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學專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部屬師范,英語,微格教學,實踐探討
1.引言
微格教學是近20年來出現在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個新詞,關于微格教學的研究在我國也是一個較前沿的領域。“微格”這個名詞最早誕生于二戰后的美國。是為滿足戰后美國教育水平與現代科技發展相適應的需要而創立的。美國教育家愛倫將微格定義為:“一個有控制的實習系統,它使師范生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學習。”[1]微格教學主在通過運用電教手段,系統訓練教師的教學技能。后來又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綜合融合了多種教育理論,視聽理論技術,最終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現階段,我國各級師范院校都在高年級階段開設了微格教學的相關課程。作為我國教育改革的試驗田,部屬師范大學的微格教學方式更有示范效應。就學科特點來說,英語專業的小班化班制也十分有利于微格教學的實施。筆者選取華中師范大學2008級英語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微格教學實踐的方式效果等進行了相關研究。
2.微格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微格是一種富有深刻理論基礎的實踐活動,其教學實施的步驟一般通過;理論研究組織、技能分析示范、微格教案設計、微格實習記錄以及小組觀摩評議等來實現對測試者課堂教學技能的全面考察。[2]筆者在研究中發現英語專業微格實踐中仍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2.1微格教學課制的設置相對密集
目前我國高等師范學校中,特別是在本科階段,涉及英語實踐教學方面的課程普遍偏少。而華師英語08級師范生是第二屆免費師范生,屬于近年來國家在基礎教育師資方面的重點培養對象,既要完成英語專業知識的學習,又要進行英語學科職前教育,整個本科階段的學習任務都較重。加上外語類學科普遍多專業課的特點教育學論文,這些因素使得英語微格教學課在大三下期才開設,課時也只是每周一節。
2.2學生對微格教學環節的認識還欠全面
一般地,微格教學是將復雜的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細分后,應用現代化的視聽技術,對細分了的教學技能逐項進行訓練,以幫助模擬者掌握有關的教學技能。[3]微格教學步驟應該是環環相扣的,教學系統中的各個要素相互協調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但在現階段,由于認識的局限,微格教學環節普遍被壓縮成“確定教學內容—實踐教學—評價反饋”三部曲。學生缺乏微格前的準備和課堂教學分析,語言問題有待解決,粉筆字等教學基本功還待加強。部分學生僅嘗試用電腦說課,設計微格步驟時一味依靠書本理論而與實際教學內容脫離。使得微格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2.3微格課堂和真實課堂間的銜接映射還待加強
微格課堂是一個模擬的教學環境,其與真實課堂在各方面都存在著差距。作為師范生職前教育的主要培養手段,若能把從微格課堂到真實課堂的過渡做好,微格的實際訓練效果就會更加顯著。但是,在上述兩者的學生素質差異,教學技能差異,環境差異等的影響下,微格課堂與真實課堂的差距較大。表現在“學生”的素質好得出奇,教學設計失去意義,教學手段單一,未考慮課堂突發因素等。同時,還表現在學生駕馭課堂的能力普遍不足。這些都使微格課堂在實際課堂中的映射效應降低。直接影響到微格教學的實際效果。
3.微格教學實踐中需要的改進措施
3.1關于微格的課程設置可以適當提前
自2007年國家實行免費師范生政策以來,華中師大招收的師范專業皆為免費師范生。根據最新情況,免費師范生在大三結束后即進入教學實習和求職階段。如果能將學科教學論及微格教學課程開設適當提前,并適當增加課時,學生就能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職前教育的訓練,學科教學本領和師范技能就能有更大的提高。
3.2微格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技能和內容并重
通常地,英語微格教學實踐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檢驗,即試講與說課。兩者在展現方式,內容選擇,評價機制和目的意義上都有所不同。在說課中,學生需要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展現自己的整體教學安排能力,環節包括說教材,說目的,說設計等,多反映的是微格教學的技能層面。而試講則是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的教學展示,考察的是學生能否具體熟練地將教學技能應用到教學內容中去。而這一過程將是師范生今后走上講臺后會主要用到的教育學論文,是評價教學優劣的主要劃分依據之一。師范生們在平時要能按照初高中教學大綱的要求,抓住教學內容,結合具體實際設計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而不能在微格實踐中眼高手低,只看重技能的把握,忽視教學內容的內化。
3.3要對微格教學的各實施環節有正確把握
英語的微格教學一般應有以下環節:微格前的研究—確定技能、編寫教案—教學實踐—反饋評價—老師點評—修改教案—進行再循環。[4]師范生在設計各自的微格教學中,對每一環節都應足夠重視。可以分成前、中,后期三個階段,在微格結束后分段進行自我反思和多樣化的評價反饋。[5]在教學實踐環節中,要注意運用基本教學工具。同時,還必須明白微格課堂與實際課堂的差距。學生可以選擇在假期去中小學見習等方式來吸取經驗,避免出現僅能在理想情況下進行教學的問題。
4.結語
微格教學的研究,實踐及發展適應了我國教育發展的要求,滿足了師范教育改革,教師職業發展和提高的需要,對大學本科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培養有積極的作用。英語學科的微格教學需要結合教學實際,在實踐探索中不斷總結研究,積累經驗,以實現從傳統型教學向研究型教學的轉變。師范生也要全面理解微格教學內涵,緊抓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努力成為未來的優秀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2][3]榮靜嫻,錢舍.微格教學與微格教研[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林麗端.高師英語微格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武夷學院學報,2009,1.
