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樹的文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金融發展 經濟增長 文獻綜述
當前的中國出現了一種奇特的宏觀經濟景觀:一方面是貨幣過量供應,流動性泛濫,一些商業銀行因為存差過大而發愁;另一方面是企業借錢難、籌資難,許多很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因為資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發展(吳敬璉,2006)。他認為問題癥結在于,由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組成的金融體系發展嚴重滯后,使富裕的資金無法流入最有效率的產業和企業,資金流通不暢的必然會阻礙經濟的發展。綜觀各個發達國家,幾乎毫無例外的擁有發達的金融市場,而且似乎經濟程度與金融市場的深度、廣度也呈現出一定的正相關關系。究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怎樣的一種關系呢?關于這個問題,國內外的諸多學者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理論研究綜述
1912年,Schumpeter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被認為在經濟理論史上第一次論述了創新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他認為金融機構滿足新興企業信貸要求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所在,并強調銀行的功能在于甄別出最有可能實現產品和生產過程創新的企業家,通過向其提供資金來促進技術進步。繼熊彼特之后,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觀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沒有相關關系
對于貨幣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西方古典經濟學家根據薩伊定律提出了貨幣中性和信用媒介論,該理論認為貨幣供給量的變化不影響產出、就業等實際的經濟變量。后來的一些經濟學家如K.Wicksell,雖然認識到了貨幣在經濟增長中具有重大的、實質性的影響,但主要強調的是消除貨幣對經濟的不利影響。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認為“貨幣至關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長期中貨幣供給的變化只會引起物價水平的變動,而不會影響實際產出。Joan Robinson也認為金融體系的出現和發展僅僅是對經濟增長的被動反應。
新古典學派同樣認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沒有什么關系。如Robert Lucas根據理性預期學派的分析,認為經濟學家過分強調了金融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因為理性的人們往往可能會在貨幣供給量變化之前就已調整了自己的行為,故貨幣供給量的變化不會對產出和就業產生影響,所以菲利普斯曲線即使在短期內也是垂直的。
2.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和互動關系
20世紀70年代,Mckinnon和Shaw以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問題為研究對象,認為在發展中國家存在著嚴重的金融約束和金融壓抑現象。這既削弱了金融體系聚集金融資源的能力,又使金融體系發展陷于停滯甚至倒退的局面。1973年,他們分別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淺化理論和金融自由化理論。他們分別從“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這兩個不同角度,將貨幣金融理論與發展理論結合起來,全面論證了貨幣金融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他們認為,發展中國家之所以資金短缺,并不是因為缺乏能用于積累的資金,而是因為“金融抑制”造成了融資渠道堵塞和資金成本的扭曲。在金融深化的條件下,發展中國家經濟建設資金不足問題可以緩解。
對于金融發展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的重要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必要條件。如Patrick認為,金融發展對于經濟增長具有“供給主導”的作用。金融發展在動員儲蓄、管理風險、便利交易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有助于經濟增長。但是,對于金融發展究竟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問題卻存在許多爭論。以Goldsmith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者認為,金融發展以金融資產的形式直接增加儲蓄,從而促進了資本形成與經濟增長。Sinai和Stokers(1972)及Wallick(1969)的有關文獻均對這一假說提供了經驗支持。
而另一方面,以Mckinnon與Shaw為代表的金融壓抑主義者卻認為,現金余額的實際收益率是資本形成及由此取得經濟增長的關鍵性決定因素。根據這一觀點,經濟增長基礎上的金融發展績效取決于利率的發展績效。因此金融壓抑主義者認為,實行金融自由化、放松利率管制最為重要。
二、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綜述
1.國外方面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中,國外學者一直走在前面,Goldsmith開創了實證研究的先河。他使用金融中介體資產的價值與GNP的比率作為一國金融發展指標,通過檢驗35個國家在103年間(1860年~1963年)的數據,發現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一般是同時發生的,經濟增長迅速的時期總是伴隨著金融的快速發展。但是不足的是,他并沒有能夠指明兩者何為因果。
King和Levine針對Goldsmith研究不足,采樣80個國家30年的數據,系統地控制影響增長的因素,表明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存在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正相關,即擁有發達金融系統的國家經濟增長較快,反之亦然。Levine的研究也自此引發了尋找金融發展影響經濟增長證據的。
