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業概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教育主管部門明文規定: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畢業生在畢業之前,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撰寫的具有學術價值的論文,它是高等學校的學生完成學業的標志性作業,也是對學習成果的綜合檢驗。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過程要在堅持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培養的特點和實際需要。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是制約當前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水平提高的根本因素。就目前而言,國內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定位不準確。甚至部分高校的教學大綱將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定位專業選修課,這導致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在課時的安排,教師人員的配置,教學設施的配備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對教師而言,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嚴重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部分高校將畢業論文(設計)定位為一門選修課,而畢業論文(設計)這門課程所講授的論文選題、論文寫作的方法、格式和規范,參考文獻選擇、外文文獻翻譯等等需要花費教師和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于相應的課時安排和重視程度都不到保障,教師在論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只能側重對于空洞的書面講授,忽視了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強調實踐性和參與性強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直接參與和動手寫作的能力,不僅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質量大打折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顯得力不從心。對學生而言,教學目標的不準確使得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產生了兩點誤區。首先,盡管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但由于本科生課程安排相對緊湊,學生用于開展科研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大多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夠。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培養和考查的恰恰是學生的科研能力,但由于課程的安排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無法將所學的有限的知識與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其次,由于大多數高校將畢業論文(設計)設置為選修課,學生對這門課程重視程度不夠。作為選修課,學生本能地認為畢業論文(設計)就是一門普通的增長知識的課程,只要求理解就可以,無需深入掌握。這就直接造成了學生普遍對畢業論文(設計)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結果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相關的問題層出不窮,學生沒有能力將畢業論好。雖然部分學生論文寫作達不到規定的標準,但是學生又得畢業,最終結果就只有在執行的標準上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培養。
1.2教師人員安排不合理
盡管我國相關教學大綱規定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應當由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項規定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目前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高級職稱的教師都在畢業論文(設計)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青年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挑戰。首先,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對教師知識的儲備和運用要求非常高,青年教師由于工作不久,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時間較短,在科研和教學方面都與老教師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諸多困難。其次,部分高校對于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定位選修課,學校以及學院對課程教學的投入的精力和關注度都不夠,更不可能為青年教師提供專項的進修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惡性循環。對于高級職稱的教師特別是教授而言,時間和精力的缺乏成為制約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而且還必須具備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教學工作。由于高級職稱的教師特別是教授或是承擔著較為繁重的科研工作,或者擔負著行政領導職務,常常無法保證或投入過多的精力進行教學工作,特別是畢業論文設計還是一門選修課,教學的質量往往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1.3相關專業教材缺乏
教材作為承擔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到教學水平的提高。目前,就全國范圍內而言,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就相關教材數量而言,專門針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材可謂鳳毛麟角。由于公共管理專業在國內開設較晚,加之相關高校對課程的定位偏差,直接導致了國內從事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編訂的人員有限。由于缺乏相應的教材,許多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教材往往采用政治學或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教學資料,其內容缺乏公共管理專業所需的專業性、實用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其次,就僅有的幾部教材而言,教材內容普遍存在滯后性和非針對性。在這些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中,有的教材側重于經濟類管理,缺少針對性;有的側重于政治學,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有的教材內容嚴重滯后,不能隨國內外公共管理專業的迅速發展而不斷更新,許多方法和事例難以滿足當前公共管理專業的本科教學要求。
1.4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滯后
目前,相對滯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直接影響著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第一,教學方法缺乏創新。現階段,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仍未擺脫普通課程教學的窠臼,缺乏針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自身特點的教學創新。教師的教學方法局限于知識點的講授,并沒有注重通過將知識點的理論與現實社會的實踐有機結合,而是空洞的說教,一旦遇到具體的寫作,學生就無從入手。因此,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僅僅停留和局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已經很難適應時展的需要。第二,教學手段單一僵化。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應該結合公共管理專業和本科論文寫作的雙重特點,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科研意識。而現在的教學仍然停滯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依舊單一僵化。教學、教材和課件依然是主要的教學手段,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被動地依賴教師,部分學生需要教師的亦步亦趨的督促式指導,不能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提升的路徑探析
2.1明確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目標
設置公共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應當依據教育部對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有關規定,結合各自學校自身公共管理專業發展的情況制定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目標。就目前而言,應當突出強調它在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必修課地位,引起師生們的重視。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總目標應定位為:“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要求,結合顧客——學生的要求和用人單位的要求,建立畢業論文(設計)各環節的質量目標,達到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和滿足學生個性的發展,最終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高水平的知識運用、技能的培養和創新精神、開拓創新能力和學術道德的培養”。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具體目標主要包括:在教師的教授和幫助下,通過學習了解畢業論文的基本屬性和特點,逐步掌握如何進行論文選題、如何撰寫開題報告、資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檢索、論文的結構和撰寫規范,論文的修改和論文的答辯等相關問題,最終確保學生能夠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2.2優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針對當前公共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的構成的現狀,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其一,針對教學和科研相對欠缺的青年教師而言。未來公共管理專業的青年將逐步實現高學歷,科研能力將成為青年教師的強項,教學經驗的不足可以通過逐步的教學實踐得以彌補。