[5]舒白梅,向宗平.英語課程與教學論[M].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關鍵詞:語文教師 專業素養 職業理想
具備扎實的語文學科專業知識和必備的相關學科基礎知識,是新課改對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還需要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在實踐教學中形成的與語文學科相關的教育理念、職業理想、專業能力和完善人格等多方面的綜合素養,這也是新課改為實現預期目標對中學語文教師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教育中,中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令人堪n,尤其是縣級非重點中學、鄉村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更是參差不齊,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新課改的實施。
一、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存在的問題
為了深入調查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本課題組做了一次針對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平頂山市八中、平頂山市九中、葉縣葉公中學等9所初級中學和葉縣一高、魯山一高、平頂山市二中、襄縣一高等4所高級中學的語文教師125人,其中初中78人,高中47人。調查內容涉及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職業理想、所讀教育論著論文、語文教學研究、最新教學技術手段應用情況等31項,共回收有效問卷118份。對有效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后不難發現,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缺乏職業理想與職業熱情。問卷調查中不難發現,75%的中學語文教師缺乏職業理想與職業熱情,究其原因在于這一群體感覺工作壓力較大。壓力主要來自于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長時間的超負荷運轉以及各種名目繁復的評估、考核、總結使得中學語文教師耗掉不少的體力精力疲于應付,并逐漸產生一種職業疲憊感;而家長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期望和對教師的評價以及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的道德綁架帶來的精神與心理壓力都令他們缺乏職業的幸福感。長期的壓力積累得不到釋放,進而產生了職業倦怠,使得教師這一職業淪為謀生的工具,哪里還有職業理想與職業熱情?怎么會努力完成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缺乏職業理想和職業熱情是教育事業的最大威脅。段落修改
二是教育觀念滯后,角色難以轉換。調查問卷顯示,68%的語文教師教育觀念滯后于時代的發展,墨守成規,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依舊按照原來的套路實施課堂教學。對于新出現的教育理念無法接受并且具有抵觸情緒,認為這些新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方式,說到底其實是中學語文教師固步自封、寧可守舊不愿革新的思想所致。新課改背景下視閾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來了一個不同于傳統教學的大翻轉,中學語文教師由知識的灌輸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習興趣,開拓思維創造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完成角色的轉換。但是,大部分中學語文教師無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離開滿堂灌無所適從,角色轉變僵化,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僅僅停留在理論和概念上而無法實現。
三是知識更新率不高,教學方法呆板,教學技能有待提高。問卷中86%的語文教師每學期沒有完整地看完一本與本專業相關的書籍,78%的人近三年沒有看完過三本教育方面的論著,67%的人很少關注語文教學的教研論文。而且,問卷調查中“您課堂教學中常采用的教學方法都哪些”的回答中,僅有35%的教師能夠寫出“導讀法”、“自主探究法”等體現新課改精神內涵的教學方法。不難看出,中學語文教師的知識更新率比較低,沒能及時把握時代的脈搏,依舊滿足于舊的知識體系固步自封,無法與新課改對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精神實質的要求接軌。而且教學方法單一不求新變,問卷中同樣顯示出65%的語文教師對于基本教學技能運用比較薄弱。
四是教學反思能力與科研能力差。調查問卷中,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與科研能力堪憂,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的教師僅占被調查對象的45%,而發表科研論文的數量與質量更是不容樂觀。
二、新課改對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
新課改要求建立一支專業素養較高的教師隊伍,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去,積極推進新課改的實施。教育部為了推進教師隊伍建設,2012年出臺了《中學教師專業標準》,這是國家對各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它對中學教師在職前教育的培養、入職門檻、入職后的各種職業培訓、考核等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指導性意見。它從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出發,強調中學教師在“職業理解與認知”“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學科教學知識”等14個領域內要達到61個方面的專業素養指標與要求。從本課題組發放的問卷調查來看,絕大部分的中學語文教師持有傳統的專業理念故步自封,與新課改相關的新的專業理念缺乏,專業知識結構不健全,其他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不全面,語文教學的專業能力需要極大的提高,與新課改以及《中學教師專業標準》對中學語文教師素養的要求相差甚遠。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和新時代對語文教師從業標準的逐步提高,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必將是一個歷久彌新、持續長久值得關注的話題。
三、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措施
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養成非一日之功,而專業素養的提升更需要從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高師院校、中學、教師個人等各個方面、各個層面共同來努力才能達到成效,絕非是中學語文教師個人的行為。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提升中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一)樹立職業理想。中學語文教師要從靈魂深處熱愛自己的職業,發自內心的關愛自己的學生,升華專業理念,樹立為人民教育事業甘愿奉獻的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中學語文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奮斗希望達到的個人在教育事業方面的職業目標與職業境界,是語文教師獻身于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對于每位教師來講,樹立職業理想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潛在意義。只有樹立了自己的職業理想,才有為實現理想而激發的內在動力,才能刻苦努力,為實現職業理想而不斷加強自己的專業內涵提升和專業素養提升。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文化的傳承者、靈魂的塑造者,要領會到教師這一職業所承擔的歷史重任,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寧做教育家不做教書匠。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師職業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深刻懂得教師職業的偉大和重要意義。段落修改
(二)轉變教育觀念。思想決定行動。任何一種改革,其先導首先是思想觀念的革新,并在新的理念引導下付諸于切實行動。如果沒有教育觀念的徹底轉變,中學語文教師不可能充分理解新課改要求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等新的教育理念,自然不能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去迎接新課改。新課改從本質上來講,是強調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中解脫出來,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也即是說,新課改讓學生由傳統教學模式中被動地適應教師的“教”向主動的適應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的“學”轉變。對教師來講,要由原來的滿堂灌的“教”向“引導”轉變,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進行角色的調整與轉換。新課改語境下,中學語文教師已經不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比較全面的知識架構的呈現者、現有知識信息地整理者和傳遞者,而是比原來的單純“教”有著更高要求的課堂教學設計者、課程開發者、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組織者,教師的角色由臺前的主角轉變為幕后的極其重要的配角。知識的更新與爆炸使得教師即便窮畢生精力也無法將其全部“教”給學生,而“引導”學生掌握如何獲取知識的思維與方法并自覺養成信息處理的能力,才更為重要,正如前人所講,“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魚”。
(三)扎實做好中學語文教師職前教育。中學語文教師的職前教育階段主要在師范院校,因此要從源頭做起,加強師范院校對師范生的培養力度,實行嚴進嚴出的原則,對師范生高標準嚴要求。
