文字背后的聲音。在對重點句子的理解上,主要通過兩種手段:
其一,情到憤悱時,用教師的引讀碰撞學生的情感。這一課離學生生活比較遠,要想學生與文本有共鳴,情景烘托必不可少。在學生理解到一定程度基礎上,我通過有層次的語言的渲染,引導學生讀出白楊樹的高大挺秀,讀出風雨雷電交加中白楊苦苦支撐的頑強,讀出茫茫戈壁中白楊用生命書寫著偉大。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旨在理解課文,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只有有情感的課堂才是和學生交流對話的課堂,如果老師都不能進入文本中,進入課堂中,進入學生心中,那學生又怎能學進去,怎能師生共融呢!
其二,文到精彩處,讓學生的想象開啟文本的大門。(1)用想象勾勒畫面,讓文字與畫面聯系起來:“茫茫的大戈壁,渾黃一體”是什么樣子?如果只看文字,學生的思維就停留在這個層面,我抓住“茫茫”和“渾黃一體”讓學生想象——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這樣戈壁的荒蕪就浮現在學生眼前了。這種方法在很多古詩中都已運用到了。比如在執教《別董大》一課時,通過情景創設、音樂渲染,烘托出離別的愁情,讓學生想象“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燕雪紛紛”的凄涼景象,在想象中完整了畫面,豐富了學生情感。(2)用想象豐富內容,讓內容催化詞語的理解:學習“白楊從來就這么直”時,學生抓住“從來”一詞,我就引導學生想“從來”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可以是從幼苗長成為參天大樹,也可以是從遙遠的從前到不可預知的將來,時間在變,空間在變,但白楊的筆直卻始終不變。再比如抓住“哪兒”,讓學生想象白楊還可能在哪些地方生根發芽?一個“哪兒”,讓學生體會到白楊適應性之強。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感,也讓白楊的形象在學生心中一步步高大起來。(3)用想象促進思考,讓學生走向思想的高處:想象不僅是豐富文本的畫面,它更應該促進學生進行思考,比如讓學生透過文中的三個知道去想可能有哪些不知道,再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有效地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學習更深入。
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理解力和記憶力,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是指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采用聲音、圖像、幻燈、動畫等媒體技術為教學服務的輔助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呈現事物現象的本質屬性,美妙的自然風光,奇特的自然現象,事物的本質特征,事件過程的演繹……還可以運用各種技巧,如對比、疊合、拖移、夸張,以及將事物變大為小,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慢為快等等,使學生對事物的本質,事件的發展有直觀的感受。清晰的邏輯,深刻的印象。例如:筆者在參加西寧市青年教師語文教學比賽時,選定《小石潭記》一文作為參賽篇目后,從網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現小石潭美景的古畫、影像等圖片,以古箏曲《平沙落雁》作為課文朗誦的背景音樂,再用power 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運用于比賽時的課堂教學中。
通過把小石潭這一優美的景象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視覺和聽覺綜合形象,聲像兼備,使學生從活潑、生動、直觀的畫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體味作者在小石潭邊時那既樂又憂的心情。此課件為學生創設出了一個極為生動的情境,提供了豐富的外部刺激,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變枯燥無味為生動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就產生了學習的動力,而課堂教學是培養中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場所。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是在被動地參與課堂學習這一總過程,大都缺乏學習興趣,師生間也缺乏更多的互動與交流。而現在,由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這一狀況得到了很大改觀。不僅如此,利用多媒體在講授同樣的內容時。所花的時間比原來少很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以往在講解一些抽象的寫景散文時,教師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對書中描繪的景象。感覺卻總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F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教授這類課文,就方便、實效多了。繼續以講授《小石潭記》為例,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讓學生先欣賞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圖片,再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自己喜歡的景象,說一說他們對所見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結合音樂、動畫與文章進行學習。學生既清楚地感知到了潭周圍的景致美。又真正體悟到了文字的韻味美,也對理解作者情感變化奠定了基礎,朗讀起來還聲情并茂。興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說教課亦,因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學生的愉悅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從而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優化課堂教學,突破重難點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學難點和重點,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直觀地看到這一點。在現代文的教學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和理船重要詞語的意義和作用,這正是學生難以突破的一關,利用多媒體教學則能直觀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攻破學習難關。