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職稱高級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親身經歷
[日期:2010-02-04] 來源:職稱 作
者:
職稱 zhichenglw.com 整理
教育論文.經濟.管理.醫學.計算機.建筑.施工技術論文,工程技術,社科類,企業管理,經濟管理論文,農業論文,金融論文)核心期刊,國家級期刊,省級期刊,大學學報征稿,教師職稱,醫生職稱,護理職稱,經濟職稱,經濟師職稱,計算機工程職稱,政工職稱,會計職稱論文寫作指導,職稱論文寫作發表服務快速發表!
電子郵件:zhichenglw@vip.163.com
聯系QQ:714068774
咨詢熱線:021-50933851
昨天上午,我收到瑞安市教育局發來的短信,通知我于今天下午到溫州二十一中參加申報中學高級教師職稱論文答辯。我正想做準備呢。我提交答辯的論文是我的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簡縮版。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答辯肯定比這次論文答辯要正式得多,而且向我提問的是四位大學教授和一位中學特級教師,那次我都順利通過了。雖然我要對自己充滿信心,但是我的心里還是沒底,盡管我對論文的內容已經相當熟悉,我還是把論文從頭到尾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看了N遍。為了給向我提問的評委留下良好的印象,我把必答的五百多字的論文摘要背了下來。不過,還好,看了兩遍,基本上就記住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可是心里就是沒底。
今天下午13點30分,我和萍搭載安的轎車去溫州。今天的車開得不是很順,本來預計40多分鐘就可以到達目的地的,可是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還在路上。14點46分,離目的地還有幾分鐘車程時,堅給萍打來電話,已經輪到萍了。通知上說,不按時到者按自動放棄論處。這個緊急電話頓時使車內的空氣變得緊張起來,尤其是萍特別緊張。仔細一想,不對啊,通知上說,論文答辯時間不超過15分鐘。我和萍是同組,她是13號,我是14號。按每人答辯用時10分鐘來算,論文答辯從13點30分開始,輪到萍應該是15點30分左右。我安慰萍,也自我安慰,如果取消我們的資格,我們就投訴,我們絕對是有道理的。屋漏偏逢連天雨,緊急電話來的時候,汽車不幸遇上了紅燈。紅燈一過,向左拐100多米處就是溫州二十一中。我和萍不等安把車停好,就先跑著進二十一中了。剛進校門,我們迎頭碰上同事進、財等幾個,他們已經答辯結束要“打道回府”了。他們一句“你們怎么才來?”更加劇了我們心中的不安和緊張。跑不了幾步,我們又碰上我們的大學同學芳,她好像也知道已經輪到萍了,趕緊給我們指路。我們小跑著跑進階梯教室,萍小心翼翼地連聲向接待我們報到的老師陪不是,簽了名,領到了一張寫有序號的紙。我們連忙拿著號碼紙,又是一路小跑,碰到同事鑫,他好像也知道輪到萍了,急忙給我們指路。我們狂奔到五樓,卻發現我們A組才輪到8號。Oh,my god!嚇死我們了!走廊上已經聚集著十幾個人,都等待著輪到自己。雖然今天沒有太陽,但也沒有風,走廊上的氣氛讓我感到有點燥熱。我在答辯的教室外觀察了一下,參加A組答辯的有三位評委,一男兩女,我只認出男的是溫州市政治教研員林老師,兩位女評委我從來沒有見過。
今天的天氣夠悶熱的,我不想在五樓呆著,于是下去走走,散散心。下去走了一圈,害怕錯過了,又跑到五樓看看是不是快要輪到自己了。這樣反復了幾次,最終確定下來,答辯一般需要15分鐘,評委
在每人答辯結束后還要做一些記錄,中間還要休息一下。于是我放心地到操場上溜達。在操場上,我很無聊,于是決定背一背論文摘要。剛背了不久,我突然發現腦子一片空白,看來我是比較緊張的,雖然手和腿還沒發抖。幸好我還沒上場。我就在跑道上踱來踱去,反反復復地背了N次。OK!這時,萍打來電話說,快要輪到她了。我到洗手間放松了一下,鎮定自若地向五樓走去。
我到五樓后不久,萍就進答辯室了。這時我的心態已經調整得差不多了,一點兒也不緊張,也沒有了先前的焦躁不安。在等待萍出來的時間,感覺一下子就過去了。萍出來后,她跟我說:“剛才評委問了我一個問題:你這篇論文對同行要有什么借鑒意義?這個問題問得很意外!”
萍出來后,該輪到我了。我問了門外的工作人員,我是否可以進去了,他告訴我,還要等等。等了幾分鐘,他示意我可以進去了。我推開了答辯室的門,微笑著向評委們點了點頭,并向他們打招呼:“各位評委,你們好!”我還沒坐下,教研員林老師就叫我等等。那好吧!我就坐在我答辯的位置上等,趁這個空檔,適應適應環境,調節調節心理。我平心靜氣地打量著答辯室里的四周,只見兩位女評委還在紙上記著什么。
1.1 調研內容
邀請企業專家、管理者及本院統計學教師,共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經小組討論和專家咨詢法擬定條目后,再通過專家咨詢和預調查修訂。內容包括康復工程技術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專業教育現狀與趨勢,專業崗位情況、人才現狀與需求情況以及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畢業生就業現狀與發展等問題。
1.2 調研對象
本研究選取國內開展康復輔具服務5年以上的醫院、公司,行業協會及同類院校的專家學者、負責人,從事假肢矯形器工作的一線技師,本專業往屆畢業生及同類院校本專業的帶頭人等為調研對象。
1.3 調研方法
1.3.1 問卷調查
2014 年 1~2 月,請江蘇省內 7 家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者、技師及本專業往屆畢業生對問卷作答。同時,請參加全國假肢矯形器第二期理論培訓班的學員對問卷作答。1.3.2 訪談調查訪談行業職能部門負責人、行業專家、高級技師、專業帶頭人及相關骨干教師,采集專業人才需求信息、崗位能力需求狀況及專業發展趨勢等。
1.3.3 電話訪談、文獻檢索及網絡信息查閱
對一些在問卷調研和座談中未能調研到的信息我們采用了電話訪談、文獻檢索及網絡信息查閱等形式作為補充。
2 結果
2.1 被調研單位及人員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20份,剔除問卷填寫不完整、調研單位不清晰、未按問卷要求填寫的無效問卷37 份,回收有效問卷 83 份,回收率為 69%。與相關專家學者座談9人次;團體訪談4次;調研同類院校4家,康復輔具服務企事業單位63家。見表1~表3。
2.2 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2.2.1 我國康復工程行業現狀與趨勢
目前,我國有1.85億老年人,8500多萬殘疾人,每年另增上億人次的傷病者。在8500多萬的殘疾人中,39%的殘疾人有配置康復輔具的需求,但實際配置率只有7.31%,城鎮為12%,農村僅為2%[2]。目前我國各類假肢矯形器裝配機構有800余家,多分布在省(市)一級地區,平均1個機構要為1萬多名殘疾對象服務;從業人員約有1萬多人,其中假肢、矯形器制作師僅有1089名,平均每2.6萬名肢體殘疾人僅擁有1 名制作師。
2.2.2 人才需求狀況與職業崗位要求
通過對26個省市63家假肢矯形康復機構調研,結果表明,78%的單位3年內需要高職康復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由于此次參與問卷調查的大多為一線技師,后通過補充調研,這個數據約達90%。需求崗位83%集中于復合型人才崗,即既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假肢矯形器適配能力,又初步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和康復治療技能;40%集中于矯形器師崗,16%集中于假肢師崗,技術支持及其他諸如營銷人員的需求數量僅占2%。見表4。目前,康復工程技術專業對應的資格證書主要有假肢師、矯形器師職業證書,學生在畢業時通過考試可以獲取四級假肢師和/或矯形器師證書,畢業后通過培訓,還可以考取假肢制作師和/或矯形器制作師執業證書。此次調研發現,有48家單位認為,在招聘康復工程專業畢業生時,四級假肢師和/或矯形器師證書為必需,占76%。用人單位在招聘本專業畢業生時,均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2.2.3 行業相關政策法規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康復工作,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進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構建輔助器具適配體系”的目標,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 年)提出“加強老年康復輔具產品研發”。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推進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中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時期要實現健康服務相關支撐產業規模顯著擴大的目標。2012年3月20日衛生部在關于印發《康復醫院基本標準(2012 年版)》 的通知(衛醫政發 〔2012〕 17 號)中提出,三級以上綜合醫院必須設置能夠制作臨床常用假肢、矯形器和康復輔助器具的康復工程室,配備康復工程技術專業人員,在康復醫師組織下,由康復治療師、康復護士、康復工程等專業人員實施康復專業技術服務。同時,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這些政策法規均為康復工程技術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2.3 康復工程技術專業教育現狀
2.3.1 我國康復工程技術專業點分布情況
我國康復工程技術起步較晚,整體上落后于國外20 多年。專業教育始于1987年~1993年,民政部武漢假肢技校隔年招收三屆學生,學制2年;2003年~2004 年、2008 年~2009 年及 2012 年首都醫科大學開始“假肢矯形工程”本科教育;2007年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成立,開始“假肢技術”和“矯形器技術”2個專業方向的高職教育;2008年,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在康復治療學專業設立“假肢矯形器專業方向”;上海理工大學的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的康復工程專業方向、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的康復工程技術專業,將假肢矯形器專業人才作為其培養目標之一;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于2011年開始進行康復工程技術專業的高職教育,截至目前,每年本專業本、專科畢業生約有100余人。