從專業素養的視角來看,師范院校對中學語文教師的職前教育與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構建科學合理的語文教師的知識體系,培養師范生的教師意識和職業理想。師范院校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即明確培養目標是為中學輸送合格的中學語文教師,課程體系設置上,除了文學類、語言類、寫作類、文學理論類、語文教學法等核心專業課程之外,還要設置教育學、心理學、課件制作、等相關課程,使師范生意識到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學科知識,并且將教師意識、專業意識、職業理想和職業教育貫穿與課堂教學的內外。甚至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辦師范生技能大賽、演講大賽、教學課件制作大賽、三筆字大賽等學科專業競賽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構建師范生的學科知識體系,樹立師范生的教師意識和職業理想。二是樹立師范生的師德觀念。師范院校教師要以自己的高尚師德、淵博知識、謙遜有禮的行為處事方式和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地熏陶師范生什么是“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明了“師范”的真正含義,幫助他們樹立師德觀念。三是培養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教育實踐環節應該是一個“教育實習――反思――再教育實習”的三個階段環環相扣的過程。而許多師范類高校只重視第一個階段教育實習,缺少最為重要的“反思――再教育實習”后兩個階段。缺少教育實習的反思階段和在教育實習階段,使得教育實習生對教育實習認識不深,找不到自己在學校學習期間專業知識掌握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沒有機會有針對性的彌補中學語文教學所缺少的專業知識,不能更好的做到查漏補缺。教育部充分認識到教學實踐的重要性,2014年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文件中明確要求師范生到中小學教育實踐不少于十八周即一個學期[2]。這一硬性要求目的在于祛除教育實習流于形式的弊端,切實提高師范生的教育實踐的質量。
(四)做好入職后的培訓與學歷提升。入職后,中學語文教師還要不斷通過各種形式的“充電”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參加各級各類的課程培訓與學歷提升是較好的途徑。一是加強新任中學語文教師的崗前培訓。大力加強新任教師的崗前培訓,強化師德意識和教師的行為規范,樹立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有計劃有目的的拓展延伸中學語文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面,是新時期提高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教育部通過制定并實施“國培計劃”,要求對所有新任教師進行入職前崗前適應性教育培訓,“幫助新教師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培訓時間不少于120學時” 。這一舉措,有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快速提高和角色的轉換,更好的勝任中W語文教學工作。二是鼓勵語文教師積極參加學歷提升。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提高了中學教師的任職學歷標準,通過中學語文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育碩士學位、文學碩士學位等提升學歷渠道以及招收高學歷高層次人才投入到中學語文教育中去,使得中學語文教師隊伍專業素養和學歷層次得到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中學語文教育的教學、科研整體水平。三是鼓勵語文教師積極參加各類短期培訓。短期集中培訓課程的時間一般很短,形式靈活,可以脫產集中時間學習,也可以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這種培訓方式具有較強的可行性,通過培訓可以幫助中學語文教師解決在教育和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五)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新課改無論是從知識的廣度深度還是知識的時代性來看,都對中學語文教師知識素養提出了新挑戰,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樹立終身學習意識。誠如孔子所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中學語文教師只有多讀書勤于思考,掌握多方面的知識,活躍創新思維,才能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并逐漸適應新課改對中學語文教師提出的新要求,進而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思想,努力向著學者型教師的標準邁進。新時代的發展不僅要求中學語文教師積極了解我國語文學科領域內最新的學術動態,把握時代脈搏,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還要對于其他學科如教育學、心理學、歷史、哲學甚至理工科的知識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否則,面對某些交叉學科的科普說明文以及與學生溝通中如何把握學生的心理世界等等將無從下手。因此,語文作為基礎學科的重要性,決定了中學語文教師要樹立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此外,中學語文教師還要善于向同行業專家和同事學習。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通過多觀摩優秀語文教師的示范課,多閱讀語文學科領域內專家學者以及優秀同行的專著、教研論文、教學感悟、教學心得體會等,可以將別人的優秀經驗借鑒過來,幫助自己提高專業素養。
(六)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學反思是中學語文教師對自己日常教學實踐活動的深入思考和課堂教學經驗的總結。通過教學反思,探索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不斷地通過教學積累形成自己獨到的教學經驗,使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得到將逐步提高。而且,教學反思也是中學語文教師對自身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實踐的全方位的理性思考和自我診斷,是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的必由之路。而教師的科研能力恰恰就是在教學反思基礎之上的提高與升華,沒有經常性的教學反思與經驗總結,很難有高質量的科研論文。語文教師將自己的教學反思和教學心得通過文字形式表現出來,并用文字將這種教學反思加以固化,就是教研活動的開端。教研活動的開始,往往意味著中學語文教師不再單單是個優秀教案的搬運工,而是一個有創新意識、有獨到見解的的、善于思考和總結經驗的學者型語文教師。因此,教研論文可以看成是教學反思的提高和凝練,是中學語文教師思維活動中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邁進,也是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的必由之路。所以,教學反思可以說是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高過程中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顯著性標志。
作為應用性極強的基礎學科,語文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成為學好數學、歷史、物理、化學等其他學科課程的基礎條件。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提升,對于新課改的實施和預期目標的實現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注釋:
[1]教育部文件《教育部關于印發和的通知》(教師[2012]1號)
[2]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教師[2014]5號)
[3]教育部文件《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教師[2011]1號)
論文關鍵詞: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
一、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現狀
1.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的現狀
至2008年,我國有224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已經成為我國近幾年來發展最快的專業之一。[[1]]包括教育軟件工程、現代遠程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數字媒體技術等多個培養方向,專業性質有師范性、非師范性和半師范性三種,開設院校已從開始的師范院校發展到目前綜合性、理工科、農業、民族學院等不同性質的院校。但有不少院校存在專業基礎深度不夠、專業性質不明確、克隆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與實驗條件不具備等問題。[[2]]
2.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培養目標存在的問題
楊改學總結了我國教育技術專業各個時期的培養目標,[[3]]從早期的“四種人”(電教課的教師、電教技術人員、電教研究人員和電教管理人員)到當前的“四種人”(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人員、新媒體的開發與研究人員、教育技術學課程教師、信息技術課的教師以及管理人員),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越來越寬泛,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及研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適應范圍由學校走向企業等各種行業。但是具體到各個院校的教育技術學專業則存在著“輕實踐目標、輕創造目標和對社會需求缺乏了解、閉門造車”等問題,[[4]]出現了同構現象,不論學校層次、規模、類型都要培養成為“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復合型人才,顯然是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不相吻合的。
3.教育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龐雜老化
