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路設計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具有計算機輔助設計(電路)高級繪圖員的崗位能力,首先得熟練掌握電路設計軟件工具,這就離不開繪圖練習。在進行繪圖練習時,軟件操作步驟重復繁多,學生在練習中難免覺得枯燥。其實軟件操作有很多種方法,在設計中使用快捷鍵將會大大提高操作速度。可以將快捷方法傳授給學生,學生也十分喜愛。快捷方法需要學生記住不少的操作,在教學中要避免簡單傳授。所謂熟能生巧,該軟件的許多快捷方式都是菜單欄縮寫字母與鍵盤操作相結合,比如放置元件,在菜單“放置(P)”-“元件(P)”,使用鍵盤操作連續兩次敲擊字母P;如放置導線,在菜單“放置(P)”-“導線(W)”,則是鍵盤操作分別連續敲擊字母P-W;讓學生掌握快捷方式的來源與規律,幫助他們迅速掌握快捷方式。對于常用命令,建議學生一定要采用快捷鍵,養成左手鍵盤、右手鼠標的習慣。這樣使用快捷鍵比用鼠標點取圖標或在菜單上選擇命令要快很多。什么算是常用命令呢?建議平均每次畫圖出現5次以上的命令,都應該歸屬于常用命令。這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舉一反三,根據自己的繪圖習慣,將常用的操作采用鍵盤快捷方法進行繪圖。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分組比賽方法促進學習,賽后引導學生對比、總結,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良好。
二、實踐對認識起決定作用
在教學中,學生對軟件操作非常熟悉,但繪制的電路圖就像依葫蘆畫瓢,表面看起來很好,但是達不到技術要求。例如,元件圖形畫得與書上圖形“一模一樣”,但檢查其內部參數時卻錯誤極多:元件引腳的編號順序不對,有的與封裝編號不一致,元件沒有選擇正確的封裝,元件名稱未按要求重命名等。一再強調,總有學生不認真對待,學生覺得畫得對就行了。這正是學生理論知識匱乏、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表現。而傳統的理論講授往往會導致學生對基本的電子電路設計理念理解不夠透徹,學生課后又不去看書或查資料時毫無頭緒,便出現學完卻不會拓展應用等諸多問題。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一切科學知識的源泉。布魯納曾說:“不經歷真正獲得知識的過程而單純接受知識不能成為生動的知識。”要使學生對知識理解透徹,能夠學以致用,有效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就要讓學生多動手操作,通過實踐提高認識。
例如,在學習基本概念自制元件封裝時,學生對封裝繪制軟件操作掌握得非常熟練,若脫離實踐,學生只是停留在依葫蘆畫瓢的階段,只是使用軟件畫出一個圖形而已,而不能通過軟件繪制封裝掌握好其含義,更不用說學以致用了。教學中教師應引進常用的元件、元件封裝庫里沒有的封裝元件及新元件的封裝進行練習。讓學生動手去量,去思考如何把一個實物元件的封裝表達出來。只有在真實的情境中練習和實踐,才能讓學生真正提高認識。在實踐中又能讓學生體會到電子CAD知識的應用,激發學生的興趣性動機和職業性動機。
2.實踐的基礎需要設備
電子CAD作為一門聯系硬件與軟件的重要課程,在硬件方面需要相應的設備支持學生實踐。但長期以來實訓設備的建設投入不足,嚴重缺乏實訓設備,使得學生對課程的認識不深刻,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這與我們課程的培養目標極不相符。
實訓室的建設要全面,不能僅僅滿足于只擁有進行電路設計和仿真的實訓平臺或設備,在實訓室建設中應該配備電路板雕刻機等設備。我校于2012年引進印刷電路板雕刻機,加大對實訓教學資源的投入。確保讓學生從電路圖繪制、PCB制板、電子裝配等方面整合完成,能夠真正地動手制作一塊實際的電路板,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培養繪圖設計必需的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
3.實踐的深入需要項目
一、《電子產品系統設計》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一)課程設計理念
本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課程設計中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現有的認知體系為基礎,以培養具備技術指導、研發助理所具備的崗位能力為培養目標,課程設計時基于工作過程所需的知識、技能組織課程內容,基于工作過程來設計教學活動,精講多練、務求實效。
(二)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圍繞電子產品設計研發助理、電子產品生產一線技術支持等崗位的職業能力為核心,通過崗位調研和工作任務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定;根據企業需要以及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需要,將實際研發項目、典型產品案例及學生創新項目作為載體構建教學內容,基于工作過程構建教學過程。在教學中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建立過程化、標準化、開放式的教學評價。
二、《電子產品系統設計》課程教學內容
(一)教學內容的選取
本課程以就業為導向,按照相關崗位的職業能力,來確定知識、能力和素質框架,用從而構建教學內容。要根據電子從業人員的典型崗位,提煉出其典型工作任務有硬件電路設計、測試方案制定、文件整理以及產品故障分析,結合校企合作,本課程中以典型、真實的電子產品為載體構建教學內容。根據電子產品的結構不同,通常可以分為硬件電路、軟硬件結合、軟硬件結合,本課程選取了直流穩壓電源、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統、方波信號合成器三個電子產品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其中直流穩壓電源為校企合作單位康舒電子的主要產品之一,通過直流穩壓電源的設計與制作,加強學生電子產品系統設計的能力以及;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統為電子設計工程師認證培訓項目,根據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的流程將項目分解為若干子任務,在子任務的完成中,學生的系統設計能力特別是程序讀寫能力以及系統調試能力得到加強,并且學生按照大賽要求進行分組以及分工,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得到加強;方波合成電路的制作來自電子設計競賽,這個項目主要以硬件電路設計與制作為主,強化學生模電、數電等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序化
以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為基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簡單到負責對教學內容進行序化。項目間按照由簡單到復雜進行編排,我們的學生普遍程序設計能力較弱,項目1為純硬件電路,電路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成功率通常較高,提高學習積極性;項目2偏軟件,注重程序編寫和調試能力的培養;項目3是軟硬件結合電路,偏硬件,注重軟硬件的聯合調試。按照電子產品設計與與制作過程對項目內的教學內容進行序化,即由方案分析、總體方案設計、各單元電路設計以及制作,系統統調。
三、《電子產品系統設計》課程教學設計
(一)教學模式設計
本課程以學生主題,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按照電子產品設計的工作過程進行產品開發,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以綜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系統能力達到預定目標。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教學中,提倡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融小組討論法、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法、演示法等多種方法,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要我學”到“我要學”。
