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地理范文

        初中地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地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地理

        第1篇:初中地理范文

        一、創設新穎情境

        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1.巧引歌曲。如學習“季風”時,我引入了《黃土高坡》中的歌詞:“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問,歌詞中唱到的西北風,東南風,黃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風,東南風?分別在什么季節盛行?為什么會有這些風?用這樣的方法把問題提出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巧用古詩文。把古詩中與地理知識結合緊密的詩句巧妙引用到課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例如,講我國的地勢地形時用“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講梅雨時用“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講內蒙古高原時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來說明內蒙古高原的平坦開闊,一望無際的地形特點和景觀。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較強的地理故事,來增強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在講“中東”一節時,講了有關阿拉伯國家風俗習慣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愛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觀是白色的,在電視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著白色的纏頭巾和穿著寬大的白色長袍。講完后,我問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他們喜愛白色呢?當然,這與他們的風俗習慣有關,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氣候炎熱干燥,白色對強烈陽光有反射作用,這樣吸熱就少,人們穿著、風俗習慣等要與自然環境相適應。

        二、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也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教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會和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的“教學民主”。又如在學習我國的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學生圍繞問題,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在801班上課時,有一位男同學一本正經地提出,將黃河的“幾”字形拉直,從甘肅蘭州到河南洛陽挖一條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觀摩課中,我也同樣聽到了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有同學提出同樣的治理辦法。可見學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課教師沒有指責、嘲笑,也沒有回避,而是允許學生繼續發言。在表揚有大膽設想的同時,老師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學住在這‘幾’字形地區,你們是否同意他的意見,為什么?”由此,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

        三、地理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地理專業的地理課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強調記憶、缺乏地理情趣。地理專業的地理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于嚴謹、過于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老師,那么學生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歡聲笑語進課堂,需要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由于年齡的差異導致的“代溝”,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師容易產生責怪學生不配合、不適應老師的想法。其實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齡年輕化、如何更好地適應學生、如何與學生產生“共鳴”。

        四、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也是學具。地理教學中牽涉的各種各樣的原理圖、示意圖、綜合景觀圖、系統聯系框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次一級手段,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像的了解,掌握判讀方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也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五、合理地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

        第2篇:初中地理范文

        本課題的研究有力地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的快速提高,提高了教學質量。

        1.重新認識了地理課程資源的概念,對地理課程資源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通過反復學習,科研教師對以往“課程資源就是教材”的錯誤認識有了可喜的轉變———“課程資源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凡是學校范圍內的課程資源就是校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鄉土資源、校外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以及網絡資源。其中鄉土資源主要指學校所在地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兩方面的資源(鄉土地理、民風習俗、傳統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校外課程資源主要是對校內課程資源的補充和拓展,我們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乃至國家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適當地選擇鄉土資源,共同構建師生的知識平臺,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地理觀、環境觀和正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并豐富充實了學校地理資源庫的材料積累。

        2.認識了地理知識既有靜態的特點也有動態的特點,進行教學時必須與時俱進。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靜態的地理知識就是比較穩定、較少變動的基礎知識,而動態的地理知識一般具有時代感,因其具備了當前的社會價值而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比如說人口問題、城市化過程、環境生態保護等,往往在講述這些知識的時候要列舉數據、資料和圖片等,以達到增強教材的說服力和實證性的目的。一般來說,授課內容往往是以靜態的知識為主,動態的知識為輔,并要不斷地更新陳舊過時的動態學科內容,廣泛吸納地理科學的新知識和技術。

        3.資料的搜集整理增加了地理教師的知識底蘊。一位優秀教師之所以吸引學生,不僅僅在于他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出眾的教學技藝,更在于他的博學多才、知識淵博。地理問題如果能夠用相關的知識來描述,加以渲染、烘托、分析,可以讓地理教學更加生動、充實、豐滿。通過訪談和收集、整理資料,研究課題的教師變得更博學多才了,更知道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受到學生的歡迎。

        二提高了教師的專業能力

        經過差不多兩年的課題研究與實驗,教師自身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專業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逐步由教學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成為教學—研究復合型教師。