2.3.2 康復工程技術專業就業情況
通過對各院校畢業生近3年的就業情況進行調研后發現,高職類畢業生的就業率為100%。但本科畢業生從事本專業的比率不高。就業崗位大多為假肢師、矯形器師、技術支持等,多數就業于綜合性醫院的康復科、省市級康復輔具技術中心、大型假肢矯形器生產裝配公司等企事業單位。
3 討論
3.1 行業快速發展,專業前景廣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假肢與矯形器學會(WHO/ISPO)2008 年的《發展中國家假肢與矯形器專業人員培訓指南》中對發展中國家假肢和矯形器專業人員需求的預測,我國至少需要假肢師和矯形器師(Ⅰ、Ⅱ級專業人員)8190 人,而目前我國相關人員僅有1000余人,約占從業人員的10%[4]。本次調研結果表明,目前康復工程行業的從業人員已經出現非常嚴重的青黃不接現象,30~50歲之間的從業人員僅占本次調研人數的22%。而現在從事本專業的年輕人中,有許多人都流露出轉行或工作積極性不高的情緒,這可能與本行業的待遇不高、就業單位大多為私人企業、穩定性不高、歸屬感較低有關。多數本科畢業生不愿意從事本行業,這可能與本科生具有較高的期望值、本行業受重視程度小、工作強度高等因素有關。同時,從業人員文化素質偏低,具有中專及以上學歷的估計僅有1000余人,絕大多數假肢、矯形器制作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較落后,無法有效應對和解決復雜問題,難以為殘障人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的服務。隨著黨和政府對我國殘疾人事業的重視,人才需求量將愈來愈高,如果不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與儲備,那康復工程行業的發展必將遭受巨大的阻力,人才的缺乏必將成為制約行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
3.2 堅持標準與規范,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目前,用人單位急需復合型人才,這與當前在崗的許多假肢師、矯形器師一方面缺乏專業教育背景,另一方面長期從事單一崗位,分工較細,導致康復輔具服務質量難以提高,無法應對輔具適配的臨床要求有關。矯形器師的需求量也較大,這與目前老年人口、傷病人數量的增長,經濟發展、康復意識的提高導致矯形器需求量的增長有關。假肢師崗位的需求量相對較小,這與肢殘患者的數量遠小于老年人口及傷病人的數量,致使假肢需求基數較小有關。鑒此,我們必須參照國際假肢矯形器學會的培訓指南中對Ⅱ級專業人員培訓要求,按照我國假肢師、矯形器師國家職業標準和執業資格制度要求構建課程體系,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借鑒國內外康復工程技術專業成熟的教育教學經驗,結合本次調研對康復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素質與能力要求,采用“工學結合”的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目前嚴重阻礙康復工程技術行業發展的諸多問題,系統性設計知識體系、全面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多維化設計評價體系,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人文素養,力爭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高素質創新型專業技能人才。
3.3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市場需求
本次調研顯示,81%的受訪者最看中的是專業知識和技能,71%的受訪者更加重視人文素養,40%的受訪者認為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對高質量完成工作是必備的,高達83%的受訪者認為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態度極為重要,這表明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專業建設中不容忽視的一項重要任務,成才與成人必須兼顧。同時還提示我們必須加強學生假肢矯形器技術與臨床結合的能力[6]。讓學生能夠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創造性地設計并適配個性化的假肢矯形器,以改變目前醫工結合不足、創新能力及假肢矯形器康復訓練能力嚴重缺乏的困境[7]。為此,必須深化校企合作,充分調動行企業參與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不同崗位的素質與能力要求,借鑒國際先進的工程教育模式,靈活采用多種教育教學手段,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適應市場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3.4 完善課程體系,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1.畢業論文答辯的一般程序
(1)學生必須在論文答辯之前,將經過指導老師審定并簽署過意見的畢業論文一式三份連同提綱、草稿等交給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的主答辯老師在仔細研讀畢業論文的基礎上,擬出要提問的問題,然后舉行答辯會。
(2)在答辯會上,先讓學生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概述論文的標題以及選擇該論題的原因,較詳細地介紹論文的主要論點、論據和寫作體會。
(3)主答辯老師提問。老師提問完后,有的學校規定,可以讓學生獨立準備15-20分鐘后,再來當場回答。可以是對話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辯老師一次性提出三個問題,學生在聽清楚記下來后,按順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據學生回答的具體情況,主答辯老師和其他答辯老師隨時可以有適當的插問。
(4)學生逐一回答完所有問題后退場,答辯委員會集體根據論文質量和答辯情況,商定通過還是不通過,并擬定成績和評語。
(5)召回學生,由主答辯老師當面向學生就論文和答辯過程中的情況加以小結,肯定其優點和長處,指出其錯誤或不足之處,并加以必要的補充和指點,同時當面向學生宣布通過或不通過。至于論文的成績,一般不當場宣布。
2.學生答辯要注意的問題
學生要順利通過答辯,并在答辯時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辯前充分作好準備外,還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辯的要領和答辯的技巧。
2.1攜帶必要的資料和用品
首先,學生參加答辯會,要攜帶論文的底稿和主要參考資料。如前所述,攜帶論文底稿和主要參考資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但在回答過程中,也是允許翻看自己的論文和有關參考資料的,答辯時雖然不能依賴這些資料,但帶上這些資料,當遇到一時記不起來時,稍微翻閱一下有關資料,就可以避免出現答不上來的尷尬和慌亂。其次,還應帶上筆和筆記本,以便把主答辯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和有價值的意見、見解記錄下來。通過記錄,不僅可以減緩緊張心理,而且還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師所提問的要害和實質是什么,同時還可以邊記邊思考,使思考的過程變得很自然。
2.2要有自信心,不要緊張
在作了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大可不必緊張,要有自信心。樹立信心,消除緊張慌亂心理很重要,因為過度的緊張會使本來可以回答出來的問題也答不上來。只有充滿自信,沉著冷靜,才會在答辯時有良好的表現。而自信心主要來自事先的充分準備。
2.3聽清問題后經過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辯老師在提問題時,學生要集中注意力認真聆聽,并將問題回答略記在本子上,仔細推敲主答辯老師所提問題的要害和本質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題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對問題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請提問老師做些解釋,或者把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說出來,并問清是不是這個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再作回答。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問。答到點子上。
2.4回答問題要簡明扼要,層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辯老師所提問題的確切涵義后,要在較短的時間內作出反應,要充滿自信地以流暢的語言和肯定的語氣把自己的想法講述出來,不要猶猶豫豫。回答問題,一要抓住要害,簡明扼要,不要東拉西扯,使人聽后不得要領;二要力求客觀、全面、辯證,留有余地,切忌把話說“死”;三要條分縷析,層次分明。此外還要注意吐詞清晰,聲音適中等等。
2.5對回答不出的問題,不可強辯
