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單元教學設計反思范文

        單元教學設計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單元教學設計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單元教學設計反思

        第1篇:單元教學設計反思范文

        經濟法課程一般在五年制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市場營銷專業(yè)開設。筆者在多年經濟法教學中發(fā)現(xiàn),由于老師以知識的邏輯線索為依據(jù)講授經濟法律法規(guī),其結果是,教師講得很累,學生感到枯燥難懂,學習興趣不高,遇到案例分析時,常常無法下手。這充分表明,當前的經濟法教學中,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很弱,如何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強化、提高學生的用法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試圖從五年制高職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入手,分析當前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提升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有效性的一些路徑和方法,以增強經濟法課程教學的實用性、典型性、趣味性、挑戰(zhàn)性和可行性,提高學生的用法能力。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課程的一個“單元”?就是一次課。在時間上緊密相連的一次課,叫做一個單元。教師的備課是以一個單元為單位進行的,教案也是針對課程的一個單元寫成的,學生的學習過程也被分成這樣的單元進行。因此,本文所講的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是指一次課的教學設計,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講的每一次課的教案。

        本文認為,課程單元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是指教師依據(jù)職業(yè)活動、職業(yè)能力和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以及學生的現(xiàn)狀,科學設計課程單元(教案),并將課程單元教學設計通過課堂教學付諸實施,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達到用的方法巧、花的時間少、費的氣力小、取得的效果好的目的。一方面學生得到了進步和發(fā)展,同時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二、課程教學單元設計的意義

        1.有利于教學工作的科學化

        體現(xiàn)課改的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是從課程整體教學設計出發(fā),將教學活動建立在系統(tǒng)方法的科學基礎之上,應用系統(tǒng)的觀點和分析的方法,使課程的整體設計與單元設計達到整體優(yōu)化,避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

        2.有利于學生職業(yè)能力的提升

        體現(xiàn)課改的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著重將經濟法律規(guī)定轉化為真實或仿真的教學案例并進行分析,通過教師任務驅動、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突出了職業(yè)能力、學生主體,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用法能力。

        3.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課改下的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經濟法課程中的用法能力,而且要求教師自身首先要掌握課程中的各種用法能力。新的課程及教學理念和新教法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而這些對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1.課程整體構建缺乏科學性

        (1)課程內容的設計未能體現(xiàn)職業(yè)活動、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會計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就職于會計崗位的較多,教學內容應體現(xiàn)學生畢業(yè)后職業(yè)活動、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現(xiàn)實中,一些學校經濟法課程按照會計初級考試用書進行教學安排。而現(xiàn)行的會計初級考試用書并沒有企業(yè)、合同、市場運行等方面的法律內容,這既不能滿足學生畢業(yè)后參加會計中級職稱考試的要求,也不能滿足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需要。對于市場營銷專業(yè)來說,學生畢業(yè)后就職于營銷崗位的較多,教學內容應突出市場運行管理法律制度、工業(yè)產權法律制度等。但是現(xiàn)實中,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往往隨意性大,大多按教師本人的喜好及熟悉程度安排。

        (2)未能避免與其他課程內容重復的問題。如會計專業(yè)經濟法課程一般安排在會計考證之后,但一些學校的經濟法課程仍包含稅法的內容,這就與前面學期安排的會計考證課程中的稅法內容重復。

        2.重理論輕實踐能力

        很多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中的實踐能力認知模糊,這不僅體現(xiàn)在課程整體上,在每次課的教學單元設計中也是如此。因而,教學中側重理論教學設計,而不注重實踐能力教學設計,其結果表現(xiàn)為學生用法能力較弱。

        3.課外拓展不足或空缺

        很多教師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往往忽視或草率對待學生的課外拓展,只是簡單地布置幾道簡答題,而這對于檢測學生每次課應掌握的實踐技能是遠遠不夠的。

        4.教學評價單向,教師反思欠缺

        很多時候,教師只顧埋頭教學,而不回頭總結反思,只重視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而忽視了學生對其自身學習效果的評價,也未能重視學生對教師的單元設計及授課的評價。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造成教師對學生貶多褒少,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學生也因此產生了倦怠情緒;教師對下一次課的單元設計和下一教學周期的課程單元設計沒有改進和完善,或改進、完善不明顯。

        四、突出能力為本位,科學設計經濟法課程單元

        1.滾動修改課程標準,對課程進行整體教學設計

        課程教學的整體設計是從單元聯(lián)系的角度對課程教學的設計進行整體優(yōu)化。體現(xiàn)先進職業(yè)教育觀念的課程教學,其基本原則共有6項:①職業(yè)活動導向;②突出能力目標;③項目載體;④用任務訓練職業(yè)崗位能力;⑤以學生為主體;⑥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設計。

        (1)優(yōu)化整合課程內容,科學設計教學進度。①要熟悉經濟法課程的前接課程和后續(xù)課程,在此基礎上優(yōu)化整合教學內容,對課程進行整體設計,以免與前接課程教學內容重復。②要深度開發(fā)校本教材?,F(xiàn)行出版的高職經濟法教材能符合上述課程教學整體設計6項原則的幾乎沒有,因此授課教師必須對現(xiàn)有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不僅編寫了校本教材,而且還精心編寫了《經濟法課堂教學上課用案例》(含課堂訓練案例)、《經濟法知識與能力訓練》等教學配套資料。將校本教材的相應內容有機地糅合到課程單元教學設計中,經過課堂教學使用,不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有成就感,學生也不感到枯燥,反而有興趣挑戰(zhàn)一個又一個的任務。③科學設計教學進度。即確定課程有多少個單元以及單元的課題名稱,編制教學進度表。

        (2)確定課程的整體能力目標。課程的能力目標不是來自課本,而是以職業(yè)活動、崗位需求、專業(yè)發(fā)展為依據(jù)來確定。

        (3)根據(jù)職業(yè)能力和專業(yè)發(fā)展要求,滾動修改課程標準。由于人的認識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經濟法的課程標準的編制不可能一勞永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對經濟法課程標準進行滾動修訂,以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2.精心設計課程單元教案

        (1)確定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的模式。根據(jù)不同的學科特點,課程單元的設計可采用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綜合法、四步教學法等。結合經濟法課程教學實踐,筆者認為,由于經濟法課程的特殊性,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以四步教學法(示范、模仿、練習、鞏固提高)和綜合法(告知、引入、操練、深化、歸納、訓練)相結合較好,它糅合了四步教學法、綜合法的優(yōu)點,突出了能力目標、任務訓練、學生主體,真正體現(xiàn)了學中做、做中學、學會做,做學結合。

        (2)突出能力目標、任務驅動、學生主體,系統(tǒng)設計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的具體內容。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分為3頁,首頁包括:課題名稱、背景分析、學習目標設定(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態(tài)度和情感目標)、學習任務描述,以及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資源準備、教學反思等;第二頁教學過程設計包括:告知(教學內容、目標)、引入(任務)、操練(掌握初步或基本技能)、歸納(知識、能力、素質)、深化(鞏固、拓展、檢驗)、評價總結(含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以學生評價為主)、課后拓展等步驟,每個步驟包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學生活動幾個方面;第三頁主要是教學過程實施。

        3.有效進行課后學習拓展的設計

        課后學習拓展的設計,不是簡單地布置幾道簡答題,而是既要考慮到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以期通過課后拓展學習鞏固課堂上訓練的能力,也要兼顧到學習能力強、課堂上吃不飽的學生。這樣,突出了學生的差異性和層次性。

        4.全面設計教學評價與反思

        (1)學生對教師的課程單元教學設計進行評價。教師要重視學生對其課程單元設計和授課的感受和評價。教師每次授課后,要放下身段,虛心傾聽、收集學生對其教學設計及授課的感受和評價,并進行教學反思。

