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管理學相關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就餐:
1、所有就餐人員一律憑飯菜票就餐,一律不欠款,不賒賬。
2、食堂工作人員除殺豬共同就餐外,不準另開小灶。為確保飯菜的安全,值周班級組長要對食堂負責。
3、食堂工作人員的親屬一律不準在食堂就餐。
4、不準以現金或其他形式出售食品和未加工物品。
二、工作紀律規定
1、售飯菜時對老師、學生一視同仁,認真收票。
2、行為舉止語言文明、態度和藹,嚴禁與學生爭吵。
3、有問題及時向食堂負責人反映,不準翻弄事非,制造矛盾,影響團結。
4、保管、采購要堅持原則,堅持物品領用和采購制度,遵守財經紀律。
5、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嚴格按規定的時間作息。
6、有下列情行之一者,除處以經濟處罰外,一律下崗或解聘。
①故意損壞公物的。
②故意不收或少收飯菜票的。
③造成嚴重浪費的。
④工作嚴重失職,造成重大損失的。
⑤私分偷拿食堂物品的。
永興中學食堂財務管理
一、食堂收支統一由學校總務處單獨建帳核算管理。
二、飯菜票價的定價或調整,由學生食堂管理員召集有關人員參照市場物價商定。
三、支出票據核銷,必須是售主出據的并有售主簽章的購物依據,經食堂保管核實驗收物品后簽章,再由食堂管理員審檢簽字報銷。否則不予報銷。
四、大額購置,需由組長擬計劃,食堂管理員批準后再行采購。
五、飯菜票由伙食總務主任統管,根據銷售量清點加蓋印件后交食堂賣票員每月核實一次。
六、伙食帳務每期末結算,作出結算報告并公布。
一、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全力做好炊事工作。
二、任勞任怨、大公無私、勤儉節約、工正廉潔、講究衛生。
三、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樹立服務育人的觀念,提高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四、按時上下班,不早退、不遲到,上班不干私活。
五、服從安排,不拈輕怕重,對工作積極主動,高度負責。
六、愛護公物,自覺維護集體利益。
七、提高警惕,嚴防偷盜事件發生。增強個人工作期間的安全意識,確保安全生產無事故。
永興中學食堂衛生制度
一、個人衛生要求:衣著統一衛生,服裝勤洗勤換,勤剪指甲,進入崗位前先洗手。
二、食堂用品用具隨時保持干凈,存放整齊,用完后及時清洗分類存放。
三、擇洗菜后立即清掃,每餐飯后及時清掃室內外衛生,垃圾不得過夜堆放。
四、注意食品存放保管,加蓋防護,嚴防污染、霉變或腐爛。
五、隨時注意消滅蚊蠅、蜘蛛、老鼠。
一、課程設置模塊化
物流管理專業不僅涉及經濟學的相關知識,也涉及管理學的相關知識,它的專業目標主要是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物流專業人才。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性強,與市場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職業院校在設置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時,應從當下的國家經濟發展方式出發,結合勞動力市場人才發展的需要,以及物流行業自身發展的特點,設置相應的專業課程,真正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當前隨著我國的網購規模越來越大,許多人越來越傾向于網上購物,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我國的物流行業也異常火爆。整個物流行業除了有自身的發展流程外,更為關鍵的是它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行業,即通常我們所說的服務業。因此,高校在設置課程時不能僅僅只是設置一些傳統的理論課程,也應該設置一些基礎性的課程,如關于服務性的課程、關于基礎崗位建設的課程以及創新性的課程,還有如何解決當前我國物流量增大導致物流速度減緩的問題等相關的課程。通過設置這些實踐性更強的課程,促使物流專業教學更加具有實踐性,從而培育出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二、課程內容情景化
實驗式教學模式倡導的是教學內容與實踐相符,通過模擬現實場景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真實的實踐經驗和實踐體會,改變傳統的老師講課、學生聽講的被動接受知識的處境,通過模擬場景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了解真實的工作環境,因此為了適應實驗式教學模式的發展,物流專業教學在設置課程內容時應該注重課程內容的情景化模式,主要就是通過模擬企業實踐過程,最大化地還原工作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切身感受到真實的工作場景。比如在學習物流相關流程時,創設一些實踐性較強的情景項目,通過系統的模擬,系統地了解項目任務和工作流程安排來體會真正的物流實踐。例如,通過分組演戲讓部分學生扮演制造商,部分學生扮演批發商以及零售商、顧客,將學生統一安排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鏈條,學生按照自己的角色設計出相關的業務計劃,比如進貨量、庫存量等以及設計出相關的物流服務流程等。通過這些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將工作氛圍融入課堂學習中去,讓學生提前進入到社會工作角色中去,更早地了解相關的行業知識,進而從整體上掌握整個行業的業務流程。
三、教學方法綜合化
體驗式教學模式注重的是整個教學過程和實踐環節,這就與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中,我們倡導老師在課堂上將知識講解得更全面更仔細,方便學生理解和體會。然而,在體驗式的教學模式中,一方面,我們倡導課堂討論以及課堂參與,力求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來,通過課堂的演習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真實的業務流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必須轉變當前單一式的教學方法,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演練、崗位實習、實習管理等相關的實踐形式擴展教學方法,力求實現課堂模擬與實踐訓練相結合,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演練以及崗位實習等相關的活動,讓學生提前了解物流行業的相關業務流程,讓他們在整個體驗式學習過程中通過參與、交流培養相應的合作精神,進而培養相關的職業精神,為往后步入社會實踐奠定一定的基礎。另一方面,在實施體驗式教學中,應該充分地利用當前便利的網絡文化科技,比如將當前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相關的通信視頻技術融入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當中去,讓整個物流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更加地生動、貼近實際,也更加符合當前我國物流行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促使學生開拓自己的創新性思維。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實施過程中都需要老師的參與,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課堂也是如此,在整個課堂過程中盡管我們倡導的是學生自主性地學習交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主導作用也很重要,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協調溝通,要對整個課程流程進行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必要時還要對學生不太了解的流程進行必要的講解。
四、教學體系系統化