由于教育技術學科是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其專業課程涉及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技術性學科,因此一些院校的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開設的課程龐雜,課程設置求大求全,大有將學生培養成集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電視編導、教育學為一體的全才教育論文,但實際上形聚神散,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因課程繁多,分散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根本無法消化吸收,學而不精,知而不解。這種狀況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學生所學“廣度有余,深度不足”,缺乏專業人才的不可替代性,造成了在就業過程中的尷尬境地。但造成課程設計不合理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培養目標不明確。
另外,有一些院校的教育技術學專業開設比較早,沒有及時調整課程設置,許多課程與現實的教育技術實踐需要脫節。[[5]]還有一些院校存在“因人設課”和“因無人而不設課”的現象,不注意課程銜接,沒有整體優化課程體系,導致許多課程在內容上出現大量重復;對于專業技能課程,講授多操作少,教學脫離實際論文開題報告范文。[[6]]
4.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方法單一,實踐環節薄弱
當前的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少量的實驗。這種教學方法雖有利于系統地講授知識,但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不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專業素養以及主動地開展學習。另一方面,課堂講授方法主要依托教師的口頭語言,輔以板書等向學生傳遞信息,其表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單一,表現能力和信息量有限,傳遞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而該學科中包括許多直觀性內容、技能性內容和過程性內容,難以表現教育論文,影響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全面掌握。
教育技術專業的實驗(實訓)教學主要有常規性實驗、制作性實驗和教學技能訓練性三種類型。但是不少院校的教育技術專業往往忽視教學技能訓練,所開展的常規性和制作性實驗也多是驗證性實驗,這樣的實驗多依附于理論課,沒有留給學生探究的空間,學生按照詳細的實驗步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一些基本操作,至于什么時候需要什么樣的操作,在基礎性驗證性實驗中都沒有涉及,指望這樣的實驗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是行不通的。
二、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
1.培養目標——明確研究領域,選擇培養方向
教育技術學研究的領域應該包括“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的設計、開發、應用、管理與評價”,但是“專業”與“學科”是不同的概念,從學科研究范疇出發確定的培養目標是不合適的。如果每一所學校的教育技術專業都要囊括這理論與實踐的五大范疇,那么這種“大而全”的專業教育必將使眼高手低,學生不能勝任具體的實踐工作。如果一個學校的教育技術專業教育面向的是整個教育技術領域,那么其課程將十分龐雜。要求培養具有扎實的教育技術學基本理論,能夠進行各級各類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能夠開展數字媒體研究及開發技術,能夠從事教育軟件工程和進行現代遠程教育,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科學素質、工程素質,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媒體設計與開發能力、教學系統使用維護與管理能力、教學系統設計能力的人才,這樣的綜合型人才幾乎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全才,其在大學階段所要學習的課程就太多了。[7]
培養目標要具體說明培養什么樣的人,是以能力要求、專業領域和職業類型或方向來限定的。[[7]]教育技術學專業是一個跨學科的新型專業,也是一個交叉跨度較大的專業,而本科生在四年中所能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將這樣一個交叉學科的所有系統知識都納入學習的范圍,這就決定了教育技術專業比教育技術學科的面要窄。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應定位于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特色,必須要具有其他專業的不可替代性。要求學生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具有較強的分析教育現象的能力,具有運用媒體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具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根據教育技術領域特點和社會需求,進行專業改革教育論文,重構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知識結構,在一個專業下構建幾個專業方向,使學生在具備一定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在專業能力上有所側重,以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
2.課程體系——反映學科結構,突出技能培養
課程體系并不完全對應于學科理論體系,它包含著學科理論體系中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知識體系以及與培養目標相關的其他學科的科目。[9]從由電化教育更名為教育技術以來,由于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不同,各高校在課程設置上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但從主干課程來看,都是從教育學、心理學到傳播學,從普通物理到電路設計,從電視教材制作到網絡課程開發,從電教美術、電教音樂到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不同的學校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在搞好教育技術學專業基本課程教育的同時,重點突出該專業在本校優勢領域的拓展,在求專求深上下功夫,以增強本校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競爭力。
本科層次應該培養具備一定理論并熟練掌握某類教學資源開發技術的專業人員,其課程設置應該反映教育技術學科的基本結構,技術與技能類課程不應該“雜而全”,而應該是“專而精”,使學生在學習教育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基礎上掌握一到兩門專長,以改變長期教育技術學專業存在的人才“廣而不專”的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培養手段——強化實踐環節,重視設計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廣泛支持,社會對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的需要已從“音像媒體的制作與應用”擴展到“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應用”。學生不僅要掌握現代傳媒的原理技術、操作技術,重要的是要基于傳媒技術能夠設計、開發出能夠促進學生有效意義建構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諸如音像教學材料、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課程及網絡教學平臺等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因此,基于傳媒技術對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進行設計和開發的能力是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關鍵在于實踐教學環節。
在專業課程的教學環節上,一定要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問題,實驗實踐教學是培養教育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實驗實踐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技巧和創新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培養應用性人才教育論文,就應該變革只有基礎性、驗證性實驗的實踐實驗教學模式,重視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教學實施。
綜合性實驗是指實驗內容涉及某一門或多門課程的綜合知識的實驗,是對學生實驗技能和方法進行綜合訓練的一種復合型實驗。綜合性實驗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實驗動手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及查閱中外文資料的能力。綜合性實驗一般可以在一門課程的一個循環之后開設,也可以在幾門課程之后安排一次有一定規模的時間較長的實驗。
設計性實驗是指給定實驗目的要求和條件,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加以實現的實驗,是結合各自教學或獨立于各種教學而進行的一種探索性實驗。它不但要求學生綜合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各種實驗原理來設計實驗方案,而且要求學生能充分運用已經學到的知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設計性實驗是開發學生智能的重要步驟,著重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索創新能力及組織管理能力。
設計性實驗一般是在學生經過常規和綜合性實驗訓練,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之后開設。開始時可由指導教師出題目,給方案,由學生自己擬定步驟。更進一步的設計性實驗則在指導教師出題后,全部由學生自己組織實驗,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選題,自己設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以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丁楠(1983.3-),男,河南鄧州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教育技術基本理論和數字化學習研究。
[[1]]徐福蔭.改革開放推動我國教育技術迅猛發展[J].教育研究,2009(05):3-9.