有時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對答辯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滿意,還會進一步提出問題,以求了解論文作者是否切實搞清和掌握了這個問題。遇到這種情況,答辯人如果有把握講清,就可以申明理由進行答辯;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審慎地試著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講得不很確切也不要緊,只要是同問題有所關聯,老師會引導和啟發你切入正題;如果確是自己沒有搞清的問題,就應該實事求是地講明自己對這個問題還沒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認真研宄這個問題,切不可強詞奪理,進行狡辯。
2.6當論文中的主要觀點與主答辯老師的觀點相左時,可以與之展開辯論
答辯中,有時主答辯老師會提出與你的論文中基本觀點不同的觀點,然后請你談談看法,此時就應全力為自己觀點辯護,反駁與自己觀點相對立的思想。主答辯老師在提問的問題中,有的是基礎知識性的問題,有的是學術探討性的問題,對于前一類問題,是要你作出正確、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討性。而后一類問題,是非正誤并未定論,持有不同觀點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討。要知道,有的答辯老師提出的與你論文相左的觀點,并不是他本人的觀點,他提出來無非是想聽聽你對這種觀點的評價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辯能力或你對自己觀點的堅定程度。退一步說,即使是提問老師自己的觀點,你也應該抱著“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據理力爭,與之展開辯論。不過,與答辯老師展開辯論要注意分寸,運用適當的辯術。一般說,應以維護自己的觀點為主,反駁對方的論點要盡可能采用委婉的語言,請教的口氣,用旁說、暗說、繞著說的辦法,不露痕跡地把自己的觀點輸入對方,讓他們明理而誠服或暗服。
2.7要講文明禮貌
論文答辯的過程也是學術思想交流的過程。答辯人應把它看成是向答辯老師和專家學習,請求指導,討教問題的好機會。因此,在整個答辯過程中,答辯人應該尊重答辯委員會的老師,言行舉止要講文明、有禮貌,尤其是在主答辯老師提出的問題難以回答,或答辯老師的觀點與自己的觀點相左時,更應該注意如此。答辯結束,無論答辯情況如何,都要從容、有禮貌地退場。
(一)高職計算機課程的特點
1、內容實用性強。高職計算機課程內容實用性強的特點是由高職學校本身的性質決定的。高職學校屬于職業學校的一種,它主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計算機課程的內容設計和普通高校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多設計讓學生自作的環節。
2、應用領域廣。高職學生在校時間短,而且畢業后就要進入工作崗位,為了滿足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追求,課程內容就顯得很全面,其應用范圍非常廣,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多設計出針對不同領域的教學內容。
3、逐步增加難度。一般而言,高職學生進校時的計算機理論水平不夠,學習計算機知識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從基礎的開始學。因此課程的安排也是從易到難的過程,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不能一開始就設計過難的環節。
(二)高職計算機教學設計中的問題
1、沒有按照整體性的原則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是教給學生單一的計算機知識,而沒有用整體性的思維進行教學。例如:教學生制作廣告時,只是教學生Flas應該怎樣做,文字怎樣編輯,而不是直接以某一廣告為案例展開教學,這樣不符合高職生學習時間短、學習內容多的實際情況。
2、沒有照顧到學習基礎薄弱的情況。正如前面所說,高職學生關于計算機知識的儲備不是很多,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逐步進行。很多教師為了在短時間內完成多任務的教學,不顧學生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實行式的教學,學生不能有效地吸收,不但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還讓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3、沒有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機會。在高職學生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應該是學生練習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模式。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卻變成了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練習的機會很少,這和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二、如何將教學設計理念有效地運用于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
教學設計就是要解決教什么、怎樣教、怎樣評價的問題,故將教學設計理念運用于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也就是要注意這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高職計算機課程應該教什么
1、教學生廣泛而實用的技術。關于廣泛的技術,意思是教師要在教學目標的要求下,結合社會的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盡量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最多的知識,以便最好地適應工作崗位。但廣泛并不代表走馬觀花,什么技術都教,什么又都淺嘗輒止,不進行深入學習,這里的廣泛也是要有重點的。關于實用,對于高職生,教師不能大談特談理論知識,研究計算機的發展史等做法都是不行的。而是要教學生怎樣處理實際問題,不至于在工作中一籌莫展。
2、教學生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高職學生的學習時間短,在校期間掌握所有和計算機相關的知識是不可能的,作為教師,要教會學生處理相關問題的能力。以便于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能夠靈活處理,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額外設計一些較難的問題供學生練習,形成解決問題的敏感度。
(二)高職計算機課程怎么教
1、進行小步子教學。考慮到高職學生基礎薄弱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易到難,讓學生先適應計算機課程的節奏。教師要保持耐心,不能因為開始幾節課學生跟不上速度、沒有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就對學生失去興趣。
2、教師應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在經過幾節課后,教師應該已經對學生的特點、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在哪些方面吸收較快的,教師可以繼續保持,哪些方面吸收較慢的,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作相應的調整,以促進課堂更好地進行。
(三)高職計算機課程怎樣評價
1、多布置實際操作任務。對于實用性很強的課程,評價學生這門課的學習情況,肯定不能用原始的考勤率、回答問題的次數等這些作為標準,而要偏向于實際操作能力。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獲取靈感,布
置一些實際的靈活的任務,來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多參考平時成績。對于高職計算機課程,顯然不能用傳統的期末考試的辦法,而應該參考平時的每一次實際操練中。某一次成績會帶有偶然性,而平時的無數次操作則大致可以反映學生學習了這門課程后在計算機操作上的真實水平,防止考核過程中出現的不確定性影響評價結果。
三、結束語
高職教育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專業知識,更要有實踐技能。因此職業教育應結合市場經濟突出實踐性教學及技能練習,強調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本位的指導思想。高職學生畢業后一般都在第一線從事具體工作,現在社會上各行各業和計算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計算機的普及使每個人都必須要會操作并會簡單維護計算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高職院校中作為公共基礎課開設,筆者在長期從事本課程的教學中積累了經驗,現就它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改革提出看法。
1教學形式
以前高職計算機課的教學基本上沿襲傳統的授課方法摘要:“板書+講解”。由于現在的計算機各種軟件,大多以圖標方式和鼠標操作為主,其操作直觀、便捷,這些軟件的應用和操作在黑板上是無法向學生講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設備向學生講解,也就是說,現在計算機的許多課程,應該以摘要:“演示+操作+講解”的新的授課方法進行講授。計算機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先進的工具,建設較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進行直觀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以前用傳統的授課方式由于沒有直觀的演示,學生聽課不知老師所云,造成老師在講臺上大講,學生在課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了同步的演示,學生學習的喜好明顯提高,以前的現象再也沒有出現了,在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運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方式