(三)教學組織與實施
在教學的組織與實施中,采用了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設計。教學過程如下:首先展示成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的工作過程,分為幾個主要階段。在計劃階段,主要任務為資料搜集整理以及方案分析;第二階段為設計階段,根據成員分工分別進行硬件設計、軟件設計以及文檔整理,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應用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第三階段階段為實施階段,即系統聯合調試階段,主要任務是測試方案的制定、測試數據以及故障排除,旨在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一個階段評價、總結以及現場清理,以小組為單位對整個設計過程進行總結,分享設計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職業素養。
四、《電子產品系統設計》課程教學條件
該課程綜合性、實踐性較強,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促進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關注專業領域的新思想、新成果,并將這些信息及時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能較早地接觸新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國家級電工電子及自動化實訓基地為依托,從理實一體化實訓場所、校內生產性實訓場所以及校外定崗實習三個層次保障課程的教學。
五、《電子產品系統設計》課程考核機制
[關鍵詞] 項目驅動 單片機教學 課程改革
《單片機應用技術》是電子、電氣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技術核心課程,也是學生較難掌握的課程。通過多年的教學改革實踐,我們開發了單片機教學實訓板,并以此作為實施項目式教學的載體,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開發單片機教學實訓板作為項目式教學載體
為幫助單片機學習者創造一個廉價、實用的硬件環境,我們專門設計了單片機教學實訓板(圖1),利用該板可以完成大量的單片機學習、開發實驗,對學生學習單片機有極大的幫助。由于該板采用了在線可編程的AT89S51單片機,因此,該板還具有單片機程序下載功能,在下載軟件的作用下,可將編輯、編譯、調試好的單片機代碼下載到AT89S51單片機中。下載完成以后,實驗板即可脫機工作。學習者只需有一臺電腦就可學習單片機,而無需自備價格較高的仿真器與編程器。
圖1 單片機教學實訓板
二、以單片機實訓板為載體,構建項目式教學學習情境
項目教學就是師生為完成某一具體的工作任務而展開的教學行動。將某門專業課程分為若干知識(技能)單元,每個單元作為一個教學項目,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單元式教學,每個單元教學以完成一個作業來結束,并進行下一個項目的教學。實施項目式教學,學習情境的構建很關鍵。
學習情境是教師在典型工作任務的基礎上,由教師設計用于學習的“情形”和“環境”,是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教學化”處理的結果,通常用學習任務來表示的主題教學單元。
本課程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任務為基點,綜合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素質為一體的思路設計的。根據專業能力目標、方法能力目標、社會能力目標,將課程劃分成相對獨立,整體由簡單到復雜的學習情境,見下表:
學習情境的設計既具有真實性,又具有先進性。為了使教學內容更符合工作實際,各學習項目的設計、元器件的選用、電路的焊接、及軟件編程都盡可能符合企業產品的生產標準;教學以89S51、89S52為主講機型,該機型與89C51、89C52相比,具有可在線編程功能,并內置看門狗電路,是比較實用的51系列單片機;教學內容跟蹤單片機技術的發展,如引入串行技術,采用I2C總線接口技術的時鐘芯片PCF8563、采用單總線(1-wirebus)技術的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等。教學中刪去了以往以并行接口方式為主的單片機擴展技術,及傳統的A/D芯片0809等的介紹。
為避免進行單獨的枯燥指令與編程教學,采取體驗性學習方式,融理論教學于實踐教學及實際工作體驗中融編程與指令教學于實訓項目中,學生用到哪,學到哪,會用即可,不過于追究指令與程序的原理。
三、學做一體,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行動導向教學強調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專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或者說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通過完成任務的行動過程,實現專業能力、關鍵能力(方法能力―學會學習、社會能力―學會生存、學會交往)的有效培養。下面以一個具體學習情境設計對教學過程作以說明。
教學中充分發揮教與學的積極性,由若干問題啟動課堂教學,經過啟發式的推衍,最后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循問題而思考,提高對知識的領悟力,加強對關鍵內容的理解;適當加強師生互動環節,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自主思考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激發學生潛能。
在學習考核中,既考核學生對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時考核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彩燈設計、音樂編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充分發揮自主創新意識,根據每人完成的復雜程度及創新程度給以成績鼓勵,取消了期末筆試,以平時大作業成績及期末綜合設計作為課程考核總成績。
按照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僅利用課內時間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具體的實踐操作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這也相當于改變了傳統的課外作業形式與內容。教師在課外時間為學生輔導,同時開放單片機實訓室,并由學生自行管理,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條件。通過舉辦電子設計大賽,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團結協作精神及獨立工作能力。
四、以單片機教學為核心,合理整合相關課程,提高教學效率
1.與《PROTEL99印制板電路設計》課程教學有機結合
《PROTEL99印制板電路設計》是高職電子專業必開的技能課。通常是單獨開設該課,需要較多學時,但由于教學針對性不強,學生學習效果并不好。現將該課作為單片機課程教學的一個實踐項目,要求學生在兩周時間內以實訓的方式完成單片機實訓板的電路圖繪制及制板工作。教學目的明確,針對生強,學生既掌握了PROTEL制板技能,又進一步掌握了單片機實訓板的硬件電路設計原理,對單片機教學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
2.與《傳感器技術》課程相融合
《傳感器技術》也是高職電類專業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但在以往教學中教師過多講授傳感器原理知識,而對具體應用技術講授很少,主要是缺乏實踐載體。現在可以單片機實訓板為載體,利用各種傳感元件設計不同的項目,既講授了傳感器知識,又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單片機應用能力,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馬彪.單片機應用技術[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5.