Levine和Zervos(1996)通過在回歸模型中引入一些反映股票市場發展狀況的指標,擴展了和對金融中介體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分析。其研究結果是銀行發展、股票市場流動性,不但都與同時期的經濟增長率、生產率增長率,以及資本積累率有著很強的正相關關系,而且都是經濟增長率、生產率增長率以及資本積累率的很好預測指標。
Arestis等(2001)使用來自5個發達國家的數據,采取時間序列研究方法,在控制股票市場易變性和銀行體系效應的基礎上,檢驗了股票市場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其結果也表明盡管銀行和股票市場都可能有利于經濟增長,但銀行的效應更大。
2.國內方面
國內理論研究起步較晚,相對不足。然而,通過借鑒學習國外既有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國內學者也進行了一定的定性研究和大量定量研究。前人的這些研究,大都是基于國外既有理論成果,同時考慮了我國現實經濟狀況,運用了國外成熟的實證分析方法,得出符合中國具體情況的很有價值的結論。
賓國強(1999)采用OLS方法和Granger因果檢驗的方法分析了我國實際利率、金融深化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回歸結果驗證了麥金農的理論,實際利率、金融深化確實與經濟增長有正相關關系,經濟增長對金融深化有促進作用,得出結論我國的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原因。
韓延春(2001)采用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聯機制的計量模型,運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有關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技術進步與制度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最為關鍵因素,而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極其有限。
史永東(2003)利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和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框架下的計量分析,對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結論我國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在格蘭杰意義上存在雙向因果關系,同時得出了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具體數值。
袁云峰等(2007)利用Battese & Coelli(1995)提出的隨機邊界模型以及中國1978-2004年的跨省份面板數據研究了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效率之間的關系, 間接度量我國金融發展的資源配置效率。研究發現,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效率的關系具有明顯的時空特征;金融發展只是通過資本積累促進了經濟增長,但是并未促進我國技術效率的全面提升。
隨著現實的經濟金融狀況不斷發展,二者之間的關系變得日益復雜,雖然諸多的學者基于各種理論試圖對兩者的關系進行分析,但仍未能達成一致,不過,通過對以往成果的研讀,可以使后來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對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有更深層面的了解,從而在路徑的選擇上更好的決策,以指導中國經濟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三、小結
從以上的綜述可見,目前為止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研究仍然處于發展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其一,“金融”這個概念到現在為止也沒有誰能夠給出一個完整而準確的定義,特別是隨著經濟和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金融總是處于變化發展當中。因此,關于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關鍵影響因素就不好確定,基于此之前研究中的數據的可靠性和分析結果的有效性也就值得商榷。其二,技術手段的局限性。計量經濟學誕生到現在為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科研領域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它仍然還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隨著計量經濟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的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必將隨之出現,未必現在認可的東西就永遠正確。
所以,筆者認為進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是:
1.衡量指標和數據方面,隨著理論上“金融”這一概念的不斷發展,隨著現實經濟與金融創新的發展,著力尋找更全面準確和易于衡量的指標,以及質量更高的數據。
2.學科基礎方面,經濟計量學的發展應該引起科研工作者相關機構足夠的重視,要從制度上引導和促進其發展,以期更好服務于該課題和相關課題的研究。
總之,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證研究都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亦是永無止境的。
參考文獻:
[1]吳敬璉:借助金融創新.實現經濟增長[J].農村金融研究,2006年12期
關于魯迅的文章或書名:
《而已集》、《魯迅傳略》、《偽自由書》、《野草》、《朝花夕拾》、《吶喊》、《二心集》、《阿Q正傳》、《白光》、《端午節》、《風波》、《故鄉》、《孔乙己》、《狂人日記》、《明天》、《社戲》、《頭發的故事》、《兔和貓》、《一件小事》、《鴨的喜劇》、《藥》、《彷徨》、《祝福》、《兄弟》、《在酒樓上》、《傷逝》、《離婚》、《孤獨者》、《高老夫子》、《示眾》、《長明燈》、《肥皂》、《幸福的家庭》 、《墳》、《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后怎樣》、《未有天才之前》、《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說胡須》、《論照相之類》、《看鏡有感》、《燈下漫筆》、《春末閑談》。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隧道;瀝青;溫拌施工;混合料
中圖分類號:u416.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0-0060-02
在以往的隧道路面施工中,特別是長大隧道施工中,由于高溫瀝青混合料所散發出的煙霧和氣味無法排除出密閉隧道(而這種排放是致癌的),這就嚴重影響了施工人員的身心健康。而溫拌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施工溫度比熱拌低30~60 ℃,從而減少了有毒煙霧和刺激性氣味的排放,使施工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同時,瀝青溫拌混合料比瀝青熱拌混合料具有更為寬泛的碾壓溫度區間范圍,其拌和、攤鋪、碾壓均不受溫度降低影響,可以充分滿足路面的各種技術規范要求,促進壓實程度,提高施工質量。
1 工藝原理
溫拌劑是基于表面活性平臺的溫拌技術。在混合料拌和之前,將溫拌劑加入瀝青罐中充分攪拌,保證溫拌劑均勻分散在瀝青中。在拌和過程中,在拌和機拌齒強力攪拌的作用下,石油瀝青和溫拌劑發生化學作用,在瀝青分子微觀層面上形成結構層。該結構層在混合料生產過程中,將消除瀝青混合料的聚合能力,能夠明顯提高瀝青溫拌混合料在傳統意義上溫度較低時攤鋪碾壓能力,有效降低瀝青的拌和溫度和施工溫度。在前臺攤鋪碾壓過程中,在雙鋼輪壓路機的高頻低幅碾壓和膠輪壓路機的揉搓作用下,瀝青溫拌混合料效果得到發揮,礦料嵌擠結構的形成能力得到極大提升,使溫拌瀝青混合料密實度更容易實現。壓實完成后,由于溫拌劑為水溶性的材質,瀝青混合料微分子間表面活性物質逐漸發生界面上的轉移,使礦料和瀝青發生鎖固,從而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黏結能力。
2 施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2.1 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為:溫拌瀝青的制備溫拌瀝青混凝土的拌和溫拌瀝青混凝土運輸溫拌瀝青混凝土攤鋪溫拌瀝青混凝土碾壓。
2.2 操作要點
2.2.1 溫拌瀝青生產
在溫拌瀝青生產前,要先準備一個空的瀝青罐,用來存貯生產完畢的溫拌瀝青成品。對于自帶瀝青攪拌裝置的瀝青罐,可以將溫拌劑按比例直接加入裝有瀝青的瀝青罐,打開攪拌裝置低速攪拌約5 h后,即可完成溫拌瀝青制備。在連續生產或者大規模生產時,需要配備2個以上有攪拌能力的瀝青罐。
2.2.2 溫拌瀝青混凝土拌和
在長大隧道瀝青路面鋪裝時,較熱拌瀝青混合料,溫拌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溫度有較大程度的降低,例如sbs改性瀝青混合料的出廠溫度,在熱伴時規范為170~185 ℃,而溫拌的sbs改性瀝青混合料的出廠溫度只需135~145 ℃,推薦的拌和樓拌和溫度控制范圍如表1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在拌和過程中,由于礦粉、溫拌添加劑均為常溫添加,會損失一部分熱料,因此設定的集料加熱溫度應比出料溫度稍高。
2.2.3 溫拌瀝青混凝土的運輸
在溫拌瀝青混凝土的運輸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運輸溫拌瀝青混凝土的車量應按規范要求保溫,特別是露出車的部分混合料應加強覆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該在車側面加裝泡沫隔板等保溫裝置,減少瀝青混合料在運輸和等待過程中的降溫幅度。在前車倒料完成前,不要扯開油布、棉被等覆蓋物。②用數顯插入式溫度計,檢測瀝青溫拌混合料的出場溫度和現場的攤鋪、碾壓溫度。③在從拌和樓儲料倉往運輸車輛放料時,運輸車輛要移動接料,按前后中或分堆接料,從而使混合料的離析降到最少。④瀝青拌和樓的生產能力和運輸能力應比攤鋪機的攤鋪能力有一定的富裕,以避免攤鋪機停車待料。⑤運輸車輛應根據前車卸料的進度,掌握好時機來撤除保溫覆蓋物——不可過早,也不可過晚。⑥車輛在攤鋪機前20 cm 左右處停住,避免沖撞攤鋪機。卸時應空檔,依靠攤鋪機的頂推前行。
2.2.4 溫拌瀝青混合料的攤鋪
在進行瀝青面層攤鋪時,應先進行透層油、粘層油的撒布,保證粘層油灑布后有1 h的蒸發時間。此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對正常攤鋪部分,一般不用人工整修;對于邊緣和伸縮縫位置有人工(過度)鑿除的部分,跨縫作業和攤鋪邊緣不能避免人工作業時,要求人工適當多預留松鋪厚度。②布料器內的瀝青混合料
高于螺旋的2/3. ③在攤鋪過程中,隨時檢測松鋪厚度,攤鋪前熨平板應預熱。攤鋪機熨平板拼接要緊密,不允許留有縫隙,防止卡入粒料將鋪面拉出條痕,保證攤鋪機夯錘工作正常有效進行。
2.2.5 溫拌瀝青混合料的碾壓
保證壓路機臺數充足,對于一次性攤鋪約7 m的隧道寬度,推薦壓路機至少準備3臺鋼輪壓路機(12~16 t)和1臺膠輪壓路機(26~30 t),2臺光輪壓路機(12~16 t)用于初壓和復壓前端,1~2臺臺膠輪(或光輪)用于復壓后端,1臺光輪壓路機收光。根據混合料級配類型,參照施工技術規范的規定和正常熱拌瀝青混合料的碾壓,選擇合理的碾壓組合方式和碾壓工藝,但應強調鋼輪振動壓實和膠輪壓實。鋼輪壓路機的振動作用和膠輪壓路機的搓揉作用,可以使其溫拌結構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集料位置調整和骨架結構形成更加容易。在無實際工程應用時,應向溫拌技術工程師咨詢,確定相關碾壓工藝和碾壓組合安排。
鋼輪壓路機的灑水以達到濕潤為準,不可產生過多的流暢水,膠輪壓路機輪胎采用菜油用掃把涂刷。
3 材料與設備
3.1 材料
3.1.1 粗集料
粗集料應該潔凈、干燥、表面粗糙,質量應符合規定。當單一規格集料的質量指標達不到要求,而按照集料配比計算的質量指標符合要求時,工程上允許使用。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不得使用篩選礫石和礦渣。采石場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徹底清除覆蓋層和泥土夾層。生產碎石用的原石不得含有土塊和雜物,集料成品不得堆放在泥土地上。
3.1.2 細集料
瀝青路面的細集料包括天然砂、機制砂和石屑。細集料必須由具有生產許可證的采石場、采砂場生產。細集料應保持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有適當的顆粒級配,熱拌密級配瀝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過集料總量的20%.