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是計算機教學的關鍵,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學的關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巨大動力,是激發創造的精神源泉。學生的喜好越濃,求知欲越旺,知識遷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效果當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學方式的選擇、運用,必須做到語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喜好。
2.1選用合適的教材
選擇時宜的教材對于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重要,在選用教材上高職院校曾經走過彎路,以前曾選用過本科院校的教材,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理論性強,輕易產生了枯燥感。由于高職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而高職的培養目標是突出實踐和技能練習,市面上適合高職高專的教材非常少,選擇余地不大,在教學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選擇由高職學校編寫的適合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特征的教材。
2.2實用的教學內容
在內容上以實用為原則,對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需要且經常使用的知識和技能重點介紹,著重講解。如摘要:操作系統中中文系統、常見的文件類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應該重點介紹。對于網絡方面局域網和因特網已經成為現代“計算環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把握這方面的知識對正確使用和簡單維護非常必要,需要讓學生理解把握。
2.3教學的組織實施
教學的實施以實例教學為模式,在每個章節的開始給出有代表性的實例,使學生一開始就能從“可視化”的實例中對學習目標有一個整體熟悉,明白學習這些知識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識,隨后,以實例為主介紹相關的知識。實踐證實,這樣的教學方式受到廣大學生所歡迎。
2.4培養自學能力
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計算機知識更新加快,把握一種操作系統和一種軟件應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時代已經過去,因此,一個人只有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知識更新,才能跟上計算機發展的步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學生認知水平能夠承受的前提下布置一些適合自學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把握,從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始自學的內容要少而簡單,等學生認為自學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且樂于參和時,再適當加大自學的難度。比如摘要:在文字處理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已把握文字框的基本屬性操作方法時,再把圖像屬性、表格屬性操作的內容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心得,這樣做會使學生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自信,并逐漸養成求知探索的習慣。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有了自學的習慣,必然會在平時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探索,課堂上再經過教師的講解、指點及自己的練習,所把握的操作技術就會更快、更多,這樣也使整個課堂教學更快、更高質量地達到預期的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實踐操作
計算機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應以實驗課為重點,實驗題則盡量將學生所需要把握的技能融入到實際應用相貼切的實驗任務之中。在課時布置方面實踐課時和理論授課課時為1摘要:1,實踐的考核成績同樣不低于課程總成績的50%,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有可能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為了保障學生在上機時間內完成實驗任務,教師應悉心輔導,學生應反復練習,心得通過某個操作所得的結果,尋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終達到能綜合運用的目的。每次上實驗課時應該采用實驗課記成績制度,用以激發學生完成實驗課的積極性,實踐證實采取每次上機后教師對學生的操作記成績能更好的使學生高效完成實驗任務,學生學習勁頭更足,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更高。實驗操作課應該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操作更熟練,為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4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兩個部分摘要:筆試考核和實踐能力考核。筆試考核主要對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進行考試;實踐能力考核摘要:主要考核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實驗作業作為考核依據,成績為百分制,理論考試占50%,實驗成績考試占50%。
5小結
計算機是一門不斷更新的課程,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切實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步驟有計劃地過渡到“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上,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建立起知識和能力個人結構。結合計算機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特征,要在教學中選擇一套適合高職學生的教材,教師應全面把握教材,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篩選出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組織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輔助教學軟件,把理論和實驗操作有機的結合起來,使理論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論。
參考文獻
1祝智庭.因特網教育資源利用[M.北京摘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賴一飛.魏敏杰,面向新世紀的統計學教學改革[J.科技進步和策略,2001(6)
3高曉梅.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方法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02(5)
【關鍵詞】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財務會計”是繼“會計學原理”之后開設的會計專業主干專業課之一。學生在初步認識會計工作的工具即會計科目,初步掌握會計工作的方法即借貸記賬法之后,通過本課程的教與學,讓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正確分析和解決會計處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能力,為“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這是一門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課程。但從教學效果來看,老師普遍感覺難教,學生普通感覺難學。即使一些“會計學原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也普遍認為財務會計課內容多,難度大。筆者認為要想改變目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兩難的狀況,須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
一、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現狀