因此,未來青年教師無疑將成為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學的主力。而就現階段而言,首先,高校有關部門應當積極為青年教師提供一個鍛煉和學習的機會。教師作為特殊的職業,其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恰恰需要平時的摸索和鍛煉。其次,學校、學院可以聘請校內外一些學歷較高、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通過這些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不僅可以減輕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壓力,而且培養和鍛煉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其二,針對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老教師而言。老教師科研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他們參與到畢業論文(設計)課程中來,對于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水平和質量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就現階段而言,由于老教師承擔著相對繁重的科研任務或行政任務,而畢業論文(設計)課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部分學校強制讓這些教師承擔這門課程,其教學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目前最優的解決路徑是老教師和青年教師共同參與畢業論文課程的教學工作,老教師更多的是對青年教師提供必要的指導,而青年教師直接參與到教學的第一線,形成多層次和多元化的教學梯隊,既達到了鍛煉教師隊伍的目的,又擴大了學生與教師在學術、科研、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交流的空間,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
2.3更新專業教材內容
當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材的針對性、時代性和實踐性不強,教材多側重于經濟管理類或政治學類教學,脫離了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教學要求。為了改變目前教學的現狀,相關部門應聯系開設公共管理專業的高校,組織本領域的專家學者根據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編寫不同公共管理專業領域的教材,提高專業教材內容的適用性。教材應當服務于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目標:首先,在理論層次方面上,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必須明確作為本科畢業論文的共性特征和作為專業學科的個性特征。教材必須明確畢業論文在公共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地位和目標,并為教師的教授提供一個可以參考和借鑒的教科書,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學習論文寫作的教材。其次,在實踐能力方面上,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熟練掌論文的選題、開題報告的撰寫、資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檢索、論文的撰寫規范,論文的修改和論文的答辯等相關問題。并且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實現將四年所學知識與實踐問題有機結合,鍛煉和培養自己的學術科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
2.4改進教學方法
網絡是現代社會良好的資源平臺。在冶金行業,由國際鋼鐵協會發起成立的鋼鐵大學網站是行業內認可度較高的專業網站。該網站涵蓋的知識面較廣,主要使用對象為在校師生和企業員工。在網站上,可以使用鋼鐵生產的所有原理,包括基本知識、冶金工藝、熱力學和動力學原理等。然而網站最突出的特色不是對這些知識的應用,而是一系列靈活的、涉及煉鋼生產的像游戲般的模擬。這對于年輕大學生們來說,很具有吸引力。我校冶金工程專業自2010年開始對國際鋼協舉辦的網絡煉鋼大賽給予了高度關注。經過兩年時間對該賽事進行深入調研和初步探索之后,于2012年參加了由中國金屬學會主辦、武漢科技大學協辦的“2012全國網絡虛擬煉鋼大賽培訓班”,事后就培訓的相關內容結合鋼鐵生產的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巧,發展成專門的一門課,并將這門課納入到我校的“個性化教育”實踐環節,同時每年篩選出成績優異的學生參加全國煉鋼大賽。2013年3~4月,還曾協助河北省冶金學會承辦了河北省首屆網絡模擬煉鋼大賽,獲集體三等獎。
通過這兩屆“網絡煉鋼大賽”的開展,教師們發現學生參加大賽,有助于其將大學四年所學的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例如,在網上模擬轉爐煉鋼工藝時,學生必須首先對煉鋼的工藝過程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知鋼鐵料和造渣材料的加入時間與方式、氧槍的操控制度(何時開始吹氧、純吹氧時間、氧流的大小)等各個知識點,并將這些知識點有機結合到一起,運用到冶煉過程中,最終煉得符合規格要求的鋼種。事實上,網絡模擬煉鋼的過程,可以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當“爐長”的感覺,并有助于其建立煉鋼工藝的全局觀。通過成功地冶煉一爐鋼水,不僅使學生將整個鋼鐵生產串聯起來,了解各生產工藝的原理、特點和操作,還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自我成就感,加深了學生與本行業的情感。最后,通過對畢業生的回訪了解到,他們在進入企業參加工作輪崗時,在很多崗位上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網絡煉鋼培訓使其對工藝的各個環節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也熟知了相應崗位上的操作。由此可見,網絡煉鋼訓練對畢業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開展實驗室開放項目,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實驗教學是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而實驗室開放項目與普通的實驗相比,在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作為成立不久的新專業,面對科研基礎薄弱、設備和經費不足的局面,如何促進實驗室開放項目的順利開展并且保證實施的效果,是全體教師關注的焦點。為此,系里分別從硬件環境、軟件師資和參研學生的篩選三個方面進行了充足準備。首先,冶金工程專業的實驗中心經過了大規模的升級改造,不僅新增了感應爐、高溫燒結爐等一系列教學科研設備,實驗中心的布局及環境也得到了良好的提升,為實驗室開放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保證。其次,在師資方面,經過自愿報名和專家組評選,最終挑選有經費、有能力的優秀教師指導開放項目,從而為項目的選題、經費和實施提供了保證。最后,在實驗室開放項目的學生人選方面分三個階段進行選定。第一階段,對自愿報名的學生進行摸底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是學習成績和學習時間的投入多少,選擇成績較好且學習時間投入較少的學生,這樣能保證被選中的學生有比較充足的時間進行項目的執行;第二階段,對選擇出來的學生進行簡單的項目背景介紹,引導其進入課題,之后分配給學生一到兩個月的自學時間,深入全面地了解課題,這是為了考察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查閱文獻的能力;第三階段為課題答辯環節,學生需要將查閱的文獻進行歸納總結、消化吸收,完全理解之后再在答辯環節表達出來。通過答辯的學生才是最終參加開放項目的人選。選定學生之后就可以深入開展項目,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要嚴格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即從實驗方法的選擇、實驗方案的制定到具體的實驗操作,以及后期的數據處理等全部由學生來完成,教師則主要起到“三導”作用,即“引導、指導和督導”。因此,學生執行項目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很好地鍛煉其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三、充分利用生產實習,強化學生的職業認識
我校的實踐環節共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金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個性化教育、專業技能培訓、畢業設計(論文),其中在生產實習中,學生與企業的直接接觸時間最長,且有充足的機會與現場工人師傅討論交流,這是強化其職業認識的最佳途徑。目前國內高校生產實習的主要方式有跟班式、參觀式、現場講座式以及座談交流式。考慮到我校的生產實習周期短(一般2到3周)、任務重(煉焦車間、燒結車間、煉鐵車間、煉鋼車間、煉鑄車間等)以及學生自身的安全問題,歷年來的生產實習多采用“參觀式”。整個實習下來給學生的感覺就是“走走看看”,學生缺乏對崗位的深入了解,印象不深刻,實習效果較差。為此,自2012年開始專業對“參觀式”的實習方式進行了改進,并增加了現場講座式和座談交流式。在“現場參觀”的過程中,要避免“走馬觀花”,首先要對學生們明確實習的目的,及時下放任務書及實習計劃安排,然后有選擇、有重點地參觀:對有高爐、轉爐、軋機等設備的車間,多分配時間,多做講解;對煉焦爐、燒結機、制氧機、緩冷機等附屬設備則“提綱挈領”式講解。帶隊教師要盡量安排時間讓學生向一線工人師傅取經,內容包括現場操作經驗、崗位特點、工作制度等,使學生對各崗位有充分的認識。“現場講座式”實習方式是邀請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工程師,為學生講解其負責的設備(如燒結機、高爐等)特點及該設備在整個工藝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基本原理等內容。有的工程師在講座的過程中還進行現身說法,就大家敏感的考研、工作、自身職業發展和鋼鐵行業的歷史規律、最新動態等內容進行互動交流,效果頗佳。“座談交流式”實習主要是請有經驗的現場人員為學生解答一些參觀過程中遺留的與實際生產相關的問題,并就其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對本行業的了解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引導,加深學生對本行業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意識。
四、區別安排畢業論文(設計),促進畢業生與未來對接
畢業論文(設計)是我校冶金工程專業實踐環節的最后一環,學生做完論文就面臨著就業或者進入高校繼續深造。由于我校的冶金工程專業暫時還沒有碩士點,因此,畢業論文(設計)模式按照“985工程”或“211工程”等高校通常采用的“博士帶碩士,碩士帶本科生”的方式難以實施,近幾年的畢業論文(設計)都是由指導教師親自指導,“手把手”式地教學生如何一步步進行實驗。這種方式存在以下三個問題:第一,由于每位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太多,而且學校要求“一人一題”,且四年內的論文題目不能相同和類似,因此每年的畢業論文題目都是教師們絞盡腦汁想出來的,缺乏必要的研究基礎和課題的深度。第二,做實驗需要有經費支撐,而指導教師大多參加工作時間尚短,處于課題研究的摸索探究期,未形成明確的研究方向,而且很少有經費入賬,因此對于他們而言,大部分畢業論文的費用只能自己籌集。第三,從學生角度考慮,這一環節的安排還涉及到與畢業去向的對接問題:對于畢業之后攻讀研究生的學生而言,跟著指導教師做科研是合適的和必需的,因為可以很好地鍛煉其深入鉆研課題的能力;但是對于畢業之后參加工作的學生而言,他們更需要多了解和熟悉工廠的布局、設備等情況,以縮短其就業后的適應期。根據師生的實際情況,并吸取兄弟院校的經驗,自2012年起對我校冶金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實踐環節的實施進行了合理改革,在原來單一的“做實驗”型畢業設計基礎上,增加了設計型和在企業做課題的選題模式。安排的原則是:對畢業后參加工作的學生安排設計類課題和在簽訂工作的企業做課題,前者如設計工廠布局、高爐車間或轉爐車間、高爐、轉爐或軋機等,通過做設計讓學生深入掌握現場的車間格局、設備構造,并通過對設備的掌握進一步加深對工藝原理基礎知識的理解;而在企業做的課題往往是由企業提出,他們希望畢業生提前進入工作狀態。指導教師則全程監督指導,保證論文質量。考研的學生則偏重于做畢業論文,通過文獻的查閱和綜述、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實驗過程的具體執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考研學生日后繼續深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關鍵詞 公共管理專業 畢業論文(設計)教學 制約因素 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Reform