        (2)學生(小組)對自身的評價。針對課堂上的任務訓練完成情況,由學生(小組)自評和互評,評價內容包括: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合作情況、小組成員的參與程度等。

        (3)教師對學生的客觀性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要持積極的態(tài)度和期望,應該強調學生的進步狀況。其評價包括: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學習能力、職業(yè)技能等。

        (4)教師對自身單元教學設計的評價和反思。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設計:①課程設計是否突出了能力目標?②是否用恰當?shù)娜蝿者M行了能力訓練?學生獨立訓練或小組合作訓練完成的情況如何?學生通過能力訓練是否有成就感?③是否體現(xiàn)學生主體?學生積極參與的程度如何?④教學設計最突出的亮點是什么?存在的問題和癥結在哪里?⑤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策略。

        5.外部監(jiān)督保證

        (1)學校要從制度層面上制定有關課程改革的導向性政策。首先,學校要從經費上給予一定的支持(主要用于獎勵),確保課程改革穩(wěn)步推進。其次,要將課程改革,包括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完善、課程教學設計、教學效果的測評等納入制度進行考核,并與教師績效掛鉤。

        (2)學校要常規(guī)性地開展教學競賽。比如舉辦年度優(yōu)質課公開賽、單元教學設計競賽等,以此帶動全校教師投身到課程改革和課程教學設計中的積極性。

        (3)認真執(zhí)行學期中的聽評課制度。聽評課要從幫助該老師如何設計出有效的課程單元,進而如何更富有成效地上課出發(fā),因此,聽課者要專門挑出授課者的欠缺和不足。

        第2篇:單元教學設計反思范文

            1.教學設計是教學研究的基本載體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主要場所,教師最重要的研究就是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即研究一節(jié)課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的基本載體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過程就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而問題的解決是與具體的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特別是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著力解決具體科目的教學難題。教師在教學設計的規(guī)劃階段要考慮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什么?即教學內容,教師需要明白這些知識是否值得教和學,何時呈現(xiàn)信息,教材說明了什么,學生是否愿意學。二是怎么教?即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三是教誰?關注學生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四是教得如何?即對學生進行評價〔1〕。因此,教學設計的完成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學科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教育實踐知識以及教育研究知識去解決具體的教學問題。教學設計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既是大學生大學階段學業(yè)的總結,又是他們走進未來工作的開始。

            2.教師職前教育與職后成長的斷裂

            有學者對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教師更多的是憑借經驗設計教學過程,依賴于教學參考資料、現(xiàn)成的教案,設計缺乏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2〕。多數(shù)小學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是在職后形成的。從教1-5年的青年教師,開始教學時往往認為自己在師范教育中沒有獲得任何有助于教學的知識,放棄了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想法,轉向實踐學習,特別是向身邊教得好的老教師學習;一般從教5年之后,教師才發(fā)現(xiàn)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在分析學生、確定教學策略等方面的重要性,才開始重新學習相關理論知識〔3〕。由此可見,職前教育并沒有使師范專業(yè)學生形成初步的教學設計能力,致使他們畢業(yè)以后仍然不會運用教育專業(yè)知識分析教育情境與學生需求、確定教育教學方案。這些教師只有經過實踐摸索,才能意識到理論的重要性??梢钥闯?教師的職前教育與教師的職后成長是斷裂的。

            二、小學教育專業(yè)畢業(yè)教學設計的實施

            1.畢業(yè)教學設計的內容與要求

            畢業(yè)教學設計是實習教師在規(guī)定課程計劃和標準的指導下,針對一個班級的學生,以某種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tǒng)方法對某一學科一個單元或一個課題的內容,制定具體的課堂教學方案、試行方案、評價試行結果、修改方案、再次實施與評價反思、形成最終文稿的過程。畢業(yè)教學設計的過程要經歷分析、規(guī)劃、行動、觀察、評價和調整的循環(huán)過程,主要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教學目標編制、評估方案工具設計、制定教學策略、開發(fā)和選擇教學資源、課堂觀察和課后學習效果測評、教學反思和教學方案的修改等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分析和學習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基礎。教學內容分析是以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分析所教教科書內容的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的結構體系及其核心,確定學點及重點。教科書分析要把所教內容放在單元中進行分析,注意所教內容與單元內其他教學內容的關系以及教學內容所在單元與其他單元的關系。學習者分析是對所教班級學生狀態(tài)的分析,包括班級學生的性別、年齡、家庭背景、認知、情感、學業(yè)成就水平等基本特征;學生的學習動機、喜歡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將要學習內容的學習起點、學習需求、學習困難等方面。學習者分析要運用各種教育研究方法充分了解所教班級全體與個體的學習特征,要注意所教班級與其他班級以及同年齡孩子的差異。教材分析與學習者分析要相互聯(lián)系,既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可接受性與應用性,又要注意分析學生學習教學內容時的重點與難點。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基于對學生需求的評估,即學生要達到的理想狀態(tài)與現(xiàn)實狀態(tài)的差距。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策略的制定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應用都取決于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既包括整體的教學思想、教學思路,也包括具體的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及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所利用的教學媒體。評估方案工具的設計包括課前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診斷評價方案和工具,課堂上對學生傾聽、互動、目標達成的形成性評價方案和觀察工具,課后對學生學習目標達成的總結性方案與測評工具。評估方案工具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決定著教學設計的科學性。課堂觀察、課后學習效果的測評都離不開評估工作,課后的教學反思是基于評估結果,對教學目標、教學思想、教學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手段、教學資源等全面反思,然后修改教學方案,在新的班級再次實施、評價、反思。畢業(yè)教學設計與日常教學設計相比,它重視前提分析、課堂觀察、課后反思,將設計、行動、反思、再行動融為一體。前期分析重視知識的結構與聯(lián)系、學生發(fā)展的階段性與連續(xù)性,體現(xiàn)了結構性與研究性。

            2.畢業(yè)教學設計的步驟與保障

            畢業(yè)教學設計的完成主要經歷以下一些步驟:聯(lián)系實習學校、確認教學年級與內容、準備開題報告與開題、結合實習展開教學設計、整理設計資料形成文稿、修改文稿準備答辯、答辯與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天津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實習從第七學期第5周開始,第1周召開實習準備會,大學的指導教師、實習學校的領導與指導教師都要參加。學生與實習學校領導、教師協(xié)商決定實習學生執(zhí)教年級,準備做教學設計的學生要與小學指導教師確定教學設計的內容,同時開始準備畢業(yè)教學設計開題報告。開題報告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初步分析所教年級的教材結構體系;大致了解實習學校及所教班級的情況,編制分析學生的方案與工具;查閱所教內容已有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確定設計的主要思想及基本思路;明確設計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確定教學設計的技術路線與步驟;初步制定課堂觀察、課后教學效果測評方案與工具。學生開始實習后,按照開題報告設計方案,深入細致地完成教學設計的諸項內容。實習結束后,學生整理教學設計資料,撰寫畢業(yè)教學設計文本。畢業(yè)教學設計文本格式主要包括:標題、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目錄、正文、頁下注釋、文后參考文獻、附錄。標題一般采用“XX年級XX內容教學設計”,也可以加副標題,副標題可以強調主要完成的教學任務、采用的主要設計思想等。正文的撰寫主要按照教學設計的流程,依次陳述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附錄主要包括調查問卷、課堂觀察表、課后測試題、兩次課堂實錄等。學生畢業(yè)設計順利、有質量地完成需要以下條件:一是建立穩(wěn)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大學教師與小學教師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yè)教學設計。二是學生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各項工作。畢業(yè)教學設計與實習結合緊密,沒有充分的分析,就沒有科學的教育規(guī)劃;沒有實踐對規(guī)劃的檢驗,就沒有進一步的修改調整;沒有課堂觀察和課后檢測,也無法進行評價與反思。三是要成立研究小組,研究小組不僅包括大學與小學的指導教師,還有同在一個實習學校的實習學生。