從課程教學內容來看,現有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會計要素具體項目展開,以會計報表的編制為終結,詳細闡述了企業的供、產、銷及利潤分配環節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財務會計課程的重要性,導致教材編寫基本上是內容面面俱到,條條框框的規定較多,重點不突出。加之我國的會計核算與國際接軌,準則的頻繁修訂、出臺,造成了“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改和補充,影響了教學內容的穩定性、連續性、系統性,增加了教學難度。許多教師習慣于按教材的內容組織教學,偏重于核算細節。由于許多學校的財務會計課時安排為72課時,導致老師講完核算之后已經沒有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討論,從而學生的專業分析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生每節課都忙于單調枯燥的業務核算,看不到會計學習的樂趣,從而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較沉悶壓抑。
從教學方法上看,在財務會計課堂上,主要的教學方法還是講述法,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老師口里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筆業務,學生在這段文字中或教師的描述中去想象這是一筆什么樣的業務,然后照葫蘆畫瓢地編制會計分錄。有時,學生不理解業務,老師要費很多口舌去講解這個業務,很多時間浪費在這些解釋和描述上,而學生仍然會對業務涉及的原始憑證及業務流程一無所知。雖然現在有許多上會計課的老師用多媒體課件上課,將一些原始憑證和業務流程以較為生動的方式播放出來給學生看,讓學生觀摩,活躍了課堂氣氛,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教學的實戰性;但“紙上得來終覺淺”,學生沒有真正的進行原始憑證填制,沒有真正的業務流程體驗,雖然在課堂上、考試時會寫分錄,但一到實際工作崗位上仍然是滿臉茫然,捉襟見肘。
二、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
(一)新會計準則下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
結合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上既不能完全跟著準則走,也不能完全離開現行的準則。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將具體準則中常規的、經常性的、與會計六要素有關的業務,如固定資產準則、存貨準則、收入準則等及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對于具體準則中的特殊的、非經常性的業務,如會計政策變更準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準則、債務重組及非貨幣交易準則等,教學中可以不涉及這方面內容,以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教學內容涉及到具體準則時,教師要了解具體會計準則修改和制訂的背景,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的影響。此外教師可以將這些準則以課程學習參考資料的方式通過郵件、學習網站提供、推薦給學生,以方便學生的專業拓展學習。
(二)按資金運動過程和業務流程重新組織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
傳統的按會計要素安排教學內容固然有其學科的嚴謹性和知識的連貫性,但卻缺乏知識體系內在的邏輯性,如傳統教材中資產要素的“應收及預付款項”與后面的“收入”要素,資產要素中的“存貨”與負債要素中的“應付及預收款項”,在核算內容上是有較強的業務關聯性的。按要素分開去講每一部分內容,學生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按企業資金運動過程和業務流程,將這些有較強業務關聯性的內容安排在一起去講,學生就能夠舉一反三,既懂業務流程又懂核算要點,還能在真實的業務流程體驗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現將傳統的按會計要素安排的教學內容與擬按資金運動過程和業務流程組織的教學內容進行比較。見表1:新舊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安排比較表。
從表1可以看出,在保持原有的按會計要素安排的教學內容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新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從形式上更為靈活,在章節安排上更加緊湊,前后內容有較強的邏輯性。課程教學內容從認識報表為起點,以編制報表為終點;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會計恒等式為基礎,以收入-費用=利潤,現金流入-現金流出=現金凈流量為分析的起點,強調會計要素的涵義及會計報表項目之間的勾稽關系,通過具體經濟業務核算過程形成會計報表的結果,反過來,通過報表結果的具體項目增減變化來推斷經濟業務的過程。從課程教學內容來看,既反映了基本業務的核算內容,又突出了專業分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三)強化細化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內容
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除了要在會計學原理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借貸記賬法和賬戶進行較復雜業務核算的能力以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分析能力。而專業分析能力的培養單靠嘴上說說、紙上寫寫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較為真實的實踐環境、較為具體的工作任務。為此要強化細化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應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之中,而不僅僅是課程結束后的集中訓練。新的教學內容要求每一章節均應合理地安排一些實踐活動或布置一些工作任務。
如在第一章“公司的組建與經營”中安排如下一些實踐活動或工作任務:1.參觀一個生產型企業;2.模擬創辦一個生產型公司,完成資本投入的核算;3.以座談、觀看電子資料的方式認識生產型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4.以座談、觀看電子資料的方式認識公司財務規章制度;5.認知公司的資產、負債;6.認知公司的所有者權益;7.認知公司的收入費用利潤;8.認知公司賬簿;9.建賬。
在第二章“供應過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實踐活動或工作任務:1.認知料的供應流程;2.觀摩料的供應涉及的單據憑證式樣及填寫格式;3.填寫收料單;4.討論料的供應的計價方法;5.分析應付及預付款項;6.編制記賬憑證,完成料供應的核算;7.登記有關明細賬;8.認知國家和企業的勞動用工制度;9.認知企業的薪酬分配制度;10.認知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取得方式、程序和管理制度;11.固定資產取得的核算;12.無形資產取得、使用與處置的核算。
在第三章“生產過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實踐活動或工作任務:1.認知企業料的發出的流程和管理制度;2.討論料的耗費的計價方法;3.觀摩料的耗費涉及的單據憑證式樣及填寫格式;4.填寫發料單;5.編制記賬憑證,完成料的耗費的核算;6.登記有關明細賬;7.解讀工資單;8.編制記賬憑證,完成工的耗費的核算;9.登記有關明細賬;10.認知設備等固定資產的耗費和管理制度;11.討論分析固定資產的耗費的計量方法;12.編制折舊計提表;13.編制記賬憑證,完成費的核算;14.登記有關明細賬;15.討論分析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問題和處置;16.認知產品完工入庫的流程和管理制度;17.觀摩產品入庫涉及的單據憑證式樣及填寫格式;18.填寫入庫單;19.登記有關明細賬。過強化、細化財務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真實或仿真的工作環境下,接受和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學中做,做中學,既能核算,又懂管理。
三、有關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方法的思考
基于上述教學內容,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宜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觀摩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角色體驗法、案例教學法等。
(一)觀摩法
將一些業務的原始憑證及業務流程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播放給學生觀看,或者是收集、填制各種原始憑證及有關會計事項的辦理指南,制成票樣或打印出來,放入文件夾供學生查閱觀摩,讓學生獲取較直觀的認知。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
由于學生已學過會計學原理,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中,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發給學生一個模擬實訓企業的會計資料,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會計模擬實訓。老師掌握實訓進度,以下達實訓任務書的方式告知學生應在什么時間完成什么工作內容,具體實訓時間由學生自己安排,但工作成果要按期交給老師檢查以評定成績。
(三)角色體驗法