        1.課堂滲透整合能力得到提高??梢愿鶕n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拋出鄉土地理知識,然后充分發揮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暢談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和見解,逐漸培養學生的分析探究能力、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2.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與創新。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學會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與創新,充分發揮了計算機對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媒體的綜合處理能力的優勢,制作資源包,設計出精彩的課件,把高效、優質的課堂奉獻給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有效地使學生由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尋求者,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3.摸索出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舉行以鄉土地理知識為主題的專題活動,通過競賽活動、詩歌朗誦會、演講賽、辯論賽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變得會問、敢問、愛問,從而獲得認識社會和創新實踐的方法,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4.學會利用課外校外地理活動充實課堂教學。校外課程資源是對校內課程資源的補充和拓展,可以把地理教學的場所適當轉移到大自然和社會中去,讓學生們接觸自然、接觸社會,讓他們針對某一個地理問題、地理現象,親自動手實驗及參與調查、考察研究,從而獲得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動手能力、實驗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充實自己現有的地理技能。

        第3篇:初中地理范文

        第一,地理教師要做足、做好地理活動,這是活動教學的關鍵。課標指出,活動能夠使學生對地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這種認識是理解地理概念、成因和分布規律的基礎。開展活動,對提高學生觀察和獲取信息能力、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有積極的作用。遺憾的是,有的教師認為只要在黑板上“做”活動,也能應付考試,忽視了地理活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是地理的悲哀。這種地理不見“地”的教學方法,完全失去了地理本味,應徹底摒棄。應該說,現行地理教材,在如何讓學生學好地理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編者在《與同學談地理》中就介紹了怎樣學好地理,這就提醒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方法。遺憾的是,編者的苦心沒有被部分教師理解。教學中,一些教師只強調知識內容的記憶而不問知識的來龍去脈,插圖被忽略了,地理圖冊被冷落了,過程敘述被簡化了,甚至只發一份提綱讓學生死記硬背,生動活潑的內容變成了干巴巴的知識堆砌。學生呢,則死背概念硬記位置,作業抄答案。如在地球的公轉教學中,教師只讓學生識記教材1•18地球公轉示意圖,如果變換地軸傾斜方向、南北極,讓其在公轉軌道上標出公轉方向,二分二至,就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或干脆照搬,或胡亂標注,或一片空白,相當郁悶。相反,學生如果通過活動掌握地球運動的概念及其意義,就能有效地加以答題,上述的情況應當可以避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挖掘概念規律的內涵,從地理現象和地理實事中抽象出概念、成因、規律,在活動中理解掌握概念、規律。中國有句成語叫格物致知,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走進地理,感受地理,愛上地理。第二,地理活動重在“動”,貴在“活”。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認識水平重在“感知”,他們的活動需求大于活動能力。這就要求課堂上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既動手又動腦,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如在學習亞洲自然環境時,組織學生勾畫亞洲輪廓,或描紅,或臨摩,或繪制,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同時,在圖上標注地形、河流、氣候,標上經緯線、海陸分布等。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展示作業,給學生競爭的平臺?;顒又?,還要給學生反思的時間和機會。為什么沒有畫好、標對,有什么不足,如何提高。小組合作,不斷完善,最后讓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強化記憶。在玩樂中學習,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碰撞中提升,在實踐中完善,在有趣的活動中熟練地掌握地理知識。第三,注重激勵教學?!昂煤⒆邮强涑鰜淼摹薄S浀迷谥谱骱喴椎厍騼x活動時,不乏有不盡如人意的作業:有地軸直立的,有地軸傾斜角度嚴重失誤的。這時,教師不應一味地批評,或者視而不見。在指出不足之處的同時,更應加以肯定,表揚其獨立完成作業,表揚其重視地理活動。針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在后面的活動課中,進一步明確活動目標,分配好小組,選好組長,布置好各組任務,開展小組合作。充分發揮組內資源,開展小組競賽,評選最佳作品,最佳發言人,優秀組員,優秀組長,群策群力,有效推進地理活動的開展,升華地理課堂活動教學效果,啟迪學生的思維。此時,活動內容的設計要注意梯度,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要有一定的思維含量。如:英國屬于什么氣候類型?這種氣候類型有什么特點?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應如何利用這一氣候資源?英國農業生產中,畜牧業發達與氣候有何內在關系?通過探究活動,既讓學生扎實掌握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又使學生體會到氣候與人類的生活生產具有密切聯系。第四,活動內容要生活化。“有用即真理”,“教育即生活”?;顒右撓祵W生生活,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或熟悉的例子作為活動問題的切入點,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把知識和實際生活體驗建立聯系,加強對地理知識原理、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如在學習地球自轉產生時間差異時,教師可布置學生課后到城里各大賓館前臺了解東京、倫敦、北京等城市的時間差異,在世界地圖中找出這些城市的位置,真正理解“自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的含義。又如暑期夏令營活動時,19時天才暗,而冬至日前后不到18時,已是暮色沉沉,這樣的問題學生很感興趣,且有生活感受。教師可以以此為突破點,在引導學生學習地理公轉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開展地球公轉的演示活動,扎實掌握由太陽直射點位置的移動產生晝夜長短變化這一地理現象。此外,地理活動中要注意避免重結論輕過程,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二、地理活動課教學的限制性因素與對策