WANG Guanqun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 Current college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has the problems of targeting inaccurate, teacher staffing unreasonable lack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lagging behin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public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university should be clear thesis (design) teaching objectives, optimizing curriculum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mproved professional updating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constraints; path analysis
作為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也是本科教育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目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因素阻礙了公共管理專業的發展。深入分析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的對策,對培養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需要的公共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存在的制約因素
相對于其他專業,公共管理專業設置較晚,加之自身具有的獨特性(專業學科的交叉性、中外文化的差異性以及學科的實踐性等)造成了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嚴重制約著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質量。
1.1 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教育主管部門明文規定: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畢業生在畢業之前,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撰寫的具有學術價值的論文,它是高等學校的學生完成學業的標志性作業,也是對學習成果的綜合檢驗。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過程要在堅持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培養的特點和實際需要。
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是制約當前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水平提高的根本因素。就目前而言,國內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定位不準確。甚至部分高校的教學大綱將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定位專業選修課,這導致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在課時的安排,教師人員的配置,教學設施的配備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
對教師而言,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嚴重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部分高校將畢業論文(設計)定位為一門選修課,而畢業論文(設計)這門課程所講授的論文選題、論文寫作的方法、格式和規范,參考文獻選擇、外文文獻翻譯等等需要花費教師和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于相應的課時安排和重視程度都不到保障,教師在論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只能側重對于空洞的書面講授,忽視了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強調實踐性和參與性強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直接參與和動手寫作的能力,不僅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質量大打折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顯得力不從心。
對學生而言,教學目標的不準確使得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產生了兩點誤區。首先,盡管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但由于本科生課程安排相對緊湊,學生用于開展科研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大多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夠。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培養和考查的恰恰是學生的科研能力,但由于課程的安排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無法將所學的有限的知識與課程有機結合起來。
其次,由于大多數高校將畢業論文(設計)設置為選修課,學生對這門課程重視程度不夠。作為選修課,學生本能地認為畢業論文(設計)就是一門普通的增長知識的課程,只要求理解就可以,無需深入掌握。這就直接造成了學生普遍對畢業論文(設計)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結果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相關的問題層出不窮,學生沒有能力將畢業論好。雖然部分學生論文寫作達不到規定的標準,但是學生又得畢業,最終結果就只有在執行的標準上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培養。
1.2 教師人員安排不合理
盡管我國相關教學大綱規定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應當由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項規定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目前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高級職稱的教師都在畢業論文(設計)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于青年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挑戰。首先,畢業論文(設計)課程對教師知識的儲備和運用要求非常高,青年教師由于工作不久,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時間較短,在科研和教學方面都與老教師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諸多困難。其次,部分高校對于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定位選修課,學校以及學院對課程教學的投入的精力和關注度都不夠,更不可能為青年教師提供專項的進修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惡性循環。
對于高級職稱的教師特別是教授而言,時間和精力的缺乏成為制約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而且還必須具備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教學工作。由于高級職稱的教師特別是教授或是承擔著較為繁重的科研工作,或者擔負著行政領導職務,常常無法保證或投入過多的精力進行教學工作,特別是畢業論文設計還是一門選修課,教學的質量往往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1.3 相關專業教材缺乏
教材作為承擔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到教學水平的提高。目前,就全國范圍內而言,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就相關教材數量而言,專門針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材可謂鳳毛麟角。由于公共管理專業在國內開設較晚,加之相關高校對課程的定位偏差,直接導致了國內從事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編訂的人員有限。由于缺乏相應的教材,許多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教材往往采用政治學或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教學資料,其內容缺乏公共管理專業所需的專業性、實用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其次,就僅有的幾部教材而言,教材內容普遍存在滯后性和非針對性。在這些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材中,有的教材側重于經濟類管理,缺少針對性;有的側重于政治學,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有的教材內容嚴重滯后,不能隨國內外公共管理專業的迅速發展而不斷更新,許多方法和事例難以滿足當前公共管理專業的本科教學要求。
1.4 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滯后
目前,相對滯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直接影響著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
第一,教學方法缺乏創新。現階段,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仍未擺脫普通課程教學的窠臼,缺乏針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自身特點的教學創新。教師的教學方法局限于知識點的講授,并沒有注重通過將知識點的理論與現實社會的實踐有機結合,而是空洞的說教,一旦遇到具體的寫作,學生就無從入手。因此,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僅僅停留和局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已經很難適應時展的需要。