體驗式教學模式主要將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質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應該建立起體驗式教學模式綜合體系,這個綜合體系主要由五部分課堂組合而成:第一課堂主要包括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課堂;第二課堂主要包括拓展知識應用于名家創新應用講座;第三課堂主要包括開展創業項目運營試驗的試驗課堂;第四課堂主要包括開展比賽促進教學、促進學習的實踐課堂;第五課堂主要包括開展實訓定崗和創業實踐為主的實踐課堂。通過這五大課堂的教學與實踐,構建起一個完整的體驗式教學模式綜合體系,全方位地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通過各個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培養學生整體的業務流程觀念,促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能夠全方位地了解崗位的相關情況,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在企業為學生提供就業崗位,學校為企業輸送人才這一校企合作模式中,學生通過崗位實習不僅可以將理論融入實踐當中,而且可以全面、系統化地認識整個物流行業的運作規則,有些學生更是在這樣的實習之后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如設立快遞投放點,盡管只是一個小小的起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習,可以快速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
五、教學評價多樣化
(1.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2.臨沂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山東 臨沂 276000;
3.臨沂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摘 要】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任何組織的發展都離不開利益相關者的投入或參與。利益相關者視域下的大學治理強調多元利益主體的有效參與,要求大學利益相關者作為權力主體民主參與大學治理,實現大學共同治理,充分表達大學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民主、參與、合作、利益最大化的制衡關系和價值訴求。從以構建多元治理主體為價值目標,以促進各方積極參與為合作動力,以協調各方協同合作為實體框架,以完善大學治理制度為條件保障四個方面促進大學治理進程。
關鍵詞 利益相關者;大學治理;參與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高校學生公共參與的有效路徑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協同創新的視角”(BEA120031);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2012463)。
作者簡介:盧靜(1989—),女,山東濰坊人,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任職于臨沂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
張洪高(1971—),男,山東巨野人,博士,臨沂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公民與道德教育。
大學治理是當今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而大學作為社會發展中的一員,是一個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研究利益相關者視域下的大學治理是當下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議題。明晰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延展其時代價值,堅定大學治理的發展方向,不僅具有學術價值,也是對大學治理研究的進一步推動和發展。
1 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思想解讀
1.1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基本思想
利益相關者理論是美國斯坦福研究所首次提出的,并將其定義為:對企業來說存在這樣一些利益群體,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企業就無法生存。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變革,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外延在不斷延伸。其中,在1984年,美國經濟學家弗里曼(Freeman)給出了一個廣義的利益相關者定義,他認為利益相關者是“那些能夠影響企業目標實現,或者能夠被企業實現目標的過程影響的任何個人和群體”。[1]“任何”一詞就極大地擴展了利益相關者的外延。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利益相關者理論也逐漸被用在包括教育的諸多領域。
利益相關者理論強調利益相關者的有效參與,并且能為組織帶來一定的利潤,并且承擔相關責任的組織。大學作為一種非營利性組織,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股東,沒有人能夠獲得大學的剩余利潤,每一個人或每一類人都不能對大學行使獨立控制權。[2]大學只能由利益相關者共同協作,相互制衡。大學是一個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是多方的利益連接體。確切的說,大學的利益相關者是指與大學存在密切關系的群體或個人,包括:學生、行政人員、教師、校友、學生家長、捐贈者、政府、社會、企業界、媒體等。
1.2 大學治理的基本思想
大學治理的概念,美國高等教育協會將大學治理定義為,大學內外利益相關者參與大學重大事務決策的結構與過程。美國卡內基教育基金促進會將治理定義為“做決策的結構與過程,從而區別于行政和管理”。我國最早公開研究大學治理的是張維迎教授,他對大學治理的研究是公司治理的基礎上進行的,他認為,大學不同于企業,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機構,但相同的是大學的目標也需要制度安排,“這些制度安排就是治理結構,就是大學的治理。[3]
追溯起源,大學治理是在大學管理的基礎而來的,治理是為了緩解管理的過度集權應運而生的,治理更多的是強調分權和參與。大學治理是大學內外利益相關者行使自身權力參與大學管理事務的結構與過程,其目標就是在利益最大化原則之下實現大學目標和責任。大學治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求多元利益主體的有效參與,協同合作。
1.3 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思想解讀
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多樣化和利益相關者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管理范式將從中央集權管理范式向地方化管理范式過渡,最終將走向“利益相關者治理”范式,該范式的核心在于建立各種利益群體之間的伙伴關系, 這是區別于過去任何一種管理范式的主要特征。[4]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大學治理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利益相關者視域下的大學治理,強調大學利益相關者的有效參與、相互制衡、協同合作。大學治理是利益相關者互動合作的動態過程,利益各方有效參與到大學治理中來,共同行使自身權力,承擔相應的責任,保障組織內部利益最大化,從而實現大學的使命和責任。
2 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價值解讀
利益相關者視域下的大學治理強調多元主體的相互制衡與協調發展,那么,在明晰了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核心思想之后,怎樣延展其具體的價值理念,為參與者提供明確的指導原則。為此,本研究主要從價值取向和價值訴求兩個層面進行剖析。
2.1 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價值取向
2.1.1 民主
民主是大學治理的環境取向。只有在民主的環境中,利益相關者視域下的大學治理才能夠發展下去。利益只有被充分地表達才能被充分地重視,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愿望莫過于自身利益的充分表達。[5]利益相關者視域下的大學治理就能夠使各方充分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比如,政府希望大學能夠在思想觀念上表達其執政理念,通過科學技術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通過文化知識傳播提高公民素質;大學教師希望大學能夠為他們提供民主、自由的學術環境,在大學內部充分表達自身的學術觀點,實現真正的教授治學;學生希望大學為其提供優質的教育質量,不斷完善自身發展,實現自身價值。
2.1.2 參與
參與是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行動取向。治理的核心就是分權和參與。利益相關者根據自身的權力,有效參與到各個領域,實現自身價值,承擔相應的責任。比如,政府可以參與到大學治理,給與相應的政策指引和資金支持;教師可以參與到大學治理,為大學學術領域的不斷發展和改進,奉獻自身的價值;學生可以參與到大學治理,作為大學最為直接的利益相關者,學生完全有需求和權力在不同層面積極參與大學治理。