3.1.3 填料
瀝青混合料的礦粉必須采用石灰巖或巖漿巖中的強基性巖石等憎水性石料經磨細得到的礦粉,原石料中的泥土雜質應除凈。礦粉應保持干燥、潔凈,能自由地從礦粉倉流出。
3.1.4 瀝青
選用a級瀝青及在其基礎上加工的sbs(1—d)改性瀝青。工廠制造的改性瀝青宜隨配隨用,需作短時間保存或運送到附近的工地時,使用前必須攪拌均勻,在不發生離析的狀態下使用。工廠制作的成品改性瀝青到達施工現場后,應存貯在改性瀝青罐中。在改性瀝青罐中,必須加設攪拌設備并進行攪拌,使用前必須攪拌均勻改性瀝青。在施工過程中,應定期取樣,檢驗產品質量,發現離析等質量不符要求的改性瀝青不得使用。
3.1.5 溫拌劑
溫拌添加劑應選用新型無水型溫拌添加劑,在溫拌工程項目實施前,直接添加至瀝青罐中,經機械力攪拌均勻后備用。溫拌瀝青最好隨用隨生產。溫拌劑質量要求如表2所示。
3.2 設備
施工設備主要有瀝青混凝土拌和站、攤鋪機、雙鋼輪壓路機、輪胎式壓路機、自卸車和水車等。此外,還要確定施工機械的數量、型號根據工程規模和具體的作業面參數。
4 效益分析
在現代學制建立后,培養學生作文能力、提高學生作文素養隨之成為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成為各類考試與社會公眾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但由于受古代視寫作為圣賢“立言”方式之神圣感與寫作本身所涉及到眾多復雜因素的共同影響,學生不敢寫、不愿寫、不能寫的情況普遍存在著。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雖復雜多樣,但不正確的寫作動機與不明確的寫作意圖,卻是影響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代語文教育大家張志公先生從個體學習與生活、綜合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展現才華與證明自我價值等“需要”的視角,全面具體地論述了為什么要學習寫作這一課程的認識與實踐問題,這對提高師生的作文認識水平、端正作文的寫作動機、提高寫作主動性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寫作是個體適應學習與生活的客觀需要
在語文課程實踐中,許多人都把作文看做是:課程標準與語文教材有作文教學設計,語文教師就得對學生有寫作要求;而教師有寫作要求,學生就得有寫作行動。實際上,這一認識沒有把課程看做是文化選擇與社會進步、個體發展的必需,更沒有把作文視為個體適應學習、生活客觀需要的必需。就是說,語文課程標準與語文教材之所以要規定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并以此提高其寫作能力與寫作素養,是由于這一能力和素養與學生的學習實踐、現實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并是促進學習實踐、應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必需行為。或者說,學生學習寫作的客觀必要性與學習語文課程的客觀必要性是基本一致的:學習語文,是個體為適應學習、生活之需要;學習寫作,也是個體為了適應學習、生活之需要。
正是在此認識基礎上,張志公先生認為:“為什么寫?答案很簡單:因為要用。生活里需要書;念書作學問,需要寫;作任何工作都需要寫;抒發點思想感情想影響別人,需要寫;搞科學研究,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需要寫。所以,只要不是文盲,人人都得有一支筆。”[1]“只要不是文盲,人人都得有一支筆”的論斷說明:個體在學習中要系統全面掌握各科知識,這離不開寫;個體在生活中要及時傳遞信息、溝通情況、相互協調,也離不開寫;個體在工作中要及時了解問題、準確反映情況、正確提出建議、有效推動工作,更離不開寫;個體在科學研究中要把對事物的發現、研究的成果展現給社會公眾,自然也離不開寫。這就是,“只要不是文盲,人人都得有一支筆”。根據張志公先生對“為什么寫”這一具有根本性問題的回答,我們自然就可得出:“為什么要寫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如同問我們為什么要吃飯一樣。在現代社會,寫作是對人的基本能力的要求,不會寫、不常寫、不善寫的人,其生存發展會受到很大影響。”[2]在論述寫作是個體適應學習、生活客觀需要的基礎上,張志公先生還指出,人們運用語言(無論是口頭語言還是書面語言)目的不外兩大類:“一類是為處理具體的實際問題的,是要辦事情的;一類是用語言作工具搞點藝術,去感染聽者或讀者,使人受到熏陶,在思想、感情、情操等各方面受到影響。……以前一類目的而寫,形成了多種的應用性文體;以后一類目的而寫,形成了多種的文學性文體。”[3]在教育普及程度大為提高、資訊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下,每一個個體隨時隨地都會以書面語言來“處理具體的實際問題”,這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同時,部分個體還會以書面語來“搞點藝術”以表達情感,這已經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如此看來,個體要接受教育、傳遞信息、彼此配合、抒感、表達思想,就要學習寫作。因此在張志公先生看來,之所以要學習寫作是個體實際學習之所需,也是個體實際生活之所需,更是個體實際工作之所需。
二、寫作是個體提高分析與綜合等能力的客觀需要