        1.地理活動課教學的限制性因素

        (1)據了解,部分學校非地理專業教地理的老師在教研課內占有一定的比例,這其中部分教師缺乏理論知識,難以與活動內容相聯系。地理活動教學是一項難度較高,較難把握的教學內容。地理活動的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對書本的理論知識能融會貫通,而且還需要將理論與活動內容有機結合。由于教師專業理論的欠缺,對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握不準,出現了活動教學方向與宗旨的偏離。活動只局限于表層,出現亂哄哄現象,蜻蜓點水,不能深入,這樣不利于學生形成扎實的理論功底。

        (2)缺乏高質量的活動方案。目前大部分教師的活動方案還是來源于教材或教師用書。這一途徑的活動方案,一是數量少,不完全切合當地實際;二是時代性不強,課堂開展起來較困難。此外,也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的活動方案來源于網絡、新聞媒體、報刊雜志等。這方面來源的方案許多是不夠典型,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素材取舍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遺憾的是,這兩種能力部分教師還不具備。

        (3)地理活動課教學互動失衡,部分學生失去話語權,失去動手操作機會。從互動對象的成績看,教師更愿意與成績好的學生互動;從小組成員互動來看,好學生互動的多,后進生只有看的份。由此可見,地理課堂活動過程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存在著有失公平的現象??傮w來說,大部分學生不僅失去與教師互動的話語權,而且在情感上容易形成挫敗感。

        2.解決對策

        (1)教師要吃透理論,提高駕馭活動課的教學能力。地理活動課教學的開展及其效果,不僅受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生習慣的影響,更取決于教師的理論水平,教學能力以及教學體驗。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深厚的專業知識,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較高的教學技能。教師要面對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教學環境,在實踐中不斷加強研究,把所學的專業知識、教育理論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正確分析解決教學情境中的具體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自身駕馭活動課教學的能力。

        (2)合理設置活動內容的難度,努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顒觾热莸碾y易程度是影響學生參與與否的重要方面,教師要把握活動設計的難易度,根據學情,做到難易適中?;顒觾热葸^于簡單,會使學生失去探究的積極性;過于艱深,脫離學生己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體驗,會使學生無從探究,挫傷其學習信心和積極性。同時,要把握活動問題設計的跨度,調動學生思維,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前后銜接,真正達到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3)教師要精選一些高質量,具有典型性的活動方案,提高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多投入,多下功夫,多讀書,通過廣泛閱讀充盈自己,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顒娱_展要提供學生思維和解答問題的多種路徑和空間,要突出啟發性,要體現綜合性,要有較強的實踐性。

        第4篇:初中地理范文

        初中地理課程要學習的知識可謂是既廣且深,涉及到了宇宙、地球、大洲、國家、地區等諸多內容,實際上包括了“天文地理”兩方面的部分知識,初學者在學習某個單一知識點的時候,也許并不覺得有太大的困難,然而一旦進入了復習階段,需要前后綜合,能夠舉一反三,要求融會貫通,因此內容顯得空前繁雜,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因此,在復習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系統準確地認識掌握概念,從各個概念中找出地理知識的規律,再將知識融會貫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一個難題。

        以下是筆者在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中得到的關于地理復習教學的一點淺薄之見。

        一、重視基礎,培養能力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打好基礎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在地理復習教學中,同樣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作用,復習教學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礎知識。知識是基礎,能力是歸宿,只有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去聯系實際,發展能力??梢哉f,沒有知識的積累,能力就成了無本之木,罔談能力的發展。