2.1.3 協作
協作是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方式取向。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大學治理,這就要求彼此之間相互協調合作,彼此之間將強互動聯系,協同進步,真正實現利益相關,共同治理。比如,對于課堂管理,學校、教師、學生就可以通過彼此之間的溝通,學校掌握好大的方向,學生表達自身訴求,教師付諸于課堂行動,彼此協作。大學的各利益相關者根據他們各自在大學里的地位、所能發揮的作用, 在大學治理結構中各得其所,各行其責。[6]利益相關者的物質和精神付出充實和豐富著大學資源,為大學提供了發展的能量和動力。
2.1.4 利益最大化
利益最大化是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原則取向。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要求各方的參與,這里的參與是有效參與,而不僅是積極參與。強調利益最大化原則,就是說,各方的參與能夠是相互整合的結果,是“1+1+1”大于3的方式,否則大學的治理就會陷入混亂,毫無頭緒。利益相關者應該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參與,實現自身最好的價值。
2.2 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價值訴求
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是會有不同的時代背景與要求,同樣,利益相關者視域下的大學治理所給與我們的時代價值,十分豐厚。主要表現促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加快公民社會的發展、完善大學治理結構三個層面。
2.2.1 對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積極呼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個領域通過多種途徑或方式進行綜合調配,協調治理。那么大學組織作為國家社會的一員,應該緊跟國家步伐,不斷完善大學治理結構。利益相關者視域下的大學治理研究是對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積極呼應。
2.2.2 對現代公民社會發展的有力推進
近年來,我國社會民主化進程加快,不斷擴大人民民主是今后要努力實現的新目標之一,要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確保人民能夠真正參與到治理,實現人民真正的民主。大學作為知識分子的集結地,對民主的需求也更為強烈,有義務和能力在社會民主化進程中起到引領作用。因此,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研究是高校協商民主的強力推動和內在要求,也是對社會民主化進程的有效推進和引領。
2.2.3 對大學治理結構體系的不斷完善
當前,關于大學治理的研究雖然是在不斷發展,但是還遠遠不夠,大學治理的結構體系還有待完善和補充。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研究是對當前大學治理內容的不斷完善和補充,有利于推動大學治理的不斷發展,促成大學治理研究內容的不斷完整。
3 利益相關者視域下大學治理的方向解讀
利益相關者視域下的大學治理就是要吸引多元治理主體,來平衡各種利益相關者的權責范圍,明晰各治理主體的作用。那么,怎樣完善大學治理,主要從構建多元治理主體,促進各方的有效參與,協同各方協調合作,完善大學治理制度四個方向進行闡釋,從而促進大學的不斷發展。
3.1 以構建多元治理主體為價值目標
利益相關者視域下的大學治理,應當是多元治理主體的整合。大學既不是由政府壟斷管理權, 也不是徹底的高校自治。其治理主體來自于各個領域、各個層次。作為大學的利益相關者政府、社會、教師、學生等都有權力參與大學治理,因為大學與此之間都存在利益制衡。明確多元治理主體是大學治理的目標指引和核心主題。
3.2 以促進各方有效參與為合作動力
在明確大學多元治理主體的基礎之上,要將思路轉化為行動,就應該加強各方之間的參與。這里的參與應當是有效參與,因為沒有行動就沒有實踐,沒有成果,參與也并是無效參與,應當是各組織之間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自身價值,有所甄別,有所選擇,實現大學治理利益最大化。促進各方積極參與是行動基礎和效果保障。
3.3 以協調各方協同合作為實體框架
在多元治理主體有效參與的基礎之上,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就是各方之間的協調合作,互動協商。治理本身強調的就是多元主體參與,所以,合作自然是比不可少。這正是與大學管理的區別之處,大學管理強調自上而下的剛性模式,而大學治理強調的是上行下效的合作模式。避免了管理的單一和冗長,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集合了人力,節約了時間,提升了效率。協調各方協同合作是行動指南和治理之本。
3.4 以完善大學治理制度為條件保障
制度建設對大學治理是必不可少的,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其保駕護航。雖然現行國家也在積極倡導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但是畢竟是發展中的事物,相關制度法律保障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大學的信息公開制度,大學治理制度的制定等都需要不斷地研究,因此,各大學應根據自己的校情和發展目標盡快制定相應的大學章程,大學治理制度建設也是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建設完善。
參考文獻
[1]洪彩真.學生—高等教育之核心利益相關者[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2):118-121.
[2]李福華.利益相關者視野中大學的責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7(1):50-53.
[3]任春曉.教師參與大學內部治理模式研究[D].遼寧:東北大學,2012,12-13.
[4]劉進平,張銳.高校利益相關者的邊界與屬性識別[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0(3):1-9.
[5]劉恩允.利益相關者視角下大學管理制度的價值轉換及其實現[J].教育發展研究,2012(11):42-46.
[關鍵詞]知識管理;圖書館學;創新工作
1知識管理理念在圖書館學研究中的現狀
知識管理是借助恰當的計算機軟硬件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等信息技術,在合理的組織結構及良好的組織文化氛圍中研究各類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并對之進行搜集、加工、存儲并付之使用的過程。它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從信息管理走向知識管理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新的管理學研究方向。在1999年到2000年期間對其探討一度極為熱烈。由于“知識”這一概念特有的寬泛性和“知識管理”這一概念表面的非技術性等原因,“知識管理”已成為當今圖書館學理論界探討的最熱門的話題,但當前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對圖書館現有資源顯性或隱性知識的開發等純技術性課題,真正將知識管理運用于圖書館創新發展的切入口尚未形成,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也沒有明確的定義。知識管理的研究內容、學科性質、研究的方式方法以及和其他相鄰學科、交叉學科的關系,尤其是對圖書館如何利用知識管理手段開展創新研究,營造圖書館良好發展氛圍,促進圖書館資源利用、資源共享等研究內容尚未成熟。加強二者基礎理論研究深度,將知識管理的方式、方法運用于圖書館學研究及具體工作中去,對開拓圖書館知識創新、環境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促進圖書館知識利用等都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2知識管理促進了圖書館學創新研究的新變化
知識管理的概念來源于企業發展中產生的管理學理論,但對它的研究目前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專門學科。作為當前圖書館學引進的一項研究內容,很多方面只是借鑒于企業管理的理念。即在綜合性、多角度、多層次的復合應用上進行。要真正使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的研究有力結合起來,首先需要將知識管理的現有研究成果應用于圖書館的工作環境中去。其次,圖書館界也要根據知識管理研究發展的需要,在圖書館軟硬件建設方面加以改進。知識管理對圖書館學創新研究的主要思路應從它對圖書館外部和內部的影響著手,具體為如下。
2.1知識管理要求圖書館加強環境創新