[[2]]許霞,劉偉德.教育技術學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互動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1):172-174.
[[3]]楊改學.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發展——路在何方[J].中國電化教育,2006,(7):8-11.
[[4]]唐烈瓊.論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現狀及對策[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28(12):116-118.
[[5]]茹宏麗.教育技術學專業課程設置問題探略[J].電化教育研究,2005,(12):38-41.
[[6]]王余勤.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分層培養的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08,(12):43-44..
[[7]]張軍征,.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逃定位的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5,(10):33-36.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階段缺乏專門的語音教學,所以大多數學生沒有學習英語專業語音的意識,即使少數學生有意識,對于如何準確、科學地運用發音器官.保持正確的口形,領悟音素發音要領等不求甚解,對于超音段音位知識更是知之甚少。對于要求仿讀的美文,87%的學生表示,難以聽辨超音段音位方面的語音知識,對音素的準確性,連讀、重讀、弱讀等語音現象沒有意識。
二、語音自我糾正意識欠缺
問卷調查顯示,82%的學生不會意識到自己朗讀或英語交流中產生的音素和語流方面的語音錯誤;但98%的學生希望由老師或其他同學指出自己的語音錯誤并予以糾正由此可以看出,學生自己很難發現自己使用英語的過程中產生的語音錯誤,更談不上進行自我糾正。但是,學生們希望他人能夠幫助自己糾正語音錯誤,所以進行語音自我糾正和相互糾正的意識尚未在學生語音學習過程中形成。學生進行的語音學習就僅限于仿讀,單詞和語句的發音的正確性無法保證,致于錯誤的發音被反復強化,失去了語音練習的意義。
三、英語專業語音教學現狀
筆者通過課堂觀察和訪談,從語音教學理念落后、語音理論知識、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探究了教師在語音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1.語音教學理念落后。傳統的語音教學只強調語音發音的準確性,而忽略了語音的可理解性。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單個音素的教學的課時量遠遠大于語流部分的課時量;而音變現象是正好是實現語音流暢的關鍵,會貫穿英語語音教學的整個過程,學生難以對音變現象形成規范、系統的認識。2.語音理論知識欠缺。訪談中發現,大多數教師在語音教學中僅講解發音要求和規范,對于音素發音原理、超音段音位的發音規律,缺乏系統地講解。究其原因在于教師普遍缺乏語音學和音系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和語音教學方法的理論指導,使得語音教學過程中跟著感覺走,不能從理論高度系統地指導學生掌握語音知識和發音技巧,學生僅靠模仿訓練語音。3.語音教學方法單一。傳統的語音教學過于模式化,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聽練為輔;語音訓練以老師帶讀學生跟讀等機械操練單個音素為主,課堂組織形式缺少變化,教學手段單一,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語音的積極性;究其原因是多數教師過干片面強調單音教學,忽視了語流語調教學。
四、結語
(一)課程體系改革
1.課程體系改革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1)在一年級和三年級,分兩個學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分析、了解就業形勢,掌握就業前景。(2)針對專業特點,開設專業前沿類課程,如法律前沿問題研究,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發展方向和最新動態;開設專業技能類課程,如法律文獻檢索課、審判業務、律師實務等,幫助學生掌握法學專業實踐技能,提升創業能力;開設專業思維和方法類課程,如法律邏輯學、法學方法論等,指導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思維方法和體系。開設職業倫理類課程———法律職業規范與道德,增強學生法律職業倫理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增強學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3)進一步增強與實踐教學基地的合作緊密度,深度拓寬合作領域,邀請共建的實踐教學基地專家參與課程設計、教學和指導活動。邀請實務專家單獨開設創新創業課程,使學生在校期間盡快熟悉司法實務業務流程,盡快融入實務角色,掌握法律實務技能和方法。
2.注重知識更新,及時修訂教學大綱
首先,注重知識更新,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定期以講座、座談、交流等方式,向學生傳達最新創新創業動態。其次,組織教師團隊編寫適應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要求和法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實訓教材和專業教材。第三,對不具備出版教材條件的教學講義及實驗講義,定期組織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召開會議進行修訂更新,保證知識的規范性。
3.落實精品課程建設,促進課程資源的開放共享
對于已經獲批的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力爭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鼓勵優秀教學團隊加強協同合作,促進優質教學資源開放共享。對于開課歷史悠久,具備示范輻射作用的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鼓勵申報省級專業核心課程。
(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基地既是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也是學生難得的教師資源。學生通過在實踐教學基地的實習活動,提高學生積極學習法學專業知識的主動性,培養研究法律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與研究潛質,提高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人際溝通和心理承受能力。為實現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目標,進一步優化實踐教學基地布局,具體體現為:
1.有步驟地增加實踐教學基地的數量,同時考慮實踐教學基地的地域分布及層級。合理地調整實踐教學基地的種類,實踐教學基地不應只局限于公檢法司機關,還應有計劃地延伸至工會組織、婦聯組織、法律援助中心以及電臺、網站等媒體的法制節目等領域。
2.進一步增強與實踐教學基地的合作緊密度,加強聯系,深度拓寬合作領域,邀請更多的實踐教學基地中的專家來院講學、參與教學、科研活動。
3.定期邀請各級勞動模范、道德模范、創業典型等先進人物“進基地、進課堂”,以報告、座談、參觀等形式,現身說法,分享他們服務社會、奉獻社會,實現個人價值的經歷,這也是實踐教學活動的一種體現。
二、創新創業改革的教學資源保障
(一)加強圖書資料建設,力爭建成門類齊全,涵蓋國內、國際各類法學專業期刊、圖書的法學專業圖書館。