        因此,在地理復習中,不可忽視基礎知識的復習,加深對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將地理事物的物質特點、成因、分布和變化規律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在鞏固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學會運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觀點來說明、描述、識別地理事物,注意知識的逐步深化,使學生做到基礎知識更加扎實。繼而注意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比較分類、歸納演繹、概括推理等能力,兩者相得益彰。

        二、溫故知新,舉一反三

        在系統復習時,我們應該使學生在鞏固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迅速而準確地由此及彼,認識未知,獲得新知,一方面擴大原有知識的范圍,同時加深原有知識的程度。

        在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大陸漂移學說、板塊學說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實際上,有很多的地理現象可以用它們來解釋,因此可以說,整個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都會出現與它有關聯的知識,在復習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到這一點,像對地震、火山等地質災害形成原因的分析,對大西洋擴張、東非裂谷的形成分析。在復習“火山之國”印尼、日本、智利等內容的時候,也同樣要引導學生溫習板塊學說來進行分析解釋。

        三、構建體系,融會貫通

        復習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使學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識的內部聯系,把一些彼此相關的零碎的知識組織起來,使之系統化,能夠一目了然。

        各類地理知識之間,本來就存在固有的聯系,但在教材編寫時,為了教學的需要,不得已將它們分割開來,編入不同章節中。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將分散的系統的知識再根據一定的聯系,將之有序地集中起來,尤其注意充分運用各種圖像、圖表、地圖,做到圖文結合,構建成有機聯系的整體,使各知識點既能化整為零,又能化零為整。以利于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運動和變化規律,學生理清知識的層次脈絡,分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重視地圖,抓住核心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知識、原理、規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圖一身,可以說,很好地掌握了地圖,就把握了地理知識的脈絡。

        在知道學生復習時,可讓學生把地理分布、地理規律等都落實在地圖上。如復習中國地理時,可著重看10方面的地圖,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游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自己根據需要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可以牢牢掌握了。

        五、同中求異,異中求同

        中學生認識事物時,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因此容易混淆那些相近的概念、名詞以及類似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難以把握他們之間的異同。在復習教學中,為這些容易混淆的內容找出一個連接點,一一列舉出來進行比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就可避免張冠李戴,可以加深學生印象。

        如學習長江、黃河這兩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時,教師如果把二者的發源地,長度,分段,支流,水量,水文特征,所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積,生態環境等等列舉出來加以比較,學生就會對這兩條河流的特征產生深刻的印象,易于更深一步的掌握。再如我們教學日本、英國兩個國家時,它們都是海洋島國,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都處于溫帶,這樣,就有了可比性了。讓學生去找關于這兩個海洋資本主義強國的相關資料,然后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通過對人口,民族,面積,地理位置,經濟特征,工業分布,對外貿易等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在比較中再把各種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這兩個國家的同和異就凸顯出來了。在講世界的氣候類型時,也可以把相近的兩種氣候進行比較,找出差別,也找出相同點,例如,同是屬于亞熱帶氣候,地中海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之間就有較大的區別,一個處于大陸的東端,一個處于大陸的西段,就造成兩種特征完全不同的氣候。這樣指導學生學會將不同的地理事物歸類,就會形成堅不可摧的知識系統。

        六、關注焦點,與時俱進

        地理知識與我們人類的生存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當今世界的許多熱點、焦點問題就與我們所學地理知識有很大的關聯,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和我國國情,注重運用地理學科知識分析、闡釋、評價、解決實際問題等也是我們地理教學的目標之一。

        許多考試試題也重視自然和社會熱點問題,多以此來立意命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復習中要十分關注社會熱點和國際焦點問題,例如資源、能源、人口、糧食、環境是全球人們最關心的五大問題,同時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赤潮、地震、漏油、南水北調、能源問題(如石油)、三農問題、中國人口遷移、中部崛起、環渤海經濟圈等等是目前廣泛受到關注的問題。

        第5篇:初中地理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新課導入;地理教學

        一、新課程標準對地理新課導入的啟示

        1.新課導入的作用

        新課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它會直接影教學的效果,成功地導入,如同緩緩拉開的大幕,讓學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又像是打開了殿堂的大門,引導著學生競相登堂入室。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重視新課導入環節,不斷去探尋新課導入藝術。但在地理新課程標準下新課導入又被賦予了新的氣息。