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一文時,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蘊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義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體教學中利用課件把教學中的重點語句,如:“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等等,一一表列出來,逐一解決,則能更好地實現學生在重點難點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體手段教學。可以視聽并用,變靜為動,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配置時間。加大教學容量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作用激發配置有效開拓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實施,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學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組織形式、教學手段等方面。在此,筆者就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談一點感受。
隨著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教育教學也借助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優化中學語文教學架設了一座平臺,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開拓學生視野、加大教學容量等方面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理解力和記憶力,提高教學效果
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呈現事物現象的本質屬性,美妙的自然風光,奇特的自然現象,事物的本質特征,事件過程的演繹……還可以運用各種技巧,如對比、疊合、拖移、夸張,以及將事物變大為小,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慢為快等等,使學生對事物的本質,事件的發展有直觀的感受,清晰的邏輯,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參加西寧市青年教師語文教學比賽時,選定《小石潭記》一文作為參賽篇目后,從網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現小石潭美景的古畫、攝影等圖片,以古箏曲《平沙落雁》作為課文朗誦的背景音樂,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運用于比賽時的課堂教學中。
通過把小石潭這一優美的景象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視覺和聽覺綜合形象,聲像兼備,使學生從活潑、生動、直觀的畫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體味作者在小石潭邊時那既樂又憂的心情。此課件為學生創設出了一個極為生動的情境,提供了豐富的外部刺激,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變枯燥無味為生動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就產生了學習的動力,而課堂教學是培養中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場所。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是在被動的參與課堂學習這一總過程,大都缺乏學習興趣,師生間也缺乏更多的互動與交流。而現在,由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這一狀況得到了很大改觀。不僅如此,利用多媒體在講授同樣的內容時,所花的時間比原來少很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講解一些抽象的寫景散文時,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對書中描繪的景象,感覺也總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F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教授這類課文,就方便、實效多了。繼續以講授《小石潭記》為例,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讓學生先欣賞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圖片,再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自己喜歡的景象,說一說他們對所見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結合音樂、動畫與文章進行學習。學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潭周圍的景致美,又真正的體悟到了文字的韻味美,也對理解作者情感變化奠定了基礎,朗讀起來還聲情并茂,興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說教課亦因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學生的愉悅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從而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優化課堂教學,突破重難點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學難點和重點,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直觀地看到這一點。在現代文的教學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和理解重要詞語的意義和作用,這正是學生難以突破的一關,利用多媒體教學則能直觀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攻破學習難關。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一文時,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蘊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義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體教學中利用課件把教學中的重點語句,如:“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钡?,一一表列出來,逐一解決,則能更好的實現學生在重點難點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體手段教學,可以視聽并用,變靜為動,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難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配置時間,加大教學容量