            三、小學教育專業(yè)畢業(yè)教學設計的實施效果

            1.融通課程學習、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提高了學生學習、實踐與研究的質量

            畢業(yè)教學設計是學生運用大學課程獲得的學科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教育研究知識圍繞實踐進行的教育規(guī)劃、教育反思等活動,它改變了小學教育專業(yè)課程學習、教育實習、畢業(yè)論文相互割裂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了課程學習、教學實踐、教學研究的融通。例如,要做一個古詩的教學設計,就需要大學古代文學課程中學習過的詩歌知識,學科教學論學習過的古詩教學知識,兒童的想象能力、記憶能力等心理學知識,還需要運用教育研究方法了解兒童對古詩的興趣。為了完成好教學設計,學生必須查詢相關知識,在查閱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既可以鞏固他們學過的知識,也使他們增強了學習的意愿。這樣的教育實習不再只是簡單地觀摩、實踐,而是增加了主動的分析、規(guī)劃與反思,提高了學生參與實習的自覺性。學生的教學設計與實踐相結合,讓他們感到研究具體化、可操作性強。畢業(yè)教學設計由兩個過程組成:一是實際的分析、規(guī)劃、反思、調整的設計過程,這一過程充滿了探索與研究性;二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記錄設計過程。它不只是單純的論文寫作,而是將論文寫作與人的研究能力結合起來,與人的科研興趣結合起來,變被動式的寫作教育為主動性的寫作實踐,變拼湊式及堆砌式的寫作形式為科學合理的探索和研究思想的邏輯性表達〔4〕。

            2.豐富了準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有利于學生就業(yè)與盡快適應工作崗位

            教師實踐知識的形成是教師借助于教育理論,對自身實踐反思的基礎上,形成的富有個性的對教育實踐的見解。本科生在完成畢業(y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對小學教材有了更多、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對小學生也有了不同于書本層面的見解,形成了個性化的教材知識、兒童知識,在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效果的評價等方面還形成了教師情境知識、策略性知識、自我知識和批判反思知識。教師在實踐中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學實踐中實際使用的就是自己的實踐性知識〔6〕。因此,有了在畢業(yè)教學設計中獲得的諸多實踐性知識,學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并迅速適應工作崗位。

        第3篇:單元教學設計反思范文

        [關鍵詞]小學體育 教學設計 優(yōu)化 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2-074

        新課改大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呈現(xiàn)多元化、個性化特征。教師對教材學習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進行深入調研,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優(yōu)化,對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進行反思,這也是現(xiàn)代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共性認知。體育課堂教學設計包含眾多內容,教師要從不同維度出發(fā)進行優(yōu)化整合。這樣才能形成重要教學反思成果,為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度發(fā)揮重要作用。

        一、合理搭配副項,彌補教材內容不足

        小學體育教學內容豐富多樣,但教材內容未必都適合本班級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做到統(tǒng)籌兼顧,對不適合學生實際需要的內容要進行刪減,考量教材單元性特征,對學生形成系統(tǒng)性訓練。為提升教學內容的適合度,教師要注意增設一些活動內容,也就是搭配一些副項內容,為教材主項進補。如技能和體能訓練搭配,上肢運動和下肢運動搭配,球類運動和體操類運動相結合,這樣可以讓各種運動的優(yōu)勢互補。

        小學體育教材內容設計體現(xiàn)單元性,每一個單元都有比較固定的主題。在系列訓練設計中,教師要合理搭配輔助運動內容,對課堂教學進行調節(jié),使其更豐富。如在“韻律操”教學中,學生對體操興趣不是很高,但對球類運動卻非常熱衷。教師不妨在韻律操訓練中穿插籃球、排球內容,并將球類活動設計成游戲形式,對課堂教學形成調節(jié)作用。又如在投擲項目訓練時,可以穿插搭配一些速跑運動內容,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獲得全身運動,對提升運動素質有一定的幫助。再如籃球運動訓練時,運球走、帶球過人、投籃訓練等內容都比較單一,學生容易厭倦。教師可以適時加入一些游戲活動,如投擲沙包、擊鼓傳花等,以此豐富學生的運動內容。教師有意識搭配一些運動副項內容,不僅能夠提升體育課堂教學厚度,還能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對全面塑造學生的運動素質有促進作用。

        二、巧設預備活動,激活學生運動興趣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開始階段都需要進行預備活動。一些師生對此重視不夠,預備活動不足,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給正常教學帶來阻礙。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正確認識預備活動的重要性,在教學設計時凸顯興趣性,讓學生從預備活動中對體育運動產生好感。教師在預備活動設計時,要注意提升其針對性和興趣性,既要有徒手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單人的,也要有集體的。特別是活動形式要豐富多彩,增加游戲成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要給出示范,讓學生模仿、實踐、感悟,逐漸形成運動意識和習慣。學生運動興趣一旦被點燃,課堂教學自然會進入良性發(fā)展軌道。

        預備活動是體育運動前必須要做的活動,很多教師會遵循傳統(tǒng)習慣的做法,對預備活動內容進行固化處理,甚至讓學生自己組織開展預備活動。學生不僅缺少活動的熱情,還會出現(xiàn)懈怠現(xiàn)象,給后面的運動造成安全隱患。在進行耐力跑訓練前,一位教師是這樣設計預備活動的:首先是原地踏步走,要求學生踏步頻率由慢到快,中間穿插高抬腿運動,分幾組輪換訓練。然后讓學生進行雙人合作運動――“跟我學”游戲,一個人為主動者,另一個學生進行模仿,動作由慢到快。最后是集體做韻律操。在整個預備活動中,教師都親自示范,學生活動非常充分。

        三、科學設計負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不高,而且年齡差異性明顯,教師在設計運動負荷時,需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適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運動量設計時需要考慮眾多因素。首先是學生的年齡特點,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身體素質差距明顯,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是運動基礎特點,同年齡學生運動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其運動承受力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要針對不同體質學生安排運動量。最后是運動興趣指數(shù)特點,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大多憑借興趣愛好,因為有濃厚興趣,運動處于主動性狀態(tài)之下,即使運動量大一些也無妨。教師應根據(jù)多種因素綜合考量,合理安排學生的運動量,確保運動的效果。

        運動負荷過小,達不到鍛煉的目的;運動負荷過大,不僅不能發(fā)揮運動健身作用,還會對學生身心造成損傷。運動負荷沒有統(tǒng)一標準可以遵循,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實際靈活掌握。如跳高訓練,其運動負荷是比較大的,教師可以穿插立定跳遠、韻律操等內容,不僅能夠降低運動負荷,還可以有效調節(jié)課堂學習氣氛。教師在設計運動負荷時,還要根據(jù)學生個體實際進行個性化設計,體質較差的要降低負荷,運動素質較強的要增加運動負荷,這才是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

        第4篇:單元教學設計反思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設計;單元目標;教學任務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11―0044―06

        引言

        當前,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在學校中主要承擔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工作。因此,“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逐漸成為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之一,是教育技術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的本科生主要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來了解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知識、掌握信息技術教學的典型方法及基本技能、明確自身應當具備的素養(yǎng)、提高其教學與研究能力。因此,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該課程進行優(yōu)化設計是十分必要的。筆者在以往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依據(jù)《現(xiàn)代教育技術――走進信息化教育》書中“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1]對本課程進行教學設計,以期為學生的課程學習過程提供有力支持,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 前端分析