關鍵詞:工作過程;真實產品;工作任務;學習情境;任務載體;虛擬仿真
0.引言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一直以來,高職教育課程建設從內容選取、教學場地、教學方法等方面脫離真實工作環境,造成高職學院培養的學生與企業所需人才存在結構性矛盾。教育部教高16號(2006)文件明確要求“高等職業院校應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一體化”。
課程改革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專業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的關鍵環節。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是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重點建設專業,主要培養嵌入式及現代通信技術等領域從事電子通信產品設計維護運行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深化專業內涵建設,培育專業特色,我們深入開展了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建設改革實踐,其中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課程改革時間長,改革力度大,參與人員廣;在仿真工作環境下模擬真實電子產品設計,從職業崗位任務與能力要求出發,提出產品設計要求,通過EDA手段仿真驗證并設計電路,完成電路焊接與調試并組裝成產品,充分體現了課程的職業性、實踐性,現已建成院級精品課程。
1.課程背景及意義
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曾開設模擬電子技術實訓、數字電子技術實訓、Prutel實訓、EWB實訓等課程。這些課程教學環節互相孤立,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效果一直不好。電子產品設計是一項系統工作,涉及元件選型測試、電路設計與仿真、PCB制作與焊接、電路調試與整機裝配等諸多環節,模電、數電是產品設計基礎理論,Protel服務于PCB板設計,EWB服務于電路功能設計與仿真驗證,這些課程及其內容的出發點和歸宿均在于服務電子產品設計和制作,課程之間有著很強的內在聯系。按真實電子產品設計崗位要求對上述課程進行改革,重新序化課程結構,重構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目標,將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建成精品課程。該課程對高技能人才培養具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1)培養學生核心技能與職業能力。通過真實產品設計需求分析、設計實施、效果測試等環節,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顯著提高;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可使學生了解崗位分工、崗位需求、崗位能力目標等,具備較強的職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2)對相關課程群具有示范和帶動作用。通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改革與建設所積累的經驗和做法,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和帶動相關課程改革。
(3)輻射力和滲透力強。深入滲透到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應用電子技術、電子工藝管理等電子類專業課程體系,并輻射到電氣自動化技術等制造類專業,已成為這些專業課程建設不可忽視的參照。
2.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思路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與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以行業職業能力培養、職業素質養成為核心,依托行業崗位,通過“深入行業企業調研一精心提煉工作任務一基于工作過程設計教學情景”的思路重構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更明確職業目的性。通過向本專業對口校外實訓基地企業發放調查卷、收集國家及廣東省權威部門統計數據等形式調研職業崗位及能力需求,根據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復雜程度進行整合,形成職業能力領域,最終確定學習情境。打破傳統學科體系課程內容結構,構建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課程。
3.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及教學設計
3.1課程設計思路
按從簡到繁、由易至難的原則,依照元件識別與選型、電路設計與仿真分析、PCB板制作、電路安裝調試、產品裝配及測試的工作過程程序化課程內容,并選取真實產品為項目載體重構課程教學內容。采用一體化教學法,教學任務融合學習知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任務載體及教學內容特點,靈活應用分組法、引導文法、案例法、項目法等行動導向法,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項目訓練、職業素養注入典型的學習性工作任務實踐中。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要求相結合,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可以考取“全國高新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Protel平臺)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和中級“無線電裝配工”技能等級證書。
3.2學習性工作任務設計
效果明確、措施有效且可以實現的能力目標是保證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條件,也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本課程從真實職業崗位任務出發,以真實電子產品設計為載體,根據先期設定的能力目標要求以及真實電子產品的設計工作流程,逐一確定“元件識別與測試、單元電路設計仿真與測試、PCB電路板設計與安裝、故障分析與測試、整機裝配及工藝”等工作步驟,為每個步驟設計典型學習性工作任務;從概念樣機到成品,從局部功能模塊到系統,任務的要求由簡單到復雜,學生的能力逐步提升,教師的干涉和控制則逐漸減少,直至學生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行動者、實施者。學習性任務設計如圖1所示。
概而言之,通過學習性工作任務,學生獲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元件測試識別與應用能力,能識別常見電阻、電容的類型,會測試晶體管類型和質量。
(2)基本電路設計技能,使用Multisim軟件設計常見類型的模擬及數字電路及參數,評估電路性能。
(3)儀器使用能力,了解常見儀器設備的功能和用途,會操作數字示波器、毫伏表、頻率特性儀、失真度測試儀、數字頻譜儀和射頻功率計等。
(4)PCB線路板設計與制作能力,會使用ProtelDXP/Altium Designer、PADS軟件設計PCB,制作PCB電路板。
(5)電路焊接、故障檢修能力,掌握電路焊接與裝配,能獨立分析電路故障并排除。
(6)其他能力,包括測試方案設計能力、團結協作意識、工藝文件獨立編制能力、防電磁干擾處理能力以及與工作過程相關的記錄與技術反饋職業習慣等。
3.3任務載體及學習情境設計
基于真實的電子產品設計,從電路與設計制作、外殼設計到產品裝配全部要求學生自主完成。結合校企實際情況,選取25W MOSFET輸出管模擬功率放大器、數字時鐘、FM調頻對講機3個真實電子產品為項目載體,根據項目所涉及的知識難易程度、前后關聯的課程及其知識與能力目標,每個項目分別設計4-6個不同的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均有明確的知識及能力要求,分別如圖2、表1所示。
4.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
4.1任務驅動教學內容
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大多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向學生機械灌輸為主,教學方式與學生實際需求脫節,因此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和興趣。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模擬真實的工作過程,學生通過自己行動獲取經驗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一個具體任務為線索,將教學內容隱含在學習任務中,以任務書引導學習情境,按照任務分發、項目導人、目標分解、計劃、實施、評價、匯報總結等環節組織教學。任務驅動是行動導向教學中常用的教學設計原則,有利于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職業教育思想,有利于幫助學生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自主思考發現問題,教師提供引導并點撥,強調真實情境的任務驅動,學生在探索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分工協作,自主學習,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與創新精神。在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行動為主,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的角色是學習情境的構建者、學習任務的設計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者,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構建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4.2一體化教學實施
