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160.00/年
《東莞理工學院學報》是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東莞理工學院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雙月刊,東莞理工學院學報刊,創刊于1994年2月。本刊立足我院,面向全國,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隨著我院2002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學院不斷發展壯大,師資水平不斷提高,科研力量不斷增強,《東莞理工學院學報》也取得長足的進步,版面不斷增加,論文學術質量不斷提高,稿源面不斷擴大;本刊將繼續提高刊發論文的學術水平,不斷提高編輯質量,繼續為我院建設名牌地方本科院校服務,為東莞市的教育、科技、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學術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東莞理工學院學報》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本刊目前開辟的欄目主要有: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電子通信、化學工程、機械工程、經濟管理、政治、地方文化、哲學法學、文學藝術、體育科學、外語研究、新聞出版、圖書情報、高等教育等。
地址:東莞市松山湖區大學路1號,郵編:523808。
(一)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六)計量單位、數字、符號文稿必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
(七)參考文獻
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書寫格式為:作者.文題.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頁.網上參考材料序號.作者.文題網址(至子--欄目).上傳年月。
為保證本刊的權威性,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稿。稿件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部有權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個月內未收到退修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另投他刊。未被錄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從政治文化透視新世紀俄羅斯外交戰略
從《滄浪之水》看當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
頌歌還是挽歌?——論《馬人》的宗教主題
人到中年——從《憩園》與《寒夜》看巴金40年代小說的特色
歌唱的心理障礙成因及應對措施
影響會計職業判斷的因素及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途徑
“嶺南名山”與春節登高習俗:東莞黃旗山研究
青少年成長成才因素研究——兼析個人在困境中奮斗的成功因素
地方性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簡析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關系
論“事實認定”與“法律適用”的認識論特征
從法律視角論關漢卿公案劇的永恒魅力
多渠道解決我國NGO的資金瓶頸問題——來自香港東華三院的啟示
政務信息共享機制的主要障礙及疏導策略
關于高校實驗室儀器設備規范管理工作的思考
通語法以明訓詁論略
粵語童謠的修辭語用特色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S2011010005059) | 1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074147) | 18 |
廣東省科技計劃工業攻關項目(2012B050600028) | 9 |
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2012B091000171) | 8 |
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2011B090400460) | 8 |
廣東省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2007168106) | 7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301001) | 5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170216) | 4 |
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2123) | 4 |
廣東省科技攻關計劃(2009B011000002) | 3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161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101 |
廣東省科技計劃工業攻關項目 | 53 |
東莞市科技計劃項目 | 5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51 |
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 | 31 |
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 29 |
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 | 23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20 |
廣州市海珠區科技計劃項目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