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244.00/年
《紅外》雜志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批準,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主辦的一份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類刊物,創刊于1980年,它全面報道現代紅外高新技術領域各種最新成果和發展動向。主要發行對象:從事紅外與光電子技術生產、研究與發展以及應用的廣大科研人員、項目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師生。
本刊的宗旨是為從事紅外光電技術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的廣大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在讀研究生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園地,及時向讀者傳遞和反映國內外紅外與光電子科技領域中的重要成果和信息,以促進我國紅外與光電子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提高,為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本刊內容包括:紅外材料與器件、紅外遙感、紅外成像、工業測溫、微光與夜視、預警與制導等。本刊除刊登技術論文外、還設有國際專題會議介紹、國內紅外與光電子技術消息、會展會議信息等欄目。
地址:上海市玉田路500號,郵編:200083。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8.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部不退稿。
9.論文一經發表,贈送當期樣刊1-2冊,需快遞的聯系本部。
10.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系地址、電話(包括手機)、郵編等信息,以便聯系有關事宜。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研制第二代遙感衛星系統
不同結晶程度SiO_2的紅外光譜特征及其意義
一維波包運動的MATLAB分析計算
美國研制出光譜特性可調的長波紅外微測輻射熱計
美國研制出基于Ⅱ型超晶格的1k×1k高性能長波紅外焦平面陣列
俄羅斯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制備32×32元HgCdTe單片紅外探測器
基于光譜分析技術的蘋果花鉀素含量估測研究
大氣湍流對激光通信系統的影響分析
基于分形理論和Gabor變換的港口背景紅外圖像分割
美國Electrophysics公司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熱成像組件
基于遺傳算法的紅外熱波圖像配準技術研究
用蒙特卡羅方法和MATLAB計算冷屏內壁表面輻射光線落入探測器芯片的比例
超晶格可在黑暗中進行觀察
紅外傳感器與其它光電傳感器的發展趨勢
歐空局Bepicolombo飛行任務將使用新的遙感技術對水星進行熱成像
美國陸軍的超高分辨率監視技術
有助于長期氣候監測的輻射計光學元件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090414182) | 4 |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2ZA070) | 3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110AAJ211) | 3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D10A0403) | 3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9CB724004) | 3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8CB717802)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0538020)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76158)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275099)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0806021) | 3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252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 41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25 |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 | 14 |
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 | 14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13 |
國防科技技術預先研究基金 | 12 |
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 | 11 |
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 9 |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 | 9 |