(二)建設專業的電子數據信息平臺,加快法學專業法律法規、中英文期刊數據庫建設。進一步強化港澳臺地區文獻數據、外文文獻數據的擴容,增加港澳臺地區案例圖書、德文、英文案例圖書以及相關研究文獻在數據庫中的比例和更新頻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小學“全科教育”的發展,為了實現重慶市小學素質教育政策,當地教育部提出了《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培養方案,認為小學教育不僅僅局限在某些領域,應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目前國內的專家和學者對于小學教育的研究集中在國內外對比中,對“全科教育”問題涉及較少,因此本文淺談“全科教育”當成為小學教育的發展趨勢,主要從“全科教育”的內涵、小學教育走向“全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教師“全科教育”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全科教育;小學教育;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小學“全科教育”的發展,為了實現重慶市小學素質教育政策,當地教育部提出了《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培養方案,認為小學教育不僅僅局限在某些領域,應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1]。目前國內的專家和學者對于小學教育的研究集中在國內外對比中,對“全科教育”問題涉及較少,因此本文淺談“全科教育”將成為小學教育的發展趨勢,主要從“全科教育”的內涵、小學教育走向“全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教師“全科教育”的綜合能力。
一、“全科教育”的內涵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中學生培養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分科發展,許多學生自從分了文理科后不再對其他的學科有所研究,僅僅只是局限在自己的研究領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但是學生缺少綜合知識能力,例如文科生缺少理化生的基本認知,理科生缺少政史地的基本常識。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強,我們國家急需要高科技、全能型、創新型人才,同時西方發達國家對小學教育強調全面發展的趨勢增強,因此“全科教育”在我國逐漸產生[2]。
二、小學教育走向“全科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全科教育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因此發展小學生的“全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它有利于我國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其次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從學生的發展角度來看,全科教育是好事,學生可以在接觸所有課程中深入了解自己喜歡的學科,這對自己以后的就業發展很有幫助,當然學生也可以轉變學習理念,例如文科生可以了解一些物理化學原理,理科生讀一些歷史文化書籍,增添一點文化蘊含,豐富學生的知識;最后它有利于幫助小學生形成一個正確價值觀,因為小學教育階段處于基礎教育,也是小學生知識、行為、思維形成的啟蒙階段。
三、如何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一)教師應當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隨著“全科教育”政策的實施,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內容提出了要求,更是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方法,改變教師授課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形成一種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指導的教學模式,創設情境積極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4]。同時可以采用游戲法,例如:在學習十以內的加減運算當中,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兩個組,一組學生拿著有題目的卡片,另一組學生拿著有答案的卡片,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到匹配的答案,對于獲勝的小組給予物質獎勵,這種游戲法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教師應當用生活來豐富教材
小學的“全科教育”強調趣味教學和生活教學,打破以前填鴨式單調的課程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書本內容,更重要的是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深入挖掘教材知識應用在生活中,例如:在學習應用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化的場景,假設一個同學花50元去買圣誕禮物,其中他需要購買一個圣誕帽12元、襪子5元、圣誕樹21元,請問他還剩多少元?這樣的例子很好的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積極的去思考,不會像單一的數學題讓學生看起來費力。
(三)教師應當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知識能力
俗話說:學到老活到老。教師作為培養祖國花朵,未來希望的園丁更應該具有終身學習的觀點,時刻保持一顆積極向上,肯專研的心,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平時多關注社會上的熱點、前瞻性問題[5]。同時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愛崗敬業,關心學生,對待不同的學生應當因材施教,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當博覽全書,不僅對于社會科學類知識要深入了解,還應當對工科類知識有所普及,只有這樣才能應對學生的新奇問題;教師應當與同事知識共享,通過這種方式隨時改進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當在課余時間給自己的薄弱環節充電,例如可以多參加一些知名院士的講座或者閱讀經典書籍來陶冶自己的情操。
參考文獻:
[1]翟軍鋒.激發創新熱情.培養創新精神[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2]郭慧敏.淺談“小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微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3]楊士永.課例闡述踐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應用探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4]楊倩吉.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和實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一)專業群建設與發展目標
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依托,帶動和引領0—3為嬰幼兒早教服務、幼兒音樂教育、幼兒美術教育、幼兒雙語教育等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模式改革、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條件建設。在此基礎上,形成課程、教材、師資、教學資源庫、實訓場地等教學資源共享的專業類群。