第二,教學手段單一僵化。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應該結合公共管理專業和本科論文寫作的雙重特點,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科研意識。而現在的教學仍然停滯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依舊單一僵化。教學、教材和課件依然是主要的教學手段,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被動地依賴教師,部分學生需要教師的亦步亦趨的督促式指導,不能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 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提升的路徑探析
2.1 明確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目標
設置公共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應當依據教育部對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有關規定,結合各自學校自身公共管理專業發展的情況制定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目標。就目前而言,應當突出強調它在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必修課地位,引起師生們的重視。
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總目標應定位為:“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要求,結合顧客——學生的要求和用人單位的要求,建立畢業論文 (設計) 各環節的質量目標, 達到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和滿足學生個性的發展,最終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高水平的知識運用、技能的培養和創新精神、開拓創新能力和學術道德的培養”。①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具體目標主要包括:在教師的教授和幫助下,通過學習了解畢業論文的基本屬性和特點,逐步掌握如何進行論文選題、如何撰寫開題報告、資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檢索、論文的結構和撰寫規范,論文的修改和論文的答辯等相關問題,最終確保學生能夠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2.2 優化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針對當前公共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的構成的現狀,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
其一,針對教學和科研相對欠缺的青年教師而言。未來公共管理專業的青年將逐步實現高學歷,科研能力將成為青年教師的強項,教學經驗的不足可以通過逐步的教學實踐得以彌補。因此,未來青年教師無疑將成為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學的主力。而就現階段而言,首先,高校有關部門應當積極為青年教師提供一個鍛煉和學習的機會。教師作為特殊的職業,其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恰恰需要平時的摸索和鍛煉。其次,學校、學院可以聘請校內外一些學歷較高、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通過這些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不僅可以減輕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壓力,而且培養和鍛煉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其二,針對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老教師而言。老教師科研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他們參與到畢業論文(設計)課程中來,對于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水平和質量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就現階段而言,由于老教師承擔著相對繁重的科研任務或行政任務,而畢業論文(設計)課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部分學校強制讓這些教師承擔這門課程,其教學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目前最優的解決路徑是老教師和青年教師共同參與畢業論文課程的教學工作,老教師更多的是對青年教師提供必要的指導,而青年教師直接參與到教學的第一線,形成多層次和多元化的教學梯隊,既達到了鍛煉教師隊伍的目的,又擴大了學生與教師在學術、科研、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交流的空間,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
2.3 更新專業教材內容
當前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材的針對性、時代性和實踐性不強,教材多側重于經濟管理類或政治學類教學,脫離了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教學要求。為了改變目前教學的現狀,相關部門應聯系開設公共管理專業的高校,組織本領域的專家學者根據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編寫不同公共管理專業領域的教材,提高專業教材內容的適用性。教材應當服務于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目標:首先,在理論層次方面上,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必須明確作為本科畢業論文的共性特征和作為專業學科的個性特征。教材必須明確畢業論文在公共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地位和目標,并為教師的教授提供一個可以參考和借鑒的教科書,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學習論文寫作的教材。其次,在實踐能力方面上,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熟練掌論文的選題、開題報告的撰寫、資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檢索、論文的撰寫規范,論文的修改和論文的答辯等相關問題。并且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實現將四年所學知識與實踐問題有機結合,鍛煉和培養自己的學術科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
2.4 改進教學方法
公共管理專業教學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服務于社會實踐。因此,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必須將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運用有機結合,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以學生實踐為核心的現代教學模式,取代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首先,對于教師而言,在授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覺參與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實踐意識,使得教學活動逐步由“receptive”向“creative”轉變。專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然后指導學生為解決問題進行文獻檢索,相關論文閱讀,思考分析,并將問題解決方案以小論文形式提交等。這一過程既是培養學生的論文意識,提高寫作能力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能力的過程。”②其次,學校教務部門和相關學院應當定期組織專業教師進行類似教學比賽性質的交流活動,不僅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質量,而且可以及時解決教學難題,總結教學經驗,不斷為專業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針對公共管理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學校應當全力支持和鼓勵公共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教學走出課堂,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注重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最終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質量。
注釋
關鍵詞:工業設計評價標準環境效益情感價值
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明顯的今天,各個國家的經濟、政治,乃至道德狀況都到了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轉型期。“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設計”等設計理念已給人類觀念帶來巨大變化;同時,信息化社會中的“非物質”特征也越來越明顯,這就使得設計的本質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因此,相應的設計價值判斷體系和道德評判體系也應該增加新的內容。
我們在評價一個產品的優劣時,除了優越的操作性能、優美的外觀、良好的市場銷售情況等傳統的因素外,還應當充分考慮到當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自然環境的特點。不能只從技術角度、審美角度、經濟角度及人機工程學等方面的綜合效果來判定,還應該將目光轉向更深層次上的探究,使設計能夠營造出一個人與社會、人與環境和諧健康發展的局面,研究在設計中能夠使人類獲得更多滿足的“非物質”因素。對此筆者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工業設計的“環境”效益
工業設計的內涵跟以往相比有了更為廣泛的延伸,已經由產品設計發展成為現代生活品質、生活環境的設計:更加注重產品與產品之間在功能和形式上的相互呼應,產品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以及產品和人、環境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從而營造出一個和諧的人造環境。因此,“環境”效益也已成了評價設計的一個重要標尺。
1.產品設計要從“以人為本”向“以自然為本”過渡
對設計師來說,在做一個產品設計任務時,他所面對的不單單是眼前的具體的產品,還要綜合分析產品的使用環境和使用狀態,也就是說,設計所要解決的不是單個產品的具體功能和形式,而是與產品相關的完整“系統”。以系統的觀點來看待設計任務,才能將使用者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和體驗加以重視,才能真正做到設計“以人為本”向“以自然為本”的過渡。這種系統的觀念,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產品使用的完整過程的分析思考,充分考慮到用戶在使用產品前、使用中和使用后幾種狀態之間的不同體驗;二是該產品與其他產品或環境之間的結合和交融。
2.產品的生態環境效益