“教、學、做”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要素,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核心價值。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做”,學生的“學”是為了自己會“做”,因此從“做”出發融“教、學、做”為一體,將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崗位所需的實操技能相結合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教學場地是一體化教學的關鍵和核心,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建有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高職教育實訓基地,有兩條滿足電子企業生產加工標準的產品生產線,配置了數字示波器、數字毫伏表、失真度測試儀等儀器設備,生產線設有學習區,配有多媒體電腦、投影儀等教學設備。教師首先制定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與教學計劃,編寫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任務書,明確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應完成的任務;學生根據任務書自行收集資料,在此過程教師給予必要的指點。學生通過EDA虛擬仿真平臺設計電路,進行功能仿真和故障模擬,并詳細記錄各種數據;使用PCB制板軟件設計電路板,在此過程教師擔任“技術主管”的角色,逐一檢查學生原理圖及PCB中存在的錯誤,只有經“技術主管”審核并批準的電路方能通過熱轉印等方式制成電路板。
學生打印自己的原理圖、裝配圖等必須的工藝文件,并按規定貼放在生產線的工藝卡中,根據裝配圖裝配電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的任務是督促學生謹慎操作,切勿錯裝、反裝元件。電路板安裝成功后進行調試與測試,教師講解測試平臺及測試過程并親自示范,學生5~8人一組進行測試。測試平臺主要由信號發生器、數字示波器、數字毫伏表、雙路直流電源、數字萬用表等組成。首先進行目測,檢查焊接工藝及元件有無焊反等錯誤;接下來使用萬用表測試靜態工作點,將測試數據與軟件仿真數據進行對照;確認無誤后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功能測試,如果是模擬功放項目還需進行下一步的動態測試,輸入正弦波,借助示波器查看輸出波形是否有交越失真,輸入矩形波(沖擊),查看輸出的上升沿、下降沿有無變平緩,輸入、輸出接入交流毫伏表測試頻率特性曲線;最后進行整機裝配入庫,完成一項電子產品的設計與制作。
電路設計與仿真任務在多媒體教學區完成,電路板制作與焊接、調試、裝配在電子生產線完成。每完成一個任務學生對教學進行評判,標注出沒有實現的學習目標并及時反饋給教師。
整個過程主要以學生自我學習、動手操作為主,教師承擔“引導者”與“技術監督”的角色,學生既有個體活動,又有集體活動,在鍛煉個人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通過在生產線裝配電子產品,學生感受了真實職業環境與氛圍,借助專業儀器組成的測試平臺,對真實電子產品的設計測試有更深入的了解。
4.3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運行過程中,為使教學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軌道所進行的評價,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及時修改或調整教學計劃,以期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形成性評價是過程評價,對教學整個過程進行得失總結,并非單純的好壞、優劣判斷;參與評價者不僅有教師,也有學生,學生還參與評價標準的制定。準確、可靠、公正、有用、清晰、重點突出的形成性評價,對學習起到參考和促進的作用。形成性評價過程分為教師評價、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形成性評價方案見表2。
需要說明的是,此表僅是方案匯總表,每項能力評價均有明確的、可操作的評價細則。如協作能力具體從小組協作能力、成員分工、小組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工藝能力主要從PCB走線、布局、工藝規范、電氣規則等方面進行評價;動手能力主要從布局美觀與否、焊接美觀與否、查找電路故障能力、PCB有無飛線等方面進行考核;調試能力主要從電氣安全意識、儀器使用、測試方法和手段、測試結果等方面進行考核;職業素質主要從桌面是否整潔、儀器擺放是否規范等進行考核。
關鍵詞:教學改革;電子工藝與CAD;實踐教學;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1-0100-02
一、引言
目前技術類本科的電子工藝與CAD教學內容,分為CAD設計部分和裝調工藝部分,以手工裝配小型電子產品為主,訓練學生裝配、焊接、調試能力,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集成電路芯片等元器件識別及萬用表進行測試與識別,裝調工藝部分培養學生對產品工藝相關知識,是電子產品功能上的完善和外觀美化。通過多年的實訓總結,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電子裝調與CAD實訓課程教學中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
1.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學生對實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態度不夠積極,學習興趣有所下降,主動性變差,甚至還有代做的現象發生,這都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2.教學設備落后等問題。
3.考核方式單一。考核方式采取單一的筆試和實習報告,抄襲現象嚴重,而且也無法區分學生的能力,也體現不出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為此我們改變培訓模式,改善實習設施,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教材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和與實踐,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教學方法設置
(一)提出項目
項目的提出要以電子工藝裝調與CAD教學大綱為依據,既要與大綱緊密結合,又要有一定的實際生活空間,讓學生既能掌握本門的知識要點,又能在該項目上進行自主創新,項目的難易程度需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來調整確定。因此我們在每一個項目中都設置了一級、二級要求。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在課堂規定時間內,完成不同要求,逐級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分析項目
分析任務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采用討論、問答等方式把總任務分解成一些“階段任務”,逐步細化。從而培養學生細化項目的方法,并明確目標,樹立信心。
(三)自主學習
細化項目之后,學生需要到圖書館或網絡上查找相關技術資料,并分類學習,相互交流。最后討論形成解決“分項目”的方法。并可申請到開放的實驗室進行訓練,完成相關“分項目”。
(四)完成項目
完成項目是一個由完成“分項目”到“總項目”的過程,該過程是一個由技術理論到實踐驗證階段,許多學生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指導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時間,還需要利用答疑與實驗室開放時間,對學生進行細化指導,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解決在理論與實踐中遇到的困難,督促學生及時消化任務內容并按時完成項目。
(五)過程評價
任務完成后的總結評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我們在該課程別提出課程評價機制。每個小項目完成后,都需要讓學生到課堂上來表達、分享自己在該項目中如何學習,并學會了什么。通過總結,使學生自己和其他同學找到自己理論和操作上的不足。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完成的項目情況做出檢測和評價,提出該項目的創新處與改進意見,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得到肯定并得以提高。
三、教學內容設置
1.基礎型主要有:“安全用電常識”、“電子元件識別與測量”、“常用儀器儀表的使用”、“手工焊接工具的使用”以及“拆焊與焊接訓練”等5個項目。重點讓學生掌握電子儀器的使用,并結合具體電路進行測試,或設計簡單電路并焊接驗證,為后續的項目打下基礎。
2.提高型主要有:“Altium Designer 6的使用”、“放大電路的設計”、“聲光控電路設計”、“基于單片機的數據采集系統的設計”等8個項目。采用總項目到分項目的方式,進行模塊設計,要求學生運用Altium Designer 6獨立完成電路仿真,PCB板的設計等環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設計的積極性。
3.技能操作類包括“聲光控電路的組裝與調試”、“9018-2收音機的組裝與調試”、“SMT表面貼裝技術及工藝”、“基本機械加工”、“印制電路板的制作”等5個項目。讓學生動手實踐,通過幾個項目的實際操作,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大大增強。
4.創新型側重綜合設計性,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擬題目,充分發揮其能力和想象力。譬如電子競賽類題目、電子畢業設計題目、“LED音樂屏的設計”、“光立方的設計”等。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強化綜合設計及產品研發能力,全面鍛煉學生,提高學生技能。
以上教學內容全部采用項目式教學,并且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單項目驗證,充分讓每個同學自己動手實踐,提高訓練的普及性。
四、評價機制
實訓項目設置的合理性很重要,但是如何真正了解學生對實訓項目掌握的程度呢?我們采取的方法是建立多元評價機制。該機制是激勵學生認真學習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教師衡量教學方法是否合適的重要依據。根據學生的出勤率、學習態度、相關理論知識、動手實踐能力、項目總結表述能力、項目創新能力等,設置以下電子工藝與CAD課程成績評定辦法。