財務會計課程涉及到很多的具體核算業務,由于學生并沒有接觸實際工作,對于工作的分工和業務流程缺乏感性認識,而會計核算和管理往往是站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業務流程上進行,學生缺乏空間和時間的概念。為讓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在教學中可采用“角色體驗法”,即老師設計一項或幾項業務,讓學生扮演銀行工作人員、會計、出納、銷售人員、經理、客戶等,模擬各種角色體驗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面臨、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將煩瑣、抽象的文字描述,轉化成生動、形象的語言。如在講到應收票據的有關業務時,老師設計第一項業務即客戶甲來公司商洽業務,擬以銀行承兌匯票的方式購入我公司商品一批。則扮演銷售人員的學生在得知對方的意圖之后就要將這個情況匯報給總經理,按公司規章制度進行事項審批;審批之后,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收到對方開來的銀行承兌匯票后,開出提貨單交運輸部門發貨,開銷售發票給客戶;會計人員根據銷售合同及銀行承兌匯票復印件記賬。如在講到存貨購入核算時,讓學生分別扮演出納、會計、采購員和倉管員,各司其職,完成材料的購買、款項的支付及材料的入庫等業務的流程及會計單據的傳遞。
(四)案例教學法
在公司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學習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給出一個公司的存貨資料,讓學生比較不同的計價方法對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影響;或者讓學生分析在既定的經營目標下,如何選擇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如在講到企業投融資業務活動時,運用案例資料,讓學生完成從投資取得到持有到最終出售的全過程的核算,并就投資情況進行分析評價。
四、結束語
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學生專業知識積累和專業技能提升的關鍵一課。教師應認真組織好本課程教學內容,積極進行教學方法創新。學生應克服各種困難,化就業壓力為動力,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同時學校應做好教學保障工作,保證各項教學內容能按量保質完成。
【參考文獻】
[1]姜雪梅.關于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與考核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8,(3).
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探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職教育的實踐教學已經逐漸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中職教育下的學生普遍具有扎實過硬的實踐動手能力,方案設計水平也大大提高。相比之下,高職教育還在部分復制本科教育,實踐教學不具備明顯優勢,一些高職院校的專業實踐課程的數量和質量并不明顯好于環境藝術設計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校內實踐基本局限于工作室虛擬項目教學和校外考察,造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高職與中職實踐設計課程“倒掛”的現象,特別是材料工藝和模型制作等課程。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體系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課程設置以學科為中心
國家在2001年頒布了《中等職業教育園林專業現行指導方案》,中等職業學校在指導方案的規定下制定教學計劃。不難看出,中職學校的理論課程較多,理論知識涉獵較全,而我國的高職教育受本科高等教育的影響,課程以學科為中心,沒有完全從其課程模式脫離出來形成自己的職業教育特點,不論是課程的模式還是體系,還以大量的理論課程作為專業支撐,這就不可避免地使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的相關課程部分重復。
(二)專業課程內容缺乏統一標準
職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較之國外的職業教育還具有較多不完善之處,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就目前的狀態來看,我國教育部并沒有對高等職業教育制定統一的課程標準,也沒有劃分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的課程分類標準和課程內容的難易等級。這就會造成職業教育的混亂,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制定各自的課程,因此課程標準雷同、課程內容重復的現象時常出現,中高職教育出現“斷檔”的現象
(三)課程實施未能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遼寧省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主要招收兩類生源的學生,并且進行育培養,一類是來自普通高中的學生,一類是來自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高職院校采用混合教學。普高生沒有任何專業基礎,而中職生文化基礎較差。高職院校在課程設計時往往以招生人數較多的普高生為對象,以零起點設置專業課程內容,也是造成中職、高職課程內容重復的根本原因。近兩年遼寧省3所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招生情況,教學模式均采用混合教學。
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體系
建設應遵循的原則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主要區別是“職業化”,我國職業化教育一是中職,二是高職,因此兩者均屬于職業教育范疇,只是層級不同,為培養優秀的職業人才,中職教育應和高職教育形成一個統一的職業教育體系,這就涉及二者銜接的問題,最終達到有機銜接的核心就是課程體系的銜接,在進行課程設置的銜接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使中高職形成統一的職業教育體系。
(一)能力本位原則
職業教育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培養目標,要搞清與普通教育的區別,確定自己的培養方向,這就是明確“能力本位”的問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無論是在中職階段,還是在高職階段都要明確“能力本位”,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通過什么培養手段,教授給學生哪些知識,使學生具備哪些職業能力,這些都是需要在“能力本位”上考慮清楚的問題。所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能力本位”原則,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意思維,扎實的藝術表現技能和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以適應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
(二)市場導向原則
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首先要適應市場的需求,因為職業教育首先要為市場提供人才,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一定要遵循市場導向,重視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實踐教學的開展,突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充分開展工作室項目式教學。因此課程設置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并且要針對崗位需求,開設不同層次的實踐課程來滿足市場的需求。為避免課程重復和實踐能力重復,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根據各自崗位的要求,進行技能劃分,高職培養的職業技能要強于中職培養的職業技能。
(三)多元化原則
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的過程,因此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考慮到學生對技能的接受程度,合理的編排課程,中職和高職兩個培養層次的課程設置要體現技能由簡單到復雜,知識點由易到難。中職的課程設置不宜過多過難,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高職的課程設置要考慮到中職的知識點,否則容易造成課程設置上的重復、斷檔、脫節等問題。
四、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的路徑
(一)根據行業需求,確定培養模式
職業院校的教材選用,要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目前職業院校的教材編寫主要是教師,而教師多數較缺乏行業背景。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行業人才參與到教材的編寫當中來,把教師的理論知識與行業專家的實踐經驗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材。同時,要加快畢業生能夠盡快適應企業工作,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藝術系于2009年采取工作室教學模式,模擬公司化管理,項目式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提前進入工作角色。