        1 課程特點分析

        “信息技術教學論”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課程內容既有理論性非常強的部分,如信息素養(yǎng)的解析、作為內容體系指導思想的“雙本體理論”和“‘工作’主線思想”等。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要結合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特別是新課程標準下正在如火如荼的推進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具備先進的信息技術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

        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原則、方法,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的技術(藝術)等部分又表現(xiàn)出明顯的實踐性特征。在課程教學中,必須結合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開展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教學設計能力,使他們掌握信息技術教學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能。

        2 學習者特征分析

        根據(jù)培養(yǎng)方案,本課程被安排在第六學期開設。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其學習逐步從盲從走向理性,學習能力較強。尤其是經過“學習的科學與教育技術”課程的學習,學生逐漸適應了在多媒體和網絡環(huán)境中的自主學習和團隊協(xié)作學習,以及各種形式的研討與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能夠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搜集信息,并根據(jù)需要對信息進行分析和加工處理。

        課程學習后接著進行的信息技術教學實習,增強了課程的“實用性”。 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課程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二 信息化教學設計

        本課程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課程構建理想的教學實施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真正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提高技能,并把習得的知識與技能在真實而復雜的教學情境中進行遷移,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然后快速遺忘。

        1 教學單元目標分析

        (1) 課程理念

        使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規(guī)律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教學的典型方法及基本技能。結合教學案例的分析和學習,從理論認識和教學實踐兩個層面探索新課程標準指導下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應當發(fā)生的變化,明確成為適應新課程和新教材的新型教師應當具備的素養(yǎng)。在各種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主動收集和處理信息以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協(xié)作的能力,以利于其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工作能力的整體提升。

        (2)課程總目標

        路易(Lewy. A)[2]認為課程目標指稱的是教學規(guī)劃方案的預期和規(guī)定的結果。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的本科生畢業(yè)后在學校中主要從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正是應這種需求而產生,以培養(yǎng)適應新課程和新教材的新型信息技術教師為出發(fā)點和歸宿。為此,我們認為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具有從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初步能力”,并將之具體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個部分(如圖1所示),為學生成為優(yōu)秀信息技術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3]。

        (3)課程教學單元目標

        課程教材采用李藝教授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4],實施教學過程中以圖1所示課程教學目標為依據(jù),結合學生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調整,將課程分為八個教學單元,各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分別是:

        教學單元一:信息技術課程概述。單元教學目標:了解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歷程,準確把握信息技術課程的性質、定位和學科價值;理解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理解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理解信息素養(yǎng)在知識、技術、人際互動、問題解決、評價調控、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六個角度的教學解讀。

        教學單元二:信息技術新課標及教材。單元教學目標:從信息技術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的變化中把握信息技術課程基本理念的變遷,理解信息技術新課標對教學實施及教師素養(yǎng)提出的新要求;了解信息技術教材發(fā)展現(xiàn)狀及不同學段教材的知識內容體系。該教學單元與“教學單元一”共同構成了課程學習的基礎,為學生進行教學設計及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必要的知識基礎。對這兩個單元的準確把握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思想。

        教學單元三: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的基本原理。單元教學目標:理解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和一般原則;掌握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程序、步驟;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能夠編寫出規(guī)范的教案;掌握信息技術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和一般過程,理解每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及局限性,能夠根據(jù)教學實際靈活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單元四:信息技術課程各內容模塊的教學。單元教學目標:了解信息技術課程各模塊內容的特點,理解各模塊適宜采用的教學方法及在教學設計、實施過程中的策略。

        教學單元五: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技能與藝術。單元教學目標:了解課堂教學技能的分類;掌握常用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技能;理解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藝術。

        教學單元六:信息技術說課與評課。單元教學目標:了解說課的功能、類型及價值;理解說課與上課的區(qū)別;掌握說課的內容和方法;理解好的說課應具備的特征及評析說課應遵循的原則。

        教學單元七:信息技術課程評價。單元教學目標:了解課程評價思想的發(fā)展及新課程教學評價的發(fā)展趨勢;理解信息技術課程評價的原則;理解信息技術課程過程性評價的內涵,掌握信息技術課程過程性評價的方法及一般過程;理解信息技術課程終結性評價理念,掌握信息技術課程終結性評價的方法,掌握對評價結果進行處理和報告的方法。

        教學單元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單元教學目標:理解課程整合的內涵;正確把握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理解信息技術在課程整合中的角色與功能。

        2 教學任務與問題設計

        根據(jù)上述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出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以及有針對性的問題是對課程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重點之一。同時,這些任務和問題(如表1)成為以后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學習支架,在教學實施中可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思維及學習活動,使教學活動有明確的目的性,層層逼近目標。

        3 學習資源設計

        根據(jù)教學任務與問題設計出相應的學習資源,以支撐課程教與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課程總體來看學習資源主要有:

        (1) 相關網站資源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著:教材及教學資源建設、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課程評價的改革、信息技術教師教育培訓方式的改革等。相關網站,如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研究網(省略/)、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網(省略/index.php3)、信息技術課程網(省略/)、大路論壇(省略/bbs/index.asp)、2008山東省高中教師新課程(信息技術)全員培訓(portal.sdteacher.省略/Course/xinxijishu/Default.aspx)等,為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源。

        實際教學中需要的學習資源要依據(jù)教學實際和學生水平來確定提供方式,可以由教師直接提供給學生,也可要求學生自己按照學習目標查找所需資源。如果是前者,教師應提前搜索、并認真評價相關資源的學習價值,確保提供給學生可靠、有用的信息資源;如果是后者,教師需提前設計好信息資源查找和收集的目的、要求等,并在學生查找過程中進行恰當?shù)牟呗灾笇?避免學生在搜索過程中漫無目的的浪費時間,甚至在海量信息中迷航。

        (2) 師生博客

        在教師博客中開辟了課程專欄,為學生提供相關研究論文、教學活動安排、教學案例等重要的學習資源,學生則在自己博客中提交作業(yè)及對課程的認識等。教師和學生的博客共同組成課程博客圈,師生通過訪問彼此的博客,實現(xiàn)課程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擴展。同時,在瀏覽日志、評論和留言等活動中也增進了相互理解,使博客成為師生溝通與交流的平臺。

        (3) 教材和印刷材料

        除了課程教材外,為配合課堂教學活動尤其是小組協(xié)作學習活動的展開,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印刷材料,包括:典型教案、小組協(xié)作學習或其他學習活動的評價量規(guī)、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材的某些章節(jié)等。

        具體教學單元的學習資源則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習目標的不同有所側重。比如在教學單元一的學習過程中,以教材和教師提供的相關印刷材料為主。而教學單元三的學習則利用教師事先搜集的經典案例(包括教學視頻及文字案例)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在案例中教師如何貫徹教學原則?各種教學方法又是怎樣運用的?啟發(fā)學生思考案例中教師教學處理的成功之處及不足。然后讓學生在教師推薦的網站上查找相關案例,進行研討和分析,并以課程博客圈為平臺實現(xiàn)交流和共享。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間接經驗,而且增強了學生分析、評價教學過程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水平。

        4 教學過程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信息化學習過程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任務驅動”、“問題解決”等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協(xié)作、探究活動。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1) 案例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教學論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學生信息技術教學技能的提高必然經歷由“模仿”到“靈活運用”、“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大量典型案例(文字案例及視頻案例)是十分必要的。

        在案例教學模式中,展示教學案例之前,先給學生提供案例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等信息,讓學生自己進行教學設計。然后展示案例,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案例進行討論和分析,之后將各小組的觀點進行交流和共享。每次的交流與共享環(huán)節(jié)總能聽到一些獨特的教學設計,比如在“病毒防治”內容的教學設計中,有學生巧妙運用了比喻,將病毒侵襲計算機比喻成蚊子叮人,并引申出對付病毒(蚊子)的措施:安裝防火墻(“掛蚊帳”)、安裝殺毒軟件(“點蚊香”)、不隨意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不訪問可疑網站(“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