        2.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解讀

        地理新課程標準所要求培養的是有“地理頭腦”、懂生活、具備人文素質、服務于社會的新型人才。而新課程標準對新課導入的啟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解讀:第一,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初中學生正處于長知識、長智力、長身體的“黃金時代”,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新課程標準對新課導入則要求教師更多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少一點阻力和壓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二、傳統課程和新課程理念下地理新課導入比較

        不同的課程理念對新課導入有不同的解讀,會產生差異明顯的教學效果。

        1.傳統課程下新課導入

        傳統的課程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是知識的絕對權威。新課導入也就是在教師的主導下,通過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方式來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缺乏對新知識產生的背景的了解,教師知識選取與新知識聯系密切的舊知識進行復習,在此基礎上由教師提出新的課題。使用這種導入方式教師只是通過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來拉近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很難產生對新內容的興趣,更談不上主動發現新的課題。

        2.新課程理念下新課導入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成為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要求學生成為問題的發現者[3]。因此,新課的導入也就要求教師設法營造新知識、新問題產生的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去體會、去感受、去發現新的問題,在新問題產生過程中主動地去尋找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學生在新問題產生過程中成為了知識的構建者,自然就對新知識學習興趣倍增。而教師在新課導入過程中成為知識產生背景的營造者,知識產生情境的參與者和引導者,新知識、新問題產生的對話者和交流者。

        三、新課程標準下地理新課導入的要求

        1.趣味性

        所謂趣味性,是指能引發人們某種感情的因素,或使人感到愉悅,使人感到有意思,或能感染人、打動人,能引起人們注意力的因素。具體到新課導入,趣味性是指導入能給學生以新鮮感、驚奇感和巧妙感,新鮮感即讓學生每學一課都覺得是在進入一個新的生活領域解除到許多新人、新事、新風景和新思想,在知識的獲得方面登上一個新臺階。

        2.新穎性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就要樹立起創新意識,并將這種意識實踐到課堂教學中去。具體到課堂的引入方式上,就需要引入具有新穎性,只有“新”,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才能營造良性的師生互動。

        3.直觀性

        現代教育學提出了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這既向廣大教師提出了挑戰,但同時也將更精良的“武器裝備”提供給了教育戰線上的戰斗者。

        四、新課程標準下地理新課導入的途徑

        在新課程標準下新課導入要求的指導下,通過怎樣的途徑使新課導入更具藝術性?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概述為下列三條途徑。

        1.生活情境導入

        它是通過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課程內容的生活背景相結合,來營造新課導入情境。聯系生活情景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2.問題情境導入

        它是通過營造新問題產生的情景來引導學生提出本次要解決的問題,并由此產生對該問題的興趣的一種新課導入法。這樣,必定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而導入恰恰是設疑的開始,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過程中,還可以用設置障礙的方式,故意制造疑團設置懸念,提出一些必須學習了新知識才能解答的問題,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生活、問題情境導入

        它是前兩種導入法的綜合,通過新課內容的生活、問題背景來營造新課導入情境,它既不是單純地為新課的引入而設置的生活情景,也不是為新問題的發現而設置的問題鋪墊,而是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新問題作生活化的鋪墊。

        五、結論

        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精心組織,巧妙構思,要結合教材實際,選擇合適的導入法,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但不管哪種方法,最終目的還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地理新課程標準下,導入新課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為本,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我要學”的主體意識。導入情,導入趣,導入文采;導出美,導出疑,導出學生探究的熱情。充分發揮學生在新課程中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第6篇:初中地理范文