以往工業設計的過度工業化及過度設計加速了對我們賴以生存家園的破壞,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現實的危機喚起了人們的社會責任心和倫理道德的回歸,生態設計、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思想應運而生。這些也就成為了今天我們評價、衡量一個設計的好壞、一個設計師道德素質、能力水平的重要標準。
假如某個產品滿足了人們的使用需求,從單個產品角度來看,結構合理、造型美觀、使用舒適,合乎消費者的選擇要求,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或使用后卻會對他人或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那我們也不能稱其為好的設計。比如說,一些塑料制品雖然有著其他材料制品無法比擬的優點,但由于不可降解污染環境,在很多領域也是不值得廣泛推廣和提倡的。美國設計理論家巴巴納克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在包裝及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強調,設計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并為保護地球環境服務。
二、功能載體形式的改變所帶來的沖擊
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工業設計也隨著相應有了一些改變,“人機對話關系”成為從有形物質產品向抽象關系轉移的最基本形式之一。大量的從產品物質型向產品服務型轉變的設計應運而生。即以不增加生產的前提下,通過被設計產品的反復使用和優化服務來實現產品的價值,增加財富。在這類設計中,人們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到了如何實現“持續性”生產和“持續性”工作方面。例如:現在廣泛使用的ADSL寬帶服務系統就是如此。它通過無限次的使用計算機和整個網絡設備讓產品得到充分利用,在不增加新產品的同時增加了服務商的收入。所以從長遠看,這種設計必將使物質資源的消耗降低到最低程度,客觀上起到了節能環保的作用。同時通過上述的設計,你將無法準確判斷這類產品本身到底含有多少藝術創作的成分。正因為如此,它也為我們工業設計產品的評價標準提出了新的內容。
我們可以看到,只要它能正常運轉,一個如此不起眼的物質裝置竟然可以持續完成如此多的工作。這也就是說,可以支持人們無限次使用的異常龐雜的服務系統還需要一個堅實的基礎,那就是物質結構上最大程度的“可靠”和“安全”。因此,對于種種破壞性因素的避免和有效控制,實現整個系統或服務的安全、可靠才是此類設計的主要衡量標準。
三、工業設計的情感價值
在生活當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最能打動我們、最具有吸引力的產品在功能的實現上卻不一定是效率最好的。因為有時人們在選擇物品的時候,甚至可以認同犧牲掉一些功能或使用上的便利,但卻能換來更多精神、心理上滿足的物品。這就告訴我們,在產品的價值分析中還有一些是無法準確衡量甚至是無法準確把握的因素,而這個因素往往決定了人們對產品的最終評價和選擇,那就是在產品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的感染力。所以,在當代人更加注重生活品質和情趣的情況下,以往占主導地位、強調功能和實用主義的設計相對以前來講要弱化得多。
在產品設計中加入情感因素,就是為了要滿足人們在深層次上的精神需求和渴望。產品一旦被注入了情感,它也就不再是具有某種使用功能的單純物品了,而是同時具有了能夠和人進行情感交流的精神特征。產品的情感價值在于它所提供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功能上的滿足和操作上的便利,而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體驗。即通過追求消費者個性的體驗,達到實現消費者心理慰藉功能的目的。
四、工業設計的社會倫理價值
工業設計對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著很廣泛的影響和引導作用,因此,對于它的評價,還包括在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之外對使用者是否真正有益,以及該產品在工作過程中或使用后對人們生活狀態、生活方式的引導是否積極健康等。這些因素對消費者來說,考慮的相對要少一些,而對于設計者來說,卻體現了一個設計師的職業道德和素養;對于產品來說,是它的社會價值、倫理價值的體現。
例如,在面對當前的老齡化社會問題時,設計師對老年人用品進行了周到的籌劃和設計。各種安全用品、保健用品、生活用品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這些先進的技術應用、周到的設計盡管滿足了人們的各種需求,大部分產品卻忽略了中國固有文化的影響。在許多能夠保證老年人獨立、無障礙生活的產品身上所折射出的是人們生活方式上的變化:那就是盡管一些先進技術、先進產品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兒女們的后顧之憂。但另一個方面子女與老年父母的家庭結構界限卻越來越清晰,表現出了親情交流的嚴重欠缺。
所以,當我們面臨著有多種可以實現的方式和思路設計產品時,設計者可以多加思考,在解決使用者的實際需要時究竟該選擇什么樣的解決途徑,設計出的產品所要傳達出的是什么樣的生活狀態和方式。這種生活狀態或方式是否是健康的、積極的,是否符合時展的要求,也就成為了該產品社會倫理價值的判斷標準。
五、產品功能的靈活性或多變性
對于當前很多領域的產品來說,設計就是設計一種生活方式,具體產品也就變成了實踐這種生活方式的道具。由于人的行為具有多樣性和多變性,因此,當把人的行為作為主要考慮因素時,也就造成了當前設計跟以前相比,功能上增加了很多新的內容,大大增加了操作、使用上的靈活性。這也是多功能產品、復合型產品大量出現的原因。:
當設計師已經無法準確預料出使用者的實際使用需求或行為方式時,所能做的就是:
(一)提高產品結構或形式上的靈活性。比如現在許多組合式家具,在做到組合件的標準化和簡潔化的同時,還滿足了人們自由組合的多樣化需求和靈活性。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同數量的標準件進行適合自己的組合,同時在使用過程中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重新組合。(二)增加產品功能或結構上的多樣性,使設計能夠滿足多種需求。例如現在流行的集合了音頻、視頻、拍攝、通訊、信息記錄等功能的手機,就是一個具有復合功能的產品。
六、結語
在新時期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都有了極大的改善,在這個基點上來評價設計的好壞,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的生存現狀、發展所追求的目標以及我們的理想生存狀態是什么。以我們所追求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作為標準來評價設計的優劣才具有實在的意義。所以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合理規劃、設計符合當代社會發展方向的物質產品和非物質產品,才有可能設計出符合當代工業設計標準的優秀作品。
參考文獻:
[1]何人可.工業設計史(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馬克·第亞尼編著騰守堯譯.非物質社會——后工業世界的設計、文化與技術.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1 優化課程設計
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課程的設計上,正確分析企業對于電氣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并做到充分了解當前電氣工程行業的發展情況。將課程設計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緊密結合。在對課程的優化中,更加注重對實踐的踐行。正確分配理論課與實驗課所占的比例。適當的縮短理論課所占的課時,占到總課時的40%。將整個實踐分為三部分:一是理論課實驗的學習,培養學生充分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學校內的實驗課上,實驗主要包括數電、電路、模電實驗、電機拖動基礎實驗、PLC實驗、傳感器實驗與單片機等實驗,做到對常用芯片工具的應用;二是課外的課程設計,主要包括參加電子設計大賽,智能車設計大賽等電子類競賽,單片機等的課程設計;三是參加一系列的實習,金工實習、認識實習、電子電氣實習以及畢業實習。
1.2 強化實驗管理
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改革實驗的內容,鼓勵學生自己動腦,不限定實驗室用的方法,也不限定所使用的器件,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動手的主體。并讓學生意識到實驗的重要性,將實驗成績計入學生成績總評定系統中,并與期末獎學金等榮譽的評定掛鉤。從而激發學生對實驗的熱情,主動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1.3 理論聯系實際
將課程設計的內容與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與解決能力。指導教師在對課程設計內容的選擇上,應該選擇實用性與綜合性較高的設計內容。例如設計生活中常見的萬用表,洗衣機模塊。電梯、紅綠燈設計,與實際相聯系。實驗教師將課程設計的任務書提前發給學生,但是不要制定設計步驟與所用器件,讓學生自由發揮,自由選題。由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擬定設計方案,并且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再與老師討論方案是否可行。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設計、編程與調試工作。最后撰寫課程的設計報告。這對提高對專業認知能力有很大幫助,并有助于培養學生自己動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4 鼓勵學生參加電子類設計大賽
隨著企業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提高,電子設計大賽的含金量越來越高,這就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類似的電子設計大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思。而且無論是對于企業還是高校來說,電子設計大賽的獲獎證書都被大家所認可。參加此類的競賽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一起交流,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可開拓視野。學校也可以自行組織校內的電子設計創新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主導。積極開展課外電子創新競賽活動,讓學生們自擬題目、自行設計,到實驗室自己動手研制出各種實用性強,構思獨特,想法先進的產品。學校實驗室給學生提供經費、場地,由學生自行采購需要器件,并由學校負責報銷費用。同時配備教師進行指導,允許小組合作。同時鼓勵大一新生參與進來,做些簡單的工作,為他們以后更快地進入課題做好充分準備。為激勵學生更多的參與進來,學校應該設立相應的獎勵措施,對于在比賽中表現突出的同學進行表彰。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的實現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標。
1.5 優化生產實習,畢業設計
學校在聯系生產實習工廠地點的之前,一定要選擇與學生將來就業密切相關的工廠。生產實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企業的生產線,了解社會的需求。所以學校在選企業時要選擇專業知識雄厚,擁有先進儀器與技術工人的企業,在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實習的過程中多思考,多動手,多向技術嫻熟的工人學習,交流,從而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對自己將來從事的工作有進一步的了解。至于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學科建設的非常重要的環節。所謂畢業設計的目的是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提高分析與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好畢業設計的關鍵是選畢業設計的題目。畢業設計課題應該是結合實際生產的實際項目,有較強的應用背景。同時課題要符合電氣工程專業培養目標,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指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畢業設計的題目,但是得經過老師的審核,確定方案是可行的,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階段。在選題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在確定了畢業設計的題目之后,學生應該自己獨立思考,老師要隨時監督學生的涉及進展。