一些學生(公眾)常把作文視為升學、提職、成名等的“實用工具”,把寫作與考試升學、升職簡單對應起來,沒有看到寫作對寫作者自身能力素質所產生的多方面的巨大能動作用。張志公先生則認為以語言為基本工具來表述觀點、描述事實、說明事物、陳述情況、抒感的作文訓練,對個體分析與認識事物的綜合能力有著明顯的促進與提高作用。這是由于在練習寫作或實際寫作時,常能集中而明顯地反映出個體在思想認識、生活經驗、組織能力、情感態度、語言基礎和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水平與能力,這又是因為,寫作要表達認識,就可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觀察事物能力的提高;寫作要反映生活,就可使學生關注生活、感悟人生的意識增強;寫作要謀篇布局,就可促進學生首尾一致、前后貫通寫作技巧的形成;寫作要遣詞用句,就可促進學生字斟句酌、反復推敲習慣的養成……如下例就是一則能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的習作:
我沿著溪邊走,看見岸邊很多紫花地丁。遠看嫩綠的一片。走近看,一簇簇,一叢叢,伏在地上。葉子翠綠,細細的葉柄頂著長橢圓的液汁,花色鮮亮,每株上都有三四朵小花。看上去,它是那么嬌小、柔弱,但卻又給人積極向上的感覺。特別是當風抖動的時候,它沒有被風吹得低下頭,而只是迎著風顫抖幾下,仍然傲然挺直,顯示著它的力量。我認為它是最能看到大自然的生命力的。[4]
這段不到200字的描寫語段,卻需要寫作者具有多項能力才能完成:觀察能力,就是只有善于觀察,才能發現紫花地丁的特征(“雖然嬌小柔弱,但是當一陣風吹來時,它并沒有低下頭,只是迎著風顫抖了幾下,仍然挺直”);聯想能力,就是只有善于聯想,才能從紫花地丁迎風傲立的姿態聯想到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概括能力,就是只有善于概括,才能從描寫、聯想中提煉出紫花地丁的特征。自然,除此幾種思維能力外,遣詞用句、比擬描摹等語言表述能力也是寫作時必需的。總之,從這段文字中就可看出,寫作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它是一個人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水平、表述技巧等全面真實的反映。長期而科學地進行寫作訓練或從事寫作實踐,自然可提高學生(寫作者)分析問題、刻畫事物、說明現象、表達思想、抒感的綜合能力。
正是在看到寫作對個體素質提高所具有的多方面價值與功能的基礎上,張志公先生就強調指出:“寫作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能力。首先,要求對于所寫的內容有正確的理解和看法,就是要有一定的認識事物的能力;要有邏輯思維的能力,要有清楚的思路,從而能寫得清晰、嚴密,要有足夠的語言能力,包括掌握足夠的字、詞和寫出通順、流暢的語句的能力。”[5]在全面深刻論述寫作綜合性特征的基礎上,他還提醒我們:“要正確的對待寫文章這件事,既不忽視它,也不夸大它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要把寫看成是提高思想、鍛煉思想、掌握語言、培養能力的一件事,把它看成是生活、工作中的一件實際應用的事,看成是使自己具有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能力的一件事,而不是為達到任何個人目的的或是為作文而作文的,和一般說話、交際截然不同的事。”[6]這就說明,在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寫作已變得和說話一樣的尋常,已成為個體適應工作、生活要求的一種必備能力。與此同時,寫作雖不神秘但也絕不簡單,因為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主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與素質,也正因如此,寫作自然就能使學生(寫作者)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提高和完善。因此,“為什么要寫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如同問我們為什么要學習一樣。學習可開發智力、提高能力、熏陶情感、完善人格。寫作也是開發智能的重要手段,它可使我們的感悟能力、聯想能力、想象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都會獲得顯著提高。”[7]
三、寫作是個體表達認識與展現自我的客觀需要
在張志公先生看來,除了適應生活、學習這些外部需要外,寫作還滿足個體情感傾訴、見解表達、自我展現等眾多的內部需要。因此,他在回答論述“為什么寫”這一問題時也揭示了寫作在個體情感傾瀉、認識表達等方面的客觀需要:(個體為了)“抒發點思想感情想影響影響別人,需要寫”。[8]就是說,寫作也是個體抒發內心情感、表達自我認識、發表意見建議、展現自我、實現價值的一種客觀需要。或者說,通過寫作,個體就可把自己的情感、認識、需要、見解、意見與建議等展現出來,從而使別人了解、理解、領會乃至接受。對個體的傾訴、表達與表現等需要,我們可從三方面求得證實。
首先,人作為一個富有情感的生命個體,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總會有一定的情感需要和情感表現。譬如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工作中的挫折、家庭的變故等事情,個體就需及時應對并做出適當反應。對此,葉圣陶先生也曾明確指出:“人類是社會的動物,從天性上,從生活的實際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觀察、經驗、理想、情緒等等宣示給人們知道,而且希望愈廣愈好。有的并不是為著實際的需要,而是對于人間的生活、關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遇、情思、想象等等,發生一種興趣,同時仿佛感受一種壓迫,非把這些表現為一個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據這兩個心理,我們就要說話,歌唱,做出種種動作,創造種種藝術;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寫作。”