1.通過固定座位,既可以起到出勤監督作用,而且把相應的儀器儀表責任具體到個人身上,學生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把該設備當成自己的設備來使用,并通過上課提問或項目驗收進行提問溝通,了解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機械萬用表的測量、電阻的使用、三極管ebc的判定及電容串并聯電路設計等。該部分占課程總成績的15%。
2.在平時的教學或項目實訓或項目驗收中,觀察學生對該門課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項目實訓過程中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該部分占課程總成績的15%。
3.項目驗收重點是檢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如:儀器儀表的使用是否按照規范使用,并完成了項目。電子DIY(貼片型)的制作組裝與焊接是否美觀?焊接工藝是否達到標準?性能指標是否滿足要求?Altium Designer 6的電路DIY設計是否有創新部分?該部分占課程總成績的65%
4.項目分析報告,既考查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又考查學生對信息分析處理的能力,以及項目總結能力。該部分占課程總成績的5%
以上評定辦法將學生項目實踐完成情況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相結合,教師在課堂上驗收項目,標準統一,各項目評價分數公開,就會使學生感到公平合理,既肯定成績,又認識不足,作為今后學習的啟迪。同時,教師在單個評價學生時,可以獲取每個學生多方面信息反饋,把握好大局,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五、實訓平臺建設
1.建設高水平的電子工業實習室304,改善實驗條件。
已經購置了35臺20Mzh示波器;模擬示波器35臺,數據示波器5臺。其中包含1臺50Mhz的示波器。數字萬用表和機械萬用表,直流電源,拆焊平臺各50套。電腦機房1間,各類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及三級管等常用元器件分立元件和貼片元件較多。滿足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電子工藝訓練。
2.以科研促教學。
從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結合其他實驗室和平臺,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和內容,使教學內容保持先進性、常態化。盡可能多方位地提供新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效果。如少量電路板的網絡工廠加工流程與技術和雕刻機制作電路板流程與技術。
3.開放實驗室資源,電子工藝與CAD實驗室面向全院學生開放,學生組長和教師共同管理。到達資源共享,使設備充分發揮作用,減少重復建設。
主要方式為:(1)成立項目小組,學生到實訓室有固定座位后,與旁邊同學組成小組,可以訓練環境的適應性,該小組除了上課時間完成規定的項目外,課余時間也可以分工合作完成項目。(2)除課程設置的項目外,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電子DIY供學生選做或鼓勵學生自擬項目,但都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也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或校級訓練項目,并為其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3)開放實驗室和相應的儀器設備,學生可以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相關芯片資料,并到就近的電子元器件市場或網絡上采購,設計印刷線路板,需要到開放實驗室制板也可以到外面去制作雙面板、焊接、安裝及調試。
六、教材建設
教學中目前使用的參考教材是李敬偉、段維蓮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電子工藝訓練教程》。由于課程內容較為陳舊,已不能和現代電子裝調工藝匹配。因此總結這幾年的教學經驗、項目實訓經驗,并參照其他兄弟院校在電子工藝與CAD的教學成果,提升對該課程的理解與知識點的選取和把握,目前物電學院電子教研室已組織電子工藝與CAD課程教研組自編一部切合我院教學實踐的教材。目前作為實驗指導書在試用中。
七、結束語
電子工藝與CAD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是通過對產品的設計、制板、焊接和測試等來了解現代工業產品的生產全過程,鍛煉學生主動設計、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創新意識,通過對課程進行較全面的教學設計與改革,優化教學內容,使其和先進技術和后續課程緊密聯系起來,為進一步的學習拓寬知識面,打好基礎。本文為今后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期望電子工藝與CAD逐步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芬杏娟.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初探[J].對外貿易,2012,(4).
[2]沈麗瓊.電子工藝實訓課教學6S管理模式研究與實踐[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1,(02).
摘要:分析了Protel件應用課程在教學現狀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項目教學法在《Protel軟件應用》課程中的教學實踐,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考核等方面對Protel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和實踐,最后闡述了課程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教學特色。
關鍵詞:Protel;項目教學法;高職教學
【中圖分類號】TN02-4 ;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004-02
Protel軟件應用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實際教學中,遵循“結合理論,注重實踐,重在應用”的大綱要求,將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之余,還必須通過設計單片機硬件電路、仿真調試這一系列的實驗過程,更好地掌握Protel應用技能。針對不同的專業的培養目標,Protel的教學內容要有所調整。
一、目前Protel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能教育的環境下,更加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是教學方式發展的必然方向。而目前無論是從教材編寫、課程設置、實驗設計,實訓等多方面考察,Protel教學沒有與單片機課程結合起來,實例也沒有結合實際應用,很空洞,學生學習過程很被動,沒有將其他課程聯系起來,學生自主地進行電路設計、制作、仿真調試,排除各種各樣故障的能力在課程學習完畢后沒有整體提升。因此我結合自身學習經驗,以及實際教學經驗與體會,就如何在Protel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做了探討,總結自己在學習Protel的經驗,以及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映,對該課程的內容分成6個教學單元,教學單元以項目的形式。
二、教學方法
項目教學法中最突出的一個特征就是案例的運用。本課程以單片機開發電路的設計為載體,將Protel知識點結合單片機開發電路設計的實際案例,將他分解為六個項目,每個項目以任務的形式來講授,采用邊講邊練的方式。
用單片機開發電路的設計為課程教學項目。以項目為教學內容和能力目標的實施體;以行動導向為原則;以“教-學-做一體”為教學模式;結合多種教學方法組織實施教學。采用主講教師和學生全程參與,以過程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全面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目的。
三、教學內容
課程主要教學內容分為Protel 99se基礎、原理圖設計繪制、制作原理圖元件、電路原理圖的常用處理方法、印制電路板PCB設計基礎、印制電路板的設計6個模塊。將Protel課程內容分別融入到5個項目中,第一部分就以單片機學習板項目為例,來講授Protel特點以及安裝;第二部分以單片機最小系統原理圖為例,來講授原理圖的繪制的方法以及ERC檢測;第三部分以數碼管原理圖元件的繪制,來講授七段數碼管的繪制方法;第四部分以單片機系統控制板的層次原理圖的繪制為例,來講授層次原理圖的概念以及設計方法;第五部分以數碼管PCB元件的封裝為例,來講授印制電路板的基本概念、識別常用元件及封裝圖以及制作PCB元件封裝;第六部分以直流穩壓電源單面PCB設計為例,來講授繪制單面PCB的方法;第七部分以單片機學習板為例,來講授繪制雙面PCB的方法。
四、項目教學法在《Protel軟件應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過程
項目教學法實施一般包括五個環節:項目描述、項目分析、知識鏈接、任務實施、評價考核。在《Protel軟件應用》課程教學中我將教學內容設計了學生熟悉的單片機最小系統電路設計項目。 下面以“單片機最小系統電路”為例來淺談項目的實施過程。
1.項目描述
項目教學法首先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單片機電路,然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融入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確定項目、演示項目,讓學生有個感官認識,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因此,我在課程教學中把單片機電路設計作為本課程的主線,單片機最小系統電路設計是總項目的一部分。
2.項目分析
確定了本次課的項目,接著對項目進行分析,描述電路的組成部分,電路的作用,以及繪制過程中的重難點。
3.知識鏈接