        一、做到中考說明與“大綱”的統一

        中考說明規定的只是考點,教學大綱不僅規定了知識的內容,而且規定了對教材知識的評價要求,因此必須分清哪些屬于識記,哪些屬于理解,哪些屬于運用,要在復習中找準知識的定位。通過對以上情況的分析,在復習時,中考說明中未涉及的知識大膽舍棄。增加部分要及時的補上,這樣復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立足教材,善于總結,理清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絡,實現對基礎知識的活用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共分三個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教師要縱觀整個教材內容,體現綜合性和地域性。地理環境及各個地區的地理特征都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密切聯系的綜合表現,都具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特別要注意地理環境中的位置、自然、人文等要素的綜合。突出地域特征,比較地區差異,分析產生特征和差異的原因,明確區域發展的方向。例如,印度和我國有什么相似之處,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我國有什么值得借鑒的地方?既分析特征,又要綜合考慮。只有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去聯系實際。在“博”的基礎上要求“活”?;A知識要求記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間分布狀況。一些重要的地名、數據應當牢固記憶,并能落實到圖上,例如東西半球的界線,經度等。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物質特點、成因,分布和變化規律為重點和難點。運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觀點來說明、描述、識別地理事物,尤其在基本技能方面,應教會學生注重收集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獲取地理知識,分析解決一定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緊扣中考說明,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復習,復習要注意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給學生印發中考說明,依照中考說明進行一輪地毯式復習講解,目的是讓學生對考點內容和要求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同時查漏補缺,把學生在初一、初二未掌握好的知識盲點消滅。老師要把各個考點的要求、掌握尺度向學生交代清楚,使學生在復習時做到心中有數。中考說明內容覆蓋了初中地理四本書,知識點多而雜,記憶性內容所占比例大,而且這幾年的中考命題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礎的知識,怪題、偏題較少。因此,不必要也不應該讓學生面面俱到、不分輕重地去復習每一個考點。一定要有詳有略,有主有次,重點內容要多留意,次要內容簡單看看,大體了解即可。

        四、規范練習,多角度思考,舉一反三,做到“講-練-考”相結合,實現知識的消化和鞏固

        第7篇:初中地理范文

        如果初中地理教師需要利用課堂活動推動課堂教學過程,就需要做好課堂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如選擇教課堂活動的內容、設計課堂活動的形式和準備課堂活動的教具等,這樣才能使課堂活動的應用更有目的性、計劃性和實效性,避免課堂活動流于形式。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在講解“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的時候,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長江源頭和沿途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長江流經地區的發展狀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地理教師設計了“我愛長江”的課堂活動,并圍繞這一活動內容,進行如下課前準備:(1)準備《長江之歌》的歌曲伴奏帶,在教學開始前進行播放,引導學生一起唱,讓學生在欣賞和合唱的時候,順利導入教學內容;(2)制作中國地圖課件,在課堂教學中以投影形式展現,帶領學生觀察和認識長江的源頭和流經的省市和自治區;(3)準備長江之歌的歌詞,帶領學生分析歌詞的內容,結合歌詞了解關于長江的知識,如長江源頭、長江流向、長江流經地區的地勢狀況和長江的貢獻等,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初中地理教師課前準備的資料越充分,課堂活動的開展就越順利,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會事半功倍,使課堂活動推動課堂教學過程,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現。

        二、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初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活動中,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做好課堂活動的組織工作,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這樣既可以發揮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又有利于保障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在講解“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西雙版納”的時候,可以進行導游的角色扮演,帶領學生認識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如,旅游景點介紹,四季春城———大理,天堂之地———香格里拉,浪漫之地———瀘沽湖;動植物資源介紹,1700多年前的古茶樹,珍稀瀕危的懶猴和亞洲象,抗癌治癌的植物嘉蘭;民俗風情介紹,傣族的潑水節、象腳鼓舞和孔雀舞等,傣家的酸筍和香茅雞等特色美食,當然還有木雕、銀腰帶和繡花腰包等民族飾品和工藝等。而在介紹西雙版納旅游資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如學生對西雙版納的印象、旅游經歷和旅途中的小故事等,這樣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勾勒出美麗的西雙版納畫卷。初中地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不要局限于一問一答的形式,可以以啟發的形式,讓學生自由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以及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給學生創造更自由的空間,使課堂活動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進行。

        三、重視布置課堂活動的作業

        第8篇:初中地理范文

        初中地理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地理教師的主觀、客觀兩方面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一般,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拘泥于教材,強調地理事實的記憶和地理思維的嚴謹,死記硬背者居多,缺乏生動活潑的地理情趣,即過多注重知識目標而忽視情感目標。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太明確,愉悅、興趣是他們學習的一種催化劑,甚至對地理老師的好感也會成為他們學習的驅動力。

        學生如果不喜歡地理教師,就不會喜歡地理課,那么,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地理教師在學生心中的位置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就要求他們一定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以趣相融”,努力營造一個輕松、和諧、舒暢的師生關系,使師生在輕松自然的情境下“自由地呼吸”。這種親切的地理教學氛圍是學生學好知識的重要一環。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歡聲笑語進課堂,需要地理老師注意增強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中,教師精湛、詼諧、幽默的語言,可親可敬的教態,機敏的教學機智,都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豐富的知識必會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敬仰。