關鍵詞:動態 生成 智慧 精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堂應是學生與教師、同伴、作者“思維碰撞、心靈溝通、情感融洽”的“動態”過程。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薄吧伞笔切抡n程創導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生成讓我們的教學充滿了挑戰,充滿了靈性,充滿了智慧,充滿了精彩。在新課程中,我們應鼓勵師生交往互動中的即興創造,以超越預設的目標和程序,不應是預設的一成不變的僵化程序的完成,我們要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更好的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獲得。
一、“生成”源于教師的運籌帷幄
1、對學情的有的放矢
商家注重“預測商情”,因此能盡量避免商業投資的盲目性。老師如果能在備課前預測學情,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預測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和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以及學生生理等多方面作深入了解,既要掌握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風氣、水平、習慣,也要掌握個體的學習狀態??梢酝ㄟ^調查、交流、測試等多種方式準確地把握學情。同時,還要對學生資源、學習環境作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引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對文本的精心預設
在設計流程中留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以促使學生的精彩生成,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設條件。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如此之多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既不能拘泥于預設的設計不放,又必須尊重教育資源的生成。我們只有遵循生成與開放的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添精彩生成的許多亮點。例如,教師如果沒有對《祖父的園子》中蕭紅的生活經歷深入理解,課堂上就不會有學生對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的精彩闡述。生成緣于預設,但要使生成精彩起來,又不能拘泥于預設。
3、對課堂意外的即時調整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隨時會生成一些新的信息,教師應及時捕捉課堂上的動態生成資源,要敢于因勢利導,打破計劃,對預定的目標、內容進行反思和調整,以促進學生的發展。
學生的隨意而發,我們教師不能隨意處理。面對學生稍縱即逝的生成信息,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智慧,善于運用生成的教學資源,要合理對待突發的課堂生成,靈活地調整教案,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列為學習內容,“迎合學生的口味?!睂W生才會充滿激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課堂才會煥發勃勃的生機。
二、“生成”源于學生的體驗感悟
1、對文本的獨特感受
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的想象無處不在,無所不及,能超越成人的視角,想你所未想,做你所未做。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斷地啟發、點撥、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促進學生學習,使學生的心靈始終處于動態發展之中。學生在與文本、教師、同學的對話、交流中,分享著彼此的思考、知識和經驗,交流各自的情感、體驗和觀念,提升著自己的認識、審美與精神,這樣的課堂充滿了鮮活與靈動,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教例:人教版一年級第二冊《棉花姑娘》
教師問:“你們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收獲?”
學生說:“我知道燕子會捉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會捉樹干里的害蟲,青蛙會捉田里的害蟲,七星瓢蟲會捉蚜蟲?!?/p>
學生說:“我知道燕子、啄木鳥是益鳥,青蛙和七星瓢蟲是益蟲?!?/p>
學生說:“我知道動物各有各的本領?!?/p>
學生說:“我知道了動物必須在合適的環境下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p>
教師原以為學生會從不同動物有消滅害蟲的不同本領和知道哪些動物是益鳥和益蟲這兩個層面來小結。結果卻引發了各種精辟的答案。 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和理解,發揮想象,自由傾吐,可謂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睂W生在標新立志,異想天開中找到了自我,張揚了個性。這種“多元答案”,往往不是教學活動的結束,而是教學活動的真正開始。
2 、對積累的充分調動
課堂與課外是相聯系的,但課堂的空間與時間都是有限的,如何發揮有限的時空來連接學生經歷過的無限的生活空間呢?借助文本提供的語言材料,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思維的火花,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聯想,調出生活積累,生成一種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原貌,甚至高于生活的情感,促成課內外的聯系。
教例:二年級人教板第三冊《黃山奇石》。