闡述完成這個項目用的的知識點,原理圖的設計步驟包括:新建原理圖-設置圖紙-載入原理圖庫-放置元件-元件位置調整-連線-添加其他電氣符號-檢查和修改-打印和報表輸出。采用的方式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融入知識鏈接,邊講邊練,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4.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是項目教學法的核心環節。 小組合作是開展項目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調配,明確分工,指導學生明確目標、任務和職責,培養學生會交往、善于合作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 3~4 人一個小組,合作完成該項目,組內可以進行討論學習提高。 所以要每個組員明確分工及各自的工作,組長負責總體協調,要求學生注意兩點內容:①團隊的合作精神和工作效率;②要求學生認真記錄每個操作步驟和過程。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及時恰當的指導,
督促學生完成項目任務。
教師按照原理圖的設計步驟來完成單片機最小系統電路,邊講邊練,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又鍛煉了動手能力。
5.評價考核
【關鍵詞】高職高專;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改革
0.前言
《數字電子技術》是電子信息類、電氣信息類、計算機應用等信息類專業的核心專業技術基礎課,它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是許多后續課程例如《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微機原理》的基礎。《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改革將改變傳統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相分離的狀況,針對每一堂課確定要達到的能力目標,采用“實物剖析—電路分析—自己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方法,并且在“學以致用”教學單元內容編排上,根據不同專業的要求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實踐、實訓內容。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知識目標主要有熟悉集成邏輯門的原理及應用;掌握組合、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及設計;掌握脈沖波形發生器的構成;熟悉數模轉換器的應用。《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能力目標主要有具有電路焊接能力;正確使用電子儀器的能力;具有集成電路的應用及檢測能力;具有小型電路的分析及設計能力。《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素質目標有良好的道德素質;過硬的職業素質;高尚的人文素質。從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可以看出本課程實踐性很強,強調理論聯系實踐、“工學結合”,可實行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課程建設理念。從而打破傳統學科建設的課程設置模式,對課程標準進行研討和修整,將知識、能力、素質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和素養。
1.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改革
1.1數字電子技術的學習方法
首先,數字電子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學習時必須重視實驗和實訓等實踐環節。
其次,邏輯代數是分析和設計數字電路的工具,熟練掌握和運用好這一工具才能使學習順利進行。應當重點掌握各種常用數字邏輯電路的邏輯功能、外部特性及典型應用,對其內部電路結構和工作原理的學習,主要是為了加強對數字邏輯電路外特性和邏輯功能的正確理解,不必過于深究。
最后,數字電子技術發展十分迅速,數字集成電路的種類和型號越來越多,應逐步提高查閱有關技術資料和數字集成電路產品手冊的能力,以便從中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和信息。
所以,必須根據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及學習方法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設計出具有特色的教學方法,使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
1.2理論教學改革
在理論教學方面應合理調整教學內容,采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 保證基礎,突出重點,刪除冗余知識點,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對于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采用個別輔導、答疑的方法解決,并不定期開講座與學生交流、回答學生的問題同時教學內容應減少或刪除有關器件內部結構的分析過程,應著重介紹器件或集成元器件的作用、主要參數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項,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內容應突出工程應用性,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覺到學有所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結合學生專業的實際,選用一些實用性、趣味性較強的案例,或選擇學生熟悉的一些具體產品進行分析和闡述,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學習興趣。
1.3實驗教學改革
傳統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實驗主要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改革后增加大量設計性、綜合性、創造性實驗,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多鍛煉和提高。例如改革后,學生可以做的實驗有門電路邏輯功能測試,組合邏輯電路應用,譯碼器和數據選擇器應用,集成觸發器應用,集成計數器應用,汽車尾燈控制電路設計等。這些實驗除了第一個實驗是驗證性實驗外,其他的都是設計性、應用性實驗,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1.4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
1.4.1理實一體化
在數字電子技術教學中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試圖在理論和實踐上突破傳統職業教育中的“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技能訓練”的教學模式框架,理論知識的講授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強調“實用、適度”,技能訓練則強調創新能力。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能有效地將課堂和實踐結合起來,將技能實踐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直接在課堂上學到今后就業所必須的操作技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1.4.2教學做一體化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傳統教學方法是按照書本的章節順序往前講,學生往往不知道所學的內容到底有什么用處,并且呆板的教法,看不見實際效果的知識,對職業學校學生來說更是一種煎熬,根本談不上興趣及效果。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則可彌補以上缺點,在每次上課前老師都設計一個學習任務或學習情景,在每個學習人物或情景開始時,都首先講清了要解決什么實際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時需要相關知識,列出要學的知識點,帶著問題逐一講解研討,然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現象,并總結結論。該課程的實驗教學環節都是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老師的“教”、學生的“學”和“做”完成一次實驗設計或一個任務學習。同時通過學生在實際操練中發現的問題督促其學習、查資料,真正解決問題,使學習的理論知識從空想變成可見的現實,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每進行一個學習任務,就掌握一個知識模塊,這樣目的明確,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完成從模仿到應用到創新的遞進式培養,逐漸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職業素質。
1.5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學生最后的總評成績由理論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兩部分構成,理論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平時成績是學生出勤情況、作業情況、實驗操作情況、課堂表現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這樣考核方式不再是過去的簡單理論考試決定一個學生的成績,避免高分低能現象,體現了對一個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評價。
2.結論
通過《數字電子技術》的課程改革,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通過實驗實訓項目和一些電路設計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時開拓學生了思路,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真正實現了高職“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趙景波.數字電子技術應用基礎[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10.