        二、地理教學的理想教學方式――“教學互動”

        網絡的普及使時代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使學生的學習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為廣泛,地理課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將教學互動引入地理課堂教學已是當務之急,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初中生很樂于參與教學過程,和教師一起探討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往往需要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讓學生自己組織地理知識競賽、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教師只做“技術指導”。又如在學習我國的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學生圍繞問題,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曾有一位男同學一本正經地提出,從甘肅蘭州到河南洛陽挖一條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我沒有指責、嘲笑這位同學的幼稚、天真,也沒有回避。在表揚他有大膽設想的同時,我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學住在現在黃河流經的附近地區,你們是否同意他的意見,為什么?”由此,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使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也讓學生理解到:要解決實際問題,更要從實際考慮,只有理論上的想法是遠遠不夠的。

        三、地理新課引入必少不可的方法――“新情景”

        種種原因使得不少學校初中地理教師是非專業科任或兼任教師。所以,新課引入方法,不外乎有兩種:一是“講”法:“同學們,今天我們講……”“同學們,老師現在講……”這樣就將師生互動的課堂活動引向“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另一種是“翻”法。“同學們,請把書翻到××頁”,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書、劃書的枯燥文字教學課。初中地理教師應努力用“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翻“圖”來代替“翻書”。雖然一字之差,但卻是實質的進步。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經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課引入方法:(1)地理新聞引入法,師或生評述國內地理新聞。(2)地理趣聞引入法,師或生評述地理趣聞,如:世界之最。(3)頭腦沖浪法,教師提出地理趣題激發學生討論。(4)學生報告引入法,學生對學習專題提出個人或小組報告。(5)一題多練法,教師針對學生作業錯誤編制開放性題目,激發學生舉一反三。(6)目標激勵法,教師提出教學目標和獎勵目標,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課題。(7)表揚批評引入法,對表現較好的個人或小組進行表揚,激勵學生盡早進入學習狀態,并在教學過程中多表揚少批評。(8)地理游戲引入法,利用課件、制作進行地理游戲或地理競賽引入課題。

        四、地理教學過程的必然趨勢――“地圖化”

        地圖教學是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創作能力、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知識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由于初中地理學科的基礎性特點,學生無須死記地理知識,完全可以借助地圖的顏色、圖例、周圍的環境影響等掌握有關知識。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借助地圖來學習掌握。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又是學具,更是工具。地理教學涉及各種各樣的原理圖、示意圖、綜合景觀圖、系統聯系框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一種手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像的了解,掌握閱讀的方法,應讓學生從以往的題海中解放出來,把培養讀圖能力作為教學主要目標之一。

        地圖教學能力是地理教師教學能力的具體體現。地圖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想象、演繹、分析、比較、判斷等綜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學科特點的能力。地圖教學能力是指地理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制作地圖,指導學生閱讀、分析地圖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也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師本身缺乏地圖能力和地圖教學能力,就很難成為一個好的地理老師,而目前,地理教師不愿、不會用地圖的情況實質是教學要求不高或教學能力低的表現,并且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死記硬背現象,恰恰與地理教師不重視提高自己的地圖教學能力有關。

        五、地理教學評價的方向――“能力化”

        第9篇:初中地理范文

        一、中學生的機械記憶是躲不開的“魔咒”

        自從有了人類,記憶便跟隨并服務于人們的生活。關于記憶學,最早的文獻記載始于2500年前的希臘。由此可見,人類對記憶的研究由來已久。關于記憶的方法,科學家亦有大量的研究,但從整體上來說,無外乎兩種:邏輯記憶和機械記憶。邏輯記憶是指經過大腦的環環推理,根據邏輯關系記住大量的信息,它的特點是記憶所需時間長,但記憶效果好。機械記憶是指,對互相之間缺乏聯系的信息進行強行的短時的記憶。從記憶的深度來講,當然是深刻理解之后再記憶會記得更長更牢固,但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大部分記憶不可能是邏輯記憶。初中生的年齡基本分布在13-15歲之間,他們在上初中之前很少接觸到地理知識,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地理知識。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情緒波動比較大,學習的穩定性和自覺性還有待提高,對新知識的深入理解能力還不夠強,加之初中的課程量學習任務繁重,一時之間很難處理不同學科之間的學習差別和采用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面對大量而陌生的新知識,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采用迅速有效的機械記憶的方法??梢哉f,機械記憶是初中生面對大量需要記憶的知識時躲不開的“魔咒”。

        二、機械記憶的路能行得通嗎?