        (2) 基于網絡的協(xié)作學習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在準備階段中教師要呈現(xiàn)學習任務,明確協(xié)作學習成果的表現(xiàn)形式,展示評價量規(guī)等,然后指出可用的學習資源或指導資源的搜索策略。在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協(xié)作探究,教師則對學生的協(xié)作學習策略及一些具有共性的問題進行指導。交流與共享階段每個小組展示其協(xié)作成果,其他小組及教師則進行評價,包括根據(jù)量規(guī)進行打分,以及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等。

        (3) 情境-探究模式

        這一教學模式伊始,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然后,學生獨自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并將探究結果進行交流和共享。這一模式實施的關鍵在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及探究過程的引導。

        5 學習案例及作品范例的選擇與設計

        學習案例及作品范例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學習行為起到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診斷及調控作用等。主要包括:

        (1) 以往幾屆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

        主要是教學設計、制作的課件、小組協(xié)作成果等,作為范例,這些作品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經驗,喚醒學生相關的已有知識,并激發(fā)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動機和信心。

        (2) 教學設計模板

        包括“四列式”教學過程設計模板、WebQuest設計模板、“英特爾未來教育”教學設計流程、研究性學習設計模板等,對學生的教學設計過程進行有效引導。

        (3) 小組協(xié)作學習電子學檔范例

        小組協(xié)作學習電子學檔如圖2所示,包括協(xié)作任務及相關分析、分工及職責、資源的收集加工、協(xié)作成果等內容。

        6 評價量規(guī)設計

        在本課程教學活動中,較多地采用了操作性強、應用較為廣泛的評價量規(guī)作為信息化教學評價工具。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信息處理能力、交流與協(xié)作能力以及教學設計、授課、說課等實踐教學能力。主要包括:(1)小組協(xié)作學習評價量規(guī);(2)口頭表達評價量規(guī);(3)教學設計評價量規(guī);(4)導入技能評價量規(guī);(5)教學技能評價量規(guī);(6)說課評價量規(guī)。

        7 單元實施方案設計

        本課程按照教學單元組織教學。在單元教學計劃的設計過程中遵循以基本問題和單元問題為驅動,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習過程的建構性等原則,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來拓展學習時空,使學習更有效、更有趣。

        以第六單元“信息技術說課與評課”為例。按照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設計思想,確定本單元的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和內容問題如表2所示。

        單元教學過程及學習資源如圖3所示,首先指出說課是當前選聘教師及對教師教學水平進行評比的常用形式,闡述其重要性。然后播放一段說課視頻供學生觀摩[5],在播放前提出思考題:(1)什么是說課(通過視頻總結說課特征)?(2)視頻中的說課包括哪幾部分,各部分之間如何銜接的?(3)視頻中教師為了完成說課提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視頻播放后組織學生對說課的定義、說課的本質特征及怎樣準備說課進行討論。教師結合視頻講解說課過程應注意的問題及如何評析說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提供的其他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然后,學生按教師指定的課題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準備說課稿,組織學生進行說課和評課。

        整個教學單元的所有活動在6個學時(每學時50分鐘)內完成,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控制教學單元的步驟,提供恰當?shù)闹笇Ш蛶椭?確保單元教學任務按時、高質量地完成。

        8 評價、修改與管理

        在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對設計工作進行評價和反思,在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依據(jù):(1)是否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2)是否有利于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3)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是否合理;(4)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等原則隨時調整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將評價、反思和調整貫穿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的始終。

        三 實踐效果與反思

        “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采用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思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訪談中,學生普遍反映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比單純“教師講學生聽”收獲更大;任務驅動的協(xié)作學習活動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很充實;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了他們進行信息技術課程設計和施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協(xié)作學習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在課程結束后的教學實習中,學生的教學技能也得到了實習輔導教師及實習學校的認可。總之,運用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進行的“信息技術教學論”課程的信息化教學實踐取得了初步成功。

        參考文獻

        [1] 祝智庭.現(xiàn)代教育技術――走進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3.

        [2] Lewy A.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91:306.

        [3] 石其樂.《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程改革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8,(6):69-71.

        第5篇:單元教學設計反思范文

        本文在分析單元模塊式教學實踐特點和設計特性的基礎上,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單元模塊教學的實踐策略進行了探究性反思,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單元模塊教學;思考

        單元模塊式教學的運用,既能夠引起教師對各個單元教學重點內容的重視,同時也能夠讓教師逐漸的依照單元計劃來進行教學。而對于學生來講,能夠對所學習的知識或者即將要學習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shù),不會迷惘,這對日常的預習與復習都有一定的益處。

        一、單元模塊式教學實踐的特點

        1.全局性

        單元模塊式教學是將小學數(shù)學教學整體化,各子系統(tǒng)不是孤立存在,并且不是簡單的相加。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單元是將知識點孤立化,每節(jié)課的內容單獨存在,忽略了內在的知識結構,對知識的整體把握性不高,考慮問題欠佳。單元模塊式教學正是針對這一問題作出的探索,要從整體上對知識點進行設計和把握,以全局觀念統(tǒng)攬,明確知識點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各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

        2.計劃性

        單元模塊式教學是一種非常強調單元規(guī)劃的教學,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分析本單元內容在整冊書中的地位和作用,乃至在整個小學階段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數(shù)。②從整體上把握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布局,了解課標對本單元知識的要求和目標定位。③深入細致的研究每一課時的內容,包括學生學情中學生生活經驗、知識基礎等情況,并確定新課和練習課、復習課等不同課型的課時比例,循序漸進的安排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

        3.聯(lián)結性

        小學數(shù)學的單元模塊化就是要立足整體,抓中每個單元,突出重點難點,做好聯(lián)結,構建整體知識框架,使學生學習更為系統(tǒng),有條不紊,深入淺出,融會貫通。

        4.主體性

        小學數(shù)學單元模塊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知識體驗的基礎,要在學生熟知的基礎上對知識點加固,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圍繞學生的需要,圍繞塑造學生的基本理念,尊重學生,尊重客觀條件,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通過對學生內驅力的激發(fā)帶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以學生為主體。

        二、單元模塊式教學實踐的設計特性

        1.模塊化

        該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單元模塊化的教學方式,采用先關注某數(shù)學課程內容體系,然后就該體系下數(shù)學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類化研究,或者是就其某一單元內部知識的銜接和遞進進行系統(tǒng)性的研究。新課程教學標準將西師版的數(shù)學教學內容分為了四個體系,即數(shù)和代數(shù)、統(tǒng)計與概率、圖形和幾何、綜合與實踐。其中,每一個體系都具有自己的具體內容,并且相對獨立。因此,教師在對其中的一個體系進行課程教學編排時,應該按照起始課―后續(xù)新授課―練習課―反思性復習課的流程進行教學。

        2.綜合性

        該模式主要是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將各類型的教學要素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和功能進行有效的整合,用整體性和聯(lián)系性的觀念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并且,從模塊化教學的本質來看,其綜合性和相對獨立性較強,同時,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可以依次展開單元具體內容間的遞進關系,使單元模塊設計的類型更加多樣化,體現(xiàn)出較強的數(shù)學邏輯性,從而使設計出的單元組織形式更加立體,具有交叉感,呈現(xiàn)網絡狀。

        三、小學數(shù)學單元模塊式教學實踐策略

        1.科學合理的進行教學設計

        單元模塊式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對整個課本進行了解,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至少要對講解的單元完全了解,找到教學重點與難點,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學有所得。教師在進行單元模塊式教學設計時,要以全面考慮為基礎,以整體性設計為原則。單元模塊式教學模式注重整體性,只有整體功能超過了部分功能,教學效果才能夠突顯出來。