[2]邵利群,黃璟.數字電子技術項目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1.
[3]王波,張巖,王美玲.“數字電子技術實驗”課程的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9).
1.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意義
1.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對實踐課的興趣
傳統的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輔助,實驗內容多數是驗證理論知識,學生根據實驗指導書上的方法和步驟就可完成實驗,整個實驗過程學生完全是被動的[1]。這樣的驗證實驗不能實現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難以激發學生的對實踐教學的興趣。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要求參賽學生在四天內完成從選題、搜集資料、設計方案、分析論證、元器件選擇、硬軟件設計、組裝、調試、測試、排除故障、做出成品和撰寫設計報告的全過程,并且要求三人組隊參賽,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考核,具有極大的挑戰性[2]。比賽中既要動手操作,又要理論分析。經過培訓和參加競賽的學生,其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激發了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
1.2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就業能力
在電子設計競賽中能脫穎而出的都是理論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經過嚴格訓練,具有創新意識和協作精神的優秀學生。無論獲獎與否,參加過培訓和電子設計競賽的學生,在系統設計、方案論證、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在畢業設計中受到老師的青睞,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出較好的獨立性,創新精神、協作能力與競爭意識,得到社會及用人單位一致的肯定和好評,增強了就業能力[3]。
1.3有利于推動電子技術類課程的教學改革
電子競賽題目是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專家根據電子技術發展的最新信息擬出的。選題涵蓋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高頻電路、單片機應用、可編程器件、傳感器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EDA等課程的內容[4],競賽中既要考察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又要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創新能力;既有涉及知識面廣、功能多的系統設計,又有單一功能的電路設計;既有以指標性設計為目的的題目,又有以功能性設計為目的的題目;既有基本要求,又有發揮部分,同時在電子設計競賽中又鼓勵學生使用新技術、新器件和新電路,以滿足先進的技術指標。所以,對電子技術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指導和推動作用。
2.對參賽學生的能力要求
參加電子設計競賽的學生應具備的實踐能力包括[5]: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及使用方法、印制電路板設計與制作等電子設計制作基礎;集成直流穩壓電源、運算放大器電路、信號產生電路和處理電路、顯示電路和A/D轉換器等單元電路設計;通用鍵盤及顯示電路、單片機與液晶顯示接口電路、單片機與D/A和A/D轉換電路等單片機最小系統設計;FPGA最小系統和配置電路的設計及FPGA的最小系統板下載等可編程邏輯器件系統設計,以及資料查閱、綜合系統設計、創新設計和撰寫設計報告等。
3.電子設計競賽中反映的問題
我校歷屆培訓及競賽現場,主要表現出以下一些問題[6]。
(1)查閱參考資料的能力差。在拿到競賽題目后,學生都是先翻教科書,不去查找具有最新技術的期刊文獻,特別是上網搜集資料的能力差。
(2)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不強。對一個制作項目能夠提出的設計方案很少,不能對方案進行充分的論證和比較,生搬硬套參考電路,不能設計出簡單先進的電路,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反映我們的實踐教學缺少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訓練。
(3)新技術、新器件的應用能力差。有的制作項目如能采用新技術、新器件,如FPGA、CPLD等實現系統設計,不僅性能指標優于傳統電路,而且電路簡單。反映我們的實踐教學內容陳舊,不能緊跟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
(4)不適應工程設計技術指標要求。競賽中學生對競賽題目的各類技術指標的實現和改善上感到無從下手。
(5)實驗動手能力不強。競賽過程中,一部分同學在安裝、焊接、電路調試、故障查找和排除等過程中操作不熟練,不能適當地設計實驗數據表格,不能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歸納、總結去分析、解決問題。反映我們的實驗教學驗證性實驗多,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少,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
(6)單片機知識的應用能力有限。很多競賽題要用到單片機的知識去完成設計,部分參賽同學因單片機知識與應用能力不夠,未能取得較好的競賽成績。
(7)設計報告撰寫的質量不高。設計報告的格式與內容存在很多缺陷,方案論證不夠充分,理論分析不夠嚴謹。反映我們的實驗課教學忽視了實驗報告這個重要環節。
4.電子技術類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
根據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內容及要求,針對學生在培訓和競賽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我們對電子技術類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了如下改革。
4.1改革實踐教學體系
依據學科專業特點,結合我校實際,將實踐教學從理論教學中分離出來,單獨設課、單獨考核,構建起一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互匹配,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對獨立、科學優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驗教學環節劃分為三個層次[7]。
(1)基本技能訓練層:以電子工藝實習、實訓為教學內容,掌握萬用表的使用,電子元器件識別、檢測,印制板制作、焊接,直流穩壓電源組裝,收音機安裝調試等基本操作技能。以電路分析、電子測量、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專業基礎課的實驗為教學內容,掌握信號發生器和示波器等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培養正確記錄、處理數據及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
(2)課程設計實驗層:以電子技術、單片機技術、EDA技術等課程的實驗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通過對簡單電路的設計,熟悉常用電子元器件,學會查閱元器件手冊及通過互聯網尋找所需資料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安裝調試,學會通過調整元件參數,滿足實驗指標要求。
(3)綜合設計實踐層:以傳感器技術及應用、單片機技術、EDA技術、電子系統綜合設計等課程實驗、電子設計競賽等課外活動為實踐教學環節,掌握用最先進的設計平臺和最新的工具進行高效的綜合設計,用組裝的系統電路板,用電子設計自動化仿真軟件Matlab、Muhisim等工具,進行“虛、實、軟、硬”相結合的現代電子技術設計實踐。要求學生能獨立完成從設計到制作的全過程,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電路級的綜合設計能力以及系統級的開發應用和創新能力。
4.2更新實驗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教學內容的改革,要根據認知規律、學科特點、實踐教學自身的規律和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更新實驗內容。