(二)建設思路
1.搞好重點建設
在距離學院較近的、人口相對集中的、文化、經濟相對發達的高新幸福城選址租賃建設一所實驗幼兒園。解決教學改革中的課程、教材實驗,為學生的職業技能實訓、教學見習、頂崗實習創造最快捷的、最方便的條件。使我院藝術教育專業群校內實訓條件達到省級同類院校一流水平。
2.抓住建設的突破點
與行業合作創辦一所實驗幼兒園(校內教學性實訓基地),以此為突破點進一步探索“校園合作、理實一體”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和研究學前教育行業在人才培養、人才管理、人才使用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和幼兒園在家長關系、幼兒學習、生活、游戲、活動等方面的具體管理方法措施,為重點專業教學改革、課程建設、模式創新實踐提供條件。
二、專業建設主要內容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以學院與幼兒園合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主線構建出學前教育專業與行業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共同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實施人才培養;學生在課堂學習基本的專業知識,在校內實訓基地掌握基本專業技能,同時安排1個學期直接到幼兒園的具體崗位進行實習。
(二)平臺課程建設
1.制定課程標準
使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內容符合就業所需的職業能力要求。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的內部結構,培育能夠零距離適應崗位要求的幼教素質人才。
2.教學方法與方式改革
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在教學中獲得知識、技能。基本掌握編寫具體教育方案和實施方案及組織幼兒生活活動、游戲、娛樂、上課等活動的方法,獲得對幼兒、幼兒教師、幼兒園和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感性認識,以此培養比較積極的職業情感和準教師意識。在最后一學期,將安排學生畢業實習,根據實習的收獲,以觀察報告或調查報告完成實結。
(三)社會服務能力建設。
1.積極開展培訓
專業教師在幼兒教師職后培訓活動中承擔主要課程,推進幼兒園教師技能培訓。
2.推進掛職服務
選派教師到緊密型基地參與教學管理工作,開展課題研究,推進全面有效合作。
3.拓展學生服務
通過學生“支教”、“敬老”、“助殘”等活動,拓展學生服務社會的能力。
三、預期效果通過建設
創新一個培養模式、建設一個情境性教學實訓基地、全面構建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校內實訓室達到15個,校外實習基地達到22個,資源建設基礎性強、覆蓋面廣,能夠有效的產生輻射和帶動作用,使學前教育專業成為定位準確、特色鮮明、優勢顯著的品牌專業和改革范例,帶動相關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在省內外同類院校中具有示范與引領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教師隊伍優勢更加明顯
通過加大人才的培養、引進和聘用力度,建成具有掌握行業最新發展動態的領軍人物和在本專業領域中有較大影響力的骨干教師隊伍,專兼職教師比例達到1:1,“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80%以上,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的“校內專任教師(專職)+幼兒園園長(兼職)+幼兒園一線骨干教師(兼職)”的優秀教學團隊。
(二)專業群建設凸顯帶動作用
為客觀公正地開展評選活動,本屆評選活動特邀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院校的部分學科帶頭人組成評選委員會,采用雙盲方式評選。現將結果公告如下(獲獎證書隨即寄出)。
第七屆(2013年)評選活動將自2013年3月起開始征稿,截稿日期為2013年6月10日。第七屆評選活動結果擬于2013年6月30日前揭曉。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
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
研究生組
一等獎
陜西師范大學
王妮妮 《兒童圖畫書自主閱讀眼動特征研究》
東北師范大學
李春會 《一位幼兒教師教育行為與其教育觀念差異的敘事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郭夢之 《社會故事提升自閉癥幼兒生活技能的個案研究——以
進餐活動為例》
王 玲 《莫扎特音樂對兒童表情識別影響及其腦機制研究》
二等獎
華東師范大學
李 寅 《幼兒園課程編制中不同參與者立場與觀點的比較研
究——以黑龍江省幼兒園課程編制過程為例》
張云亮 《國家扶貧縣農村幼兒教師精神生活狀況考察》
上海師范大學
武琬霄 《以主題性音樂游戲為媒介促進小班幼兒情緒理解能力
的實踐研究》
王厚菊 《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社會行為及其同伴關系的研究》
云南師范大學
劉曉暉 《當代美國馬薩諸塞州幼兒教師評價改革研究》
代 敏 《20世紀60年代以來瑞典學前教育改革研究》
首都師范大學
李聰穎 《北京幼兒園實施項目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劉 琴 《中外民辦幼兒教育機構分類準入制度的比較研究》
劉小飛 《5~6歲兒童心理旋轉能力的干預研究》
呂雪嬌 《中班兒童數字估計能力發展特點及干預研究》
張冬瑞 《幼兒園教師運用非正式評價的現狀及改進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王軍利 《3~5歲幼兒表情標簽與識別能力及情緒表達規則認知
的發展研究》
曹高慧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狀況——基于CLASS
系統的研究視角》
張孟勰 《基于動態系統理論的幼兒用筷動作發展研究》
谷 禹 《兒童視覺空間表象重建的眼動研究》
南通大學
王 娟 《3~6歲流動兒童同伴交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哈爾濱師范大學
孟 巖 《幼兒教師緘默游戲觀對游戲指導行為的影響研究》
王 穎 《幼兒園對話教學研究》
三等獎
華東師范大學
沈 嬌 《上海市幼兒園教師美術領域教學知識現狀研究》
梁小靜 《幼兒園教師專業自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
宋寅喆 《我國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需求現狀與對策研究》
張培娣 《幼兒園課程統一化抑或多元化:基于教師態度與行
為的視角——以河南省鄭州市為例》
上海師范大學
王 蕾 《圖畫書與美術:整合教學的實踐研究》
袁軍榮 《幼兒在園心理壓力研究——以上海市區某幼兒園為例》
云南師范大學
王艷梅 《城市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失研究——以昆明市三所民辦
園為例》
首都師范大學
張 丹 《教育戲劇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應用研究——以生命
教育之“人與自己”為主題》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陳 懿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反饋言語行為研究》
朱君莉 《兩種音樂教學法在促進幼兒音樂節奏感與學習品質上
的教學實驗研究》
王 英 《幼兒教師實施“尊重”品格教育的個案研究》
宣兆霞 《鄉鎮中心幼兒園民間游戲物理環境創設的個案研究——
以湖州市A幼兒園為例》
南京師范大學
李 歡 《少子化時代中美家長育兒態度對比研究》
哈爾濱師范大學
陳曼麗 《幼兒園教學用書評價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兒園
數學活動〉為例》
鼓勵獎
上海師范大學 秦英娟
福建師范大學 林 娜 季奎奎 郭玲玲
首都師范大學 鄭曉博