        2.加強師生間的溝通

        教學活動講究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需要與學生勤加溝通,掌握學生彼此之間的差異性,依據(jù)這些差異進行單元模塊式教學設定,尤其是對于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要提前設定好解決方案,這樣才會使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比如有關可能性的教學內容中,在進行這一節(jié)講解之前,教師完全可以與學生進行預先的溝通,了解一下學生對于可能性存在著的誤區(qū),比如有些學生會混淆頻率與概率之間的概念,還有些學生對可能性的問題理解并不深入,無法將其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這樣教師在講解時就可以有側重的講解這些問題,不至于使學生繼續(xù)迷惑。該章節(jié)的重點是利用分數(shù)來表示可能性的問題,這樣就與前幾章節(jié)所學的分數(shù)問題聯(lián)系起來。教師預先就需要準備好硬幣等教學工具,通過拋硬幣的方式,記錄下硬幣的正反面。教師與學生通過不斷的試驗,引出如何利用分數(shù)來表示可能性。

        3.教師要掌握教學節(jié)奏,靈活處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雖然教學方案已經設計好,課堂教學也都是按照教學設計方案來進行教學,但是教學設計方案不可能完全預料到課堂上發(fā)生的所有問題。面對這些突況,教師要能夠捕捉這其中利于教學的信息,并且將這些教學信息記錄下來,生成新的教學資源,這樣一來,教學資源也會越來越豐富。雖然小學數(shù)學的整本教科書并沒有幾個單元,在進行單元模塊式教學時看似并不困難,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每個單元涉及到的知識內容卻比較多,而且還有些新的知識在不斷的融入其中,還有些知識在進行刪減,因此教師在課下總結教學經驗的同時,更需要在課堂之上積累教學經驗,這樣才能夠靈活處理每一個模塊的知識內容。例如在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中,有一個章節(jié)是關于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在最初階段,很多學生都認為長方體頂點應該是角。面對這樣以一個問題,教師預先沒有設想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拿著長方體模型,來告訴學生長方體的頂點是三條邊長交叉的點,而角則是另一個概念,同時教師還要求學生自己來找角。這樣學生就能夠區(qū)分出什么是角,什么是點。這一教學小插曲,完全可以成為日后教學資料。

        參考文獻:

        [1]王芳.淺談模塊式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大家.2011,(17).

        [2]王敏勤.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思想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天津教育.2007,(06).

        第6篇:單元教學設計反思范文

        關鍵詞:構建;高中歷史;教學設計;有效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1-0069-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深刻領會課程理念,整合教學內容,尋找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是教師必須應對與思考的問題。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而教學設計作為教學活動的實施方案,是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和前提條件。能否構建符合課程理念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是關系到課程改革在實踐操作層面上成敗的關鍵。筆者結合近幾年新課程高中歷史教學的親身實踐,就如何構建有效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淺談幾點想法,以作拋磚引玉。

        一、精心研讀課程標準,科學構建教學目標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反映了國家意志,體現(xiàn)了國家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是歷史教師探求教學目標的源頭,是歷史教學活動的依據(jù)和法規(guī)。筆者認為,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首要步驟應該是精心研讀課程標準。做到明確課程性質、理解課程的基本理念、體會課程設計思路,了解課程標準基本要求與內容。其次,科學構建教學目標。做到細化教學目標,全面整合三維目標并落實到具體教學活動中去,從而實現(xiàn)教學有的放矢。

        如設計岳麓版必修Ⅰ教材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時,教師先研讀課標,了解明確本課課程標準要求。即“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然后教師結合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進行科學構建教學目標。即 “知識與能力:識記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內容;理解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內容的學習,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學會運用各種資料,包括文字資料、地圖、古代文物圖像來分析歷史上的政治現(xiàn)象。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中國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識,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通過宗法制度相關內容的學習,體會中華民族的親情之愛?!痹O計好本課教學目標且準確運用教學目標是上好本課的基礎和關鍵。

        二、整合教學內容,突顯教學主體的教學設計

        教學不是簡單地把教材搬進教案,把教案搬進課堂、黑板;也不是讓學生把筆記作為標準答案搬進作業(yè)、考卷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對話、共同探究、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筆者認為,整合教學內容是構建有效的教學設計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整合教學內容設計要求教師必須把教的過程轉化為學的過程,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首先,要有學生主體地位方案的設計,整合教學內容按“探究活動”進行。如設計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Ⅰ第24課《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時,預設三個課堂問題探究來貫穿和整合本課教學內容,探究一:為什么美蘇會從戰(zhàn)時的盟友變成戰(zhàn)后的對手?探究二:二戰(zhàn)后,美蘇兩國采取何種方式互相對峙?為什么?探究三:冷戰(zhàn)給戰(zhàn)后世界帶來的是什么?通過“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去揭示問題、探索知識、把握知識脈絡,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其次,要有對課程教學內容優(yōu)化整合方案的設計。如將“冷戰(zhàn)”的表現(xiàn)整合為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經濟上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北約組織。由于新課程教學內容是采取模塊、專題形式,而每個模塊、專題又是各成體系的。設計時要對各模塊、專題內容進行完整準確地把握,并加以優(yōu)化整合,使其結構化、條理化。使其主題更明確,重點更突出,結構更清晰,層次更分明,更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如在處理模塊與模塊之間關系時,必修Ⅰ的“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和必修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專題單元;必修Ⅰ的“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與必修Ⅱ的“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專題單元;必修Ⅰ的“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與必修Ⅲ“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專題單元等。由于這些專題之間內在聯(lián)系密切,在教學設計時,往往能從其相互聯(lián)系的特點出發(fā),適當?shù)叵嗷⒄铡⒔y(tǒng)籌兼顧,將相關內容進行整合。這樣,學生既容易全面掌握和理解課程內容,又突顯了教學主題,能提高教學實效性。

        三、優(yōu)化教學方式,構建實用而高效的教學設計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求教師必須改變舊有的過于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把接受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密切地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的完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科學化、合理化、多樣化地選擇教學方式。當然優(yōu)化教學方式要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學生主體性為導向。具體做法是,教學目標只要求達到識記、了解層面的歷史知識(基本的史學原理、觀點、歷史概念),教師可選用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目標要求達到理解、領會、運用層面的教學內容,教師可采用討論法、探究法和啟發(fā)式教學等。在采用講授法、談話法教學那些要求達到識記、了解層面的歷史知識時,也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以避免滿堂灌。在采用討論法、探究法等進行要求達到理解、領會、運用層面的歷史知識的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進行適時、科學的的指導,才能使探究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設計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Ⅰ第24課《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時,用回憶法進行導課,用探究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用視頻、圖片直觀法來理解本課重大事件,用課堂訓練法來鞏固知識。因此,優(yōu)化教學方式設計時,教師必須充分考慮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師自身素質等綜合因素,實事求是、科學地采取各種教學方式方法,確保教與學的實用性、有效性。

        四、重視教學反思又善于反思,構建完整、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已完成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目的地進行審視,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導日后的教學。教學設計與課堂實際教學往往是不能完全統(tǒng)一的。因為任何教學設計都是理論、紙上層面的,而教學課堂是動態(tài)的,是變化、發(fā)展的。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后對課堂教學從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為、學習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總結和反思教與學的得與失。因此可以說,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沒有反思的教學設計是不完整、不科學、不合理的設計。筆者認為,反思教學是課堂有效教學設計的源泉,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加以重視反思,還要善于反思,領會精髓,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才能構建完整、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第7篇:單元教學設計反思范文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促進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c)-0151-02