(1)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應用性、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增加DSP、PLD、FPGA、嵌入式系統和虛擬儀器等先進的實踐教學內容[8]。增加單片機課程設計的實驗課時,加強其實驗和設計應用,增加EDA技術和Protel課程設計的實驗課時,加強Protel電路設計軟件和EDA電路設計仿真軟件的實踐應用;增加電子實習課時,增加和競賽有關電路的制作內容。實踐教學內容要體現最新的科技成果,反映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的新的實驗技術和新的實驗方法,實現實踐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
(2)增加能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工藝性操作實踐。注重電子元器件特別是新型元器件的使用[9]。元器件選擇方面,除個別驗證性實驗仍保留部分分立器件外,其余均采用集成化,數字化,模塊化的器件,如集成穩壓電源、集成運放、集成功放、集成A/D,D/A等器件,RAM、EPROM集成電路,以及ASIC可編程控制器。對于綜合型、設計型實驗,指導學生選擇最新器件來完成設計。
(3)對整個課程體系的實驗內容進行整體優化組合,將同類課程體系或同類學科的實驗項目合并,創建新的綜合實驗課程,實現學科之間實驗內容的互相交叉滲透。修改綜合設計內容,把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同單片機技術和PLC技術更多地結合應用,并把電子設計競賽知識結合其中。
(4)設立學生科研基金,資助運用新技術、新器件、新思想的電子設計與制作的學生課題[10]。把科研引進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和生產中急需解決或探索的實際問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方案論證、裝配、調整、檢測,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總結歸納,撰寫科研論文等能力。
4.3改革實踐教學方法
(1)實施開放式實踐教學
在實踐內容、實踐時間、實踐方法、組織形式等方面實行開放式教學,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提供給學生進行創造的環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11]。在實驗內容上,設定必做實驗、選做實驗和自主實驗的比例,前者保證教學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訓練,后者則由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與興趣,在眾多的實驗課題中選擇,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課程設計、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師只提出設計的總體要求和要達到的效果,不制定統一的參數指標,設計步驟,給學生一個較大的創造空間。提倡方案的多樣性,給學生充分的創新機會。由學生完成從方案制定、電路設計、元件篩選、焊接組裝、程序設計、系統調試到設計報告撰寫、答辯等全部過程,教師變指導為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2)增大實驗室開放的力度
在安排好課內實驗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制訂實驗室的開放項目、開放計劃。在實驗室開放時間里,為學生提供實驗場地的同時,還為學生提供萬用表、信號源、示波器、電類實驗箱、單片機實驗箱等設備,還安排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建立現代化的實驗中心網上實驗預約與管理系統,在開放的平臺上,選做實驗和自主實驗學生可以個人預約,預約的內容包括實驗時間、場地、內容、指導教師等,這種“集中”和“自由”相結合的開放管理方式,提高了實驗室和儀器設備的利用率。
(3)開設電子技術實踐選修課
根據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情況,我們為電類專業的學生開設了如“電子制作”、“電子創新設計”等選修實踐課,內容包括簡單電路、系統電路和有創新特色的電子電路等的設計與制作等,為愛好電子設計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4)舉辦校內電子設計競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校每年舉行的全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按照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方式進行,在為電子設計愛好者提供施展才能機會的同時,也為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選拔了隊員。在校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及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影響下,參賽人數逐年增多,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已成為我校學生最喜愛的科技活動。
(5)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我校是專升本不久的本科院校,電子類專業的辦學時間不長,基礎薄弱,參加全國性的電子設計大賽的經驗更少,我們把參賽作為學習、實訓、取經、提高的過程,參賽成績逐年提高。
摘 要:傳感器課是航空電子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本文探討如何將智能小車作為實訓任務應用于傳感器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傳統教學方式,以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
關鍵詞 :智能小車 傳感器 實訓教學
一、教學內容改革
筆者學院采用《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第2版)》(工業和信息化高職高專“十二五”規劃教材立項項目)作為教材,配合THQC-2型傳感器系統綜合實驗儀作為傳感器理實一體化教學內容。 傳統教學中,教師遵循教材內容和實驗設計,從傳感器基礎知識、工作原理到實驗驗證,耗費大量課時,學生疲于應對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沒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傳感器、如何選擇和使用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教學過程不夠直觀生動,實驗設計缺乏吸引力,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并影響到后續課程的學習。
智能小車是現代工業技術的新發展,為實現顯示時間、速度,具備自動尋跡、尋光、避障功能,變速行駛、準確定位停車、聲控和遠程傳輸圖像等功能,運用到光電傳感器、避障傳感器、光線傳感器、紅外檢測傳感器、加速度和陀螺儀傳感器、熱電偶傳感器、超聲波測距傳感器、視覺傳感器、數字溫度傳感器和火焰傳感器等類型的傳感器。把智能小車設計成任務模塊,貫穿整個傳感器實訓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自學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二、教學過程改革
傳感器理實一體化教學采用任務驅動法,把智能小車作為實訓內容,根據課時數合理設計遞進的任務模塊(見表1),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小組相互協作,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形成良性循環。
現以智能小車的避障傳感器模塊為例,介紹任務驅動對教學過程的改革。
1.布置任務
智能小車在前進過程中如何實現自動避讓障礙物?要求學習光電式傳感器內容,實現智能小車在距離障礙物20cm時剎車減速的功能。任務明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目標地進行學習。
2.確定設計方案
學習光電式傳感器的知識,認識能夠把光通量轉換為電量的光電管、光敏電阻等光電元件。分小組結合已學知識,設計避障方案,經過集體討論和教師引導,選用紅外避障傳感器模塊,電路設計如圖1所示。
3.模塊組裝和調試
學校統一采購教學用的智能小車和傳感器模塊,學生根據確定的設計方案,通過小組協作,正確識別元器件,分析電路圖,完成模塊的組裝焊接(見圖2)。在教師的指導下,配合智能小車進行模塊功能的調試,實現任務要求。
4.考核和總結
教師根據各組設計的方案、組裝調試和最終成品,進行綜合評分。組織小組討論,歸納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總結解決的方案,吸取教訓,分享成果。
5.智能小車技能競賽
學生通過傳感器理實一體化的實踐訓練,努力攻克一個又一個任務模塊,掌握智能小車的控制系統,獲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學生積極參加學院每年科技節的智能小車技能競賽,在比賽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勇于挑戰自我,完成更高難度的智能小車,努力獲得優秀成果。
三、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