課文后面有一題想想說說:想一想“仙女彈琴”的樣子再說一說。面對這樣的練習題,大部分學生都有一定的難度。筆者就如下設計:先請同學仔細看看“仙女彈琴”的圖片,然后調動各種感官,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說一說。老師說:“你們看到過仙女嗎?”學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師問:“看過西游記中嫦娥嗎?”配以古箏音樂讓學生自由暢談所知所感,通過這一過程的討論、感悟,學生的學習智慧得到了盡情展現,課堂真正成了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了師生共同創造的舞臺。正是由于課堂與課外相聯系,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憑著生活經驗想象并創造,使課堂更加精彩紛呈。
三、生成源于師生間的平等對話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心理疏導;幸福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8-066-1
少年兒童每時每刻都有需求,這是人類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點。留守等特殊兒童最缺少的是親情,他們需求家庭的溫暖,需求成功的喜悅,需求別人的理解,更需求對生活的正向思想指導。所以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更需要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強化心理素質教育的意識,自覺、及時、經常地結合語文學科對留守等特殊兒童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在教《陋室銘》一課時,我作了以下思考與嘗試來實現教學目的。
一、理念提升,作好課前調查
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對每個留守兒童的愛、理解、尊重為基礎,關心學生的情感世界、人格狀況,以鼓勵、表揚為主要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感受人性化的語文學習氛圍,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獲得體驗。
教學《陋室銘》這一課,除學習課文,掌握相關文言知識外,還可以創新設計教案,帶領學生通過品讀課文、聽小故事、改寫文句、為陋室起名等方式探究領悟作者的人生志趣,挖掘出作者思想上的一個優點――雖居陋室卻不以為陋,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等情操,更提煉成“會轉換角度思考問題,有著積極樂觀的心態,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的人格魅力,結合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挫折的事情進行心理疏導,最終內化成一種理念,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課前播放輕音樂舒緩氣氛,配以“一圖兩看”奇幻圖片導入,討論交流引申出本課的研究主題――生活中有不少事情,如果把看問題的角度變換一下,結果也許會不一樣。這樣的導入引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對本課學習的探究欲望,使之耳目一新,興趣倍增。
在進行課文朗讀訓練時,安排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多媒體展示優美山水畫面,配以輕柔的古箏樂曲,讓陋室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用模擬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朗誦激情,通過反復誦讀,讓他們融入課文,掌握文言句讀停頓、體會韻律。在朗讀訓練中,盡力向留守等特殊兒童傾斜,以愛、理解、尊重為基礎,在鼓勵、表揚、同學互評互助中,培養他們自信心,體驗成功感,感受銘文語言的韻味和讀書帶來的愉悅。
三、啟發感悟,遷移審美情趣
在賞讀環節,我拋出了探究問題――作者為什么要為陋室作“銘”,并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劉禹錫被貶和州創作《陋室銘》的經歷,巧妙地將銘文是刻在石頭等器物上的一種文體點出來,讓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
此時此景此詩此情,一目了然,恰到好處的背景點擊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積累,更讓學生對作品背景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尤其是對留守等特殊兒童心靈的影響更是立竿見影,這時大家在再次朗讀課文披情入文時對作者雖處逆境而不屈服、堅毅樂觀的欽佩之情油然而升,為進一步感受作者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懷打下基礎。
四、創新設計,升華學習情感
布置前置性作業時,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對課文學習提出1-2個有價值的問題,課前教者將其歸納整理成了三個主問題,在研讀課文階段進行了出示,分成了三類:問形象――陋室陋在何處;問主題――劉禹錫為什么認為陋室不簡陋;問寫法――作者為何從山水寫起、又提及諸葛廬和子云亭、又引用孔子的話。三個主問題由于歸納得當,又都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當宣布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之時,學生思維的火花就爆發開了,四人小組里的討論學習熱情高漲,班級里充滿著“自信”、“積極”、“樂觀”的因素。
在討論這三個主問題時我還安排了兩個小插曲:1.仿照“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改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使句式相同。2.模仿“諸葛廬、子云亭”為“陋室”起雅號。大家在簡短的思考之后紛紛舉手,躍躍欲試,連平時沉默寡言的孩子也積極大膽地參與了進來。大家說出了“室不在美,有德則馨”等句式,并美其名曰――禹錫室、夢得居……如此教學設計引導著學生觸類旁通、同中求異,利用這小小的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對陋室和作者的喜愛之情,更能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體驗創作成功的喜悅之情。
五、引導遷延,提升幸福意識
經過前面課堂學習的一系列鋪墊,學生們已深刻領悟到本文“惟吾德馨”這一主旨,劉禹錫所居“陋室”之所以不陋,其根本原因在于所居之人安貧樂道、注重自身品德修養,給看似簡陋的屋子增添了奪目的光彩。我由此安排學生談談學習本文得到的啟示。孩子們思考深刻,形成了許多好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