知識管理下的圖書館創新,首先必須是圖書館現有環境的創新,它不僅僅是簡單的通過管理手段的改變,形成寬松和諧的、鼓勵個性發展的人際氛圍,更應該是一種制度,這種制度以有利于保護上述管理手段而存在。前者是“人治”,而“人治”的環境在當代中國圖書館事業部門管理方式面前會隨著管理層的業務水平、社會作用、管理思想的改變而改變。沒有一個嶄新的“法制”環境,就只能停留在傳統宣傳教育的思維模式,就不可能去談圖書館的管理創新。因為環境是客觀存在的,形成一個新的環境,則是建立一種新的觀念形態的開始,也就意味著必須對客觀存在進行改變。這種改變方式可能是一次性的、根本性的,也可能是漸進的階段性的,而關鍵在于什么是最合適的。目前比較統一的觀點是分兩步走:首先;由全國法制工作委員會盡快制定并通過一部操作性強的、業界呼吁已久而遲遲未見的圖書館法。通過法律的強制性推動圖書館法制建設。其次,由圖書館協會根據知識管理的需要,同時借鑒企業資本管理方式,在行業內形成一種管理風氣,規范一種制度,使圖書館工作環境有一個規范化的可操作模式。這兩方面的工作是圖書館環境創新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
2.2知識管理推動了圖書館管理創新
當前圖書館管理創新包括管理對象和管理手段的創新。具體包括:管理者創新、館員和讀者創新、組織創新、職能創新、方法創新、形象創新、文化創新、環境創新、條件創新、管理目的創新等。而運用知識管理理念,當前最需要解決的是人力資源創新和信息管理創新。首先,通過借鑒企業“人本”知識管理思想,轉變圖書館管理理念,不斷變革或改革圖書館管理方式,用知識管理手段將信息轉化為知識,通過各類、各級圖書館之間的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來提高圖書館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體現以人為本,完善激勵機制。為了促進對具有專業技能的人的管理,要徹底打開“單位人”的枷鎖,使其具有“社會人”的身份,增加人才的流動性,推動人才資源的充分利用。第三,加強資源配置方法變革和工作組織體制變革研究,改善圖書館資源結構,改革圖書館管理體制,形成管理創新的良好氛圍。第四,通過一系列概念的引入與深化,提出“圖書館學知識管理”“圖書館學知識創新”的新概念。通過對新學科的專業研究,把握圖書館學知識管理研究方向,從而指導圖書館工作目標。在此基礎上,最終推動圖書館學研究領域的新發展。
2.3知識管理開創了圖書館知識創新
根據知識管理的含義,知識創新的主要內容就是借助企業資本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圖書館現有資源,結合圖書館學、情報學以及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相關技術手段進行二次文獻開發和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充分揭示隱性知識的內涵,摒棄灰色文獻帶給人們的副作用。因此,現代技術應用和隱性知識開發與建設是圖書館知識創新的主要研究方向。
2.4知識管理開創了圖書館服務創新
知識管理是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進行管理,從而達到知識共享基礎上的知識創新,最終實現知識應用,創造必要的社會價值。具體分三步走:
2.4.1創造適用的人際網絡。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基本技術手段就是利用人際網絡分析軟件,使圖書館和讀者之間形成一種平等的互動關系,使讀者能夠更加方便的與圖書館交流,將圖書館員的知識融入用戶的知識中,使用戶也像圖書館員一樣成為快速查找信息的能手。
2.4.2創新圖書館傳統服務項目。首先通過知識管理,建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科學配置體系,提高圖書館服務的文獻檢準率。其次,大力加強館際互借服務,借鑒英國大英圖書館在館際互借方面的經驗(大英圖書館在館際互借上主要開展一般復印服務、一般借閱服務、版權付費服務、緊急服務、直接服務、特殊服務等方式。在服務申請上主要開展航空郵件、電話傳真、電信自動傳輸、電子郵件、INTERNET數據庫和光盤等多種形式)。在思想上重視,在工作上加強聯合目錄編制工作(目前CALIS正對其進行探索并逐步付諸實施),加強地區及國家中心館建設。
2.4.3創新網絡資源服務。基于社會發展和圖書館自身建設的需要,各圖書館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并通過網絡向一般讀者和特殊讀者提供不同層次、不同等級的數據庫文摘檢索或全文檢索服務,部分專家學者也通過網絡的互動性為讀者提供“推拉式”的“知識表示”服務。一些圖書館學專家也正對國內外圖書館網站建設加以比較分析以期尋求適合圖書館發展的服務模式。
3知識管理推動了圖書館現代化、人文化、理想化工作新境界
根據知識管理與圖書館學研究的新特點,未來圖書館將是結合傳統圖書館和新興的知識管理研究的實驗基地。總結近年來圖書館理論界關于知識管理討論的熱點問題,未來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的方向必將是促進知識管理標準化研究并利用其成果促進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加強圖書館環境創新、加強“知識表示”研究的突破,最終將圖書館知識服務達到完全知識化服務,即智能服務。知識管理理念的引入必將對傳統圖書館管理模式、管理手段、體制發展、服務創新,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增值,推動社會政治經濟改革與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特點;管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2-0229-01
一、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分析
(一)以自我為中心,價值觀務實
當代大學生活潑、開朗、主體意識及自我選擇性極強,能夠深刻的認識到只有自身掌握扎實、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品質,才能將來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但是,當代大學生集體觀念淡化,在具體的交往活動中表現出團結協作能力較差,缺少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的意識和能力,追求個性,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等。
(二)課余時間依賴網絡,自我封閉加劇
網絡時代下因特網的便捷和低成本,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趨向多元化,當代大學生迅速掌握了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本領,擴大了知識面,開闊了視野。但是,網絡環境使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過大,網絡使學生的虛擬溝通能力遠遠超過實際溝通能力,加劇了大學生的自我封閉,最終對其學業和生活產生極其嚴重的不良影響。
(三)超前的就業憂慮心理
就業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當代大學生清楚就業的困難。但是,有一部分學生從步入大學就開始產生對就業憂慮,學生自身信心不足,對就業形勢表示不樂觀,對學習的方向及將來的工作方向處于混沌狀態。
二、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作為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新理念、新認識,注重與大學生平等交流,貼近大學生思想特點和思維習慣,把握主體教育的方向,堅持主客體間的平等互動及尊重原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一,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抓住新生入學的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第二,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
(二)提升網絡信息的正面影響,打造立體教育平臺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打造立體教育平臺。
第一,高校要牢固占領網絡教育陣地,建立形勢教育網、校園生活網、心理健康教育網、科技創新網、職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網等融思想性、知識、趣味、服務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或網頁,引導當代大學生身心和思想向健康方向發