本科生組
一等獎
四川師范大學
劉佳麗 《多重視角下農村幼兒園教育問題的研究》
馬 波 《西部農村幼兒教育要“以縣級財政投入為主”嗎——以
X縣為例》
北京師范大學
湯成麟 《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模型的構建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陳虹宏 《幼兒園實習教師的生活體驗研究——以浙江某幼師學
院八名實習教師為例》
費青青 《城市學前流動兒童生活狀況的研究》
張家虹 《大班幼兒加減法策略運用特點研究》
趙哲悅 《教師對大班幼兒閱讀能力認識的抽樣調查和分析——
以諸暨市區幼兒園大班教師和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為例》
蔣丹丹 《學前兒童數感發展的眼動研究》
周 波 《全實踐背景下“三方”互動機制的調查研究》
1、授課教師缺乏專業知識背景
《幼兒心理學》授課教師大多的學歷背景是學前教育學或者是心理學。學前教育學的教師缺乏扎實的心理學知識,在講解一些心理學專業知識點時難以深入展開;而心理學的教師對于幼兒園的了解又甚少,對于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以及教育環節了解不足,不能對學生在幼兒園的各個教學環節中如何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良好的指導。
2、課堂教學方式呆板,缺乏靈活性
《幼兒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課程比較抽象,目前大多數教師還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但僅靠教師在課堂上的大量灌輸抽象的心理學理論,學生做筆記、勾重點,在課后死記硬背,是不能讓學生掌握心理學知識的,那就更談不上應用了。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適得其反,讓學生感到不適應,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覺得課堂枯燥乏味,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3、理論與實際脫節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還是一群剛從高中畢業的孩子,他們對于幼兒和心理學都很陌生,加之教師采用單一授課的方式,學生很難在學習過程中豐富實踐知識,提高應用能力。理論和實踐的嚴重脫節,只會讓學生得出學習《幼兒心理學》沒用這樣的想法,最后只能是了無興趣的學習,勉強應付考試而已。這樣培養出來的教師也難以適應時展的需求,達不到幼兒園對于人才的要求。
二、如何開展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的教學
針對《幼兒心理學》課程的教學現狀,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特色,為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專業的、合格的幼兒教師,在《幼兒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工作。
1、增強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
教師是一個需要不斷進步的職業,原地踏步就意味著退步。作為教師要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幼兒心理學》這門課程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豐富的學前教育基礎知識和實踐經驗,又要有扎實的心理學知識。所以想要教好《幼兒心理學》這門課程,教師更是需要不斷的自我提升和完善,多利用課余時間提升自己的學前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素養,借助各種機會深入幼兒園教學一線,觀察和了解幼兒、幼兒教師以及幼兒園,搜集和整理典型案例,運用心理學的發展規律進行分析,提升自身的教育實踐能力。
2、結合實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
《幼兒心理學》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掌握有關幼兒心理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以及幼兒心理變化的原因,掌握各年齡段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以及相應的教育訓練措施,為幼兒教育提供科學的心理學依據,解決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課程的性質和特點來看,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同時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學習幼兒心理學理論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實踐,而不是知識的堆砌。作為一名《幼兒心理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所教理論,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各種教學方式把理論與學生未來的教學實踐結合在一起,把理論與課堂聯系在一起,增強該課程的說服力和吸引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1)對話法。師生之間就學習內容展開對話,在交流、討論和釋義中,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幼兒心理發展和應用的基本理論,解決學習中的困惑,提升對幼兒心理學的興趣。
(2)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在國外各領域的教學實踐中已運用多年,被公認為是理論與實際結合最緊密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學法時,選取的案例要有針對性,根據案例合理地組織學生討論,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幼兒心理學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驗法。教師帶領學生重復心理學中的經典實驗,共同設計實驗并操作。實驗法是心理學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學性較高,既可以豐富教學形式,也可以增加學生對于幼兒心理學的興趣,直觀的感受心理學。
三、課堂講授“要求甚解”,增加學生實踐機會
1、讓學生準確理解和掌握心理學知識點
心理學類的課程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陌生,想要學好《幼兒心理學》這門陌生而理論性又很強的課程,單靠課堂上大量的灌輸抽象的心理學理論是遠遠不夠的,也是達不到教學效果的,只會讓學生感到厭煩、排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努力簡化抽象的心理學理論,不能為教而教,要爭取做到為理解而教,課堂講授“要求甚解”。在教授過程當中,對于課本中一些抽象復雜的心理學知識,可在保留精髓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和具體化,讓教材中的理論更易于理解,更有利于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對《幼兒心理學》的學習,并不是一味的反對識記,一些關鍵概念和重要理論也是需要記憶的,只是需要通過理解來掌握,而不是機械識記。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心理學中的知識點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字面中所包含的要素和各要素間的聯系,達到對概念或原理的理解,避免死記硬背。
2、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