(二)優化課程結構設置
中高職課程銜接涉及到課程內容的銜接,中職學生畢業升入高職,已經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進入高職后與高中生并班學習顯然不適當。高中生的文化基礎較好,但是專業知識基本空白。兩種生源的混班授課必然會影響課程質量。對于普高生源來講應該對其進行技能補課,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學習能力快速將技能操作課程基礎夯實;對于中職生源來講,文化基礎薄弱,必須對中職生源進行文化基礎知識的補習。在教學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建議不同生源的學生分班授課,優化高職的課程結構設置,中職生源的學生在項目設計類課程中要體現出設計方案的延伸和提升,要體現出高職的高層次職業教育。
(三)實施學分制管理
中職和高職的課程體系銜接應以學分制為基礎,施行動態彈性的銜接。這就給職業教育管理部門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中職和高職的課程設置,可以由教育部門下達學分標準,中職和高職兩種學歷對應相應的學分總數。學分制可以解決不同生源學生授課的問題,因此課程設置必須合理。在學分制的大環境下,通過不同生源的導向,讓高中畢業生多選擇專業基礎課程,讓中職畢業生多選擇文化基礎課程,經過一年的學分制課程導向和因材施教,在二年級的時候,兩種生源的學生之間的差距就會有所減小,項目設計課程對于所有學生來說就不難開展,同時也符合高職的高層次職業化教育的理念,培養出具有職業能力的設計人才。
(一)《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模式設計理念
《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模式設計秉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中心”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緊扣“崗位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高等職業教育實質上就是‘就業教育’”。[2]課程教學目標設定要緊扣學生的就業崗位特點與崗位需求,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為本位,重在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為基本核心,滿足崗位對高職多層次人才的需求,構建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教學模式。
(二)《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模式設計思路
課程教學模式研究將在設計理念的引導下,改革《電工技術應用》課程體系,重點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打破目前重視理論教學、淡化實訓教學的教學模式;根據“崗位為導向”的目標設計理念,調整與優化《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內容,使課程教學緊緊圍繞學生的就業需求;改革教學方法,通用校企結合、案例分析、項目推進、任務引領等教學方法,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
二、高職院校《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模式實施
(一)重構《電工技術應用》課程體系
《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模式實施首先要調整課程體系,根據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關系,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比例。“因此如何加強實踐教學便成為高職教育的關鍵,而如何處理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關系,則是解決理論先導與觀念更新的前提”。[3]理論教學要夯實基礎理論,著重提升應用理論教學與新理論教學;實訓教學主要突出應用技能培養,突出崗位能力培養目標。目前,高職院校《電工技術應用》課程理論教學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理論教學所占課程教學比例過大,嚴重制約了實訓教學;一是理論教學難度過大,嚴重脫離應用實踐,不能有效引導學生的實訓教學。為此我們要調整高職院校《電工技術應用》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比例,形成理論與實踐互相促進的課程教學體系。1.調整理論與實訓教學比例。理論教學是開展實訓教學的基礎,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教學環節。但每一門課程理論的學習應當以“應用”為最終目的,否則理論教學就成了一句空話。目前高職院校《電工技術應用》課程理論教學過于深入,一味強調理論教學,理論教學過深過難。這種現象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缺乏主動性,而且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成為高理論、低能力的“無用人才”,嚴重脫離了市場需要。高職院校要調整《電工技術應用》課程體系,適當地縮減電子技術應用理論教學,提升實訓教學所占比例,尤其要提升實訓教學的實效性。2.以理論支撐實訓教學。目前高職院校電子技術應用理論教學采用單線教學方法,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各自一條線,不能互相融合、互相促進。這種將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隔離的教學體系,使電子技術理論與實踐教學嚴重脫離,制約了學生利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們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構建理論實訓一體化課程體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理論教學要密切聯系實訓教學,形成“理論服務實訓教學、實訓教學促進理論提升”的教學體系,使學生既能牢固掌握理論知識,也能靈活地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且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促進理論的理解與把握。
(二)優化調整課程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電工技術應用》課程實施必須要加強市場調研,了解現階段電子技術應用市場對電工技術應用人才的需求現狀,在充分分析市場需求現狀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宏觀分析,把握電工技術應用市場人才需求形勢。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與優化課程教學目標,使課程教學與學生崗位需求相結合,尤其要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與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的權重。理論教學的內容始終要圍繞“實訓”教學展開設計,遵循基礎性與適度性原則。基礎性原則就是在設計理論教學內容時要凸顯“基礎理論”,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這些理論教學的內容是學生“必需”要掌握的基礎理論,是開展其他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基礎與前提。適度性原則。目前高職院校《電工技術應用》課程理論教學不能切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過于追求理論的高度與深度。殊不知高職院校教學直接面向市場,面向企業。因此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要注重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教學內容設計要適度,理論教學的內容“夠用”就行,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實訓教學內容設計要以“崗位”為導向,尋找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教學內容的銜接點、切合點,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提升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一體化。
(三)豐富教學方法