展。第二,要發揮校園廣播、校園電視臺、校刊校報等多種媒體的功能,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延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空,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打造立體教育平臺。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把網上教育和網下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制定一套相關的條例, 借助道德力量,依靠大學生自身的高度自覺性和自律性來抵制有害信息的腐蝕,提升網絡信息的正面影響。培養學生從復雜多樣的網絡信息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意識和能力。
(三)積極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就業心理素質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激烈的就業市場,全方位的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就業心理素質、積極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第一,開辦就業指導講座,組織就業報告會。通過這些講座和報告會,能教育學生明白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按照社會的需要培養、鍛煉自己,通過就業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創業觀。
第二,將就業指導課列入教學計劃,安排有就業指導工作經驗的老師講課。
第三,輔導員成立就業網絡信息小組,就業信息小組的輔導員定期為學生開展就業方面的宣傳教育。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就業信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就業教育方法,做到總體策劃,系統開展,入情入理,真實可信,方法恰當。
三、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當代高校大學生帶有這個時代高速發展、急劇轉型的鮮明特征,針對大學新生的特點,搶抓機遇,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加大對現有輔導員的培訓力度,明確崗位職責,不斷探索符合實際的教育規律和方法,努力創新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斷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晉文公問。。。“何如足以戰民乎?”狐子對曰:“令無得不戰。”公曰:“無得不戰奈何?”狐子對曰:“信賞必罰,其足以戰。”公曰:“刑罰之極安至?”對曰:“不辟親貴,法行所愛。”文公曰:“善。”明日令田于圃陸期以日中為期,后期者行軍法焉。于是公有所愛者曰顛頡,后期,吏請其罪,文公隕涕而憂。吏曰:“請用事焉。”遂斬顛頡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而后百姓皆懼,曰:“君于顛頡之貴重如彼甚也,而君猶行法焉,況于我則何有矣?”文公見民之可戰也,于是遂興兵伐原,。。。《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
大意:
晉文公問大臣狐偃:如何才能動員民眾去打仗(不得不戰)?狐偃說:有功必賞,有罪必罰這樣就可以了。晉文公又問:那怎么樣能達到刑罰的最高境界呢?狐偃說:刑罰不避開親近和顯貴的人,法治實施到你最寵愛的人。“好吧!”第二天,文公下令在圃陸打獵,約定以中午為期限,遲到按軍法從事。不巧的是,恰好遲到的是文公最寵愛的大臣顛頡,官員請文公治顛頡的罪,文公流著淚,不忍下令。官員再次請求,請按法規執行。于是殺了顛頡并讓所有百姓都知道,表明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揮淚斬馬謖的文公版)百姓都很害怕:“文公對顛頡那么好,而君依然按章執法,更何況我們呢?”。文公見民可戰,于是興兵伐原。。。(從此,晉國走上了霸業之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讀書體會:
我以前所在的公司和很多公眾公司一樣,在辦公范圍內是嚴禁吸煙的,抽煙的同事不是沒有,--躲到公司二樓的很狹小天臺上去,如果下雨會讓人很狼狽的;大家都說抽煙的同事在公司屬于“弱勢群體”。有次公司通過獵頭公司引進了一個財務總監,專業能力是非常的強,老板也很喜歡,但新來的張總喜歡抽煙,可能由于辦公室主任的疏忽,沒有及時告知不能在辦公室抽煙,等他發現的時候,張總已經在他的辦公室里面和兩位找他匯報的同事抽的烏煙瘴氣了。怎么辦呢?處理吧,不太好,于是找到了我這個分管副總。由于是新來的高層,我還是先跟老板商量,老板是個比較隨意的人:“他要抽就讓他在他辦公室抽吧,但其他人不行。”當時我給老板的建議,還是堅決一視同仁。原因是雖然只是抽煙的事情,但如果因為新來的總監破了例,下面的員工就會覺得,制度是針對位置不夠高的人的,我為什么現在不能在辦公室抽煙呢?是由于我的地位不夠高嘛,等我到了足夠的位置了,我也可以違反公司的其它規定了。好在張總監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一提出來,立刻就改善了。無煙公司才得以繼續。
【摘 要】“新聞真實”是新聞學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傳統的“新聞真實觀”研究具有形而上學的色彩。現象學創始人胡塞爾認為形而上學不足以揭示“真實”的本質含義,主張“回到事實本身”。本文以現象學的方法對“新聞真實”進行了現象學的還原,讓“新聞真實”回歸到“真實”本身,這種新闡釋的核心就是讓“新聞事實”自己言說。現象學“新聞真實觀”在一定意義上提供了一種新的新聞學理論研究方式,同時也彰顯了新聞學人文科學的價值本性。
關鍵詞 新聞真實;現象學;回到實事本身
一、“新聞真實”的現象學涵義
任何一門學問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理論創新基礎之上。在我國新聞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建國之前,我國的新聞事業雖然有了一定的規模,但總體上處于一種比較樸素的發展狀態,還沒有發展出一套屬于自己的理論體系,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建國之后很長一段時期。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新聞學才真正走上學科自律的發展道路。新聞學之所以能夠在當代中國獲得迅猛發展,與整個社會對新聞的普遍需求有關,當代中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來自于四面八方的各種信息的需求量急劇上升,面對著這種情況,國家制定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相關新聞法律法規,以此來大力推動新聞事業的發展。
在今天,新聞事業不管是從規模上還是從質量上較20世紀80年代之前有了大的發展,但是相關的新聞理論卻始終徘徊不前,這在一定意義上嚴重地阻礙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向更高的層次發展的勢頭。陳力丹在談到當代的新聞理論發展時說: “深化新聞理論的研究,除了要研究新問題和新現象外,對基本范疇的研究應該重新賦予較重要的地位。如果一個一個地做全面的考察,能夠提出許多深入的思考。例如,已有研究人員分別就新聞事實、新聞價值寫出了專題研究著作。可惜這種深入的研究尚限于學界的個別人。”筆者認為陳力丹對當代新聞理論整體狀況的把握和認識是十分深刻而且全面的,當代的新聞理論不能只局限于對單純的新聞現象的描述,更要對新時代所出現的新的新聞現象做出合理的理論闡釋,這種闡釋工作并不能僅僅以傳統的理論做假大空式的臆測分析,真正的理論創新必須要具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借助于新的理論武器對新時代、新問題展開深入細致的分析,明確定位這種新問題所出現的背景、過程以及影響,這樣的工作才是以新瓶裝新酒,才會有真正的研究價值。
筆者認為新聞理論的創新必須要對傳統的新聞理論中的核心概念進行新形勢下的全新反思,因為在一種理論體系當中,核心概念闡釋不清,所謂的理論創新也是不可能實現的。那么什么是新聞學理論的核心概念呢?鮑勃·富蘭克林等人主編的《新聞學關鍵概念》中收入了236個新聞學關鍵概念,當然他也沒有窮盡所有新聞學核心詞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還會有更多的新聞學核心命題形成,這也是新聞學不斷發展的表現。雖然新聞學的相關核心概念是不斷變化的,但是作為一種知識體系,它必須形成本門知識所特有的概念,而且這種概念不能隨意轉化成為其他知識的核心,否則該種知識的可靠性與獨特性就無法保證。筆者認為在新聞學理論中,像“新聞真實”“新聞價值”“媒介”等等都是新聞學理論的核心概念,但是從知識的體系上看,一定有一些概念在某種程度形構和規定著新聞學的基本思想,其中“新聞真實”就是這樣的一個核心概念。
那么什么是“新聞真實”?在建國以來的多次關于“新聞真實”的討論中,主要形成了“本質真實觀”與“現象真實觀”,“宏觀真實觀”與“微觀真實觀”以及調和這兩組互相對立觀點的“新聞真實三層觀”。筆者認為對“新聞真實”的正確理解不能將眼光只局限于“本質”“真實”“微觀”“宏觀”這些傳統形而上學的概念之上,而要突破舊有觀念的限制,對“新聞真實”概念中的“真實”合理理解才能形成正確的“新聞真實觀”。