        中學生在機械記憶上有他們的優勢,短時間超強度的記憶能在臨近的考試中取得相對不錯的成績。但從長遠來看,機械記憶的路行得通嗎?從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來看,機械記憶是不適合當前的教育理念的。當前的新課改是在全新的教學思想、理念和教學方法下編制地理教材的,它強調生活地理和實用地理的特點。新課改教材的特點也決定了老師在講授地理知識的時候打破一言堂,把地理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在生活中學地理,把地理應用于實際的生活,這也就相應地要求把死記硬背和生搬硬套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而請出地理的課堂。從學習效果和教學的目的上來看,完全的機械記憶也是不合適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難聽到這樣的聲音:考完試,過了一個假期,上學期學的東西都“就飯吃了”。機械記憶是一種短期的記憶,從學習效果上來看,應付一時的考試或許有效,從長遠來看,機械記憶只是留下了考試卷上的一個分數。而在中學時學習地理的意義,不是要讓學生記住大量的地理知識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完全忘記了地理是什么,而是要讓學生真正懂得地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和意義,比如,即使畢業了之后,我們也會知道為什么吉林省的四季分明而云南省四季如春?機械記憶是“萬夫所指”,那么邏輯記憶就更適合中學生嗎?通過深刻的理解之后,找到記憶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在此基礎上的記憶更加牢固和長久,但是這對中學生來說,并不合適。中學生的生理和年齡特點、閱歷和知識面等決定了他們理解的層次不夠深入,對事物之間的聯系的把握不夠全面,中學生是不可能完全在深入理解之后再記憶的。

        三、獨辟蹊徑———有竅門的記憶法

        無論是地理學科新課改的大背景還是學以致用的學習目的都表明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但是中學生的個體特點又決定了他們具有短時快速記憶的優勢。那么,如何既能發揮學生的記憶特點,又能達到新課改的教學目的,讓地理真正地融入學生生活呢?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我發現在課堂中把地理知識的記憶與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有趣豐富的想象、生動的互動交鋒、實踐操作動手能力相聯系,既能發揮學生短時記憶的優勢,又能在情景和情感體驗中鞏固學生的記憶內容,從而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打破死記硬背,用各種鮮活的教學方法和記憶方法把看似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生動、可感、貼近生活,才應該地理老師在新課改中要大力研究和改進的方向和內容。

        1.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聯想和想象,令學生能夠觸景生情、聯系愉快經歷,或者運用地圖、圖示等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地理的欲望。比如,在講到我國的省份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回憶自己曾經旅游過的地方,在課堂上給大家講一講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自己最直觀感性的感受。

        2.交談爭論記憶法

        在和他人爭論和交談的過程中,把自己頭腦中不扎實、不自信的記憶經過組織、修改、補充變成確定的記憶。比如可以在課堂上分組交流討論,根據講授的地理內容的不同,可以分互助小組共同完成任務,或者辯論小組,在爭論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3.小插曲記憶法

        小插曲增加了授課過程的趣味性、突發性,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力。比如,有一個男老師在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時,一邊寫板書一邊掏手絹擦汗,結果從兜里掏出來的不是手絹,而是一只襪子。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墒沁@個小插曲卻讓學生深刻地記住了這堂課的內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

        4.改錯記憶法

        自己獨立改錯的過程中,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知道自己錯誤的點在哪里,經過這樣的改錯實踐,也會增加學生的記憶。

        5.閉眼記憶法

        作為人文學科,地理知識的記憶用這種閉眼過電影的記憶法,也是非常有效的記憶方式。閉上眼睛,隔絕外界的刺激和干擾,在腦海中浮現出地球的河流山川、國家的分布氣候……整個地球的面貌在腦海中以畫面的形式浮現出來,這種獨特的記憶方式非常適合地理學科。

        6.規律重復記憶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成在人网站天堂日本 | 亚洲成a√人片在线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第一页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久久久 | 日日久资源站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一级特大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