2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應對專業教學加大經費的投入,進一步改善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基本條件建設。實驗室的面積,儀器設備要達到教育部要求的標準,盡量引進先進的儀器設備,并且合理安排課程,保證每個學生在做實驗時都有儀器可用。專業教學經費都要達到相應的標準。加強電氣工程專業師資力量是實現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關鍵。學校應做到對師資力量的結構做到合理分配,包括年齡和學歷 。并且做到及時更新結構的設定。因為目前很多高校都出現中年骨干教師數量少的情況。同時學校的青年教師比重偏大,高級職稱的教師數也在少數,教師隊伍的比例不合理,人才斷層現象比較嚴重,因此要對教師的選聘、晉升、待遇等方面創新機制。同時學校鼓勵從知名企業中聘請技術嫻熟的技術人員來校作報告,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就業前景。學校也應該定期開展學術報告之類的學術交流。同時鼓勵教師與學生都參加。
3結語
1.1重理論,輕實踐
傳統的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模式體系的基本教學理念是重視“知識型”人才的培養,注重書本知識理論的講解與掌握,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當前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情況來看,課程的授課基本都是沿用理論課——實驗課單一模式。其中理論課所占課時比重更大,實驗課則相對弱化,而且理論課與實驗課的結合程度并不十分密切。所占課時比重較小的實驗課教學環節,多數都是進行教師事先安排的實驗內容,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給予指導和評測。實踐證明,這種課程教學模式下出來的軟件工程技術人員與時展要求嚴重脫節,難以滿足社會對綜合軟件設計與開發技能人才的需求。
1.2教學目的脫離實際
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是計算機軟件、硬件和網絡相結合,注重軟件理論和軟件開發能力的培養,該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有機整合。然而,現行的高校在開展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卻難以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統一,時有厚此薄彼的現象發生。在強化理論知識的同時忽略了實踐的應用,在加強實踐教學的同時卻又忽略了理論知識的融合。不能很好的體現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教學圍繞職業發展需要開發,職業特點不明確,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2高校如何進行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做法
2.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革新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體系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軟件行業人才標準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高校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式也應跟隨時代變化進行相應的改革。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跳出“教”的禁錮,從總體目標出發,進行學科教育向職業化教育的轉型,以滿足社會對高級軟件工程師的需求。
(1)根據社會需求,合理確定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提高學生素質能力的前提與基礎,知識結構的確定,必須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以“必需、夠用”為度,并要求學生具備足夠的發展潛質。因此,教師在分析知識結構時,應首先以社會發展對軟件工程專業的能力要求為出發點,通過對能力進行分解,分析滿足學生能力發展要求應具備哪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組織,合理確定知識結構,努力體現“三個面向”,面向軟件工程專業發展最新潮流、面向軟件工程專業市場需求、面向軟件工程專業社會實踐。例如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教師除了要重視企業級應用開發的服務器端技術,還要注重云計算技術同JavaEE的整合,同時跟隨當前應用開發趨重RIA的特點,加強Flex技術的學習,增加JavaEE和Flex的架構集成技術,以培養市場嚴重緊缺的具有相當經驗的RIA、云計算開發人員。通過對知識結構的合理確定,讓學生不但能夠對專業知識進行鞏固,還能緊貼IT行業的用人需求,從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2)以能力要求和知識結構為主線,構建動態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各教學環節的整體設計方案,包括有: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環節等的時間分配和次序安排。軟件工程專業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應以本專業能力要求和知識結構為主線,進行教學計劃的調整,給以學生明確的思維方向,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收獲。一方面,教師可以注重課程體系的國際化,引進10門美國著名高校卡內基梅隆大學(CMU)軟件工程專業的課程,通過與傳統教學模式的融合,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注重課程體系的先進性與及時性,定期召開合作伙伴峰會,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制定及審閱,保證課程教學體系與專業信息的及時更新,做到因材施教。
2.2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實例開展學習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學生掌握了解相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能力基礎上,通過教師的精心策略和指導,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運用經典案例,把學生帶入特定教學情景進行分析,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進一步提高技術技能水平,同時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一種教學方式。軟件工程專業教學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主要途徑。在實踐教學環節,通過案例教學,能把知識點與例子相結合,使學生從個案的分析、比較中,更深入地了解軟件系統開發與管理過程,最終達到技術和知識點的掌握。如:《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時,JAVA程序設計以編程為主,如果照搬教材內容,只會讓教師講得枯燥,學生聽得乏味。通過融入案例進行教學,可以在向學生灌輸編程語言知識點的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2.3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應用型人才專業技能。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對軟件人才的需求已達20萬,并且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在未來5年內,合格軟件人才的需求將遠大于供給。在中國十大IT職場人氣職位中,軟件工程師位列第一位,軟件工程人才的就業前景十分樂觀。然而,各大企業在面向各大高校招聘軟件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時,普遍注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對于如何把學生培養成為受企業青睞的技術型人才,強化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應用型人才專業技能,是促使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全面發展的必有之路。因此,一方面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和仿真實驗教學手段,調整教學重點,發揮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加大實驗室對學生的開放力度,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氛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機會。同時,還可以開展大型綜合實驗、綜合實訓、企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內容教學,通過開設大型綜合性的實驗課程或綜合實訓課程、組織學生到Ⅱ企業頂崗實習、利用所學知識進行項目開發的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
2.4加強教學隊伍的建設
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水平的高低,取決于教師隊伍的素質,他們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加強高校教學隊伍建設,強化教師業務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是順應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首先,學校要組織鼓勵軟件工程專業教師加強學習、鉆研業務,掌握教學技能,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巧。同時,學校加大對軟件工程專業教育的投入,多組織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教師參加省級培訓、校級培訓等再培訓工作,著手培養基礎好、教學技能優秀、有事業心、敬崗愛業的專業教師,增強軟件工程專業教學師資力量。
3結束語
關鍵詞:環境工程專業綜合實驗專題實驗創新實驗
一前言
環境工程專業是集理論性、技術性和實踐性的工科專業。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增多、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也普遍提高,這就要求培養高素質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還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然而,傳統的高校教學主要側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而學生在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則較為薄弱。為了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培養具有理論、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復合型人才,必須對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因此,本文將結合幾種實驗模式進行探討。