        21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青少年的學習、思維、工作等方式均發(fā)生著巨大變化!時代要求我們的外語教學應該適應發(fā)展的需要,進一步提高外語教學效益,呼喚有更好的、更符合中國外語教學發(fā)展的新的教學法面世。新課標指出,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而“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教學方法,它把零散的知識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簡單化,讓學生學習起來更輕松,更容易,也更有興趣和信心。初中英語單元教學實驗是把整個初中教材作為一個整體,以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和持續(xù)發(fā)展為目的,細化到每個單元。在教學中,正確把握各單元之間及每個單元的各課之間的聯(lián)系,科學合理安排各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形成以聽說讀寫演為各自側重點的不同課型的教學模式,綜合訓練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和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從該校英語教育教學的實際出發(fā),從單元課堂教學的源頭――單元教學設計開始,聚焦單元教學整體設計、整體教學的研究。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和《英語課程標準》,以該市使用的教材《新目標英語》英語為藍本,研究在英語教學設計及教學中,如何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探索整體教學的方法和途徑。通過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語境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設計等,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減輕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學習英語的焦慮感,提高學習效率。通過真實語境、真實語用功能和真實語義的輸入,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做到能正確運用英語做事。通過課堂、教材、教法的研究,幫助英語教師加深對課改的理解、提高對初中英語教學總目標的認識,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在理論的指導下,深入研究課標、教材,研究教法、學法,堅決擯棄教學和設計中費時無效的活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單元整體教學出發(fā),認真設計每一個單元的教學,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檢驗,觀察、反思、修改,再實踐、反思、修改,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實現(xiàn)課堂教學從“費時低效”到“省時有效”“省時高效”的轉化。從有效課堂教學出發(fā),整合教學資源,尊重個性學生的需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力,培養(yǎng)學生自我發(fā)展的責任意識和能力。尊重不同層次學生需求,激勵求異,鼓勵質疑和批判,鼓勵提出獨特看法,鼓勵實踐和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豐富情感,完善人格,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達到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fā)展。通過研究,也同步提高英語教師理論素養(yǎng),提高教師駕馭教材和課堂的能力,探索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積累更多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效果的經驗和方法,培養(yǎng)一批懂理論、會教學的英語教學骨干。

        此次研究結合了當今優(yōu)秀的英語教學理論、教學思想以及課堂教學改革方面的經驗與成果,針對人教版初中英語新目標教材使用以來的教與學現(xiàn)狀,通過學習、研究、分析、實驗、總結等構建出一種順應教學課改要求,充分發(fā)揮了教材特色,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思想的新型、高效的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1)運用自然拼讀法將語音和詞匯的學習相結合,將語音教學融入常態(tài)教學中,教會學生詞匯拼讀、記憶詞匯的技巧,為學生今后的自主性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學是為了用,同時又能在用中學。

        (2)整體設計單元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新的《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根據(jù)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優(yōu)化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技巧,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主動參與的信心,讓學生樂學、好學,引導他們構建科學的學習方略。

        (3)課堂模式研究。

        ①單元話題具有貫穿性。該課題研究的聽、說、讀、寫、演四課型教學始終將單元中心話題貫穿于單元教學之中,通過warming up & speaking,reading,language study,listening and integrating skills的教學,使新學知識不斷再現(xiàn),反復操練而達到熟練程度。

        ②課型模式具有交互性。該課題研究要以單元整體為基礎,正確理解單元內各課間的內在聯(lián)系,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科學分解單元內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突出單元內各課型的特點,分別形成以聽說、讀、寫、演為各自側重點的不同課型的教學模式,前面講授內容對后面的教學起鋪墊作用,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的感知,后面教學內容是對前面知識的再現(xiàn)、擴充和創(chuàng)新。

        ③課型模式具有動態(tài)性。無論什么課型都不拘泥于課型模式,教師都要結合學生實際和自身個性,既把握教材的整體性思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拓展性思路,在運用中不斷創(chuàng)新。

        ④學生參與具有自主性。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四課型教學模式都要圍繞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進行,因此,四課型模式教學都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有大量的機會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主動思維和大腦實踐,提高文化意識,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⑤課型探討具有合作性。一是四課型模式教學中,教師都不要孤立地運用其中的任一課型,而是充分理解單元的整體性,加強課型互補的研究,使之相對獨立,又是有機的整體。二是各課型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合作的探究,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內容、對象等方面都要全面考慮,以最佳的組合求最高效應。

        ⑥教學評價要具有多元性。教學評價要貫穿于全過程,對教師運用不同課型的能力、專業(yè)化素質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合作探究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等都要進行系列評價。

        在近3年的實踐研究里,遵循理論澄清―實踐模式―評價改進―范式確立的研究過程,開發(fā)了有一定質量的、適合該校教師教學的校本資料集,形成了一定的課堂教學理念、策略、方法等課程資源;進一步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升了教師的生命質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與學方式,教師和學生成了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主動建設構者,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悄然進入閱讀和寫作課堂。

        “整體推進單元教學策略的實踐與探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研究,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反思。

        參考文獻

        [1] 崔永郭,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

        [2] 肖成全.有效教學[M].遼寧: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第8篇:單元教學設計反思范文

        何為導?即指導、引導的意思,也就是指教學目標選擇的依據(jù)。那么,用什么為依據(jù)呢?

        (1) 英語教學參考書,提前對于一學期的教學總目標要求。我們可以提前研究 ,認真思考。仔細閱讀。

        (2) 是課本前面的目錄說明,上面具體到每個單元的各項內容,具體到重難點,要掌握的知識點都有。

        (3) 教學使用的教材搭檔,每個單元的第一頁,針對本單元的重點單詞,短語和語法都寫的很詳細,可以作為參考。

        (4) 各備課組集體備課時要到位,備課組長認真組織大家互相討論,博采眾長,集思廣議,特別是復習課時,顯得更為重要。 

        2. 三思教學: 

        何為“三思”?

        一思教學活動前

        “思之不縝,行而失當”。在還沒有進行教學活動時,就應該進行縝密的思考。這個階段的反思是在課前準備的備課階段。這個階段要做到:

        A預測:思考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看能否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考慮課堂上會遇到什么問題,學生情緒,心理反映等。

        B反思 :對現(xiàn)成的教案和已有的經驗進行反思,反思他人在教這一節(jié)內容時,曾遇到過哪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課堂上采用什么樣的教具、體態(tài)語等;板書設計為怎樣?怎樣設制開場白?配備怎樣的背景音樂?活動模式如何,作業(yè)怎樣布置,學生想得到了什么?等等,很多問題都需要在備課時進行反思。

        C寫設計 在完成了上面的一系列思維過程之后,開始寫教學設計,這樣寫出來的教學設計才具有針對性。

        2. 思教學實踐活動中

        “捫心自問”,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合理,還需要經過課堂教學實踐的驗證。因此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隨時反思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自己角色轉換、教學情景、過程、態(tài)度、內容、方法等進行及時反思并有效調控;對學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參與教學的情況、師生互動程度的反思;對課堂中教與學情況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或者對學生流露的某種不良思潮應該友好的勸解,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恰當?shù)脑u價等。即使教學設計盡善盡美,也總有與課堂實際不符的地方。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往往會遇到這種情況:教學設計時的難點,學生不覺得難,而設計中認為容易的地方,反而讓學生犯難,這就需要及時反思。

        3. 三思教學實踐活動后

        “吾日三省吾身”,這一階段的反思主要是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思考性回憶。通過課堂實踐結果反思出成功失敗的原因,總結評價各階段的教學,尋找差距,產生新的理解力,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指導以后的教學活動。

        案例

        以八下英語Unit2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第一課時為例:

        在教學活動前,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Learning how to learn .課文以學習英語為例,涉及到了學習方法和策略,學習習慣、態(tài)度、能力等問題。這些問題是學生頭疼或者急需解決的問題。要掌握的語法是verb+ by doing sth 和復習鞏固現(xiàn)在完成時、how的用法。而第一課時的內容多:要掌握新語言項目包括一些新單詞短語句子以及語法知識,要進行聽力訓練,學會使用新語言項目進行交際。學習任務比較重。第一節(jié)課是重中之重!基于以上情況,我著手進行教學活動前的反思。我對教材、練習冊和錄音帶進行了研究;然后參考了幾個版本的教案,覺得都不是我想要的。于是我開始自己設計了自己認為比較完美的教學設計:分六步走:一、一個精彩的開場白:自我介紹------采用學生們熟悉的明星檔案的樣式,著重介紹了我的愛好------讀書,打排球,旅游等。在介紹中運用了一些如How did I learn playing volleyball? I learned playing volleyball by practicing with my daughter.一單元里要學的句子。然后讓學生做自我介紹,了解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的態(tài)度以及一些興趣愛好。二、一個熟悉的話題:How do you learn Chinese?(你是怎樣學習漢語的?)這是學生最熟悉的最有話可說的話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后進行歸納總結學習漢語的方法和策略,并板書在黑板上,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方法和策略,以及他們的成就感。三、 一個巧妙的過度------How do you learn Chinese?在學生說得意猶未盡的時候,要話語一轉轉到How do you learn English?讓學生小組討論,并總結學習語言之間的相通之處,幫助學生拓展到其他科目的學習方法,再過度到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如何為應考而學習?),探究最科學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教學新的語言項目,語法知識等新授內容。四、適時進行聽力訓練------對新的語言項目進行專項訓練,鞏固、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五、交際。幫助學生運用新的語言項目進行交際,交流他們已有的學習方法和經驗,形成合理的學習習慣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六、合理的家庭作業(yè)。分A、B兩種,讓學生自己選擇。

        在課堂上我一邊進行教學一邊對實踐活動進行反思:一切都按照設計好的在進行著。而且比我預想的效果還要好:一是學生的表現(xiàn):學生的情緒、態(tài)度都很好,積極性高,參與度高,互動效果好,合作精神強。二是學生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說笑談論,暢所欲言,很多學生不斷把本堂課要掌握的內容練熟練了,還鞏固了大量的以前學過的知識,好多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三是每次活動后,同學互相之間的評價和對我的評價都比較客觀中肯。四是我的角色轉變自然恰當。但有的學生的興趣、愛好也讓我吃驚:打牌、睡覺;玩電游、看小說等,我一方面表揚了他們的爽直,另一方面否認了作為學生應該有更健康的興趣愛好。同時我意識到:應該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興趣愛好是有意于身心健康的。

        教學活動后我從整體上進行反思:一、我覺得教學設計中的閃光點就是采用了學生熟悉內容來導入新課,讓學生有話可說,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時間恰當,設計的內容和活動易于讓學生接受;疏漏的是對學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方面沒有設計到位,應該設計一個怎樣學做人的話題讓學生討論。二、在課堂上授課進程與備課意圖之間基本吻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哈成,讓學生在和諧愉悅中學習交流。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氣氛很活躍。學生的發(fā)言有精彩之處。內容拓展的寬度和深度比較到位,學生能夠通過從說一門科目的學習方法到學其他科目或技能的學習方法上。作業(yè)布置比較合理。但也出現(xiàn)了不和諧的音符:在討論過程中不少學生也反映出能力上的缺陷。比如口頭表達的能力,詞匯量的缺乏,發(fā)言的針對性,講話的儀態(tài),有的同學中文多或是中文式的英語表達;有的同學不愿意和別人合作;有同學流露出學英語沒有成就感:只是在課堂和考試中用,其他時間沒有施展的機會了。還有當有同學提到興趣愛好是打牌、睡覺;玩電游、看小說時有部分同學認同; 另外,由于是班級授課制,受時空的限制,每次活動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按時完成,有一部分學生只能充當看客,不利于“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三、學生在這節(jié)課里學到了一些基本而有用的學習方法,跨科目、跨文化意識增強;真正理解到了“I learn English by using it .”而我自己也深刻體會到了怎樣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少的時間來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4. 總結

        總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不管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或進行得如何完美,總有令人不滿意的地方,而這些不滿之處,正是我們老師要追求要改進的地方,正是我們要反思的地方,在反思過程中,我們的教學實踐、教研教改能力不斷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改善和提高;在反思過程中我們不斷成長成熟!

        我所理解的“導備法”和“三思教學”

        中文摘要:

        一、導備法

        何為導?即指導、引導的意思,也就是指教學目標選擇的依據(jù)。

        二、 三思教學

        何為“三思”?

        一思教學活動前

        “思之不縝,行而失當”。

        二思教學實踐活動中

        “捫心自問”,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合理,還需要經過課堂教學實踐的驗證。

        三思教學實踐活動后

        第9篇:單元教學設計反思范文

        教學目標:

        1:正確運用if 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

        2:能用if 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作出假設,用will談論結果。

        教學策略和方法:

        通過pair work和groupwork,鼓勵學生對if引出的結果進行推測和練習if引導的從句。

        教學過程:

        Step1 :板書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白本堂課的教學目的)

        Step 2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1. Enjoy an English song : 在輕松的英語歌曲中進入課堂,讓學生進入愉快的身心準備狀態(tài),同時為引出新課作好鋪墊。

        2. Ask some questions.

        If you are happy, what will you do?

        If I am happy, I will smile.

        Step 3. Presentation

        1.Show some pictures to present the new structure,and ask several students: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see a wallet on the floor?

        If I see a wallet on the floor, I will give it to my teacher.

        Show more situations to the students , discuss in groups :what will happen? Then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 consequences.

        利用豐富的圖片引出重點句型,既生動形象,又利于學生接受。同時進行小組活動,促進小組合作。

        Step4: Practice

        This Sunday our school will organize a party.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go to the party? Let’s students discuss in groups.

        引出party話題,讓學生運用will談論結果

        Step5: Practice

        (1) 1a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Section A , ask the students to predict the consequences.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Then match the statements with responses.

        以預測的形式引入文本,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1b Listen. Play the tape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在口語練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聽的訓練,這樣學生對新的語言結構掌握更容易一些。

        (3) Finish 2a and 2b

        通過聽力練習,學會如何獲取重要信息,提高學生聽的能力,完成教材內容的同時鞏固所學語言結構。

        Step 6 :Discussion and Groupwork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what you will like to be in the future. Why? and if you do so, what will happen?

        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景,使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結構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培養(yǎng)他們運用英語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達到了學中用,用中學的目的。

        Step 7: Homework :Do a Survey

        Ask five students: What will you do if we have no lessons tomorrow?Then make a report like this in the next period: If we have no lessons tomorrow, LiMing will go to the movies.

        教學感悟:

        1.目標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備課前要鉆研教學大綱,通讀、熟悉教材,駕馭教材,收集大量相關信息。不能只通讀一課或一個單元,必須通讀全套教材。這樣才能準確制定出單元教學目標和各課教學目標,才能把各課教學目標分解成相應的課時教學目標。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蒙城县| 麻江县| 南丰县| 淅川县| 新龙县| 武夷山市| 始兴县| 宁南县| 东方市| 临汾市| 卓资县| 阳泉市| 淮北市| 寿宁县| 天全县| 治多县| 周宁县| 宁强县| 襄城县| 视频| 弥渡县| 上杭县| 富平县| 鄢陵县| 丁青县| 竹山县| 海原县| 富顺县| 琼海市| 虎林市| 威远县| 灵丘县| 确山县| 长顺县| 禄丰县| 班玛县| 海门市| 昌邑市| 克什克腾旗| 海林市| 建昌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