“真實”按照傳統形而上學的理解就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種實存狀態,“新聞真實”就是要求在新聞報道中,按照客觀的實際情況,不參與任何主體的判斷,將事情原原本本地報道出來。這是一種科學的態度,近代以來不管是西方還是中國的“新聞真實觀”都是以此思想為基礎。但是筆者發現這種貌似純粹客觀的“新聞真實觀”實際上僅僅只是人的一種觀念構造的結果,這樣的一種觀念有著十分強烈的主觀因素作為基礎,因為新聞活動總是一種人的活動,人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因為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制約與影響,總會形成他認識事物的一個角度,對事物的觀照實際上并不是現實的。按照現象學哲學家胡塞爾的看法,任何事物對人的顯現都只僅僅是一種“側顯”,因為人受生理條件的限制,知覺總有一定的閾限,所以那種超越于客觀事物之上的純粹的觀看是不可能的,而所謂的“純粹的觀看”只是人的主觀的精神構造的結果。這樣人們看到所謂純粹客觀的“新聞真實”,從現實性的角度來看是不可能實現的。
既然純粹客觀的真實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到真實,現象學提供了一條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是著名的現象學口號“回到實事本身”,“回到實事本身”不是完全排除任何人與歷史的因素,而是要讓事實本身自己顯現,在這個顯現的過程中“懸置”一切自然主義態度,即將任何未經反思的觀念與判斷都以加括號的形式置之不論,而讓人能夠在和現象照面的過程中直觀到事物的本質。
對于新聞活動而言,新聞報道者并不是在報道之先,從主觀上將新聞對象對象化,從而確立自己的一種先人為主的觀念,而是要“懸置”新聞活動中的主觀判斷,讓新聞事實自己表達。以2014年11月10日《新京報》的一則新聞報道為例,該報道題目為《河南××學院一男生表白被學校開除》,在今天這樣一個愛情自由甚至愛情泛濫的時代,這樣的報道的確是具有強烈吸引眼球的效果的,但是能說這是一則“真實”的新聞報道嗎?很明顯,根據報道,這個剛上大一的學生的的確確被開除了,但是因為“愛情表白”嗎?不是!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任何一所高等教育學校的管理者絕對不會因為學生的愛情表白而開除學生,人們看到導致該生被開除的原因是該學生在學校管理者勸阻該生的過程中以及該生父母到達之后,該生的一些過激行為才直接導致學校開除該生。但是《新京報》在報道的過程中,并非讓事實說話,而是將自己的一些意念例如引起新聞受眾的驚異、提升該則報道影響力的觀念已先行植入到新聞報道之中,進而影響了真正的“新聞真實”。這無疑就是失實的報道。究其原因,就是對“新聞真實”的“真實”理解出現了偏差。
總之,根據現象學“回到實事本身”的觀念,所謂“新聞真實”就是要“懸置”新聞報道過程中的任何先人為主的觀念,讓新聞事實自己說話,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新聞真實”。但是必須要區分清楚現象學的“新聞真實觀”不同于“零度寫作”中的主體消亡觀念主導下的客觀報道,在現象學“新聞真實觀”中,十分強烈地存在著一種主體間性,即讓新聞事實自己表達,這里新聞事實不再是冷冰冰的抽掉了人的存在處境的簡單的社會事實,而是讓新聞事實通過現象學意義上的具有無限生機的和表達可能性的“現象”自己對人言說,此時新聞活動中的受眾也不再是置身于新聞事件之外的單純的聆聽者,而是和通過切身的體驗,同新聞事實一道進入對新聞存在的感悟活動中,這樣的真實才是一種真正的“真實”。
二、現象學“新聞真實觀”的理論價值
首先,現象學“新聞真實觀”是一種全新的理論,它最突出的特點在于為當代的新聞學理論研究提供一種新的方法和視野。
新聞學是一門人文學科,人文學科有著不同于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研究者必須將研究的客體對象化,作為研究者的主體必須將自身的一切主觀因素排除在研究活動之外,從而揭示對象的客觀規律,達到對真理的揭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胡塞爾的學生海德格爾認為形而上學(包括自然科學)是對存在者的研究,存在者可以大到天體宇宙,小到人的情感心理,關鍵是這些“存在者”都是可以以實體的形式而存在的“存在者”,在自然科學的研究活動中,這些“存在者”是異于作為認識活動主體的人的存在者,它們的關系是認識與被認識的關系,在認識活動中,“真實”就是主體的認識與認識對象完全符合,這種認識活動的結果就是真理。
與自然科學研究不同的是,在人文科學研究活動中,活生生的人的要素貫穿于整個研究過程始終。活生生的人是指人以其生活于其中的態度來看待世界,世界不再是外在于人的認識對象,而是隨時隨地都將人的歷史、人的現在與人的未來串聯起來的境遇式的存在環境。但是在傳統的人文學科研究活動中,由于采用了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原本是活生生的人的體驗都轉化成了認識對象,例如情感、想象力、道德倫理、審美體驗也都轉化成了實體性的存在者,都成了與人相異的一種東西,這實際上并不是一種真實的存在的敞現。
在新聞學研究中,任何新聞實際上都是關于活生生的人的新聞,所以“新聞的真實”不同于自然科學中的客觀真實,而是一種滲透融合了活生生的人的體驗的真實,以上文所舉的新聞報道為例,如果報道者能夠以境遇化的方式去理解“表白事件”的話,則從性質上它就轉化成為一個“開除事件”,所謂境遇化的理解就是“懸置”任何現成的觀念,設身處地地了解該事件。這樣“事件”對于報道者而言就轉化成一個內在于自己的“事件”,該事件的真理也就在事件自身的顯現中完成了“揭蔽”。
胡塞爾說現象學首先是一種方法,將這種方法應用于新聞學研究時,人們也不再將新聞事件看作是一個認識的對象,而是通過理解與詮釋,使新聞事件的本質得以自身顯現的過程。這種方法對新聞學理論研究來說無異于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
其次,現象學“新聞真實觀”揭示了新聞學的價值本性。
傳統的“新聞真實觀”不管是“本質的真實”還是“現象的真實”,或者是“微觀的真實”和“宏觀的真實”以及它們的統一,都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新聞學研究基礎即新聞的價值本性。價值就是對人的有用性、對人的意義。如果在新聞活動中,只追求客觀的真實,而忽略它對人的價值,那么這樣的純粹客觀就如康德所說的在“真空中飛翔的鴿子”一般。現象學的“真實觀”總是有關于人的“真實”,海德格爾通過一把錘子說明了真正的真實總是不離人的一種真實狀況。他說,一把錘子,在沒有使用它時,它就已經在那兒了,但是此時錘子與其他的物件,例如沒有生命的石頭一樣自然的存在,它們本性上沒有什么區別,但是一旦當人們使用錘子的時候,錘子就明顯與沒有生命的石頭區別開來了,錘子的本性正是在這種人的使用過程中顯現出來。對于“新聞真實”而言,所謂的“真實”也就是在對人的有用性的基礎之上,它的意義才顯示出來。任何與人的存在無關的“新聞真實”都是沒有意義的。
知識管理中心(Knowledge Management Center)創始人兼高級咨詢顧問、《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一書的作者田志剛認為,其實木子美對各種資料的有效保存,還只是個人知識管理的一小部分,僅有這些還算不得知識管理的絕頂高手,真正的高手應該是方舟子這樣的“全能”選手。
君不見方舟子同學一旦鎖定目標,不管對方屬于哪一個知識領域,就算之前他對此領域并不熟悉,也能夠迅速查找到大量資料,掌握該領域的基本知識和邏輯,并且從海量的數據和資料中抓住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再通過邏輯推理形成自己的論據和論點,并以最快速度公之于眾,接受大家的辯論。
“方舟子做事的邏輯,其實也就是知識管理的整個流程:學習,要知道學什么;保存,除了存在硬盤上,更多的是如何轉換為大腦里的知識;共享,‘要讓別人知道你知道’,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的自我價值得到提升;使用,要會用你得到知識產生價值;最后是創新,是把知識真正轉換為價值的過程。”田志剛說,“其實,這也是普通的我們日常工作的邏輯,只是我們總是在下意識地這樣做,卻從沒有考慮過為什么,從而也就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你的知識出了什么問題?
作為以處理信息和知識為主要工作內容的知識工作者,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知識問題:
我們必須持續學習才能保持競爭力;在同樣的時間里誰的學習效率更高、獲得知識的能力更強,誰就掌握競爭優勢。
在你的知識結構中,都有一些“只需要知道誰知道(關于人脈)”和“知道在哪里(關于儲存方法)”的問題。
因為你在團隊中工作,那么你需要讓你的合作對象能夠了解你的知識背景、結構和能力,只有別人了解你,才會有更多機會。這就需要你自發地做知識共享和傳遞的工作,這也是建立個人品牌的捷徑。
知識本身沒有價值。只有使用知識才能體現其價值。如果有知識卻不能被利用,那么你只是個移動書櫥。
如果你能夠持續地創造新知識,在你的領域引領發展,那么你的競爭力就無法被超越,你就是獨一無二的。
擺脫“搜索引擎依賴癥”
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常常問一個問題:你的學習能力如何?你的回答一定是:“很強!”如果面試者出了下面這樣一道難題給你,那么你要如何完成才能證明自己的確善于學習?