二三種專業實驗模式
1.開展專業綜合實驗
傳統的環境工程專業實驗課程一般是按照各門專業課程劃分的,而且幾乎都是基本技能實驗,其中大多為驗證性實驗。如環境監測實驗課中的煙氣流量及顆粒物濃度的測定實驗項目,學生只是按照實驗講義和儀器的使用說明,按照選擇測試位置、測點、測試、分析計算的步驟,寫出實驗報告就算完成實驗了。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根據具體的實驗步驟動手操作,不需要太多的思考,這遠遠不能滿足培養具有環境工程綜合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須對傳統的專業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性的綜合性實驗的開設。那就要把環境工程專業課實驗融為一體,稱為專業綜合實驗。基本原則是,驗證性實驗能夠納入綜合性實驗的,要納入綜合性實驗,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如前面提到的環境監測中的煙氣流量及顆粒物濃度的測定實驗項目完全可以并入袋式除塵器的性能測定實驗中,因為除塵器的性能測定中就包含了煙氣流量及顆粒物濃度的測定。這是僅僅其中的一個例子。事實上,環境工程專業的幾門主要專業課包括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監測、噪聲污染控制工程和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工程等,并不是互相獨立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所以環境工程專業實驗課完全可以放在一起開設。
開展專業綜合實驗有如下優點:第一,可以大大減少驗證性實驗數目,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和浪費;第二,能夠使學生對環境工程的幾門專業課程融會貫通,從全局出發考慮問題,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從認識、設計到解決問題綜合能力的提高,這是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
2.新增專題實驗
在學生完成專業綜合實驗后,可以新增專題實驗。專題實驗時間可以為2~4周。專題實驗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負責寫實驗指導書,其中只對學生提出實驗要求和實驗目的,然后提供實驗設備和材料,負責指導和檢查實驗結果。實驗前要求學生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寫出詳細的實驗方案,交與教師審查。學生在具體實驗的過程中,應重點培養其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相關的實驗設備的操作,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第三,學生應能夠參考相應的論文格式寫出研究性論文,其中要求有曲線圖和分析說明,以提高學生對實驗的綜合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
長沙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對2006級本科生開設了專題實驗,實驗課題基本上是教師的科研項目,例如:以教師申請的湖南省科技計劃項目“高效納米TiO2光催化劑凈化室內外空氣的應用研究”作為專題實驗項目,該項目涉及的知識面廣,既要求有相關的環境工程專業知識,又要求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有機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學生要依據科研基本要求,積極查閱相關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和步驟,自己動手測試實驗參數,完成整個實驗研究,最后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向指導教師遞交實驗研究論文。學生提交的研究論文和實驗過程所發現的問題有利于教師的科研,一方面可以作為教師科研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鑒學生某些創新性研究的思路,少走彎路。這樣既保證科研任務的順利完成,又有利于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的提高。該類實驗來自科研課題,學生對這類實驗普遍具有較高的科研興趣,經過實踐、探討和修正,相信會取得越來越好的效果。
因此,通過專題實驗,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實驗動手的能力,解決專題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能力、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處理能力,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際科研的能力,使學生掌握國際前沿科學研究動態,為今后的畢業論文和順利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鼓勵大學生參與創新實驗研究
近十多年大規模的高校擴招,我國的大學教育正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過渡。然而,目前我國的教育基本上是應試教育,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可以成為很好的專業技術人才,但卻很難成為具有科學探索精神的創新人才。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林蕙青強調,高等學校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將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大學生,納入教學主渠道,結合專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要將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教育教學改革重點內容,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積極開展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第二課堂活動。因此,鼓勵大學生參與創新實驗研究是必要的,是新時代大學教育改革的必然。
大學生創新實驗主要是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進行實驗方法設計、組織設備和材料、實施實驗、分析處理數據、撰寫總結報告等。目前,長沙學院的大學生創新實驗研究項目課題主要來自省級和校級。項目到期,學校都會統一檢查項目執行情況,然后全校通報。項目結題后,給予指導教師一定的課時補助。從近兩年的創新實驗研究執行情況來看,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對于專業學習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促進作用,這項計劃的實施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肯定,師生反映良好。第一,通過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創新實驗實際操作中逐漸掌握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第二,通過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使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得到科學研究與發明創造的初步訓練,大大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總結
把環境工程各門專業課融為一體,開展專業綜合實驗,新增專題實驗,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實驗研究,可以使環境工程專業學生一方面鞏固專業知識和熟練實驗設備的基本操作,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設計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和進一步深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艷、魏洽.環境工程專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07(11):131~133
[2]趙麗杰、趙麗萍、李良等.環境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09(3):30~32
[3]李凡修、梅平、王子.關于環境工程專業創新實驗的幾點認識[J].科技創新導報,2008(13):213~214
工程項目管理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主干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在高校教學改革大背景下,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改革也勢在必行。文章結合當前高校工程項目管理教學現狀,梳理了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改革思路,并就高校如何應對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發展挑戰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
高校;工程項目管理;改革;思路;挑戰
一、工程項目管理專業設置概況與問題
1.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概況。
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是一門集工程技術和項目管理于一體的交叉復合型學科。我國工程項目管理專業起始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但是它真正起步卻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是應社會主義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而設立的,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知識體系由工程技術、工程管理、工程經濟、工程法律等綜合而成,該專業教學內容涵蓋土木工程技術、管理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知識。我國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學順序多沿著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三個板塊進行,中間還會穿插有課程設計、實踐教學、課外實習等教學活動,專業教學內容復雜,涉及工程管理、房地產開發、造價管理、物業管理等知識體系。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經濟學、管理學知識和項目工程全過程管理能力的復合型管理人才。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教育和經濟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學面貌也煥然一新,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培養方向也日漸細化。
2.我國工程項目管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有:
(一)培養目標模糊。
國內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是在工程經濟專業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該專業起步時間晚,在專業培養方向選擇、計劃制定上都深受傳統基礎教學思想影響,重基礎理論知識,輕實踐教學,并且,培養目標不明確,許多專業課程設置都非常滯后,那以滿足社會人才需求。