[9]其次,人作為富有思想的生命個體,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現象與問題時總會有一定的看法與見解。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見:人們由于社會地位、客觀需要、認識事物角度、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不同,因而在面對同一問題、同一現象、同一事物時,就自然具有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并具有不同的理由與依據。如個體把這些見解、看法、觀點及其支撐的理由、事實有條有理地寫出來,就是在“作文”。正是在此基礎上,張志公先生認為在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每個人特別是學生在學習、生活實際中都時時處處進行著或口頭的或書面的作文:“作算題,證命題,這些經常不斷的練習,培養了學生分析事物、論證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寫作中極端需要的。任何一門功課,學生都時常要用口頭的或書面的方式回答問題。這其實都是最生動的作文練習。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要有正確的內容,同時他也會考慮怎樣安排材料,怎樣敘述事實,描寫事物,論證道理,發表意見。在這中間他就很自然地考慮到用些什么詞,用些什么句子。”[10]這就說明,作文不但是十分需要的,有時還是十分簡單的:我們在對多種多樣的事物與問題發表看法之際,實際上是在進行著分析論證,也就是在寫議論文;我們在對多種多樣的現象進行描述說明之時,實際上是在進行著記敘描寫,也就是在寫記敘文……最后,人作為富有創造的生命個體,面對日新月異的復雜社有一定的自我表現欲。自我表現欲是人類基本欲望之一,也是人類基本特征之一,同時,自我表現欲也是個人實現和展示自身價值的一種積極意念與行動。正是在此認識基礎上,張志公先生認為作文教學一直不太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學違背了學生的本性,與學生實際生活、情感沒有必然聯系:“學生本來沒有那個情,你出個題目硬要他抒,他就只好說一些并沒有真情實感的話,發表一些并沒有真知灼見的見解,東抄西摘,東拼西湊……所謂命題作文要用之得當,首先是題要命得得當,所出的題使學生必然能寫他確實知道的事情,抒他確實有的感情,不要讓他搜索枯腸,沒話找話說,不要鼓勵他說空話,說廢話。”[11]這就說明,成功的作文訓練,總是能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才能使之愿意寫、敢于寫進而達到善于寫。相反,不成功的作文練習,總是讓學生有“無米之炊”之感,只能使學生說空話、說假話、說大話。基于此,張志公先生認為寫作并不玄妙,而是與個體成長密切相連的一種學習現象,是學生或社會其他成員展現自我、表現自我的一種重要途徑與方法,但同時必須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真實情感相聯系,才能取得實效。事實上,對中小學生來說,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欲,喜歡老師重視自己、表揚自己并樂于展現自我才華。因此,中小學作文教學實踐就應該根據學生的這一表現心理而使用多種方法,如在教室或校園內創辦作文園地、組織編輯優秀作文選編、向報刊雜志推薦發表優秀習作等,來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其寫作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總之在張志公先生的作文教學觀中,作文雖極為重要但卻是現代社會中人們的一種常見表達行為;作文在發展個體綜合能力中具有重要能動作用;作文是個體表達情感、展現自我的重要途徑。正是作文的常見性與普遍性,就決定了作文與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也正是由于作文的重要性與普遍性,又決定了作文教學的復雜性與艱巨性。如此看來,語文課程標準之所以規定要進行寫作教學,語文課程實踐中之所以要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根本原因還在于寫作本身是個體生活、學習、成長及展現自我之必需,或說寫作過程在促進個體適應學習與生活客觀要求、促進素質不斷發展完善、提高分析認識各種事物與展現自我價值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就是張志公先生所指出的:“作文很重要。一個有文化的人必須會寫。生活、學習、工作中要寫信,要寫日記,要寫便條、假條、學習筆記、讀書摘要、匯報、總結、計劃、實驗報告、科學論文,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是生活、學習、工作之中必要的。寫得好或不好,對于生活、學習和工作很有影響,所以,任何一個有文化的人,必須學會寫,忽視寫的教和學,是錯誤的。”[12]如此看來,現階段我們要改進與完善中小學作文教學,就必須:確立以實用為基本導向的作文教學觀,并使作文訓練過程與學生實際生活、學習、成長密切聯系,并充分調動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展現自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作文教學才能取得實效,這就是張志公先生留給我們的寶貴作文教學遺產。
注釋:
[1][8]張志公.張志公論語文教學改革[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176.