假設你的領導準備去太空旅行,并且已經繳費,將在近期出發。他要求你給他提供一個太空旅行注意事項的報告,你應該如何來完成這個報告?
你說:“很簡單,網上搜一下!”那么關鍵詞是什么?因為我們對這個領域的知識積累極其有限,搜索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快速學習,首先需要從根本上提高對一個領域的知識掌握的廣度和深度。對一個領域越熟悉,掌握的知識越多,你就能越快找到該領域的信息和知識。可能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就某一項目向上司匯報,對方對該項目并不熟悉,甚至對項目涉及的某些專業領域根本不懂。但是當你匯報結束,有經驗的上司卻往往能迅速抓住項目的重點,詢問其中的一些關鍵細節,并指出不足——這就是知識廣度和深度帶來的框架性思維,是知識的魅力所在。
回到具體解決上述案例的方法上來,搜索可能確實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但在很多時候,卻不是效率最高的解決方式。現在很多人都有“搜索引擎依賴癥”,在搜索任何關鍵字的時候都會得到海量的信息,讓你不得不把有限的時間都花在了判斷信息的過程中。有時候,最有效的方式可能是直接打電話詢問服務機構或者問問身邊的同事、朋友,利用自己掌握的人際關系去有針對性地學習,就是所謂的“知道誰知道”。
知識不活用,存再多也是死的
把所有的知識都通過學習保存在腦子里并不現實。也許,你會說沒關系,我可以買書;可以把資料保存在硬盤上;可以把聯系人整理成通訊錄……這是一種方法,但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為了儲存而儲存”的怪圈里,常常自豪地炫耀自己有幾百G的資料、幾千張各色名片。對于這樣的“收藏癖”,只要稍加反思就可以發現,下載的資料有很多一次都沒看過,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下載過什么。一個人保存的知識如果超過某一限度,那么這些資料基本上都將和他無關,因為無法發揮出任何價值。因此,保存不能成為目的,而是為了在使用的時候能最快、最準確地查詢到,讓存儲的知識能夠真正對學習、利用和創新產生價值,提高整個知識管理過程的效率。
同樣,人脈作為知識的一部分也要會保存。前不久,在求職真人秀節目《職來職往》中,出現了一位被稱為“名片男”的求職者。這位來自山東的小伙子,經常坐著地鐵專門去國貿三期那個北京位置最高的咖啡廳,喝100元一杯的咖啡,只為邂逅一些職場的成功者,然后換取他們的名片,希望借此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以謀求日后被提攜。在節目中,全場18位評委卻全對“名片男”滅了燈,理由就是名片不意味著關系。聯系方式只是保存人的最基本信息,而更關鍵的則是建立更深的關系,讓你被記住、被需要。
可是,人家是高管,我只是無名小輩,他怎么可能需要我?
其實不然,被需要不一定是相互的利益關系,也可能是一種微妙的感情紐帶。現在很多人都會在節日群發祝福短信,認為這有助于拉時疏于聯絡的情感,實際上卻收效甚微。一位做保險銷售的小伙
子是這樣做的,在每一個節氣到來的前一天,查找資料,編輯一條關于這個節氣的短信,包括簡單背景和各地的風俗習慣。堅持了一年左右,當這個小伙子再次拜訪客戶時,很多客戶都記得他,甚至會跟他開玩笑:下一個節氣是什么時候,要吃點啥呀?這樣一來,小伙子的銷售成功率自然要比那些天天打電話只顧介紹自己和公司產品的銷售員高出一大截。
你的知識值多少錢?
作為知識工作者,我們的所有價值都要靠知識來變現,可知識畢竟不是直接可以稱重計費的商品。如果說,我們的薪水就是個人知識價值的體現,那么如何才能讓我們的知識更值錢?
個人知識的價值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
第一個因素是你的知識的獨特性。如果光認識26個英文字母,絕對不可能找到一份翻譯工作;僅僅會加減乘除,也沒有一個機構敢請你做會計。知識的獨特性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專,在某個方向深入,在這個領域別人都不如你。另一個是博,以綜合的優勢樹立自己的獨特性。
第二個因素是社會對知識的需求。所謂“男怕入錯行”其實就是這個意思,某一個行業如果需求很少,那么,哪怕你有通天的本事,也很難取得較大的成功,就像《莊子·列御寇》中“屠龍術”的故事,世上本沒有龍,高深的屠龍術還不如會殺豬來得實用。
如果把個人知識的獨特性和社會對知識的需求結合起來,就可以明確如何提升自我價值的方向:
第一,向前看三年。
有向前的眼光,不跟風趕潮流,最好能夠找到兩三年后社會需求會變大的知識領域,并能夠在這個領域學習和積累。這樣,幾年后該領域發展起來的時候,你就可以獲得高額利益(包括你關注的金錢、地位、安全感、尊重等)。
第二,持續提高知識的獨特性。
如果個人知識的獨特性單靠學歷證書的話,將來會越來越靠不住。更好的方式是,充分掌握所在行業和領域的“隱性知識”,比如經驗、體驗、人脈、行業特有的技能技巧等,這些才更難被復制,更具備獨特性。
第三,通過知識共享樹立你的個人品牌。
同樣的商品,品牌效應高的,價格即更高,銷量也可能更大。我們也必須學會推廣和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讓別人了解你、信任你并與你合作,做一袋“擁有品牌形象的洗衣粉”。
TIPS
六招清爽你的電腦
1.刪除的原則
對于電腦系統產生的臨時文件,要盡快刪除。可利用相關工具,比如360安全衛士提供的“清理系統垃圾”。
對于自己不會再使用的文件,要及時刪除。如果不能確定哪些是永遠不需要的,可以建立一個“待刪除文件夾”,將相關內容放進去,如果在一段時間(比如半年或者一年)沒再使用,就可以刪除。如果實在舍不得,怕日后留下遺憾,也可以專門配備一個移動硬盤,定期把電腦里的“待刪除文件”轉移過去。
2.文件分類更好管
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和要求,創建有意義的目錄,而不是Windows自帶的C、D、E、F盤,分別存放相應的分類文件夾。比如,某技術經理的文件分類:第一層分為個人、工作、學習、工具。然后再根據自己的工作職責,在工作的分區下面建立了項目、日常、管理幾個分類……
文件下載后立刻重新命名,不要想“等我有空再做”,因為你“永遠沒空”。
3.別留一大堆快捷方式
在快速啟動欄里只保留最常用的幾個快捷方式。把多余的快捷方式從“開始”菜單拖到桌面,在桌面建立一個文件夾,存放桌面上的所有快捷方式。
4.善用互聯網保存法
善用互聯網的社會性書簽(例如美味書簽、百度搜藏),它們不但可以收藏整篇文章,還可以將文章中最有價值的地方用鼠標畫出。并且還提供了強大的搜索工具,讓你可以在自己收藏的內容中去尋找。
使用電子筆記軟件(比如Google的Notebook),隨時記錄你的靈感。
5.加強本地搜索
除了Windows系統自帶版本,Google桌面搜索和百度硬盤搜索也比較好用。
【關鍵詞】工學結合;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學生管理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全世界高職教育發展的共同取向。該教育理念,在德國表現為“雙元制”;在美國表現為“合作教育”;在英國表現為“三明治”教育,在日本表現為“產學合作”模式等等;盡管特點各異,但核心內容都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示范骨干高職立項建設院校之一,積極組織開展“工學結合”模式的教改實踐。2011年3月,我院自動控制系與川奇光電科技(揚州)有限公司、帝豪電子(揚州)有限公司合作,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試點,組織實施了工學結合教改實踐,目前已順利結束。至2012年7月,除升學、入伍外,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首次就業率為100%,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如常月亮同學,在同批次的實習生中被提拔為班長。
1.八項質量管理原則概述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參與、過程方法、管理的系統方法、持續改進、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和與供方互利的關系”[1]的八項質量管理原則是在征集了世界上最權威的一批質量管理專家的意見,總結質量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它是ISO9000族新標準的理論基礎,是組織的管理者進行質量管理的基本準則,是ISO標準的靈魂。
2.“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兼具“員工”的雙重身份,因此學生教育管理又呈現出新的特點,體現為教育主體(教育者教師)、客體(受教育者學生)、介體(管理的內容和方法)、環體(教育支撐條件)的變化,要建立以人為本、素質化的管理新模式。
3.“工學結合”模式下如何運用八項質量管理原則開展學生管理工作
3.1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組織依存于顧客。因此,組織應當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期望[1]。
對學校而言,直接顧客是學生,間接顧客是家長、用人單位和社會。教育即是服務,學生管理工作要為學生這一特殊“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使學生、家長、社會都滿意。因此,學生管理工作要識別、理解并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期望,按照“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管理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服務和管理質量。工學結合的教學過程具有開放性和真實性,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可以讓學生了解和熟悉企業的生產管理模式,親身體驗生產過程及技術,提升專業技能,從而超越學生的期望,獲得意外驚喜。