目前《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理論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實踐教學主要通過“工學交替”。這種程式化教學嚴重制約了《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進一步提升。因此高職院校《電工技術應用》課程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基礎上不斷豐富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校企結合、案例分析、項目推進、任務引領等多種教學方法。1.校企結合。“高職教育中存在信息不暢、教學內容滯后、專業布局不合理、人才定位不準確等問題,這都與校企之間缺乏緊密的聯系和溝通有著直接關系”。[4]目前高職院校與企業的結合主要體現在實訓教學上,沒有實現在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上的全面結合。因此高職院校《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要嘗試探求校企結合的新路徑,真正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一體化。“校企結合”可以遵循“請進來、走出去”的思路和方法。高職院校可以邀請企業人才到高職院校任兼任教師,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改變傳統理論教學現狀,教師站在“實踐”的高度進行理論教學,使理論教學更貼近實踐。也可走出去,包括教師與學生兩個層面。高職院校可以派教師到結合企業參與企業實踐與管理,在實踐中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同時提升教師實訓教學水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職院校可以借助企業真實的工作情境,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開展理論與實踐學習。通過校企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2.案例分析。案例是寶貴的教學資源之一,它包含著豐富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資源,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不足的啟示,高職院校《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要重視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關鍵在于案例的選擇與運用,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教學案例要具有豐富的理論要素,同時具有較強的實踐啟發價值。在進行案例分析時,教師要加強目標導向,使案例分析朝著預期推進;案例分析不能停留在分析層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案例分析報告與策略優化。學生通過撰寫案例分析報告能夠有效整合理論,提升自身理論高度。通過案例策略優化,引導學生針對案例尋找優化的策略,并且進行可行性驗證,推進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一體化。3.任務引領、項目推進。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將任務引領與項目推進作為兩種獨立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嘗試將這兩種方法合二為一,將任務滲透在項目中,以項目任務推進作為實施教學的載體,發揮任務的驅動作用,同時將任務物化。該方法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為引領,以項目推進的實踐活動為核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擺脫傳統單純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模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有機融為一體,“做中學、學中做”,實現理論與實訓教學的一體化。
三、高職院校《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效果
(一)教師層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在推進理論與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實踐中,教師的教學改革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許多教師將教學改革作為一種自覺行為。他們拓展教學思路,在教學模式方面展開有益探索。最為重要的是教師改變傳統單線教學模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從理論“教書匠”成長為專業技能型教師。教師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在學做中教,建立起較為科學的課程視野。
(二)學生層面: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理論與實訓教學一體化模式使《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發生了重大轉變,不論是學習場所還是學習方式。學習場所從傳統的課堂向更為廣闊的空間拓展,走向實訓室、走向企業等,學生在更為真實或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從被動接受學習到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將學做結合起來。這些改變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升了學生的理論積淀與實踐技能。
(三)產學層面:推動了產學研開發
(一)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專業課程的系統性
因為學生在校三年期間,接受的是系統化的專業教育,總共要學習十幾門專業課程,每門課程都有自己的核心任務,逐步深化,因此《會展服務》課程緊緊圍繞會展服務這一核心,選擇教學內容。
(二)與真實工作情景相結合,著重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會展策劃和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能夠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科學設計實踐環節,包括課堂模擬實訓、真實展會服務、學生自辦展會、社團活動等,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將職業素質培養融入課程教學
職業素質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構成部分,指通過教育培訓、職業實踐、自我修煉等途徑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基本品質。職業素質包括職業通用素質和職業專屬素質。職業通用素質是勞動者從事任何一個職業都應具備的素質,德國培訓公司與教育協會將職業通用素質歸納為以下8個方面,即組織與執行工作任務、交往與合作、學習與知識的可遷移、與人交談的技巧、解決問題與判斷能力、獨立性與責任感、承受壓力、創造性與適應性。而職業專屬素質是勞動者從事某一特定的職業活動所應具備的職業素質,包括職業態度、職業能力、職業個性等方面。《會展服務》課程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協調會展各方的活動,尤其需要很強的職業素質,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注重設計各種情景,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二、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
(一)課程內容
緊緊圍繞“會展服務”這一課程核心,安排了概述、會展推薦服務、會展現場服務、會議服務、商旅服務、節事現場管理、客戶跟蹤服務、會展危機管理等8章內容,在教學中穿插策劃新聞會、策劃招展方案、策劃專業觀眾組織方案、布置開幕式現場、策劃開幕式流程、設計觀眾接待方案、展會突發事件處理、制定清潔服務細則、布置會議現場、制定會展服務細則、為嘉賓安排食宿、為參展商設計一條旅游線路、制定客戶跟蹤服務制度、設計會展危機管理方案等14個實訓項目。
(二)教學方法
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學模式上,變傳統的理論灌輸式為師生互動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穿插案例分析、情境模擬,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全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不斷創新的態度,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教學組織
在教學組織上,按學號順序,兩位同學一組組建學習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類專項課題,以此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念和團隊合作意識。按照學號順序隨機分組,是考慮到畢業后同事的不可選擇性,同學們在合作過程中的一些不愉快在老師的引導和考核制度的約束下慢慢解決,這一過程也讓同學們意識到:問題并不可怕,只要加強溝通,就可以解決。
(四)實踐教學
1.課堂內實踐教學在每一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設計相應的情景和任務,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理論,進行相應的活動策劃或模擬操作,使學生在比較真實的情境中得到職業能力的訓練并形成良好的職業情感、職業心理和職業紀律。
2.大型展會現場服務學校跟一些專業會展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在他們所主辦的展會進行過程中,學生分組參與不同的服務項目,實際體驗會展服務的具體操作。
3.指導學生成立“唯展會”社團,拓寬專業視野,實踐會展理論該社團學術性和實踐性兼具,主要業務有:創辦“唯展會”會刊。每學期兩期,內容涉及會展領域前沿理論、會展業動態、經典案例、疑難解析、專題征文等。定期舉辦專題活動。如圍繞會展領域熱點話題舉辦專題辯論會、邀請企業人士和學術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座談等。承接校內各類會議、活動的策劃、籌備、組織和服務。承接校外力所能及的專項課題,如調研、數據統計、策劃方案、展會現場服務等。
4.籌備、主辦大學生用品展本展會每年一到兩次,從主題策劃、資金籌措,到招展招商、開幕式與新聞會、現場服務等,完全按專業展會實際流程運作,全部由學生親力親為。
(五)課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