[2][7]解光穆,陶玉鳳.漢語寫作教程[C].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4.
[3]張志公.張志公論語文教學改革[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177.
[4]蘇立康.閱讀與作文: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218-219.
[5]張志公.張志公論語文教學改革[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159.
[6]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28.
[9]葉圣陶.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07:1.
[10]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09.
[11]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98.
現將《財政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關于中央部門所屬單位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有關問題的函》(財綜〔2001〕16號)轉發給你們,請嚴格按照財政部文件要求及所在地有關文件規定,辦理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繳納事宜。
財政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關于中央部門所屬單位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有關問題的函
(財綜〔2001〕16號2001年3月20日)
全文
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殘疾人聯合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殘疾人聯合會:
最近,一些中央部門所屬單位(以下簡稱“中央單位”)反映無法按照所在地規定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問題,要求明確申請減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程序。經研究,現就有關問題函告如下:
關于樹和花的成語有以下五個:
1、鐵樹開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
2、火樹銀花: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3、萱花椿樹:指父母。
4、火樹琪花:比喻燦爛的燈火或焰火。
5、瑤花琪樹:形容人容貌智力出眾。
關于紅和綠的成語有以下五個:
1、燈紅酒綠: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的繁華景象。
2、花紅柳綠: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顏色鮮艷紛繁。
3、綠慘紅銷:指婦女的種種愁恨。
4、紅情綠意:形容艷麗的春天景色。
真的,作為一只毛蟲,它實在不應該想這樣的問題??美麗的蝴蝶,那可是一朵會飛翔的花啊!
你看,它沒有花過多的時間,去思考這樣一個對毛蟲來說意義重大的問題;它也沒有自慚形穢,枉自菲薄,躲在某一處陰暗的角落傷腦筋……看上去有點沒心沒肺,它不停地啃吃著樹葉,一副埋頭“苦吃”的樣子,連抬頭看天的時間也沒有。
終于有一天,毛蟲長成了蛹。原先它吞食的樹葉成了它最重要的營養,也許正是這些營養物,促使了毛蟲的轉變。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一刻??蛹裂開了一道口:是毛蟲,是毛蟲要從蛹里出來了!
可是,讓世界驚訝的是:從蛹里鉆出來的并不是毛蟲,而是一只美麗的蝴蝶!
生物學家講的故事遠比我講的要好得多,如果你飼養過毛蟲,并見證了它的生命歷程的話,你所體驗到的故事將遠比生物學家的要好!
現在,請轉換一下視角,我們可以把毛蟲看成是一位讀書人??
毛蟲啃吃樹葉,就像讀書人閱讀書頁;毛蟲不停地在吃,就像讀書人不停地在讀;毛蟲蛻變成美麗的蝴蝶,就像讀書人蛻變成知識淵博萬人景仰的學者、專家……
這只是一個比喻,可又不僅僅是一個比喻。
一個人的成長不能離開閱讀,就像魚不能離開水,毛蟲不能不吃樹葉。從這樣的角度去思考,我們就會明白許多關于成長、關于學習、關于讀書的道理。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本書吧。
翻開這本書,你一眼就發現一個現象:原來,這是一本充滿“毛蟲”們寫的閱讀體驗的書,這些閱讀體驗,我們稱之為“鮮讀”。這些“毛蟲”們讀了許多的好的文章,并把它們推薦給了我們。假如你以前沒有讀過這些文章,你就能從他們的閱讀體驗中找到這些文章的精髓。還有,假如你沒有體驗到過閱讀的快樂,你就能從他們的分析中找到這種快樂。一句話,閱讀這本書,你將直接體驗到做一只“毛蟲”的快樂!
水塘在黑夜中沉寂,這使我懷念水塘邊的那棵有鳥窩的老榆樹。
我和母親來到鄉下時,那棵樹長滿了榆錢。榆錢泛著淡淡的綠色,錢串似的,壓彎了枝頭。后來,榆錢落了,榆葉變老,黑綠黑綠的。知了爬到榆樹上,知了的叫聲很尖長,使山里的夏天更加悶熱。夜里,塘里的青蛙“咕哇”“咕哇”地叫著,開始是一只,后來便此起彼伏。白天,我們看見一群一群的小蝌蚪,擺著黑黑的小尾巴,搖著黑黑的大腦袋,從塘的深處游到塘的淺處,從淺處游到深處。母親說,蝌蚪是青蛙淘氣的孩子。秋天來了,榆樹的枝丫上有了鳥窩,鳥窩一天天大了起來,小篩籮一樣,母親指給我看那鳥窩。這是一個已經開始涼爽的傍晚,太陽紅色的光輝擦著山頂在慢慢消失,山頂有很美的晚霞,晚霞擦抹著母親很美的臉,我發現母親臉上流淌著一種很厚的溫暖。
天氣越來越涼,風也大了起來,在山坳里回旋時發出一種響聲。我望著老樹枝丫上的鳥窩,問母親:“好高啊,媽媽,風一吹,會掉下來嗎?”