3.2 領導作用
領導者應確保組織的目的與方向的一致。他們應當創造并保持良好的內部環境,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1]。
王國維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工學結合中,崗位指導老師(師傅)和駐廠教師(班主任)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直接領導,要對工作的性質、重點有所把握,認真研究工作方法,研究班級目標如何確定、班干部隊伍如何建立和開展工作、規章制度如何完善、任課教師如何協調、學生學習成績和崗位技能如何提高、與家長聯系如何加強等問題,還應考慮學生生活、住宿、職業素養、融入企業文化情況等細節問題。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它的開展有賴于教學、管理、服務部門的齊抓共管,必須充分發揮領導者的主體性作用。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借詞喻事,認為必須要有專注的精神,經反復探索,艱苦鉆研后,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成就。學生管理工作實施亦是如此。經過第二境界的拼搏,學生管理工作應當有所收獲和頓悟。
3.3 全員參與
各級人員都是組織之本,唯有其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為組織的利益發揮其才干[1]。
工學結合中學生管理工作不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確領導,還有賴于學校和企業全員的參與。可把學校人員和企業相關人員作為“服務網”、“質量鏈”中的一環,強調全員參與和團隊配合。學生管理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更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可在班級建設中,引導班干部、學生會干部、學生黨員參與學生管理工作,使得全體學生全面發展。
3.4 過程方法
將活動和相關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1]。
學生管理工作中主要有管理職責,資源管理,服務實現,測量、分析和改進四大主要過程。管理職責的實現主要是制定工學結合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實習生管理規定》、《工學結合考核辦法》等,加上學院的學生管理工作條例,構成了學生管理的依據。通過各項工作制度的建立,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資源管理主要是班級財物管理、環境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由相關班委負責,全班學生共管共建[2]。服務實現主要是識別學生需求,工學結合服務提供的控制等小過程構成。測量、分析和改進主要是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分析,不斷改進,形成良性循環。如工學結合前召開征求意見會,了解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建議,了解學生對工學結合中駐廠教師、企業管理的滿意程度,采取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進行持續改進。
3.5 管理的系統方法
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體系來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1]。
學生管理工作繁雜而瑣碎,但研究表明學生管理的不同過程、每個過程的不同階段都存在著內在關系。要把注意力集中于關鍵過程、關鍵階段和關鍵人員。因此,要十分注重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審和評審,避免因1%學生的懈怠而造成99%學生努力白費的現象。當諸項工作發生沖突時,要分清先后、主次,確定關鍵過程,引導班干部和普通學生關注該過程,共同實現該過程[2]。
3.6 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總體業績應當是組織的永恒目標[1]。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預測變化和創造變化。工學結合中,學生管理內容不斷出現新的變化,從學習成績考核變化為技能水平考核,從早操、上課出勤變化為工作、上課出勤,從教室整潔變化為工作場所整潔等方面。持續改進應按PDCA循環的方法進行,將成功的過程標準化,形成文件,納入到制度和標準中,并組織實施。通過持續改進,延伸到創新實踐和活動成效,集體意識培養等方面。一個優秀集體的作風會形成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當這種力量定型化、習慣化時,就會成為這個集體中學生的生活準則和行為規范[2]。
3.7 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
有效決策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1]。
學生管理工作中,首先是要建立及時、有效和真實的數據信息網絡,靈敏、正確地反映人才市場的需求和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各種信息,以便及時調整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和規模,有效改進學生管理過程。其次是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深入的科學分析,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預防問題的發生。
學生管理工作情況由各部門定期進行匯總、分析,并可根據數據信息繪制帕累托圖,找到主要問題;繪制控制圖,分析主要原因,找出其相關過程或人員,以便改進這些過程。
3.8 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組織與供方相互依存,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1]。
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供方就是提供學生管理的部門,如學工處、教務處、任課教師、學生會等。工學結合模式下,與學校聯合辦學的企業也是學生管理的供方或稱合作方,在校企合作中,學校要考慮在滿足育人需要的同時也要滿足企業的追求,讓校企合作變成“兩廂情愿”。企業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可為學生開設專業技術講座,提供技術崗位,從而提升其職業技能和素養。
與供方互利就是要時常進行換位思考。學生管理要站在學生及其家長的位置上多考慮,學生要站在學校和企業的角度去思考。要努力使學生管理工作既讓學生及其家長滿意,也讓用人單位和社會滿意,從而創造出和諧的育人環境。
4.結束語
學生管理工作無小事,學生管理工作更非小事,工學結合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角色的轉變、職責的轉化和環境的轉移。通過運用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對“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學生管理者就會主動按八項質量管理原則的要求有目的地開展工作,這對工學結合工作的開展大有裨益,同時,對于完善學校的質量管理,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增強競爭力,最終使學生、家長、國家和社會都滿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根保.現代質量工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周秀華.運用八項質量管理原則開展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J].衛生職業教育,2009(3):41-42.
[3]趙常學.ISO9000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在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1):60-62.
[4]江渝.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在高等學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7):18-20.
[5]欒永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創新[J].職業教育研究,2008(1):57-58.
[6]藍少鷗.淺析“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的管理[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