(二)教學內容重復,教學針對性差。
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學涉及工程與管理多門課程知識,如工程施工、造價、建立與工程經濟學知識等。只有處理好這些課程之間的關系,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但是,許多高校在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學內容設置上都存在交叉、重疊等現象,如許多課程中都有工程流水施工方面的知識,但是幾乎所有課程中的工程流水施工知識都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缺少針對。
(三)不重視實踐教學。
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但是,許多高校在課程設置中,都不重視實踐教學,教學實踐在課程設計中所占比重較小。由于師資力量不足、投入成本不高,許多高校都沒有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學生缺少校外實習平臺。
二、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改革思路
如今,建筑行業已經成為我國支柱產業,建筑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以人才培養為基礎。培養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具有綜合應用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的根本目標。結合行業與社會發展需求,高校要加快工程項目管理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考評方法改革,努力提高實踐教學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具體來說,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改革應走導向型教學改革之路,要細化專業知識、能力培養目標與教學步驟,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和教學平臺構建,還要重視實踐教學,以實習基地工程項目橫向課題為依托細化實踐教學工作,并立足于外聘制和雙師制師資建設規劃擴充教師力量,然后在導師指導下將學生分成產學研團隊,進行實踐教學。
三、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如何應對挑戰
1.明確培養目標,完善培養模式。
隨著社會發展,市場對工程項目管理專業人才需求日益多樣化。鑒于此,高校要拓寬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適合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具體來說,高校首先要明確高工程項目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專業發展方向與發展前景,制定專業長期發展規劃。其次。高校要結合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方向與市場需求,增設更多與工程項目管理有關的課程如房地產經營管理、工程投資等,在工程策劃、投資、評估、設計、施工、監理課程體系中增加技術類課程的比重,體現教學內容的先進性、針對性。再則,高校在工程項目管理專業設置上也要做出一些調整,積極優化工程技術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加強專業實踐教學,并根據不同專業的發展要求和職業資格考試需要,調整專業課程教學深度與廣度,與社會機構、有關部門攜手構建和完善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以滿足社會復合型工程人才需求。
2.加快教學內容改革。
在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教學內容改革優化教學效果,是高校必須要思考和關注的重要問題。眾所周知,我國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應用型人才培養”。這就要求高校按照寬口徑項目工程專業培養方案,重視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并在此基礎上使該專業教學內容朝著“少而精”的方向發展。這也要求專業教材編寫單位在專業教材編寫中科學把握項目工程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系,一方面要確保課程體系的完整性,一方面要盡量避免相關內容重復出現,以構建科學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高校則要不拘一格選擇合適的教材,并結合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發展要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在課程體系中適當增加新知識。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基礎知識講授,還要重視項目工程管理依據和背景知識講授和引入,詳細講解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知識背景和發展演變狀況,并結合執業資格考試內容來教學,以拓寬課程教學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3.加強實踐教學。
在重視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高校還要重視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這就要求高校加大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學投入,興建校內工程管理信息化實驗室,統一實驗室管理標準、方法和措施,優化校內實踐教學軟硬件環境。與此同時,高校要以院系為單位,通過與企業、施工單位合作,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完善合作實習機制,為師生教學實踐提供平臺。再則,高校還要為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師生參加專業服務和科研提供資金支持,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實踐教學活動,如工地管理實習、課程設計大賽等,以滿足專業實踐教學需求,同時完善實踐項目全過程考評制度,嚴格實踐教學管理規范,對學生實踐成果進行考核評分。高校加工程專業任課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中要合理把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更要就實踐內容、實踐模式和實踐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加強與業界、行業協會的交流與溝通,并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拓寬實踐交流的渠道,以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革新教學方法。
工程管理專業教學對教師的個人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授課教師只有理論知識扎實、管理經驗豐富、教學方法高效得當,才能滿足專業教學要求。但是,結合實際可知,高校擴招,使得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師短缺問題越加嚴重,師資短缺已經成為制約高校教學發展的主要因素。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高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一批高學歷、經驗足專業教師,并針對教師隊伍開展專業培訓,不斷豐富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在此基礎上,高校還要鼓勵年輕教師積極通過企業兼職、掛職等形式豐富實踐經驗,并聘請專業人員如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工程行業專家來校任教,以優化師資隊伍的知識和年齡結構。高校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教師則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合作教學、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做好學生引導、教學總結工作,以培養學的創新思維習慣。
作者:肖何英 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
根據黨的十四大報告精神,從今年起,我國將進行大規模的機構改革。人事勞動制度改革,盡快推行公務員制度。它標志著我國行政管理體制和模式將隨之而發生巨大變化,并對黨政機關的秘書工作產生重要影響。
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致力于行政體制改革,其間進行過三次較大規模的機構改革,基本方向是實行政企分開、轉變職能、精簡機構,提高效率。但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還沒有完全形成,舊的高度集中統一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徹底轉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沒有及時跟上,致使一些機構減而復增。黨的十四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可以預見行政體制將要發生一系列的重大變化。
政府的微觀經濟管理職能逐漸削弱或消失,宏觀經濟管理的職能將進一步加強。
行政與企業將進一步分離,企業將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
財政投資管理體制將發生重大變化。今后國家的財政支出將分為三大部分:一是用于那些周期長、利潤少、規模大、單個企業不愿投資或無力投資,又是社會所必需的項目。二是用于社會公共事業,如教育、衛生、撫恤、救濟、公共工程等。三是用于行政支出和國防支出。這些變化,對減輕財政負擔,增強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大有益處。
金融機構的性質將朝著企業化的方向變化。
國家包辦、包管事業單位的格局將被打破。
人事制度改革將在更廣闊的領域里展開。
教育行政部門將逐漸減少對學校的行政干預,使各類學校朝著自主辦學的方向發展。一是教育、教學將朝著注重職業教育和能力培訓的方向發展,以適應市場經濟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二是改變單一的辦學經費由國家統一撥款的模式,學校可以多方籌集辦學資金,私立學校、社會辦學將有一個較大的發展。三是高等學校將淘汰一些落后的專業,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設置專業和課程,配備師資。四是學校內部將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進行工資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激勵競爭機制。五是大中專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同樣要經過市場的挑選。在實行國家公務員制度后,大學畢業生不再和官員資格劃等號。
政府行政機構和人員將大幅度削減。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給秘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迅速轉變觀念。秘書工作是當領導參謀助手的工作。
其次,要轉變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用行政命令直接管理的方式逐步向用政策引導的方式轉變,秘書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適應這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