“不會的,鳥的窩壘得很結實。窩里有它們的孩子,它們不會讓窩掉下來的。”母親撫摸著我的頭,很大很深的眼睛里充滿了愛憐。我和母親一起望著藍天下黑黑的一團,我們一起想象那高高的溫柔,我們虔誠地為它們孤獨的、風雨飄搖的幸福祝福。
最可恨的莫過于男孩子。一天,鄰居家的男孩子爬到樹上,用竹竿把鳥窩給捅了。當我看見那黑黑的一團從幾丈高處往下掉時,我幾乎暈了我聲嘶力竭地跑到老樹下,看到的只是一團團摔散的用樹枝、干草、羽毛和泥壘造的鳥窩以及幾只血肉模糊的粉紅色的肉團。那是老鳥的孩子,還沒有長羽毛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那一刻,我真想把那個男孩子推到樹下的水塘里。
此后,一個關于“窩”的戰栗包裹著我的魂魄,走過了很長很長的歲月。
我長大后又去過幾次那個山坳,我到水塘邊找那棵老榆樹,老榆樹已被人伐掉,只剩下一個很悲涼的樹樁。鄉下的樹已很少,我已很難看到兒時那樣的大鳥窩。塘里的青蛙還“咕哇”“咕哇”地叫著,小蝌蚪還是一群一群在水塘邊游著。我為這些青蛙和它們的孩子慶幸著,它們生活在離城里人較遠的鄉下,否則,它們早被送上了城里那些豪華酒店的餐桌。但我不知,它們還能幸存幾年
人類何時才能開始悲憫我們身邊的另一類生命這個世界原本是為我們和它們而共同創造的。
1.從全文看,作者為什么會懷念水塘邊的那棵老榆樹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自然段描寫了池塘邊哪些景物?請結合文章內容說說這些景物描寫有何作用。(4分)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文中畫線句子,想想為什么作者說小鳥的幸福是“孤獨的、風雨飄搖的”(4分)
“孤獨的”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風雨飄搖的”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較下面兩個句子,結合語境說說哪一句的表達效果要好,并說明理由。(2分)
(1)一個關于“窩”的戰栗包裹著我的魂魄,走過了很長很長的歲月。
(2)一個關于“窩”的故事包裹著我的魂魄,走過了很長很長的歲月。
我的判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圖是小鳥在鳥窩中歌唱的歡快情景。根據本文的主題,請給這幅圖配上一句或幾句優美的文字,表達你的感受。2分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自2006年湖北黃岡市課改實驗區中考語文試卷)
小雪節氣期間,北方各地最低氣溫多在零下,應該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黃河中下游的華北地區正值初雪期,在降水較少的時期,小雪的到來意義非同小可。
河北:“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這是農民朋友對小雪節氣時下雪的贊揚,此時的雪水能抗旱防寒。
山東:“小雪收蔥,不收就空。蘿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麥冬灌,保墑防凍。植樹造林,采集樹種。改造澇洼,治水治嶺。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河南:“立冬小雪,抓緊冬耕。結合復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層。壓砂換土,凍死害蟲。”
長江中下游
小雪期間,長江中下游開始進入冬季,部分地區可見初霜。但初雪來得遲,一般在12月中下旬。這一地區在小雪節氣期間開始了小麥、油菜的田間管理,并開始積肥。
江蘇:“立冬下麥遲,小雪搞積肥。”
上海、浙江:“立冬小雪北風寒,棉糧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麥續播,貯足飼料莫遲延。”
華 南
福建、廣東:小雪期間地里仍有莊稼,有諺語可查。福建當地有:“小雪點青稻”的說法,青稻指的是晚稻。廣東則有:“小雪滿田紅”,大雪滿田空”,這里所謂的紅,不是指紅顏色,而是指農活多,此時開始收獲晚稻,播種小麥。
根據小雪有無雪預測來年年景
從一些有關小雪的諺語中,可以看出,小雪期間如果下雪,年景好,不用長工,莊稼都長得好。如:“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小雪雪漫天,來年必豐產。果園清得凈,來年無病蟲。” “小雪雪滿天,來歲是豐年”等。
根據小雪晴雨預測后期天氣
根據小雪晴雨預測后期天氣,江南各省各有不同的說法。如浙江省的“小雪無云大旱。”湖南省的“小雪晴天,雨至年邊。”湖北省的“小雪見晴天,有雪到年邊。”
更多相關熱門文章推薦:
1.關于小雪節氣的時令諺語【集錦】
2.各地關于二十四節氣歌諺語大全
3.各地關于二十四節氣歌諺語大全(2)
4.小雪節氣關于農事的農諺【匯總】
5.2015年有關小雪的諺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